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來20年印度將超越中國」的觀點?

近一年來,關於印度將在未來20年追上甚至超越中國的看法越來越多。你怎麼看?印度真得能在不遠未來趕超中國?龍象之爭前景如何?


2015年印度的國民經濟增長率為7.5%,同期中國為6.9%。本世紀中國經濟高速騰飛以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超越中國,這是第一次。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仍然處於結構調整過程中,預期未來3年仍將緩慢下降築底,未來中長期很可能穩定在5%左右;而印度2016年預期仍將保持7.5%以上的增長率。從這些數據看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有些類似中國2004年的階段,那時候中國的GDP總量也在2萬億美元左右。由此,這兩年以來看好印度經濟趕超中國的聲音越來越濃厚,印度的故事儼然開講。最終的結果如何,需要漫長時間來證明。我個人對國際上這種樂觀的看待印度經濟發展趕超中國的聲音,並不認同;印度想趕超中國,路還長著呢!

我的這種看法並非因為自己是中國人,盲目的看低印度。討論一國經濟在未來的持續發展情況,必須研究該國的社會文化體系。因為社會文化體系最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這個是歷經了千百年沉澱積累下來的社會行為習慣,要想在短短几十年改變,基本是不大可能。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文明古國而言,均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雖然印度文明的連續性比中華文明要稍差,但畢竟是當今世界存留下來的承續了數千年的文明之一。這種沉澱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習慣,要有所轉變,其難度可想而知。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相對短時期重新崛起,一是由於儒家文化的務實中庸特質決定的;也是由於近百年來多次反覆的革命,尤其是中共領導的推動社會底層人民革命的運動非常成功。沒有這些的話,即使儒家文化相對印度文化有一定先天優勢,要想短期有個巨大改變也是很難的。

那麼,印度社會文化的特點是什麼?對於印度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對於這方面,我在本文簡要的談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書,如《印度均衡》迪帕克.拉爾、《慣於爭鳴的印度人》阿馬蒂亞.森、《不顧諸神-現代印度的奇怪崛起》愛德華.盧斯、《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V.S奈保爾、《理解CHINDIA》杰倫.蘭密施等。

1、教派衝突

印度文明雖然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在歷史上呈現出來的卻是斷斷續續的。由於頻繁遭受外族侵佔,導致本土的王朝頻繁被推翻。有同學會說,中華文明在歷史上也多次這樣呀?表面看的確如此,然而中華文化遭受入侵,外來者往往是學習中華文化,其國都基本都是定在中國,最終他們連人帶地被同化了。這是因為中華文化在數千年歷史中是遙遙領先於周邊文化的,且中華文明周邊從來沒有存在過文明程度上可以相提並論的強大異域文明(某種意義上青藏高原是中華文明的保護神)。至於印度就不同了。印度文明歷史上遭受的入侵基本來自於西方,例如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阿拉伯帝國等。這些文明當年也是高度發達,甚至領先於印度文明;而且,這些入侵者的大本營在地理上遠離印度本土,因此他們沒有被印度文明所同化。他們的入侵體現為推翻當地王朝,建立起自己文化屬性的殖民地。200多年前,英國佔領印度,也是如此處理的。

在經歷了多次這樣的入侵後,印度文明的內在聚集力相對中華文明而言是較弱的。最典型的是目前一直存在的教派衝突。印度有很多種教派,最主要的是印度教(80%人口)、伊斯蘭教(15%人口)。這兩個教派之間的衝突已經持續了千年,都已經成為印度文化的內在特質了。某種意義上,印度如果狠心把伊斯蘭教的人口土地贈送出去,然後專心發展剩餘的「新印度」,那麼肯定比現在要更容易發展起來。當然,在現實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出現。那麼,這個影響巨大的制約因素,有希望在未來30年解決嗎?100年我都沒有信心。尤其是在伊斯蘭文化正在全球茁壯成長的背景下,只能是預期越來越嚴重。

人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感性的動物。一旦涉及到精神領域,什麼物質發展都不重要了。因為在眾多宗教中,人們看重的是未來,現世不重要。儒家文化優勢在此,她相對入世。

2、種姓制度

這個同學們都有所耳聞。種姓制度的形成也是印度文明在千年發展中沉澱下來的典型。簡單說就是血緣決定一切。人再有才能,你也很難保證自己出身在一個高種姓家庭,這個誰能自己決定?這種血緣文化帶來的是大眾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未來。因為生在哪裡,沒人能決定,只能被動接受。

雖然現在種姓間的割裂程度比幾十年前相對好些,但仍然是橫亘在印度社會中的一道隱形牆。這堵牆很高很堅實。同學們經常看到由於不同種姓的人相愛了,然後被高種姓方的親屬給殺了之類的新聞。對於印度當地文化而言,這沒什麼不正常。

