一直沒買房是種怎樣的體驗?

各位答主,請先介紹一下 年齡 和 所在城市。這樣可以給點參考~^_^
不買房的原因有很多,並不一定是收入不夠,可能只是覺得現在的價格不值得。
畢業不久的同學,也可以回答,為什麼目前不打算買房子。

相關問題:
一直租房住是種怎樣的體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481279

和父母合住是種怎樣的體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608732

結婚不買房是種怎樣的體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9714151

很年輕時就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是種怎樣的體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645859

什麼時候是買房的最佳時機?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414129


一坐標北京

從06年畢業留京後十年沒買房

孩子都打醬油了

去年在孩子上學前才咬牙買了房子

買了也沒住,太小,出租了

一家人租了一個大房子住。

當初月薪7千,我這片房價7千

可是我沒積蓄,父母也幫不上忙,我雄心萬丈,攢個兩三年首付就出來了,於是後面的幾年,跟老婆幾乎天天簡單的下麵條,拚命攢錢。

可是呢

房價遠比工資漲的快

我月薪一萬時,房價2萬

我月薪兩萬時,房價五萬

現在我已經月薪三萬

可是這片房價9萬

2017變成了10萬

我想房子已經不再是工薪階層可以購買的了

體會是我一直是個京漂,沒根。

北京不是我的家,而老家也回不去

哪怕每年我給北京納稅十幾萬,我仍買不起房,孩子沒法落戶,沒法上學,想離開,卻又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離開。

要麼說小地方目光短淺

曾經08年開口跟父母要錢做首付,當時父母有三十萬養老金,被說了一頓,說北京房價一萬多都是泡沫,老家才一千多,讓我等房價跌了再買。然後就死心了,沒再跟家裡開口,靠自己攢錢做首付。

後來老家(對象家)出事又急需用錢,一下子攢起來的積蓄清空,所以房價沒起來那幾年完全沒錢買。

我不怪我爸,那是他的成長經歷,那一代人的局限性導致的。

我爸來自很偏遠的山溝,寡母,讀不起書,家很窮,上學時都沒鞋穿的那種窮,但從小愛讀書,後來靠自己的努力刻苦學習,一路從村,到鄉,到鎮,到市,到省會,實現了階級的跨越。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有家有房,所以我爸的人生信條是,誰也別靠,靠自己,只要努力干認真干,最後都會有。很樸實的中國農民思想,反對一切投機心理。反對賭博心理,人要踏實工作才是正路。我家那點積蓄都是靠節儉和勞動掙來的。

我自小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我恐懼害怕反對賭博的心態。

直到國家的通貨膨脹,房地產,股市,將民間財富一輪輪清洗,現在30萬養老金貶值到都買不起廁所,我父母最樸素的信念已經崩塌了,對現在的局勢,只令他們更茫然。

而我因為來到北京,我年輕還有機會重塑我的觀念,老家六十多歲的他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

直到現在,我固執的父親還是反對炒股炒房炒匯,但是沒用了,房價已經如此,而最後我們也不是靠所謂努力工作的收入,而是靠炒股才買到了房子,他當著我的面不會再提反對,也不提支持,只有嘆息。

平民階層靠自己靠老實工作的收入不會再買的起房了,這是時代的真相。

人啊,都是命,命中無財奈若何

北京,讓人又愛又恨


更新一下:第一次過100 受寵若驚,看了評論區大家的回復,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對於問在哪裡讀MBA,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私信我;對於福田,其實還是有不少300萬以內的一房或小2房的,不要想十全十美,多大的屁股坐多大的凳子,關於現在買房是否是一個正確的時點見仁見智,在此不做探討,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經歷。

……………………………………………………………………………

坐標深圳。16年12月聖誕節前夜簽了福田保稅區一套200多萬的小房子,今天下午完成煤氣水電物業變更手續,整一個手續基本算完成了吧。參考前面答主的規劃,月供不超過月可支配收入的50%,還完首付借款以後總體壓力不算很大,不過暫時木有錢裝修先租出去。

先簡單介紹一下個人資料吧:29歲單身汪,88年12月的射手男,11年7月本科財務專業畢業後就一直在資管做運營,大胡建閉塞的泥腿子出生,祖宗十八代都是農民,如假包換的屌絲。下面就用流水賬的方式記錄與房事有關的經歷吧。

第一次接觸房地產是大四畢業找工作那年,當時先拿了華為稅務的offer,但更傾向於去地產公司,投了萬科,華潤置地,招商,保利,中海和恆大等一系列,就不太想去華為。當時的華為面試我的J姐姐當年很認真問我為什麼,就郵件回復了她洋洋洒洒從宏觀PEST分析到微觀分析了7個要點看好地產行業,其實啥也不懂,大都是從網站抄錄下來的,J姐說我找工作過於理性像做研究一樣,有時候應該多從感性的興趣愛好出發。後來,還是沒去成地產公司,不經意間去了深圳的基金公司做運營。

接下來的房事就嗶了狗吶。工作的前2年薪資不算高,不過對比同期的童鞋還可以吧,現在很多人甩我幾條街啦啦啦。趕上家裡搬到小鎮上蓋新房子,二哥結婚等等,部分工資都接濟到家裡,加上我也不是節約的人,2年下來基本沒啥錢。後來,家裡慢慢好轉除了偶爾接濟一下,就攢下了一點點小錢。14年初看好了福田中心區附近的一個40多平的一房一廳,單價不到三萬,總價130萬,首付40萬多一些(其實手上所有錢算上不到20萬)。簽約前先去了銀行做徵信,被告知不能批,原因是我13年上半年的大學助學貸款利息有超過90天的逾期不良記錄(當時朝那張卡打了幾個月的利息不知道為何退回來了我也沒注意,留銀行的手機也換號沒接到通知壓根忘記了這事),批不下來就不買了唄,等過幾年信用記錄消除再買,沒有預見到的是15年330新政後的房價飈漲。現在回頭看看除了感嘆都是命之外真想打自己幾個耳光,為自己當年的小失誤買這麼大的單。

一晃眼就到16年底,房價從一飛衝天又到了國慶嚴厲的限購限貸後回調了一些。在這期間,感情上體會過戀愛到分手的酸甜苦辣,也經歷面對喜歡的女生求不得的痛楚;工作上換了一家公司;學習上讀了某校在職MBA,周末2天白天都上課。16年12月申請免修財務課程周末不用上課以後,周末無所事事就到處去看房,看了幾次就基本鎖定福田新洲,保稅區和皇崗的小房子。後來聖誕節前2天保稅區有一個滿五唯一的小房子,業主急賣比市價低一些就想了一小時也諮詢了一下熟悉這一片房子的MBA同學,然後就決定買了。當天晚上就和業主簽約,付定金,湊首付,資金監管和過戶一系列手續有條不紊的進行。

對於首付款一大半都是借來的,很抱歉這麼多年還是混的不太好。為什麼還看好深圳中心區附近的房子,聲音很多,見仁見智吧,不過前幾天聽任澤平的講座,還是認同他的觀點的,具體內容有一個他2017年1月11日發表的文章《2017,持有現金是最危險的資產配置》很相似,評論區有不少童鞋持不同意見我覺得很正常,也感謝他們讓我多一個視角看問題。不過對於我來說,有一點就是很喜歡深圳這個城市,深漂快6年了,雖然未來也不確定會在哪裡,不如留下深圳我來過的一個念想吧。

…… ………………………………割一下……………………

其實這一個半月的買房過程,雖然也有辛酸不過好在整體比我想的順暢,在此特別感謝對我幫助很大的盆友(評論區有童鞋說感覺像結婚致辭,就致辭了咋滴,你管我,哈哈哈!!!)

