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磨度(更細)、提高水溫兩者對於咖啡滋味的改變效果有何不同?

根據個人經驗(僅限個人經驗,如有謬誤請指正),提高豆子研磨度可以增強咖啡苦澀口感,提高沖泡水溫也可以增強咖啡苦澀口感。那麼這兩者的效果有何不同呢?我們在沖泡一杯咖啡時,如果覺得滋味略淡,應該如何抉擇?是提高研磨度還是提高水溫?


謝邀(好久沒寫答案了是不是現在不流行說這個了?)。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提問者問的是手沖吧?有很多人覺得手沖的學問也很像是一種……玄學。

懶得否認,因為誰不信那些看上去很玄的磨粉粗細微調、布粉方式微調、水溫微調、水流粗細微調、沖水流的高低微調、萃取時長微調……那就不信好了。但是你不信那些玄乎的東西,做出來的咖啡就是不如我焚香沐浴祭拜天地(我吹牛的,其實我兩天洗一次澡,兩天才換一回內褲,誒為什麼我要跟你們說這些!)之後做出來的好喝啊。

提問者是這麼說的:

根據個人經驗(僅限個人經驗,如有謬誤請指正),提高豆子研磨度可以增強咖啡苦澀口感,提高沖泡水溫也可以增強咖啡苦澀口感。那麼這兩者的效果有何不同呢?我們在沖泡一杯咖啡時,如果覺得滋味略淡,應該如何抉擇?是提高研磨度還是提高水溫?

對,你說的對,磨細一點能增加咖啡的苦(但是你說澀都出來了你還不趕緊調回去?),提高水溫也可以。這倆方式有何不同?其實原理並沒有不同,都是提高萃取率嘛。

但是不同的在別處。也就是提問者接下來的問題:在沖泡一杯咖啡時滋味略淡,應該如何抉擇?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你等我去洗個澡再來說,哇哈哈哈哈,(和這有個蛋關係……)

.

.

.

.

用這點時間,不如你先看看這個專欄文章:來說說咖啡金杯理論 - 知乎咖啡館 - 知乎專欄

.

.

.

.

先說研磨度吧。你得看豆,你得了解它,和它談話,對,我就是故意氣死那些說手沖是玄學的,我就愛和它說話你管著嘛?豆子告訴我,手沖時它們只適合研磨到海鹽顆粒那麼粗細。這樣才能在一分多鐘的時間裡泡澡泡的恰到好處,但是微調更粗點還是細點還得看烘焙度。(卧槽這麼個比喻我自己都突然覺得不好了,喝的是豆豆的洗澡水……)

如果這豆跟你說,它只被淺度烘焙,五臟六腑還都保持結構呢,或者天生就是硬質地的內部構造,那你就不能磨太粗;如果它說它已經被烘焙的夠重了,五臟六腑都錯位,纖維斷裂,柔軟得一觸即碎,那你就不能再磨細了。哦……磨豆之前別忘了說「我開動了」。

所以你懂了吧,意思是,的確研磨度可以改變咖啡口味,但是有時候有些事不能做啊!就像我現在內衣都是自己洗啊,我怎麼能天天換內褲和自己過不去?哈哈哈哈我真的好傷心。

.

.

然後說水溫吧。水溫的提高或者降低,也並不是沒有譜的。一般都說就是 90 攝氏度左右的水溫,或高或低都不能太離譜。

低的離譜的也不是沒有,冰滴不就是用 0 度的水嘛,但是不能是手沖這種形式,因為手沖有個萃取時長的問題啊。同樣,你拿沸水萃取也不合適,萃取出來苦是苦了,那些不好的東西也跟著一起溶解在水裡了,而且,芳香類的東西,還有咖啡的油脂,都被「燒掉」了,出來的咖啡,除了苦,也沒別的了。

而 90 度左右的水溫,在一分多鐘的時間內恰合適只把我們想要的東西完整萃取出來。

在 5 度左右的範圍內,按你說的就行,想苦點就增加水溫。但是如果已經已經 95 度的水了,還覺得淡,妳就看看只能從研磨度和萃取時長上找原因了。

你又沒問時長,這個我也不廢話了,反正就是一分半到兩分鐘唄。

所以,所謂玄學,無非就是人家見得多了,一聽什麼產地的豆質地如何心裡多少有點印象,打眼一看烘焙程度心裡也有數了,磨到什麼程度,什麼水溫,多長時間萃取,心裡比照一個自己經驗得到的標準值庫叉庫叉算了半天,這個因素嗯調粗一個刻度,那個因素嗯增加水溫一度,好好好,粗粉高溫萃取萃取時長不動了吧,或者加5秒,就這麼著了走你~

不好喝就再調整唄。好喝,我就說我是咖啡之神這些調整我不費吹灰之力,根本沒算過,全是基因裡帶的,就從腦子裡蹦出來數據了,你咬我啊。

.

.

