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李小龍到成龍再到現在的吳京等武打動作明星,中國的武戲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發展趨勢,未來的路會怎麼延續?

1973年李小龍的去世,不僅是中國電影史的損失,更是國際的一大遺憾,李小龍的時代過去了,可電影時代在發展,那麼就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繼續延續他的道路,成龍就自言而然的來了,可以說初衷成龍就是李小龍的一個替身,是還在「人世」的延續。但結果不如人意,成龍的風格不適合,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成龍找到了自己的路,演技搞笑,隨手拈來的使用恰恰是成龍的幽默,從此開啟了成龍時代。眾所周知,成龍,元彪,洪金寶,甄子丹,李連杰等等都是我們熟知的動作明星(還有一些反面的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本身是一個90後,所有的電影印象都是作用在他們身上,繼而相對出來了一些動作明星,比如吳京,吳越,趙文卓,還有最近的張晉,他們可以說是現在的「四小強」,但是以後呢,總感覺動作越來越「厲害」,但還是缺失了一些東西,以後的電影史會是一個怎樣的發展史呢,文戲,武戲,怎麼選擇,縱來沒有區分,可是也不能被現在電影華麗的特技所代替。


謝邀。

首先李小龍是不世出的武術奇才,憑藉一人之力在國際上打開了功夫片的局面,其後中外功夫片粉絲之所以會看成龍、李連杰等人的電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李小龍的啟蒙和對李小龍的回憶。

就好比UFC選手承認,現今所有的UFC選手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李小龍的影子。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影迷審美的影響同樣如此。

可是後來的動作明星,要想達到李小龍的高度,不僅武藝上仍有距離,對待電影的態度也不及李小龍真誠。

說到態度,不是說你受傷多,你夠拚命就算是態度誠懇。就拿甄子丹來說,號稱「宇宙最強」、「真功夫」,可是看他近年的電影,所謂的用上了MMA格鬥術,可是對比UFC比賽一看,就知道一招一式雖真,情節卻未免太假。真正的UFC比賽即便是頂級高手受那麼一重拳,也會迷糊,倒地不起,而甄子丹電影中的武者卻怎麼摔都摔不廢,怎麼打都打不暈。看來甄子丹和他在電影中的對手已然遠遠超越了所有UFC選手。

當年李小龍拍「唐山大兄」,導演讓他多打幾拳,李小龍說不必,我一拳就可以打倒對方,導演開始不信,李小龍當場演示,導演只能折服。

這樣的認真精神的背後是對自身武術的自信,這是臨時抱佛腳學拳擊的李連杰,痴迷動作效果的甄子丹等人所無法相比的。

當今世界,如李小龍一般的高手雖然少,但接近他的也有不少,這些擂台上的高手缺的是對武術的更深的理解,以及如果在屏幕上將武術之美表現出來的知識和經驗。如果能武術、電影兼有造詣,像李小龍那樣再把功夫片推向新的高潮也未必不能實現。

至於特技,畢竟太假,也就《黑客帝國》能湊合看看。


「從硬橋硬馬到獨狼天下。」

公元2017年八月,兩匹狼狹路相逢,戰狼二世屢次刷新市場記錄,殺破狼三世也手握好口碑,成功搶得一個單日票房冠軍。

兩片中,吳京與吳樾這對同門師兄弟,憑藉血脈僨張的搏命演出,讓人們看到了新一代打星的風采。

從武俠片、功夫片再到動作片,師承不同門派、效力不同公司、摸索不同路線的打星們,以武力高強的形象活躍於光影之中。

他們打鬥風格的進化,不僅是當時社會審美的體現,也是中國影史的見證。

外媒眼中的打星「四大天王」李小龍、成龍、李連杰與甄子丹

套路流:硬橋硬馬實打實

代表打星:邵氏群星

前邵氏時代,電影中的打鬥主要以粵劇為師,以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為代表,雖說受限於場地,演員經常輾轉騰挪,但卻留下了一些影響後世的招牌動作。

1958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成立。此後的六七十年代,以胡金銓、張徹、劉家良等為代表的邵氏,推出了大量的功夫片與武俠片,「打星」的概念也逐漸形成。