感謝我的舍友文大師,簽約當晚放下工作幫我把關,搞完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我們兩走了近10公里2個多小時回家,一路慢慢走慢慢聊。還記得街燈把影子拉長又縮短,還記得小雨打在臉上的清涼……咿,畫風貌似有點走偏

感謝慷慨幫我一把的陳老師,鍇哥,倉老師,K叫獸,L姐,表哥等,沒有你們我沒法順利湊齊首付,用中介J哥的話說在這年頭能借錢給你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人,感謝你們。

最後感謝最親愛的母親。知道我老媽是操心的命,身體又不好經常為兒女的事情操心的睡不著覺。為了不讓她擔心,在過戶完成前就不告訴她買房的事情。大年初一下午,她偷偷給我一個紅塑料袋,說是這幾年我給她的錢她都攢起來了,本來打算等我結婚時候買首飾給未來的兒媳,如今我買房壓力大家裡又幫不上忙就先拿出來,雖然不多但一點是一點。我本想讓她自己留著花但她說,幾個月前她在浴室摔倒壓到胸口差點喘不過氣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假如就這樣走了想到家裡兒女幾個就我還一個人在外無依無靠無根無萍就很不甘心,瞬間我濕了眼眶不敢不接過那份沉甸甸塑料袋。初六晚上回到深圳的時候我打開那包了三層的袋子,裡面的錢有新有舊還雜夾了幾張50塊,明顯不是我當初給她的新鈔,是她一百五十慢慢重新攢起來的,瞬間眼淚忍不住下來。

碼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再一次忍不住紅了眼眶。(也不是故意來煽情的,只是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是我生命必須承受之重。評論區一個童鞋說的很好,孝心更主要體現在行動上,多回家看看多打電話回家聽老媽嘮嗑,共勉之)

再啰嗦一下,很多時候我們做不成一些事情,買房、考證、戀愛等等,除了客觀原因限制,更主要的還是在於主觀,因為不夠渴望,因為不夠努力,還因為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想得多行動的少。比如讀MBA需要4年時間(1年申請學校到準備聯考,3年上學),很多人說要4年這麼長時間沒有周末學費還那麼貴;再比如牙齒矯正至少2年,很多人也說年紀這麼大了何必花這冤枉錢,我覺得不去讀書不去矯正,這4年、2年的時間也不會省下來,時間還是一樣的會流逝。現在再過1年就可以MBA畢業,再過半年就可以完成矯正,我一點也不後悔當初的選擇,我想將來我也不後悔現在買房的選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吧。

手機碼下這麼多雜亂無章也不算很切題的文字,就當作自個兒的日記,各位看官莫見笑。最後用杜甫的詩做結尾吧: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屌絲俱歡顏!


本來是在高鐵上閑得無聊打的,沒想到騙了這麼多贊~惶恐,而且透露太多個人信息,還是編輯掉安心當個小透明~悶聲發大財比較好~

主要觀點請參考

【一直沒買房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匿名用戶:2002年租的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5352517/answer/145515954?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以及另外一個答主說的:

我不會讓買房佔據我所有力量的50%以上,否則買房就會對我的工作、生活擁有決定性的影響; 我也不會讓買房佔據我所有力量的33.4%(即1/3)以上,那樣買房就會對我的工作、生活擁有否決權。 我現在無法做到讓買房佔據我所有的力量份額在1/3以下,所以只租房不買房。


講一個故事。

我一個舅舅,坐標北京,一家四口(再婚重組家庭),我有個表哥和表妹,只有一套房子,大概50幾平。

我小時候並不知道,我舅舅家的表哥不是我舅舅親生的,只知道我這個表哥和其他親戚並不親近,而且他並不和我舅舅同姓。後來我上高中才知道,我舅舅家的表哥,是我舅媽和前夫的兒子。我從來沒聽說過他親生父親,或者親生父親的家人來過,或者給過任何撫養費之類。

我舅舅家只有一套房子,兩個房間,四個人很擁擠,我小時候去他家,我舅舅舅媽一間,我表哥一間,我表妹住在一個隔斷的小房間里,他家沒有客廳。後來我表妹長大了,佔了一間卧室,我表哥就搬到隔斷的小房間里。

聽我媽說,我舅舅一家一直在省吃儉用攢首付,給我表哥買房子。他們全家收入都不高,因為一直負擔兩個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根本存不下什麼錢,後來我表哥和表妹都工作了,表哥是工人,表妹是小職員,他們存款增長的速度已經被房價增速遠遠超過了。我表哥有段時間患上抑鬱症,不知道是因為家庭,還是工作還是房子。我想假如是我,住在那種見不到陽光的隔斷里,也會心情抑鬱吧。我表哥到了結婚的年紀,已經三十多歲了,因為沒有房子,沒有妹子願意跟他們一家四口擠在一個小房子里。

後來我表妹搬出去住了,她的男友是一家小公司的銷售,比她大十歲,還帶了一個孩子。但是我舅舅一家似乎對未來的女婿沒什麼不滿意。他家裡有三套房子,我表妹搬出去了,房子的壓力才能緩一緩。

看了很多北漂,說留下了房價太高,攢了二三四五六年都買不起房子(或者付不起首付),我想北京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沒有上車,就怎麼也上不去了。他們很多人,家庭在這裡,生活圈子在這裡,也沒有能力搬離這個城市,就只有一家人幾代人蝸居在一個小房子里。

-----------------------------------------------------------------------

2017年2月10日:

無論在什麼時代,買房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感嘆2000年以前的房價,一套房子僅僅價值幾十萬,如今卻翻了十倍,可是收入快速增長不過是最近十年的事,二十年前許多家庭的收入只夠溫飽,存款也是少得可憐,除了幸運的70後,和一部分80後,還有命運眷顧的拆遷戶,大部分一線城市的普通人並未從時代發展,增長的房價中獲益。

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是90年代末,我的同學們的父母大多是公務員,醫生,教師,警察,銀行職員,小商人,等等。後來二十多年過去了,我的同學們大多數仍然是XX主任,XX老師,XX警官,XX經理(沒人當醫生了),XX工程師,有些是公司職員,有幾位有了自己的小公司。也許他們工作不久吧,還沒有發現什麼人實現了階級跨越,或者發了大財。他們大部分人的家庭,並沒有多套房子,也沒有聽說什麼人靠租房子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我只記得我同學裡有個人爸爸是房地產商,媽媽是官員,後來去留學之後,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還有個同學,他媽媽是清潔工,他家裡在城中村有一套破房子,幾年前拆遷了,據說當時補償了八位數。通過一代人的努力,脫離貧困並不十分困難,但是暴富卻是極少數的。

確實有少數人,趕上了房價暴漲這幾年拆遷,家庭財產暴增,變成了很多人眼裡的幸運兒。總的來說,他們仍然占人口是極少數的。很多一線城市的普通人,和北漂一樣,有買房的壓力,供房的壓力,一樣孩子一出生就要去排隊幼兒園和小學,進入這種買房-供房-養孩子-買房的循環模式。我們每個人的發展都脫離不了時代,環境的變化,這種生活方式,就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吧。


我是曾經攢夠一份首付,趕上限購,隔了1年首付不夠了。

正好那段時間心情不好去過了一發間隔年,距離首付就有那麼一些遙遠了......

