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美國斯催克旅的構成 戰術戰略思路吧 ?

這麼輕型的部隊和俄羅斯和兔子怎麼打?還是說就打打二流軍事國家?

是不是頂在前面的?跟在坦克後面?加入坦克編隊?


以下直接翻譯自美國陸軍作戰手冊FM 3-96《旅級戰鬥隊》2015年版

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SBCT)

構成

1-26.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是基於乘車步兵的遠征諸兵種合同作戰部隊。基於其戰略快速部署能力和機動性,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可以在大部分地形和天氣狀況下作戰。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職責是憑藉火力和機動性靠近敵軍,殲滅或俘獲敵方部隊,或者藉助火力、近距離作戰和反攻擊退敵軍的進攻確保關鍵陸上地域,包括人口和資源。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可以用於奪取主動權,攻陷並控制關鍵地域,即奪取並控制對對戰的任一方都會產生重大有利條件的地區或地點(JP 2-01.3),並可輸出大規模火力,即在敵軍控制的某一個位置或一小片區域內投射大量的武器,從而阻擋敵方前進。

1-27.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根據特殊的任務需求進行組織。所有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都擁有機動、野戰炮兵、情報、通信、工兵、核生放化(SBRN)和保障能力。這一組織靈活性使得SBCT可以實施各種範疇的軍事行動。高級指揮官將根據具體任務為SBCT加強各種附加能力諸如航空、裝甲、野戰炮兵、防空、憲兵、民事、軍事情報支援單位、工兵、核生放化和信息系統單位。

1-28.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在諸兵種合同能力和機動性之間做出平衡。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基本以下車步兵單位的形式作戰,有3個SBCT步兵營。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步兵營以有三個步兵連,每個連3個步兵排。每個步兵連擁有1個分排的有攜載60毫米步兵迫擊炮能力的120毫米斯特萊克迫擊炮載車,1個狙擊小組,以及1個機動火炮系統(MGS)排3輛MGS。營部和營部連還擁有一個由攜載81毫米步兵迫擊炮能力的120毫米斯特萊克迫擊炮載車排(譯註:4輛)。除此之外,營部和營部連還有1個偵察排,火力支援小組,1個狙擊班和一個醫療排。(更多細節參見FM 3-21.21和FM 3-21.11。)

1-29.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騎兵中隊(譯註:相當於偵察營)具有極強的機動性。騎兵中隊由4個騎兵分隊和1個中隊部和中隊部分隊(譯註:分隊Troop即連)構成,其中3個是裝備斯特萊克偵察車的偵察分隊。(參見FM 3-20.96)化學生物放射性核(CBRN)偵察排裝備M1135斯特萊克核生化偵察車。核生放化偵察排有以下能力:

——提供大範圍、快速的核生放化評估調查以支援偵察行動。

——通過處理核生放化災害以協助地域洗消和核生放化結果管理。

——提供生物學監視。

——提供對所有已知核生放化災害的推定性辨識。

——報告、標記並辨識污染地域周邊的道路。

——收集並轉移核生放化污染環境樣本。

註:在下文中所指出的新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編製下,核生放化偵察排將從騎兵中隊轉移到旅工兵營的營部和營部連。(參見1-39和1-40)

1-30.每個偵察分隊包括3個偵察排,1個火援組和1個迫擊炮分排。偵察排搭乘4輛偵察車,每個含一名乘員和一個負責下車偵察的偵察小組。迫擊炮分排包括兩門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由一名上士統領。(參見FM 3-20.971和ATP 3-20.98)

1-31.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野戰炮兵營有4個連:一個營部和營部連以及3個6炮的輕量級M777系列155毫米牽引榴彈炮連。SBCT的野戰炮兵營允許每個炮連以2個3炮發射排的形式組織。這個營為旅級戰鬥隊的作戰提供精確、近精確和區域火力。野戰炮兵營擁有2套AN/TPQ-53反炮兵雷達和4套AN/TPQ-50輕型反迫擊炮雷達用於目標截獲。(參見FM 3-09)

註:

1、目前的野戰目標截獲武器定位雷達包括AN/TPQ-36、AN/TPQ-37、AN/TPQ-50和AN/TPQ-53。AN/TPQ-53正在列裝。一旦完全列裝,每個野戰炮兵目標截獲排(除了師炮群的以外)都將擁有2套AN/TPQ-53和4套AN/TPQ-50雷達。師炮群的目標截獲排將擁有2套AN/TPQ-53和2套AN/TPQ-50雷達.

2、精確能力彈藥諸如全球定位系統輔助的「神劍」155毫米炮彈、制導MLRS火箭彈,以及120毫米迫擊炮用先進精確彈藥擁有約10米的圓概率誤差。近精確能力彈藥擁有10-50米之間的圓概率誤差。區域能力的圓概率誤差超過50米。圓概率誤差是一種在衡量可能給目標造成的損傷的時候指示武器系統投送精確度的數值,即彈藥將落入的命中以此數值為半徑的圓圈的機率至少有一半。即便是在彈藥達到了最大可預見誤差,其瞄準點將仍然在彈藥的可預見效應區域之內。

1-32.旅支援營(BSB)是旅級戰鬥隊的固定保障單位。(參見第9章)旅支援營有4個下屬連:1個物資分配連,1個野戰維護連,1個醫療連,以及1個營部和營部連。在現行的旅支援營體制之下,支援營根據任務通過物資分配連、野戰維護連以及提供陸軍健康系統(健康服務支援和部隊健康保護)和和VIII類支援(譯註:即醫療器械和藥物)的Role 2(譯註:即基本護理,還包括測視力、幫士兵減壓等等)醫療連向旅級戰鬥隊內的各單位提供支援。除此之外,一些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新近擁有了6個前沿支援連(FSC),剩下的則將在未來增編。這些前沿支援連為每個營/中隊指揮員提供精確後勤保障和較少的VIII類(醫療支援)保障,並將根據其支援對象的需求進行組織。圖1-2展示了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新的任務編製組織形式。

1-33. 前沿支援連為每個旅級戰鬥隊的營和中隊提供直接支援。前沿支援連將旅支援營與支援單位相連接。每個前沿支援連都未一個特定種類的步兵、工兵或野戰炮兵營或騎兵中隊提供支援。前沿支援連提供戰地炊事、野戰維護和補給品、燃料和彈藥分配工作。各前沿支援連的結構大體相似,只有維護能力有顯著區別。

