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音樂在哪些方面勝於華語音樂?
當我在一年前打開b站的三次母音樂區,聽完了一期Billboard,隨後深陷其中。當我買了鐵三角耳機,我又感受到了音質給生活帶來的快樂。當我把循環了好多時下流行的歐美歌,又找出以前的熱曲來聽,我的歌單已經少見中文歌。
當我為了聽Taylor Swift充了半年的付費音樂包,我又發現了新的大陸。
與此同時,有那麼四個字卻始終讓我苦惱:崇洋媚外。但當我發現,我聽到了自由,我感受到節奏,我為複雜但有條理的編曲讚歎,我有了正版意識,我開始為搖滾吶喊,為電子沸騰。所以比起流行樂的一灘死水,我更喜歡西海岸的自由,英倫的細膩和歐陸的激情。耳朵作出了不經大腦思考的選擇,but i bloody like it。別的風格沒接觸過,說說自己熟悉的吧。
金屬:國內的金屬編曲一直是硬傷,大量的solo bkd 總是站在小段落的技術考慮,沒有考慮整首歌的一個大框架。 主唱:不知道是不是非母語英語國家,大部分的主唱還停留在為嘶吼而嘶吼,缺少感情色彩,歌詞空洞乏味,只為了寫歌詞而寫歌詞,明明一段高潮結束,非要再整個特別長的句子難免畫蛇添足。
Chill step:準確的說這算電子樂的一個即興風格,國內的道路還很遠。
廠牌、氛圍:各地政府由於不是當地人只會注重本地的經濟發展,很少去管出力沒效益的文化產業,有興趣可以看此方面的經濟學。 缺少優秀音樂製作人,在世界範圍有知名度的廠牌唱片公司。對盜版的容忍,音樂人幾年的心血被幾分鐘免費下載,打擊創作熱情,我們國家的福利制度還沒達到全職專心搞創作的程度,別給我提什麼林俊傑 周董什麼的,這裡只說大部分獨立音樂人,搞音樂的沒幾個土豪。
資金:俗話說好將不挑槍,可是如今的市場經濟下變得已經不是那回事。 去看看各個前衛 後搖樂隊的基礎設備效果器 等等多少錢。
沒錢就沒錢出去,窮的樂隊國內巡演都很難搞,當你在迷笛音樂節狂嗨的時候,卻不知道印尼的音樂節在亞洲已經名列前茅。沒見過高手就不知道差距,為什麼惘聞在國外的名氣那麼大,不敢說他們後搖在國內最好,也無不和幾次歐洲巡演,有pg.lost的大力宣傳有關係。
最後說點題外話,音樂是門藝術,不是你學點樂理,電腦上的後期軟體就能得到的。 一首歌包含了你看的電影 走過的路 喝的茶經歷的事,你對人生 音樂的所有認識濃縮在三分鐘里,讓你對自己喜歡的音樂人支持買張正版專輯一點不過分。
吐槽下某米音樂,某易音樂天天說自己是無損,麻煩查下什麼是無損音樂再來說話。雖然我也是某米臉就不露相了一個原創就壓死了現在的華語樂壇
會唱的都沒幾個 別說會寫了
多少自封原創的歌手下著抄襲的手這也是為什麼感覺他們那麼紅卻永遠火不到國外這個問題自己嘗試回答一下。先說結論。個人覺得,現在的華語音樂,除了華人世界的一些民族性和特殊性,在流行等等方面來說,確實是全方位落後歐美的。不過,你們這樣橫著拉過來對比不客觀,雖然我們落後是事實。一、原因。人家歐美從兩次工業革命過來,然後體系各方面都比較好的繼承下來,在經濟優勢下積累,然後完善,並且無數有志之士去挖掘發揚。引領世界,是歷史原因,可以說也是正常的。而我們華語音樂呢?
大家去回顧下歷史就知道了。
工業需要建立,需要積累,然後產業升級,整個國家進步,進而成為所謂的發達國家。小說,音樂,影視,所謂的文化其實是一樣的,而且文化是基於經濟之上。說白一點,文化地位,流行性質,就是在人吃飽飯過後,整天沒事找點樂子消遣。至於消遣的內容是什麼?小說,音樂,影視,遊戲,直播,不重要。消遣的人多了,整個產業自然就會上升,會形成工業化。在政治,經濟,貿易等等在世界的交流下。強大的國家的文化,然後向較弱的國家傳播。現在引領的仍然是歐美,人家成發達國家多少年了?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個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拍古裝片? - 君臨的回答知乎大v君臨有個分析電影的貼子,個人是非常贊同的。文章說了一個我很贊同的觀點,大意就是,不論政治,經濟,文化,都是強大國家(現指發達國家)向弱小國家傳播,基本沒有例外。1、美國。現在全世界現在只有美國達到各種文化,全方位向世界傳播的能力。不論小說,音樂,影視,遊戲等等,十分霸道。因為,美國是全世界現在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人家工業多完善,吸引全世界多少人才,能不強勢傳播么?2、歐洲。老牌的發達國家,像德國,英國,法國這類。在一些新興產業上輸給美國後,只能在原有的一些文化上保守著發展。美國雖然牛,但仍然沒有辦法。比如英國的紳士文化,唐家屯,夏洛克那類劇。其他文化方面,根本跟美國沒得比。3、日本。
