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可控核聚變!中國『人造太陽』持續60秒創全球紀錄」?

據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官方報道,該院承建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十周年之際達成重大突破,第11輪物理實驗中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即完全的非感應電流驅動)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

EAST因此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資料顯示,2012年EAST物理實驗曾創造32秒高約束模世界紀錄。近年來,EAST相繼完成了輔助加熱、鎢偏濾器、等離子體物理診斷等系統的升級改造,克服了加熱與電流驅動、分布參數測量等關鍵技術難題,深入研究和基本解決了射頻波耦合、高約束等離子體穩定性控制、低動量條件下加熱和電流驅動下輸運等一系列物理問題,為實現長脈衝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背景資料介紹——

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托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又名「人造小太陽」。


今天下午四點半2016年EAST第二輪實驗結束,估計這說的是幾乎一個月前的H-mode那一炮。今天太累,先佔坑明天再回答

大家新年好,醒來床上爪機填一點。

這一炮前五十秒等離子體環壓幾乎為零,這意味著前50s幾乎不消耗PF線圈伏秒數,因此環壓為零可以認為放電進入亞准穩態。

---------------------------------------------------------

到辦公室了,詳細作答填坑。

高約束模是未來ITER的基本運行模式,為實現穩態運行並達到有效的偏濾器熱量排除,ITER將採用射頻波主導的低動量注入運行模式以及主動水冷的鎢偏濾器結構。EAST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備這兩大特色的且具有長脈衝運行能力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其穩態運行模式將為ITER和未來反應堆提供重要參考。

詳細談一下意義:

1.實現完全的非感應電流驅動(穩態、環電壓幾乎為零),為未來拓展到更長脈衝奠定了物理和運行基礎;

本人之前工作接觸過二代加壓水堆,目前的裂變水堆在不換料的情況下實際上是連續反應的,換料周期一般為18個月,長換料周期提升了裂變電站的經濟性。在讀研期間接觸了不少四代反應堆的設計思路(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我的專欄進行了解:知乎專欄 )。四代裂變反應堆不少設計方案正是基於服役期內終身不換料的考慮。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電站的穩態運行實際上是最重要的的經濟性指標之一,而這一指標正是聚變電站廣被詬病的因素。目前的托卡馬克實際上是脈衝運行,而且這個脈衝周期實際上還處於秒量級,包括題主所提及這一炮,放電周期在65s,穩態運行也將將達到分鐘量級。與四代堆或者三代堆的穩態運行時間以年計,可見得我們的路還有多遠。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分鐘級的穩態運行在世界聚變裝置中也屬先進,值得自豪一下。

2.利用低雜波、電子迴旋和離子迴旋三套加熱系統之間的有效耦合,實現純射頻波加熱的高約束模加熱模式;

托卡馬克裝置從電氣的角度來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變壓器原理產生二次側等離子體電流,利用環向強磁場約束高溫等離子體,極向磁場維持等離子體的平衡,使之發生聚變反應。要實現托卡馬克的穩態運行,除了要產生磁場的磁體線圈必須是超導的之外(EAST已經實現全超導),還需要等離子體自舉電流和外部電流驅動。這就需要在中心螺線管的焦耳加熱之外布置輔助加熱系統,目前國際常用的輔助加熱就是低雜波、電子迴旋和離子迴旋系統以及中性束注入系統。比如美國TFTR裝置獲得4.4億度等離子體溫度正是靠注入35MW中性束加熱獲取的。可以這麼去看,聚變裝置建成後,為了更好地約束等離子體以獲取高參數,輔助加熱是最重要的一環。而這一炮實驗正是實現了幾套輔助加熱系統的協同工作,因此對於裝置運行來講,是難能可貴的。

3.在分鐘量級驗證EAST裝置上ITER-like水冷鎢偏濾器的運行能力,為ITER鎢偏濾器運行提供了重要參考;

有個師兄在ITER工作,前幾天回國一起聊到ITER水冷工作,目前的工程建設基本上都是基於計算流體或者其他手段的模擬。眾所周知,流體力學是理論、實驗和計算三足鼎立的學科,互為支持與驗證,鑒於理論計算的局限性,實驗參數對於設計的意義重大。

4.等離子體能量約束增強因子H98達到1.1,高於ITER的基準運行模式的H98=1;

這一點不詳細展開,展開談了也沒人看。大家明白一點,這個參數即評價穩態運行下的等離子體約束性能,此次EAST實驗此因子已經超過ITER的基準運行要求。

5.實現全程無大幅度邊界局域模(ELMs),有效控制了偏濾器靶板的峰值熱流和鎢雜質返流;

