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大神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呆過(北京)研究生的話條件怎麼樣?
研究生
曾經是青藏所的學生,看到這個提問,隨便說幾句,算是為後人的選擇做個參考,我在下面所說的一切並不是指青藏所就是唯一的個例,很多東西在其他所或高校同樣存在,但作為一個青藏所的過來人,我只有說一說青藏所的資格.
青藏所是中科院系統的小所,所以在諸侯林立的中科院系統沒有什麼資源優勢.在學科評比,項目競爭,基金申請,重點實驗室評比中沒有大所的人脈優勢.舉個例子,因為地質那邊的老師與地質所某院士有矛盾,所以在學科評審中地球物理的碩士點就直接被院士投反對票拿掉,現在就只有構造地質這一個專業了.
先說一下"上層建築"吧
青藏所的專業覆蓋自然地理,環境,大氣,地質四個方面,也相應組成三個中科院的重點實驗室,還有一個中科院創新計劃形成的"卓越中心",其實就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而已,當然"卓越中心"的人不全是青藏所的,還有很多外所聘請的兼職.
青藏所的最強勢專業是自然地理,姚老闆是該專業的帶頭人,專攻方向是冰川及與冰川有關的一切,現在所內主要的領導和大多數傑青都是姚老闆的嫡系,他們或是同門或是學生,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蘭州大學或中科院寒旱所的背景,他們在所內形成了強大的勢力幾乎無法撼動.即使姚老闆不再當所長,這股勢力依然存在,新所長也會從這些人中產生或被同化其中.
環境是青藏所另一個比較強的專業,其中有個牛人朴老闆,發文章的達人,在他的帶領下,生態環境這幾年也很不錯,出過幾個傑青.
大氣的帶頭人是王老闆,王老闆是很有前途的,很可能成為年輕的院士.王老闆很喜歡招清華的學生,可能是校友情節吧
地質的帶頭人是丁老闆,丁老闆學術做的不錯,有評院士的可能,但沒有硬的文章是硬傷,如果能有篇PNAS以上的東西,那他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地質是青藏所最弱勢的專業,每年招生都很苦難.碩士招生時各位地質那邊的老師尚可以拿出各種名頭忽悠下小本科生,但博士招生除了本所的連讀生,外面的幾乎沒有報考的.
再說一下"經濟基礎"吧
學生是科研的主要力量,但學生也是地位最低下最弱勢的群體.
對於即將進入青藏所的學生,你將來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招生或報到的時候,學生處的各位老師會非常熱情地跟你介紹青藏所有多麼多麼好,有怎樣的科研條件,怎樣的學習環境,你在這裡會得到什麼,再拿幾個他們眼中的成功案例給你看等等,總之給你一個美好的幻想.但一旦你進入這個機構,這個幻想就很快破滅,你會發現你就是個"臨時工",你沒有看錯,你就是"臨時工".所有你可能打交道的領導和部門眼中你就是個"臨時工".記得所里有個學生在宿舍因為腳滑從床上摔下來,腰椎骨折,學生處想買點東西去醫院看望下,結果硬是給某領導攔了下來,給出的理由是"1 學生是國科大的學生,青藏所是培養單位,而且出事地點是在宿舍,所以應該由國科大負責,與青藏所無關. 2 所內的資金沒有為學生買東西的一項,買東西的錢不能報銷",所以最後就不了了之.再一件事就是青藏所的學生必須去青藏高原出野外,在出去前你會簽一個"生死狀",意思就是說在野外如果發生意外,一切都跟青藏所無關,青藏所沒有任何責任,一切賠付找保險公司.
在這裡你要出野外,你要報賬,你要買東西,你要被你的導師指使去完成各種瑣事,甚至你要為留學生翻譯他們的文章.而得不到任何酬勞(不排除個別老闆的恩賜).在財務,人事,資產等部門你可以體會到那種對待領導和學生天差地別的態度.大量的時間會被花費在沒有什麼意義或與科研沒有關係的事情上.等你做完所有的事情,你也差不多該畢業了,隨後你就被一腳踢出這個門外,就此劃清界限.
列舉一些數字
青藏所的碩士每月有兩千,博士有三千六,野外補助每天一百多點,五千米以上工作再多點
廢話了這麼多總結下吧
青藏所是一個冰冷的機構,硬邦邦,沒有人情味,所有的一切都被轉化為簡單的利益.作為一個博士或碩士,你能否獲得這個機構的利益取決於你是否跟對了人,如果是,那恭喜你,你進入了一個利益集中的圈子,如果不是,那很遺憾,你可能要苦逼好幾年,上升的渠道會很艱難.我不否認這裡有科研做的很好的"研究員",但能做到尊重學生,為學生的利益和前途考慮那麼一點點的"導師"卻鳳毛麟角.在該所經歷讓我想到了奧威爾的&<&<1984&>&>,所有到那裡的學生可能都想成為體制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同化的過程中你可能要舍掉很多作為"人"的東西,留下的是冷漠,自私和趨炎附勢.