同樣的,這個制度,即使是拿破崙來了,能在幾十年改變嗎?我看秦始皇如果能夠到印度當皇帝且在位30年以上,有可能改變一點。

3、土地私有制

關於 土地私有制,這個是網路眾多大V鼓吹的。不敢說是別有用心,但肯定是沒有仔細研究歷史和經濟發展。

在一個國家從落後開始追趕型發展時,土地的私有制是一個致命的約束。這是由於原本落後,因此手中有地的人並沒有什麼更多更好的選擇,他只能依賴這塊土地來生存。這樣當經濟發展需要時,政府想去徵收其土地,他會開出很高要價;然而政府這時還窮,財政有限,哪裡有什麼錢去滿足這個要價?這樣就很容易導致許多的重要項目無法推進。從印度現實來看,修一條路需要好幾十年,這就是典型。

在經濟發展初期,政府對土地擁有更大的掌控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同學可能會說英國美國當年不也私有制嗎?他們發展怎麼那麼好?英國當年土地是私有制,但是相對集中於貴族手中。貴族們本身的選擇多,同時他們多少沿襲有古羅馬的精神,貴族的社會責任感遠強於大眾。同時通過圈地運動,英國順利完成了政府掌控土地的過程。美國呢?也是私有制,但這個私有僅是在最初的13個獨立州的部分地區。對於廣大的獨立後擴張的新土地,全部是國有的;這些土地面積佔到了美國80%以上!這樣美國政府也實現了在經濟發展初期集中控制土地,且慢慢的通過售賣土地實現了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另外,他們與如今印度和中國所處環境很大的一個不同點是,實在不行了,他們可以對外掠奪,通過海外養國內來完成資本的最初積累過程。之所以中等收入陷阱在二戰後很難跨越,某種意義上就是因為二戰前列強普遍使用的用侵掠外國補養自身的策略行不通了。

簡要談了以上三個問題。請問,有這三隻老虎橫亘在印度文化中心,經濟發展能夠那麼順暢嗎?我個人覺得印度當然也會不斷發展,但難以實現長期的持續發展,更可能的是斷續螺旋式的發展。簡單的將幾年的結果外推為一個幾十年的趨勢,這個錯誤會很大很嚴重。更加不利的是,未來世界很可能面臨一個缺乏增長的蕭條時期,軍事政治經濟動蕩都將頻繁。這種大背景下,又有著難以克服的障礙,還能有那麼樂觀自信的預期?印度自己是一直有雄心壯志的,這個幾十年來都如此,不足為奇。有點逗的是,海外發達國家等也有了這些「雄心壯志」式的論調。龍象之爭,本質不存在競爭,原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話。


泄妖。

這個話題已經說的很多,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嗎?

印度可以發展,以印度現在的經濟水平,別說增長率7.5%,就是15%也沒什麼好驚奇的。很多這種經濟水平的國家,增長率都比較高。過去如韓國、菲律賓等,現在如埃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

有人說制度原因,我不敢苟同。奴隸社會有青銅文明,封建社會有鐵器文明,任何社會制度都可以發展,難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能生產的東西,現代國家反而不行了!很顯然,這不是一個制度問題。

據我所知,美國建國時仍保留奴隸制呢。據我所知,美國到十九世紀末婦女才有投票權。據我所知,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仍有種族隔離制度呢。但美國不是一樣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國。美國也不是從來就是像現在一樣,他也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而來的。

現在的美國人不但不看別國歷史,連自己國家的歷史也忘記了。當然,我並非質疑美國給世界人民送自由民主的誠意,只是覺得她有些健忘。

至於印度,再差也比十九世紀的美國差不多吧。但是,如此緩慢的發展,是無法用制度來解釋的。印度玩過社會主義,現在又玩資本主義,雖然自詡為最大的民主國家,但這些東西真的有用嗎?

我只覺得印度是一個謎一樣的國家,連非洲的黑人都迅速發展了,他仍然在蹣跚不前。


十多年前我高中的時候,當時做英語的閱讀理解,說的是這麼一個事,印度經濟三年後超越中國,這都幾個三年了?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啥時候超過啊!