1-34. 前沿支援連的指揮員是機動營的高級後勤軍官。前沿支援連長應協助營軍械後勤主管(S-4)進行後勤計劃。連長應負責根據旅支援營和其所支援的營/中隊指揮員的指導來執行後勤計劃。(參見第9章和ATP 4-90)

1-35. 反裝甲連是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主要的反裝甲力量。該連擁有3個排,每個排有3輛斯特萊克(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和1個火力支援小組。SBCT的指揮員通常為執行戰役中的各種戰術任務讓反裝甲連採用特定的組織。整合到適當的機動單元里的反裝甲連將承擔其戰鬥任務。(參見FM 3-21.91)

1-36. 戰鬥工兵連為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提供完成基本機動、反機動和生存能力任務的最小能力。工兵連負責支援已確保的機動,增強防護,允許部隊投送和後勤(譯註:這句不知道該用什麼詞比較妥當enables force projection and logistics),援建能力,以及基建能力。工兵連的支援使得旅級戰鬥隊在戰鬥中擁有自由度。戰鬥工兵離岸可以加強其他的工兵能力,不過其目標仍然是其固有工兵能力的整合應用。

其包含3個機動排和1個機動支援排。即便這個連擁有4套快速架橋系統,它也只有有限的障礙跨越能力。(參見ATP 3-34.22)

1-37. 旅通信連是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固定組成部分。該連將這一單位與國防部信息網路相連接。該連擁有2個網路延伸排,在連部下還有一系列通信支援小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通信連支持用戶在LandWarNet通用伺服器上的操作。(參見FM 6-02)

1-38.軍事情報連執行分析、製作全動態視頻、地理空間情報和人力情報活動。由軍事情報連實施的情報活動將收集關於行動環境中威脅和相關項目的專一性、活動和能力情報以支援旅指揮員在軍事行動範圍內的決策過程。軍事情報連包括1個連部和4個排(分析排,通信情報收集排,人力情報收集排和戰術無人機系統排)。這些排在旅級戰鬥隊的情報任務主任軍官(S-2)的直接控制之下。他們也將為旅級戰鬥隊的一般作戰圖景(COP)、境況發展、戰地情報準備(IPB)和尋的效果提供支援。他們整合併分析由其他作戰單元提供的偵察和監視報告,並撰寫應對重點情報需求(PIR)的情報成果。戰術人力情報排在旅級戰鬥隊中執行反人力情報收集和反情報活動。(參見FM 2-0)

1-39. 除此之外一些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最近已經編成了一個旅工兵營(BEB),不久的未來所有的SBCT都會如此。旅工兵營為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提供工程計劃和執行。旅工兵營擁有工兵連,通過架橋、破障、道路清理、辨識爆炸物威脅和區域建築能力來提供機動支援。該營同時還下轄1個軍事情報連,通信連和反裝甲連。在新編製體制下,核生放化偵察排將從騎兵中隊被轉移給旅工兵營的營部連。(參見FM 3-34.22)圖1-2表明了有這些新特性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組織形式。

圖1-2,改進後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

1-40.旅工兵營擁有一套典型的營部架構。然而,其營部暫時由工兵組成(參見本章第一節的旅工兵營營部架構)。該營的作戰部分可負責營的訓練、作戰和計劃。作戰部分包括戰鬥工兵(ATP 3-34.22)、普通工兵(ATP 3-34.40)和地理信息工兵(ATP 3-34.80)。核生防化排負責為旅工兵營提供核生放化技術建議。一個機動任務群或連或騎兵分隊也可能獲得固定的、調歸的或者加強的分隊的增援。在工兵營獲得或提供加強單位的時候,其指揮關係固定不變,不論旅工兵營究竟為旅級戰鬥隊、旅支援營或其他單位的更高級指揮部提供了後期支援還是定點支援。旅工兵營和所有的固有和加強的下屬單位維持指揮和支援關係,不管其位置和作戰地域,除非旅級戰鬥隊另有指示。

1-41.在一些情況下指揮員可能會要求旅工兵營保衛一個或全部兩個旅指揮所的安全,給旅工兵營指定其自己的行動地域,或讓旅工兵營負責基地或區域防守任務。接受了這種任務對旅工兵營為旅提供工程支援的能力會造成很大改變。旅部應當權衡與此類任務相關的威脅級別,並最好從後續梯隊和旅以上單位尋求工兵單位加強,以緩和潛在的負面影響。

1-42. 兩個基本相同的工兵連使得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擁有支援進攻和防禦任務的最小能力。工兵連支援旅級戰鬥隊通過障礙,支援其突擊築壘地域,設置障礙物保護己方部隊,建設並加強生存能力位置,實施路面偵察和信息收集,識別和清理簡易爆炸裝置,並在關鍵性任務中執行其他職責(參見本章第1節)。

——FM 3-96 Brigade Combat Team

(附)

以下翻譯自美國陸軍作戰手冊FM 3-90.6《旅級戰鬥隊》2010年版,自行對比。

構成

1-56.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是諸兵種合同作戰能力和強大的戰略和戰區內機動性的整合體。(圖1-4)

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基於斯特萊克家族輪式裝甲戰鬥車輛的多種變形車設計,其擁有廣泛的作戰範圍。它比重型旅級戰鬥隊(HBCT)更容易部署,比步兵旅級戰鬥隊(IBCT)戰術機動性更好,防護更好,火力更強。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基本以下車步兵單位的形式作戰。SBCT本身包括軍事情報、通信、工兵、反坦克、炮兵、偵察和保障單位。這一設計使得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可以在連級實現諸兵種合同,並在城市和其他複雜地形環境下對抗多種多樣的敵軍。(參見FM 3-0)

步兵營

1-57.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步兵營以三三制形式組織:三個步兵連,每個連3個步兵排。每個步兵連擁有1個分排的有攜載60毫米步兵迫擊炮能力的120毫米斯特萊克迫擊炮載車,1個機動火炮系統(MGS)排3輛MGS,以及一個狙擊小組。營部連還擁有一個由攜載81毫米步兵迫擊炮能力的120毫米斯特萊克迫擊炮載車排(4輛),1個偵察排,以及2個狙擊班。FM 3-21.21提供了適合於斯特萊克旅步兵營的基本的原則、戰術、部署策略、組織和戰術行動。

