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或譯「關鍵少數」、「NASA 無名英雄」)?
作為全電影院唯一一個少數族裔(全場白人除了我),面對種族歧視等鏡頭很是憤慨,正如平時白人對我異樣的眼神。電影最後放出真實人物照片的時候全場熱烈鼓掌,想聽聽背後現代的美國夢和女權主義是怎樣的。
轉一下前幾天發在理工女專欄的對主角之一凱瑟琳·約翰遜的介紹吧:知乎專欄
1月24日剛剛公布的奧斯卡提名名單中,今年頒獎季的大熱門如《愛樂之城》和《月光男孩》等都毫不意外地進入了最佳影片的角逐。不過,在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單里,還有一部目前在國內尚未引起太多關注的作品,卻已經成為2017年北美首周票房冠軍:那就是講述NASA中黑人女科學家故事的《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
《隱藏人物》介紹了在1950~60年代的太空競賽和種族隔離的時代背景下,為美國的航空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三名黑人女性: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數學家多蘿西·沃恩(Dorothy Vaughan),以及工程師瑪麗·傑克遜(Mary Jackson)。接下來的幾天里,理工女將為大家逐一介紹她們的人生故事。
凱瑟琳·約翰遜:勇於抓住機會的數學天才
凱瑟琳·約翰遜是一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曾在NASA長期擔任「計算員」的角色。在計算機尚未問世的年代,她的任務是為航空導航手算參數:水星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太空梭計劃等NASA最著名的太空探索計劃中都有她的身影。對於這些任務的成功,她的精確計算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宇航員的生命掌握在她的手中也不為過。
(圖:正在工作的凱瑟琳·約翰遜)凱瑟琳於1918年出生在西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小鎮。巧合的是,她的生日----8月26日-----後來被美國國會選為「女性平等日」,以紀念1920年8月26日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通過、女性獲得投票權的日子。
凱瑟琳幼年就被發現有著傑出的數學天賦。當時的她迷戀數字,「我會去數通往馬路的台階,通往教堂的台階,我洗過的碗碟刀叉的數量……任何能數的東西我都會去數。」 10歲的她已經完成了初中提供的所有課程,然而,她的家鄉根本沒有能夠為八年級以上的黑人學生提供教育的學校。幸運的是,她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節衣縮食送她離家進入一所專門培養有天賦的黑人學生的高中。她14歲就從高中畢業,15歲進入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18歲以數學和法語雙學位最高榮譽畢業。如果是現在,這樣的天才學生恐怕早已受到媒體追捧,出路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在當時,身為一名黑人和女性,她面臨著種族與性別的雙重障礙,要想繼續深造幾乎是不可能的。她的唯一出路就是去黑人中學教書。
在弗吉尼亞州的一所高中教了幾年書之後,凱瑟琳的人生出現了轉機。1938年,在「密蘇里州代表蓋恩斯訴卡納達案」中(Missouri ex rel. Gaines v. Canada, 1938)中,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各州必須為黑人提供與白人同等的高等教育機會;如果沒有專門的黑人大學,則該州大學必須接納黑人學生。藉此機會,凱瑟琳終於成為第一批進入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的三名黑人學生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不過,她只在那裡呆了一個夏天;由於這所大學對她滿懷敵意,連教授也不相信她能學習研究生水平的數學,她感到非常沮喪,決定先結婚生子建立家庭。
她生了三個孩子,做了一陣子家庭主婦,但仍然沒有忘記成為數學家的夢想。恰在這時,緊鑼密鼓的太空競賽使得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即NASA的前身)需要僱傭大批計算人員。在丈夫的支持下,凱瑟琳抓住機會,於1953年應聘進入了NACA蘭利研究中心制導與導航部門,成為了一名「計算員」。
在當時的NACA,最枯燥和重複度最高的計算工作是由女性來完成的,可以說她們被當作機器來使用;事實上,在計算機還未正式投入使用的那個年代,她們的職位名稱就是Computer,被稱為「穿裙子的計算機」。
當時,NACA仍在遵循聯邦和州內的種族隔離法案,因此,凱瑟琳和其他黑人女性計算員都被隔離在與白人不同的建築里,禁止與白人使用同樣的餐飲、工作和衛生設施。她們的辦公室門上也清清楚楚寫著「有色人種計算員」。
成為計算員後不到兩周,凱瑟琳傑出的數學天分就讓她脫穎而出。她被臨時被抽調到一個飛行研究小組;在那裡,她的解析幾何知識派上了大用場,以至於任務結束之後,大家都忘了把她「還」回去。就這樣,她進入了這個原本全部由白人男性工程師組成的研究分部。
電影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是凱瑟琳因無法使用白人的咖啡機和洗手間而飽受困擾,甚至不得不每天數次跑回黑人計算員所在的建築去使用洗手間;這個細節也成為貫穿電影的線索,並在凱瑟琳隱忍許久之後的一次憤怒爆發中達到高潮。不過在現實中,凱瑟琳只是大大咧咧地開始使用白人專用的洗手間;因為在這個除她之外全是白人的建築里,洗手間並沒有種族標誌。很久之後,有人曾經指責她不該使用白人洗手間,但她對此充耳不聞、我行我素。在凱瑟琳的回憶中,儘管種族隔離在外面的世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她自己在NASA還是感到被尊重的。
不過,洗手間的橋段也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更多發生在另一位女科學家瑪麗·傑克遜身上。一直到1958年,NACA改製為NASA,工作人員間的種族隔離才終於被打破。
儘管面對根深蒂固的種族與性別歧視,凱瑟琳卻從未放棄過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她在工作中會不停地問問題,對所有不明白的東西一定要尋根究底;當時,NASA的重要會議從來沒有女性參加,只有凱瑟琳勇敢地站出來問:「有法律說女人不能參加會議嗎?」 最後,她成功爭取到了列席重要會議的資格,成為會議室里唯一的女性。
(圖:1966年,凱瑟琳·約翰遜在NASA工作)
凱瑟琳所在的飛行研究部後來成為NASA核心的太空計劃小組(Space Task Group)。在那裡,她為美國第一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 計算飛行軌道,為水星計劃計算髮射窗口,並在阿波羅13號因故障終止任務時計算備用導航,幫助宇航員安全返回地面。她的計算迅速、準確、可靠,為她在NASA贏得了公認的聲譽。
1962年,在約翰·格倫(John Glenn)首次環繞地球的太空任務中,NASA首次使用了計算機去計算軌道;不過,對計算機不太信任的約翰·格倫點名要求凱瑟琳幫忙驗算之後才肯上天:「如果她說沒問題,那我就準備好了。」 電影中也出現了這一情節;它看似戲劇化,卻是千真萬確、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歷史。最後,約翰·格倫的任務大獲成功,也成為太空競賽中美國趕超蘇聯的標誌。
凱瑟琳在NASA工作了33年,於1986年退休;她說她深深熱愛在那裡工作的每一天。2015年,奧巴馬授予凱瑟琳總統自由獎章。2016年,凱瑟琳被BBC選為「全世界100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NASA為她撰寫的傳記如此結尾:
如果沒有你,NASA不會成為今天的模樣。
(圖:奧巴馬為凱瑟琳·約翰遜戴上總統獎章)
關於「理工女」
我們是理工女,一個旨在促進女性在理工領域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的非營利組織,講述和分享女性在理工領域的求學、科研、職業經歷。希望每一個喜歡理工科的女生,都不會因為性別放棄自己的理想。本文為本站成員原創,版權及其他合法權利均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營利性媒體或公眾號可使用微信轉載功能全文轉載本站文章。營利性媒體和網站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本文。尋求授權請聯繫:contact@stemgirlschina.com
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理工女」微信號(stemgirls)。
http://weixin.qq.com/r/4EgiJmvEHKNgKS9Fbx1k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參考資料https://www.nasa.gov/feature/katherine-johnson-the-girl-who-loved-to-count
https://www.nasa.gov/content/katherine-johnson-biography
https://www.nasa.gov/audience/foreducators/a-lifetime-of-stem.html
https://www.nasa.gov/centers/langley/news/researchernews/rn_kjohnson.html
閱讀需謹慎,有大量劇透。
這是一個比較小眾的片子,在費城只有藝術院線才上映。我非常喜歡。
我一直以來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權?
我和中國女權主義的第一次交鋒是發生在微博。我PhD母校的微博轉發了一篇本校教授寫的關於中國激進女權的文章。我在下面留言非常禮貌地指出雖然文章有其有意義之處,但是其中有不符合事實的地方。隨即被一個記者大V轉發掛了出來,並受到了超過五十個人的謾罵私信。其中最荒謬的一點是,她們從我的個人主頁上看到我有一個理科Phd和一個工科master學位,認為我不可能是女生,一定是男生裝的。
一群不相信女生能夠從事理工科職業的人,談的到底是什麼女權呢?