在亞洲,近代引領亞洲文化的日本。二戰前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民國所謂的那些政治家,經濟家,文化家,有多少人有日本留學經歷。二戰後,日本當經濟再升上來的時候,然後是一段積累的過程,在七八十年代文化再次繁榮。但日本的文化,像電影的類型上,仍然無法和美國抗爭。日本找到另外一條出路,便是動漫,當然,日本電影確實神作很多,牛人很多,還有音樂,什麼港台多少歌是翻唱日本的之類,這跟日本經濟沒有關係嗎?日本文化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到二千年初差不多開始衰退。而且老實說,這些年日本文化確實大幅衰退了。這不只是政府有意打壓的結果,如果文化真強勢,大家看美劇,美國電影bt不是下得超爽?以前還看不少日劇,日本電影,但覺得這些年日本電影每年出的經典少了許多。特別是日本動漫,在二千年後基本是不行了,這兩年尤其明顯,同質化太嚴重,全是後宮,賣萌,賣肉的,整得跟韓國工業化出產的美女一樣,千篇一律。能達到廣泛傳播的有一部《進擊的巨人》,卻也因血腥和軍國主義思想,讓人深受詬病。而這十多年,恰好是日本的停滯二十年,大家覺得有沒有關係。4、港台。回顧一下港台,建國後我們整個國家在折騰,人家在發展,港台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個人認為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尤其是香港電影,處於東西方文化交匯的一座城市,東西方不少人才匯聚此地,這種碰撞下,產生了香港的文化極度繁榮。這跟歷史有關係,是偶然也是必然。所以,不過,兩地在新千年後整體沒落。至於原因,分析這個的原因太多了,大家隨便去搜就知道了。5、韓國。韓國文化崛起其實兩千年後。去查一下韓國經濟發展歷史,大致是六十年代改革,八十年代工業化,九十年代產業升級。兩千年後,步入發達國家。然後,文化跟著也上來了。電影殺出一條現實,黑幫,重口味,虐殺的光榮之路。音樂方面,有沒有覺得其他類型基本超不過已經發展積累很深的發達國家。韓國最終在電子舞曲,偶像組合文化上殺出一條血路。這種舞曲,偶像模式,歐美沒有,日本沒有,港台也沒有。現在呢,在韓國已經成了工業化,輸出得很厲害。當然,限制的地方也是中國,東南亞相對較弱的國家。你說歐美,日本,那些國家在我看來,似乎影響反應不大吧。二、發展。1、電影。我們的情況呢,其實我國情況比較複雜。
港台當然是屬於華語文化的一部分,以前影視方面是香港為尊,台灣好歹還有政治忌諱和雷區,香港畢竟幾乎什麼限制都沒有,太天馬行空了。至於音樂方面,個人認為音樂中心地位,還是在台灣,香港稍弱一點。當然,硬說兩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但個人覺得,台灣要強一些。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二千年後,由於內地的崛起,美國美化產業升級,香港地方小,加上危機,沒能升級,給了一記重拳,打得奄奄一息。台灣也是一樣,尤其是在資本和工業要求特別明顯的影視製作方面,非常的明顯。當時整個產業內遷大陸,但彼時大陸還在發展,限制又多,港台人才北上了呢,感覺處於是一個融合的過程,問題很多,所以在影視方面跟人特別沉迷的感覺。而在音樂上,香港徹底死菜,台灣畢竟是個島,比一座城市底子厚,長期積累下,孕育出了周杰倫,王力宏等人才,暫時撐起了華語音樂。but。在兩地經濟形式的不可逆轉當中,有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香港不用說了,台灣這些年文化的弱勢,衰敗,也已經是越來越明顯了。影視劇,基本死菜,偶爾火的作品,如《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不是擅長的小清新,就是大師多年磨一劍,這個肯定是撐不起市場需求的,市場的需求是工業化作品。而內地的限制仍然很多,但隨著不少老百姓吃飽喝足對文化的需求,去年影視的進步讓本吊絲嚇了一跳。電影方面,類型可以說頗為豐富了。翻拍的好作品《十二公民》《重返二十歲》。懸疑佳作《心迷宮》便是先天不足的警匪片也有《解救吾先生》和《烈日灼心》這類作品。
喜劇有《夏洛特煩勞》。動作電影有《殺破狼2》甚至一向在大銀幕快絕跡的軍事題材都有《戰狼》,我上次記得的還是《衝出亞馬遜》(當然,搞戰電影不算)。哪怕在動漫方面,都有《大聖歸來》和《小門神》兩部製作精良的作品。尤其是十二月,個人覺得要是國產電影每月都這種類型水平,不說不輸好萊塢,至少絕對不輸給韓國。《師父》武俠,個人風格太強烈了。我們不只差一個徐浩峰,我們差無數個徐浩峰。《老炮兒》社會現實,這種片子的話題爭論,太強了,我們其實非常需要這類片子。《尋龍訣》,視覺奇幻大片,這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成功嘗試。甚至到了一月初,特么還給了《唐人街探案》本格推理一個驚喜之作。沒人敢說,這些電影都沒問題。
比如《烈日灼心》的邏輯有硬傷。《夏洛特煩勞》立意並不高。《心迷宮》成本太低,導致製作不精良。《殺破狼2》總的來說沒超越以前的動作作品。《戰狼》故事硬傷,製作也粗劣。《尋龍訣》故事太模仿好萊塢。更別說《大聖歸來》和《小門神》故事實在太硬傷。總的來說,我們是能看得到整個電影工業整體的進步,還沒有扯著蛋。回想一下,現在再聯想下春節檔井噴的票房,嚇死人哦。這資本回報率越來越高,也會引得更多資本進來,這是很明顯的問題。不信,去翻翻最近娛樂影視的新聞,好萊塢是仰慕中華文化要和我們合作的嗎?錢,錢,錢!