偵察中隊

1-58.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偵察中隊(譯註:中隊Squadron即營)具有極強的機動性,並可以覆蓋極大的行動區域。偵察中隊由5個騎兵分隊組成:1個中隊部分隊(譯註:分隊Troop即連),3個裝備斯特萊克偵察車的偵察分隊,以及一個監視分隊。FM 3-20.96提供了適合於斯特萊克旅偵察中隊的基本的原則、戰術、部署策略、組織和戰術行動。

1-59.每個偵察分隊包括3個偵察排和1個迫擊炮分排。偵察排搭乘4輛偵察車,每個含一名乘員和一個負責下車偵察的偵察/人力情報小組。迫擊炮分排包括兩門120毫米自行迫擊炮和1個火力引導中心(FDC)。

1-60監視分隊使用空基和地面感測器為中隊指揮官提供一系列混成的特化能力。戰術無人機系統(PUAS)排發射、操縱、回收並保養中隊的空中偵查無人機系統(UAS)。多感測器地面排下轄一系列地基無線電信號截收和定向小組(如預判小組)。它還擁有一套感測器終端可以傳輸、報告或接收來自任何單位的情報源的語音/數據/數碼/圖像信號,範圍從偵察中隊內部到全國級別均可實現。

地面感測器排提供遙控固定無人感測能力。化學生物放射性核(CBRN)偵察排裝備3輛M1135斯特萊克核生化偵察車(NBCRV)以確定CBRN污染的存在和強度狀況。

火力營

1-61.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火力營為旅內各單位提供快速反應和精確的火力支援,包括近距離支援射擊和反炮兵射擊。火力營有3個6炮連18門牽引155毫米榴彈炮(M777A2)構成,每個連為2個3炮發射排。火力營有一套AN/TPQ-36和一套AN/TPQ-37反炮兵雷達和5套AN/TPQ-48輕型反迫擊炮雷達(LCMR)。FM 3-09.21(將會被修改、重編排、重命名)提供了適合於斯特萊克旅火力營的基本的原則、戰術、部署策略、組織和戰術行動。

旅支援營

1-62.旅支援營為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提供維護保障。它擁有4個連,一個物資分配連,一個前沿維護連,一個醫療連,以及一個營部連。旅支援營不含前沿支援連,因而必須根據任務進行組織才能為旅下每個機動單位提供支援。本手冊第9章將專門討論旅支援營的組織和行動。

反裝甲連

1-63.反裝甲連是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中核心的反裝甲力量。該連有3個排,每排3輛斯特萊克(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工兵連

1-64. 工兵連為旅級戰鬥隊提供機動性支援。其包含3個機動排和1個機動支援排。藉助4套快速架橋系統,它有有限的障礙跨越能力。工兵還需要負責維護行動區域環境的職責。

旅通信連

1-65. 旅通信連是將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和全球信息坐標網路(GIG)連接起來的單位。這個連擁有2個網路延伸排,在連部下還有一系列通信支援小組。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通信連所支持的用戶使用陸軍戰鬥指揮系統(ABCS)。

軍事情報連

1-66. 軍事情報連包含一個連部分排,1個情報監視偵察(ISR)整合排、1個ISR分析排和一個戰術人力情報排。ISR分析和ISR整合排在作戰中由旅級戰鬥隊的情報任務主任(S-2)直接控制;他們也將為旅級戰鬥隊的一般作戰圖景(COP)、尋的效果、境況發展和戰地情報準備(IPB)提供支援。他們整合併分析由其他作戰單元提供的偵察和監視報告,並撰寫應對重點情報需求(PIR)的情報成果。戰術人力情報排在旅級戰鬥隊中執行反人力情報收集和反情報活動。

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任務、能力和缺陷

1-67.以下內容討論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任務、能力和缺陷。

任務

1-68.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任務是作戰並贏得交戰和戰鬥的勝利以幫助戰役和戰略目標的完成。儘管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一般將其人員和設備用於主要交戰之外的作戰,但是在加強了適當的重裝甲能力和支援的情況下,其可以執行全頻譜的作戰任務。在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參與到主要交戰中時,其需要作為師或者軍的所屬之一部分作戰。在和任何的旅搭配使用的情況下,可能都會需要根據任務調整編製。

能力

1-69.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可以執行全頻譜作戰,它為戰役指揮官提供了進一步提高的戰役和戰術靈活性。這種靈活性由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快速部署能力(即可在幾天內空運完畢)和其需要更少維護(相對於HBCT而言)來實現。斯特萊克的核心組件,除了士兵之外,就是斯特萊克家族車輛和數字化信息系統(INFOSYS)。斯特萊克給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提供了戰役和戰術機動性以及(相對於IBCT而言)額外的防護和火力,而SBCT的INFOSYS系統則能將增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下達到車/單兵級別。

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能力包括:

——相對於HBCT更高的戰略戰役部署能力。

——能夠在戰役早期執行空中突擊武力投入的能力。

——合成連。

——增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包括一般作戰圖景,可下達到單車。

——在城市和複雜地域環境下的下車作戰能力,擁有3個步兵營可以機動(HBCT和IBCT則為2個)。(*譯註:2013年美軍編製改革之後,ABCT和IBCT也有3個機動營了)

——有限的越障能力。

——相對於接近相同機動力的HBCT而言使用較少的CL III級(*譯註:油料)補給。

——相對於IBCT而言擁有更強的固有防護能力。

——可以實施連級的空中突擊。

缺陷

1-70. 斯特萊克旅級戰鬥隊的缺陷包括:

——相對於HBCT較少的火力和固有防護能力。

——相對於IBCT需要更多的戰區內飛機才能部署到位。

——旅支援營不能給每個機動營都提供一個前沿支援連。

——旅指揮控制機構沒有旅特種兵營(BSTB)。

——FM 3-90.6 Brigade Combat Team

以上是約2010年的狀況。

到2015年,問題3和問題4已經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理論編製和實際情況的差異了:唯一已知的狀況就是由於斯特萊克機動火炮系統(MGS)的空投性能不過關,其產量僅為編製量的1/3左右,美軍因而正打算取消步兵連里的MGS並將其編入反坦克連內。這一過程不知道具體進展如何。


除了開始時的內容,後面更新瞎扯了大量後勤和步戰防護性能數據。。

由於此回答經過多次補充並且時間跨度長,閱讀起來可能比較跳,諸位見諒。

再補充一下編製和SBCT的設計理念吧,編製可以結合蘇依依的回復看。(編製放在了最底下的「附」)

下面複製自知遠:

斯崔克旅戰鬥隊概要

1999年陸軍參謀長新關上將說:「我們必須提供能聯合作戰的早期進入部隊,在沒有近旁固定前出基地的情況下依然有力量突出和贏得決定性勝利。現在,我們的重型部隊太重而輕型部隊缺乏持久的力量。我們將彌補這個缺口。」

起源:
現行部隊:1,保持無敵的重型部隊,快反的輕型部隊和敏捷的特種部隊來支持國家;
2,保證近期的準備;
3,投入正確的數額以滿足戰鬥準備。
未來部隊:1,從戰略距離作戰役機動;
2,多點強力進入並快速作戰;
3,全天候日夜在開放,封閉和複合地形作戰;
4,進攻取勝,獲取和保持主動,決定性勝利。
斯崔克部隊:1,滿足近期作戰要求的轉型部隊;
2,現在作戰能力與未來部隊之間溝壑的橋樑;
3,為未來地面部隊的觀念,馴練和條例提供基礎。

目的:
1,提供給指揮員一支需要的部隊:
*一支同時具有重型輕型部隊優點的中型部隊;
*一支早期進入的部隊。
2,作為一個推動功能以轉變為作戰和學習型的軍隊;
3,作為一個通往未來部隊的橋樑:發展經驗,技術和解答以用於下一代領導人和部隊。
概念:
A,核心作戰能力:
1,戰略,戰役和戰術機動能力;
2,增強的勢態感知能力;
3,全頻作戰能力;
4,多兵種聯合集成到連級單位;
5,通過使用步兵實現決定性行動(近戰,城鎮和複合地形);
6,連接後方網路的能力。
B,與聯合快反部隊完全集成:
1,快速部署,執行早期進入;
2,集成全聯合火力實施有效作戰;
3,預防,牽制,穩定,或解決戰鬥。

特徵:
1,斯崔克旅是一支網路中心戰的,學習型部隊;
2,斯崔克車是一個能力平台,不僅僅是一個戰鬥車輛;
3,信息分享促進協同的決策和即時的執行;
4,士兵作為潛在的領導人訓練——適應的,創新的,直觀的和能動的;
5,力量在刀鋒——班和排;
6,一個防護的,可靠的和殺傷的平台提供前所未有的勢態感知;
7,特別精於城鎮戰;
8,先敵發現;先敵知曉;先敵行動;決勝消滅。

任務:
核心任務:瓦解或摧毀敵軍,控制包括人員和資源在內的陸地區域,準備實施戰鬥於保護國家利益。
條例任務:進攻,防守,警戒,穩定。

任務基本工作表(METL):
A,實施指揮和控制(ART5.0):
1,執行作戰進程(ART5.1);
2,集成信息戰能力(ART5.3.1)。
B,實施進攻作戰(ART7.1):
1,實施機動接敵(ART7.1.1);
2,實施攻擊(ART7.1.2);
3,實施空中突擊(ART1.2.1.1.2)。
C,實施防守作戰(ART7.2):
1,實施地區防守(ART7.2.2)。
D,實施警戒作戰(ART6.7.3):
1,實施警戒作戰(ART6.7.3);
2,實施地區警戒作戰(ART6.5.3)。
E,實施穩定作戰(ART7.3):
1,提供基本的民事服務(ART7.3.3.1);
2,協作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ART7.3.2.1)。
F,使用火力(ART3.0):
1,提供火力支援(ART3.3)。
G,實施民事支援(ART7.4 )[國民警衛隊]
1,提供救災支援(ART7.4.1)。

編製:
斯崔克旅F300編製
斯崔克旅F400編製
斯崔克旅F500X編製

作戰:
A,先敵發現:
1,騎兵營提供勢態感知;
2,乘車偵察和下車偵察;
3,感測器:
步兵感測器
遠程先進偵察監視系統(LRAS3)
偵炮雷達(Q36,Q37)
通訊攔截
「影子」無人機
「渡鴉」無人機
核生化偵察
無人值守地面感測器
4,嵌入式人員情報
5,旅以上單位的連接和信息獲取

斯崔克系統的勢態感知圖解 (略)

陸地勇士系統的勢態感知圖解 (略)

B,先敵知曉:
1,網路中心:
陸軍戰鬥指揮系統(ABCS);
21世紀部隊旅及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
2,聲音和數據:
單頻道空地無線電系統(SINCGARS);
增強型位置報告系統(EPLRS);[正在被藍軍跟蹤系統替代(BFT)]
聯合網節(JNN);
衛星/高頻/超視線通訊系統;

斯崔克旅的網路能力圖解 (略)

斯崔克旅的戰術網路圖解 (略)

C,先敵行動:
1,戰略:空運;海運。
2,戰役:
戰區內地面機動;
C17或C130空中機動;
JHSV水上機動。
3,戰術:
斯崔克平台:快速,長程,安靜,防護;
偵察,監視,目標確認,編聯的感測器,增進的目標跟蹤;
分享的勢態感知允許精確機動。

斯崔克旅空運圖解 (略)

D,決勝消滅:
1,下車突擊;
2,空中突擊;
3,連級聯合作戰
機動炮系統
狙擊手
前出火力支援人員
迫擊炮
4,火力:
迫擊炮
榴彈炮
主動的探測敵炮
非殺傷能力(心理戰,信息戰,民事)

E,保障部隊:
1,旅支援營——高度集中式的後勤保障;
2,基於2級模塊化設計的維修;
3,最大化「混合前出」支援;
4,最小化作戰區後勤痕迹;
5,可調度的合同商支援和現存支援;
6,標準預置供應的戰略和戰役再補充(C-17/C-130)。

現實情況是,sbct再空中優勢下pk天朝的摩步師不是問題。。(空中遮斷不解釋。。。某些評論我絕對不回復~)事實上冷戰期間北約的重型部隊基本就是按對抗4-5倍於自己的華約部隊的進攻設計的~

非接觸作戰為主。未來陸軍(也是現在的美軍)往往一個師/旅控制500+平方公里地域,部隊火力輸出方式以空軍和遠程支援火力(炮兵,火箭炮的精確制導彈藥)為主,美軍的斯崔克和步兵旅更傾向於NLOS(非視線內)作戰。