本事這麼大先超過巴西再說吧…

巴西上面還有法國,英國,德國,日本…

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等小阿三超過了經濟總量是他們一倍多的日本,那時候再放話超越經濟總量是日本一倍多的中國吧…

現在說大話太可笑了。


謝謝邀請,但是相關問題知乎已經有很多了。

印度要想追上中國,首先要追上美國,因為中國馬上就要追上美國了(這裡都說的是總量),所以請先討論印度能否追上美國(我認為絕大部分的公知也會說不能的)。


那些人口理論黨和民主制度先進也是醉了,真覺得天朝是兔子,天朝會眼睜睜看著印度取代自己?咱能別扯淡好嗎。印度的工業化絕對弄不出什麼大的頭緒,會有一定成果,但想替代中國的工業地位機會幾乎為零。人口方面的各種理論知乎上很多很全,不細說。世界上像漢文化圈這麼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不多,每個孩子從高中到大學畢業10萬塊夠用不?天朝每年有近千萬學生畢業,去看看中國的普通家庭可支配收入多少,再加上婚房,也就是說,從孩子出生到結婚普通家庭的支出最低40萬上下這是普通縣城家庭的幾乎是最低付出,普通人幾乎被教育醫療房子綁架了。能想像這是多麼龐大的力量嗎?全民族的長期不懈付出才有了工業化的基礎大量有知識的工人。這是能用數據去表象化的嗎?自己算算自己從小到結婚的花費是多少,占家庭收入多少,這種付出才是中國經濟騰飛的最基礎的部分。美國911後的十年是中國經濟的質變期,多麼難得的戰略窗口,天朝的政治制度或許對於個人的確不是好的,但是對於爬坡的天朝來說是合適的。別去討論所謂的民主和什麼資源人口優勢了,沒有太大的意義,等印度政府能把政令傳達到地方再來討論樓主的問題比較合適。


印度經濟必定會超越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只是沒有那麼快。

《經濟學人》以《印度的增長將怎樣超越中國》作為封面故事來討論印度怎樣超越中國。文章先是給出了印度的種種劣勢:印度的市場改革起步晚、底子薄,GDP不過是中國的四分之一,識字率僅為66%,大大低於中國的93%。但是同時也提出了印度超越中國並不是沒有可能。

文章指出:到了2030年,中國的被扶養人口比例將達到50%,印度則為45%左右。到了2050年,中國的被扶養人口比例高居62-63%左右,印度則在48%上下,雙方的差距可達15個百分點。用另一個更為近期的指標來衡量,到2020年印度的中等年齡僅為28歲,美國為38歲,西歐為45歲,日本為49歲,中國則為37歲。日後中國人越來越老,中等年齡超過美國,印度人則還會更年輕一些。結果是,2020年印度將添加1.36億勞動人口,中國則只能添加230萬。

幹活的人少了,被扶養的人多了,經濟發展速度就會降下來。這就像現在的奧林匹克運動,雖然發達的醫療、營養、和科學訓練可以使某些老運動員成為常青樹,但37歲的要和28歲的競爭,畢竟有著無可否認的天然劣勢。美國、日本戰後的高度經濟增長,中國今天的經濟奇蹟,無不和人口的增長和結構息息相關。比人手的多少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年輕人更具創新傾向,這在高科技的知識經濟時代特別突出。看看近幾十年的關鍵性突破,從微軟、雅虎,到谷歌、FACEBOOK,創立者都是年輕人。這在印度已經體現得非常清楚。比如,印度的世界級企業Infosys的創立者,有七位當時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2000年創立的IT企業Globals,其CEO年僅24歲。乃至西方人驚嘆,印度的經濟是被450萬企業家所驅動。

經濟學人所提出的印度超越中國的第一大本錢是人口。就算像它說的那樣,到了2050年中國只有37%的人可以工作,印度有52%,不得不承認除了印度的生產成本低於中國,勞動力結構更是比中國年輕不止一點。

經濟學人提出的印度超越中國的第二大本錢是創新能力。印度總理莫迪啟動了「印度創業,印度崛起」的創新創業計劃,瞬間吸引了超過9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成為全球創投最火熱的市場之一,更超越了前3年的總和,並且孕育出數量上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政府甚至給出高達90億美元的創業基金數額,在世界創業獨角獸公司中,來自印度的公司比例佔到5.7%。不得不承認直接從高新科技入手的印度,相比於依靠低端製造業強行拉增長率的中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能夠更好的抵禦經濟危機。內需佔GDP達60%是印度未受危機沉重打擊的原因。中國近年來一直以拉動內需作為主要目標,口號喊了挺多,成果卻不見多少,而印度早早就以內需為經濟增長的支柱,自然受打擊最小。看來人力資源還是比自然資源更能夠抗風險。

事實證明印度是所有大國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作為大國經濟,主要依靠內需推動發展的經濟模式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新前

以上。

中國戰略忽悠局 首席忽悠官

葉和華


民主的火車,當然是又好又快,哪怕是綠皮車


很大的概率能超過。

1.根本原因:印度是公知說的民主制度。民選政府的體制優越性很大的

2.次要原因:人口等因素


我在英國接觸過得印度人除權貴富商子弟外,就沒有一個想回國的,說英國某些方面做的不如印度的更是沒有。而中國好多最底層在唐人街打工的來了十幾年不肯入英籍還熱愛中國的比比皆是。丘吉爾曾經說過,印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印度人對祖國的情感肯定和中國人不一樣,畢竟漢諾威王朝是南亞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什麼印度人不能把大英帝國當成祖國?