2、音樂。香港仍然不說了,再看台灣。不管你們承認不承認,周杰倫,王力宏等這一批音樂人,已經能稱為前輩了。他們的巔峰已經過了,在音樂上,個人認為似乎不太可能再突破了。經濟的逆流下,台灣的綜藝,以前的《超級星光大道》捧出來蕭敬騰,林宥嘉等不少歌星,但這幾年直接在走下坡路了,一個成語,此消彼長。而這個節點其實在零八年,就是《中國好嗓門》過後,以前的中國選秀節目,是低劣山寨發達國家節目,問題是抄了還不認。中國好嗓門開了一個引進版權,並且精良製作的頭。後來湖南衛視跟進,《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在《奔跑吧,基友》達到頂峰。然後,國內經過幾年融合,或山寨出《中國好歌曲》《極限挑戰》這類節目,或合作搞《24小時》這類。反正你去看根本,還是人家的基因多一些。沒辦法,學習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而在音樂人方面,08年過後的音樂人和歌手,台灣的年輕一輩有林宥佳和胡夏,香港方面,只有一個鄧紫琪,和李佳薇和徐佳瑩,不要忘了上《我是歌手》才廣為人知的。而內地年輕一輩音樂人呢?有華晨宇,李榮浩(這哥們給我感覺其實一直在台灣混吧),吉克黑妹,吳莫愁,霍尊,張碧晨,然後,還時不時出來前段時間因踢館的蘇運瑩等等新人。其實很多人才,本身差距並不大,不管台灣,香港,內地的都好。關鍵在於一個機遇,發展和積累,在整個社會氛圍之下,徹底爆發出來的情況。現在港台明顯在工業運作上是不行的了。內地呢,整體在進步,但目前確實看不到有類似周杰倫那種引領流行音樂的人物出現。未來有沒有,不知道,但潛意識希望還是要有的。比如,這兩年綜藝節目的泛濫,倒是讓行式各種變化,也在大眾面前推出各種廣泛的文化,有一種融合的發揚的跡象。好比以前人聽歌只聽明星的歌,去看排行榜,現在綜藝倒是功勞很大。大家不要看不起綜藝,綜藝其實也是一種流行文化的方式。大家去查一查,不少音樂人都是從音樂選秀出道的。比如說一個華語音樂牛叉的人物,張國榮,得冠軍的那個鐘先生還上了《中國好聲音》。內地自前兩年開始,音樂形式在多元發展,你們看看下面就我知道的。由於選秀節目的推廣,主要先是《董小姐》《南山南》等歌曲,讓民謠有走入大眾主流的趨勢。由於選秀節目的推廣,像杭蓋樂隊,haya等以前很多牛叉的樂隊,逐漸開始走入大眾眼前。由於選秀節目的推廣,像華晨宇,李榮浩,霍尊,吳莫愁等這類不同風格的創作人,音樂人進入這個圈子。最值得一提的,內地龍頭劉歡老師,我覺得人家確實是憂慮,並且在為華語音樂發展努力的。你們眼中,感覺人老了,除了《重頭再來》《好漢歌》《我和你》這種歌曲,人家就沒啥作品,現在還老是參加選秀節目。但你們發現沒有,劉歡先生《中國好聲音》只參加了一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形式和製作越來越保守,對華語音樂類型的推動作用不大,劉歡才不去的。《中國好歌曲》劉歡可是坐了三季,還有便是去年的《中國之星》這個節目。當時大家因為崔健說許志安粵語歌什麼的問題,一大批人罵的。但隨著這個節目結束,我覺得這個節目,老催的功勞可三位導師中最大的。推出三十首左右的原創歌曲,推薦的歌手涵蓋了搖滾,民謠,流行等多種。有楊樂這種情懷歌手,更有譚維維這種把民族和搖滾音樂結合的經典之作。這種歌風格,就是類似杭蓋,內地歌手中似乎很少有過,如果今後能成功,形成一種潮流的風格,個人認為是中國音樂風格的成功。劉歡老師區居第二,我很討厭孫楠,但哪兒哪兒都感覺有他,偏偏人家佔據資源和人脈,觀眾還愛看,最後哪兒哪兒都得冠軍。不過,劉歡還是推了黑妹和袁亞維一把,兩位歌手風格完全不同,一個歐美范兒,一個爵士音樂。最保守和不思進取的,就是林憶蓮團隊了,央吉瑪是民族融合流行的,風格已經固定了,其實我挺喜歡她的,話說她結婚生孩子我居然都不知道。而石頭是林推薦的,原創音樂還是比較多,如果要搞地域之爭,能說石頭是內地音樂人么。而林大推的,甚至當時大家最維護的許志安,從頭到尾全是賣弄情懷,唱的全是老歌。老實說,我也情懷,畢竟從小聽到大的,沒感情是騙人的。擅長利用情懷,並且發揚好的可以是《殭屍》《美人魚》這類好作品。一味亂搞情懷,就是《澳門風雲》這類隔夜飯,吃得人反味。再瞧瞧總決賽最後一期的三位導師唱歌時的作品。崔健的《光凍》有國際化的趨勢。劉歡的《國際歌》不愧是政治化的歌手。至於林憶蓮和許志安,還是《我最親愛的情人》這類情懷歌。所以,從三個導師的風格,表現,可以看出整個華語音樂的趨勢發展和脈絡。就是,港台聯合一起,搞情懷,內地一支像劉歡類的泛政治的走向,另一支像老崔這樣的民族融合傾向。再加上一大堆選透出來的歌手。相信大家還是有些自己的感受的。三、結論。所以,文化的地位,和政治,經濟的地位是直接掛勾的。大家直接拉著歐美髮達國家的流行音樂文化,來直接對比是不是太不客觀了。這個跟美國比人均有什麼差別呢?個人觀點,現在華語音樂中心逐漸轉移到內地,而且從目前來看,確實是在不斷融合和發展的趨勢。至於會不會越來越好,那肯定是越來越好的。有需求就有供應,不管大家說社會多危機,經濟多糟,目前是看不到直接崩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只要穩定,並且發展,人民需求下,大家都想在吃飽喝足後找點樂子,文化消遣不是么。你能看到進入影視文化的資本越來越多,韓國人,美國人,歐洲人都來人。這是什麼,這就是融合和發展的機遇不是么。再瞧瞧這兩年選秀節目上的人,除了港台,現在時不時會發現全世界的華人都跑回來參加節目了。這是什麼?這不就是吸引力嗎。只是感覺,內地民眾,一如社會上的現實問題一樣,感覺大多數民眾不夠寬容,包容度不夠。或者,不知道內地那些資本是怎麼運作的。所有人都知道,台灣以前作為華語音樂中心之一,包容度是非常大的。新加坡:孫燕姿,蔡健雅,林俊傑等等。馬來西亞:曹格,梁靜茹,等等。就說文化包容力,我覺得這點內地似乎不太夠。