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國人不覺得音譯中國人名地名很難聽嗎?還破壞了意思

同問

我們也音譯韓國名字

把朴槿惠翻譯成爬根害 或者帕克根海

盧武鉉 翻譯成 羅莫環

李東健 翻譯成 一東干

他們會怎樣


形成南韓朝鮮語(暫且不論北韓朝鮮語)對漢字文化圈專有名詞大量採用音譯局面的,大概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韓字專用

朝鮮半島在19世紀末以前,所有正式文書、報刊文章等幾乎都使用文言文(少量民間文學除外)。1886年1月25日創刊的《漢城周報》首次正式採用韓漢混用文和韓字專用文的形式。1910年至1945年的朝鮮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一直鼓勵與推廣與日語(漢字假名混用)形式類似的韓漢混用文。韓漢混用一直沿用至20世紀90年代。

二戰後,南韓雖未廢除漢字使用,但由於民族意識的高漲及清除日治時代文化的考慮,開始施行限制漢字教育的政策,漢字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韓漢混用文中的漢字成分逐漸減少。至1990年代,基本實現了完全以韓字書寫文章,韓漢混用文除了法學和醫學書籍及一些傳統節日外幾乎完全被邊緣化,只有偶爾為了避免語詞之間混淆才會在有歧義的韓字附註漢字,即「漢字併記」。

韓字是完全的拼音文字,在漢字廢止韓字普及的背景下,人們不認識漢字,不知道漢字讀音,即使用漢字音翻譯也不知其中意義。因此,顯然對中文、日文的漢字辭彙進行音譯,自然是最快捷、成本最低的選擇。

1960年4月19日反對李承晚的市民遊行。標語使用韓漢混用文。

2. 清除日治文化殘留,強調差異和獨立自主性

日治時期,或是由於殖民者的同化政策,所有朝鮮人名地名都採用日文漢字音讀出來,而非音譯朝鮮語。比如「京城」(今首爾)在當時的日語(也是當時朝鮮半島官方語言)中讀作「けいじょう Keijō」,而不用朝鮮語音譯的「キョンソン Kyonson」。戰後,朝鮮半島獲得獨立,或是出於你強調「同」,我就非要跟你「異」的「逆反心理」,南韓要求日本對韓國人名地名一律採用音譯,如「釜山」在戰後的日語中就被讀成源自朝鮮語音譯的「プサン Pusan」,而非戰前的日文漢字音「ふざん Fuzan」。同時,南韓對日本的人名地名也一律不使用朝鮮語漢字音,以強調兩國差異和本國獨立自主性,如「東京」在現在的南韓朝鮮語中使用音譯自日語的「?? Do-kyo」,而非戰前常用的朝鮮語漢字音的「?? Dong-gyeong」。

對使用漢字的日語如此,自然也對使用漢字的漢語如此。在南韓人看來,同樣可以達到強調兩國差異和本國獨立自主性的目的,畢竟他們一直覺得自己是「千年屬國」。因此,「?? Buk-gyeong」變成了「??? Be-i-jing」,「?? Sang-hae」變成了「??? Sang-ha-i」。還好,南韓人沒像要求日本人那樣要求中國人音譯他們的人名地名,要不「爬根害」「羅莫環」就得真出現了(p.s. 「首爾」不在此範圍,因為該地名屬固有詞,在朝鮮文原文中(??)即無對應漢字,無法像「釜山(??)」「濟州(??)」等漢字詞那樣直接引用朝鮮文漢字。中文對其採用音譯是合理的)。

以上兩點互相依存不可獨立。

(另補充一點原因,當今的世界主流文化是美國主導的歐美文化,國際語言英語是拼音文字,英語對東亞語言專有名詞的翻譯也多採取音譯。由於東亞文化或中華文化的弱勢,歐美文化的強勢,東亞人思考問題也自然而然開始歐美中心。在拼音文字佔主流,漢字文化向心力減弱的背景下,朝鮮語對中文、日文等使用漢字語言的專有名詞採用音譯也是「理所當然」的現象。換言之,回到100年前或更早的時代,東亞人思想上還未歐美中心時,朝鮮語、越南語、日語都用漢字,互相翻譯人民地名大多可直接引用原文漢字,用本國漢字音讀他國漢字人名地名,也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說大一點,漢字文化或中華文化在近現代向心力的減弱,或也是導致朝鮮語現在大量使用音譯的一個原因吧。)

語言文字或許也能反映一個民族的心態吧。一個處在兩個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在軍事、政治等等各方面都無法與大國抗衡,只能在一些微小的地方獲取自信,有時還難免折騰到自己。


我家鄉青島。

韓國在改名稱翻譯方式前,青島就是寫作??,音譯寫法後改為???。

??其實也是韓國本土內一個郡的名稱。

所以,確實是有歧義。

說著比較奇怪,但是還是有必要的。

和難聽不難聽沒有關係。

----------------------------------------

@DrKCN 贊我了。

寶寶好開心。


首先我要提一下 中文和韓文是兩種不同的文字 正是因為文字性質的不同 才決定了韓文音譯的情況非常多 而中文的非常少

韓文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 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單個的韓文字一點含義都沒有 比如 ? 這個字 我們知道的只有它的發音是zi 而這個字是不含有一點意思的 就像我們的拼音一樣 gu這個拼音 你說它是什麼意思呢?什麼都沒有 對吧。