簡單查閱中國印度的歷史,歷史上印度有多少時間是超越中國的?以過去和現狀來看,印度想要超越中國,幾乎不可能。

但是!但是!但是!

儘管印度無法超越中國,鑒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和目前高速成長的經濟,印度仍然是一個體量相當客觀的經濟體,尤其是若干年以後。如果未來的經濟版圖是中美兩家領銜,那麼印度有可能和日本爭奪第三的位置。印度是一個大國,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中國人千萬不能用想當然的態度去無視自己的鄰居,這會讓我們置於危險而不顧。


印度不可能超過中國,多久都不可能,立此為證。


你讓中國人看見了「未來20年印度可能超越中國」,那TM印度還怎麼超?中國人不吃肉的?


探討過相關問題,複製過來,供參考:

1、投資角度看:

一家公司目前營收增速6.5%,但在走下降趨勢;
一家公司目前營收增速7.1%,但有上升趨勢;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不管能否追上中國,印度是更有吸引力的。

2、從問題層面看:

看各知友羅列印度種種問題和現象,
如種姓制度、官僚、環境髒亂差、人員懶饞偷……
除種姓制度,均不是根本性的問題,印度未來取得快速發展的難度和風險並不高。
同時,體制和地緣兩個基礎層面是有利於印度經濟快速起跑並長期維持。

回到半個世紀前,
1960、70年代,
那時,外人看中國也是一堆一堆的問題,
那時,誰也不會相信中國會在半個世紀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所以,莫欺少年窮,莫小看了三哥。

3、數學就這麼好玩:
中國GDP11萬億,增速6.5%,逐步放緩;
印度GDP2.1萬億,增速7.1%,有增高可能;
假設,未來中國增速保持6%,印度保持8%,
那麼,
2106年,
印度GDP超越中國!
所以正確答案:下世紀,未來20年不可能!


客觀一點啊,長時間來看啥都有可能…

印度經濟發展速度不錯,社會也是比較穩定的,人口又年輕,

其實未來能不能超過中國重要嗎?我們不需要和他們比啊,我們要努力提高人均收入,走向發達國家的道路。印度發展的如何其實不太影響中國,都是從窮苦中過來的,大家沒必要嘲笑他們,祝福他們發展自己就好


中國經濟總量是印度的五倍,印度的經濟增速也就比中國高個一個多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你算算,如果你數學還比較好的話,五倍的差距,需要多久才能追平?


小三哥你們高興就好。


別的不說,就一個種姓問題,你再寫一百萬字都給不出可行的方案!

這又牽涉出了教育問題,教育兩三代人才有可能為社會的高速穩定發展打牢基礎,而印度這方面很難實現!

最後說基建問題,印度想要追上現在中國的基建水平,別說基建費用是天文數字,就算不花錢,也要三十年,而三十年之後的中國基建又進步了!

因此,我認為,除非中國經濟大衰退或者崩盤,否則,50年以內印度無法超越中國!

喔,對了,還有一種可能,阿三開外掛!例如下圖


你們忘了:印度和中國接壤。


主要地看經濟增速。假如,未來20年印度的GDP增速能夠達到20%,那麼,我估計要不了20年,印度經濟規模就可大福領先中國,甚至有可能達到中國的3倍以上。屆時,排名2到5位的四個國家加起來可能也就和印度相當。

假如,印度增速沒那麼快,但也持續(足夠久)能保持全球第一的話,遲早印度經濟規模也能(幾乎是必然)躍居世界第一,甚至達到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甚至90%。但時間可能得足夠長久。


二十年前,不三十年前,誰會想到中國會是這樣?


19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是個什麼屌樣。現在又是什麼樣?只能說天道好輪迴。50年後我們難道不會再次吃樹皮?


推薦閱讀:

中國比起印度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印度的名字是來自 India 還是印度教的 Hindu?
尼赫魯曾將玄奘列為 "世界四大偉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誰?
佛教在印度居於非正統地位,為什麼卻能在中土興盛?而古印度的正統六派哲學,在中土卻沒有絲毫影響?
印度人口為什麼這麼多?歷史上人口就很多嗎?

TAG:印度 | 中國 | 印度文化 | 經濟增長 | 國際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