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城市的衛生狀況如何?

比如說在唐朝,宋朝等。

和歐洲後來的大城市比如倫敦等那樣的糞便亂流,公共飲水點附近就有刷馬桶的情況相比,中國古代大城市是否衛生條件好一些?


宋代汴京有兩個樊樓,大樊樓是個妓院,在最繁華的地段。除了樊樓,還有個鬼樊樓。這個鬼樊樓在哪裡呢?就在京城的下水道里。這事兒可不是信口雌黃,事情是陸遊寫的,記述在他的《老學庵筆記》里。京城的下水道極深極廣,許多亡命之徒藏匿其中,因此這下水道又喚作「無憂洞」,像老鼠在窩裡一樣安全,不用怕黑貓警長來抓。更有甚者,下水道內的買賣也十分發達,最主要的,就是搞起了窯子,因為是在地下陰暗之處,與明裡的樊樓相映成趣,故而謂之「鬼樊樓」。(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自名為「無憂洞」。甚者盜匿婦人,又謂之「鬼樊樓」。國初至兵興,常有之,雖才尹不能絕也)

在此之前,下水道也早就有了。究竟要到多遠的過去呢?相信很多同學看過商代後期安陽殷墟陶制下水管道:

城市下水道里的污水排不出去,臭了怎麼辦?

答案是,遷都。

隋開皇初年,歷經了吃喝拉撒洗衣做飯過量污水排放的舊長安城就被放棄了。舊長安城從漢代就是大城市,一直帥到隋朝,八百年來,人煙輻湊,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水皆鹹鹵,不甚宜人」。故「願為遷徙計」,從舊長安遷到了高處的大興城,唐朝仍把新城叫做長安。

為了保持城市衛生,國家制定了律條。早在先秦時代,中國的城市中就已經有了專業的環衛工人,《周禮》中謂之「條狼氏」。條者,條理、滌掃。狼者,狼藉、髒亂。所謂條狼氏,便是清理髒亂的人。

《唐律疏議》中明確規定,「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只潑水沒事,但若是朝街上潑屎潑尿扔垃圾,就要挨揍,挨六十大板。前面有同學舉出的「糞壤堆積」的例子,是不能說明情況的。當時是臨安留守要和金人議和,特意安排原先住在驛站的劉錡(抗金名將)去滿是垃圾,沒有立足之地的別院。他這是輕視劉錡,還真把人給氣死了。這恰恰證明庭院污穢不是常態,反倒是清潔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真正說城市街道衛生狀況差的記載是有的,譬如清末的北京城,環境就非常差。大約是排水系統用了五六百年了,太過陳舊,因此每年二三月間都得開溝,一開溝,就得把裡面的髒東西挖出來晾曬。那臭味是酸爽的,直煞眼,挖大糞的老夫都得繞道。平日里,京城裡總是有一股尿騷味,生活廢品和煤炭渣子一股腦往街上倒,順道淌的帶尿的黃屎湯子光可照人。到了光緒末年,政府設了清道夫(條狼氏),配合有司一起搞衛生,情況才有所好轉。實際上,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還是靠執行。清代也不是沒有相關規定,只是將唐律中的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但執行狀況就值得懷疑了。因為亂倒垃圾的情況,哪怕是抽四十下,也不會如此猖獗。沒有不可避免性,往街上糊大糞一點事兒沒有,等於說是一紙空文。

所以說,中國古代大城市的衛生狀況,每朝都不太一樣,要看政府的執行力。另外就是有誰能告訴我,宋代人修的下水道里有沒有藏著油包紙,在線等,挺急的……


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古代人是怎麼處理垃圾的?焚燒,填埋還是怎麼樣?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裡面有些內容大概能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剩餘部分等我有空再補充。

總的來說,在古代,農村地區垃圾一般都由自己進行處理,集中堆置即可。城市地區因垃圾分類而異。其他垃圾多集中堆置,不能隨意丟棄,否則將會受到刑罰。而糞便則多由專人進行收集和處理。

殷之法, 刑棄灰於道者——《韓非子》

至遲到周代,城市中已經出現了專門負責處理城市垃圾的機構。

狼氏下士六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周禮 秋官》

狼氏的職責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 保持城市環境的清潔。

對了,到了漢代,城市中已經設有公廁,稱為「都廁」。唐代時甚至有了依靠處理糞便垃圾發家的人。

不過即便如此,很多城市的居住環境也不見得有多好。

漢長安城經歷800年之後,由於垃圾和糞便等污染,導致地下水「多鹹鹵」,開始「不甚宜人」。

明人筆記中還記載,當時的汴梁城特別臟。

雨後則中皆糞壤, 泥濺腰腹,
久晴則風起塵揚, 顛面不識

清代《燕京雜記》中則說:

人家掃除之物, 悉傾於門外,
灶燼爐灰, 瓷碎瓦屑, 堆積如山, 街道高於屋者至有丈余,人們則循級而下,
如落坑谷。


謝邀

和之前答過的這個問題有重複,你可以看看中國古代有沒有嚴重污染環境的事例? - 歷史


原先有人寫過一篇清代北京社會史,大概內容是:

清代北京城內只有講究的男人和女人才在家裡上廁所,大部分人,包括上層貴族,都是在街上或者空地上玩兒大的

那時候老字號內聯升鞋店門口是個大家都愛放大的去處,然而大掌柜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這是人氣極旺的體現

而且那時候北京外城都是土路,下雨一地泥,冬天雪剛化的時候,雪水就混著土還有大家放的大灘在地上,到了春天變幹了,非常容易成為沙土,春風一刮,漫天走shi.....