6.實現等離子體運行的軟著陸。

貼兩張圖解釋一下長脈衝運行與短脈衝運行的直觀區別:

再貼一張圖看看基本運行參數:

EAST團隊在第26屆國際聚變能大會首日的特邀報告中發布成果:

最後,今年是EAST運行十周年,距離ITER承諾的2026年實現第一炮等離子體還有十年,#67341是不錯的mark。

以上。


可控核聚變作為所有科學研究中最偉光正的方向,同樣是全人類技術研究最tm難的方向(另外兩個或許是量子計算機和真正的人工智慧)。

可控聚變代表了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代表了星際殖民的基本入場券,和效率低的多的普通核電站構成了老祖宗學會使用火的化學能以後真正意義上在能量利用上的偉大進步。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人類和只會燒石油的人類區別可比會點火的猴子和不會點火的猴子。研究可控核聚變堪比普羅米修斯盜火,倉頡造字。

居然還在知乎有人黑。表示已經懶得說教了,吐個槽就走。至於east是幹嘛的,east是什麼水平,為什麼是放電,網上的資料已經太多。百度一搜一大把,在這說了該不聽的人還是不聽,然後繼續去帶節奏你國就會騙錢。

貴乎藥丸,我說真的。

我同情義務教育物理課都不懂還瞎扯的文盲,我也說真的。


謝邀。

關於核聚變的原理和重要性,參見我的文章《科普核聚變》知乎專欄和《科普核聚變補遺》知乎專欄,以及「資水東流」的《技術大停滯》技術大停滯第三版(由於博客字數限制,新開一文繼續連載中)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簡而言之,可控核聚變是星際航行的必要條件,人類文明升級的最大動力,很可能就是費米悖論中的大濾網。

關於這次的進展,參見港媒:這項突破顯示中國聚變研究進度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面。

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8日報道,核聚變研究人員讓電離氣體穩定燃燒了兩次,持續時間和四年前用同一座反應堆創造的紀錄一樣長,這座科學島上有中國一些最大型的研究設備。

EAST(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大科學工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羅廣南教授說,先前的一些聚變實驗持續了100多秒,但它們就像「騎一匹烈馬」,難以控制不穩定的等離子體。不過,8月時在EAST上進行的實驗更像是一次盛裝舞步表演,處在被極強電磁場屏蔽的一個環形室中的等離子體被控制在一種高效穩定態H-mode(高約束模式)。

羅廣南說:「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增強了人類利用核聚變能的信心。」

物理學家認為高約束模式是未來核聚變電站的最佳工作狀態,而這一分鐘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聚變研究的大量投資。

雖然仍遠遠達不到使這項技術商業化所需的持續時間——以幾十年而非幾分鐘計,但科學家說,這項突破顯示中國聚變研究的發展速度把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面。

報道稱,這還會有助於加快政府批准建設世界第一座核聚變電站——擬建的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的速度,中國在合肥啟動強流氘氚聚變中子源(HINEG),目標是用核聚變技術生成世界最強的中子束。

當兩個氫原子核聚合成一個氦原子時就發生聚變,在這個過程中,少量的質量轉變成巨大的熱量。問題是要能控制這一能量。為解決聚變控制問題,世界各地建立了許多聚變實驗裝置,在建的最大設施——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預計將在2025年點火,產生第一束等離子體。不過,此類設備都相對簡單,都不能把聚變能變成電能。

擬建的CFETR將在2030年投入運轉,最初的發電量為200兆瓦,在隨後10年把發電量提升至1千兆瓦左右,超過大亞灣所有商業裂變反應堆的發電量。

中科院知名的聚變研究科學家萬元熙上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一次國際聚變科學會議上說,希望CFETR的建設計劃能在未來5年內獲得政府批准。

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使EAST團隊能夠在過去幾年進行一系列重大升級,也使在ESAT上的1分鐘H-mode突破成為可能。相比之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Alcator C-Mod托卡馬克聚變堆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削減預算而在9月關停。該反應堆在運轉的23年中曾創下眾多世界紀錄,在運轉的最後一天,創下最後一項世界紀錄——最高等離子體壓強。

世界各地的核聚變科學家被中國的資金和機會吸引過來,他們渴望一勞永逸地解決世界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

許多美國研究人員參與了EAST的1分鐘H-mode實驗。羅廣南說:「近年來在我們進行的每一次實驗中,參與的外國研究人員數量都經常超過100人。」他承認,沒有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不會取得這麼快的進展。