所以就一直沒有買房。

但是生活水平也沒有差哪裡去...

一方面,我雖然沒有房子壓力,但間隔年裸辭的經歷讓我十分有危機感....

所以一直在花錢學習,每年1份知識課程,1份興趣課程....

比如英語+西點,策劃+攝影,Python+咖啡之類的,半報班半自學,稍微平衡下時間,把短期課程的跨度都放在一年....

然後租房子也一直換風格,大落地窗,大浴缸,複式,有樹林,有花園,鬧市,遠郊,平房,筒子,單元樓什麼的....

雖然好像是過的慌張了點....但實際還好,時不時換一換環境挺好,反正跟朋友湊對打鬥地主無論如何都是要坐好久公交車的,那不如由著自己性子來.....

現在收入可以達到樓上某位同學說的,占收入三分之一讓他有否定權...............

所以時隔好幾年後又回到這個問題下.....

倘若限購之前的我,問我買不買房,我是一定回答不買的。

倘若之前數年的我,問我買不買房,我是一定回答要買的。

但是現在的我,問我買不買房,我已經給不出答案了。

因為之前10年內的我,也沒有遇到幾個路口,還沒學會走人生的紅綠燈。

現在的我,分明看到之後的路途,密密麻麻如針織一樣的網路。

我遇到這個路口怎樣,遇到下個路口怎樣,誰又能知道。

我希望去成都討生活,又覬覦蘇杭的魚水,但喜歡的姑娘紮根在北京。

所以買不買房,哪裡買房,現在要靠另一個人決定了....

so,做出任何決定的本身,在於對自身需求的管理。

更多的考慮外在的要求,孤注一擲的做出選擇,或者惶恐的來此提問,都沒什麼意義。

因為這些問題,最終還是回到慾望和能力的平衡來去....

所以我覺得這類問題真是沒有很大意義。

生活是個很複雜的化學反應,反應公式又無人得知....


強答一波~文筆不好,有點亂,莫怪!

今年25了,從高中到現在,在珠海待了9年,家裡屬於貧農階層,一直租房住。

12年暑假做了兩個月的地產,知道房價增值有多快,能保值能升值,也知道買房的大概流程 其實並不難,就一直希望能買一套屬於自己家的房子。

13年7月份 有個做地產時認識的女朋友,跟他男朋友一起花了三四萬付了一套三十多方單身公寓的首付,市區的。而她只比我大一個月。我算算手上的錢,擠一擠想想辦法跟父母借一點差不多也能付一套這麼小的(房子格局好,實用面積大,可改成一房一廳)。

房子都看好了,母親不願意,覺得那麼小的房子怎麼住?因為我家五口人,在她的思想里 一個小房間根本不叫房,她怕我被騙,她說沒那麼多錢,她覺得錢放銀行最保險,而且她還想著以後能回老家蓋房。

我是這麼想也是跟她這麼說的:房子寫她的名字,供房我來供,那時候也就一千多塊月供。等到我工作穩定了可以把小房子賣掉換套大的。說不夠住其實一家五口人 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爸爸還在外地,真正住家的只有她和妹妹。就算以後她要回老家,房子賣掉就是了。按照珠海的發展,房價不可能跌,最差也能保值。回去也能蓋棟好一點的房。就希望她能借我個首付的錢。任憑我好說歹說哭著求她 生氣鬧,最後還是不願意。

那年那套房子均價7000-8500,現在16000-19000。而現在我的工作倒是穩定了,卻連郊區的單身公寓都買不起了。

在一個外省城市,生活再久 工作再好,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就不叫在這個城市安家,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房不僅僅是房,也是歸宿。而我,依然在珠海這個城市 浮萍一樣。


今年2017年,我24歲。

2000年隨父母隨來西安,當時沒有一點積蓄,我三年級我哥五年級,學期中不能轉學,我倆每天被鎖在房子里。住在大雁塔往南的城中村裡,租金多少我不知道,我和我哥,我爸媽,擠在一間房子里,上廁所要去公廁,要走到村子外邊過個馬路,一毛還是兩毛忘了,當時特別羨慕人家的「套間」,都不說衛生間了,睡覺和做飯分開就好。 一次夏天遇到差暫住證的,來不及出去躲,就跟房東說幫我們從外邊把門掛住,一家四口,坐在鋪在地上的涼席上。門明明從外編鎖了,那些人還是讓把門打開,門開的時候我們都不敢出聲,還好他們沒有開燈,後來我爸說起來,他的煙還沒滅,BB機還在不停響,還好他們沒有開燈。我想我爸那個時候一定很心酸吧。

應該住了一年多,我四年級我哥六年級,搬到了馬路對面,還是四個人擠一間,這次是睡覺和做飯分開了,唯一的窗戶外邊靠馬路,終於不是一線天了,還挺開心,廁所在路對面,也是比較近的,覺得生活好了很多。

再一年,我五年級我哥初一,初中比較遠,所以就搬到了離學校近點的村子,租了兩間房一大一小,我和我哥一間我爸媽一間,做飯在外邊公共區域,廁所同層就有,真的感覺很好呀,雖然還是那些傢具,還是擁擠不堪,隔壁是一家三口,也是租的兩間,人家是有房為了學校近專門租房陪讀,第一次在學校外見電腦,那個阿姨經常去麥德龍買肉,去超市買打折的菜,全職媽媽,很羨慕。偶然和一樓的妹妹吧,比我低一年級,和她熟了就回去她房子玩,一家六口,可是人家租的是三室一廳,真羨慕。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像那樣啊。一個月去一趟華潤,那時候叫家世界,就很滿足了,一次我非要要一隻熊貓玩偶,我爸也給買了,超市走回去不到三站路,這樣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2008年,我初中畢業,這次搬到小區里了,三室一廳一衛,每月700,不含水電,我爸怕把人家熱水器用壞就一直是自己燒水洗澡,終於有自己的房子了,終於不用和別人一起用衛生間了,終於像一個家了,陸陸續續添了些傢具,卻也只是床和二手柜子,一直沒有沙發,因為搬家不方便,還是感覺生活真的變好了。高中上的學校大部分都是子弟,家庭條件都好,高三畢業的時候,好多同學都說要買房換房子了,真羨慕,我們連存款都沒得,人家都有錢買幾十萬的房子,我好不容易從城中村租到小區單元房,人家的單元房說換就換。羨慕,沒有嫉妒,每人個人的人生不同。

2016年,我大學畢業,終於都工作了,找到工作我媽跟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開始攢錢了,給你哥買房。我知道,這次真的要買房了。


