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網路暴力和互噴?

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媒體對某事進行報道,輿論一邊倒。

評論里秀優越感的越來越多,罵的也是越來越難聽。很可能從最開始的「不提倡」「反感」變成了「素質低的體現」「簡直丟人」

然後秀優越們不把話題升級就無法顯出自己優越的素質了,評論變成了「死全家」」不配活著「

而事件內容可能是無良殺手女司機撞死了路邊的小野狗……

又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

A、B在為某一個話題爭辯。過程中A說B這樣的都是艾斯比,B馬上反駁A這樣的才是艾斯比。

然後A截圖,大喊有人說A派都是艾斯比,於是A派漲到10個人,一起罵B派艾斯比。這個過程中必然有很多B派看到,加入反罵A派才是艾斯比

也許過程中會出現部分人說道」隨便罵別人艾斯比的人才是艾斯比「,但是大眾表示」不管誰是艾斯比,罵我艾斯比的人就是艾斯比「

而A和B爭論的內容可能是,豆花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

類似的現象除了拉低整體素質,拉低整體語言文化水平,發泄和散布負能量和增加戾氣以外沒有任何人文上的正面意義,但是卻可以給媒體帶來大量的點擊量和關注

因為在利益驅使下,看起來各大媒體對於挑起」人民內部矛盾「樂此不疲

這種文化和利益的衝突應該如何解決呢?

補充————————————

可能很多人聽過沉默的螺旋這一現象。

就現在網路互噴盛行的這一現象,個人覺得是符合社會現實的。因為不同個體水平參差不齊,三低群體也有上網發言的自由啥啥的

但是這種現象會限制很多觀點的誕生,導致真正有價值的信息無法傳達,討論無法開展。

因此這個問題的本心是在討論開始向負面發展,向呼噴發展尤其是已經發生時,如何引導其回到理性的討論上來,而不是體制上的閹割

相關問題:如何應對網上的噴子?


從自己不參與暴力、不噴開始。


語言(文字)是有力量的,激勵的語言可以把一個人變得更優秀,而詆毀的語言可以瞬間把人推向深淵,萬劫不復。

善意是有連鎖反應的,你對人友善,大部分情況下,你是會被善意所回饋的。

然而惡意也是會傳染的,你把糟糕的情緒帶給別人,那這份情緒便會繼續傳遞下去,形成連鎖反應,導致這個社會的負能量越積越多,變得越來越浮躁。

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社會裡,每個人充滿著無助發泄的抱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釋放出這種情緒,但在網路中,他們的不滿可以得到無節制地釋放,形成題主所說的網路暴力。

而暴民發泄的對象,往往是無辜的陌生人。也許是受害者說了句跟其觀點不符合的話,也許是一些明顯是謠言的謠言,理由在暴行的面前並不重要,總之他們需要一個人,或是一些人來當承擔被施暴者的角色。

人的從眾行為是深入骨髓的,一人罵之,群起而攻,最後變成可怕的群體性網路暴力。

網路暴行往往是無規律性的, 在一個充滿惡意的大環境里,每個人既是施暴者,又是潛在的被攻擊對象,你不知道某天會因為哪件事大禍臨頭,被千萬人侮辱謾罵。

要想制止網路暴力,首先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樣才能制止「惡」的循環。


應該說,幾乎沒有人會覺得這個問題解決了是讓自己覺得爽的。


提升國民教育水平,而不只是考試水平。因為我認為問題是應試教育替代了人格教育的結果,我們現在只是在償還教育失衡的代價。

中國社區這種局面,唯物者認為這是因為社區年齡構成,在教育平衡國度彬彬有禮有教養的青少年是多數,怎麼可能只是個年齡問題。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不需要教。

沒意識到的也難改變,因為受害者施害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他們自己做不了什麼,我們只能等他們離開。

有孩子的,教育好孩子,重視他的人格,少看一些分數。


如果能解決,估計這人能得諾貝爾和平獎。


把所有讓自己不爽的直接拉黑不就得了。


輪子哥說的對


我記得《安德的遊戲》里的未來世界的網路社區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是憑公民帳號登錄每個人名字不是實名但年齡是真實的。年齡不夠不能加入某些話題的討論。

不知道這個設計會不會有一定效果。


解決互噴只需要別人噴過來你擦一擦就可以了。


回到二十年前,我們上網從來都是和和氣氣的,因為要抓緊時間,大家連噴是什麼,為什麼要噴都不知道,大家是如此的匆忙,因為要抓緊時間!為什麼抓緊時間,因為都是撥號上網。現在的網路說好聽了是太普及了說不好聽了就是太賤了,菜市場打架馬路碰瓷的什麼人都能上,還指望網路能幹凈嗎!


人在正常情況下,是有一個抑制機制的。就像汽車的剎車系統一樣。但是喝多了酒,這個抑制機制就失靈了。在網路上也是,抑制機制也失靈了。可以隱身、可以匿名、可以換馬甲、可以造謠、可以傳謠。低成本、無代價。

所以網路上的互噴行為跟醉漢鬥毆一個性質。沒必要嚴肅看待的,屏蔽即可。


是不可能解決的。

網路的產生,形成了網路獨有的環境。

這個環境的特點是什麼?

匿名,大部分情況下說話不用負責,個人群體化,分布面極其廣泛。

什麼人上網?

