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清朝像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發展,並且與軸心國為敵,現在世界格局會是怎樣?
中國順利進行改革,類似日本明治維新,且與軸心國宣戰,加速二戰結束,順利搭上科技發展順風車,現在的世界格局會怎樣?還是美國當老大么?
1840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轟開了道光皇帝的腦洞。於是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的升級版本→道光維新開始了。
大清憑藉著世界最大的單一潛在市場成為當時世界列強英法美俄(德國?那是還沒德國哪)的爭奪焦點。
清朝政府左右逢源,大力向外輸出勞工和留學生,向內引進資本和機械,由此避免了土地兼并帶來的階級矛盾,太平天國運動也因此從未出現,洪秀全也很可能因為科舉廢除,憑藉通曉基督教,考上公務員,出任駐外人員。由此清朝迎來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道咸中興。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清朝作為英國重要的貿易夥伴與英國一道支持南方政府。
於是英國出錢出槍出炮,清廷出人,成立了聯合志願軍干涉美國內戰。在曾國藩帶領的志願軍的支援下,南方擊敗北方,美國分裂。已然分裂的美國再無財力購買阿拉斯加,沙俄被迫低價向清朝出售阿拉斯加。
其實一開始同治皇帝是拒絕的,但英國認為這是一次浪費清朝國力的好機會,於是大力建議同治購買阿拉斯加,並願意為此提供貸款。再加上慈禧聽說阿拉斯加產貂,更加鼓動購買。於是阿拉斯加就成了自古以來的領土。隨著普魯士的統一,俾斯麥認識到為了牽制英國的勢力,必須在遠東求得清朝的支持。於是普魯士開始向清朝示好,雙方開始深入交流政治經濟軍事。
對此英國表示非常不爽,清朝和英國長達三十多年的蜜月期終於結束。英國一方面挑撥沙俄侵佔新疆,一方面聯合美國已分裂的南方邦聯政府與日本結成同盟意圖牽制清朝。
而清朝一邊派出經普魯士軍事顧問訓練的由左宗棠統領的軍隊前往收復失地,一邊派出由李鴻章率領的外交使團出訪美國北方聯邦政府,與聯邦政府達成何解,意外的奠定了未來德國——大清——北美聯邦三方同盟的基礎。
在新疆,左宗棠不但一舉擊潰沙俄軍隊收復失地,更是一個反擊打到巴爾喀什湖,幾乎將阿富汗北部地區完全收入囊中。
但在李鴻章和普魯士的強烈要求下,慈禧最終同意與沙俄達成何解,放棄了部分到手的中亞領土,使得沙俄不至於徹底倒向英法一邊。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間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時期",但這個和平是伴隨著軍備高速增長的。
歐洲方面,威廉二世登基,德國拋棄俾斯麥路線,開始加速走向武力擴張的道路,與英法俄的矛盾日趨激烈。
美洲方面,北方聯邦政府對於分裂始終耿耿於懷,但面對加拿大英軍和南方邦聯軍雙線壓力山大。亞洲方面,日本在英法美南邦聯的扶持下也增長了不少,日本在朝鮮,法國在越南,英國在印度,沙俄在北面,四個方向不斷對清朝挑釁施加壓力。最終,時間來到了1914年,英法俄日美南邦聯組成五國協約,德奧意清美北聯邦組成五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14年)
歐洲戰場英法在西線阻擊,沙俄在東線主動出擊,致使德國的施里芬計劃破產,雙方轉入陣地戰。
美洲戰場英國一面聯合沙俄派出一支聯軍侵入阿拉斯加,鼓動阿拉斯加獨立,另一方面英加聯軍與南方邦聯軍配合,兩路合擊華盛頓方向,開展初期北方聯邦軍節節敗退,紐約、費城相繼失守,華盛頓岌岌可危。