當初,新加坡妹子鈴凱參加了《中國好歌曲》第一季時,我覺得這妹子長得高,身材不錯,臉還圓圓的,去聽了她以前的歌,不錯啊,有紅起來成為偶像的潛質,但為什麼就沒後續了?是潛規則不肯?還是在新加坡已經簽了公司,中國公司不要不推?還有早一點的《中國夢之聲》裡面那個外國哥們,也是沒有後續。今年《中國好歌曲》第三季又出了於文文,羅藝桓這類有渚力,但外國籍的新人,後續我們只能看。但就我印象中,大陸外籍歌手好像很少,我記得的一個就只有曲婉婷,其他好像很少。所以,內地給人還是一種觀念守舊,不夠開放的觀點啊。比如,這兩年,隨著國內和韓國的政治上的交好,經濟上的交流,韓國文化大舉入侵中國。網上很多人,特別是男同胞,死命的罵韓國人。比如這一季的《我是歌手》里的黃致列,比如上一期人家跳舞曲,現場多少妹紙尖叫,電視機前多少妹紙花痴。作為一個中國男人,看著中國妹紙成天歐巴,歐巴,巴不得直接把抱人家大腿,確實有點不爽。但現實是,人家確實唱跳得好,你罵,禁止,沒用啊。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但要讓人來,而且要來得更多,讓國內的民眾有更多選擇,讓那些同行業的人有危機感,為了市場,為了吃飯,我不信他們不會想辦法進步。市場就像是高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去佔領。影視文化方面也是一樣。《太陽的後裔》看了兩集,沒充會員,人家確實拍得好。說起這個,想起國師電影《長城》項目開始時,記得在時光網,騰訊新聞上面,我看一大堆人罵的,實在看不過去。我說不管怎麼說,這算是中美電影工業的融合,是好事。雖然我也不喜歡景甜,但轉念想一下,《長城》里還有劉德華,張涵予,林更新、鄭愷,黃軒等不錯的演員。不說電影工業的交流和學習,如果這部真的能成功,用一個景甜換這麼多優秀的演員走出國門,難道不是好事嗎?我自認為這個觀點沒太大問題,沒想到的是結果被噴成狗了。騰訊貼子貴圈有一期總結,謝霆鋒的特效公司po朝霆,分析這公司怎麼成功的,對國產電影工業有什麼影響的。拉進去一看,十個人九個人在說王菲,垃圾,濫情,大多國人眼中只有八卦和那些緋聞。最讓我奇怪的是,不少國人精神自我矮化非常嚴重。比如說,一直說國產電影,全是偉光正,高大上,虛假,是最沒有深度的東西,然後嘲笑。但當出了這樣一部作品時,你們會發現有人會噴,三觀不正,教懷小朋友,然後各種詆毀。比如曾看到過一個貼子,說是《中國好歌曲》里第一季里的莫西子詩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三季何大河的《豬老三》,三觀不正,諸如此類。人都是個體,喜好不同,很正常。單獨罵,或噴,或不認同的都正常。但這兩種問題的不少人是同一個人,前面說外國各種好,國內沒有,國內有了,又說國內的三觀不正,或么找出各種理由讓自己不相信。比如中國功夫,不管怎麼說,《武林風》確實在中國這類節目國際化,成功走出一大步。也成功推出一批選手,可以說是現代競技類工業化和娛樂化成功的嘗試。可是,當初大把人說中國功夫不信,是小說,影視文化的再加工,虛假。然後找出各類視頻,數據,證明他們說得對。最顯著的,就是說中國功夫再牛叉,怎麼全世界牛叉的舞台上沒有中國選手。然後,兩幫人不停撕逼,等到武林風較為成功了,請到了他們曾經跪舔的播求,一龍輸了他們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就差敲鑼打鼓跪著爬過去舔人家的腳。等到一龍打贏播求了,他們說是播求老了,然後就是無數分析播求被錢收買的黑幕的文章,貼子出來了。反正在他們眼中,自己就是黑暗,自己就是落後的,老實說,你們這樣真的好嗎?四、最後。總的來說,中國情況太複雜,工業化又沒有完成,社會問題頗多。現在在開十三五,能改善社會的人關心下,好好為民生髮展做點貢獻。換成音樂方面,也是一個道理。能做貢獻的,請你們放心大膽去做,像我這種支持的人,會毫不猶豫的去支持。好的電影,別的不說,一張電影票做得到。好的音樂,作品,微薄點個贊,推薦一下,做得到。而那些不關心的,但作為一個觀眾,請在對待你們關心的事務上,能不能別那麼狹隘,稍微寬容一些。文化似乎是比較籠統的,音樂作品,似乎不合格的界限也是比較籠統的。只要唱歌的人不像李代沫那樣明顯觸犯法律,其他歌手貌似沒必要表現得深仇大恨吧。而音樂類型上的界限,就更寬容一些好嗎?是不是聽搖滾的就看不起聽民謠的?是不是聽民謠的就看不起聽流行的?是不是聽歐美的就看不起聽華語的?最後以一個親身例子結尾,過年回農村,表哥做五大壽,席間,小姨夫突然問我,你們現在這些年輕人,不要老是坐在那裡就玩手機,談遊戲,講電影,給人玩物喪志,不上進的感覺。我看了看旁邊在玩手機的一群後輩,給小姨夫說,小姨夫哇,你是不知道現在外面科技發展很牛b啊。一個手機,能搞定衣食住行所有的問題。年輕人用得久了,就行成了依賴感,有种放不下的感覺。這個,就感覺跟你們以前聽收音機是一樣的。咦,小姨夫你現在不是還在聽。然後,就給小姨夫講了bat這些牛叉的網路公司,哪裡牛叉,為何牛叉。一桌子上老輩子人聽得很入神,酒都不喝了。那些留在農村的年輕人,就問旁邊的同齡人一類。最後小姨夫點頭表示明白,意思是東西不太懂,時代進步還是曉得的。然後舉幾個知道的例子,最終說的觀點就是,你們年輕人玩可以,但不要無時無刻的玩,感覺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在玩,給人不節制的感覺。我知道小姨夫的話扯到整個社會問題,正想回答。這時候,比我小不了幾歲的表外甥突然扯了扯我袖子,跟我說他不想和留在農村的表哥說話。他說他這個表哥在農村種田,整個人土得要命,聽歌還用家裡的老vcd,聽些《愛情買賣》這種歌,好土好落後,整個就一個農村人,我在他眼中看出了鄙視的光芒。我知道兩個人的經歷不同,相互習慣不同,導致的觀點差異是很正常的。我也知道應該尊重表外甥的觀點,觀念,甚至是他的表達方式。但我始終覺得哪裡有點不對,看了看滿桌子的人過後,終於想到一點:咦,你不也是農村的嗎?以上……………………………………所有方面,真的