報道稱,然而,中國的快速發展引發其他國家的擔心。它們擔心,如果中國成為第一個實現聚變技術商業化的國家,那它將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取得優勢。ITER項目的其他6個參與方——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印度和歐盟——甚至討論要把中國踢出這個項目,因為擔心中國將利用從ITER獲得的知識加快CFETR的建設速度。

可是,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被多年的延遲和大大超支困擾的ITER將無法繼續下去,而且近年來中國在該項目中的影響力顯著提高。ITER的中國籍僱員人員最初在7個參與方中是最少的,如今已經是第二多的,僅次於歐盟。

牛津大學基督聖體學院院長、前英國卡勒姆聚變中心主任史蒂文·考利教授說,對其他國家來說,最好的選擇是接受甚至支持中國領導聚變研究


美國學者Robin Hanson對於費米悖論做了深入研究,寫了一篇關於宇宙智慧文明的論文《大篩選,我們在其中走了多遠?》。大致意思如下:從宇宙的外觀上看,宇宙處於大寂靜(Great silence)狀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和文明的跡象。由此可以推知,能夠在宇宙中大規模擴散從而長久延續下去的文明極其稀少,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那就有一個推論:

在宇宙中的無生命物質和可持續擴散的智慧文明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篩選機制(Great filter,也有人翻譯為大過濾器),智慧文明通過這個篩選極其困難。可能有許多層篩子,比如進化出可複製的細胞是一層,製造工具是一層,避免核戰爭毀滅是一層等等,作者列出了九層可能的篩子,逐層進行了分析。

大篩選,像自然篩選一樣,人類之所以無法發現其他文明,一個更合理、更可能的解釋是某個篩子特別難過,能夠通過的宇宙文明將變得極少,絕大部分文明都在此處折戟沉沙,所以人類也就至今未能輕易發現其他外星文明。

  個人認為,文明層次的劃分可以用群體能到達的距離來標記

  第一級,原始層次,個人體力所能到達的距離大致為100公里,典型就是原始社會

  第二級,藉助初級工具所能到達的距離,最遠為行星直徑,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農業社會的極限

  第三級,藉助化學能引擎所能達到的距離,最遠為行星所在的衛星,1969年人類做到了這一點。

  第四級,自由航行於所在恆星系內,人類目前還無能為力。

  第五級,恆星際航行。

  人類目前可以說是達到了第三級,傾其所能,藉助化學火箭勉強能到達火星,但其它行星是無能為力的,飛出太陽系更是遙不可及。

  理論上,只要人類能達到第四級,即使最終被困死在太陽系內,但發射無人探測器的成本將會很低,人類在宇宙中會留下大量的痕迹。

  其它文明也一樣。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宇宙如此寂靜?

  個人認為,從目前的理論儲備,技術水平和複雜度發展趨勢來看,難以通過的篩子就是從第三級文明躍進到第四級的關鍵技術:可控核聚變。

考慮到宇宙中的資源分布(絕大部分是輕元素),任何文明在認識到恆星發光原理後,可控核聚變都是解決能源和動力的理性選擇。

可控核聚變的意義無論如何敘說都不過分。

  一方面,任何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文明,理論上獲得了幾乎無限的負熵流,即使技術層次上沒有再度發生質變,也可以近乎永遠的生存下去,到達此階段的文明,發射無人探測器的成本會變得很低,在近乎無限的文明延續時間裡,最終發射的探測器數目將會達到一個驚人的地步。

  另一方面,如果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文明的航天推進技術就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這也是現在所謂的新能源所不能做到的)。錢學森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有了可控核聚變,宇宙飛船的航行速度將會大大提高,恆星系內航行將變得很容易。人類將會成為真正的第四級文明。而任何能發展到第四級的文明,骨子裡都不缺乏冒險精神,如果有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相信會開始建設恆星際飛船,即使是一去無回,但可控核聚變技術使得生態自循環系統成為可能,飛船能夠維持上萬年,有人探測器將會一代代的出發,飛向茫茫星空。

  如果這樣的話,星空絕對不是現今看起來那麼寂靜。

轉自技術大停滯第三版(由於博客字數限制,新開一文繼續連載中)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

--------------------------------------------我是分割線-----------------------------------------------------------------------

這兩天我一直在看這個名叫資水東流大牛寫的技術大停滯,然後夜裡睡覺的時候思考了一些東西,我可能沒有原文作者姿勢水平這麼高,大家看看就好......來咱們先看看幾樣東西。