亞洲戰場遲到了20年的「甲午戰爭」仍首先在朝鮮爆發,袁世凱率領的大清陸軍自平壤出發席捲半島,將日軍全面清除出朝鮮。但與陸戰的順利不同,多年來不受重視的丁汝昌的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被日俄聯合艦隊擊敗。
(1915至1916年)
歐洲戰場相繼爆發凡爾登、索姆河、日德蘭三場重大戰役,德國失去戰爭主動權,英法逐漸開始反攻,但在東線夏季攻勢後沙俄國內矛盾日益尖銳,雖然在戰線上仍有優勢,但實際比德國更加虛弱。
美洲戰場上北方聯邦軍經過全面動員後開始向里士滿和蒙特利爾發動反攻,戰場形勢開始逆轉,但阿拉斯加在英俄佔領下宣布獨立。
亞洲戰場雖然日本在海戰上得利,但懾於清朝的陸軍實力只能佔領琉球,不斷騷擾台灣。而此時慈溪已經去世,光緒正式執政,因北洋水師失利,且在康有為的鼓動下光緒決定全面開戰懲罰英法日俄,北路大軍由袁世凱領軍北擊沙俄,僅一役就將貝加爾湖收入大清版圖,西路大軍在徐世昌的帶領下一路打到鹹海,劍指裏海迫使沙俄派出秘密使團前往北京,南路大軍在張彪的率領下擊破河內俘虜萬餘法國人,一路南下將英法勢力逼退至馬來半島。
(1917至1918年)
歐洲方面沙俄國內爆發革命,與清德達成妥協退出戰爭,清朝獲得自裏海到天山幾乎整個中亞地區的控制權。德國雖然結束了東線戰場,但由於國內矛盾激化也並不好受,德國開始尋求停戰的可能。
美洲方面北方聯邦軍攻佔里士滿,南方邦聯政府宣告投降,北方軍宣告徹底廢除奴隸制度,將主力轉向北方應對英加聯軍,雙方在五大湖地區展開數次激戰。
亞洲方面清朝一邊經陸路進攻馬來半島,一邊向緬甸增兵準備阻止英國從印度的援軍。
此時兩個集團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雖然英法聯軍可以迫使德國在歐洲戰場投降,但在亞洲和美洲已經無法挽回頹勢。而大清和美國雖然在各自的主戰場開始佔優,但都沒有海上能力支援德國。更為重要的是蘇聯的雛形已經開始顯現,歐洲王室普遍對蘇俄抱有更大的敵意。
於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由於是條約終戰,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但德國王室仍然統治德國,威廉三世繼位。並且出於防範蘇俄的考量,奧斯曼帝國也避免了被肢解的命運,雖然被迫交出了麥加和麥地那,失去了在阿拉伯半島的存在,但卻被允許保留從俄國手裡奪取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但作為戰爭發起國的奧匈帝國就沒有這麼好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國紛紛獨立,哈布斯堡王朝覆滅。
美洲格局發生了奇妙的變化,美國雖然最終完成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但由於美墨戰爭從未發生,此時的墨西哥仍然佔有加州以及德克薩斯,在英法的扶持下成為了北美第一大國。
日本獲得了對琉球的統治,並在英法的默許下開始逐步侵佔菲律賓,以應對清朝的擴張。
英法與清朝達成協議,承認清朝對緬甸越南泰國等國的宗主國地位,以此換取英法勢力在馬來半島的存在,阿富汗也被劃為英國的勢力範圍。
但清朝因為海軍實力損失殆盡,不能派兵收復阿拉斯加,最終不得不放棄阿拉斯加,允許其獨立。
在十九世紀就會這樣。
不過仔細推導一下,滿清沒有實現明治維新式的改革是有很強必然性的。明治維新前夜的日本擁有非西方世界最高的識字率,哪怕與歐洲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日本是非西方國家中對於西方文化知識態度最開放的國家。日本國祚綿延千年,四島之上民族成分單純,人口眾多,工商業繁榮,商貿發達。商人與從事經營的中下層武士已經形成了類似十七世紀英國新貴族的社會階層,城市化也有一定基礎。