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媒體對尼泊爾地震報道的冷淡態度?
這次尼泊爾地震震級很高,而且在大地震之後又發生了第二次7.5級地震,尼泊爾又是鄰國,但是國內媒體報道很簡單、關注時間短、角度也單一,這是為什麼?相比之下,外媒如NHK、BBC對地震的關注更多一些。國內媒體有沒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報道?
謝邀。
首先,我想說,對於尼泊爾地震的關注度,中國媒體比以往關注海地地震之類的,還是好些了。畢竟尼泊爾是我們的鄰國,來往也比海地等國要密切。但也僅僅這樣了。比起日本地震和中國國內地震,尼泊爾地震受到的關注還遠遠不夠。這情有可原,但不可姑息縱容。所以,相比以往的地震報道,國內很多人覺得,我們有二十多家媒體去了,報道了那麼多,不冷淡啊!可煩了。但,如果和國際比較一下,我要很客觀地說,還是不夠。之所以大家覺得煩,是因為報道沒有讓他們覺得新。然而,這次尼泊爾地震,是有很多新東西可以報道的。(那些新東西:地震預測,國際援助,國內組織首次出國援助,尼泊爾本身的情況等)以下,我想援引一篇地震一周後自己寫的一篇文章。當時我剛從尼泊爾災區回到北京參加援助工作,在和媒體溝通交流消息版面時,曾經多次被媒體界朋友勸說,尼泊爾地震已經不是新聞熱點了,主編不給通過等。
尼泊爾地震後不到五天的時間裡,尼泊爾新聞在我國國內已經不具備新聞熱度。如果尼泊爾地震再獲關注,最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震後的疫情。但我不希望這會發生,所以我不希望尼泊爾因巨大的傷痛而再有新聞熱度。如果要我給這可能的新聞回溫一次最好的原因,我希望是因為中國人大愛無疆的選擇。
####在我困在尼泊爾地震里的第一天,接到了三家媒體的電話。在他們的採訪後,我以為國內的媒體是很關注尼泊爾這場浩劫的。我看到很多歐美的遊客在安置好自己的住所後,在醫院詢問醫院是否需要幫助,我看到當地新聞報道各國救援隊進入尼泊爾,我讀到尼泊爾的朋友給我寫郵件感謝和我一樣的中國人付出的努力,我,感受到了國際社會對一個地震後需要援助的尼泊爾的溫暖,感受到這個佛祖誕生國度里人們的善良,感受到尼泊爾人民對未來的樂觀。我的Facebook也一直被尼泊爾的災情刷屏。導致我產生了錯覺,即,國內也以一樣熱度在關注尼泊爾。
(注所有新聞網站截屏都為五月一日晚上8-9點)
回到國內後,我發現,我錯了。國內對新聞的熱度總是那麼奇怪。我天天向媒體報道,待我回來後,只不過是第一日不足一角的報道,而且關注點不主要在尼泊爾的災情,而在我的情況。我在加德滿都遇見的大媒體們,都是在踩點。如果不深入災區,不全程跟進災情,新聞的熱度散了,尼泊爾的廢墟與屍體,就被人遺忘了。沒有深度的報道,自然難引起關注。沒有關注的尼泊爾,得到的幫助會更少。而中國,是尼泊爾心中最好的鄰居。而我,寫下這篇文章,是在批評國內媒體。
國內媒體不該多一些人道精神么?不要只關注首都加德滿都和震源戈爾卡縣,請不要只關注救援和慘狀,不要只做短期的走馬觀花。雖然很多家國外媒體的首頁都是尼泊爾地震,但我知道在中國,貧窮的尼泊爾搏不到一個好版位。所以,如果國內的讀者不了解尼泊爾有多麼需要幫助,我不怪讀者,只怪媒體。
如果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的媒體多一些遠視,多一些人道關懷,多一些深入認真的採訪,那麼是對讀者的負責。
我也知道,要從上至下改變媒體很困難。他們會說,因為讀者感興趣,喏,你們看看熱度榜,不都是喜歡政局、財經和娛樂么?誰去關心鄰國的社會困境?而我,今天要為自己,為在尼泊爾努力的救援者們,為淳樸樂觀的尼泊爾人們,打媒體一巴掌。
不要因為你們的差勁報道引起不了國內的關注,就說國內的人不在乎鄰國的痛苦。
不要因為你們的主編布置任務,就失去你們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摸摸你們的心,如果一周後,地震的熱度過去了,缺水、缺糧和災後疾病折磨尼泊爾時,你們還會不會給尼泊爾一次頭條的機會?
如果這個國家,因為這場新年後來臨的地震,又陷入混亂,又陷入革命,要是到了那時候,國內的媒體,你們會關心多一些么?關注的是戰亂,還是幫助援助?為什麼?