1.新華網新德里7月31日電 據當地媒體報道,生活在北部喜馬偕爾邦布朗村子裡的老太太戴弗吉·黛維已至少有130歲高齡了。如果她的年齡能被證實,那麼她將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比已知的世界上最長壽的一位中國婦女還大14歲。

2.1664年 1月20日牛頓在他的《算草本》上已提出如何計算物體作圓周運動時的向心力的具體方法。那時他21歲。

1905年,年近26歲的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光量子》、《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

那時他26歲。

3.博士畢業平均年齡是多少:博士畢業平均年齡為33.17歲,平均攻讀博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為3.54年。

4.技術的發展取決於基礎科學的發展程度,基礎科學的發展又是與對物質深層次結構的認識強相關,而對物質深層次結構的剖析認識離不開高能粒子加速器,三體派智子來地球,就是擾亂加速器工作,使人類無法探索物質深層次結構,進而實現鎖死地球科學及技術

5.地球到底能承受多少人口?_網易新聞中心

總結

人類目前已知的最長壽命是130歲,人類思維發散(腦洞最大)的最佳年齡是18到35歲,愛因斯坦和牛頓發表他們代表理論的時候是21和26歲,然而目前的狀況是一個博士的平均的年齡是33.17歲,而且還有可能在繼續學習中。上世紀科學技術大爆炸,前人摘下了科技樹上低垂的蘋果,到現在我們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完善。想要跟愛因斯坦那樣一人之力開拓出一門理論,你就必須不停地學習,然而前面我也說了,人類腦洞最大的時候是18到35,現在博士的平均年齡是33.17歲,之後按照人類社會的習性,人就會趨於保守。還有就是以目前人類社會的尿性,一項科技的發展是要看回報的,也就是傳說中的資本回報。解決辦法我也想到了,那就是增加人類壽命!然而就現在地球人口數來看,增加人類壽命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而且生物科學在這方面根本沒有看到希望的東西被研究出來。人類試圖通過基因工程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似乎也走進死胡同。就算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人類面臨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解決的辦法,貌似只有星際移民........就回到了核聚變這個問題上了........然後我又查了下目前發現最近目前已經找到了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距離地球50光年...........質量是地球的8倍有大氣層和液態水,稍微有那麼點遠哈........

我覺得人類真的不要等到三體派智子來將地球科技鎖死,就目前的狀況,人類貌似就已經將自己鎖死了。更不要說人類社會本身的一些政治因素了,從新聞來看,核聚變真的可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領導核聚變研究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因為財政預算問題停止了這方面的預算投入,我在想那些精英階層會不會真的為了人類未來,讓中國這麼搞下去.....畢竟那些精英階層的年齡大多數都已近....就看特朗普嗎.....他們真的會在乎星辰大海嗎?

不過還是要感謝那些一直在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們。既然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去嘲笑那些還在仰望星空的人們。

哎,愁死我了........今天中午是吃煲仔飯還是吃蓋澆飯。


這《烏鴉嘴的距離》(大霧!)又進一步預言中了啊!

關於可控核聚變的問題,不少人會從技術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在此,我想推薦下《太陽的距離》中對此的政治觀點:可控核聚變對於石油美元的威脅。感覺是個很不錯的角度,分享給大家

PS:太陽的距離時間線還挺遠的,離可控核聚變商用就更遠了。

以下內容是來源於《太陽的距離》,有刪減,文後有小彩蛋。

「你們都把這東西看成了純技術問題了。」陳方搖了搖頭,「我問你們,美國是世界霸主的一個最重要特徵是什麼?」

「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幾個人冥思苦想時,蕭陽女友旁邊的那個女孩出聲了。

陳方看了她一眼,似乎有點驚訝:「在21世紀之前是這樣,但是現在不全對。」

「確切的說,是可以用來進行國際間大宗能源商品交易的美元,簡單點就是『石油美元』。」

......