與之相對應的是,清國人口增殖已經逼近當時技術水平下的環境承載極限,由於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制度,內卷化現象極為嚴重。龐大人口支撐的自然經濟貌似足可以與早期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總量方面分庭抗禮,但蘊含著嚴重的社會矛盾。滿清也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政權,統治核心為殘暴落後的滿洲貴族與封建地主階層,出於民族壓迫政權的本性天然反感一切可能改變現狀的事物,社會動員能力、組織能力低下,出於正面目的的決策在執行中常常扭曲為破壞性結果。
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滿清的少數開明督撫能夠利用厘金開辦起安慶軍械所、天津機器製造局、江南製造總局等企業,但缺乏體系化配套,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很難完成驚險的一躍。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組織動員能力差的問題。皇權不下縣模式給大大小小的封建自留地留下了足夠空間,愈發嚴重的內卷化開啟惡性循環,到鎮壓太平天國的時代,正常的國家賦稅與正規常備軍已經不足以維持國家運轉,地方團練大臣們開啟了厘金模式,給本就不暢的流通過程套上了新的枷鎖。增稅辦新政的後果是人民享受新政成果遙遙無期卻先因增稅而破產。滿清中央政府在江南大營覆滅、八里橋慘敗與僧格林沁戰死後已經沒有可靠的中央武力,不得不與湘淮軍集團合作維持統治。湘淮軍集團雖有藩鎮之實,但其階級基礎漢族官僚階層依然認同滿清中樞政權所代表的傳統秩序,勉強維持了滿清最後的五十年。但也僅限於維持。 對比日本,較小的體量與較高的社會發展水平使得長州薩摩等先進地區倒幕勢力足以抗住幕府勢力的反撲,進而有效控制全國。明治新政府有足夠的社會動員能力從事廢藩置縣工作,徵召組織強大的御親兵足以鎮壓跳反的西南士族與蝦夷的幕府餘孽,組織南洋姐賣肉掙錢組織蠶絲等原材料商業化生產進而推動殖產興業。 解放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發展與反封建是一體兩面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也可促進或制約經濟發展。 滿清既有的統治階層缺乏主動改變的內在動力,在辛丑以後,封建統治者與帝國主義勢力在合作剝削中國人民方面終於達到了某種利益均衡狀態。封建勢力心甘情願認可帝國主義列強奪走的利益,帶來的改變,自身努力轉型為外國資本主義的買辦和包稅人。不要指望滿清王爺抑或曾剃頭逆天改命,「同光中興」已經是他們能力的極限。退一萬步狂想,中國如果真的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實現工業化,哪怕是沙俄級別的水平,首先倒霉的將是俄羅斯與英國。滿清在尼布楚條約與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前與俄國爭奪蒙古、南西伯利亞、中亞地區將近百年,中國若實現工業化,赤塔、烏蘭烏德、阿拉木圖與伊爾庫茨克等殖民地就是亞洲的內華達、新墨西哥與亞利桑那。都是中國的天定命運之地,哦不,是自古以來的領土。第二個擴張方向是南洋,與英國的衝突也將不可避免,馬來半島、婆羅洲、呂宋與爪哇遍布中國移民,在叢林法則世代,南洋就是中國的蘇台德。以中國的體量,摘走維多利亞的印度之星也不是不可能,德意志將是天然盟友,中國指望德意志在歐洲大陸吸引俄羅斯法蘭西的火力,德意志當然也很樂於看到俄羅斯將注意力轉向亞洲。如果中國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實現沙俄水平的工業化一戰的勝負也未可知,如果第二帝國制霸歐陸,阿道夫估計該老老實去做蹩腳畫家或者建築師去了,哪還有軸心國?