「歐美音樂哪些方面勝過華語音樂?」
古代音樂方面,西方有體系,保存完整。東方呢?日本有體系;中國沒有體系,失傳了很多。流行音樂方面,我想請問你,華語流行音樂從哪來的?編曲和製作方面。
不得不說華語音樂現在正在往畸形的道路發展。歌手和唱片公司天天想著怎麼賺錢,而不是怎麼創作出好的音樂。這和免費下載當然脫不了關係,既然創作出的音樂買不了錢,就只能想辦法拼人氣了,畢竟演唱會還能把丟失的錢賺回來。
下列是詳細原因1.華語歌抄襲現象嚴重,創作者不積極原創2.題材局限,多為愛情,而且許多歌詞表達的不是歌手的真實情感,有很多都是無病呻吟3.編曲平淡。華語歌編曲真的太淡了,基本上伴奏音樂有個拍子,有幾套樂器就行了。歐美音樂風格多元,一個歌手會盡量去嘗試風格多樣的曲風。如《1989》吸收了當今(2014年左右)歐美樂壇最流行的幾種風格,去年發行的《Purpose》也是風格多元,EDM、POP、RB、Rap無所不用。要說風格嘗試最多的歌手之一,Rihanna肯定是其中一個,從鄉村到電音,從流行到RB都有她的作品,而且每一種風格都能輕鬆駕馭,是一個音域很寬,聲音很有張力的歌手。知乎第一次認真答,個人水平有限,內容上可能有很多問題還請多多指教。
我默認題主的問題是針對現代流行音樂。
我個人的看法是,歐美音樂全面超越華語音樂,但華語音樂也不乏亮點。
因此這個問題也可以改為:華語音樂在哪些方面落後於歐美音樂。
英美兩國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鼻祖,從當初的老布魯斯、老爵士,發展到後來的搖滾樂、現代爵士等等類型,各種分支到現在能算是枝繁葉茂。單憑這一點,就能看出華語音樂追趕歐美的道路不是一般的漫長。
首先要注意的是,現代音樂是帶有美國黑人血統的。布魯斯最早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勞作的黑人的民歌,而發源於新奧爾良的爵士樂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布魯斯,並且早期的樂手或歌手也基本上是黑人。黑人音樂很注重的一點是節奏,或者說律動,這個特點也一直延續在歐美音樂的血脈中。可以明顯注意到,歐美音樂更強調律動,在一首歌曲中,節奏的忽緊忽慢,一張一弛,在調動聽眾情感方面有巨大作用。1960年代興起的Funk就是這一特點的極端表現。另一方面,布魯斯的主體框架雖然只有三個和弦,但卻有極為豐富的音響效果,這種色彩和弦的使用極大強化了旋律的張力,使人們在同樣的一個Swing節奏型下,仍可以感受到飽滿充沛的情感。爵士樂則將這兩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當然,到後來爵士樂和現在所謂的流行樂的距離實在太大,不過這一切在早期都是同源的。
布魯斯在美國興起後便傳入了英國,在英國得以發展後又反哺美國。此後英美的音樂發展呈現出一種既平行又交織的狀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現代音樂的霸主地位幾乎不可動搖,因為是他們制定了遊戲規則,而這個遊戲規則根植於歐美的文化。若有新成員想加入這個遊戲,那前提當然是要遵守規則,而遵守規則的代價就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一套新的系統,以及適應自己的文化環境。
早在1920年代,爵士樂就傳入了上海,後來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中國大陸現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處於完全中斷的狀態,而這一斷就是三十年。這三十年間,日本音樂在戰後吸收了美國音樂的養分,迅速成長起來,香港和台灣由於條件的優勢,也逐步跟上了步伐,而等到中國大陸再聽到流行音樂時,聽到的大多已是被周圍亞洲國家或地區二次加工後(指的是相對歐美音樂的直接輸入)的音樂產品了。因此對於華語音樂來說,香港和台灣一直處於第一梯隊也就不奇怪了。
早期的華語音樂相比歐美音樂融合了相當多的亞洲文化元素,這裡當然包括語言(粵語、閩南語等)、民歌等等,並且華語音樂也十分受日本音樂的影響(不少台灣流行歌的原作都是日本流行歌),這讓生根在歐美的現代流行音樂生長出了一個新的分支,並且得以開花結果。然而不可否認,華語流行樂的分支是生長在亞洲流行樂分支上的,而當歐美流行樂最初傳入亞洲時,已經註定丟失了許多自身的元素。就如前面所說的,當我們決定加入這個遊戲時,必須為遵守規則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為了適應自身文化,剔除我們難以接受的色彩和弦以及誇張的律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是這二者的地位被大大降低了),而把重心放在如何讓旋律更優美更利於傳唱,以及如何讓歌詞更動人之上。這麼做的結果是,一方面,這些流行歌曲使我們更容易接受了,另一方面,現代流行音樂的魂,相當大一部分都被丟失了。
當我們不停地做上述的兩個工作時,有些東西被固化下來變為不利因素。
首先是律動的簡單化。先聲明,本人不會打擊樂器,下面的見解可能顯得相當不專業。從個人的聽感上,明顯可以看出華語流行樂對節奏的地位是不重視的。鼓的節奏型在一首歌曲中相對固定,用「動次打次」或「動動打次」解決一首普通的華語流行歌曲似乎不是一個難題。同時在旋律方面,節奏的主要作用在於留夠樂句間的氣息,以及輔助旋律的展開,節奏本身並沒有成為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因素而存在。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太要緊的問題,但這的確成為了亞洲流行樂的局限。下面會再次提到。