「但是進入新世紀之後,美國經濟空心化,而以咱們為首的新興工業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而從2010年開始,人民幣也開始了國際化的征程。面對著中國在蘇區時期發展起來的的『商品——貨幣"體系,只有概念支撐的美元越來越弱勢,但是想繼續從全球搶錢,美元則需要穩定或者說強勢。所以,需要一種物品來給美元背書。」

「美國人選中的,就是石油。憑藉強大的海權和中東地區的駐軍,美國人建立了一個『石油——美元』的貨幣體系。而通過『石油美元』和海權,美國人又把觸手伸向了其他能源領域,力求達到壟斷全球能源供應,形成『能源——美元』體系,把全球工業捏在自己的手掌心裡。

「在這之前,我國一直是煤炭經濟體系,但是我們的煤炭儲量再多,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按照我們的消費量,遲早會掉進『能源——美元』這個網中去,變成世界最大的打工仔。」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去什麼地反找油挖礦,那個地方就肯定出亂子的原因。

「而可控核聚變完全從根本上動搖了『石油美元』。

一旦可控核聚變這種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發展開,那麼『石油美元』這顆大樹的樹根就枯萎了。雖然依然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但是作為能源來綁架全球經濟,嘿嘿……」

陳胖子掃了一眼周圍已經傻眼的人們,繼續說著:「這也就是說,可控核聚變,意味著『石油——美元』體系開始向『電力——人民幣』體系或者『電力——全球合作貨幣』體系的轉變。放在祭壇上的就是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大國。為了保住美元,美國人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這個技術是自己發明的,自己繼續壟斷,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第二個選擇就是讓這個技術消失,維持『石油——美元』體系。」

彩蛋系列:

當然了,除了說這烏鴉嘴預言了下可控核聚變也就算了,連IDF教主也預言進去了。。。。。

剛上去就發現了一片一片說可控核聚變的帖子,什麼「不靠譜」啊,什麼「安全意識不強,第二個福島啊」諸如此類,某個叫「IDF2027」的正在大放厥詞-------

「話說,這是菊眼論壇上一個五毛對我的要求,當時我把他當笑話,沒想到這麼快就可以PK了」

「要把頁岩氣開採技術和支那的山寨的可控核聚變相比,首先就刺傷了一批中國腦殘五毛」

「俄羅斯評論家布盧布舒夫斯基說: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中國就不可能發展出聚變核反應堆,他們之前只搞過一個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是個純山寨貨。。。。。。」

王長松心想,十幾年過去了,自打台灣經濟徹底崩盤以後,這貨的大腦思維邏輯是越發的扯談了,不過內存還是和以前一樣,一點沒進化啊,眼前這篇爛文的套路真TMD眼熟啊!


被不少朋友邀請評價EAST在去年10月中旬的實驗,但我本身並不是做實驗的,也不想去蹭熱點,所以也只是在關注這事。

但逐漸發現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基本上都偏題了,大家都在談論整個核聚變事業對中國的影響,而具體到本次實驗,卻鮮有人問津。

這幾個月來,我在知乎上看到唯一能提及實驗細節的回答是來自一位匿名用戶:

如何看待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很可惜,曲高和寡。畢竟大眾感興趣的只是一個簡短的評價,而不是冗長的細節。

那好,我也借花獻佛評論一個:

這次實驗有望入選2016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沒了。PS:如果奶中了就寫一篇文章介紹這次試驗中我知道的一些細節。


===更新了段補充===

講個政治不正確的道理。

可控核聚變技術意味著全人類的未來,但是並不意味著沒掌握的國家也屬於全人類。

戰爭形態的核心是能量級,聚變堆對於戰爭能量級的提升是飛躍性的。簡單的例子,一個帶著聚變堆的定向能武器武庫艦可以攔下數十倍噸位常規平台發射的攻擊性武器,這對於戰爭的常規形式是毀滅性的,與此同時,能量武器的大範圍應用對於目前主要化學能投送形式的戰爭形式也是可怕的改變。

顯然,任何一個國家一旦擁有單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都講會帶來戰鬥力質的飛躍,這幾乎意味著未來人類世界的霸權和人類星辰大海征途的絕對主動權。

顯然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能坐視這樣的現狀發生。

估計各國公布的聚堆和聚堆形式/持續時間/能量輸出比等等數據都會停留在一個默契的範圍,這次中科院黑科技一分鐘還不知道能量輸出和輸入的比率,之前是60倍的H模等離子放電,如果能維持在這個倍率甚至繼續提高,這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各國完成理論突破後可能會開始悶聲研發或者悄然共享科技成果形成利益聯合體/聯盟,博弈論下這是最優解的。聚堆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作弊器啊,希望人類不要找死,在走向恆星文明的最後一步上搶了個第一然後互相拿核彈炸死了。

=====補充線====

我跳過了意識形態這個沒說,繼續補下.....