1860年,中國終於成為歐洲列強公認的開化國家。一切都開始於嘉慶時代,嘉慶八年,1803年,由於滿清當局拒絕了阮福映所求的南越國號,阮福映決定效法李常傑,進攻欽州逼迫滿清就範。接受法國訓練並裝備先進燧發槍的越南軍勢如破竹,滿清當局不得不引進英制燧發槍,並找出了馬噶爾尼使團帶來的燧發槍樣品開始仿製。北京,南京與廣州的滿城中設立了火器局,開始仿製燧發槍。雖然彈簧和雷汞等關鍵原材料依然依賴進口,但官辦工場開始孕育工業化萌芽。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大量從英國進口槍械零件與武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英貿易,為火器局配套服務的同文館也成了了解西方情況的一扇窗口。嘉慶十二年,八旗軍基本完成換裝燧發槍,同年,阮福映求和。在燧發槍的加持下,滿清鎮壓川楚白蓮教餘黨的行動更是順利。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張格爾叛亂爆發,浩罕國也捲入了這場叛亂,由於喀什滿城被攻陷,受到極大觸動的清廷在西安滿城設立火器局,全力部署平叛。由於東印度公司支持了張格爾並動用在倫敦的影響力限制了對清國的武器與關鍵零部件出口,清國開始轉向其他歐洲國家尋求進口替代,普魯士走進了清國視野。清軍在對付浩罕騎兵的一次次慘勝終於喚起了清國一定的危機意識,清國參與過越南之役與鎮壓川楚白蓮教之役的四川綠營與甘陝綠營開始延請法國與普魯士的退伍軍人擔任教官。道光八年,1828年向浩罕本土發起的報復性進攻終於招致了俄國的干涉,此前的道光二年,1822年俄羅斯正式吞併哈薩克,俄羅斯動員了奧倫堡總督區的五千人在安集延與甘陝綠營和錫伯八旗兩萬餘人遭遇,裝備了騎炮兵的俄軍擊潰了清軍,東西伯利亞總督區也相應開始滲透外興安嶺地區,並強行闖入黑龍江,測量水文資料。受到刺激的滿清當局終於決定有限度的開放柳條邊禁令,在吉林與黑龍江大力招募移民墾荒,並將寧古塔駐軍北移到伯力噶珊,將璦琿升格為府,在海蘭泡設立黑龍江屯墾司。四川綠營於道光十年加入浩罕戰局,俄軍由於沙塵暴破壞後勤補給與希臘危機爆發等原因與清國議和。道光十九年鴉片危機爆發,清軍遭到英軍痛擊,清軍雖有一部分西化訓練與裝備的陸軍,但面對英軍絕對的海軍優勢與機動優勢,遠不足以遮護沿海關鍵節點,當英軍攻陷鎮江 截斷運河之際,清國戰敗求和。痛定思痛,清國朝廷決定引進西方機械,開辦洋務,內剿刁民,外勤遠略。准許福建,廣東,浙江三省開口通商並引進機械開辦了金陵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馬尾造船廠,天津機械製造局。但為了支付引進機器,維持工廠運轉與為官辦工場不合格產品付賬所引發的巨大費用,開辦洋務的省份開始徵收厘金。傾銷的英國紡織品為代表的外來物資開始瓦解自然經濟,中國出口結構日漸殖民地化,生絲、茶葉與棉花成為主要出口產品。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在土客械鬥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初代太平軍攻城拔地直下廣州,並很快擴軍至十萬,太平軍攻入湖南與江西,1847年直下南京。 這時(1848年)一個來自中華人民第二共和國的未來人開始在太平軍中嶄露頭角,依託廣州的手工工場與外貿資源,未來人成功組織起了桑基魚塘生產基地、能夠生產燧發槍的手工工場和依據第一共和國民兵訓練教程組織的近代軍隊。在南嶺一線抗住了湘軍的進攻並脫離神棍國家太平天國。未來人以自己的私人軍隊為核心先後清洗了廣東的流氓無產者勢力與頑固地主勢力,通過與服從自身統治的開明士紳合作,在廣東與福建控制區初步實現了基礎教育普及和基層行政體系的建立。滿清當局為了應對太平軍與未來人勢力也不得不加大引進西方技術與顧問的力度,努力健全產業鏈條,建設西化軍隊。來自英國與普魯士的工程師對北直隸進行了礦業普查,協助清國當局在開灤與唐山建立近代化煤礦與鍊鋼廠,供應天津機械局的生產需求。東北的屯墾也在清俄浩罕衝突二十年後取得較大進展。咸豐四年,1854年,面對穆拉維約夫的武裝考察活動,黑龍江將軍集結了關外練軍一萬四千餘人在黑龍江屯墾漢民的支援下與東西伯利亞總督區的三千餘哥薩克在滿洲里對峙並爆發衝突,依靠數量優勢克服了差距不大的質量劣勢,並在後勤維持上完勝俄軍。恰逢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國暫時在清俄邊界地區偃旗息鼓。