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翻譯時如何避免「翻譯腔」?怎樣解決我翻譯出來的語言過於生硬的問題?
原文如下:
It』s quite possible that Cesanese was the red wine of ancient Rome because the grape is
quite old and existed in the region during pre-Roman times.However, there is no physical records to prove this, just ampelography
(the study of grapes)Evidence of Cesanese dates back to the 1400s from agricultural contracts
that were preserved in local monasteries.這是我的翻譯:
- 切薩內賽歷史悠久,早在前羅馬時代就已經被種植,目前並沒有準確的物理證據可以證明。但根據對葡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古羅馬人所飲用的紅葡萄酒極有可能就是切薩內賽葡萄酒。
- 與切薩內賽相關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15世紀,這些可以在當地寺院所收藏的古代農業合同中找到。
我覺得倒不是句子不通順,只是每次翻出來的語言都很生硬,讀起來不是很舒服。
ps:英文水平一般,會接觸到一些專業相關的內容做翻譯。非英語專業,非文學專業。剛起步。謝謝~
Deleted
好好學習漢語,多看點名著,古今中外(經典翻譯本)都可以。
漢語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不是說你出生在中國天天用你能掌握漢語了(同樣不是說你出生在英美天天用你就能掌握英語了)。從你補充的例子來看,你的漢語功力還有欠缺。看書的時候可以多想想: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
比如:
「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揪下來,擲在黑暗中,連個響聲也沒發。」——《駱駝祥子》變換用詞:
「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揪下來,擲在黑地里,連個響聲也沒發。」
「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揪下來,擲在黑暗中,一點聲音也沒出。」「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拽下來,擲在黑暗中,連個響聲也沒發。」……變換人稱:
「祥子把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揪下來擲在黑暗中,連個響聲也沒發。」「主人把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揪下來擲在黑暗中,連個響聲也沒發。」「你可以看見祥子把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揪下來擲在黑暗中,連個響聲也沒發。」……變換結構:
「那對還肯負責任的銅鈕也被揪下來,連個響聲也沒發就被擲在黑暗中了。」
「紐扣還算負責,可是被祥子揪下來擲在黑地里,連個響也沒來得及出。」……然後可以排列組合一下,再分析一下各種說法的通順程度、達意上的細微差別等等。慢慢地就可以掌握了。先通讀一遍原文,再整體翻譯。如果不是文學類的翻譯,譬如你上面的這兩段明顯的地理介紹,你可以先google一下中文文字介紹再翻。英譯中比較考驗中文的功底,這個只能通過多讀書才能得以提高。
重新組織斷句,能不用被動語態就不用
少用或最好不用被動句!少出現長句!外語喜歡用大段大段的長句,翻譯時請全部拆成短句!翻譯不僅僅是你外語水平的體現,同時你的中文水平也要很高才能做到不出現所謂「翻譯腔」的情況,譯好的句子請反覆朗讀,哪裡不讀不順改哪裡,翻譯是精雕細琢的活兒,耐心不能少!
同意樓上的回答,英文中被動語態較多,漢語則不一樣。翻譯的時候主語會換,視角不一樣。
還有,英語跟漢語的句式結構不同,英語邏輯較嚴謹,善用連詞,句子內各個語法成分層層搭建。漢語喜歡多個動詞聯動,流水句形式,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交代清楚一件件事。
英文喜歡用長句,漢語喜歡用分句,所以有時候要切分或者合併。所以句子的排序跟銜接要注意。
更重要的是:修改。翻譯完都要修改幾次才會更通順的。
建議題主看一些翻譯的書,基本知識或者方法掌握之後會好一些。我是一名高中生,妄加回答,見笑了。
但我覺得這段話即便不改變語句的順序,直譯後也算不上拗口呀:- 古羅馬人飲用的紅酒,極有可能是切薩內賽葡萄所釀成的。該品種的葡萄歷史悠久,據說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代之前。
- 然而,這一說法並無實證,僅有分類學上的文獻紀錄(葡萄研究)。
- 有關切薩內賽葡萄的歷史記載,最早可見於15世紀一家當地修道院的農貿契約。
有重點 有帶過有意譯 要精準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間失格》要翻譯為人間失格?
※在做遊戲翻譯時,有什麼技巧方面的運用?
※我想當同聲傳譯,現在還是一個學生,有什麼可以提前做的嗎?
※怎麼樣當同聲傳譯?
※怎麼評價孫寧和張璐這兩個外交部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