Hidden figures這部片子講的是1960年代三位黑人女性在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 工作的故事。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在1940年代,A. Philip Randolph領導了黑人平權運動,在華盛頓首都發起了十萬人遊行運動。在這樣的壓力下,羅斯福總統簽署了8802號行政命令,規定在和戰爭和聯邦相關的工作招聘中不可有種族歧視。這樣,到了1960年代,肩負著和蘇聯航天局比賽的美國國家航天局,招收了大批有色人種女性僱員,其中大部分從事的叫做human computers (也許可以叫人型計算機?),這群人為NASA的工程師做各類的複雜運算,直到1970年代的IBM計算機替代了她們的工作。
她們的工作環境中歧視和職業天花板無處不在,然而她們展現出的是和當今Black Lives Matter完全不同的一種力量。
Katherine因為出色的速算能力,被提拔到總部和工程師一起工作。可是在那裡沒有有色人種廁所,每次Katherine都要奔跑三十分鐘帶著運算任務去上廁所。不能從公共的咖啡壺裡喝咖啡,不能參加高級別會議。最後這些限制全部破了例,主管親自將廁所上「有色人種」的牌子給砸了。靠得不是大吵大鬧,靠得是她積極的態度,堅韌的性格,獨一無二的速算能力,最後成為團隊中的重要力量,才贏得了團隊的尊重。
Dorothy作為有色人種計算機部門的主管,長期得不到認可。在得知IBM計算機會取代自己部門的事實後,她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跑去總部靜坐,而是帶領自己的下屬自學Fortran和計算機相關知識, 最後整個部門被計算機部門重新僱傭。她的主管地位也得到了真正的認可。這在當時每一步都困難重重,要知道甚至Fortran相關的書籍在書店是不能向有色人種出售的。
Mary想成為一位工程師,要成為NASA工程師,必須通過當地某所大學的課程,可是這所大學是不向有色人種開放的。Mary站在法庭上對法官說:「沒錯,在我之前沒有人做過。可是法官大人,您也是您的家族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啊。」 最後她通過了課程,成為了NASA的工程師。
到了影片的最後,我們發現這些不是影片的虛構,而是歷史上真正的事件後,可以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力量,穿過時間,讓我們對今天的女權運動有了更新的認識。
昨天是特朗普上任的第二天,全球範圍內有一場女權遊行。美國有超過100萬人參加,費城有超過五萬人參加。系裡的不少教授也參加了。知乎上有我們系裡女教授的故事,她們通過卓越的工作贏得了尊敬,和千千萬萬在自己的工作家庭崗位上追求卓越從而實際推動女性地位的人一樣,在我的心目中她們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至於昨天跑到圖書館大喊大叫的「女權主義者」【3】和認為我一定是男生的微博女權主義者們,我真的覺得非常困惑。
參考:
【1】The True Story of amp;quot;Hidden Figures,amp;quot; the Forgotten Women Who Helped Win the Space Race
【2】Hidden Figures - Wikipedia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hy2Gk_xik
「種族矛盾」、「太空競賽」、「女權主義」…… 種族隔離年代的黑人×女性×精英文化符號NASA×傳統男性俱樂部STEM領域(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領域)」……Hidden Figures所涉及的主題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未免過於繁多宏大。但是,這部電影接住了所有這些球,並且拍得毫不擁擠和說教,整部片子無論從拍攝的畫面、節奏還是觀影的體驗上,都是那麼流暢、明亮。
電影拍攝毫無瑕疵,音樂色彩光線組合完美,IMDb 打分7.9分,爛番茄新鮮指數92%,觀眾喜愛程度94%(對比薩利機長 7.5,85%,85%)。看過電影就會理解,廣泛的支持和高評價並非來自種族焦點(不像以往的種族矛盾的電影充滿了對抗和暴力,Hidden Figures主人公遇到的問題都是作為少數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掙扎,是在心理層面與自己的角力),把它推上greatness級別的,是每個觀眾對人類共同經歷 - 面對困境如何回應 - 的共情。這不是一部僅僅拍給關心種族矛盾問題的人看的電影,而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的電影,所有曾經、正在或是未來會遇到人生困境的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
- 三位黑人女性,代表著數百萬的非裔美國人,對美國的文化和成功所作出的貢獻。提醒人們,非裔美國人對美國的貢獻除了娛樂、籃球和饒舌歌手外,還對美國歷史上如此重要的時刻具有深遠的影響。- 種族隔離版的杜拉拉升職記:如何為你和你的事業而奮鬥 - 在職場使自己無法被取代、無法被忽視、無法被阻擋。- 數學之美。激發人們對數學魅力的了解。———————下文含劇透———————
電影改編自基於真實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小說,歷史背景是1960年代,蘇聯人率先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打破了一直以來美國人的地理安全感,讓一直以來被認為沒有外來戰爭風險的美國本土有了導彈的威脅。整個美國對國家安全深感惶恐。故事發生在一個可能是對當時黑人女性最不友好的環境 - NASA,一個當時還被認為是女性禁地的STEM領域(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三位女主人公Dorothy,Katherine和Mary是被NASA僱傭的若干human computers之一:不是她們使用計算機,她們就是計算機。在還沒有Macbook的年代,在電子計算機要佔一整個屋子(卻只是今日計算能力的一小部分)的年代,像太空項目這樣需要巨大計算量的項目,確實就是由天才數學家們手算的。這其中有大量繁瑣枯燥又需要準確、細心的計算,就由被僱傭的擁有數學天分、大學學歷的女性human computers來完成,之中大部分是工資水平更低的黑人女性。由於Virginia當時還是種族隔離州,工作空間、教室、巴士、洗手間、休息室包括飲水池、咖啡壺都不允許共用,這些黑人女性被集中在NASA西翼的West Group Building里工作。
Human Computers大部分是工資水平更低的黑人女性Dorothy, 一個動手能力很強、有機械天賦的數學家,也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她實際擔任West Group團隊的管理工作多年,Dorothy希望得到相應的報酬和職位,反覆申請,卻被反覆拒絕。理由是「NASA從來沒有過黑人主管」。她的白人經理輕蔑地說:有工作就該感恩啊。
Dorothy的腰總是挺的直直的Katherine,卓越的數學家,最有天賦的人腦計算機。掙扎在充滿忽略、歧視和高壓力的工作以及三個孩子的寡母的角色之間。在只有白人男性的Space Task辦公樓內,沒有colored washroom,不管颳風下雨,她都抱著要計算的文件爭分奪秒地跑上1英里回到West Group去上廁所;在無意間倒了一杯休息室的咖啡後,無數的目光在她後面追隨著她;第二天,出現一個貼著colored pot的咖啡壺。
Mary, 擁有物理和數學雙學位的直率敢言的工程師。她加入NASA的一個工程團隊做輔助工作,出色的能力贏得同事的尊重,被推薦參加一個培訓以獲得真正的工程師頭銜。很多人認為她想法太多太高了,但是Mary意志堅決。她的申請由於她缺少工程相關的一些額外教育經歷,而被NASA拒絕,然而在黑人隔離學校中是沒有這些工程課程的,唯一的白人學校又拒絕接受黑人學生。
沒有暴力、沒有流血、沒有過激的言辭,女主人公們衣著樸素但得體,她們所面對的攔阻,是更容易令人退縮和止步的「拒絕」、"忽視"、「never」、「no way」…… 這樣的困境特別容易讓人放棄和抱怨不公。然而有少部分能成功的人知道,困境不是一道是非題,The answer to how is YES,困境其實是一道選擇題。
沒有機會怎麼辦?-- 找啊!
