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網路節目《奇葩說》?

奇葩說中言語鬥爭很多都是很激烈的,這樣影響就是感覺到這社會真殘酷。。 ps又看了幾集高曉松的脫口秀,他總結自己就是命好,看他回憶白衣飄飄的年代,多麼多麼美好,多麼多麼自由。。扯遠了。。。但是還是補充問一句,當今的大學生是比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更加的不自由嗎?這是體制下的結果嗎?

ps最新的一期奇葩說簡直是刺激啊,那酸爽簡直無法想像(╯▽╰)。。。最後那句這期節目如果沒有剪的話,是不能播的。。。

現場表白,還有比這更精彩的嗎?


【轉自少爺黃執中blog】

去年中旬,有個大陸的節目組聯繫我,說是她們打算在網路平台上,製作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所以想找人聊聊,聽聽看有什麼意見。

辯論節目,央視做過。

一度成功,最後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我一直認為,不是出在辯論沒趣味,而是節目單位,往往錯估了賣點。

辯論這玩意兒,最有趣的地方,一在觀點,二在攻防。

觀點,就是「說出一般人想不到的切入點」。

例如,討論「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時——你說沒錯,因為這個社會,淺薄的人多,就好像面試時,你就有過怎樣怎樣的經驗,遇過怎樣怎樣的不平,或著曾經風聞過某些帥哥美女,佔了怎樣怎樣的便宜。

這種論調,其實頗無聊。

聽眾聽了你的上半句,就能猜到下半句。

以至於,講者只好聲色俱下(乃至聲淚俱下)地,說學逗唱,奮力獻媚……才能讓聽眾們,忍著將一個平凡的故事給聽下去。

但若你說——因為居移氣、養移體,相由心生,所以「觀面如觀心」。

就好比,一個會任由外表凶惡粗夯邋遢油膩的人,其性格,就很難會是善諒體貼謹細自律。

是以所謂美醜,不只是臉蛋長的俊不俊,更包括了神情儀態、顧盼舉止,也包括了修飾有度、清潔整齊。臉,是給別人看的,故見其如何經營門面,便可顯示在這個人的心中,他能夠(且願意)怎樣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此時,有意思的觀點,就像一則有意思的故事……我們猜到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局。

以至於你慢慢講、淡淡說,聽來自有驚心動魄。

人們愛聽故事,因為人們愛懸疑、愛起伏,喜歡反常合道、無理而妙。

辯論,則是最容易創造動人觀點的場合。

而攻防,就是「在對方的觀點上跳舞」。

對方說,為愛要勇敢——即使是好朋友的另一半,愛上了,也要追。

你說這樣不好,沒義氣。

此時,你們兩邊的觀點,就是錯身而過,後會無期。

他說城門樓,你說熱炕頭,他說大馬猴,你說後車軸……這種辯論,辯個一百年也沒意思。

但若你說——因為餓、因為想吃,所以即便是別人碗裡的食物,也敢撲上去分一口。

這才不叫勇敢。

為了自身的慾望奮不顧身,這,叫貪。

是那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貪。

愛情,如果只會讓人更貪婪,不能讓人更高貴……那麼,又有什麼好被歌頌的呢?

精彩的辯論,就像觀點的特技表演,球拋過去,接住,再拋回,越拋越高,越險越妙。

到了絕處,居然還不落地,另有騰挪花巧。

最後,跟節目組談完,臨走前,特別又強調了一件事。

「辯論要好玩,有許多條件,未必都能一一配合到。」

「但最低限度,就是至少得要講道理……到時候,千萬別逼選手上去大談自身的感人故事!」

「否則,大家乾脆去看演說節目得了。」

不久後,《奇葩說》開錄,馬薇薇決定參賽。

我跟漸彪,負責在幕後幫選手們做培訓。

海選期間,參賽者一個個進棚,接受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提問。

不得不說,節目組挺強,還真能找來一堆奇人。

有道士、有小丑、有魔術師、有心理醫生、有相聲演員、有門薩會員、有異國舞蹈家……還有,嗯,一位足球寶貝(對,正是下圖這位)。

後來,這位當天穿著非常球(親眼見到的),個性也非常好(馬薇薇說的)的足球寶貝,沒有被選進來——原因,居然是覺得她在論述辯題時,所展現的「觀點不夠好」。

直到那一刻,我才驚覺這節目,原來真是打算搞辯論的!

而培訓選手的過程,亦頗微妙。

一方面,許多剛接觸我跟漸彪的人,不太能了解為什麼談個像「該不該看伴侶手機」這種貌似簡單輕鬆的話題,還需要有人教?

「放心啦,只要給我一個大方向,上台我會臨機應變,自由發揮!」

這種說法,少爺不知道苦笑著聽了多少次。

另一方面,即便是一些打過辯論賽的選手,也由於缺乏上節目的經驗,所以遇到辯題,防衛心太重,一開口,就先抓邏輯、揪定義。

「大家好,在討論今天的辯題之前,我們先要來釐清什麼叫看臉:辯題中所說的『臉』,意思當然不是單指一個人的五官,而是泛指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包括服裝、打扮、造型……」

這種內容,說上半分鐘,觀眾不轉台才有鬼!