-----------------------------

另:當時的shi並不是堆在那裡,是有人挑了去城外賣的,也有官府雇的人清理,但很少。由此形成了挑Fen賣Fen的產業,和由此形成的江湖,老北京應該知道一類人,叫:"糞霸"···就是霸佔了一條街「生意」的混混,不過有糞霸已經是民國時期的事兒了


料想比歐洲要好。古代城市髒亂的主要原因還是居民的排泄物。

中國農業傳統上使用糞便作為肥料,城郊地主富農採買城市收集的排泄物,用以施肥,且此事為農事中之頭等大事,均由家中精幹人士操辦,有了經濟上的驅動力,糞便的收集和集中處理才能高效落實下去。否則以中國或歐洲市政管理的水平以及經濟基礎,都是不可能辦好此事的。

出處我要找一下。


衛生是西方式的術語和思維。中國歷史中時找不到衛生的。直到近代西學東漸,中國才有公共衛生的概念。

題干中提到西方大城市屎糞亂流。那麼在中國古代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農業追肥,將糞便視作貴重的農業肥料而倍加珍惜。西方人糞的使用雖然也有記載,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系統的使用。所以中世紀文本中對歐洲各大城市糞便亂流和噁心的氣味稱為了當時人們抱怨的焦點。當時在同期的中國史料中則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從唐代開始糞便就是商品,也有人以剔糞為業,家財巨萬。至水稻種植業發達的明清時期,南方城鎮的糞便往往會成為搶手貨。

中國古代城市排水有溝渠排水,直接排入江河,滲井。溝渠有明溝暗溝,不過由於明溝,長安城的蚊蠅比較多。五代以後中國城鎮技術擴張,人口激增,與排水相關的傳染病問題日漸突出,比如瘧疾。滲井,是講污水直接排入地下,也會對百姓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所以宋代以後城鎮改造過程中排水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


公元後到清之前比同時代的歐洲好


商有「棄灰之法」,有記載「棄灰於街者,斷其手。」在街上傾倒灰的人,砍其手臂...

可見一斑。


暫且不說千百年前的唐宋時代,就說說一百年前那被譽為「東方巴黎」的舊上海的衛生條件。

這段描寫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中國遊記·上海遊記·南國美人(上)》,足以管中窺豹:

總的來說,上海菜館的環境都不是太令人舒服。就算是小有天,房間和房間之間也都是用板壁隔開的,我以為極欠風雅,再看看餐桌上的器皿,即便是漂亮招牌的一品香,恐怕也與日本的西菜館沒有什麼區別了。更有甚者,不管是雅敘園,還是杏花樓更或者是興華川菜館,除味覺以外的其他感覺,與其說得到了基本的滿足,不如說是處處受到強烈的刺擊。尤其是有一次,波多野君在雅敘園請客,我問跑堂廁所在哪兒,他竟然告訴我在廚房洗碗池下的水槽里方便就可以了。實際上,我發現一個滿身油污的廚師已經率先在那裡,認真地為我做了示範。此事,真讓人感覺不堪啊。

老舍《正紅旗下》第二章第8段

這些婚喪大典既是那麼重要,親友家辦事而我們缺禮,便是大逆不道。母親沒法把送禮這筆支出打在預算中,誰知道誰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生呢?不幸而趕上一個月里發生好幾件紅白事,母親的財政表格上便有了赤字。她不能為減少赤字,而不給姑姑老姨兒們去拜壽,不給胯骨上的親戚弔喪或賀喜。不去給親友們行禮等於自絕於親友,沒臉再活下去,死了也欠光榮。而且,禮到人不到還不行啊。這就須於送禮而外,還得整理鞋襪,添換頭繩與絹花,甚至得作非作不可的新衣裳。這又是一筆錢。去弔祭或賀喜的時候,路近呢自然可以勉強走了去,若是路遠呢,難道不得雇輛騾車么?在那文明的年月,北京的道路一致是灰沙三尺,恰似香爐。好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在香爐里走十里八里,到了親友家已變成了土鬼,豈不是大笑話么?騾車可是不能白坐,這又是個問題!去行人情,豈能光拿著禮金禮品,而腰中空空如也呢。假若人家主張湊湊十胡什麼的,難道可以嚴詞拒絕么?再說,見了晚一輩或兩輩的孫子們,不得給二百錢嗎?是呀,辦婚喪大事的人往往傾家蕩產,難道親友不應當捨命陪君子么?


儘管見過關於古代糞便收集和買賣的史料(中日都有),但還是從另一個方面回答下:

//

不是很遠的故事,就幾十年前,那時窮人小孩子早上起來上學前會先去拾狗屎,

必須得早點起來才行,不然會被人撿光了... 茫茫於野,連狗屎都沒有立身之地!

人的糞便更是沒有隨處拋灑的可能的,大夥的印象中可能農村人大小解都是隨地的

(在野外這倒是事實,因為國家不可能給農村建公共廁所)

但事實是在宅基地,都有相應的收集的地方,寶貴的肥料是不會隨便浪費的

到了一定的量,就會挑去澆地

很幸運我小時候狗雖然少了,狗屎還是能看到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高仙芝在中國歷史名將中知名度不高?
古代科舉考試如何培養出國家管理人才?
如何評價漢文帝?
你記得最深的一句老話/古語是什麼?
古人十年寒窗學什麼?科舉的鄉試、省試、殿試等都考些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