而中文不同 中文是表意文字 我們的單個字是具有含義的 比如 字 它的含義就是:文字 假設說我們也像題主說的那樣 音譯韓國人的名字 一東干 你很快就能聯想到 一?一個。東?東邊?干?大幹一場?一個人在東邊大幹了一場?但是韓文是沒有的 韓字不具備像中文這樣的聯想能力 所以我認為題主所認為的破壞了意思 其實是沒有的 無論是音譯還是直譯 名字和地名裡面不會具有一點含義 頂多韓國人只是覺得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意思/聽起來很可愛/聽起來有氣質

另外 我認為韓文面對外來語 選擇音譯也只是別無他法 舉個例子(韓文音譯英文的單詞也是非常多的)聖誕節這個單詞 Christmas 我們中文翻譯成了聖誕節 慶祝聖人誕生的節日 翻譯的很好吧?但是因為韓字單字沒有含義 所以他們才選擇了音譯 ?????(ke li si ma si)

鄙人見識淺薄,僅僅只能粗淺的表達自身觀點,如有錯誤還望指出。

ps一下:有些韓國人是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漢字名字的 是爸媽給他們起的不是我們翻譯的題主可以自己查一下韓國人的身份證 他們韓文名字的旁邊自帶一個漢字名字。

Ps的ps:也有用韓語固有詞起的名字(??, ??等)則沒有對應的漢字名,只能音譯。經@DrKCN 提醒補充。


謝邀 車哥邀請我 我乖乖的來了

你以為直接翻成對應的字就好么?

我一哥們叫陳凱。翻譯過去成了 ?? 真狗

看看學校花名冊 還有人叫 ?? 棒球視頻 (呵呵)

跟誰說理去

這都是真事兒

我對我的韓文名也很不爽

所以教韓國人中文的房子發音

抓不住梗的請看評論。


我在naver上開了一個介紹中國各城市地鐵的博客,介紹線路的時候要給每條線路做中韓雙語的線路圖。最最開始我是想用韓語漢字讀音的,結果呢?

我發現:

柳芳=??, 西二旗=???, 星海廣場=????. 鼓樓=??,用漢語讀音同樣完全失去了漢語地名原有的美感和歷史底蘊。

一個韓國人,看到??能聯想到楊柳依依的美景嗎?聯想到劉邦還算好的,更多的可能聯想到的是「乳房」吧。。同樣的,看到『??』也怎麼都聯想不到一片星河燦爛的景象。那就也達不到所追求的「雅」的效果了。

另外像XX口,XX(大)街,韓語里沒有這樣的表達,翻譯成OO?, OO(?)?,大家也不知道前者是道路或鐵道交叉口,後者指的是較寬闊的街道。

所以後來我都用??, ???, ????這種音譯。

關於人名,我認識一個學弟叫Wang Jiawei,按照漢字讀音來譯,???,嗯?大剪刀?


我的名字音譯成韓語讀音:「潘恩一屁」,你們感受一下。

這問題本身探討沒有什麼意思,韓語有漢語沒有的發音,漢語也有韓語沒有的發音,我們稱呼東京為東京,但是韓國人和日本人都稱呼東京為「tao kiu」,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語言,那是他們的正音,我們覺得這是我們的語言,這是我們的正音,道理都一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語言,僅此而已,沒什麼好爭論的。


國名:帖汗明國

首都:餿爾

第二大城市:不三

著名對華免簽觀光地:菜粥島

著名食品:莖吃


來感受一下音譯的 「紅二代」 一次詞

韓國人認為韓語是優秀的表音文字,可以模仿幾乎所有的發音~~ 我曾聽到不止一個韓國人不止一次以韓語發音模仿別的語言活著各種聲音 然後興緻勃勃的問我怎麼樣 (我並不記得這樣的話題是怎麼被提起的)

雖然韓語中漢字詞很多 許多人明地名的字都是漢字詞 但是 現在已經有很多韓國人 並不知道自己說的是哪一個漢字詞和具體意思。

許多年紀大一點的韓國人 知道大部分還知道漢字詞對應的漢字甚至可以寫出來 明白其意思,但是也不否認 越來越多的年輕韓國人不理解詞或者字的意思

像「紅二代」 對應的韓語漢字詞出來 「???" 好吧 告訴他們??? 他們也完全不懂是什麼意思 因為他們完全是表音噠!!!而且發音和漢字不一致! 一個?的發音可以對應好幾個漢字好幾種意思 。 三個字排列組合大概可以組合出好多種吧(數學不好)

這樣想來 外來詞的話音譯一下也是蠻方便噠~~


韓語就是郊縣老坦兒口音的官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I.O.I這個女子組合?
為什麼中國反對薩德的部署?朝鮮向日本射導彈卻不反對?薩德不是為了預防朝鮮導彈的嗎?
韓國的兵役制度有什麼意義么?
中國和朝鮮爭奪高句麗歷史歸屬的依據各自在哪?爭奪的目的是什麼?

TAG:韓國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