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有沒有概念定義,如果有,是什麼?
對智慧的定義是什麼?
不要個人的理解,要經典一些的回答。
謝邀。
智慧,梵語若那J?amacron;na,譯曰智。般若Praj?amacron;,譯曰慧。決斷曰智,簡擇曰慧。又知俗諦曰智,照真諦曰慧。通為一也。大乘義章九曰:『照見名智,解了稱慧,此二各別。知世諦者,名之為智,照第一義者,說以為慧,通則義齊。』法華經義疏二曰:『經論之中,多說慧門鑒空,智門照有。』瑜伽倫記九曰:『梵雲般若,此名為慧,當知第六度。梵雲若那,此名為智,當知第十度。』
智慧有定義,但如果人有定義之心,就差了一著。定義落了文字和思維,落了分別,就稱不上智慧了。世尊說了幾十年的法,也就是在宣說什麼是最上智慧,因此說經典,每部經(和論)里的每個字,都是對智慧的解釋。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明確的定義: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意,志,思,慮,智。這是一個不斷增加的過程。
首先是「心有所憶謂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心裡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就叫做「意」。你想吃榴槤了,這是一個「意」,你想創業了,這也是一個「意」。人每天都會產生很多「意」。
其次是「意之所存謂之志」,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意」想的多了,那就會存起來,量變成為了「志」。你想創業了,今天想一次,明天想一次,後天還想一次,那麼創業的這個「意」就進化成了「志」。
再就是「因志而存變著謂之思」,因為志更多了,存著存著就會產生變化,就成為了「思」。在志的時候,你只會想「我要創業」而已,但是到了思的時候,你會想「我要做什麼行業啊,我現在有什麼資源啊」等等問題。
然後是「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為思考的更多了,而想要把這件事做到更好,更深遠,就叫做慮。把一個念頭增深加強然後思考這個念頭前前後後的事情,就叫做慮。在慮的過程中,你會想「這個項目要如何開始,我有什麼特長,我為什麼能夠做成這件事,影響我做不成這件事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最後是「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這就是說一件事情考慮很久很久了然後去做,做到沒有缺憾了就叫做智慧了。
舉一個案例,諸葛亮27歲時出山,一出山就做了火燒赤壁的大事,那是因為他之前經歷了很長很長時間的思考,已經把一個念頭進化成為了智慧。
道德經中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就是增長智慧的不二法門。不要說話,不要行動,專一的思考就好。在道家這算是一種修鍊方法了,叫做「存思」。
智慧的獲得,是極難極難的。它不是一種思維方式,不是看世界的角度,它是專一的思考一件事情,直到把那件事情做到很好(甚至是最好)。
然後他可以把智慧用到任何事物上去。
他可以用智慧去創業,能做到最好。他可以用智慧去彈鋼琴,可以做到最好。他可以用智慧去寫字,可以做到最好。
決斷曰智,簡擇曰慧。無智者難得慧。
智慧就是經驗,別人的,你的
推薦閱讀:
※那些非常刻苦只會學習的學霸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最欣賞的人有什麼優秀的品質?
※明明還很年輕,卻很迷茫怎麼辦?
※如果把你的人生比喻成老滾5(上古5)那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看起來活得很輕鬆每天不用工作就可以到處吃喝玩樂,而我們卻要為了生存各種奔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