沒有時間怎麼辦?-- 跑啊!沒有門怎麼辦?-- 建一扇啊!Dorothy不放棄,腰一直挺得直直的,反覆被拒絕依然反覆爭取。路過一個正在組裝的、號稱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更快的計算速度的IBM機器時,具有前瞻性思維的Dorothy沒有等著讓她和其他團隊成員的工作得淘汰,她立刻開始行動。她自學並教給團隊Fortran編程語言,當機器終於可以運行的時候,她已經使自己成為整個NASA最有資格和能力來使用它的人。通過預測趨勢,Dorothy保住並提升了自己的職業前景並挽救了很多女性的工作,不僅是黑人還包括白人。Dorothy通過積極主動,使自己無可取代。
Katherine的才華無法被掩蓋。你不需要懂數學,也能體會一屋子穿白襯衫的STEM男性像欣賞一件卓越的藝術品一樣痴迷地看著踩在梯子上在偌大黑板上飛速解公式的Katherine。在個人生活中,獨立自尊的Katherine還深深地還吸引了她的伴侶Jim Johnson,Jim看到了她隱藏在厚厚眼鏡片後的犀利的頭腦和美麗的心靈(有一次Katherine在反擊Jim的調侃時曾說道:And yes, they let women do things at NASA and not because we wear skirts, but because we wear glasses! NASA僱傭女性不是因為我們有料,而是因為我們有腦)。Katherine是為宇航員計算升空和返回軌道的主力,卻因為是被擋在Space Task meeting之外,她一次又一次地申請,持之以恆。謝耳朵扮演的上司對她說:你不可能參加會議,歷史上沒有女性參加會議的先例;Katherine反擊道:歷史上也沒有把一個男人送到太空軌道的先例。最終Katherine不但戰勝了unwelcoming的環境,還得到了宇航員的John Glenn的關注與尊敬。在即將升空的時刻,IBM計算機的計算出了問題。宇航員Glenn在電話里冷靜地說道:去問那個smart girl,如果她說可以上,我就出發。Katherine通過積極主動,使自己無法被忽視。
Smart is the new sexy.Mary 為了可以去白人學校修成為工程師所需要的課程,去法庭提請法官允許她去白人學校上課。接下來就是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Mary與法官的對話:
「那是一所白人學校,Mrs. Jackson, Virginia還是一個種族隔離州。」
「我知道,法官大人」,「可是您和在座其他人需要理解成為第一個的重要性。」「什麼意思,Mrs. Jackson?」「法官大人,您是您家族中第一個在軍隊中服役的人、也是第一個上大學的人。」「你要說的是什麼?」「我想成為NASA的一名工程師,但是不能在白人學校上這門課程就無法實現這一點。我無法改變我的膚色,所以我別無選擇,只能成為第一個。這一點沒有您的支持我無法做到。」......「法官大人,在您今天審理的所有case中,有哪一件是100年以後看起來也是重要的?有哪一件會讓你成為"第一人"的?」......法官沉默良久,在卷宗上蓋章:「只能是夜校課程,Mrs. Jackson」 - Mary通過積極主動,使自己無法被被阻攔。每當提到困境時,我就會想到Victor Frankl的故事。
Victor是一位二戰時期的奧地利精神科醫生,作為一名猶太人他選擇留下來陪自己的家人而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沒有吃飯、睡覺、時間和人身自由,或在死亡的恐懼中,絕大多數人都天性使然每天消極地度過。Victor卻在一個朗月晨星的被押送去幹活兒的凌晨,從腦海中想念妻子的片刻中得到的慰藉的一瞬間收穫了一個重要發現:人類終極的自由是什麼?那就是你面對一個困境,你有選擇的自由。你面對困境時其實有A/B兩個選擇,A選擇消極被動的抱怨,B積極主動地應對,困境從本質上是選擇題,不是問答題。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面對困境時,做了另外一種選擇 - 積極主動。他開始每天早晨用碎玻璃片刮臉,這可以讓他保持臉色紅潤顯得健康而不會被送進焚化爐 ;他會給身邊生病的獄友多給一片麵包,給集中營的很多小孩子講一個積極的故事,讓孩子開心的一笑,他努力地在集中營里生活,而不是僅僅是生存。
Victor最終是家族中唯一的倖存者,他將自己在集中營中發展出來的思想創立了意義療法,1997年9月2日,92歲的維克多·弗蘭克在維也納安詳地去世,周圍環繞著子孫。
Victor Frankl與他的著作Men"s Search for Meanning,中譯本《活出意義來》無論是在種族隔離時期NASA工作的黑人女性,還是在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醫生,好像都是對巴菲特一位合伙人所講的這句話做出完美的註解:如果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那些將精力投注到個人可以去做的事情上的人,總是積極地尋找自己能做的、可控的事情去行動,他們會變成越來越有影響力的人。那些在自己既不能掌控,也不能影響的,只能保持關注的事情上投入大量、持續的精力的人,會因此而沒有精力去在自己本可掌控的事情上投入精力,而無所成就 - 天天盯著無法掌控的事情,時間一長,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自己的影響力,事情會變得越來越糟。
衣著樸素得體,生活踏實團結,心中有亮,眼中有光真正的智商
特別想感慨一下這部片子所展現的智商超越性別和種族,體現出的中性的美和力量。本片中的兩位男主角Katherine所工作的團隊的主管Costner扮演的Al, 以及萬眾矚目的宇航員 Glenn Allen都是無視Katherine的性別和膚色而對她尊重和欣賞的代表。Glenn在歡迎他的人群中,黑人女性是排在白人女性後面的一個區域,Glenn在逐一握手之後,特別去和黑人女性工作人員打招呼,問她們是做什麼的,Katherine說,我們是為你計算軌道的,Glenn頑皮地眨眼睛說:Wow,計算很關鍵啊!Glenn被塑造成有勇氣、有決心、果斷、有領導魅力,並且在關鍵時刻相信無條件信任Katherine的迷人的角色,我想說,Glenn代表一類真正高智商的人,真正的智商會滋養出勇氣、包容、欣賞,讓人類不斷前進。
影片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小細節,原本NASA不允許女性接近艙體,但是Glenn堅持請一位女性藝術家完成她的工作,用畫筆而非噴塗來在艙體上描繪它的名字(上圖為劇照,下圖為歷史照片)。女性與性別角色框架
這個社會上工程師、程序員、電工、科學家等等職業中女性比例居少的現實,其實是無法用男性與女性的生物性別差異來解釋的,例如大腦組織、大腦發育順序、身體構造的不同等,更別說智商了;造成這個現實的主要因素是存在於女孩腦中的社會性別框架,以及主流社會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桎梏。也就是說,很多女孩以及其父母老師早早就認同了,科學家、程序員、電工、工程師……是更適合男性的工作,進而在學業方向選擇、興趣愛好培養、知識經驗儲備上對這些職業都早早敬而遠之,這一點造成了女孩將來在這些領域中無法涉足、無法擁有建樹的自我寓言的實現。經過了這麼多年的人生體驗,我深深感到,這些intellectually challenged的專業工作,帶給人的職業安全感、成就感、競爭力和支撐得起夢想的回報是豐厚而健康的。女孩,不應僅僅因為可能都不自知的性別心理桎梏,而在未來喪失選擇的可能性和自身的競爭力。決定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過什麼生活的,不是性別也不是智商,而是眼界、決心、毅力與自由的心靈與靈活的認知。希望女孩子的父母們,可以幫助你的女兒跳脫性別框架的束縛。
我在加拿大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電影院里有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還有一些小孩子。希望將來在中國上映的話,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帶著你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來看這部電影。
This is a beautiful movie.
—————————————————————
此刻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正在進行,三位主演簇擁的這位老人就是Katherine Johnson本尊。祝這個片子今晚好運!去年奧斯卡黑人零提名被各種批評之後,今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大量的黑人電影。其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有三部,分別是黑人+同性戀的《月光男孩》,黑人+底層的《藩籬》,以及這部黑人+女性的《隱藏人物》,全部都是政治正確的題材雙保險。
《隱藏人物》講述的是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種族隔離狀態的1960年代,三位在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工作的黑人女性工程師的真實故事。儘管旗幟鮮明地帶著種族和女性的話題,《隱藏人物》最可貴的一點,是沒有渲染激烈的種族鬥爭,沒有煽動壓迫的痛苦,也沒有大義凜然的演講,但它把種族隔離年代的現實生活展現了出來。黑人遇到白人警察的盤查那小心翼翼、畢恭畢敬的態度,在NASA這樣人類最前沿的地方,要走20分鐘才有有色人種廁所,被偷偷放置的「有色人種咖啡壺」,以及食堂、辦公室都是種族隔離的;還有一些無形的,比如能力足夠卻不得晉陞,申請工程師資格卻必須上過白人學校的課程,以及每當黑人意外出現時,一屋子白人的訝異和沉默。
而這些令人憤慨的不公,在當時所有人看來似乎天經地義。片中白人女主管的一句話很典型:「無論你怎麼想,我沒有與你們做對的意思」,黑人工程師的回答一針見血:「我知道,你的確是這麼認為的」。甚至黑人們也都至少表面平靜地接受。這種氛圍,不像大屠殺那樣深不見底的恐怖,卻如陰雲籠罩一般持久的壓抑。
和同樣常受歧視的移民不同,美國也是這些黑人的祖國,他們無處可逃,惟有抗爭。抗爭帶來的必是矛盾與衝突,時至今日還時常能見到這方面的新聞。而這三位傑出的黑人女性,則是在逆境中用加倍的努力,勇於各種零的突破,才贏得了尊重。必須向她們致敬。
《隱藏人物》的主要篇幅,就是描述她們是如何贏得尊重的。然而,以真實歷史為藍本,總有戲劇性欠缺的問題,本片也不例外。儘管三位主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被過度強調了,片中出現的白人同事幾乎沒有一個是真實人物(大約也是為了提煉集中當時典型的白人形象-帶偏見的、鼓勵的、唯才是論的等),全片的劇作還是給人四平八穩的觀感。畢竟是NASA這樣集體協作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地方,三位的工作還是晦澀的數學計算,電影的發揮空間確實有限。另一個問題,則是三位主角都被塑造成了完人,不僅是數學天才,情商也滿分,愛情親情也美滿,鬥志也昂揚,幾乎沒有凡人的缺點,缺了一點我們伸手可及的真實感。
再回過頭來,這是僅僅50年前,號稱自由世界的領袖的國家裡,走在世界最前沿的NASA。而在整個20世紀,世界上更多地方發生了許多更加駭人聽聞的不公與罪惡。自由與公正,從來不是天經地義的,今天的我們如果不保持警醒,隨時有可能失去它們。
————————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這兩天《為什麼很多女生討厭生孩子》一文引起網路熱議。作者以親身經歷闡述了「女性討厭生孩子十分正常」觀點,同時提供了方法,教女性們產後應該怎麼對付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大男子主義的婆婆、大男子主義的公公、大男子主義的爸爸、大男子主義的媽媽。
其實我對於「我生不生孩子」還能引起廣泛爭論感到無奈,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我天真,但我的觀點就是:
討厭你就別生啊。
生孩子又不是你人生的必選項,就像結婚、入黨、考公務員不是人生必選項一樣。你的人生,只要你決定了,那你愛生不生啊。
別說什麼家庭壓力社會輿論壓力,論這些你承受的還能比1960年代的黑人女科學家更多?
隱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隱藏人物》由特奧多爾·梅爾菲執導,獲得了第89界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在豆瓣上也獲得了8.6高分評價。
《隱藏人物》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這是一部好電影,但它同所有傳記電影一樣,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渲染太過。
調動觀眾情緒似乎過於刻意,但這一點點瑕疵無傷大雅。
影片講述了1962年時,三位在美國宇航局工作的黑人女科學家的故事,她們為當時NASA的太空飛船任務作出了特殊貢獻。
是的,現在的美國強調自由平等。批判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已經成為政治正確。但在55年前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
當時的偏見嚴重到一種什麼程度呢?