不買房也不租房,一直出差住路上。

2012年底至今沒有固定住處,行李放北京倉庫,郵件寄辦公室,人睡酒店。偶爾回北京駐地,在公司附近住@Airbnb

年紀快35,下份工作不在國內了


首先,說一下自己的情況:30多歲,坐標北京,無法輕鬆地在北京買房

然後,不買房的原因也很簡單,完全按照公司治理的思路來考慮的:
我不會讓買房佔據我所有力量的50%以上,否則買房就會對我的工作、生活擁有決定性的影響;
我也不會讓買房佔據我所有力量的33.4%(即1/3)以上,那樣買房就會對我的工作、生活擁有否決權。

我現在無法做到讓買房佔據我所有的力量份額在1/3以下,所以只租房不買房。

我覺得租房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高。
至於小孩上學,反正沒有北京戶口,買了房也上不了好的公立學校。將來如果條件允許,就讓小孩上個好的私立學校,快到高中了再決定是讓她們回老家省份的省會城市上高中還是為出國讀大學做準備。對我來說,為她們存下這筆教育金是比買房優先順序更高的事情。
補充一下,老家省份的省會城市房價很便宜,幾千塊錢,買個面積不太大的,首付不超過20萬。以後如果小孩上高中需要買房,問題也不大。

現在租房,我一般會選擇比平均價略高一點的,大概高個20%。雖然只高20%,但房源質量會好很多。之所以這樣選擇,肯定不是因為有錢,有錢的話我就買房了,而是因為平均價水平線上太擠,往往性價比沒那麼高。比平均價稍高一點的話,競爭小,性價比會高很多,價格又在可控範圍內。
至於按照自己的喜好裝修和布置家居,我沒那個需求。

老了沒房子怎麼辦?
我可能會回農村老家去住。
對於我們的父母輩來說,
城市意味著跳出農門了,有鐵飯碗、有穩定收入、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對於我們80後這一輩來說,
城市意味著交通擁堵、地溝油、霧霾,生活環境差。
現在年輕,要在城市裡工作,
將來年紀老了,回農村住,可能會是很多人的選擇。
逆城市化將會從我們這一輩人開始。

======分割線===========
2月7日更新:
評論里很多人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反對意見,例如房產保值、以後更加買不起、要讓孩子不再為房子發愁等等,但這些反對意見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的,即「過去10年房價的上漲趨勢會在未來持續下去」。所以,現在買就是賺到,將來想買還不一定買得起。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呢,將來買和現在買的優劣差異還有那麼明顯嗎?

未來房價到底會漲還是會跌?
過去幾年,除了任志強以外,很多專家預測房價下跌最後都被打臉了。但我們嘲笑完這些專家之後,是不是還需要分析一下這些專家之所以會被打臉的原因,這樣才對預測未來有指導價值。過去這些專家之所以判斷失誤,主要是因為忽略了「我國處在城市化起始階段」這一特點,忽略了中國農村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體量。所以雖然中國房價收入比遠高於發達國家,但房價仍然瘋漲。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張圖:

圖:北上廣深常住人口增長速度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廣州統計統計信息網、深圳市統計局

通過上面這張圖,我們發現,2010年左右是北上廣深人口增長最快的時候,此後總體增速開始明顯下降。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竟然出現減少了。人口進入城市後,大概需要10年時間的積累才能成為買房人群,所以很可能,2020年左右是房價增速的拐點。

當然,房價失去了原來的增長勢頭,並不意味著房價會下跌。我即不希望房價下跌(尤其是大幅下跌),也不認為房價會大幅下跌。房價崩盤了、經濟危機了,對有房沒房的人都不好。

最後,重申一遍,我不是反對買房。如果房子和孩子教育掛鉤,我建議買。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我認為暫時不買自住用房,將來並不一定會對我以及家庭子女的生活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從投資的角度,我也認為現在這個價位的房子並不是一種很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


我也曾經長期無房。我在美國二十多年,從九十年代當留學生的時候開始就夢想買房,九十年代末在紐約附近找到工作,由於是傳統產業,冷門專業,收入低沒能及時買房。2000年後的房產泡沫更是斷了我買房的念頭。但是還是很渴望買房,沒事老愛去房產網站上看。後來實在受不了這種窮屌絲的生活,費了大力跳槽到一個熱門行業和房價便宜的地方,正好遇上2008金融危機,乘美國房價跳水買了人生第一套房。以後的事情就是越來越順,兩年後又在一次跳槽回到紐約,讀困難專業的老婆在我們費盡心思之下也找到好工作,家庭收入不斷跳躍式上升,乘著金融危機後的房價低潮未盡又買好幾套房,國內也買了多套。現在都漲了好多。十年不到從租地下室的無房絕望戶變成小地主。已經在考慮退休了。

-------------------------------

看了大家評論補充點東西

一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當年那種焦慮的心情,往前走不動,往後也沒退路,看不到方向。一個社會的發展狀況決定了就是有那麼一部分人要當底層買不起房的屌絲,個人無力改變社會,與其悲憤抗爭,不如花點時間想想如何改變自己好往食物鏈的上面擠。有人問到困難專業怎麼翻身,我說點我自己知道的東西,有些偏題請見諒。

關於跳槽換方向的問題,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適合的道路也不同,我只能講一講自己見過的東西。早年的留學生大部分要靠獎學金生活,越是難找工作的專業往往越容易申請獎學金,很多人過來以後轉了專業。九十年代瘋狂轉電腦,00年代轉金融工程。連學音樂學中文的留學生家屬都聽說過拼兩年拿了個電腦文憑,立馬掙錢秒殺自家老公。我家的跳槽路線要不一樣一些,一個確實是因為我不喜歡做電腦類的工作,另一個也是出於轉行成本考慮。
每個專業有不同的方向,同一個專業在不同的行業做前途待遇可以天差地遠,比如同是學數學的,一個去了華爾街,一個某煤礦,雖說都是做數學相關工作,但是你說那前途能一樣嗎。我的跳槽就是從沒落行業跳槽到潮流行業。雖說是同一個專業類似性質的工作,在一個行業做久了想跨行業跳槽其實很困難的,低階職位別人嫌你太老經驗太多,高階職位別人又嫌你沒有相關經驗。我的方法是讀了很多相關文獻和案例,在理論上把我想要跳槽去的工作吃透,就算沒有親自做過,但是各種細節說起來頭頭是道勝過做了二十年的老手。找工作的時候簡歷上編些無法查證的相關經驗,再努力練習面試技巧,失敗無數次之後終於跨行跳槽成功。以後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很多工作其實就是門檻高,一旦進去了就知道其實就那麼回事情。只要人不太笨太懶,方向一旦走對了路就會越來越順。
我老婆生物博士,美國最難找工作的專業,轉行去做分析化學。主要是因為做分析是很注重經驗的行當,是否科班出生倒是其次,她先到製藥公司做了一年臨時工後轉正,當然不是說隨便做個臨時工就能找到職位的,還是花了很大精力學習提高自己,做到自己的水平勝過有多年經驗的人。


我猜很多人會沒想到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然而實際上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並不是生出來的時候就買得起房子的。

沒買房的經歷很長,很長,很長。大概從我懂事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在體驗沒有買房的痛苦。

作為一個上海人,我表示很多外地人是不知道這種痛苦的,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有人會覺得奇怪:上海不是最發達,最有錢,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痛苦連外地人都不知道?回答是,因為他們不是在上海長大的。

