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師兄菩提心生起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常來影響我的信心,請師兄們幫助,拜謝!!拜謝!?

想問一下有關菩提心的問題,希望各位師兄多多幫助,幫忙答題或是拉一些修行好的其他師兄來,拜謝!!

了解菩提心這個概念已經有快一年了,現在正在看索達吉堪布講的《入菩薩行論》,收穫也很多。了解了菩提心的重要性,雖然每次迴向的時候都會發下利益眾生的心愿,幾次也偶然似乎強烈地升起那種勇往直前的大心愿,就很快退失了。但是真感受不到真實無偽的菩提心,也總有動搖的時候(我現在就是在看到入行論一半的時候來的) 我想是一直有幾個障礙的地方,也就是因為還有不理解地方:

1. 先附一段仁波切的話:在佛教里,智慧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全都是次要。得見真理最重要,道德、戒律,甚至禪定(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它聽起來多麼珍貴,如果你的禪定沒有令你得見真理,那麼你坐爛了屁股也是徒然。屁股坐穿也枉然,沒用的。好吧,也許你能夠從中得到放鬆,讓心安靜下來,那又怎樣?如果你無法得見真理,那麼得到一點點安寧,又怎樣?你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獲得安寧。所以說得見真理總是如此重要。

首先我不明白的是菩提心的修法在佛法中是不是屬於一個方便法,還是最究竟的。因為入行論都講記中,索達吉堪布說是佛通過大智慧觀察,知道了菩提心是懺悔一切惡業修一切功德的最殊勝的法門。而且一旦成佛。證悟了空性,善與惡在勝義諦中就沒有分別了。

2.還有一個關於因果的問題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成佛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果位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功德,而從中推理出,我們需要做非常多的善事,我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努力的。但是有這種想法的話,我就很難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像是一件商品非常昂貴我們需要非常多的錢來買它,但是,我不會對這些錢生起上非常大的執著。因此一旦有了為了成佛而積累功德的想法就難從內心深處形成真正的,無偽的菩提心。(但若是菩提心的修法卻實是一個方便法的話,我騙也要把自己騙過去。但是不理解的話,反而時常動搖信心。)

3.但是一旦有了,我要為自己積累功德為自己能夠成佛的想法,就難以去除我執,也就不可能成佛了。阿彌陀佛也告訴關於觀世音菩薩實無眾生可度。所以我會想菩提心的修法是否只是一個方便法。不弄清楚這個我很難強迫自己卻不理會這些。

4.還有一個關於因果方面的問題,佛經中所說的地獄是否只是每個人隨業力所見到景象不同,還是說眾生所見的的就是一副模樣。難道蟲魚鳥獸頭投生地獄時所見也是這一副景象——刀山,油鍋嗎?他們生前甚至沒有見過刀。這雖然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卻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理智上理解不了,我就會有點動搖。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為了使眾生畏懼因果 ,精進修習,還是真是如此。所以它總是隔三差五來動搖我。

請各位師兄們幫忙,拜謝! 祝各位師兄皆能生前圓滿的菩提心。


謝邀,我沒什麼能耐,隨便說一說,但把您問題里的關鍵點給點一下。

1,相似菩提心是方便法,真實菩提心是究竟法。因地上的相似菩提心跟看起來好像跟空性是兩個東西,但真實的無偽菩提心跟空性是無二無別的。就像一個蘋果同時具有甜和脆兩種性質,並不是有一個蘋果甜而有另一個脆。空性是真實菩提心的「智分」,真實菩提心的「悲分」則是無偽慈悲心,兩者一體無別,這個就叫「智悲雙運」。我們沒有辦法一開始就發起真正的菩提心,但相似菩提心則能讓你接近於真正的菩提心,一旦相似菩提心積累到一個程度能夠轉變為真實菩提心,你能體會到那個與空性雙運的慈悲心。這是一條「從悲入道」的路,另一條則是從對相似空性的研習的「由智入道」的路子,但無論從那個入,只要證悟了,就能體會那個真實菩提心是同時具足慈悲與空性兩者的,並不是兩個東西。真實菩提心也叫佛性。