可控核聚變解決的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能級問題。

不光是戰爭,事實上人類的發展也是以能級飛躍的形式出現的。

人類數量上的自我複製是勞動-能量的一維提高。

隨著科技發展,有限利用有機物的燃燒,參與生產,製造是能量的一維提高的發展形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發展出了奴隸制度-封建郡主制度,通過管理大量勞動力來提高能量的產生效率,以及產生了對應規模的聚居點,交通。同時生產關係通過人數簡單建立。

繼續科技發展,利用物質燃燒做功,直接參与生產,帶來了能量的二維提高。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能級迅速提高,人類中及時進步的高能級(人均能量產生遠大於奴隸-封建複合體)部分摧枯拉朽般戰勝了低能級部分,產生了對應更大規模聚居點,交通網。此時,人類本身的生產價值還遠大於可利用人均能量,生產關係通過對機器-工業-土地的利用/擁有建立。

再繼續科技發展,裂變能作為能量進行二維提高的最終的進步過程緩慢且具有危險性,且核的敏感性,目前反應堆較低的效率以及防護措施增加帶來的綜合成本也一定時間內限制了能級的飛躍。能量對個體已然變得相對便宜,而對於各個國家的工業怪獸來說,根本不足以改變生產關係和各個國家的力量對比,因為此時人均可利用能量依然遠小於人類的生產價值對應的能量。任何形式的人類文明內部競爭都有博弈論解,只是可利用能源和科技發展的非線性提高使得整個博弈趨向於不可忽略的非零和方向發展,這時候考慮帕累托最優和真正的納什均衡就顯得異常重要。未來還是充滿變數的,國家級別的能量對抗本質還發生在設施積累和能量積累,化學能的能量密度依舊更高。此時生產關係已經開始出現逐漸脫離人的趨勢,剝削相對這個能級剛開始的時期也逐漸減少,但是人類此時還有生產的價值和必要,因此剝削依舊存在。但是能量的提高顯然讓我們找到了一個類似於社會主義高福利【表象】的出路,這在這個能級初期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聚變堆對能量的利用可以說再次上升了一個維度,這意味著人類對能量的掌握已經開始超越人生產能力對應的能量了,生產變得毫無意義,能量的幾何級發展,對工業/製造業來說就是完全突破瓶頸的發展。是人類從卡爾達肖夫指數定義的I型文明走向II型文明中最堅實的一步。初期的衝突/能量/資源的爭奪形式還會以局部投入大密度化學能武器的形式在聚堆未普及時出現,但是長久以後戰爭形式必然會脫下原先的外衣,轉化為能量形式的作戰,生產關係被完全打破,人類生產失去了作為生產的價值,僅僅保留了作為興趣的價值,所有資源都是極大的富足,這可以說已然進入社會主義的最終階段。對人的剝削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剝削將會必然的消失。

人類社會內部矛盾將會隨著原先既得利益者階級/軍隊/極大生產力的代表科學家的衝突而深化,衝突的勝利者將享受全人類進入宇宙文明的榮光,而失敗者將失去一切。一戰二戰都是進步能量體對落後能量體的攻擊,因為那時候能量還建立在資源和人類基礎上,需要更多的能量最快的方式是總數的擴張(線性)而非技術的發展(指數),此時獲取能量的目的對於人類整體而言是淺薄而無意義的,戰爭才會可控。可控聚堆出現後能量已經超過閾值,獲取更多能量的方式事實上變成了技術發展,佔有更多資源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快速的技術絕對發展進而帶動整個人類文明向高級發展,獲取能量的目的對於人類整體而言是有利的,衝突爆發就極難停止。

隨後

人種,興趣愛好,等等個體差異已然被泯滅,民族,國家等等集體標誌已無存在意義,人類才能共同的面對更高的目標完成有意義的奮鬥,搞搞無工質恆星飛船,自循環,量子超算,人工智慧等真正有益於人類文明發展的科技也在全人類智慧的努力下變得輕鬆,這才是共產主義。

當然人類還面臨著大腦限制,記憶限制,思維方式限制,壽命限制這種碳基文明sb一樣的漏洞,但是也都可以被解決。

只是人類別死在第一次能量閾值的鬥爭中,不去作死是最好的,畢竟現在擁有的裂變能作為武器的部分可以把整個地球犁十多次呢。

對了各位圍觀群眾,ITER,DEMO,FPP等等堆在目前看來都是飲鴆止渴的approach,未來的可控聚堆絕幾乎不可能是以上任何的形式。我這裡這篇文章也只是拋個政治不正確的觀點講講為啥聚堆這種東西短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能夠完成突破。


這已經是整整一個月前的「新聞」了...