說白了大多數情況下斯崔克的裝甲不需要承受直射火力攻擊,同樣,他們也比較少以自身的武器攻擊敵人(此處指m1126這種誰會用來跟BMP之類的ifv對射啊)。

另一方面,斯崔克旅的每個步兵班的建制內m1126上放有1套4發的標槍(1CLU,4LTA,具體相關看【重兵器】繼續討論標槍 http://tieba.baidu.com/p/4221687772),其攻頂,軟發射,射後不理等喪心病狂的能力、2000+的射程和這極低層級的配屬及數量使斯崔克旅在現代反裝甲為要點的戰場上也不是可以隨便捏的柿子。作為對比,蘇軍BTR摩步連也才只有2套AT7。具體對比可以看

【自行反坦克導彈(ATGM)在陸軍戰鬥序列里一種怎樣的存在?】蘇翻譯:在傳統的冷戰美軍編製中,自行反坦克導彈(悍馬陶,M901等)是機步營反坦克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00840/answer/107287896 (分享自知乎網)
從三三制到火力組——中美蘇步兵班排連編製整理(分享自知乎網)https://zhuanlan.zhihu.com/p/21785995
注意,蘇翻譯的資料關於美軍的最靠譜,俄軍其次,解放軍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並沒有算得上「很可信」的資料。

因為自身信息化網路化優勢,可以很好地協調支援火力,打擊鏈極短,比如步兵排呼叫空軍往往只需要5分鐘左右到半小時左右。(看附近是否有空軍待命)相比之下,傳統的陸軍(比如冷戰末美蘇軍)和絕大部分的解放軍,呼叫空軍往往需要提前十多小時(計劃的空軍支援,協同主要靠一線部隊對照計劃恰表),根據朱日和的八股文,導演部(注意是導演部,如果是營長的話只會比這個慢得多)取消一次陸航的任務也需要10分鐘前線的武直才收到命令……

因為斯崔克旅的偵查(美軍冷戰期間,編製內偵查部隊也比東方國家強得多,無論數量還是裝備)絕對優勢,恐怕落後的一方(代差不解釋,跟機槍戰壕vs近代密集火槍隊一樣無解)只會被監視跟蹤然後機械化縱隊被支援致命打擊。。。而斯崔克旅和對方部隊保持非接觸(跑路保持距離或者不通視)。。
以上,也是中俄和一票北約國家作為美分的建設思路,各國都開始重視高度信息化的輕型中型部隊建設,聯合作戰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比如我軍作為最大美分,有些部隊的59+卡車也被改成勇士這種脆皮啊~還有師改旅啊什麼的~若思維還停留在機械化戰爭時代當然無法理解各國這些做法了~

當然了這是說野戰。。巷戰和治安戰陷入近戰不可避免。不過,由於其強大的偵查能力,信息化,通訊網路優勢和將其大量下車步兵作為視距內作戰的重要構成之一的思路,還有美軍重視後勤和工兵的傳統,巷戰和惡劣地形下卻不一定吃虧——比如,巷戰的最大問題有以下幾點:敵我識別,部隊控制,通訊,支援火力協,平民誤傷,需要大量工兵,後勤保障要求高等,而SBCT有FBCB2為代表的C4ISR體系,EPLS等系統,恰恰解決了以上問題,而美軍在條令中直接指出斯崔克部隊善於巷戰。。反例就是俄軍第一次車臣戰爭。

所以說,斯崔克旅巷戰,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

美軍演習如圖。

而且人家本來就玩模塊化,一個旅級戰鬥群可能由一個斯崔克步兵營,步兵旅級戰鬥隊的步兵營,裝甲旅級戰鬥隊的裝甲聯兵營以及配套的支援營,通訊工兵及炮兵等組成,分工配合,相互彌補。當然了還有大量陸航和空軍支援。。。

況且,空降車輛重量要求在20t左右(也可能多一點)是很正常的,參考俄軍BMD,事實上毛子BMP2(代表非重型的步兵戰車,IFV)側後也不能全向抵禦14.5,而典型的裝輸(APC)如m113,63,MT-LBV等防護也是半斤八兩(斯崔克裸車後部防禦有優勢,正面不如常見的12.7防護要求,加上附加裝甲卻是全向14.5防護)——記住,斯崔克運輸型定位是APC而不是IFV,火力防護拿去跟黃鼠狼比當然沒法比。
同理,不要吐槽斯崔克旅不能絕對保證「非接觸」,因為APC其「戰場計程車」的定位也不能保證不陷入視距內近戰,難道就說裝備APC的部隊都沒有用嘛?華約當年那無數BTR表示不服,演習和條令中人家也日常將裝備BTR的摩步團投入衝擊不過跟BMP的衝擊的確有所不同罷了。斯崔克旅在此基礎上還有信息化網路化,非視距內支援打擊的優勢。

順便舉個例子:IBCT全球部署時間24h,SBCT為96h,跟別的比較下如何呢?我軍空降師是3-4天「全國」範圍投送(以下純屬瞎猜)而美軍裝甲旅級戰鬥隊24h可能只能投送一兩個重裝連?96h可能只有兩個營的兵力到達?

還有,我看過的美軍野戰條令都料都非常強調一點,現代的重型部隊需要大量,持續的後勤支援(主要是燃油消耗大量增長),這在作戰中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而部隊越輕,燃油壓力越小,而且是小得多,受後勤保障的制約也明顯降低。

複製一段CD上的(忘了誰發的了,我只是保存了。。)僅供參考。

現代軍隊依靠攜行給養完成戰鬥是比較困難的。二戰時德軍的裝甲師所需物資不過300多噸/日,到了70年代初期蘇軍摩步師就需要800多噸/日,而海灣戰爭時美軍的機步師需要5000多噸/日。如果是由師屬野戰支援分隊攜行,那麼就需要1000餘輛5噸載重卡車,而為了維持3日作戰,就需要3000餘輛卡車。這已經遠遠超出了部隊編製內的後勤分隊規模。

假設按照蘇軍70年代標準,一個摩步師每日需要800噸物資,使用載重4噸的中型卡車攜行,那麼就需要200輛。這些卡車並不會完全集中在一起,而是會在團屬汽車連編製一部分,在師屬汽車營編製一部分。假設採取5團制(摩步團2個,坦克團、炮兵團、高炮團各1個),那麼就可以編為1個汽車營(80~100輛)和5個汽車連(15~25輛)。但是這個較為平常的編製也只能保證一日進攻所需。蘇軍摩步師必須時刻接收後方兵站補給線上的重型汽車運輸隊的支援(一般是軍區汽車團)
70年代初期蘇軍摩步師800多噸的日補給需求,完成三日攻勢尚且需要2500噸左右的物資。如果完全依靠攜行給養的話,需要500輛5噸載重卡車。

繼續複製(這是tg的情況):

作為基本戰役軍團定位的集團軍,具有後勤指揮職能.平時設後勤指揮部但不轄具體後勤部隊,戰時才接管大量後勤部隊,負責本集團軍在戰役實施期間的後勤保障工作.
在把集團軍的後勤物資儲備倉庫向前推進之前,師的行動範圍是受限制的.師距離補給基地越遠,則負責向師運輸補給品的卡車縱隊需要行軍的距離越長,受威脅程度越大.