三教九流,知乎上有李開復這樣的大神,也有我這樣的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有舉手之間拿下哈佛牛津斯坦福的學霸,也有大專都沒上過的各種人。

那麼,這兩者結合會產生什麼?

當對待一個事情的時候,受過高層次教育的人,站在自己的層面去分析問題,一個更高的層次,眼光更遠,甚至有時候是必須要先反著來,對未來才有好處。

那麼更低一些教育層次的人呢,著眼於自己的這一攤子事兒,想的東西也狹窄。

還有一種奇葩的情況就是什麼也不懂瞎扯一氣的。。

怎麼解決?

根本就沒法解決。

實名了又能怎樣。

就因為罵了幾句街,就讓他沒飯吃?解僱他?

個人怎麼辦?

少吵架就是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互相理解。


斷網。啥問題都解決了


不要試圖在網路上說服任何人

不要試圖在網路上說服任何人

不要試圖在網路上說服任何人


實名,不然無解。


看網易新聞不要點回帖


1.話到嘴邊轉三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但並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應該昭之天下

特別是一些敏感而且容易引起爭論的看法

表達出來並不會有實質性幫助 相反可能會因為引起爭論浪費自己的精力 消耗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選擇 keep it to myself

2.不挑事

當看到別人發表了言辭激烈的言論時

完全可以看看就過去了 關閉頁面 隱藏評論 沒必要試圖去說服別人 去回應什麼

從而引發網路撕逼

3.不回應

當你的言論與文章招致了不友善的攻擊時

要做的不是苦口婆心的說教或者擺開陣仗撕個痛快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選擇不回應 這起事一般就翻篇

如果遇上各別喪心病狂咬住不放的 做到善用黑名單,評論許可權

著實沒必要在這些人身上浪費精力

做好這些 不敢說對網路互噴暴力就會減少 畢竟諸行無常 萬物不可控

但至少你做好了你自己能做的 別人也無法控制你

你完全有能力給予自己一個較為省心而且直接的網路環境

如若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 獨善其身 則一個清新而友好的網路環境自然可期。

4.不喜勿噴 謝謝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我們多少都有表達的途徑和自由,即使再不開放,網路也比以前的報紙更開放自由。隨著聲音的嘈雜,平和的表達漸漸被淹沒,大夥都恨不能一口唾沫一根釘,一個觀念一口血,大家比狠,比慘,比犀利,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看著別人的屍首,快樂而又邪惡地笑著走上那條血路。

然而一個不留神,就被身後的暗箭射中,此時此刻,山谷里只有你對暗箭發來之處問候他全家的聲音迴響。

現實是那麼不如意,大家的能量被網路點燃,人們並不喜歡以辯論來捍衛觀點,玄奘西行的時候辯論失敗是要提頭來見的。

人們只是喜歡撕咬罷了。

但這太可怕了,我們零零後的小朋友看到大人們都這樣都快嚇死了。大人們撕咬過後能不能看看籠子外的世界啊,春天到了。

趙忠祥老師說,春天到了,醒醒吧,別吵了,你工頭喊你去搬磚了。


上面有幾位朋友已經說得非常具體了,不管是否重複,我還是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提高自我修養,自己不參與是最重要的。

遇到惡意誹謗、無故挑起事端、輿論一邊倒等情況時,首先自己要做的就是不參與。

1.不參與的前提是當自己看到一些不好的評論的時候,能夠冷靜下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2.不要由於其中的一些令人不堪的言語而勃然大怒,因為憤怒是推動你參與網路暴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不隨便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發表評論前應做好合理的分析,並且盡量不要涉及到噴子們的敏感話題。

二、少瀏覽或不瀏覽不正規的網站和經常惡意煽動群眾情緒的新聞內容。

1.媒體對於新聞的不良傳播也是導致網路暴力發生的一大因素。對於此類媒體,我們應該是要持批評態度的。媒體作為傳播信息的平台,應該要給大眾一種正能量的感覺,讓大多數公民都能理智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至於好的評論被惡意謾罵給淹沒了。

2.此類網站里的內容大多都沒有太大實際的意義,甚至有些是隨意編造的,因此瀏覽過多這種「沒有營養的文章」反而不利於我們正常思維的發展。

三、對於還有自知之明的噴子,能勸就勸。

有些噴子之所以成為噴子,並不是由於他自己想要成為噴子,而是由於過多負面消息的影響,或者實在是閑得無聊,才使他也追逐上了這一種「潮流」。類似於這種人,把他勸回來應該還是最好的做法。

四、國家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網路暴力行為的懲治力度;媒體也應該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對不良信息和評論予以刪除、對發布者的賬號進行查封等。

我認為近年來網路暴力的肆虐,與國家的重視程度不高、媒體的監管不力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國家強制要求實名註冊,而媒體也能作出一系列措施的話,我相信網路暴力現象會減少很多。噴子們的素質是是低下的,接受過的文化教育是有限的,只有對他們的進行一定的話語許可權制,同時不斷地提高群眾的素質和文化教育水平,才能保證網路暴力現象的減少。


多讀書 讀好書


推薦閱讀:

中國自魏晉南北朝後,經濟重心逐漸遷移至南方,為什麼政治中心經常維持在北方?
中國人為什麼有這麼強的仇富心理,國外是否也是這樣呢?
一個國家在全球大範圍形成價值觀、文化的強勢輸出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你覺得誰是「言過其實」的大師?
你認為 什麼很神聖?

TAG: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