二戰期間,漢娜·阿倫特說過,「在政治中,不抵抗就是服從」。從尼泊爾地震的事件中,我說,在災難報道中,不帶有人道主義精神,就是敷衍。
不要因為你們走馬觀花的報道,而削弱了國內對尼泊爾真實情況的了解。如果你們無法一一抵達尼泊爾,無法探訪每一個角落,那麼在國內,可以跟進救援後台的組織和基金會,他們都有從前線傳來的信息。
如果媒體們,你們知道尼泊爾的情況是需要報道的,需要關注的,然而卻畏懼新聞受冷。那麼,請相信我。如果你們能報道好,我們的熱度不會減少。
有什麼比挽救悲劇和見證人性偉大的災難更令人關心的呢?在尼泊爾,有六天都沒有得到援助的Sindupalchok,國內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這是目前已知的傷重最嚴重的地區。為什麼沒有記者前往呢?哪怕是有組織願意出錢請記者去曝光這個區域,在加都搶版的國內記者都沒有人答應。
而地震信息發布者公布的信息,又有多少媒體感興趣呢?今日我聯繫了五六家主流媒體,都被告知不打算採訪。自薦撰稿,也被告知主編不許。我前些日子與剛從加德滿都回來的小姑娘說,有些負面新聞被撤,或許是因為媒體要團結一心,以推進救災。小姑娘連著兩次說我不理解她,無法再和她交談。然而,我回國後一直觀察這國內媒體的頭版,我才明白:
我們的媒體,是團結一心的。但是,缺乏一顆人道主義的博愛心。
或許,有人說媒體不需要這麼一顆心。那麼,我們呢?我們能多關注尼泊爾的地震么?如果媒體以熱度為原因忽略了尼泊爾,那麼我們能否每日關注一下「尼泊爾地震」? 國內媒體在圍觀和心裡嗤笑那些第一次進入國際舞台的民間救援隊的緊張和笨拙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更加愚蠢!
我是個理想主義者,這次我的理想是:用我們的心喚起國內媒體現在那冷漠的心。尼泊爾的地震,還沒有過去。援助,也還沒有結束。媒體除了是揭露真相的放大鏡,還應該是傳播需求的擴音器。請傳達災區的需求。
最後,我幫我朋友轉達一些話,給網易的記者呂北海。
「如果有人認識一個叫呂北海的記者,請轉告他,以後再做災害報道,請注意專業性,新聞里每一句話是要有依據有調查立得住的。怎麼能在加德滿都和其他沒有受災的旅遊景點轉了轉就得出了災區食品沒有問題,尼泊爾人很淡定,尼泊爾到處很美好很祥和之類的結論。這樣的報道會阻斷對災區的支持, 而這些支持正是那些正在苦苦掙扎的災民的希望。這樣的報道等於在變相的殺人!」
發了這篇後,媒體朋友和我說這樣一些話,大意是:
媒體管控在上。記者沒有選題決定權。
國際新聞性價比低。
難為當記者的他們了。
題目中提到「冷淡」,似乎是在強調中國媒體的主觀態度。
本人並非相關行業,不過看到這個題目之後的第一反應是下面這個知乎答案:
為什麼我國的新聞媒體報道國際重大新聞的時候大都採用外媒的報道而不是自己的一手消息呢? - 張寒寺的回答
其中提及了一些客觀上的限制。雖然例子是馬航,不過我覺得有些情況還是相通的。
這個沒有一定之規。並不是其他國家報道多熱烈,我們就必須報道同等的熱烈才算正確。
不過說實話最近看BBC倒是經常報道,強調尼泊爾和印度北部未來再次發生強震的可能性很高。
我又百度了下國內網站,也有類似報道(嚴格說是轉載翻譯),不過不那麼起眼。。因為國內一般民眾真的不關心尼泊爾。印度教國家,又不是一個文化圈。另外我也很奇怪為什麼你們不關心西藏被波及的情況
媒體態度是比較淡,但是我國媒體對這種事情一向如此吧… 而且相較起來,還上了央視新聞和專題的… 不過這次民間力量很活躍啊,可能是近年我國地震多發對這個災害比較敏感反應迅速,還有就是宗教的因素讓國內有宗教成分的慈善機構不遺餘力…再加上國內專業救援隊很多人出身戶外團隊,而尼泊爾又是戶外運動天堂… 所以這次救援隊好多…捐款也好多…騰訊公益籌款的項目好多好多
中國的觀眾真難伺候。報道少了就是冷淡,報道多了在很多人眼裡又變成了只會關注國外災難。在中國這樣一個每天有無數大大小小無數新聞的國度,一個小鄰國的自然災害不可能一直佔據新聞議程的重要位置。
我們的媒體只喜歡大新聞,大新聞,大新聞,三五天過去了,大新聞就不再是大新聞了。能連續幾天頭條已經很不錯了。起碼比以前進步多了,我們的民眾也是見多識廣,啥事都只有三天熱度而已。只能說我們的大環境更換速度太快,跟不上節奏,自然就被湮沒了。說實話我都不知道現在還有什麼能長久的刺激我們的眼球了。死亡或許對於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來說,只能說司空見慣。什麼釣魚島什麼食品安全什麼城管什麼拆遷腐敗,我們還能亢奮么?也許飛速發展的社會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吧,跑的太快容易忽略太多,也容易遺忘太多。這些不正常的情況或許也是正常的吧
推薦閱讀:
※熊本地震中受中國大使館救助的台灣人回來在ptt上還稱「兩國」,這樣真的對得起大使館工作人員么?
※為何給人的感覺是大地震很少在發達國家發生(日本例外)?
※如何評價微博上的地震預測研究員?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被漏報了嗎?
※就紐西蘭地震中國大使館租飛機救人一事,微博和知乎上造謠、挑毛病這些人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