2,你的問題是建立在我執的基礎上的,因為你的內心還有一個對我成佛,所以你的大無畏里始終是會帶有「勉強」和「掙內心扎」在的,但是你一旦體會過那個真實菩提心,你會體會到一種沒有掛礙的慈悲,從來沒有如此強烈,一點不勉強,乃至於很自然能從內心深處真正發起「只要眾生離苦得樂解脫成佛哪怕我不成佛也絕沒有一點問題」的念頭,而且內心沒有一點點哪怕是細微的「不舒服」、「捨不得」、「悲壯感」,反而會感覺把一切奉獻給他人再平常不過了。因為在那個境界里,你的我執已經很弱了,自己的得失在內心已經在你的心裡沒有什麼波動,這個時候你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而這時,「我」已經真的不重要了,您的上述問題都已經不是問題。這個光理論的推導沒意思,自己體會過一次就曉得了。

3,請參考2

4,一切都是眾生的心的幻化,從業因果的角度上來說,那些小動物不打容易感招地獄的業,雖然確實是六道輪迴,但其實有機會去別的道的是人,別的道沒有那麼多「跳槽」的機會,除非有特別的機緣,比如往昔世的善根或者大惡業萌發,否則會長時間在自己的某一種業報之中很難出離。在我們眼裡看到的一碗水在它眼裡是什麼,就視乎它的業力在它面前呈現出來的是什麼了。這個跟它這一輩子見沒見過關係不大,因為八識田裡成熟並起現行的種子,不是一定要是那一輩子種下的。


問:請教師父如何發菩提心?

師:想學佛,連菩提心都生不起來,那還學什麼佛?學佛,發菩提心是自然而然的,難道還需要別人做你的思想工作,逼著你生起菩提心嗎?這個道理就如同發財,只有當你想發財的時候,你才會拚命去賺錢;你不想發財,就老老實實地打一份工,養活自己就行了。想成佛必須發菩提心,否則成不了佛。學佛要有犧牲精神,沒有犧牲精神學不了佛,更成不了佛。

問:佛法、世間法如何統一?學佛的人應以什麼心態去發財?魚和熊掌可否兼得?

師:想發財就去發你的財,發完財後再安安心心地學佛。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如果魚和熊掌都想要,那也要分個先後主次,兩者不可能同時兼得。學佛的人並不是活在真空里,不可能脫離現實社會。雖然我們不好財色名利,但衣食也需無憂。為了防止懶惰、落伍,修行人還是應該工作。長時間不工作,不接觸社會的人,退步了自己都不知道。造化既然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頭腦,不工作就違背了天道。有些人身體那麼差,甚至六根不全,還在辛勤地勞作。何況我們身體、頭腦都這麼好,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工作呢?我們做的不是為自己,而是利益眾生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更高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容易成功。

問:不斷貪嗔痴能修行嗎?嗔心生起來時,如何把這股力量轉向修行?

師:沒有貪嗔痴的人能修行嗎?貪世俗上的東西是修行人嗎?對自身的煩惱、惡習生不起嗔恨心,不用勇猛心把它斬掉,能學佛嗎?去貪嗔痴,是指去除世俗上的貪嗔痴。你對道業、學習不貪,對自己狠不起來,又如何進步?修行人是最貪,也是最狠的。對自己的身口意不狠,做得了主嗎?對自己狠不了,對別人也狠不起來。身口意都降伏不了,又如何學佛?成就的人首先是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對自己狠得起來的人。

一個生不起菩提心的人,怎麼稱得上是一個學佛的人呢?菩提心生起來唯一的標誌就是把自己奉獻給國家、社會,奉獻給眾生,奉獻給所在的集體。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奉獻出來,就證明你的菩提心還沒有生起來。捫心自問,你是在奉獻還是在索取?是從父母那索取,從集體中索取,從這個國家、民族中索取,還是把自己奉獻給了國家、民族,奉獻給了所在的集體,奉獻給了你的父母、師長?你既不能付出,又無可奉獻,還談什麼學佛?我們現在只是在學人,先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體力、有才能、有智慧、有德行的人,然後才可能奉獻自己,才有資格談學佛。你現在一無所有,什麼都奉獻不出來,學佛,還是免談吧!