其次是和弦進行的模式化。這一點對於很多對音樂不太了解的朋友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先說一個親身經歷吧。幾年前我初學吉他時,老師教給我一套和弦進行,也就是俗稱的「卡農和弦」,告訴我用這套和弦可以把無數首流行歌彈下來,說完便親自示範了好幾首,看得我好不佩服。在理解和弦進行前,先要理解音樂按時間展開的規則。我們可以把演奏一首歌曲類比成畫一幅長卷,而觀者的觀看順序是從左到右。當我們畫這幅長卷時,首要任務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給畫面填上背景色,來確定畫面的局部以及整體氛圍。和弦進行可以理解為一套從左到右逐次變化的背景色,只不過是按時間順序而非空間順序,並且對於流行音樂,和弦進行基本上是不斷循環重複的,就像將畫幅的首尾相接。所謂的和弦進行模式化,就是大多數歌曲的和弦進行成了一個固定模式(拿畫捲來說,就是大多數的畫都按……-紅-橙-黃-綠-藍-紫-紅-……的模式展開)。這種固化模式本身不是消極的,因為這代表人們找出了最符合舒適聽感的音程關係。但問題在於,首先,模式有很多種而並不單一,其次,同種模式是有變化空間的,就像你可以調整色彩的明度或飽和度。亞洲流行樂將第二個問題解決地很徹底,我們想方設法尋求模式內的變化以求聽覺的刺激感,而卻一直在迴避第一個問題。因為「卡農和弦」對我們而言是最方便旋律展開,最方便抒情表意的模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歌聽起來怎麼都這麼像」。
為了適應聽者而固化下來的問題,反過來局限了我們流行樂的發展。既然現代流行音樂的根生在歐美文化的土壤中,那麼我們便要充分利用由他們的文化決定的規則,並在這個規則之上創造出我們自己的規則。顯然,對於前者,我們都還沒有及格。上述的兩個不利因素,讓我們音樂的延展能力大打折扣,我們被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而渾然不知。相較歐美流行音樂飽滿感層次感,我們的流行樂顯得無比乏味平庸。節奏律動的單一限制了情感的表達,而將這一任務統統拋給旋律部分,甚至統統拋給人聲,抹去樂器的地位,使音樂本應有的動態被壓縮殆盡。而和聲進行的死板又限制了旋律部分的發揮,使旋律缺乏張力,聽多了更覺膩味。當音樂模式化後,音樂所能帶來的價值也會下降,音樂純粹變為了一種物質消費。這些泛濫的情感,廉價的製作,包括上述的兩個不利因素,也許只是我們流行音樂暴露出的問題中的冰山一角。
然而華語音樂並不是一無是處,在我看來,華語流行音樂最大的亮點在於與亞洲文化的融合。雖然我們為了這一融合,如前所述,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這恰恰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有自己的文字,自己古老的音樂體系。雖然兩種體系間的衝撞是明顯的,但又有誰能否定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現代藝術本身就有太多的不可思議。現代音樂的發展不是直線形,而是樹形,我們仍有巨大的空間對現代音樂的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我們也有很多音樂人已經跟上了腳步。近些年來,許多從小眾開始,慢慢進入公眾視野的獨立音樂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們打破固化的規則,給華語音樂帶來新鮮的血液和養料,改變了聽眾一成不變的聽覺習慣。聽眾的力量是可怕的,如果聽眾都不為平庸無味的音樂買單,那麼這些音樂也不會有其生存空間。
總之,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華語音樂被歐美音樂全面壓制的情況終將有所緩解,甚至有續寫規則的可能。
不過看現在的情況,可能還得要千萬個世紀吧……
同樣都是dj,卻是土嗨
就我自己來看,小學時代各種周杰倫,到了初中無意間聽到同桌放的You Belong With Me......頓時炸裂......比國語歌唱得好太多啊!!!從此入坑,拋下了國內樂壇跑題了,下面說一下正題。感覺上,第一感覺就是歐美的流行音樂力量足(主要因為鼓點律動和電音的原因吧),比國內無論表現手法還是唱法方面來說簡直秒殺啊(個人看法=_=)。還有就是和聲,和聲,和聲!相比於華語的注重旋律,歐美的歌普遍重視並採用大量和聲,給歌曲整體增加了不少層次感,並且整體上歐美節奏把握是一大亮點。最後一點,唱功。個人覺得國內的歌手基本唱功還是有的,但是歐美和華語的歌拿出來一比就知道,國外的Beyonce、Whitney Huston、MJ等等,這些唱功國內簡直沒法比。然而把我堅決地推向歐美音樂的是GLEE(本人為此劇鐵杆粉)和美國好聲音(中國好聲音在這個面前一比直接秒被碾碎啊,渣都不剩)
首先,編曲簡直不要太落後,落後十年二十年得有,一年四季咱的音樂都是那個味,根本就沒有抓耳朵的,偶爾聽到一兩首,也是村東頭老四撿到便宜了那種感覺。人家幾個DJ大神就能讓咱玩上幾年了。
其次音樂文化不行,人家動不動街頭搭個舞台就唱上了,都站著嗨的要命,大家都懂都喜歡,你看國人的音樂鑒賞水平,你都不好多說話。
其實這幾年的新人就沒有亮眼的,自身素質就不大行,更別說唱好歌,不是都喜歡個掏糞男孩啥的么,那玩意叫唱歌?會唱歌的以前有,現在很少出現新生力量了,再看人家,蹲妹,A妹,lorde,囧立等等說都說不完。
然而我霉自己就撐半邊天了,雖然咱有汪峰汪半壁╮(╯_╰)╭起碼不至於
除開:處對象談戀愛被人甩死了老婆你不愛我我愛你之外,就沒什麼可唱了程度。零星的不唱處對象的幾首歌,比如李白那種,你瞅瞅那個詞兒說的是什麼玩意兒!