與此同時,南中國的戰亂形勢劇變,相比四川、甘陝綠營西化程度更徹底的湘軍,淮軍遏制住了太平軍的擴張勢頭,將太平軍控制區限制於南京,九江,安慶,蘇州,蕪湖,池州,鎮江等區域,未來人勢力則乘機佔據了撫州為核心的江西南部地區和以衡陽、道州為核心的湘南地區,並乘第三閃米特邪教信徒在雲南暴動的時機佔據雲南。清國在北方的西化改革和江南財賦重地的丟失使得當局不得不加重了北方人民的稅負,誘發了淮北地區嚴重的捻軍起義,河南,山東受到波及更加糜爛。第三閃米特邪教在甘陝地區發動叛亂。未來人勢力在長沙與景德鎮一線的拉鋸作戰中依靠軍事紀律與軍事科學的體系優勢碾碎了湘軍,並利用洪楊內訌,接管了太平軍在安慶以西的多處重要據點和石達開等精兵強將。為了消化勝利果實,鞏固統治,未來人勢力暫時中止北伐。在新佔領區推行新一輪義務教育普及和基層政權建設。利用1857-1858英國經濟危機,未來人勢力從英國抄底引進了一部分鐵路工程師和工廠技術人員,依靠出口生絲和茶葉的利潤維持著早期工廠的運轉。1859年由於英國與廣東當局在關稅問題上的談判破產,英國調派剛剛成功鎮壓印度兵變的部隊兩萬餘人在珠江口登陸,廣東當局採用誘敵深入的手段,撤離廣州,通過佛山伏擊戰擊敗了英軍並迫使其撤退,在此基礎上與英國達成了關稅稅額諒解,並承諾優先向英國出口棉花。北方的清國為了維持統治所引進的一系列工廠終於開始實現良性運轉,開灤煤礦、武安鐵礦的組合在北直隸建成了煤鐵複合體,大運河被截斷迫使清國發展海運替代運河向北方運送物資。經歷了1859年至1860年的關稅戰爭,以廣州為首府的中華共和國被公認為開化國家。滿清為了配合自身軍工產業建設,形成體系化的工業布局,從1850年開始著手進行配套建設,包括派遣留學生和效仿廣東勢力建立初等教育體系。但到1860年為止的成果卻與滿清當局的設想有很大偏差,清國沒有得到想像中的二十萬可與西洋兵隊媲美的近代化陸軍,陝西,江蘇,河南,安徽等前線督撫成了真正尾大不掉的藩鎮。識字率的普及和西方觀念的引入誘發了民族主義思潮的覺醒。終於經歷了五年殘酷的內戰,1865年中華共和國軍隊推進到了黑龍江烏蘇里江一線與趁火打劫的俄國軍隊隔江對峙,西線接受滿清伊犁將軍的投降接管新疆,消滅滿清初步實現國家統一。1870年,由於中俄邊界談判破裂,俄國大規模驅逐黑龍江下游的漢族居民,中華共和國決定對俄宣戰,剛剛投入運行的平哈線鐵路成為強勁的戰爭大動脈將共和國強大的戰爭潛力轉化為前線的優勢力量,經過兩年戰爭,共和國吞併了俄國扶植的蒙古傀儡政權,收復了貝加爾湖以東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西線收下了俄國1854年建成的阿拉木圖城,吞併了浩罕國。1870年的中國地域差別巨大,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直隸為當時的三大工業區,大量破產的手工業者和競爭不過商業化原料生產的破產農民構成了相對集中且絕對數量巨大的無產階級隊伍。中國依然是一個農業人口佔據絕對優勢的國家,普及教育,提高收入水平與維穩壓力依然任重道遠。《1852鐵血中華》緋紅之月
謝邀。占坑。待答。
可能和蘇聯幹上了。
呃………………
題主我這麼說吧,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維新派已經把國內反對勢力全部肅清,形成了高效的集權政府,說是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改革,其實某種意義上這種改革是全民的。
但在我大清………各個清流什麼的,地主士紳什麼的我們先不說,他們能否信任主體民族漢族呢?大清制衡之術玩得賊6,但是改革所需要的那種環境是真沒有的,那真是要用血刷出來的玩意。
其實我國還是很成功地模仿了一次明治維新嘛,後清玩的改開某種意義上和明治維新是很接近的,如果大清成功用血刷出了資本主義改革的環境,你看看改革開放的結果大概也就八九不離十了。會在開化95%時爆反動 開化歸零 被玩家割一百年啊一百年
就不用如果了……清朝當時的社會氛圍就不是像明治維新那樣。知道為啥明治維新辣么起勁嗎?因為他們(日本維新派)看到了國土幾十倍大於他們的大清在英法聯軍手下沒撐住……割地賠款,他們覺得自己沒多少地可以割沒多少錢可以賠,於是趁著列強瓜分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時,他們自己趁機轉頭開始學習!