邵氏打星的風格,強調一個「硬橋硬馬」,講究實打實,點對點,他們的動作主要是南拳招式,身法的規範性要求,遠遠大於實戰性。

這一時期的打鬥,仍然延續了舞台戲曲的套路,動作缺乏真實感與技術性,往往一打就打很久,一招招都跟排演好似的。

而且,動作本身的「輕描淡寫」與效果的刻意強化形成鮮明對比,往往感受不到出招的力度,人就誇張地飛了出去。

愛兄弟,也愛殘臂,邵氏名導張徹,以武俠片聞名江湖。他不僅帶出了吳宇森這樣的名導徒弟,還捧紅了王羽、狄龍、姜大衛等一批打星。

李修賢、午馬、陳觀泰、張徹、姜大衛、吳宇森、狄龍▼

王羽,身材高大,陽剛氣足。當年,他以《獨臂刀》(戳專欄文章回顧「獨臂刀」上映50周年:為什麼殘俠更能打?)一戰成名,成為香港六十年代首席武俠小生,片酬與票房獨領風騷,魅力之大以至曾經獲得林青霞的追求。

狄龍與姜大衛,堪稱張家班雙子星。兩人一庄一諧,相貌不凡,英氣逼人,曾在《新獨臂刀》、《報仇》等多部戲中合作,曾經情同手足,後來心生嫌隙。

多年以後,為給恩師張徹祝壽,兩位小生在電影《義膽群英》再次尷尬同框,讓人無限唏噓。

出身武術世家的劉家輝, 養父是黃飛鴻再傳弟子。他和哥哥劉家良,在邵氏時將功夫片發揚光大,常以光頭形象示人的他,推出了《少林三十六房》等作品。

除了精幹男性,邵氏時期的女打星也不少,譬如惠英紅與鄭佩佩。

惠英紅原是夜總會歌女,被張徹看中籤約邵氏,後經劉家良的提攜,正式轉型武打動作戲,直至八十年代末,仍是一線打星。

邵氏時期的鄭佩佩,憑藉在胡金銓電影《大醉俠》中的「金燕子」一角成名,曾獲得「武俠影后」的盛讚;復出後,憑藉《唐伯虎點秋香》再次為人所知。

代表作品:《獨臂刀》《大醉俠》

迅猛流:氣勢如虹快准狠

代表打星:李小龍

隨著邵氏的衰落,嘉禾的崛起,返回香港的李小龍,迎來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

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是一門博採眾家之長的武藝。

據李連杰在採訪中所說,他的步伐吸收了拳擊精髓,腳法有空手道與跆拳道的妙處,拳法師從中國的詠春,雙截棍的技術則是來自菲律賓。

李小龍的截拳道,打鬥風格講究一個迅猛,他憑藉強大的個人天賦,大大提高了前輩打星出招的速度與力量,同時真實地展示了動作的殺傷力。

無論是唯快不破的李三腳,還是耍得人眼花繚亂的雙截棍,隨著「啊打啊打」的叫聲,一幕幕極具影像魅力的動作戲,在電光火石間得以呈現。

以一己之力使功夫片聞名全球,以勢不可擋的氣勢永載史冊。英年早逝的李小龍,用富有挑釁性的勇猛形象,將自己打造成為了中國打星的精神符號。

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

笑鬧流:隨機應變小快靈

代表打星:成龍 洪金寶

在後李小龍時代,如何突破他的打鬥風格,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成為每一個打星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一次,登上歷史舞台的是一群名為「七小福」的年輕人。

京劇大師于占元,當年創立「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教授舞台戲曲與雜耍技巧。學成出師的七大徒弟,後來紛紛進入電影界,其中以洪金寶與成龍影響最大。

首先成名的洪金寶,充分發揮身材與身手的優勢,靜若笨拙胖子,動如靈活脫兔,這種意想不到的反差萌,達到了一種冷不丁的喜劇效果。

後來成為國際巨星的成龍,在打法創新的路上走得更遠。

起初,針對李小龍不苟言笑的英雄形象,他引入喜劇元素,將自己定義為形象滑稽的小人物;同時,為了更加接地氣,讓套招更加真實可信,李小龍的戰無不勝,到他這兒就變成了隨時挨揍,身體會疼。

接著,從功夫片轉型動作片的成龍,將打鬥場面從單純的武藝切磋,逐漸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使情節與動作緊密結合。