還得老實兒地處對象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還是想為大陸的流行音樂說句話。我認為國產音樂屬於被大眾輿論嚴重低估的水平。雖然說難以有能代表大陸整體音樂水平的音樂人,沒法從一個單獨的音樂人身上找出幾十首同樣優秀同樣巔峰水平的作品,但是大陸的音樂一直在進步,編曲水平一直在提高。
接下來是我的三層音樂理論。如果不想花時間看的可以先跳過,讀後面的內容時也許你會想理解三層的意思,但可能你不用讀就理解了。所以理論方面作為一個選項,重點是後面對理論的詮釋。
我把當代音樂分為三層,我們平日里廣播里放的、排行榜上有的,大家都喜聞樂見的音樂屬於應用層。中國有林俊傑、陳奕迅、許嵩、蔡依林、鳳凰傳奇等等,歐美有Taylor Swift、Justin Bieber等。他們連大爺大媽都知道是誰,在編曲、作曲、作詞方面較前人都鮮有創新,但是他們寫出的歌都能引起非常好的共鳴,別人一聽就喜歡,而且第一競爭力是音樂耐聽度而不是作秀賣萌。
第二層是准基礎層,包括小眾的搖滾音樂人、電子音樂人和一些對曲風、編曲創新做出傑出貢獻的流行音樂人。包括中國的周杰倫、搖滾樂隊(二手玫瑰、冷酷仙境、重塑雕像、頂馬、痛仰、刺蝟、萬能青年旅店、大棒等等)、電子樂隊(新褲子、薩頂頂、譚維維、火星電台、四分衛),除了周董之外,大多數名字不接觸流行音樂的人都不會聽說,但是稍微對流行音樂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貢獻是將一些具有創新性、先鋒性的元素帶入了流行音樂,有時甚至會一炮而紅。他們的音樂風格會被應用層的各種巨星和小嘍嘍借鑒(或抄襲)。我們都知道許嵩、後弦、TANK都曾經被稱作小周杰倫,因為他們本質上屬於應用層,而周董碰巧是准基礎層中的巨星,所以他們借風格很快就被發現了,幸好許嵩後來寫出了自己的風格,沒有和後面兩位一樣沉寂下去。這是一個應用層逆襲成功的典型例子。大多數應用層是不需要逆襲的,因為他們的名氣比那些准基礎層的音樂人要響得多,想用直接抄過來就行了,很少人才會批評他們抄襲。第三層就是不明覺厲的基礎層,他們在流行音樂的「後台」做著碼農一樣的工作,寫一些沒人聽得懂的音樂,出一些沒人聽的專輯,但是樂評人每次都給他們高分。你想問:為什麼這個世界如此裝逼?事實上,他們才是流行音樂創新的源泉所在,沒有他們,准基礎層和應用層的音樂人只能不斷吃著老本,聽眾們的品位也只能停滯不前,天天廣場舞。所以下次當你聽到一張難聽成翔,但樂評奇高的專輯(比如Radiohead《Kid A》、Kendrick Lamar《To Pimp A Butterfly》),你繞道而過,說聲不明覺厲就行了。有意思的是,當你不斷接觸流行音樂,尤其是當你厭倦了那種套路感十足、可卡拉OK性十足的流行口水歌的時候,你會越來越感受到基礎層音樂的魅力,你會從它們身上發現天才的靈光,一些你在其它音樂中完全無法找到的東西。真正逼格高的聽眾,會傾向於挑戰基礎層的專輯。當上層的音樂人借鑒基礎層的時候,抄襲已經不可能,即使他們有抄,一般的聽眾也毫聽不出痕迹。何況,直接抄基礎層並推廣到大眾流行樂,簡直是對全人類的貢獻啊!!!!這些層之間不是不能流動的,相反,應用層的音樂人如果對自己有要求,可以深入到准基礎層甚至是基礎層中去,讓自己真正變成一個音樂藝術家。因為層級和音樂人本身的素養無關,和選擇有關。以Justin Bieber為例,大家還記得5年前他唱baby時候的音容笑貌,那時候的他和TFBOYS唱左右手慢動作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稚嫩的應用層音樂人。但最近的一張專輯《Purpose》讓主流樂評人都對他有大的改觀,因為他已經深入電子樂,變成了一個準基礎層音樂人。專輯中的每一首歌都帶有明顯的Trap,Tropical House風格和Skrillex的編曲痕迹,並加上了自己獨特的詮釋。周杰倫最近的幾張專輯已經成功讓自己從准基礎層上升到了應用層,當然他還是巨星,但是要問他近幾年為華語流行樂創新做出了什麼貢獻,我可以說幾乎為零。好,現在讓我們把理論變成實踐。大陸的音樂就像它的歷史一樣,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變成斷斷續續的碎片。政府想扶持音樂就搞搞運動,想不扶持就撤錢撤人,改革初期文化氛圍寬鬆,可以見到很多不拘一格的作品(魔岩三傑的中國火),中後期則陷入保守,以至於封殺邊緣樂隊和音樂人。因此能堅持20年出好作品的基本都是溫和討巧的民謠流行樂。像好妹妹、李健這樣的音樂人我都很喜歡,但是他們畢竟屬於應用層。他們的歌放在幾十年前,也沒有人會說很先進。別忘了,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歐美音樂在哪些方面勝於華語音樂。在作詞方面,我覺得,只要不被政府的審查捆住手腳,中國流行樂完全可以完爆歐美流行樂。我們可是有全世界最古老、最有內涵的文字之一,可以寫出很有內涵的歌詞。但如果真的想取得突破,要在作曲、編曲、混音等硬條件上下功夫。這個除了依靠用於探索,不斷創新的邊緣音樂人,別無他法。