而且這也不是中科院的托卡馬克裝置首創記錄了,在大半年前就有一個:

類似的數據中科院一直在刷,現在只是又多了一個世界第一而已,並不是什麼平地一聲驚雷黑科技憑空出世。

而且,離真正的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遠很遠的路,保持冷靜,太陽的距離的時間線離我們還是很遠的...


謝謝邀請。@lonng

可控核聚變技術是所有現代人類、所有國家政權夢寐以求的。工業黨當然要談工業。

擁有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相當於擁有了無限的能量(當然是對於現階段人類),大家可以自行類比於電影《雷神》中的宇宙魔方。

現階段人類的主要矛盾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掌握並廣泛運用後迎刃而解。擁有了無限的能量相當於擁有了無限的工業潛力,無論是民用工業還是軍事工業。而工業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評判標準,與人民的生活、軍隊的建設息息相關。可以說,誰先獲得了這項技術,就擁有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潛力。

工業的極大發展,還將影響分配方式、供求等諸多社會關係。參考前蘇聯先進工業水平下的社會福利,免費醫療、義務教育將逐漸實現。屆時電費將逐漸降低甚至用電免費,占如今發電量65%的、利用率低且帶來環境污染的火力發電將逐漸退出市場。工廠的林立推進解放生產力,那將是勞動者的天堂,資本家的地獄,英特納雄納爾就一定會實現!

不過顯然,這只是一次試驗,在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但願我這一生能有幸看到人民物質的極大豐富這一盛世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謝邀。這幾天類似的問題頻繁的出現在我的時間線上,可以參見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如何看待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 - 小侯飛氘的回答 - 知乎

簡單的說,等離子體的穩態運行和氚自持是聚變研究火燒眉毛的兩個問題。包括這次的長時間穩態高模運行破紀錄在內,這幾年EAST穩態運行方面屢屢取得不少驕人的成績。算是在第一個問題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離真正的商業發電要求還有距離。另外,第二個氚自持問題目前還沒有頭緒。所以說,聚變研究依然任重而道遠。


這是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嗎?希望我能活著看到共產主義實現,實在不行,社會主義中級階段也成。我在初級階段都快呆膩了。


我們聚變這一塊吧,有句黑色幽默:

永遠的半個世紀。

這個放電和普通人理解的核聚變差了十萬八千里。不過確實是實現磁約束聚變的一步。

所以呢,總結之,成績是值得高興的,但路還很遠,看不到頭。

題外話:

那些說騙經費的人,且不說這些人的居心何在,單從科學研究的投資周期來講,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個投資周期巨長的項目。周期長而且還很不一定成功,所以各國都有項目審批部門,在我國就是各種高大上的973,863之類的項目審批組。一方面是有限的資源,一方面是科學家們形形色色的腦洞,就是要篩選出最符合當下以及千秋萬代利益的項目。我國的核聚變說白了就是受歐美製裁,沒辦法然後自己搞,這和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道理一樣,只不過聚變的難度目前來看實在是比衛星導航大得多,畢竟聚變解決的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問題--能源問題。比如我們之前搞裂變,在沒有搞出來之前歐美國家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等到我們搞出來了,歐美又主動和我們談,意思差不多就是,來我們一起限制其他國家發展核能核武吧,再到後來,歐美的核武發展日趨成熟,搞了個什麼國際核不擴散條約,看上去是自我了斷實際上是誰的技術牛誰的損傷小,有點七傷拳的既視感。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為了這個國家奮鬥,那些不知何故出言不遜的人不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么,這樣在奮戰在人類最前沿科技的科學家們身後捅脊樑實在是讓人憤慨,適可而止啊。國家風雨飄搖了,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你能出國又如何,出去了不管白人黑人骨子裡還是把你當中國人看,這不是你能左右的了的。這種歷史上的教訓自不必多言了。


走向共產主義的第一把火。

我是認真的。

無限能源,人工智慧,還有大數據控制……

發展到共產主義還是有可能的。

————————————————————

不過這掀翻了美帝國主義石油美元的桌子。

一旦可控核聚變發展正常化,第三次世界大戰搞不好就要打起來了。

也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導火索。哈哈哈哈哈~

反正原始共產主義也是共產主義~

大家還是一起攢瓶蓋吧。

回答還是成立的。


這麼多答案里基本都是兩種文風:

1.科普磁約束聚變堆多牛b

2.垃圾又來騙經費

————————————-

最好的解讀就是說明這次在哪些細節技術上有進步,和世界先進水平的比較,還有哪些不足就是最好的了

你們就不能好好正視基本的科研規律嗎?