三位才智卓絕的女科學家因為膚色和性別的緣故,只能在NASA里負責計算工作,NASA的工作人員把她們統稱為「計算器」。
因為她們的皮膚與性別,她們遭到當時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偏見,包括:只能使用被專屬的「有顏色的女洗手間」、「有顏色的咖啡壺」、「有顏色的公交車」。
白人宇航員想和黑人女性們打個招呼,都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動作。
「COLORED LADIES ROOM」——有顏色女性的洗手間
她們所經歷的事放到現在簡直無法想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三位科學家的其中一位——Dorothy帶著他的孩子們來到圖書館,她在找書的時候被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警告:「我們這兒不想出現任何麻煩。」
Dorothy解釋說我只是來借書的。工作人員感到不可思議:你要看書的話去有色地區啊。Dorothy耐心解釋——事實上電影里的所有黑人角色都十分有耐心——那裡沒有我要找的書。
工作人員輕蔑道:「噢,我想就只能那樣了吧。」
然後圖書館的保安就把Dorothy和她的兩個孩子趕了出門。
能理所當然地把孩子趕出圖書館,可見這種偏見有多根深蒂固。
但是面對偏見,女主人公們當然不會怨天尤人:「這個世界對我充滿惡意,我無法反抗,我的人生實在太過悲慘。誰叫我錯生在這個時代?」
她們都十分勇敢,並且十分美麗。她們以實際行動反抗。
在圖書館事件中,Dorothy是怎麼做的?她沒有在圖書館吵鬧,也沒有浪費口舌跟工作人員理論。她直接把她要的書藏進包里,帶了出來。在「有色」公交車上,面對孩子的疑問,Dorothy理直氣壯:「我付過稅了,而那個圖書館裡的一切都是用稅買的,你可以拿你已經付過錢的東西。」
原本同為「計算機」的Mary Jackson被調去航空飛船「水星7號」的測試組,她的上司盛讚她的工程師思維,並且問她:「你為什麼不去嘗試做一個工程師?」
Mary微笑說我是一個黑人女性,這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
當然她最後還是心動了,鼓起勇氣提交申請。
但第一個質疑的就是她丈夫。「一個女性工程師?別天真了,我們是黑人。」
第二個阻礙當然地就是NASA。最有意思的是,片中不斷強調女性不能如何如何的,大多也都是女性。
就像我們現在,把「生個孩子、做點家務有什麼大不了」掛在嘴邊的,也大多是女性。
NASA要求Mary必須修完一個「不允許黑人入學」的學校,其中一門「不允許黑人參加」的課程,才同意她成為工程師。
Mary怎麼會放棄。她確實成為了第一位在白人學校上學的女性,並順利畢業,成為NASA的第一位,而且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非裔美國女性航空工程師。
「我不能改變我的膚色,所以我除了成為第一人外,別無選擇。」
電影的第一主人公Katherine則被調到了「友誼7號」太空飛船,承擔計算工作。但她對數字的敏感,讓她發現了「友誼7號」的數據漏洞,並且在「友誼7號」的發射工作中擔任了主要角色。
但她身為黑人女性,在調查組裡十分不受待見:自己的報告研究都不能署自己名字,不能參與簡報會議,要參與運算卻不能看完整數據,連公用咖啡壺都不能碰。
最後工程即將完成,她也終於得到白人同事們的認可。卻因為「身為計算機,已經失去作用」,被NASA趕出了研究組。
她的上司尷尬地對她說:「希望你能理解,這不是我能控制的。」
對黑人女性的偏見是存在在整個社會的。
Katherine也只是和Mary、Dorothy一樣微笑——「我理解。」
但Katherine之前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以至飛船隻要在運算上出現問題,就必須把她召回來。實際上她在研究小組中不可或缺。
所以NASA也只能讓她繼續待在研究小組裡,繼續為阿波羅2號登上月球任務和太空梭進行運算。
在2016年,NASA建造了Katherine·G·Johnson計算大樓,以紀念她在太空旅行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好了,這就是她們的故事。因為膚色,因為性別,因為偏見,她們在作出突出貢獻之後,也只能隱藏在角落裡,不被人們知道。但她們仍然熱愛她們的工作。
她們沒有和別人做無謂的爭吵,她們只是堅強地把自己做到最好,讓自己成為最重要的人。
我認為在現實中也是一樣,你生不生孩子,其實和別人沒什麼關係,你沒必要說服網路上的一眾陌生人,或者朋友圈中一眾不太熟悉的人。
你只要搞清楚,你要不要生孩子,剩下的就只是,堅定決心做你自己好了。
不愛生孩子就不生,成為第一個人有什麼大不了,何況你還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
文:番茄炒蛋
片名簡直太棒了!Figures可以同時解讀為:
1. 人物:明顯她們就是創造了歷史的不起眼卻了不起的人物
2. 數字:她們是數學家,精準的數字計算對整個項目起到至關重要的角色
3. 圖形:幾何學,是人類探索宇宙萬物的基本
4. 形象:這理由有色人種的形象,有獨立女性的形象,有母親的形象,有好上司的形象,有一個正確社會應有的形象
然而這些解讀在該故事的背景下都是Hidden的,需要有人去挖掘,打破現有的規矩來凸顯出來~
還有幾天,奧斯卡頒獎典禮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最佳影片大獎將會鹿死誰手?很多人都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講真,阿布最討厭預測,因為每次都猜錯。
在這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名單中。
有一部電影引起了我的注意——《隱藏人物》。
豆瓣評分8.6(9509人評價),好於90%傳記片,好於92%歷史片。
IMDb上給出了7.9的分數。
爛番茄新鮮度92%。
《紐約郵報》上評價這部電影:
這是一個IBU成功而又暖心的電影,它不包括憤怒和斥責的元素,製作者用這種優越感和決心打消了質疑者們的懷疑。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美蘇太空競爭開始,也就是1961年。
凱瑟琳(塔拉吉·P·漢森飾)、沃恩(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飾)和瑪麗(加奈兒·夢奈飾)是三名在美國航天局工作的黑人女性。
在當時那個年代,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
這也使得三人的工作並不是那麼的順利,她們做著比白人更多的工作,但是得到的報酬卻少的可憐。
在美國航天局中,包括凱瑟琳、沃恩、瑪麗的所有的黑人女性都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中,每天等待著上面發下來的工作通知。
航天局裡的白人們得到的都是永久性的工作,而黑人們都是臨時工。
所以當瑪麗被分配到一份測試火箭原型的永久性工作之後才會那麼激動。
而凱瑟琳因為幾何方面很精通所以被分配到了太空工作組,但是工作是臨時的,也就是說,如果項目完成或者她哪點沒做好,那麼她立刻就會拿著東西回到這裡,繼續等待工作。
太空工作組的組長名叫哈里森,是個看上去很嚴厲的人。
當凱瑟琳來到太空工作組之後,她沒想到的是,她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並不是來源於工作,而且人格上的不尊重。
太空工作組中只有她一個黑人女性,剛剛踏進辦公室的那一瞬間,所有人的異樣目光就都聚集在凱瑟琳的身上。
其中的一個人甚至把她當成了清潔工,直接把垃圾桶放在了她的紙箱上。
都沒有等她說出「我是新來的計算員」這句話就走了。
這才只是她遇到的最小的困難。
之後的工作中,她不被允許使用公用的咖啡機,想要喝咖啡,就要自己用旁邊的小咖啡壺燒水。
那個簡陋的小水壺上還被貼了標籤「有色人種專用」。
她只許穿過膝蓋的裙子,只許穿特定的鞋子,不許帶首飾。
當她問別人廁所在哪裡的時候。
她不僅沒有得到答案,還受到了嘲諷:「抱歉,我根本不知道你的浴室在哪」。
所以,凱瑟琳只能拿著工作的東西跑去很遠的有色人種廁所方便。
不僅如此,需要她計算的文件上,很多地方都被用塗改筆塗抹掉了,他們像防賊一樣防著凱瑟琳。
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黑人女性。
相比於凱瑟琳,另外兩位的日子也沒有好過到哪去。
瑪麗在測試火箭原型的部門表現不錯,組長提議她可以去考個工程師。
瑪麗申請了名額,但是卻被拒絕了,理由是她的學位證書等級不夠,但是其他和她持有相同學位的白人都有資格去考試,唯獨瑪麗被拒絕了。
在這部電影中,阿布最喜歡的就是瑪麗這個角色,因為她是三人裡邊最有主見最強硬的一個。
當她被當面拒絕之後,反而更激起了她的求勝心。
她開始不斷地尋找可以去學習工程師的方法。
當她在法庭上充滿自信的和法官據理力爭之後,她終於得到了學習工程師的機會,雖然是夜校,但這也是她作為黑人女性邁出的最大的一步。
我認為這個鏡頭是全片最出彩的一個,當瑪麗挺胸抬頭的坐在一群白人之間的時候,她是勝利的。
從沃恩每天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應該是這些黑人女性的主管。
每天為她們安排工作,但是隨著影片的進展我們才知道,她乾的是總管的活兒,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頭銜和薪水。
她也曾申請過主管的職位,但是得到的回答是,她們不會讓一個有色人種擔任一個永久的主管職位。
很多朋友對此都表示不理解,阿布的同事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就問我:「1961年美國的種族歧視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呵呵,看到他那張茫然的臉我真想給他一耳光。
這部電影雖然也在很多地方表現出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但是我可以認真的告訴你們,電影中的表達還是太理想化了。
在真實的1961年的美國,黑人在街上遭到毆打、槍殺都是時有發生的事。
