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互聯網影響,傳統服裝批發市場會不會消失?

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面臨搬遷窘境;

廣州服裝圈,杭州四季青,上海七浦路等大型服裝批發市場,近年來業績下滑,電商互聯網究竟給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帶來了怎麼樣的影響?

其他服裝批發城會不會哪天也這樣消失了?


不請自來,

「服裝批發市場會消失嗎?」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8年。

那時候,我還是廣東某批發市場檔口的合伙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震撼,2009年,淘寶商城(天貓)在11月11日舉辦了一次促銷活動,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促銷力度均是有限的,但最後的營業額卻遠遠超過了預期。

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過去十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廣州十三行、北京動物園、武漢漢正街、到杭州四季青,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國頂級服裝批發市場,紛紛陷入了迷茫。

批發檔口的老闆們抱怨貨賣不動、店鋪租金上漲;

做租地買賣的市場管理者還面臨著政府隨時可能拆遷的行政指令。(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 拆除違建,地址遷移)

雖然做電商零售與做批發生意聽起來關係不大,許多淘寶店主都是從這些服裝批發市場拿貨,進而整理上架銷售的。

然而,當淘寶店不斷成長,壯大,隨之而來的營銷成本也攀升,這就透露出一個危險的訊號,羽翼豐滿的它們紛紛開始越過批發商,直接大批量向服裝工廠下單。

在服裝批發市場上,大部分商戶沒有自己的服裝工廠,以「炒貨」為生,也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從一個更低價的批發商手中買貨,再倒賣給下家。

即便自己服裝加工廠的批發商來說,貿然進行電商化也是有風險的。

如果你去檔口拿過貨,會發現其實不少店主都十分謹慎,禁止拍照,因為他們擔心自己開發設計的服裝,被競爭對手抄襲。

我有一個做服裝設計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她所在的服裝設計公司,其實不生產原創設計,她的上司,每天只讓她們做一件事。

就是去服裝批發市場,抄板。

這種現象在淘寶上十分嚴重。

你可以輕而易舉的搜到許多家淘寶店鋪,賣的是一模一樣的「爆款商品」。

作為消費者,你根本無法判斷,也不在乎哪家是原創,只看重價格。

但對於設計開發出爆款的原創店,不但銷量可能不如其它仿款大店,甚至可能因為價格戰而虧錢。

因此在服裝批發行業里,檔口老闆都會這樣描述轉型的尷尬:「做電商找死,不做電商等死」。

創業公司提供的各種工具,則更多地給服裝批發市場帶去一次又一次的運營技術升級,讓批發商們更高效管理自己的服裝生意,卻並沒有為越來越難做的生意提供新的思路。

中國第一大線上批髮網站阿里巴巴,也同樣無奈。

1998年,作為阿里最早上線的電商平台1688,至今都沒能在阿里承擔起一個獨立的收入板塊。

傳統服裝批發市場會被取代嗎?

雖然很多轉型中的服裝批髮網站檔口網和1688.com,未能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服裝批發生意,但這個勞動密集的行業卻正在悄然被年輕的網紅們打破。

如果你常在淘寶買衣服,一定熟悉張大奕、雪梨、錢夫人這些名字。(吾歡喜的衣櫥、錢夫人家、雪梨定製)

自從2015年起,淘寶上賣得最好的十家女裝店就有一半是來自網紅的女裝店。

最初,這些尚未出名的網紅大多數也在四廣州沙河這樣的批發市場進貨。

但伴隨著業務迅速擴大,有人看中了他們的營銷和銷售能力,開始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供應鏈,直接對接工廠,定製款式。

他們在微博上發自拍、直播聊天,漸漸的摸索出一條最實用的變現模式。—— 網紅+電商

「網紅經濟+女裝電商」成為當下主流的變現模式?

過去幾年,有越來越多人看到了這其中的機會。在杭州,就誕生了一批網紅孵化器。

在業界最有名的當屬簽約了張大奕的如涵電商,它已經借殼掛牌新三板,隨後獲得了阿里3億入股投資。

也有網紅在自己摸索出一條商業之路後開始自建孵化器。

比如雪梨就在2015年與合伙人辦起了公司,陸續簽約了30位網紅。

公司成立一年,估值就高達10億元。

資本的追捧,讓網紅電商看上去是線上服裝批發生意的一個轉型方向。

在這個新模式里,工廠生產的服裝通過一個網紅直接賣給了消費者,不僅省掉了中間的批發商,降低了終端零售價格,許多商家還採取了預定機制,大大減少了庫存成本。

在浙江杭州做服裝批發生意的小璐顯感受到了變化。

「年年都有人說生意不好做,但2015年開始,貨是真的走不動了。」

小璐說,她覺得如今來杭州四季青不叫「進貨」,而是「找機會、碰運氣」。

現在她已經不知道什麼款會賣得好了,所謂的大眾韓版、歐美版似乎都滿足不了客人的需求。

如今,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也不去實體店買衣服了。

2016年,中國三線以下城市的網路零售總額首次趕上了一、二線城市。

雖然許多批發商沒有轉型的能力,他們還是努力嘗試新辦法,儘可能從網紅店的成功經營中找到一絲可用的元素,比如把朋友圈變成新款衣服的原生廣告、店鋪推廣都做到知乎「開服裝店一般都去哪裡進貨?」的問題里。