在上海,提到老房子,外地人的印象一般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本地市區人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看上去是不是還勉強能接受?那你就錯了,你們看見這張圖裡面的每一扇門後面,可能就住著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媽媽孫子孫女一大家子人,十來個都不算稀奇的。按照空調外機估算下,就能知道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了。公用廁所公用煤衛,還要倒馬桶,這日子在現在看來簡直不是人過的。

當時不買房的體驗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刻骨銘心的話,大概就是:

滾床單的時候只要稍微放開一點,隔壁大媽第二天看你的眼神就充滿了曖昧。

什麼做飯生個煤球爐子蹲那裡吹火吹半天整個弄堂煙霧繚繞的事情,都算是小case。

當時弄堂里的人有多執著想擺脫這樣的環境,你只要看動遷的時候給的錢有多低,那些老頭老太簽字有多快就可見一二。畢竟大家嘴上說得再好聽,實際行動起來,都誠實得不行。

如果說這種棚戶區的居住體驗是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是上海解放後背負全國前行的代價,那麼後來工人新村普及以後的發生的事情,就不是歷史遺留問題了,那個時候沒買房,全是自己作死。

我父母運氣不佳,沒有輪到企業的福利分房,但是我外公輪到了。他所在的企業把舊的員工住房拆掉以後,在當時的遠郊(現在這地段簡直神了,但當時是遠郊)分了一套6層樓的平方做新的公租房。那個時候,我,我父母,外公外婆就一起住在這間大概50平建築面積的房子裡面。

聽上去也是很美好的,至少比棚戶區好多了。但是呢,當時還在讀書的我,回家以後連個自己的空間都沒有:做作業的時候一抬頭,老娘外婆在那裡剝毛豆,嘴裡不停敘家常;吃飯的時候一抬頭,我爹總是愁眉苦臉,苦大仇深,外出做兼職做出來的疲憊不停影響著氣氛;睡覺的時候,在陽台里放一張鋼絲床,隨便看個書,爹媽的卧室就亮得不行,我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知道他們倆啥時候過的夫妻生活。

並且後來我才知道,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住岳父家裡,是容易抬不起頭的,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別人自己家窮么。這還是有了6層樓的公租房以後的事情。

再後來,我父母就買房了。一家一當都進去,渾身都是債,父母貼了很多錢的那種買房。從那個時候開始,在家裡門一關,想幹啥幹啥,再也不用為了擁擠不堪的居住環境發愁了。而那個時候,正好是90年代末,商業地產開始大張旗鼓上線,通脹開始爆炸的時候。

可以說,對於我父母來說,一直沒有房產的她們,對於擁有自己的房屋,給自己孩子空間的執著和執念,有房子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再後來就輪到我自己了,我父母是買了,可我沒買啊……我父母的執念,我也有啊。

於是,我就眼睜睜看著房價從一隻老母雞變成十隻老母雞。

從2000年看到2015年。整整十五年。

最早是在讀書沒錢,買不起。

後來工作了但是沒有積蓄買不起。

再後來有積蓄了趕不上房價上漲買不起。

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這十五年我不停得想買房子,不停地買不起。不停地想擁有更大更自由的天地和空間,屢戰屢敗,哦不,戰都沒戰,就被房價不戰而屈人之兵了。這十五年就好像生死時速一樣,看著房價嗖嗖嗖往上跑,自己在後面拚命追……

最後最後,在這樣強烈的執念之下,我終於有幸和我老婆集兩家之力,終於搞定了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這套房子並不是用來提升居住品質的,已經租出去了。既然不是自住的,那為什麼我還要這麼執念,冒著知乎政治正確房價必須崩盤的風險去買這麼一套一點都不便宜的房子呢?就是因為我在沒房子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擁有一套可以隨便自己折騰的房產的執念是有多強烈。這種執念,從棚戶區開始,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代人開始,在上海這片血腥大地上,已經延續了三代人了。並且,這種執念還會繼續延續下去,直到上海人口開始大幅度減少的那天。

你問我那麼高的價位買房子不怕跌么?我為什麼要怕啊。

跌就跌啊,跌少了不疼不癢的,反正已經一大截漲好了,跌多了肯定放開限購了吧?

那我再來一套,就算我的執念已經消解了,萬一我生個兒子呢……

最後想要總結的是:一直沒買房自到底是什麼體驗?

這段時間越久,一旦有機會,買房的意願就越強烈。

這段時間越久,就越對有輕鬆買房機會的70後表示羨慕。

我這種看法是典型的職業發展期和經濟騰飛期擦肩而過的那代人的感受,

和70後那群明明擁有最多的機會發展事業,擁有最多的機會購置房產卻因為自己對自己財商的自信不肯買房的那票人看法不一樣。

和反正沒希望了破罐子破摔的90後……可能也不太一樣。


也是不買房也不租房,也是2012年左右開始無固定住所哦~ @豆撲 凸^-^凸

個人物品長期控制在一個行李箱能裝完的範圍。

我的體驗比較簡單: 就是人睡在哪裡,就覺得哪裡是家。

四海之內皆兄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只是今年也將告結束。姑娘我換活法去了。


前幾年澳洲讀書時就覺得以房養學是個好方法,買一套兩居室的自己住一間另一間出租出去,正好可以cover住貸款,首付只有20%,並且澳洲可以只還利息。可是家人說又不留在那裡買房子幹嘛。好的,我去的時候我住的那個區兩居室大概是60萬澳幣,一年之後就漲到了75萬(說到此時內心依然滴血)。去年畢業來北京,7月份戶口辦下來開始看房子,那個時候北五環兩居室大概430左右,猶猶豫豫一直沒買。誰知道過了倆月曾經430左右的房子輕輕鬆鬆破500。你問我什麼感受我真的好焦慮,跟爹媽無數次發火吵架,弄得誰都很煩躁,沒辦法剛工作沒存款只能靠父母。

我總是會想為什麼要來北京,在自己家不好么有車有房有朋友。每天都自我安慰想著不買房了我這一輩子都不在北京買房了,就住親戚家也沒什麼。但是在一個城市沒有自己的家總覺得沒有歸屬感。16年12月有一天早上睡醒就是腦子抽風想去看房子,請了一天假就跑去看房子,感覺就像中邪一樣暈暈乎乎的就看上一套房子,也顧不了什麼高價上車等等等等了,就想在這個城市有一個自己的房子,想有一個家。現在過去倆月了想起那一天還是暈暈乎乎的,可是內心就是踏實了。


看到高票答案的這段話,忍不住說幾句。

「一年旅行一到兩次,發朋友圈,一個師兄問——你怎麼這麼瀟洒?我說你也可以的,當然我知道他其實不可以,雖然我凈資產不到他那套房子的一半。但是他不可能賣房子,兩口子工資要攢著換學區房,每年只有五天年假——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太雞湯了。而且這種話除了自我安慰,沒有任何意義。

事實是:如果過去能買得起,而沒有買房,那麼,現在沒買房的狀態A,相比假設買了房的狀態B,較為不幸。

上面這句話邏輯上是嚴格成立的。很容易證明,因為,沒買房的狀態A,現在已經不能轉變為狀態B了,而買了房的狀態B現在是可以很容易轉變成狀態A的——你把房賣了就行,而且還會多出一大筆錢。那也就是說:狀態A的熵比狀態B更高。