在一定程度上,地理環境優勢給日本維新,造就了大清這個列強火力集中點。
在中國周圍,可沒有這樣一個能夠既給統治階級示範先進軍事技術,又能替代中國吸引列強火力的國家印度——東印度公司俄羅斯——本身就是列強美國——自己地上事務還沒解決完,而且和歐洲和解中……打個維多利亞2pod戰報,大清開局控制台直接開化,然後委託給ai。然後看海就行了。
前提不存在,近代東亞歷史就是民族主義大發展的時代,滿清政權先天不良,外敵入侵只是加速了滅亡的速度,而且從「同光中興」到幸亥革命,清政府有無數次刷新政治革新改良的時機,都受制於滿族統治權缺乏合法性,面對「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步也好保守也罷,清政權是沒有締造強大的中國的希望的……
清朝不是沒有「維新」,而是屢屢失敗。一開始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政治體制變革的重要性,認為學習器物即可,結果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接下來清政府開始改革政治體制。但是,統治階級和根本不想推動改革(光緒是支持了,不過他無實權,慈禧干政);改革派沒有軍權,想要求袁世凱幫忙,但袁世凱滑得很!同時改革本身也有問題,不僅沒有底層民眾支持,還將許許多多有可能支持改革的知識分子通過「廢科舉」的法令推向了改革的對立面。最重要的是,這場改革沒什麼經濟基礎,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太弱小了,中國廣大的農民階級根本不能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也沒怎麼受益,那時候的中國人沒有開化,信息也很閉塞…就不吐槽當時的國民素質有多低了…這還不算完,清政府還是感受到了世界潮流的變化、落後政治體制的巨大問題以及資產階級給封建制度造成的越來越大的壓力,於是1905年開始準備預備立憲。聽起來很誘人,但實際上只是個騙局。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公布所訂內閣官制,組成新內閣。由慶親王奕劻任總理大臣,在十三名國務大臣中,漢族官僚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滿族八名,其中皇族又佔五人,被譏為「皇族內閣」。至此,清政府借「預備立憲」欺騙國人,達到貴族集權、鎮壓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立憲派的幻想隨之破滅,民主革命更加高漲。注意清政府這個時候不是僅僅代表滿人掌權的貴族制度,而是代表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而此時這個制度又處在崩潰的邊緣,即便是不成功的改革,也培育了大量的封建主義的掘墓人。
迅速發展?你是說大清一瞬間擁有了1000萬有知識會武術道德水平過關,不排斥西方技術的統治階級?那妥妥地吊打全世界嘛。
歷史沒有假設
不需要明治維新。
如果北洋水師能把送皇帝大婚的500萬兩以及捐慈禧修園子的2000萬兩留住,那麼,我們的北洋水師會多出5個混編艦隊。
甲午海戰將會被改寫,我們也能成功和不列顛人簽訂同盟條約,也就沒有羞恥的辛丑條約了。但是,我們在黃海輸得一塌糊塗...變法也沒用,奧斯曼土耳其不就變法了
假如朝鮮維新成功吞華驅英平獨鎮倭,世界格局又會怎樣
推薦一本小說「亂清」非常符合題主的腦洞。
改開其實是跟明治維新一個檔次的存在。
難,天命不在大清,進入19世紀中國進入新的自然災害高發期,巔峰在洋務運動時期。就算真能像明治維新那樣改革成功,絕大部分精力都得花在內政上,哪有功夫向外擴張
當代中國從事災害學研究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則將其稱之為「清末自然災害群發期」或「清末宇宙期」,並與歷史上另外三個重大災害群發期即夏禹宇宙期(約四千年前)、兩漢宇宙期(前206-公元200年)、明清宇宙期(1500-1700年)相提並論。
@黎漓@楠爺@王富貴@顧庄晁@楊大懶人@白夜
中國歷史沒有假設
你要誹謗當Dang的領導嗎推薦閱讀:
※費爾干納盆地的三個斯坦國的國境線為什麼如此犬牙交錯,這裡的地緣情況如何?
※美國的經濟為何這麼發達?
※地緣政治理論發展的歷史?
※美國政府有多壞?
※如何評價中國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