他借鑒巴斯特基頓的肢體動作,流行的跑酷運動,傳統的雜耍技巧,充分運用手邊的道具,將自己的打戲設計得更具觀賞性與趣味性

最後,成龍祭出了「搏命」的大旗,親身上陣各種危險動作,將驚險性注入了追逐打鬥,從而使成龍作品擁有了不可替代的特色。

代表作品:《快餐車》《醉拳2》《新警察故事》

飄逸流:飛檐走壁俠影現

代表打星:李連杰(趙文卓) 楊紫瓊(楊麗菁)

在成龍稱霸影壇的過程中,另一派風格迥異的打星也在悄然崛起。

李連杰,武術套路冠軍出身,憑藉一部《少林寺》火遍全國。他外形俊朗,目光凌厲,眉宇間正氣凌然,動作大開大合,瀟洒舒展,儼然一副大俠風範。

當如此鮮明的個人氣質,遇見黃飛鴻這麼一個再合適不過的角色,李連杰一來到香港,就順利踏上了一線打星的道路。

形象過於定型的李連杰,在後期的「方世玉」系列中,加入了更多的喜劇元素,一改性冷淡的宗師臉,轉變成了插科打諢的小青年。

同時,打鬥風格上,他也減少了擺pose般的橋段,增強了動作的實戰性,充分運用周圍的環境條件,突出拳腳的力量與速度感。

與武術套路的招式類似,學舞蹈的楊紫瓊,形體也有著良好的協調性。這種個人條件,配合優秀的武術指導,威亞等輔助器具,便能在銀幕上呈現出飄逸的美感。

代表作品:《黃飛鴻》《方世玉》《卧虎藏龍》

兇狠流:拳拳到肉熱血飛

代表打星: 甄子丹 吳京

特技過度泛濫的電影圈,在新世紀面臨著打星青黃不接的局面,人們對飛來飛去的交戰越來越厭倦,開始渴望看見一種真實的動作場面

於是,一種以兇狠為特徵,吸收自由搏擊等技藝,講求拳拳到肉,甚至鮮血淋漓的打鬥方式,成為了這個重口味時代的主流。

甄子丹,用《殺破狼》《龍虎門》《導火線》等片確立了自己的「亂拳掄死老師傅」的暴烈風格,接著,用「我要打十個」的葉問系列,獲得了「宇宙丹」的稱號。

另一邊,娃娃臉的吳京,原先走的是師哥李連杰的飄逸流路線,多年沉浮之後,終於找准了中國隊長的定位,蓄起了鬍鬚,用鐵拳去誅滅遠方的敵人。

兩人在《殺破狼》中的交手,可謂是兇狠流打星的傑出表演。不做準備,以賽代練,減少套招,僅憑感覺,這種刺激的場面,可看度與危險性都很高。

從李小龍時代的砸碎「東亞病夫」牌匾,到李連杰時代的拳打西洋大力士,再到如今的葉問鋤奸,冷鋒抗敵,中國銀幕上的打星在變,某種情緒卻好像一直存在。

代表作品:《導火線》《殺破狼》

番外篇

「鬼腳七」熊欣欣▼

「力王」樊少皇▼

「一字馬」盧惠光▼

「霸王花」胡慧中▼

「世界拳王」周比利▼

「14k大佬」陳惠敏▼

「蛤蟆神功」梁小龍▼

「奪命剪刀腳」黃炳耀(已故)▼

放眼國際,西洋有巨石強森、傑森?斯坦森、范·迪塞爾,泰國有托尼·賈,日本有忍者術,韓國有亂棍流,下一個十年,中國打星又有誰來獨領風騷呢?

-------------------------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dsfysweixin)

微信版詳見:中國打星進化史


未來的發展就是大家對動作片越來越不感興趣,所以理論上發展也是會走下坡路,對於是否再出現一個超級功夫巨星這個問題我持悲觀態度。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小龍的演技?
李小龍能打的過拳王泰森嗎?
《鋼鐵俠》中有李小龍嗎?
如果採用無規則街斗,功夫電影巨星李小龍真能打得過拳王泰森嗎?
李小龍截拳道的哲學思想和核心技術有哪些?

TAG:李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