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要等到人死了,才緬懷他的一生?才評為榜樣、烈士、感動人物?

做公交時,對於公交司機的某件小事有感而發。那些在自己生命快要終結時,確保車裡乘客的人身安全,將公交車挺好在路邊的司機是好司機;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為他人著想的師傅就不是好師傅嗎?為什麼非要得到死去後,才想起他們的好,活著的時候,卻都看不到?


死無對證 謝邀


不請自來。

如果當事人來這麼一手可咋整?


《尚書》:人心惟危。

也就是說,人心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通常,一個人的心如果不經過訓練,基本上都是隨著外境的轉換而不斷飄動,猶如空中的風箏,不得自主。這一刻身上沒錢了是個小偷,下一刻可能就是見義勇為的勇士。這一刻是個勞動模範,下一刻掌握了權力之後可能就成了貪污犯。

只要生命沒結束,心依然處於這種狀態,就不敢對這個人妄下定論。

所以要真正評價一個人,必須「蓋棺定論」。

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人該怎麼辦?

還是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死了,才能蓋棺,才好定論,尤其在我們這個喜歡塑造「偉光正」榜樣形象的國度,要想保證宣傳上不出偏差,隨時會鬧出幺蛾子的活人顯然不大合適。

拿以前來說,我黨喜歡塑造清正廉潔的官員形象,動不動就宣傳這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些哥們也相當配合,在各種會議上做廉政建設報告做的飛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總結得通透,不知道的還以為孔繁森轉世,焦裕祿附體,結果幾個月後東窗事發,貪公款收賄賂包二奶黑保護傘樣樣都來,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萱萱的臉也疼不是?

不止是官員,全國道德模範、勞動模範這種光環下的人也難以倖免。因為我黨特別喜歡把某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下做出來的一件事,由點到面進行無限發散,直至把一個普通人從精神上徹底神化。不過這些楷模同志也只是俗人啊,他們其實壓根就不懂那些大道理,也可能只是碰巧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組織決定了,由你來當這個道德模範,這就造成了趕鴨子上架的尷尬場面,他們個人的品性和能力離聖人差得遠,很容易辜負黨和人民對他們的殷切期望。

這些年來,不斷有人質疑當年的雷鋒、黃繼光、邱少雲這些英雄人物,與上面這些豬隊友有很大關係。他們腦門上頂著和先輩一樣耀眼的光環,也同樣是官方不遺餘力宣傳報道的對象,結果神造出來了,神又被打倒了。人都是會聯想的,既然你們這些「道德模範」屁股不幹凈,那麼以前的那些榜樣人物,是不是也被加工誇張過呢?

所以啊,還是死人靠得住。

隨便附倆鏈接,大家瞅瞅。造神運動一日不消停,下面這種故事一日不會消失。

近些年那些「全國模範」是怎麼倒塌的 貪污受賄挪用公款

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詐騙46萬元 或獲刑10年以上


人還沒死你就要紀念他的「一生」,這是詛咒。難道活人叫「烈士」?

還有什麼叫「活著的時候卻都看不到」?生活中難道你沒聽過「謝謝」倆字?

人們評出了「好」和「更好」,你非得說這是「不好」和「好」,什麼居心?


題主沒見過給活人發獎章、表彰、榮譽稱號?

其它答主也沒見過?


誰說的?祂還沒死啊!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蓋棺方能定論。


因為這才符合我xx部苦大仇深的報道風格,

也有利於後續各種先進事迹宣講會的組織。

人死後很多高帽自動附加到了「英雄」身上,倒不是說死無對證,就是很多xx宣傳人員會拿放大鏡細數這類人的生活點滴,從微小之處放大這類人的各種高大品質,這樣更有利於「聖人思維」在宣傳報道中的貫徹。

也不是不應該宣傳這些人,但是總讓人感覺,那麼一絲絲彆扭。

~但是,更多的,跟他們一樣的,在社會這個群體中默默奉獻的人,才是這個社會得以不斷進步的中流砥柱。


他們沒死的時候,在座各位誰關心他們?


因為1可以用於價值宣傳2可以安撫親屬3報社媒體需要新聞。因為有宣傳的需求,價值,作用。所以有這件事。


你也不看看這是誰在立人設,萬一崩了咋整。


一是要蓋棺定論,二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死了就不會再犯錯了 穩妥


因為死人不會說話


死人永遠不會站錯隊。


推薦閱讀:

如果突然死去,什麼QQ簽名會比較牛逼?
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
如果人類明確的知道自己何時死亡,那這個世界會更好或更差勁?
死亡的過程中會十分的痛苦嗎?
如何登記捐獻骨髓以及死後捐獻器官?

TAG:死亡 | 十萬個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