註:中蘇傳統都是把後勤重點放在集團軍級,蘇軍一個集團軍能夠自持7天的進攻。

而現實中彈藥消耗情況如何呢?後勤保障有多重要呢?舉點例子:

記得我看discovery的03年伊拉克戰爭紀錄片,美軍一個還是兩個連(具體編成忘了,是重型部隊,布萊德利和坦克為主,因為想要搶修坦克而 停下來)的部隊被圍攻了一個多小時後,彈藥告罄,無奈只能讓後勤車隊(無防護卡車。。)穿越城區(敵占區)到達,就地開始補給彈藥,中途和補給時損失卡車數輛。然後才避免了防線被突破的危險。當然,這個例子只能說明彈藥消耗水平和保障的重要性,若是換成斯崔克在如此條件下近距離困鬥,恐怕非常危險。

——wtf我還是重新看一次那紀錄片吧到時候再修改。

海灣戰爭中,聯軍通過戰場空中遮斷(BAI)幾乎徹底摧毀了伊軍的後勤保障體系,C3(指揮控制通訊)體系,同時嚴重挫傷其士氣,伊軍在缺乏水,燃油,通訊被切斷等綜合條件下,大部分部隊幾乎不經抵抗即投降——而美軍的評估是伊軍戰鬥力僅僅因此下降至少百分之50。

可見,沒有後勤保障,不但戰鬥上的物資會直接影響戰鬥力,維持戰鬥力和士氣所需的生存物資如食物也會使士兵鬥志受到嚴重影響。

——
嘮叨得太多了。綜上,重型部隊看似酷炫吊,卻被越來越高要求的後勤保障能力嚴重製約,無論是推進速度(@美軍海灣戰爭的後勤,M1機動作戰時理想情況下也要12h加一次油)還是作戰範圍,作戰強度和作戰持續時間都受到非常嚴重的制約。部署更是麻煩,重型部隊本來就重,同時維持作戰所需的額外的後勤保障也需要消耗大量戰略運輸能力。而在美國當今的戰略環境中,這些都將對重型部隊的部署和長期作戰造成很大的限制。

還有,有的情況下,等你部署完了(一個ABCT及後勤,需要近一周?)人家幾個輕型中型旅說不定都打完了。。。

另外,在越來越強調縱深打擊的現代戰爭中,後勤網路遭到空軍遮斷,後勤點被遠程支援火力精確打擊,空中突擊部隊突襲等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如何保障後勤網路安全穩定」已成為一大難題。(別跟我扯防空,局限性很多的,不了解防空和空軍的人才滿腦子想著自己的縱深空域密不透風)而重型部隊又嚴重依賴穩定且強大的後勤,這又是重型部隊一嚴重製約。

————
我並不是說重型部隊無用,只是扯扯它的缺點和輕的優點。在某些場合下,比如對方擁有強大的工事,我方沒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對方信息化水平和裝備訓練水平也不錯等情況下,重型部隊依舊是關鍵性的力量。

況且美軍模塊化編組的思路,不一定需要投入整個重型旅,1-2個重型營和其配套的後勤營加上SBCT+IBCT 也是很難啃的骨頭。

先瞎扯這麼多吧。

————

附1:斯崔克防護水平:

總結一下斯崔克的防護水平:————
基礎裝甲:車身為半英寸(12.7mm)高硬度鋼,全向抵禦北約762的M80彈藥。
車頂抵禦762彈藥(應該也是m80)。車底抵禦輕型反坦克地雷。(這是基礎型,2011年及以後生產的斯崔克有v型底盤)
————
2002年5月,加了Modular Expandable Armor System (MEXAS,陶瓷附加裝甲,共計126塊陶瓷片)後,斯崔克全向抵禦14.5普通彈藥(ball ammunition,1代附加裝甲有時候擋不住而且變形嚴重,後面換了2就沒這問題了),頂部抵禦152mm榴彈的空炸產生的彈片。不過陶瓷裝甲在被射擊數次後會變形和失效,而且這個附加裝甲已經成為標準配置(指2代附加裝甲),但是加上以後不能由c130空運。
————
格柵裝甲,每條為6.35mm厚的rha,距離車身表面10英寸(25.4cm),加裝後全向抵禦RPG7多數彈藥(pg7VR肯定不行,VL應該也不行?)除了我在樓上發的戰例外,還有一個:在伊拉克的一個斯崔克旅6個月內共受到250次rpg襲擊,被直接命中70次,無一擊穿。
加上格柵後也無法用c130運輸。加裝格柵裝甲已經成為斯崔克標準配置之一。
————
Hull Protection Kit (HPK)
Add-on armor skirts to provide additional protection from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IEDs).
這個沒詳細數據。能增強抵禦ied的能力。
————
M20-M31 Stryker Reactive Armor Tiles (SRAT)
爆反,沒有抵禦串聯彈頭的能力,性能類似於格柵裝甲,但一次性。另外格柵對車輛操作性和通過性(格柵加寬了車身)等方面有不良影響,爆反這方面比格柵好。對步兵的危險距離為100米。04年就有在伊拉克用SRAT,到了09年美軍開始大量裝備以取代格柵裝甲。
————
從美軍的反映和分析師報告來看斯崔克面對地雷和ied生存性能優於輕型軍用車輛。
————
滅火裝置,能在運兵艙噴射一次,引擎兩次。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這是我自己的回答。在40樓。
另外,這個帖子也詳細介紹了各型IFV APC LAV等防護能力,海大師嘛→_→大家都懂,不要看他的解說,那貨拿最好的輕武器彈藥去切半個世紀前的步戰,當然不防(&>﹏&<)BMP BMD BTR還是達到了其設計指標的,具體防什麼彈藥可以看我在帖子中發的輕武器彈藥穿深,(基本是正面20mm或者12.7老式AP,側面7.62*54什麼的)而且傾斜和間隙對輕武器彈藥作用很大,別看海大師偷換概念。。。 歡迎光臨重兵器吧~ 【重兵器】隨便聊聊冷戰時期各國步兵戰車的裝甲防護 http://tieba.baidu.com/p/4194905909