哦,如果都細成綿砂糖了,水溫 95 度到頭了,兩分多鐘萃取完了還淡……那是你舌頭的問題,或者豆子的問題。你肯定不是買我的豆子。


研磨的粗細 和水溫 都直接影響了萃取的效率 本質並沒什麼區別

苦澀很正常 我不覺得咖啡有澀味就會怎麼樣 茶泡過了也會澀 少點時間低點溫度就好了

但手沖覺得淡 對同一個人來說 變數無非就是幾點

1 細研磨

2 提高水溫

3 增加萃取時間

4 提高粉水比例

5 增加咖啡豆量

其實每個量都會影響 但都不是決定因素 所以還都是玄學啊

但 有沒有考慮過 豆子本來就沒什麼味道呢 所以有時候還是要了解豆子 產地 處理 烘焙 時間 溫度 濕度的變化影響 簡直了 說多了

問題既然是這樣覺得的 淡 那就先細研磨度 水溫不變 時間不變 量不變 還不行 細研磨度 提高溫度 還不行其他一個一個變化

大概是這樣 打字累


題主標籤里有手沖咖啡,就單談手沖。

提高研磨度與水溫都是為了增大萃取的程度。

研磨度高會增大水粉的接觸面積,同時也會增大萃取時間。水溫高是因為大多數物質是溫度越高溶解度越高。這二者原理不同。

在做咖啡的時候這兩者是相互平衡的關係,水溫高,則豆子磨粗一些,浸泡時間短一點。水溫低、豆子磨細一點,浸泡時間長一點。但是對於手沖咖啡而言,豆子不宜研磨過細,中度研磨即可。所以滋味淡的時候,溫度的控制也就顯得比較重要。

萃取不足, 味道往往會比較酸 。萃取過度,會有苦味,甚至有焦味。 這全靠你的舌頭去判斷,什麼溫度最適合你,沒有標準的規定。但是一般來說,水溫不應低於75度,不高於95度。


研磨度高 甜感高 下水慢 雜味多,溫度高 風味活潑 不易控制 容易衝出雜味。簡單說,研磨度看豆子,水溫看水平。


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把握萃取度的問題,拋開品鑒來說,只是為了單純出品或者是自己喝。我們仍然不想把雜澀的味道萃取出來。這樣我們就通過一些手法。降低萃取度。然後影響萃取度的要素。主要就是。研磨度,水溫,沖泡方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是越細萃取度越高,水溫則是越高萃取度越高。所以應該怎麼樣。也應該看你對於豆子的理解。


拋開豆子不談,烘焙,研磨顆粒大小,溫度,烹煮時間這幾個關鍵點是有一套類似數學公式在支配,當然結果是口感。你要問公式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這就是經驗!


細粉增加接觸面積,萃取過程中造成過萃。

水溫高,也會造成過萃。

最直接的口味影響會是,哭,艱澀。


咖啡書都不在手邊,接觸手沖咖啡半年多吧,系統地跟SCAE老師學習也是最近的事,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

重點說下題主問的兩個因素:

1、製作手沖咖啡適合的研磨度大體上會落在一個區間內,在大體的區間內(例如小富士、正晃行AKIRA磨豆機的3-5)微調刻度,分別研磨幾g的豆子來聞味道,尋找香氣比較溫和甜美的刻度——這是一種剛接觸到新豆子時的研磨度模糊判斷法。

烘焙度較淺的豆子,萃取率較低,適合磨得更細一點;

烘焙度較深的豆子,萃取率更高,適合磨得更粗一點。

淺烘焙的咖啡豆,研磨太粗,很容易使酸味過度,深烘焙的豆子,研磨太細,很容易苦味太重。

通常來說,磨出來的粉越細,咖啡的口味會越濃厚,苦味會更加突出一點,醇厚度也會升高,但是成品不應該有澀味,題主所說苦澀味的出現應該是沖煮環節出現了問題導致雜味出現了。

2、烘焙度淺的豆子,適合用更高一些的水溫,烘焙度深的豆子,適合用更低一些的水溫,我見過很多喜歡不同水溫的咖啡師,大體上會落在85°C—96°C之間。比如韓懷宗在《精品咖啡學》里會推薦中淺度烘焙採用88°C—94°C水溫,中深度烘焙採用82°C—87°C水溫。水溫直接影響萃取率,太高或太低的水溫會使萃取率超出合適的區間,從而產生各種雜味。

總結以上,還是不能回答題主最後的問題——因為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影響導致【滋味略淡】。

解決方案:

1、拋開個人口味因素,可以在考慮咖啡豆烘焙度的情況下調整研磨度和水溫,覺得口味淡可以適當磨細一點,提高水溫增加萃取率。

2、萃取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例如深烘焙的豆子我一般手沖會在2分左右,淺烘焙的豆子會在2分至2分半之間(在使用HARIO V60的情況下)。

3、改變水粉比可以直接改變濃度,比如1:16覺得淡就改成1:15、1:14……

4、略微題外話,雜味產生的原因很多,除了上面這些因素,磨豆機研磨質量的好壞,沖煮技巧手法的好壞,都會對口味產生影響,在濃淡之外,也要顧及到更好地抑制雜味出現。

手沖咖啡的變數是非常多的,想沖好一款咖啡豆需要考慮咖啡豆本身的風味特點、烘焙度、研磨度、水溫、濾杯的結構特點、注水手法等等,根本的目的是展現咖啡應有的風味,剔除不該出現的雜味。但須明白每個人喜好的濃度和口味會有區別,在盡量剔除壞的味道的同時呈現不同的濃淡風味都是正常的,以上這些數據也不過是前人和我個人的一些理解,最終衝出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需要不斷地微調嘗試。


推薦閱讀:

星巴克馥芮白與拿鐵有啥區別?

TAG:咖啡 | 黑咖啡 | 精品單品咖啡 | 咖啡風味 | 咖啡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