雖然導演沒有描寫的這麼真實,但是還是有很多種族歧視的鏡頭讓觀眾沉默。
比如,有色人種的圖書館書籍匱乏,沃恩便帶著孩子去白人的圖書館看書,結果管理員看到他們進來之後就報警了,警察把沃恩和她的孩子驅逐了出去。
比如,警察帶著槍和警犬鎮壓示威遊行的黑人。
在當時那個年代,美國的黑人們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
但是凱瑟琳、沃恩、瑪麗三人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爭取,最後成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凱瑟琳擁有了一份在太空工作組永久性的工作,而且同事們也不再排擠她。
2016年,美國航天局建造了凱瑟琳·G·約翰遜計算大樓,來紀念他在太空旅行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在凱瑟琳97歲時,她被授予了總統自由勳章,慶祝了她和她的丈夫吉姆.約翰遜結婚56周年紀念日。
瑪麗成功的考取了工程師學位,成為了美國航天局和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女性航空工程師。
沃恩成功的進入了計算機組,帶著手下的黑人姑娘們操作著那台笨重的IBM電腦。
而且,上級終於在她的主管職位申請上簽字了,她成功的當上了主管。
成為了美國航天局第一位非裔美國人主管,作為一位公式翻譯式語言專家,他被認為是美國航天局最偉大的大腦之一。
如果不是片頭的「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幾個大字出現過的話。
阿布真的不相信三名黑人女性能夠在當時的美國取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地位。
我很感謝導演特奧多爾·梅爾菲能夠把這個故事搬上熒幕。
比起前段時間網上一片讚揚之聲的《月光男孩》,阿布真心覺得這部《隱藏人物》更勝一籌。
不信?你們可以看一下再來告訴我你的選擇。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全程劇透慎入,觀點不同歡迎討論)
知乎專欄-《隱藏人物》:書寫偉大歷史的電影 不一定是好電影
在每年的奧斯卡之前,除了人們所熟知的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之外,有另一個獎可能比金球獎更具有奧斯卡風向標的意味。
這個獎,不僅獎項設置比金球獎更接近奧斯卡,在評獎方式上與奧斯卡也更為接近。
是的,這個獎項就是演員工會獎(SAG Awards)。
在過去的20次頒獎(1997-2016)里,演員工會獎的「最佳集體演出」的獲獎電影與同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獲獎重疊率高達55%,15年和16年則連續兩次「押中」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和《聚焦》)。
再看看今年的提名和好萊塢的局勢,也難怪《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不無揶揄地說,「今年可能是兩個獎項重疊率最高的一年」。
而今年,獲得演員工會獎「最佳集體演出獎」的正是——《隱藏人物》
IMDB 7.9分,爛番茄92%新鮮度,Metacritic 74分,相當不錯的成績。然而在我看來,《隱藏人物》可能是今年所有提名影片里最糟糕的一部。
***分割線***
《隱藏人物》改編自同名非虛構小說,講述的是60年代冷戰期間,為NASA做出卓越貢獻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故事。
聰明過人的凱瑟琳,從小就對數字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年僅10歲就被當地最好的黑人高中錄取,長大後的她,跟同是黑人女科學家的多蘿西和瑪麗成為了同事兼好友。
(從左至右,加奈兒·夢露飾演瑪麗·傑克遜,塔拉吉·漢森飾演凱瑟琳·約翰遜,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飾演多蘿西·沃恩)在故事發生的1961年,黑人平權運動聲勢尚未壯大,「種族隔離」依然是籠罩在所有黑人頭上的一層陰影。
電影一開場,有這樣一個段落。
三位主人公上在馬路上拋錨,被白人警官查證件,對她們NASA工作人員的身份將信將疑。
我本以為,電影在這裡會鋪墊一些關於種族矛盾的問題的劇情。
然而並沒有。
下一秒的劇情是,這位白人警官就突然就為這幾位上班即將遲到的黑人女科學家警車開道了!
不得不說,這一幕是挺燃的,燃到稀稀拉拉的電影院里響起了一兩聲歡呼聲。然而,這超現實主義的劇情設置就卻我嚇得不輕:對不起,我只是知道NASA挺吊的,我不知道可以這麼吊。好吧,這是冷戰背景,美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緒空前高漲,超越了性別,超越了種族,超越了一個高速公路巡警的日常工作職責,可以私自護送素不相識的人去上班。
厲害了,美利堅。
接著,劇情溫度回落,我們來到了三位主人公處處碰壁的工作日常。畢竟,故事的主要情節還是發生在以白人男性為主導的NASA嘛。
由於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率先進入太空並成功環繞地球一圈,美國在太空領域的軍備競賽上先輸了一局,NASA不得不儘快完成將美國宇航員送上太空的任務。凱瑟琳由於出色的計算能力,被選派加入計算飛船返回艙軌道的特別小組。
元氣滿滿的凱瑟琳剛剛踏入新辦公室的第一步,就被當頭澆了一桶冷水,白人小哥以為她是這裡清潔員,項目組長「謝耳朵」對她極盡刁難。
因為「種族隔離」,不得不跑到遙遠的「種族隔離」衛生間解決問題。
喝咖啡的杯子被貼上了「有色人種」的標籤以示區分。
然而凱瑟琳始終不卑不亢,專心工作。
另外一邊,多蘿西的升職和瑪麗的工程師進修申請也受到了重重阻擾。
在又敘述了一堆沒什麼太大意義的甜蜜的愛情線劇情和美滿生活的家庭線劇情之後,我們影片在半程之處迎來了第一個小高潮。
一場大雨中,一直伏案工作的凱瑟琳冒雨去「種族隔離」衛生間上廁所,淋成落湯雞的她回來之後,卻被一直對她不錯的部門主管大喝一通。
這一回,她終於不再隱忍,而是情緒徹底的爆發。
這一爆發不要緊,部門主管懵逼了:啥,你一直都這樣上廁所?怎麼不早說呢?說著抄起一把大鎚,把種族隔離衛生間的牌子砸了個稀巴爛。好了,這下上廁所不是問題了。大快人心啊,電影院里又響起了幾聲歡呼聲。
但是,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凱瑟琳參加不了項目吹風會,因此每次她辛苦計算之後出來的結果都已經是過期作廢的數據,必須重頭來過,並且,寫出來的報告上還不能屬她的名字。
在一場走廊爭吵戲裡,凱瑟琳再次被破例允許參加這個「高機密」會議,果然,一參加會議就以驚人的學識震驚了四座。
而多蘿西和瑪麗,也分別獲得了工作上的新委任和法庭抗辯成功獲准進入純白人學校進修工程師學,三位黑人女科學家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再往後,就是凱瑟琳最著名的事迹——火箭升空前手工核算返回艙軌道,宇航員格林說,「如果她說數字是準確的,我隨時都能準備好」(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這段劇情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凱瑟琳本人也正是因為這樣傑出的計算能力,被稱為「人肉計算機」。
(真實的凱瑟琳·約翰遜)影片的結尾,便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套路,大段大段地出真人訪談和字幕,一遍又一遍地渲染三位黑人女科學家的事迹。
此時,影院里原本零星的歡呼聲已經變成了持續不斷的掌聲。
而我,也終於可以開始憋了許久的吐槽了。
***分割線***
《隱藏人物》作為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候選,我承認它在技術製作上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主題非常棒,劇情雖然有時候節奏有點拖沓但還算流暢,畫面也算工整,而三位主人公的服裝設計更是可圈可點。而用幽默的筆調處理嚴肅的歷史問題,也不失為一種方式。
這部電影的槽點在於,它糟糕的敘事角度和敘事方式背後所傳達出的態度。
首先,是人物刻畫的極度扁平。
電影里的,三位黑人女科學家可謂是極度勵志:她們的不幸全是身邊刻薄的小人導致的,她們的幸福全是靠善良美麗的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這可是典型的已經過氣的迪士尼公主套路啊,為什麼放在動畫片世界裡人們口誅筆伐,而在黑人女性身上就是光榮偉大?
好的,我們要考慮到時代背景。可是,即使大時代背景下的人,人性也是複雜的。而電影在人物的塑造上,卻選擇性地忽視了這樣的複雜性。
白人呢,白人里也有不那麼種族歧視的,但只要是好,就一好到底;如果是歧視的,那就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寫滿了浮誇的「厭惡」。
其次,就是試聽語言的極度煽情。在幾場奔跑上廁所的戲裡,導演選擇了用輕鬆幽默的配樂來刻意營造荒誕感,就連爆發戲之前的那一趟也不例外。
而那場集體出動的戲,從攝影到配樂到剪輯,想說它不是刻意煽情都有點難。
不是說利用技巧帶節奏不可以,而是要注意度。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在幾處凸現黑人與白人之間、男性與女性之間衝突的關鍵劇情上,竟然是虛構的。
可能唯一比較正面的白人角色,就是凱文·科斯特納飾演的白人部門主管艾爾·哈里森了,但是,根據Indiewire和USA Today的報道,這個人物的設計其實是將三位不同人物的事迹融合到一起,才有了這樣的形象。
而電影前半段處處刁難的凱瑟琳的兩位算不上反派的「反派」,謝耳朵和「老版蜘蛛俠女友」克里斯汀·鄧斯特,也是虛構的。用導演的話說,這兩個人物代表的是當時那一類人。嗯,拍電影嘛,這個程度的改編我都接受了。
但你用來製造主要矛盾衝突的NASA種族歧視問題怎麼解釋?