但是,如果你願意把自己奉獻出來,無論你學什麼都會很快深入,讓自己迅速充實起來。之所以現在學而不力,就是因為不能徹底地奉獻自己。佛教為什麼提倡學佛要從無我開始,把無我擺在首位?無我就是把自己完全、徹底地奉獻出來。

凡夫與聖人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發心。發不了心就是一個凡夫,能發心就是一個聖人。一個不發心的普通人為了生存,還需要具備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何況我們這些不甘平庸,想學佛的人?既然想學佛,連人該具備的素質、心態和能力都沒有,怎麼學佛?

學佛的人應該比社會上的人素質更高,更自覺才對。如果世間之路你都無能為力,毫無建樹,佛門這條路你更將一無所獲。學佛這條路比社會上的路更艱辛,更殘酷,更真實,需要更高超的技術。否則你將血本無歸,連社會上那些最簡單、最基本該得到的你都得不到,甚至已經擁有的還會失去。

要想得到修學佛法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發心,一切取決於你能否發菩提心。菩提心生起的標誌就是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不能為國家、民族奉獻,也應該為集體奉獻;不能為集體奉獻,也應該為父母奉獻;不能為父母奉獻,就應該為你的慾望去付出。一個人為了自己的慾望都不能付出,還能為什麼付出呢?慾望要想得到滿足,唯有付出,絕無它途。何況我們是學佛的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人,更應該為眾生、為國家、為民族、為這個集體付出,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慾望而付出。退一萬步講,你真能為你升官發財的慾望付出,你也屬於成功人士。

修行人應該養成修行的習慣,晚上打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就像吃飯一樣,到了時間自然想吃。應該把修行融入到血液中,融入到每一個起心動念里。為什麼對一日三餐、睡覺能形成習慣,到點就自然去做,對修行、打坐、讀書卻不能呢?這十多天我在外面跑,每天盤腿的時間都是一二十個小時。講話、辦事、聊天,包括坐車,我都盤著腿,都在練腿。一個修行人應該抓住分分秒秒,不能煉心就練腿,不能練腿就煉心。有事做時就煉心,沒事做時就練腿。如果你腿沒練好,心也沒煉好,虛度光陰,於心何安?

釋萬行

2010.11.11


一,什麼是菩提心?

最簡單的說,菩提心就是我要成佛。 《大智度論》卷四十一雲(大正25·362c)︰『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當然,這個我要做佛不是為了貪圖享受為了法力無邊去做佛。要做佛就要向佛學習,佛在幹什麼?無時無刻不在普度眾生,因此學佛的人是「上乞佛道,下化眾生」。

二,什麼是功德?

功德是很抽象的東西,也是方便說。你心中完完全全放下功德這回事,一切以度化眾生為目標,那麼你就真有功德了,如果你為功德而去,那麼你便沒有功德。所以金剛經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是名阿諾多羅三藐三菩提」。什麼是善?滅度眾生就是最大的善,但是你要有智慧有方法,沒有智慧只能和眾生結仇。所以講智慧是最關鍵的。

三,我執與成佛

前面兩個問題已經說了,發了菩提心就是完全利他的,心中沒有我存在的,如果你還有「我要有功德」這個想法存在,那麼你連菩提心都沒有保持住。所以說為什麼菩提心難發?因為我執太重,什麼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發菩提心要真正的放下我執,不然做不到完全利他。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一開始要先說聲聞法,告訴你們「我」是虛幻的,先求涅槃了生死。而北傳的經典你去看,都是對菩薩和阿羅漢說的。你直接對沒接觸過佛教的人說,讓他們完全無私奉獻是不可能的。