北約裝甲車輛防護標準,STANAG4569在本文中沒啥用,刪了。

附2:
斯崔克旅步兵排TOE(不一定準確,如果我沒記錯是知遠的老妖猜的)

機步排=排部(4+1人)+車班(7人)+3個步兵班(9人)+武器班(7人) 總46人 4部斯特賴克.
排部(4+1人): 排長,排士長, 通信員,前進觀察員,救護員(上級派來加強的).
車班(7人): 分2個組,
A組: 1號車:車長, 駕駛員; 排長在車時任車長,原車長靠邊.
2號車:車長, 駕駛員.
B組: 3號車:車長, 駕駛員;
4號車:駕駛員. 該車沒有車長,由排士長擔任,並在排長下車時指揮全排4車.
步兵班(9人):班長(M4), 另8人分為2個小組.
1小組:組長(M4), 班機手(M249), 榴槍手(M4+M203), 步槍手/反坦克手(M4+標槍).
另1小組:組長(M4), 班機手(M249), 榴槍手(M4+M203), 步槍手/精射手(M4).
武器班(7人):班長(M4), 通機手(M240), 通機助手(M4),彈藥手(M4),通機手(M240), 通機助手(M4),彈藥手(M4).

沒有看到確切的乘座表, 相信各步兵班各佔1車,武器班和排部主要成員拼1車.

下面的圖出自FKSM 71-8 brigade combat team 2011版。

關於美中俄的步兵連具體編製(也包括斯崔克的),詳情可以看帖【重兵器】誰能說說中,美,蘇,單兵作戰以 http://tieba.baidu.com/p/4391427923
內有我的解說。

附3:

下面是斯崔克的型號:

Stryker vehicles[edit]

M1126 Infantry Carrier Vehicle步兵運輸型

M1127 Reconnaissance Vehicle偵查型

M1128 Mobile Gun System armed with 105 mm overhead gun for direct fire機動火炮系統(105mm的M68炮)

M1129 Mortar Carrier armed with a mounted 120 mm and a dismountable 81 or 60 mm Mortar迫擊炮型,裝備120mm迫擊炮(車上使用),下車時使用81或60mm的迫擊炮。

M1130 Command Vehicle指揮型

M1131 Fire Support Vehicle (FSV) with targeting and surveillance sensors火力支援、目標定位和監察型。(其實就是一輛車有這些功能)

M1132 Engineer Support Vehicle (ESV)工兵支援型

M1133 Medical Evacuation Vehicle (MEV)醫療型

M1134 Anti-Tank Guided Missile Vehicle (ATGM) armed with a twin TOW missile launcher.反坦克導彈型(裝備陶式)

M1135 Nuclear, Biological, Chemic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 (NBC RV)核生化偵查型


斯特賴克旅的構成姓蘇的翻譯大神說的很具體了不再重複。

斯特賴克旅屬於中型戰鬥隊,題主的鄙視我表示無法理解,其構建思路簡明直白的說就是跑得快、防護好、火力足、信息化。構建動力和基礎是C17、C130的載重、美帝伸遍全球的魔爪、美帝軍隊戰場感知和實施協調合作的信息能力以及美帝機械化信息化陸軍的建設,具體來說,斯特賴克旅是美帝全球戰略下,陸軍轉型的一個方向,其組建目的就是為了快速響應、快速部署、快速干涉全球範圍內的局部戰爭,相比美帝傳統的重裝機械化部隊,斯特賴克旅20噸左右的裝甲設備,全部可以通過美帝的C-17C-130或者船舶進行全球部署,保證96個小時內全球部署的機動能力。相比美帝輕型旅來說,斯特賴克旅火力足,防護、支援體系完善,機動性強,能夠具備連續72小時的獨立作戰能力。為的就是在任何地形、環境、氣候下快速干涉或支援任何級別的一場戰鬥,並擁有強大搜集戰場情報的偵察能力。與題主的說法相反,斯特賴克旅不是躲在坦克後面或者欺負二流國家的破銅爛鐵,而是刺入敵人要害的尖刀。

假如面對地區武裝和恐怖武裝這類非正規部隊,斯特賴克旅相比常規步兵旅強悍的防護能力和火力,足以迅速介入並解決戰鬥,以最小的傷亡和戰爭開支達成武力干涉的目的;而當其面對中俄等陸軍強國時,斯特賴克旅同樣有用武之地,因為哪怕是美帝自己的重裝師數量也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兼顧整個戰場,其響應戰鬥的反應時間和機動能力更無法與斯特賴克這種中型旅相提並論,常規戰中,火力不弱的斯特賴克戰鬥隊能夠避重就輕迅速在敵方戰線上撕開一道口子,建立前沿陣地,展開情報搜集工作,並迅速呼叫支援,依靠其信息化協作能力在空軍及海軍的掩護下固守到重裝部隊的到達,而後仰仗其機動能力轉戰別處,哪怕後勤補給都被中俄等陸軍強國給幹掉了,斯特賴克旅自給自足也能獨立作戰72小時,從而改變整個戰局。

總體來說,斯特賴克旅就是美帝從以一敵眾、虐殺全場到多方介入並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到打不打贏老子說了不算,老子能迅速出現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耍流氓的作戰思路轉變過程的智慧結晶,說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斯特賴克旅的構建思路簡直就是未來陸軍的樣板呢?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斯特賴克旅的組建正高歌猛進時,投入伊拉克、阿富汗的斯特賴克旅被IED加RPG打的滿頭是包,美國大兵們玩命的往斯特賴克各類變形車上堆沙包、裝甲、格柵保命。

然後輪胎君就悲劇了……

可是,斯特賴克旅雖然不是未來陸軍的樣板,但卻鐵板釘釘是陸軍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其優點主要體現在高度合成化、高度信息化、高度靈活化,尤其是其依託信息化展現出的情報搜集和偵查能力是我國陸軍匱乏的,其前沿保障能力也不容小覷。