在早年的一段視頻採訪里,關於種族問題,凱瑟琳原話是這樣說的:
「我並沒有感受到什麼『種族隔離』,NASA里的所有人都專註於研究。因為你有使命在身,你要為它努力工作,這個項目的實施太重要了...我知道有隔離有歧視,但是我沒有感受到過。」
(這段視頻在YouTube上可以搜到,來自WHROTV,WHROTV是PBS旗下的弗吉尼亞地方頻道,視頻名字What Matters - Katherine Johnson: NASA Pioneer and "Computer",上面的內容出自視頻11分22秒至11分47秒)在其他媒體的採訪中凱瑟琳也說過,種族在NASA並不重要。
如果說導演為了增加戲劇衝突而強化矛盾,但是主要矛盾無中生有,還利用所謂的「改編自真實事件」來賺取眼球和喝彩,這就令人反感了。
不說別的,就看看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看看它是在一個怎樣聳人聽聞的故事上做到極致的冷靜和剋制的。
本片的導演是一個白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導演才選擇了這樣的敘事角度。
(本片導演特奧多爾·梅爾菲 Theodore Melfi)但不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樣的敘事語調能對現在美國的種族問題、男女平等問題、階級斷裂等問題不能帶來任何的幫助,甚至,還有可能到適得其反。那些精英民主黨里眼中的紅脖子們,選擇把手裡的一票投給川普,不正是厭倦了這種看似平等卻實則刻意的」政治正確「論調嗎?
凱瑟琳,依靠驚人的天賦為美國航空史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總統自由勳章。
多蘿西,NASA歷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門主管。
瑪麗,NASA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師。
她們偉大嗎?偉大。
她們的故事值得被書寫傳頌嗎?值得。
(從左至右,凱瑟琳·約翰遜,瑪麗·傑克遜,多蘿西·沃恩)但是,以怎樣的態度來看待這段歷史,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我們反感、戲謔、調侃了那麼久的抗日神劇,不也是犯了這樣的錯誤么。
預測獎項:無
有力競爭獎項:最佳女配角也歡迎大家來的我的豆瓣玩:圓大哩個豆剛看完,來寫個答案。
本片在政治正確方面無出其右。關於種族、性別上的不平等,關於勵志,關於美帝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本片的描寫都入木三分。
片中描繪的許多場景我這個搬磚狗都感同身受。
有些劇情設計很虐。最戳我的片尾三人的真人照。
評分9/10.
扣分點在於作為半專業人士有些細節看了很跳戲。
為了襯托各位妹子的英明神武,其他所有漢子的智商被人為拉低得不能看。我是很心疼Sheldon的,沒了主角光環之後這麼慘。
沒解析解就用數值解逼近,這都需要臨時Eureka?
出了硬體Bug, IBM工程師搞不定,自學Fortran的就行了?
宇航員有權利決定結果?專門等驗算結果再飛?
這一句被朋友指出來是史實,是我太想當然了。在此致謝。
總的來說劇中這些略顯drama的細節處理的並不是非常好。
而且我非常反感——You do good calculating——You great scientist這種套路。
拋開這些已經算是刻板印象的橋段,本片相當優秀。
1961年的美國,正處在十年經濟復甦後的平穩時期。各種思潮紛至沓來,影響最大的便是有色人種平權。南北戰爭雖廢除奴隸制,但黑人並沒有被平等對待。種族歧視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沒有人覺得不妥:黑人無非是不能隨意買賣的物品。《隱藏人物》發生在弗吉尼亞州,那裡保守思想盛行,是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水星計劃」是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代號。美蘇冷戰時期,雙方陣營各自擴軍備戰,蘇聯卻在航天領域一馬當先,美國當然不甘落後。那時的計算機技術還不成熟,多數科學家只相信人工計算。很快,計算飛船軌道的龐雜任務被分配給在地下室蝸居的「有色計算機」。「計算機」不能使用白人的廁所,也不能與白人一起進餐,咖啡壺要貼上「黑人專用」的標籤,項目會議也不能參加。種種屏障,看不見卻凌寒刺骨。
Katherine Johnson:力量不論性別
她天賦異稟,10歲考入高中,是NASA最年輕的僱員之一。可她的工作卻充滿了課題之外的重重挑戰:她只能踩著高跟鞋,跨越半英里去「有色人種衛生間」,來晚了還要被主管數落;白紙黑字的員工章程也因膚色問題而任意曲解;分給她的數據並不及時,甚至被墨水塗掉,她只能迎光閱讀,再埋頭計算……然而這台「有色計算機」卻打破了女人不能參會的規矩,讓心懷偏見的主管Paul Stafford心服口服地為自己倒咖啡,讓宇航員John Glenn在性命攸關時堅定地相信自己。她用努力贏得所有人的尊重,97歲時還被奧巴馬總統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Dorothy Vaughn:勇氣沒有上限
她干著主管的工作,卻得不到主管的頭銜。上級Mrs. Mitchell不承認自己種族歧視,但她的偏見卻發自於心。但她卻自如地操作著IBM計算機,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最終成為NASA首位非裔主管,成立NASA第一批電腦編程團隊
Mary Jackson:才華不分種族
她從小立志成為優秀的科學家,但求學之路十分艱險。為了在全白人高中接受優質教育上課,她向法院提出申訴。雖然白人學校拒收黑人學生屬於合法行為,但她的回答卻擲地有聲:「黑人女性在白人學校受教育,在弗吉尼亞前所未聞;在宇航員Alan Shepard之前,美國人也從沒到達太空。Alan是首個觸摸星辰的美國人,因此被世人銘記。我想成為NASA工程師,我沒有選擇,只能成為第一個。」
《隱藏人物》雖反對種族歧視,卻沒有同類型電影的憤怒與沉悶;雖宣揚女權主義,卻溫文爾雅、不卑不亢。批判不再是頭等大事,苦難也不是敘事核心,明快的鏡頭闡述著事實,沉穩的敘事裹挾著堅韌。本片並未立場鮮明地劃分正反兩派,不再以苦難和鬥爭為主題。姑娘們忍辱負重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一口氣:歧視荒誕可笑,黑人不是孬種。
電影的末尾,Dorothy帶著黑人姑娘走入機房。她們英姿颯爽,鬥志昂揚,全沒有地下室里的死氣沉沉。歷史要靠才幹推動,尊重要用價值贏得。正如Kathrine對孩子們所言:「當你做了正確的事,那你就是對的。實力不會因膚色而絲毫改變。」
Katherine, Dorothy和Mary是「有色計算機」的代表,也是千百萬黑人的縮影。她們是隱藏的,在幕後默默奉獻;她們又是閃耀的,用人性光芒驅散時代的陰霾。她們擊碎屏障的勇氣與信念將激勵所有心向繁星之人。反擊歧視的諸多方法中,努力和才華最有力、最鏗鏘。
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天空。」天上的星辰,為所有人閃耀。
我也是前不久趕在下線之前去的,已經沒剩幾個影院在放了(即使剛上線的時候也是趕上聖誕季,場次很有限)。真的很高興自己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之前我已經大概掃過一眼介紹、IMDB等,大概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少數族裔、女性的勵志平權故事,「雞湯」,非常「政治正確」—— Don"t get me wrong. 我沒有反對的意思,只是在心裡稍稍調低了一些高達8分的評分(和自己的預期),想「平衡」一下可能因為主題帶來的政治票。然而看完出來,我真的感嘆——別說,這碗雞湯還真的熬得色香味俱全,完全對得起這個口碑。放映終了,觀眾們還自發鼓掌,在我所在的地方,這在已經上映了這麼長時間、沒有「死忠粉絲」的電影里還是蠻罕見的。
即使對當時有色人種隔離、「colored computer」(計算員)及早期 (FORTRAN) programmer 的歷史已經有所了解,但觀影過程中還是被故事、人物和種種細節強烈地感染到。文字和數字到頭來還是不如影像直觀,群體遭遇也不如具體事例有直觀上的衝擊性。一個例子就是,即使之前讀到直至六七十年代美國的種族隔離和歧視仍然嚴重,電影通過周遭環境讓人更直觀深刻地體會到那個時代離我們究竟有多近,尤其是將其與計算機的發明和人類初次觸及太空相聯繫、對比。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電影的敘事手法和演員們的付出,塑造出了三個十分豐滿立體的主人公形象,把故事講述得非常動人,這方面就得靠專業影評人來分析了。
一個題外話:其實成為「程序員」的結局還並不是那麼圓滿,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programmers 的地位其實並沒有比 computers 提高太多(也很好理解,同一群人、同一個任務,只是換了個工具而已),並不算是 engineers ,很多男性精英不屑於從事這樣的工作。關於早期女性程序員,還可以看看 Grace Hopper - Wikipedia 的人生故事,她還對片中提到的 FORTRAN 語言的發明做出了早期貢獻。
我想再次以這個觀點結尾:女性不適合當工程師、寫代碼?Bullshit!前一段剛看了這個電影,隨便說兩句。
我1月中一天下午心血來潮想看個電影,查了這個電影當時在紐約好多家電影院都下線了,就Harlem 125街的AMC排片還挺多(畢竟是黑人區),我就去了(跟題主相反,全場都是黑人,只有我一個亞裔)。巧的是當天好像有學校組織活動,我後面兩排坐了一水兒的黑人小姑娘。觀影過程中在涉及三位主角被歧視的鏡頭的時候,後面會明顯發出憤慨的聲音,還有姑娘小聲為主角加油/祈禱宇航員生還/祈禱女主功勞不要被搶,還挺可愛的。最後電影結束她們的反響也特別熱烈,各種鼓掌,感覺她們看這個片子應該比我感觸更深。
我是一個天文愛好者,所以講NASA的片兒看起來格外有感覺,看完還是挺激動的。總之,這碗雞湯我幹了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對知識的尊重、對少數群體的包容和對公民權益的保障,遠比送一個航天員上太空更有意義。
如果缺少了正確的價值觀,即使飛船上天了,也難逃最終失敗的結局;事實也驗證了一點,如果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生命,飛船恐怕也很難發射成功。
(下文有劇透)
1. 背景
影片設定在1961年前後。當時,美國大多數州都還沒有承認黑人的公民權,黑人女性的權益就更不必提,在經過了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之後,國內的政治仍然讓人緊張和窒息。