四,地獄

地獄是由業力牽引形成的,每個人業力不同見到的地獄也不同,不過都是受苦罷了。


入人群。

菩提心的道理其實都懂,但實際上卻怎麼都去不了功利心、得失心。

但是當我真正的去做了一些慈善和公益以後,真實見到一些苦,身體力行做了一些事,才真正的起了悲憫心。

那些時候我的心是比較純粹的,隨著深入,這種純粹的狀態越保持越久。坦白說,整個人都變化了。

以前禮佛祈願迴向時,其實是在走過場,自己心裡知道。而現在,確確實實誠誠懇懇的是在發願。

信根已具,目前自我認知是這樣。

以後的路還長,慢慢積累福慧資糧吧。

我的路是這樣。

學義理沒錯,但那需要大慧根、上根器,適不適合自己,冷暖自知。

希望能幫到你。

祝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感恩

祝福


師兄,你好。我也是菩提小組的一員。你的問題,我自己或多或少也出現過,這裡就儘力做一次回答,希望對你能有哪怕一點點幫助。

頂禮上師三寶!

問題1:

首先我不明白的是菩提心的修法在佛法中是不是屬於一個方便法,還是最究竟的。因為入行論都講記中,索達吉堪布說是佛通過大智慧觀察,知道了菩提心是懺悔一切惡業修一切功德的最殊勝的法門。而且一旦成佛。證悟了空性,善與惡在勝義諦中就沒有分別了。

答:在我們還會生起純正的菩提心的時候,我們一直是造作的菩提心。這造作的菩提心是為了幫助我們將來可以生起真實的菩提心都一種方便法。試想,當我們處於無我的狀態中時,那我們只會看到感受到別人的苦樂,而絲毫不摻雜一點點自我,這時的菩提心就是真實菩提心。但由於無始以來,「我執」的習氣太重,讓我們無法窺見自己真實的菩提心。如果我們把自我一點點剝離,那剩下的是什麼呢?就是自帶的真實菩提心了。我們在不停地刻意地使自己儘力生起造作的菩提心,實際上也是在不停地刻意地將「自我」剝離出去,這就是一個方便法。但不能因為這是一個方便法,便說菩提心實際是一個方便法。因為當我們將「自我」完全剝離的時候,顯現的真如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真實菩提心。所以我認為,造作的菩提心是一個方便法,但真實的菩提心是潛藏在我們最裡面的佛性。

關於「證悟了空性,善與惡在勝義諦中就沒有分別了」這一點,我只能截取一段宗薩仁波切的話作為回答:避免「二元對立」的極端本身就是「空性」。一個自我本位的人永遠都會掉到某個極端中,因為他一看到任何事物,就會自動形成例如美醜、好壞等的判斷;他相信這些性質天生就存在那件事物之中,並自認了知那事物的一些真相。如果不用例如好壞等概念支解事物,只看事物本來的面目,就非常近似於空性的體驗。

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沒有自性,所以也沒有善惡之分。但這隻能在勝議諦中成立。當我們還在世俗諦中流浪的時候,我們需要用我們希求解脫的執著去對抗我們對輪迴的執著。要知道,證悟空性就一定會生起真實的菩提心,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就是證悟空性。

問題2:

還有一個關於因果的問題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成佛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果位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功德,而從中推理出,我們需要做非常多的善事,我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努力的。但是有這種想法的話,我就很難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像是一件商品非常昂貴我們需要非常多的錢來買它,但是,我不會對這些錢生起上非常大的執著。因此一旦有了為了成佛而積累功德的想法就難從內心深處形成真正的,無偽的菩提心。(但若是菩提心的修法卻實是一個方便法的話,我騙也要把自己騙過去。但是不理解的話,反而時常動搖信心。)