呵呵,現在想想這又何嘗不是這個社會的縮影呢?!!!
PS:最近又到了畢業季,與一位將要博士畢業的師弟聊起了就業問題,所以也在這裡再廢話幾句吧
對於博士就業,其實可選擇的途徑屈指可數,而且哪裡的博士就業狀況都差不多,與你是哪個高校或研究所的關係並不大。如果對科研感興趣,想以此為生且有一定實力,那麼就去做博後或出國,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快速改變自己所處「圈子」的機會,請各位博士珍重。青藏所同樣如此,如果想要留在這個所,那就從學生期間開始攢文章,有6-7篇SCI可以混個副研,至於正研還是那句話,看你是否跟對了人。
對於碩士就業,其實一直是青藏所甚至是整個中科院的問題。如果有科研的興趣想要讀博,那麼可參考博士就業。如果只是想碩士畢業找工作,那麼青藏所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原因有以下幾點,1、青藏所的研究更專註於基礎科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幾乎沒有,科研態度上青藏所的領導們又頗為「清si高ban」,所以碩士期間能鍛煉和掌握的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應用。這一點與工科類高校相比相去甚遠。2、如我前面所述,學生在青藏所的地位是「臨時工」,你要為導師完成各種雜事,再加上出野外,自己的科研工作及寫文章,你不可能有時間去哪個公司或單位實習以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這一點與很多高校非常不同,有些高校的導師手下有很多學生(雖然這一點我認為很不好),所以幾乎不會管你去做什麼,只要按時完成一定工作量就可以了,而且很多高校畢業沒有文章要求,這又會節省大量時間。3、青藏所甚至中科院系統沒有所謂學生就業率的指標,所以對於學生就業也就不甚關心。碩士生畢業時可能要跑遍北京各大高校的招聘會,因為中科院沒有招聘會,去高校的招聘會你可能連大門都進不去,因為要學生證……4、現在差不多到了碩士遍地走的時代,一個碩士的含金量在北京這種城市幾乎沒有,所以請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指望青藏所的導師會幫你就業,我沒有聽說有誰(即使姚老闆的學生)有過這樣的待遇。
最後再對想拿碩士文憑就業的同學說一下,不要希冀於國科大這所歷史並不悠久的非985、非211大學,因為社會的認可度實在有限;不要希冀於國科大或青藏所的恩賜,有也是上給辛苦的老博士,下給傲嬌的本科生;不要希冀於北京這座城市,它就像霓虹燈和月亮的距離……
完!
呃,偶然來到這兒,作為ITP昔日的一員,也扯幾句:
先說說青藏所的優勢,姚所無論管理還是學術都是很有一套的,幾個山頭的老闆能在他的任內形成合力不能不被視為地學所里的典型案例而稱道,所以如果你是姚老師的嫡系(研究生、博後),留所後申請博後基金、青年基金之類的,在冰川研究方面基本穩拿;另外對於那些讀研期間能發表分值5以上的,所里給予的獎勵也還不錯,另外還有出國訪學的機會,這對於有志於從事地學冰川、湖泊方面基礎的研究的孩紙還是有吸引力的。至於三個院重點,環境實力最雄厚,姚院士掛名,徐老師和陽老師做副手,雖然副手曾經有過跳槽的衝動,但終究那啥了~大陸在丁老師的英明領導下,團隊一派欣欣向榮的勢頭,只是內部仍然有暗流涌動,不過好在人才梯隊基本形成,雖然缺乏新鮮血液的主動補充,但仍然在地質尤其是青藏高原這塊風水寶地大有作為~嗯生態相對就比較挫了,北大的朴老師來這兒只是掛名,副手又長期SOHO一族,好在還有幾位百人撐撐場面,如果有至於研究高原生態學的孩紙還是得三思啊。至於出野外,這是姚所長在所務會上定下的傳統,上至所長、書記,中到副所長、處長、研究員,下到助研、博後、研究生,一律每年都得進藏,短則幾日,長則半年有餘,因為諸如冰川、湖泊等觀測本來就需要長期開展,每年只去採集定點觀測數據就是硬性任務嘛。
再說說青藏所的所謂劣勢,這個我扯得有點班門弄斧了其實,該所的定位就是地學口的基礎學科,申請項目主要以基金委、科技部的縱向為主,橫向鮮有,所以打算混個碩士文憑再就業的孩紙趁早打消念頭;另外項目的成果產出也主要是各種SCI文章,所謂的CSCD核心也不被認可,這就要求研究生的畢業硬性要求更高,好像被延期的學生數目持續走高。
有句話描述青藏所「廟小妖風大」,哈哈,很是貼切。
幫你 @汪遠偉THU-ITPCAS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英國《自然》雜誌推選的中國十大頂尖科學家?
※為什麼有人說中科院(國科大)碩士/博士文憑含金量低?
※中科院雁棲湖校區及周邊環境如何?
※中科院研究生院為什麼要改名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如何評價浙大校長吳朝暉當選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