但事情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小石城事件標誌著種族隔離開始鬆動,馬丁·路德·金博士正在各地發難,有色人種和婦女民權運動不斷。白人的獨裁正受到挑戰,在白人中間,有些人開始反思,也有人走向仇恨。
影片中的三個女主角,都受過高等教育,住在鄉間的大別墅,甚至NASA的准主管桃樂西還有一輛小轎車。但即使受雇於美國頂尖的太空機構NASA,她們的公民權仍聊勝於無。
她們只有生存,卻無法投票,在公交車上,她們要坐在最後一排的黑人專座,上有色人種廁所,任何可能會跟白人公用的公共設施,黑人都有一份較白人專用低一等級的設施。
警察會區別對待他們,對黑人進行有罪推定,不遵守種族隔離將會被嚴厲處罰。而在職場,即使在NASA她們也被限定為廉價勞動力,無法升職成為管理階層,哪怕她們的能力可能已經遠超白人同僚。
在電腦還沒人算方便快捷的時代,我們的三個天才女主角就是NASA的電腦。60年代的航天業還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切要靠人算。NASA找到了最節省預算的勞動力:黑人、女性。
她們被放在NASA邊角的地下室里,在官方的報告里,在光鮮的新聞里,NASA的榮譽與她們無關。可詭異的是,沒有她們,NASA可能就要奔潰。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任何公司電腦都壞掉了,是怎樣的情形?
2. 擁有隱藏技能啪啪打白人臉の凱瑟琳
凱瑟琳是《隱藏人物》的第一女主角,她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但也只能在60年代做一個計算工人。
自幼學霸的她,即使在黑人女性教育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她的學術水準也不低於那些西裝革履、養尊處優的NASA高級工程師。
在白人女計算工不能勝任總工程師的專用計算工的情況下,NASA主管也不得不「死馬當活馬醫」,將這位才華橫溢的黑人女性送進了只有白人男性存在的載人航天工作組。
一個少數族裔,硬生生地闖入了最壟斷的統治階層中間。他們要一起工作,一起將美國第一個航空員送上太空,這是這部電影的主線。
載人航天工作組,工作人員全是白人男性。這個所謂的精英階層,有著令人生厭的「蜜汁自信」。
他們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有著最好的工作文化,他們覺得只有按照他們的想法,才能把航天器送上天,有些人甚至相信他們維持的黑人種族隔離制度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飾演謝爾頓的吉姆·帕森斯,在這部電影中,就扮演了一位多少有些才不配位的高級工程人員,一位原先歧視黑人、歧視女性的死宅科學家。
凱瑟琳第一天上班,同事就毫無理由地根據她的膚色和性別斷定這是一個智商低下的黑人姑娘。
偏見讓人變得愚蠢,他們對凱瑟琳百般刁難,他們對凱瑟琳嫌棄萬分,但他們最終因為自己的無知,被自己狠狠打臉。
蘇聯人將加加林送上了太空,這讓自信的白人們臉上無光。沉重的危機感,讓這些不可一世的白人科學家也覺得灰心喪氣。
虛妄的愛國主義的狂熱氛圍,在蘇聯人獲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瞬間變成了妄自菲薄的自卑感。而被壓迫的黑人,卻在為自己爭權益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愛國主義真正的內涵。
凱瑟琳的聰明才智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得到了開明的載人航天總工程師的注意,儘管這位工程師還難以突破法律讓凱瑟琳獲得公民權,但他已經將槍口抬高一寸。
為了遵守歧視黑人的法律,凱瑟琳不得不走40分鐘去找一間種族隔離廁所。總工程師以為凱瑟琳翹班偷懶,卻發現即使在上廁所時,凱瑟琳仍然在兢兢業業地計算數據。
在得知真相之後,這位科學家拿著鋼筋把NASA的種族隔離廁所門牌全部砸爛,他告訴手下:在這裡我們沒有種族隔離,是時候放下偏見了,是時候尊重少數群體了!
他的行動鼓舞了NASA的黑人婦女僱員,凱瑟琳的才智也獲得了肯定。她為NASA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在NASA與國防部的會議上,她的現場算數讓全場的白人男子:還有這種操作!
在友誼七號發射前夕,白人帥哥飛行員被她的才智所折服,告訴總工程師,只有這位黑人小姐姐確認了飛船數據正確無誤才肯執行任務。這個籍籍無名的、沒有公民權的黑人,成為了美國最重要的螺絲釘。
3. 為爭取自身權利啪啪打政府臉の瑪麗
凱瑟琳的閨蜜瑪麗將政府送上了法庭,一個從納粹集中營逃出來的波蘭裔科學家鼓勵她成為工程師,但NASA卻要求她去一個種族隔離的白人學校接受特殊課程。
瑪麗意識到,個人前途是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她甘願承受敗訴,甚至被NASA開除的風險,去爭取自己應該有的權利。
桃樂西氣不過自己當不上主管,也害怕IBM的電腦搶走大家的飯碗,在白人都搞不懂怎麼編程的時候,帶著大家學會了操作電腦。
最終,瑪麗成為了NASA第一個黑人女性工程師,而桃樂西在後來的載人航天項目中承擔了操作計算機的任務,成為了NASA最早的計算機主管。
4. 偏見消除後完美の結局
故事的最後,凱瑟琳終於可以在計算報告上署上自己的名下,同事也終於禮貌地遞給了她一杯咖啡,這份尊重背後的沉重和淚水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
直到2015年,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總統自由勳章這一國家最高榮譽授予了她,凱瑟琳對NASA的貢獻才被世人所知曉。
王三三,網易新聞羊駝主編,兼首席野生內容官。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看一點,什麼都高一點,專註於講講你不知道的趣事。微信公眾號:網易王三三,微博@網易王三三。
Hidden Figures 才不是什麼小眾電影,電影在得奧斯卡提名很久以前就在加拿大大面積上映了。電影質量非常非常非常一般。人物形像扁平,情節寡淡,對話瑪麗蘇,基本上就是憑著政治正確沖獎的電影。用 Rotten Tomatoes 上的評論來說,這是一部只要你說一個不字就會讓你顯得很 jerk 的電影。心疼我的電影票和兩個小時。
之前我們應該接觸過不少反應美國種族和平等問題的電影。
這些電影大都沒有苦大仇深的怨言,沒有寓意深刻的哲理。
而是通過一個一個平淡的故事,講述那個時代扎心的歷史事實。
比如我們熟悉的《為奴十二載》《根》《盧安達大飯店》。
不過,這些影片有一個相似點,基本都是從男性的視角出發,講述美國種族問題。
而今天我們要看的一部電影,則與這些電影的調調略有不同。
雖然是比較小眾的傳記電影,但確實值得一看——
隱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這部電影好就好在對自己影片內核不露骨不藏匿的巧妙展示。
表面上,它是一部傳記電影,講述了美國航天歷史上三位偉大女性的貢獻。
而實際上,它擁有和之前我們所說電影相同的內核——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美國的有色人種和白種人之間的平等問題,看女權和男權的衝突與糾紛。
也就是這樣一部將目光投向在NASA做出傑出貢獻的黑人女數學家和工程師的傳記電影,卻連獲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各大電影獎提名、北美票房冠軍。
當然,還有如潮一般的好評。
豆瓣8.6,好於91%的傳記片。
雖然影片沒有可以煽情的部分,但還是有不少網友表示:
在電影院哭成狗
爛番茄92%,觀眾可看度93%。
關於影片的質量,時光覺得無需再找過多證明了。
就像《大西洋》所評——
……《隱藏人物》故事講得太好……
回到影片。
《隱藏人物》可貴的一點在於,它有百分之九十的情節都是和事實相吻合的。
甚至連有些話的單詞都不曾變過。
這讓觀眾看來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歷史真實感和歲月滄桑感。
雖然我們並沒有真正經歷過那個並不怎麼美好的歲月。
有必要將這三位在美國航天史上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黑人女性一一列舉一下。
第一位是算術天才凱瑟琳(塔拉吉·P·漢森 飾)。
真實歷史上的凱瑟琳確有其人,她從小就展現出了超常的智力和驚人的數學天賦。十四歲就高中畢業,連跳好幾級。
為了她的將來,她父親不惜驅車120英里來到西弗吉尼亞的Institute,這裡的非裔被允許參加高中教育並且進入大學深造。
十八歲的她從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畢業。
真實的凱瑟琳在自己97歲時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給她頒獎的,正是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
2016 年,Katherine Johnson 被 BBC 選為 " 全世界 100 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 之一。NASA 為她撰寫的傳記如此結尾:
如果沒有你,NASA 不會成為今天的模樣。
第二位是主管桃樂茜(奧克塔維亞·斯賓瑟 飾)。
她是NASA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女主管。
在電影中,儘管她一直履行主管的職權,但是從沒有得到過主管的待遇和薪資。
為此,從頭至尾她都在默默抗爭。
第三位是NASA第一位非洲裔女工程師瑪麗(加奈兒·夢奈 飾)。
她打破了黑人無法在弗吉尼亞讀大學的先例,順利獲得自己的碩士學位並取得了工程師職稱。
影片對膚色平權和女權主義的話題毫不避諱。
開篇導演就讓觀眾見識到了種族不平等的可怕之處。
車死火不犯法 當黑人也不犯法
當三位女主驅車上班時,車壞在半道。他們看到過來的警車,竟然嚇得整理著裝,下車立正。
當然,這是剛開始。
在NASA(當時還是NACA),東區供白人辦公,而西區才是黑人女性計算員(計算員這個職業,是因為當時的火箭發射沒有計算機控制,全靠人力計算,因為男性多去參軍打仗,所以這部分工作NASA允許由有學歷的女性擔任)辦公的地方。
一個是辦公大樓,一個是地下室。
在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英文字母:colored computers(有色人種計算員)
桃樂茜一直干著主管的工作,而當她要求晉陞為主管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們不為有色人種設置主管
瑪麗是一個有天賦的工程師,但是當主管希望她參加工程師培訓時,她的回答也是這樣——我是黑人
由於凱瑟琳計算能力出眾,被調到太空計劃組。可剛進門,同事卻以為她是清潔工。是的,在他們腦子裡,黑人怎麼可能來這裡工作?