答:我是這樣想的:比如當我們才開始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總是不習慣那種即將產生的新的習慣。比如我們才開始要堅持每天運動的時候,我們會腿痛,疲倦,但是當我們習慣了每天的運動,這些狀態都不存在了,我們在突然不能運動的某一天覺得非常的不適。我想這就是串習的力量。當我們還不習慣剝離自我去行善的時候(放生、布施、供養其實也是當我們去做的同時使我們放棄了對財物、美食等的小小部分的執著),我們努力使自己不要總是考慮自己,然後我們日積月累地這麼做,總有一天看見街邊的乞丐會很自然地布施,看見佛像會很自然地跪拜。就是這種自然的狀態,讓我們在做的那一刻處於無我的狀態中。而培養這種「自然」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謂的積累功德。當我們「完全的「、」徹底的「做到」自然而然」的利益眾生的時候,我們便不會有「我們是為了成佛而積累功德」這種想法了。但在那之前,我們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在為最後一刻積累福報。所以當我們在行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專註於眾生上,而不是專註於「我」上。我認為與其努力不要想「自己」,不如努力總是想到「別人」「眾生」。因為,「不要想自己」的念頭其實還是在繞著「自己」打轉,而「總想到別人」這種念頭才是「模糊自我」的方法。當然,現在這一切都是造作的,現在這只是一種串習一種方法而非真實。

問題3:

但是一旦有了,我要為自己積累功德為自己能夠成佛的想法,就難以去除我執,也就不可能成佛了。。所以我會想菩提心的修法是否只是一個方便法。不弄清楚這個我很難強迫自己卻不理會這些。

答:我認為師兄是搞錯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我們如果已經可以完全無我的利益眾生了,那我們就根本不需要去除我執了。我執不是轉一個念頭就馬上去除的,而是一點一點地逐步剝離的。我們布施1塊錢就是放棄了對這1塊錢的執著,我們放棄這1塊錢的執著是為了我們將來可以放棄對所有財富的執著。

關於「阿彌陀佛也告訴關於觀世音菩薩實無眾生可度」,這是阿彌陀佛安住在空性無二中的見解。是勝議諦中的見解。我們不能把勝議諦中的見解套用在世俗諦上面,因為我們現在還把善惡、自我等執為實有,在實有的狀態中,我們是達不到無二的。究竟上是無眾生可度,但你真的領悟到了眾生皆具佛性嗎?所以我們還是要先不停地串習,不停地剝離自我,不停地刻意觀清凈心。我們現在就是處在用執著(希求解脫)去對抗執著(貪執輪迴)。

問題4:

還有一個關於因果方面的問題,佛經中所說的地獄是否只是每個人隨業力所見到景象不同,還是說眾生所見的就是一副模樣。難道蟲魚鳥獸頭投生地獄時所見也是這一副景象——刀山,油鍋嗎?他們生前甚至沒有見過刀。這雖然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卻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理智上理解不了,我就會有點動搖。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為了使眾生畏懼因果 ,精進修習,還是真是如此。所以它總是隔三差五來動搖我。

答:首先,所有眾生都不止只有一生。它們這一世或許不知刀為何物,但不代表上一世不知道,也不代表去刀山火海下油鍋不會產生痛苦。

再次,不要說地獄了,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可以「看見」的世界,都會由於眾生的業力而展現不同的景象。比如,日本人很享受泡澡,泡澡的時候非常舒服,但我泡澡簡直就是折磨,又熱又悶又不能喘氣;我們會覺得大便非常的臭,一定不會願意到充滿大便的地方去,但屎殼郎這一生最大的願望也許就是永遠有取之不盡的新鮮大便,簡直是世間美味。

師兄你之所以會產生「眾生所見的就是一副模樣」的想法,是因為你認為眾生都和你是一樣的,就是說你還是在以自我為中心。我敢保證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看見了同樣一條藍色的裙子,而其實呈現在他們眼裡的絕不是同樣一條藍色的裙子。也許都是藍色的,都有弔帶,都是30公分長,但那並不代表都是好看的,都是可以穿的。我不知道屎殼郎看見的大便是什麼顏色的,但那一定和我們自己看見了最鍾愛的食物是一樣的。三文魚還是那片三文魚,大便還是那坨大便。

以前有一個學生問宗薩仁波切,大意是這樣的:」地獄是不是佛陀為了警示我們而宣講的一個方便法呢?是不是真的有地獄呢?「宗薩仁波切的回答是:「包括這個輪迴在內都是我們的幻覺,不是真的實有。」大意是這樣哈,原句不記得了。