杭州四季青不少服裝檔口還打算把導購員孵化成網,在店鋪的招聘啟事里,這群年輕姑娘被叫做穿版員。

為了促成更多訂單,她們甚至會給客戶直播自己的穿搭過程。

這些模特每天要換上百件衣服,收入按照銷售業績算——穿在你身上的衣服被訂的越多,你的工資就越高。

據一個四季青檔口穿板模特介紹,通常月收入在5000塊到20000塊之間。

對不熟悉傳統服裝批發市場的新手來說,做穿版員甚至比自己開一家批發檔口還賺錢。

四季青服裝集團在做了十多年服裝批發電商探索之後,去年內部首次出現了面向消費者賣貨的零售業務。與此同時,四季青也簽約了一批網紅在淘寶直播賣貨。

很多人以為,站在服裝批發市場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不是升級,就是被淘汰。

但我個人認為, 傳統服裝批發市場不會那麼容易消失,

只是在未來,它會離消費者的距離更近一步了。

節選自界面。


互聯網的推進讓服裝批發市場消失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服裝批發的生存實質就是為中小服裝實體店客戶與工廠建立聯繫:說的實在一點,工廠都是大貨生產,中小實體店的拿貨量顯然沒有辦法滿足訂單量。那麼批發商設計/找版生產(有實力的自己做工廠)或者直接拿工廠的原單、尾貨,零散做批發滿足中小客商的拿貨量,賺中間價。

另外還有一種炒貨串貨的,完全靠拿其他批發商的,或者其他批發市場的貨源為生,就算是像杭州四季青,上海七浦批發市場這樣比較有規模的市場很多檔口貨源也是從廣州,深圳串過來再批發,這樣就很大的提高了批發價。

互聯網的價格衝擊,使得現在很多批發市場的貨源就等於零售價了,有可能一樣的衣服淘寶的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有可能很多有貨源渠道的實體店賣價比你在市場拿的貨還便宜,這在以前不敢想像,但在現在,十分普遍。

所以現在是一個分化的時代,

1.對批發商來說,互聯網時代,價格競爭力已經不斷喪失,因為批發商的中間利潤層層加高,批發價不斷接近零售價,甚至超過!批發商利潤越大,終端零售的利潤就越小。

2.利用互聯網,微信,終端零售和工廠對接十分便捷,優秀的零售商已經直接從優質的工廠拿貨,取得更大的利潤之外,款式甚至更好,意味著生意也會更好!

批發市場在現在的形勢之下,壓貨太多,導致款式不斷停滯變差之外,不斷接近零售價的批發價已經毫無吸引力,前幾天剛和同事去上海七浦興旺市場4樓考察,發現羽絨服和大衣的批發價已經很接近零售價了,上海七浦的韓國館基本就是零售價在做了

我們重點看了新七浦和興旺4樓,有些許檔口已經展示出了大衣和羽絨服(但是這個時間不建議去批,基本是陳貨),品質過的去的至少500,叫價1000的也有。

這就不能理解了。本地有實力的工廠做的也受批發檔口亂叫價的影響,價格也亂了。就算直接從工廠拿貨批發的,也很少出合理價格了。

批價太高,款式跟不上。最重要的是無法給終端零售,服裝實體店留跟多的利潤空間。而更多的優質零售商直接找優質工廠批量進貨,尤其是外貿工廠和品牌代工廠。這樣的話,批發市場確實是有消失的可能


不會的 但是目前的批發市場經營模式需要改革,需要和互聯網接軌。每個城市範圍內,都會有聚集這類或那類商品的相關批發市場,作為商品流通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曾經的批發市場,絕對是商品貿易往來的不二之選,然而隨著各類電商平台的崛起與發展,批發市場的生意似乎日漸慘淡,很多參與其中的商家近兩年都普遍感到生意大不如前。於此同時,近年來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各電商平台也逐步陷入到一個瓶頸期。於是「新零售」「社區電商」等概念應運而生,然而概念僅僅是概念,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們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方式,既能拯救傳統批零貿易於水火,又可對目前電商貿易觸及不到的地方做出補充?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移動互聯網+傳統批發市場」。


目前看來是不會消失的。有實力的散貨商都在轉型做自己的「快消」品牌,說實話有這群人的存在批發市場就不會消失。


我覺得不會,記得多年前,淘寶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問過。實體店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消失。但是沒有,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好,電商有電商的好。同樣的,互聯網上批發有他的好,傳統批發市場也有他的好。只不過最後相同的是,你摸清了門道,都一樣賺錢........


推薦閱讀:

有哪些計算機術語的翻譯,讓你第一次學的時候感到十分彆扭?
網易味央在高安開建第二座豬場,如果網易招你去養豬,你所學的專業可以做出什麼創新?
這個網站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為什麼Lofter不能普及?

TAG:互聯網 | 服裝零售 | 服裝行業 | 服裝批發 | 批發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