熵這東西大家知道的,物理上封閉系統的熵總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想減少必須從外界做功。也就是說,增加容易減少難,這時,誰熵低誰有優勢。

因此,結論是顯然的:買了房比沒買房的狀態,更加「幸福」。

我知道會有人不同意,認為「幸福」是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無法比較。但在這裡,買沒買房並不是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的區別,甜和咸是不能相互轉換的,而買了房是可以迅速轉成沒買。換個角度說,沒買房的生活是買房的生活的真子集,沒買的人所有能做的選擇,買了的人都能做。這個世界,富人的選擇永遠比窮人多,很簡單,把錢捐了(燒了、埋了)就行,選擇是永遠存在於那裡的。

注意,我以上比較的是「原來買得起房但是沒買」和「原來買得起假設買了房」這兩個狀態,一直買不起的並沒有在討論範圍內。


4-10:我這次回來,打算把以往答案中所有輕浮的話語全部刪掉,所以我先寫一篇認真的回答,然後直接刪減以前的原文,以前的原文可能會被刪的不連貫,大家見諒

認真回答:

我一直在租房,你知道很多人都是差不多經歷的,就是如果在北上廣打拚,房租也並不一定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有人就會在房租都不很輕鬆的情況下,調動所有可能調動的資源去買房,我本來很不理解他們,房租你都上頓沒下頓,或者你手上也就一兩年安全房租時,你怎麼就有那魄力(賭性)去買套房,當然你可以從父母親朋那拿到幾乎沒有利息的資助款,但那畢竟嚴重加重了生活負擔。但後來隨著租房越來越久,房租越來越貴後,我終於發現不同的人對待這事本來就心態不同,比如我自己租房的月租,從3000一路漲到1萬了,雖然我租的房子我買不起,但其實我的存款早就可以去買房了,但我越來越懶得買房了,甚至到了今年,賬上開始躺著三四百萬可變現資產時(股票基金等),我已經想不來要買房這事了。

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錯過了,錯過了投資房子的時間窗口,有100萬左右首付,購買300萬-400萬上海市區房子的時機其實算是最佳時機,大約在2010年-2012年前後,但那時候現金可能只有不足30萬,我大概在2007年走出擔心房租供不上的階段,2012年正式走上財富積累的大道,也就是懂得了如何正確積累財富,到了2015年前後財富達到買房規模時,我已經覺得上海房子沒有了投資價值(不是看跌)

沒有投資價值分了三個方面:

1、房價有點高,有點點風險,但總體我其實是相信他會一直漲下去的,但風險有,且收益率開始逐年變少了

2、房租很便宜,隨著我租的房子越來越貴後,發現租房、搬家越來越輕鬆了,以前租到的房子總是各種不滿意,現在每次搬家都很期待,因為看房子時能看到各種好房型好裝修好布置,其實你買房都不一定有租房這麼大的挑選餘地。而房租相對房價越來越便宜,不是絕對租金便宜,而是這個比率越來越大,比如我現在那三百多萬的投資,年回報率已經幾倍於我的租房支出,況且我的財富積累已經走上正途,工作收入也非常可觀。

3、我的整個財富人生走上正軌後,生意上獲得的回報率,和投資所獲得回報率都相當不錯,所以整個房價上漲的速度並不能嚇到我,反而是房租緩慢的上漲速度讓我感覺到了瘋狂補貼的幸福。

最後:幾個條件,1、本人老婆也不想買房,我兩觀點一直,雖然我兩一起錯過了無數房價機會和眼看房價漲了很多倍,但因為兩人生活年年好收入年年高,所以都同樣感受不到焦慮;2、我們兩沒孩子。

2月14日再補:這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評論接近點贊數的,沒想到大家討論如此熱烈。先說幾個申明哈:
1、這問題問的是個人感受,個人體驗,所以我回答也是從我個人體驗出發寫的,如果你是一個正經問題「當下上海應該買房還是應該租房」,我說不定就穩重點,給你說下有些情況你得買,有些人掂量下自己說不定可以等等什麼的,但這問題問的不是一個學術問題,他問的是「個人體驗」,我說了我的個人體驗,很多人看不過眼了,來駁斥我,你駁斥我幹嗎,我選我的生活方式又沒礙著你的選擇。
2、因為是個人體驗,並且略顯膚淺張揚,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匿了,但誰知道一匿之後,居然膽更壯了,把該說不該說的都說了。。。優越感刺痛到很多人了sorry。因為優越感秀的太膚淺了,所以讓部分人有點反感,為了打擊我的優越感,大家想出各種理由:理由A:買房收益比你那高(你算清楚了沒,你算風險了沒);理由B:過去買房收益明顯高,你自己那例子就是(你有月光寶盒嗎?穿越小說誰都會寫);理由C:你的收入是假的(我。。。你乾脆說賺的比你多就不合理算了);理由D:你的投資收益是假的(投資收益真不真每年也就只有幾十萬,跟我真正事業年收入一百多萬還是差得遠,我會寫點點投資原理但不會寫太詳細,以往寫太詳細了,我覺得不好,有東西還是自己藏著比較好)。

【原答案-在4月10進行了刪減】
2002年租的那套房,房東說如果我買50萬,那時哪有那麼多錢,現在要700多萬,2012年租的那套房,房東說如果我買450萬,我當時只有幾十萬,現在那房子也800多萬了。去年租的這套房子,我付得起首付,但我壓根沒想過要買,千萬級別的房子房租才一萬,我當然第一反應就是簽三年合同啊。

現在手裡首付每年做點穩妥的投資,收益最低12%最好45%(已經7年經驗如此)。即使不算我的事業收入,但就這首付的投資收益,說白了這房租要再漲6倍我也不怕,房租再漲6倍?估計至少還得20年,那時候我的首付300萬早就滾到千萬級別了。所以現在在合計這次房租到期直接去租2萬到3萬一個月左右的房子,好好享受下兩千萬豪宅是什麼,畢竟花的感覺不是自己的錢一樣。。。。

現在的房價高不高我不知道,但是現在的租金太低了,所以現在最佔便宜的不是去買房而是去租好房子,便宜不佔白不佔。

ps.世界太浮躁了,沒人點贊卻有人討教理財方法。。。。

好,補充投資收益部分,很多人看完要失望的。

核心觀點無非是——越跌你買的越多,漲的時候呢,你自己琢磨是平均賣還是先少後多還是先多後少,最後再給這整個過程加料,加無關大局的料。

這種投資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要麼你預留大量現金(餘額寶)以備下跌,要麼留一些現金但你收入能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來,否則下去了沒錢了就討厭了。

別以為我會推薦股票,我自己都不選股,從來都只做指數ETF,如嘉實300,中證500

【注意,這只是基本框架,這個框架的含義在於安全和基本收益,比如年收益6%-10%,更多在這個大框架下搭建的細節投資策略恕我不能講。說到這可能很多「懂」股票的要笑了,敢情一年收益還不到一個漲停板。嗯,基礎框架確實如此,關鍵點是安全。】

好了,說完了,對很多人來說,是不是跟沒說一樣。。。。。

-----------------------------


2月14日再補充:大家情人節快樂,昨天跟我老婆也在說這些問題,主要是孩子上學,養老等等問題,其實很多人把這兩個事當一回事的,就是養孩子養成功些,給自己養老添加保障。