最後……去年我印象最深的新聞之一就是,40軍機步118旅全員換裝8X8系列步戰車的新聞。


最開始其實很不喜歡 斯催克,源於我的人生第一個模型就是他的導彈版因為晾乾的時候被風吹跑了。

不過後來發現斯催克真的很棒,基於他的作戰平台上可以搭載各種武器現在又開始入坑斯催克。


實際上這種旅非常尷尬,重到96小時之內基本沒辦法部署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因為這些車基本C130裝不下(特別是MGS),到具體機場還得卸貨+組裝,你總不能指望用.5機槍去對付任何一款中型/重型坦克吧,這完全不現實,要卸貨就得考慮起降率和裝卸量問題,還得考慮機場周邊安全問題,這就勢必導致實際上可用的機場都未必夠。再多拖幾天,海運全球都可以到了,唯一的好處就在於高速奔襲下輪式車輛對於燃料供應的要求較低,故障率也較低。

問題是,就這種車子,每輛還要一台M1的錢,實際又沒比海軍陸戰隊實裝的LAV-25好到哪裡去(其實就是一個平台的),MGS也只有105mm火炮,打誰都打不動,說什麼戰勝第三世界國家的主要坦克,但實際上由於蘇聯解體,T72在國際軍火市場都泛濫。

還有別說什麼絕對制空權+空中遮斷,那根本是bullshit,從滾雷到科索沃戰爭基本就說明了很多問題,伊拉克戰爭大家都看到了轟炸的準確度,但基本都沒看到地面上M109才是主力。以黎戰爭當中,真主黨連像樣的防空都沒有,以色列空軍又有絕對制空權,合理的戰場偵查,訓練有素的士兵,還不是被真主黨反坦克導彈打成篩子了。

米軍重視空襲,主要是因為火炮通常不太適合分散部署,在非集中戰鬥(例如以營/連作為單位的時候,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典型部署)火炮是沒有辦法拆散部署的,拆的太散對於戰鬥來說沒意義,拆的太狠其他單位的火力就完全不足,,但空襲以美軍的效率基本都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部署到位,你支援到了人家說不定早就跑了,美軍為了支援1是可以上AC130,不過那東西在有一點防空單位的情況下就不能部署了,要麼就是像現在這樣直接上B1,B52當炸彈卡車,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趕到,然而這成本就.....

伊拉克戰爭當中確實美軍因為後勤問題暫時停止進攻,但這卻是因為敵人太鶸的原因,你不能因為遇到一個那麼鶸的敵人就以為敵人就都那麼鶸,實際上美軍後期在反游擊戰中其實又重新部署了布雷德利和艾布拉姆斯,而不是主要依賴中型旅。更何況在有可靠東西的情況下(LAV25)修修改改完全能夠符合要求,還硬是整出一個概念,我只能說——是在下輸了。


比如兔子跟阿三六月中旬在洞朗開始對峙。

如果PLA陸軍換成美國陸軍,那就第一時間找個空地開野戰機場然後C130機隊開工,96小時整編製SBCT落地,數量質量全面碾壓對方(PLA質量碾壓但數量少),不用進七月就把問題解決了,根本不給阿三慢悠悠宣傳造勢和增兵的機會。阿三當然也能拉出打得過SBCT的部隊,但塵埃落定時這樣的部隊可能才剛出門。


從斯崔克旅的編製上看,主要是以斯崔克通用裝甲車為基礎,附以m777或需要時增加海馬斯等炮兵單位,適合空中投送的輕裝單位。其主要功能是快速部署、快速機動。

要保證這一戰術戰略目標,需要以下前提條件:

1、快速完備的保障與支持體系;

2、安全或一定時間內安全的前線機場;

3、機場到達戰略或戰術要點通路保障;

4、完備的戰場信息保障。

第一點美軍算是世界第一沒得說,第二點美軍的確有世界級的空軍,但要看在什麼地域內使用,中俄面前要取得絕對的制空權,這是較難達成的目的。

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空中投送是無從談起。如果使用較低效的地面機動,從裝備特性上必定優先選擇公路機動,那就需要第四點的保障。

戰場信息保障是為了解對方的部署,並找到適合的通路打出完美的斜擊、快速佔領。因為斯崔克的正面裝甲只為防禦23炮以下的火力,無法面對敵方坦克(主力)

綜上所述,在達成特定條件下,斯崔克旅做到奇襲或優勢佔領,但其本身無法勝任正面及大規模常規戰爭。


構成什麼的。上面的兄弟都說的比較明白了。我想說其實這支部隊很有意思,某部門專門針對這支部隊進行了深入剖析。藍軍某演習部隊專門以斯特萊克旅為藍本打造的。


靠陸軍單獨對抗毛子跟兔子都是不理智行為,放在美軍預設戰場環境下這是足夠用了,但計劃不如變化快……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它是一個主要以探明敵情為主,引導空中打擊的偵查部隊

美軍目前的思路就是,地面部隊突進,依靠信息不對稱,發現地面目標以後呼叫空中力量直接打擊,然後地面部隊繼續突進掃蕩檢查戰果繼續推進

如果你想問能不能打得過兔子或者毛子的陸軍

現實的講,兔子毛子鷹子三家開戰直接討論核後世界比較切實際

這三方几乎不存在常規戰爭的可能性

要麼不打,打就是毀天滅地

如果說是打類似兔子毛子的地面力量

參考伊拉克,老美不會放棄空中優勢和你擺開陣形打地面對攻的


自己去翻教材,上面說的很詳細。


美國陸軍分重型師,輕型師與快速反應師。輕型師比如第10山地師,雖然在平原地帶打不過第一騎兵師那樣的重型師,但在山地,城市等複雜地形的適應性方面比重型師要強得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輕型師的支援火炮是牽引炮,而重型師的支援火炮是自行火炮。而且輕型師的步兵戰車是輪式步兵戰車,雖然野外機動性不如重型師的履帶式步兵戰車,但公路機動性要強得多。


我只能算是半吊子,但說真的,我部分同意題主的看法。

原因挺簡單的,你說偵查吧,這麼大堆戰鬥裝備放著,你說戰鬥吧,都是中型輕型設備。高不成低不就不覺得么?

上面不少朋友提到了超視距戰鬥等等的說法,但這個前提是有了絕對的制空權吧?如果都有了絕對制空權,那到底是中型還是輕型部隊的差距又能有多少呢?


推薦閱讀:

既然軍校是坑,為什麼那麼多人還願意去考學提干?
如何評價2017年俄羅斯紅場閱兵式中的武器裝備?
很想知道中國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
中國和印度的軍事實力究竟誰強誰弱?
冷兵器時代最好的鎧甲是什麼?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