關鍵性技術高溫超導材料還有什麼的,大家正在研究好嗎。

以及一些吃瓜群眾 非要扯一扯美國歐洲國家戰略的 ......戰略忽悠局選手 局座請您去喝茶


可控核聚變就像共產主義,看起來很美好,但是似乎永遠都實現不了。我幾乎對它已經失去了信心。


可是還是找不到博後職位呢,唉!


一個微小的進步而已。相對於真正實現商業可控核聚變,不值一提。
自從氫彈試驗成功以來,可控核聚變就一直是物理學界宣揚的下一代能源。不過這技術一直停留在「永遠的50年」的階段。這種感覺就好像在宋朝應用火藥的時候,YY自動步槍一樣。道理我都懂,這的確是好東西,您倒是給個做出來的時間表啊。
經過這次成功的實驗,有專家敢出來說商業可控核聚變的時間表縮短了嗎?還有30年?40年?或者縮短了一年,還有49年也成,您給個准數。
大於20年的預測都是在猜,說了50年的基本是瞎蒙,就算蒙錯了,他都退休了你還能找他算賬嗎?回到1966年,晶體管計算機才剛剛發明,ARPANET還在概念之中。

以後遇到這種標題黨 「港媒:中國核聚變研究獲重大突破 或將解決世界能源問題」,看看就好。對於以後的報道,我先給大家翻譯翻譯:

50年內可實現商業可控核聚變 =&> 這玩意我們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先試試看,並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

40年內可以 =&> 這玩意我們有一點思路了,實驗的結果還可以,但還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

30年內可以 =&> 我們的思路比較清楚了,但還差一個關鍵的技術,什麼時候做出來不知道。

20年內可以 =&> 重要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事靠譜。

10年內可以 =&> 馬上就可以看到了。


如果以建立月球基地類比核聚變商業能源利用;那麼目前EAST的進展相當於探空火箭飛出大氣層到人造衛星上天的階段(EAST目前加熱手段還不足以實現核聚變,但其進展說明了磁約束等離子體穩定性方面的技術可能)。

EAST或者ITER如果實現受控核聚變溫度密度等離子體的常時約束和能量正輸出,大致可以類比載人飛船和衛星繞月;到ITER的後繼者進行商業示範大致相當於阿波羅登陸。至於能不能實現商業能源生產,還要商業示範的效費比才行。


東亞希望,人類燈塔,未來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心!

噢也不是,到時候我們應該已經在太空里了。

總之,祝賀EAST,祝賀太陽島,祝賀中國科學家,祝賀人類文明。


剛開始看這個問題的時候 還一堆沒用論的噴子。我當時在想知乎墮落到這種地步了?現在好多了。希望更多大V稍微科普下知識。例如核能什麼的

我說點在微博看到的。據稱相關計劃國外因為資金問題很多都停擺了。倒是中國還在投資。這也促成停擺的團隊人員加入中國項目。加速了這個項目的進度——我想到了當年的美國。哈哈 可能有點樂觀。

第二 聽說此次時間比以前長了好多。還相對穩定了。也許他真正實現還有些日子,但是步子是一步一步走的。所以這的確很振奮人心。

第三,可控核聚變的能源意義不言而喻,而且也將極大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眾所周知我國化石能源發電尤其煤炭發電需佔比非常高。如果真的實現,將極大的改善我國的部分環境污染。而且也能極大推動電動車等等的發展,由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也將減少,對城市的環境污染也起到極大的改善作用。減少化石能源消耗。

第四,核聚變的輻射相對核裂變的輻射小,而且廢棄物也是如此,而且廢棄物的半衰期好像只有12.5年。想想吧,這能解決核輻射問題,對安全也是一種極大的提高。而且核裂變所需的鈾雖然儲備比較豐富,但是鈾礦作為礦物質,也會枯竭。暫時很多國家對於核廢料處理方法是壓縮填埋。最先進的是法國的核廢料在處理,可以循環利用。但是核廢料處理依然會有消耗。而核聚變相對來說,就可以說豐富太多了。

說形象工程的,這可不是中國政府的形象工程啊,而是全人類的能源福祉問題啊。


推薦閱讀:

人類社會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17歲你想做什麼?
我們在生之年的 2050 年左右,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
天天健身,體重一點不掉,生活找不到重點,對未來迷茫,不想跟別人說話,抑鬱的前奏?
為什麼歷史學婦孺皆知,那麼重要;而未來學卻很少有人去學習涉獵呢?

TAG:未來 | 核聚變 | 黑科技 | 可控核聚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