於是,便開始了一連串磨合。

表演型的選手,漸漸會發現一旦進入攻防後,論點的消耗奇快無比——上台前,本以為自己有兩三套說法,夠撐過整集節目,但等到對方一回應,刷刷三兩下,駁完罵完,輪到你時,卻發覺無話可說,只能不斷重複之前講過的老梗。

所以,開始會主動來找我們討論點。

辯論型的選手,則不斷學著如何用簡短的譬喻或類比,代替繁瑣的推論與邏輯。古人常說一言難盡,但他們卻要學會一語道破——因為,鏡頭缺乏耐性。

所以,我們開始要幫大家想段子。

印象深的,是有次找兩位選手來培訓……他們表示,這辯題很有心得,到時打算自由發揮。

「那這樣吧,我現在扮演你的對手說一段,你看看到時要怎麼反駁?」

「好。」

於是,我隨口講了個論點,加了些段子。

聽完,其中一位還顧著笑。

另一位選手,卻面色一凝,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等等!」

他突然轉過頭,制止了同伴的嘻鬧,伸指向我一點,正色道:

「這小婊子說的有道理!」

雖如此,好幾次在後台觀戰,看著某些很棒的觀點,被選手講得慘不忍睹。

或著,明明都準備好了,上台卻死活不說,結果同一個論點,讓高曉松與蔡康永講走了……

在心底,無數次氣到罵人。

不過,隨著節目錄製到後期,大家越來越進入狀況,戰鬥力越來越強。

節目組說,要邀些藝人明星來,組隊當刺客,挑戰咱們的選手。

而我跟漸彪,當然,也要幫那些來賓們想論點。

「放心啦,只要給我一個大方向,上台我會見招拆招,自由發揮!」

某位台灣來的綜藝常客,在聽完我的介紹後,很客氣地笑著要我放心。

「沒事,我平常也很能辯的!」

他是好人,也是好心。

但當期節目,面對節奏快速的攻防,他張口結舌,根本接不上話——被那些平常給我在心底罵得要死的選手們,宰的落花流水。

少爺很壞心地,感到一陣欣慰。

「老師,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節目,會讓辯論變得娛樂化了?」

還記得培訓期間,有選手在私底下,很正經地問了我這個問題。

他打過辯論,難免會有這種擔心。

「唉,辯論娛樂化的意思,是大家都已經在打辯論了,才會怕那種把辯論越打越膚淺的現象。」

「可當前的問題,是大家都在看娛樂節目,根本沒機會領教辯論的趣味。」

「所以,請別自抬身價——」

「咱們現在幹的,哪是什麼辯論娛樂化?而是在努力,想要將『娛樂辯論化』啊!」


雖然名字叫奇葩說,但我覺得這是大陸綜藝里少有的不奇葩的節目。可能選手表現的方式有點誇張,但最後被正選的人還是要有辯論實力的。當然這並不是這個節目的主要亮點。

亮點應該是,除去看似喧嘩的形式,每個選手的觀點都非常真事,而且是別的綜藝節目沒辦法正視的真實。而且這種真實並不是帶著目的性的搏眼球(當然節目形式當然是要搏眼球)。許多人可能看一眼就直接下定義了:哦,又一個嘩眾取寵無理取鬧的節目。不過我也是看在導師陣容才去看的。。之前不了解馬東,看完節目發現,這個節目吸引我是有原因的。它有一個聰明的老闆,當然會是一個聰明的節目。

當然歸根結底這只是個綜藝節目,討論不需要上升到意識形態的層面。看起來不會無聊,不會尷尬,還能大笑幾回,甚至能學到點說話的技巧,在國內來說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節目了。

某些同學也可以去刷刷三觀,就像節目開頭說的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節目組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受眾群。接受不了只能說你不是這個群體。關掉視頻就好了。


2014年11月29日一檔名為《奇葩說》的辯論真人秀節目在愛奇藝上線,這是一檔完全由互聯網自製、在互聯網平台播出的節目,也是愛奇藝試水季播自製綜藝的第一炮。愛奇藝為此不惜投入千萬,請來高曉松、蔡康永外加自己的首席內容官馬東組成超強導師席,各方面規格已達到一線衛視大型綜藝節目的標準。接手這個項目的,正是剛剛從傳統電視行業整建制來到愛奇藝的牟頔和她的「小朋友們」。馬東選擇他們的目的很明確:讓年輕人做一檔給年輕人看的節目。