但是,但是啊各位,據我對世界的粗淺的膚淺的理解:

1、教育熱,是因為供求關係嚴重扭曲導致,一方面是供應不足,名校受追捧,另一方面是這一代父母深感上了大學尤其名牌或者海歸的人,命運與沒上大學的人截然不同,所以我們這代父母在教育上的拚命樣子可能比我們上一代要兇狠很多。(並且我認為很多沒上過大學的父母或者上的野雞大學的父母在這方面會更加變本加厲)。但用不了10年,95後和00後就會用事實教育所有人,目前的大學已經不具備明顯改變人生軌跡的作用了。這代父母對於教育的變態理解,來自兩方面,一個是上一代教育不足和這一代教育充足的顯著對比,另一個是這一代不同學歷同學之間的階級差異,這些事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但我們的下一代,面臨不同的世界,現在的世界,首先財富階級在顯著分化,靠一代人努力已經很難彌合,其次大學在拚命擴招靠大學身份已經沒有意義,最後生產方式在顯著改變靠死知識已經無法獲得額外資源。還是要保留自己對於未來社會孩子如何獲得正確上升通道的觀點,因為這也是自己多年努力觀察思考所得,但我上面這些也是給大家提個醒,每一代人都試圖用自己對社會的慘痛教訓來修正下一代人,但即使是當下的社會,都已經不是按照教育等級確定人生軌跡了,你們還執著於未來社會會如此?

在教育方面,如果我的孩子出生,能上哪個就上哪個學校,實在學校爛的無法忍受的話,我會花錢讓他上私立。我的孩子數學、物理、語文、計算機四門科目一定要學好,學不好我親自給他補課,我會用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是數序,什麼是物理,什麼是語文和計算機。至於其他科目和興趣愛好,都見鬼去吧,孩子喜歡就讓他多學,不喜歡60分萬歲。

2、養老,很多人忽視了一件事,以前一個老人60歲開始需要人照顧,75歲很需要人照顧,他的孩子35歲開始照顧他,到55歲前後。但我們這代人呢?75歲開始需要人照顧,95歲很需要人照顧,你的孩子50歲開始照顧你,到了65歲他還能照顧你嗎?有人相信孫子有那份心來照顧你嗎?因為壽命的延長,兒女養老的難度已經越來越大了,我們這代人到老基本都要靠養老院和錢以及自己頭腦清楚來。我覺得我們這代人要想養老,先準備好養老基金,聯繫好好的養老院,避免自己得任何老年痴呆類疾病,把自己工作的方式儘早轉向純腦力勞動,不受身體限制,不受地點限制(所以為啥我要研究金融)。因為誰也不清楚我們這代人要工作到多少歲才行。

3、如果說到這麼大時間跨度的事,就難免要說,15年左右,中國城市化一定會到頭,中國老齡化一定會到來,中國房子一定會過剩。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為了工作努力發現錯了,為了房子努力發現錯了,為了孩子努力發現錯了,錯了一輩子後,再給你後悔的時間就不多了。

租房小提示:一定要挑房東,首先這房東這房子不能是太高價位接手的,否則他容易變卦,其次這房東人要和氣看著守信,至少租約範圍內不會亂來,最後要看房東房子是幹什麼的,最好的就是留給子女的房子,而子女還只在念小學初中(這樣的房子不少哦)。寧可多出點錢,租3年,挑靠譜的房東和靠譜的房子,這樣住的安穩些,別貪那點錢,房租已經這麼便宜了(我是指猶豫買還是租的人,根本沒資格買的人可能你連租都很吃力自然沒法挑剔)。還有說自己的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裝修什麼的,我想說,租的房子你也可以看到完全讓你很滿意的再租啊親!你老租湊合的房子,那當然不行了。甚至經常去租房,你能碰到很多弄得超出你想像的好房子,那更不是你買房裝修能搞定的,比如有些房子有大露台,有陽光房等,你自己買房就不一定能買到啊,但租房就有啊。關鍵還是租房時的心態,我真心覺得3年租一套房,很多時候不是房東讓我搬,而是快到期時我就在幻想下一套房該怎麼好,然後出去看房,看到一些特別好的走不動道了,回來再看自己現在住的,那就心花怒放的搬家啊。除了你真的很頭疼搬家這事,否則3年換一套更好更難以想像的好房子,真是人生一大美事啊


跟前面的一位答主應該是一個歲數,也是06年畢業。我父母都是大學普通教師,985院校,但不在北京。所以我從小戶口跟著爺爺在北京,但基本每年也只有寒暑假回北京。

06年畢業後就在北京上班了,起先是在安定門租一居室,這套房子是之前一個朋友租的,05年他在大望路買了房,一平8000。剛好06年入住,我就接茬兒租了。

每月房租1200,後來07年漲到1500。交通便利,步行到地鐵站大概6分鐘。06年五一房東問我想不想買,35萬賣給我,我是猶豫的。那時候剛畢業在單位還沒轉正,實習期一個月就三千出頭。

到了07年年初,房東說50萬賣,但是家裡人這邊剛買了個160平的房(省會城市),同樣是50萬。我心說你這建築面積才50.1平也太貴了。後來08年一月份房東把這個房子78萬賣了。

記得那段時間我在周邊看房,雍和家園一平米16K,我媽說要不給你湊個首付買了吧。被我拒絕了,因為記得那段時間各個媒體的論調都是奧運開完北京房價就崩盤,我尋思著等開完奧運在看。就搬去了白雲橋的榮豐2008小區,一個月2000租了個小複式。而且離單位很近,走路15分鐘到。也挺方便。但後來這小區08年被央視曝光,貌似是治安問題,所以只住了半年我就退房了。當時那個中介還挺好的。因為我住的時候有次不小心把床弄折了,只象徵性的扣了我50還是100塊。

最後的那一個月我幾乎是跟各種不靠譜中介打交道,網上標的一個月2K的房,去了就變3K。後來又回到安定門,在安定門醫院家屬院租了個一樓的一居室,70年代的老房子,一樓帶個小獨院,有棵香椿樹。一個月1800。房東是個老黨員,09年想給我漲房租,我說溫總理剛說要穩定房價您這漲房租沒政策依據啊,您這是黨員覺悟高別給我漲了。房東還真被我說服了。

這期間大概是08年年底09年年初的時候,我又去雍和家園看了下房,一平米已經漲到了27K。我預感到我在北京怕是買不起房子了。09年我大概稅後每月工資8K。

記得我有個同事,家裡在天通苑給他買了套經適。去過兩次,頂樓複式結構,兩層下來我估么著200平是有了,還多個半層的露台。他說當時是按一層的價找關係買的。

恐怕不光是當時的我,可能現在一個月30K的前排答主也很羨慕吧。所以在北京買房子跟錢有關,但對於某些階級來說跟錢關係不大。

再說說我現在吧,09年父親查出來嚴重的心臟病,那一年我往返家裡和北京大約小20次。為了省錢,每次都是坐夕發朝至的火車,下班了直奔西客站,早上下了火車直奔醫院守著老爸做手術。之前那套160平的房子也賣了。