麻煩接踵而至。
凱瑟琳不但要整天辛苦計算工作,還要面對同事的眼光和偏見。
因為東區沒有有色人種的衛生間,她需要跑半英里去西區地下室,上完衛生間繼續回來工作。
就連喝咖啡的暖壺,只因為自己一個人,也多出了一個「有色人種專用」。
面對這些無法容忍的赤裸裸種族歧視,凱瑟琳反而很平靜。
她依舊每天跑半英里上廁所,依舊用小壺喝咖啡,只是默默用自己的才華征服所有人。
而導演也正是這樣去講故事的。整個歧視的過程,並沒有刻意表現,
不哭訴,不暴力,不煽動,不控訴。
反而用輕鬆快樂的配樂呈現這一切,就像是歷史為這些出類拔萃的女性所作的交響樂。
雖然是這樣的氛圍,街上還是有因為種族問題遊行示威的黑人團體。
segregation must go
還是有躲避黑人的白人。
桃樂茜去白人圖書館尋找需要的書籍,還是被趕了出來。
一松一緊,一快一慢。
輕鬆的配樂和黑人與警察的對立,努力的工作和白人的歧視與輕蔑。
正因為這樣張弛有度的節奏把控,讓整個電影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張力,類似於無聲的控訴。
導演似乎在借幾位主演告訴人們:
並不是我不在乎,事實就不存在,正相反,它(種族歧視)無處不在。
而對於女權問題的探討,則是通過凱瑟琳與未來老公之間的事情表現的。
當他問起凱瑟琳工作的時候,有意無意說出——這種工作竟然有女性參與?
之後,凱瑟琳說了一句很出名的話:
我們不是穿裙子的女性,而是戴眼鏡的女性。
之所以不通過白人和黑人的故事來說女權,導演可能顧慮到將種族和平權交織在一起,反而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於最親密的愛人初次見面看女權問題,其實正是切入此問題的最好方法。
凱瑟琳義正言辭的話語和她老公之後的道歉,觀眾已經明白導演想要說什麼了。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最後,當IBM計算機計算失誤的時候,宇航員John Glenn跟主管說——讓那個女孩檢驗數據,如果她說無誤,我就出發。
值得一提的是,這和真實的歷史沒有任何差別。繞地球飛行的第一人John Glenn曾經的原話就是這樣——
"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 I"m readyto go."
可惜John Glenn在電影上映前2016年12月8日去世,享年95歲。
但他拋棄偏見對一個黑人女孩的信任,卻和他作為繞地球飛行第一人的成就一樣偉大。
影片的三條主線,三位主人公,最後都有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九牛一毛。
那些成千上萬沒有結局,但是為美國乃至人類歷史做出巨大貢獻的黑人和女性科學家們,卻早已被遺忘。
我們得感謝導演,在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和人類探索宇宙的大背景下,給我們講述的這三個故事。
不僅是膚色平權,不僅是愛國,還有突破壁壘的信心和勇氣,堅持到底的信念和慾望,以及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的倔強。
歷史會逝去,但是那些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不屈不撓奮鬥過的人卻永遠不會Hidden。
總有一天,她們(他們)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被我們看見,讓我們感動,比如電影。
機會和人生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願你們以後,用才能贏得尊重,用自我價值換回人心。
感謝關注半夜不睡覺寫推送的公號:時光電影鋪子(sgtjmovie)
美國版的「祥林嫂的哀嘆」。
看完之後只能感嘆,沒想到美國的政治正確導致的反向種族歧視已經到了這種肆無忌憚的地步。
首先這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原型人物其實壓根就沒電影里演繹的那麼邪乎。
片子中三個女主的作用被嚴重的誇大了,真實歷史中他們沒那麼重要,他們跟絕大多數人一樣,更多的只是起著螺絲釘的作用(就是隨時可以被替換)。
其次,片子無時不刻存在的
「我們黑人被你們白人歧視啦「
」我們黑人又被你們白人歧視啦「
」我們黑人雙被你們白人歧視啦「
「我們黑人叒被你們白人歧視啦」
」我們黑人叕被你們白人歧視啦 「
。。。
當然到最後,黑人打敗了大魔王白人,讓白人向黑人豎起了大拇指。。。
黑人以得到白人的稱讚為人生的最高成就,這就是本片的宗旨。
令人遺憾的是,這三個黑妹居然不是同性戀。。。
黑人,女權,同性戀。。。政治正確的三駕馬車不齊啊。
看來只能等下屆奧斯卡了。。。
如果下屆奧斯卡沒有和平教移民題材的話。。。
今早在朗豪坊看完 哭了三次 說到底 尊重是靠自己掙來的
很早就知道這部電影,也看了很多相關介紹,非常期待,但現在還不知道有什麼合法途徑可以在國內看到這部佳片。影片的包括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等,其中女性在航天領域,理工科領域的性別歧視讓我感同身受。我從大學到研究生一直學習航天專業,最後擇業時卻因為性別歧視,放棄進入航天院所,轉而投向IT行業,自己還是有些唏噓吧。年少時看著電視上測控中心的年輕工程師們在神舟系列發射成功激動慶祝的時刻,也期望有一天真正能夠為中國航天做貢獻。高考後成功拿到某大學航天相關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也覺得圓夢時刻並不遙遠。研究生繼續在此領域深造,實驗室和多個研究所都有合作,當時雖然聽說航天研究所性別歧視嚴重,但自信自己能力足夠。畢業擇業時,在最對口的所的競爭中,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得到。我並沒有影片中三位主角過人的天資,恰當的機會和對航天事業堅持不懈的精神,此挫折後極快得改弦更張,放棄所有院所的申請。回家過年時某長輩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去航天院所報效國家呢?當時的我沉默了一下,然後說,報國無門,我又能怎麼樣呢?或許這也是借口吧,畢竟我沒有頂著歧視,將所有的院所投個遍,也沒有在waiting list上堅持不放棄,拒絕其他的offers,等著萬一有某男性候選人放了某所鴿子,積極做著院所HR的備胎。至今難以釋懷,但看到有人能夠堅持,消除歧視,打破天花板,敬佩又感動。
「我無法改變自身的膚色,所以我別無選擇,只能成為第一人」
希望有一天,當不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也可以獲得同樣的待遇的時候;當不需要成為更高尚更有道德的人也可以的到同樣尊重的時候;當做成一件什麼事情,不會因為膚色或是性別的不同才被看做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的時候,那是真正的平等。
感謝這些付出過雙倍,十倍,百倍努力的先驅者們。
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競賽黑人和白人的種族紛爭女權與男權的對抗有了足夠的能力才能贏得足夠的發言權致敬這些靠自己的本事為自己的團體贏得尊重的人們比起那些只知道鼓吹女權鼓吹平等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人們好多了。看完身心愉悅,正能量滿滿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low的男人(還有如果遇到平息自己的怒氣)?我指的是動不動說別人「拜金」「外F女」的那種人?
※中國的女權主義者該如何推動中國女權發展?
※如何看待未婚媽媽吳霞為非婚生的孩子募集4萬元的「社會撫養費」一事?
※川普反墮胎法案「捍衛生命」法案對全球女性會產生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