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鬥機的鎖定與反鎖定的原理是什麼?
01-04
脫離鎖定一般是這麼幾種方法一個是跑到雷達的範圍外面去。雷達射出的信號就和手電筒一樣。你讓它照不到你,自然也就沒法鎖定了。第二種我們咋辦俗稱3 9線。機載雷達如何區分地面回波和空中飛機的回波呢,就是因為地面與飛機之間的相對速度和飛機的地速一樣。以地面為參照物,地面本身,比如山巒,大樓是沒有速度的。而飛機相對於地面有速度,因此可以通過測速對兩者進行區別。當飛機的運動方向和對方的機垂直的時候(此時作為目標機,敵機應該在你的3點或者9點方向,因此成為3 9線),目標機和地面相對於同本機在正前方方向的速度差為0,因此雷達可能把目標機當做地面進行過濾。第三種方法就是現代隱身戰機的原理了。通過把對方射來的雷達波偏轉,吸收,使得其無法返回接收。
第四種就是主動電子干擾了,直接干擾雷達,影響其正常工作。
以上就是幾種反鎖定的方法。然而這只是理論方面,在實戰中往往幾種方法共同運用。- 什麼是「鎖定」?
機載火控雷達有多種工作方式,但都是經過一個搜索-敵我識別-火力控制的任務流程。
「鎖定」一詞在這下文討論中,我會用「跟蹤」一詞代替,以來描述「火力控制」階段中的測量過程。跟蹤是指對目標進行連續測量,來提高測量精度和數據更新率。
- 跟蹤種類
跟蹤是一個四維信息的跟蹤,指的是包括方位角跟蹤,俯仰角跟蹤,距離跟蹤以及速度跟蹤的四維。
在能力上,分為單目標跟蹤和多目標跟蹤。多目標跟蹤有TWS和TAS 兩種方法,TWS一般是機械掃描天線,升級到相控陣電掃描,多目標精度更高的TAS是主要方法。不同雷達體制帶來的區別不在這裡討論。- 與搜索階段有什麼區別呢?
在搜索工作方式下,雷達的單次掃描可以得到目標的四維信息,但是天線的每次掃描是獨立的,楨之間不進行處理。
而在跟蹤工作方式下,雷達是對單個(或多個)目標進行持續掃描,楨之間要進行數據更新,積累目標的四維信息,以供火控計算機解算後發出攻擊指令。經過對目標的去除和選通,可以實現多目標跟蹤能力,如TWS或TAS,當然這兩點主要是對火控計算機解算能力要求高。
單目標跟蹤無需多言,限制多目標跟蹤目標數量的具體有很多原因,具體雷達型號可能是不同的。
但主要的還是雷達的總能量。在TWS和TAS中,對普通目標的數據更新率與跟蹤目標的數據更新率是不同的,某型雷達對普通目標數據更新率為10Hz,對威脅目標更新率在20Hz以上,因此就存在對兩類目標的能量比劃分。所以會在看到下面的說法:N-011M雷達可以跟蹤3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
這款雷達的總能量(當然也有可能是火控計算機解算能力)可以維持30個目標的低數據更新率,4個目標的高數據更新率。
題目要求討論的「跟蹤的原理是什麼」 看到這個有些蒙蔽。。
暫時不知道該答什麼好,上述回答不知道能不能足以解惑。原理本質上講就是。。持續掃描。。再具體。。就到各維信息的不同雷達體制下的具體方法,這個比較複雜(不展開討論)- 反跟蹤原理
電子干擾
電子干擾是有很多種類的。機載雷達對抗干擾主要分為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有源干擾不同於地面雷達存在欺騙性干擾,主要是遮蔽性干擾,發射大量對方機載火控雷達頻段的雜訊。
無源干擾主要為釋放箔條,拖曳式誘餌。脫鎖機動
機載雷達受孔徑限制,它有一定的搜索範圍。機動到搜索範圍之外當然就脫鎖了。。。。
格鬥狀態主要考慮下述三種工作方式的視場:理論最佳的範圍是 20°X20°,是平顯視場;垂直掃描方式(提供大俯仰角,較小方位角)不同機不同,翻了下SU27手冊是俯仰角-10°~+50°,方位角範圍10°;可偏移搜索(提供大方位角,較小俯仰角),方位角範圍60°,俯仰角範圍20°;注意不同搜索工作模式有效距離不同。鎖定嘛~就是雷達跟蹤照射,你想像成在夏天持續盯著一隻飛行的蒼蠅。
反鎖定嘛~就是蒼蠅突然做了個大機動(桶滾),你就找不著了,或者蒼蠅使用了「影分身之術」(曳光彈或者箔條)。推薦閱讀:
※我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在擁有從殲10系列、殲15系列到殲20的前提下,為什麼要採購su35?
※殲 20 到底怎麼樣,感覺很多方面都不如 F-22 呀?
※NATF,AFX,F-22N這三個項目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殲15空戰是不是能完勝大黃蜂?
※F22為什麼無法從航母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