2010年過了五一,自己想了想還是覺得跟個人未來工作相比,能多陪陪家裡人更重要。就辭職回家了。現在想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自2012年開始我之前單位所在的行業(紙媒)面對互聯網衝擊,也就一年時間生意急轉直下。目前雖然沒倒閉,但估計也快了。

記得回家第三天老爸再次病情嚴重,在醫院足足守了十來天。我當了半年閑人,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存的錢只剩2K了,於是自己創業做了個平面設計的小公司。這些年基本靠這個賺錢生活。2012年攢了首付貸款買了個小戶型,每月還2000出頭幾乎也沒什麼壓力,拿鑰匙到現在三年多了但也沒住。2013年元月份老爸去世,母親退休。父母學校單位蓋新樓,原來家裡住了快20年的老樓拆了。雖說是學校的半福利性質購房,但新房的價格也挺貴。今年過完年,把自己攢了兩年的大概50萬給了母親交新房的房款。10月底搬到了新房住,140平足夠我和母親倆人住了。但母親卻也總念叨回頭我結婚了媳婦是不是願意跟我一起跟著媽住。

以上這些就是我畢業十年來,跟房子打交道的一些故事。對了,年前兩天還去給我2012年買的那套小戶型交了契稅和大修基金,因為開發商通知要辦房本了。

我喜歡北京,也可能是因為從小爸媽都告訴我北京有個家,但爺爺去世後這個家也沒了。爺爺之前是局級幹部,生前的那套房子原本遺囑說有我一份,但我爸的弟弟也就是我小叔90年代下崗了,那套房就他在住了。03年爺爺的這套房子拆了,蓋了現在的大望路萬達廣場,賠償了多錢我們也從來沒問過,我爸覺得自己從小插隊下鄉常年離家也沒照顧好弟弟,爺爺老了後也基本都是小叔一家在照顧,所以老爸生前就說不管是房還是錢,不能問我小叔要。我要想在北京有個落腳地,就靠自己去努力吧。

現在每年大概要回北京兩三次,都是住崇文門的桔子水晶,也挺好。

20170210 15:00更新------------------------------

還記得首次回答一開始我提到的在大望路買房的朋友嗎?05年8K一平在大望路買的房,06年入住。小區名我不太記得了,大概就是一號線出來往南走過了河邊不遠。

去年2016年他把這套房子賣了,凈掙了300萬。差不多相當於這十年他每年攢了30W的年薪。年前他說沒想到這套房子比他工作十幾年來掙的還多。

另外,還有2009年記得陪同事去看房,隱約記得是坐五號線到頭,又做了個類似小巴車大概快一個小時。期間手機收到過「河北移動歡迎您」,十分之詫異。回來我倆還在辦公室看了看地圖,發現那小區都出地圖了。所以後來大概2011年看蝸居的時候,有個類似的情節我看到確實很有感觸。同事後來也沒買那個房子。


這個話題下,都是匿名。多麼痛的領悟!!


99.9%的回答歸納起來都是理性選擇下的最優解。

而題目問的意思是,我有錢有能力買,還在「買房」和「不買房」中間猶豫。但是現實中,就像眾多回答里的一樣,你是被選擇的。

為什麼?你沒錢啊。

沒得選,買不起,怎麼辦?只能坦然啊,生活還是要繼續,日子還是要過。不然還能怎麼辦?變出來啊。

不過從答案中還是能看出挺多積極一面的。

1,我目前沒有別人有錢。別人的錢投在房子里,我投在自己身上。房子可以趕超通脹,我可以趕超房子。

2,如果把錢換算成個人所付出的時間成本,那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你的花在房子上的多,而我可以花在其他地方。比如世界那麼大,你不想要出去看一看?

3,既然換成了時間成本,那同樣可以換成選擇權和價值觀。北上廣深是不是人生進程中的終極唯一大目標?大城床和小城房?錢多的工作是不是我們衡量有沒有用的唯一標準?婚姻的主體是人還是房車彩禮?

在越來越快的城市節奏中,還是希望能夠給自己時間,思考一下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畢竟,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


買了不住,純投資的算不算。

坐標北京

畢業時吭哧吭哧帶了一大堆雜物,搬入一間共11人合租的隔斷;

第一次搬家,把一大堆不用的雜物丟了,帶著被褥、衣物鞋帽、書籍、台式機還有些居家用品,搬到一套9X年的老房子,不過好歹是3人合租;

第二次搬家,把一大堆用不到的衣物鞋帽丟了,書也賣了(資料存到電腦里),帶著被褥、居家用品與台式機,搬到一個次新二居,兩人合租;

第三次搬家,台式機換成mac,被褥、居家用品、日常衣物全都賣給收廢品的老頭,連行李箱都不需要,全身上下就帶著手機,筆記本,外置硬碟等數碼產品,一個雙肩包就裝的滿滿的。搬到一個公司邊上的開間,順便買了套開間出租;

——————————目前狀態——————————

1搜集的資料與娛樂在百度雲

2工作與事業的代碼在github、七牛與阿里雲

3消化整理的知識結構在私底下搭的leanote

4常用的工具組件在同步雲

5社交控制在10人以內,親友維持在5人之間

6經濟財富全部數字化,16年實現無現金生活

7居家追求極簡主義,衣物鞋帽夏冬各兩套,控制在1500以內,搬家就扔

8電子數碼產品控制在一個雙肩包的範圍,數據載體全部數字化

————————未來一段時間的目標—————————

1爭取開拓出一條資產帶來的現金流,不會受限於工作與地點,替代房產這項投資帶來的機會與回報,降低關注的時間與成本

2踩踩教育的坑,研究下私教相關

3囚徒健身與養生醫學並進,降低急性病與慢性病的可能

4在5年內找個妹子,「生性薄涼形如浮冰」那種類型,保持骯髒的金錢與契約關係就成,時不時往裡摻點感情

5父母說想我時,能隨時說走就走,去他們面前露個臉

—————仔細想想—————

貌似只要實現1,後面就都水到渠成了嘛~~~

房子(確切來說,面向大眾的商品房)嘛,不就婚姻、工作、孩子、養老、投資那幾種屬性,窮人的救命稻草,富人的無用雞肋


04年底在深圳,福田,附近多層小區均價大概七千。16年七萬了,再後來沒再看了。同事中一個前輩來自某高大上民營企業據說幾年賺了300萬,對深圳的房價嗤之以鼻。『』你看開車五分鐘就是農田,單價一萬,呵呵呵。。。。。『』也不是受他多大影響,太年輕成熟得晚,心思不在這上面。

06年初來到魔都,有朋友跟我說,把你所有的錢做首付,能借多少借多少,能貸款多少就貸多少,買房。我真的無感啊。不了了之了。

07年炒股,開始對經濟,房地產一知半解了。開始看空房價。所以最傻逼的不是一點不懂的,而是一知半解的。

10年結婚了,好不情願地買房了。沒辦法,為了家庭和諧。

15年底為了快要上小學的孩子,忍痛買了二套,學區房。

再然後,又偽裝明白人了。


推薦閱讀:

很年輕時就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是種怎樣的體驗?
生活質量和房子哪個重要?
買房是買精裝房還是毛坯的好?
精裝房驗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所租的房子沒到期,但是不想住了,如何讓房東把押金退回?

TAG:投資 | 房子 | 房價 | 房產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