感恩師兄提出的這些問題,讓我也有機會真正思考這些潛藏在自己心中的疑惑。希望同時能對師兄有所幫助。


1.之所以智慧第一,是因為比起知道應該怎麼做,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能更容易激勵我們去做。

智慧,就是那個為什麼,就是那把開啟菩提心的鑰匙。

三摩地的意思是發自你的靈魂最深處。當你不明白究竟,不具足智慧,你很難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去發起菩提心。

而一旦你明白了,你自然地就會去做。

王陽明認為:人不做,是因為尚不知,因而提出了「知行合一論」。譬如,若人們真正明白了對父母應該行孝的道理,就會自然地去履行了,即,「知、心思」與「行為」無分離。

悲憫不是因為同情而是能真正了解他人的處境。真正最痛惜窮人,肯對窮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曾經歷過貧窮受過難的人。

2.有想要成佛的發心好的,可是不必執著。

功德是方法論。積累功德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在做功德的過程中培養慈悲心。慈悲心才是目的。

3.只管去修,莫問前程。

就像考試,學神只管好好學習,考試成績不過是水到渠成。

4.唯心所現。的確不同眾生所見的地獄景象是不一樣的。

一灘水,人眼中是水,動物眼中是飲料,餓鬼眼中是岩漿。

題外話,以下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一個概念——七布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助益:

七布施。

並非人人有錢惠人,但人人均可行此七布施。

一,眼施:常以善眼視父母師長及一切人,不以惡眼看人。

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惡色,而以和顏悅色相對。

三,佳言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出柔輕語,無粗惡語。

人皆歡喜,信受奉行。

四,身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禮拜,於一切人處,常懷恭敬謙虛。人人相敬。

五,心施:雖以上述四種方法行供養,而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和善功深,以心轉境,常駐善心,從善如流,不思得失,是名心施。

六,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及一切人,為捕床座請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樂坐位,讓之請之安坐。

七,房舍施:於父母師長及一切人,請於自己所有房舍之中,得行來坐卧,予以歡喜安樂。不用之房舍,讓與人住。

此為七布施。

看到這七布施,眼前一亮,心中一輕。

原來佛法修行就在平常的生活之中,處處時時,都可行善,都可培養和磨鍊菩提心。


爾時薄伽梵告慈氏菩薩摩訶薩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應當先發五種勝心。云何為五。

一者 於諸有情普發平等大慈悲心

二者 於一切種智心不退轉

三者 於諸有情起親友想。於險難中誓當救護

四者 常於有情起負債想

五者 恆懷慚愧何時償畢

能發如是五種心者。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來回答一點我能回答的部分。

上面的師兄回答得很好

2 請為了眾生成佛。

4 地獄指的是一種心的狀況,法界同時會有現象。大多看到的地獄,都是地獄變相圖,是根據有緣眾生的根器用他們能理解的圖像告訴他們地獄的慘狀。真正的地獄,無法想像過之而不及。


這個世界就是一場夢,你一直醒不來,就好比你在個電腦遊戲中,你把一切都當真了,完全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個遊戲的規則是你把所有人都度了,才能醒過來,或者用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就是你把遊戲中怪都打敗了,你就到遊戲的終點了。問題是,你現在連把所有怪都打敗這個目標都忘記了,所以一切都是死循環了,要跳出來的第一步就要下決心打掉所有的怪。至於你最後一個問題,蟲魚鳥獸投生地獄看到的東西,肯定是隨業所現,他們一直在六道輪迴里轉,這一生沒見過刀,前一生,再前一生,這一生之前有無數生,你能肯定他們都沒見過刀?另外,也不是見過刀才能化現出刀來,你能確信你夢中的一切都是你見過的?


建議你進一步讀一讀 廣超法師 圓覺經講記

在文殊菩薩起問的這一章節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點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具遣,是則名為凈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凈心。末世眾生依比修行,不墮邪見。



推薦閱讀:

佛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如何看待印光法師的這段話?
密宗上師生病是代眾生受苦是真的嗎?是否顛倒因果?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理解?
喜歡的女生讓末學開始認真學佛,那她的福德有多大啊?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