歐美流行樂的發展是建立在搖滾、電子先驅的基礎上。英國有beatles,美國有貓王,他們不但表面很紅,而且創新了音樂風格,屬於三層兼有的音樂人,把基礎層、准基礎層和應用層全部包攬了。但是歐美不僅出了兩種動物,還出了David Bowies、Joy Division、Pink Floyd、Queen、Talkingheads、Boy Dylan、REM、Metallica、Nirvana、Green Day等等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樂隊和音樂人,現在則有Calvin Harris, Avicii, Disclosure, Zedd、Skrillex這樣的電子音樂人,有很多人是橫跨三層的音樂牛人,也有很多人默默無聞的奮鬥在基礎層,但是毫無疑問,歐美的基礎層音樂是很受重視並且容易被發揚光大的。有這種基礎層的強大和善於傳播的特性,才有歐美音樂的飛速創新和不斷迭代。
中國的流行音樂不是輸在了應用層,而是基礎層。我們的應用層一樣強大,至少在規模和營銷能力上。但是應用層音樂缺乏創新、老調重彈的現象卻讓中國音樂遠遠的落在了歐美音樂的後面。究其原因,還是輸在了對基礎層的漠視和排擠上。社會一直覺得玩那種不受歡迎的音樂是失敗的表現,對音樂的創新嗤之以鼻,而沒有基礎層的流行音樂就像無源之木,無法持續成長。還記得周杰倫11年的專輯《驚嘆號》嗎?那是周董最後一張准基礎層作品。就連《迷魂記》中淺顯的HOUSE風格都被所謂的老周粉們批個狗血淋頭,更別提普及Dubstep、Trap這樣的音樂風格了。既然SHE翻唱國外的流行歌都能紅,那應用層的音樂人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從不見經傳的基礎層那邊借鑒呢?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直到國外的音樂已經先進到應用層根本沒法抄了,他們才意識到培養並利用國內基礎層。
我們可以努力追趕上歐美流行樂,至少在姿態上。引進歐美的DJ和製作團隊,可以補齊大陸音樂在基礎層的短板。但是只引進外援只能使我們變成歐美流行樂的複製品。最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可以提供歐美沒有的基礎層,走出與歐美不同的路線,並讓奮鬥在基礎層的音樂人受到重視,而不是全社會的漠視。魔岩三傑出現的時候,大陸人曾經相信有這麼一天。《范特西》發行的時候,台灣人也曾經相信有這麼一天。但是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看到這一天呢?華語音樂太簡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最能直接感受出來的就是大部分華語歌一種節奏 同樣的伴奏 沒有層次只是在重複一首歌就沒了但是歐美舉點栗子Florence and the MachineCat PowerFiona AppleRae Morris自行意會一下了啦我嘴笨(?í _ ì?)
原創性和整個環境氛圍,歌手就是歌手,不像我們國家,唱歌紅了想演戲,演戲紅了去唱歌,整個娛樂圈烏煙瘴氣
這個問題我初中就思考過!
中國音樂不夠大氣,主題比較小家子氣,表現方式多是細膩,這也不怪他,主要是中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結果!
看看人家新年晚會就知道了,文化完全不一樣,中國還沉浸在民族,愛國,八榮八恥的新聞聯播式,歐美的那是要多哈皮就有多流行!
比方說,中國流行音樂裡面,對傳統主題的作品總是流行不起來,比方說,母愛,親情,家庭,此類作品不多,傳唱率很低,而且多在特殊場合出現,像晚會。
但是國外的音樂,類似主題的,都可以成為專輯主打!例如西城男孩的《home》簡而言之,就是格局比較小,不夠大氣!所有方面+1 核心是政治方面
聽887的時候,國鵬老師傅說過一句,大意是感覺歐美這些好聽的歌是源源不斷地出現的
現代音樂起源於歐美,講白了大多數的東西都是學的人家,怎麼比?但是從民族音樂和中國風的角度講,中國更勝一籌
所有方面,特別是DJ。中國是土嗨,歐美是電音。
打個廣告~個人公眾號貓熊電台每周更新~最新歐美音樂/格萊美/超級碗/電音/Billboard榜/UK榜 你想要的通通都有!最新一期:http://mp.weixin.qq.com/s/5gboHrbM7HV47BkyKKVP4w2017格萊美:http://mp.weixin.qq.com/s/eocEDYrm9isEx8OoSj5pOg2017超級碗:http://mp.weixin.qq.com/s/SlAJkmeLckLlntnf00F-qg微信公眾號:MusicCaBe(??ω??)??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林俊傑演唱的《愛你》?
※什麼是「主打歌」?一定是排在專輯第一首的歌么?
※林俊傑的作曲編曲能力如何?
※如何評價女歌手林欣彤?
※為什麼美國歌壇都是創作歌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