《奇葩說》的確顯露著當代年輕群體的特質,雖然是辯論節目,形式卻和我們習慣在電視上看到的「大專辯論會」很不一樣。其論題往往來自網友們最真實的生活體驗,「奇葩」卻很接地氣:「漂亮女人拼事業還是拼男人」「沒有愛了要不要離婚」「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異性閨蜜是不是謊言」……與傳統的辯論賽不同,《奇葩說》的現場沒有限制、沒有禁忌、甚至沒有規則。選手可以當面吐槽高曉松的長相,可以直言不諱地聲明自己是Gay而且不會結婚,甚至現場向喜歡的男生表白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言論場,其開放度和自由度寬鬆地讓人驚訝。有人說《奇葩說》讓人看到了「台灣綜藝」那種真實與幽默,但他們忽略了,製作團隊的「小朋友們」正是看著《康熙來了》長大的一代人。他們還別有用心地在片頭標註著這樣的口號:「40歲以上觀眾請在90後陪伴下觀看」。


好吧。我還是用我僅有的智商回答一下問題吧。

首先,我們要來看一下節目的定位:綜藝節目。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在探討一個綜藝節目的時候要把七大姑八大姨,歷史文化、天文地理全都套搬來套用在一個綜藝節目的身上。

他讓你笑了么?讓你覺得有意思了么?讓你在生活中增添一絲(那麼一絲絲)快樂了么?

有,就說明他成功了。

—————————————————

現在無論國內國外,綜藝節目的構成總是60%靠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烘托(名人、紅人、垃圾人),40%是真正有才有點能耐的人來組成的。

不靠炒作、不靠烘托。一個節目怎麼掙錢?怎麼賣廣告?怎麼打響名氣?

拜託!他是節目!他是要賺錢的!

不過,此節目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對大陸的綜藝節目有了一點點新的態度。讓我看到了一絲絲 中國綜藝節目的希望。

向那種 快樂小本營、CCAV的一切所有的綜藝節目,從賺錢的角度他是成功的。他從其他任何一個角度來說,就是三線女(男)藝人+加智商為0,靠賣自己傻逼行為男(女)藝人+黨(廣電總局)領導下的古板主持人組成。

話都說不利索、行為都那麼奇怪,做什麼綜藝?

就像女白領做雞,叫雞?還是叫白領?


1、好看。我知道蔡康永會說話,但是不知道高曉松也這麼能說。高曉松思維清晰,知識面廣,在看第一期的時候,我就改變了以前對高的印象。

2、大波女這些人只是給一個綜藝節目增加點收視而已,沒什麼可聊的。

3、肖驍。這個人在去年還是前年就在國內一檔相親節目上看見過,相親節目,呵呵,打著直男的旗號去騙人氣。當時,對他印象就挺深。因為Gay都會說,像他這種Gay在基佬界不說一抓一大把,至少也是100個裡面有10個。對他印象深的原因只是他裝直男。回到他會不會說話,肖驍這個死Gay是知道怎麼攻擊別人和反駁別人的,他擅長的是一連串不停地說腦子裡面同時不斷地找支持他說法的論點來填充給對方,讓對方在回擊的時候找不到方向。 當然這個不算是會說,只是能說。還是那句話,這種人在基佬界很多,他只是在電視前放得開,祝他出名,達到他說的那種生活。

4、第二集的上海喜劇演員我比較佩服。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什麼能吸引人,懂得如何取悅別人甚至回擊別人,並且知識儲備也高!這個人也是以前在什麼節目上看見過,當時就挺喜歡她,現在更喜歡。

5、清華博士。被高曉松批的很慘,但是高曉松是對的。

6、其他人暫時沒記起來。但是這個節目還真的挺好看,我很喜歡能在看這個的時候學習到高曉松說話的思維邏輯方式。


看完最新兩期辯論的更新:

節目終於走上正規,開始辯論了。坦白說前兩集有點失望,雖然金句是有的,主要集中在馬薇薇。但是過多的我的過往經歷和我朋友的過往經歷是要怎樣?你們是辯論會,是觀點的輸出,不是坐在咖啡廳里姐妹們分享心情,罵男人。

另外最後那個淘汰是什麼意思?是以後再也不來了?還是只是淘汰去第二排?如果是再也不來了,那為啥第二期又有魔術師的出現?另外雖然節目說是給九零後看的,要創新,可是辯論的模式還是非常老舊,前面一排你說一段我說一段,後面那一排就是看熱鬧,絲毫沒有參與感,看著真心沒勁。不過呢,這也和節目剛開始有關,大家都在尋找節目的節奏和形態,情理上可以理解,會再給幾次機會,但不會太久,要不要繼續追,看後面兩集的情況了。

以上說的都是缺點,說優點是,第二集剛開始hold住演小品帶出辯題的那個創意就不錯。以後可以繼續保持。另外第二集比第一集強,希望以後會帶給越來越強。

~~~~~~~~~~~~~~~~~~~~~~~~~~~~~分割線~~~~~~~~~~~~~~~~~~~~~~~~~~~~~~~~~~

作為資深的綜藝節目愛好者,這個題目不答對不起自己。奇葩說是作為愛奇藝今年第四季度最重要的自製節目推出的,節目組邀請到蔡康永和高曉松,估計也是花大價錢的。在現在這個所有的視頻網站都在找差異、拼自製的大背景下,開展這麼一檔娛樂節目,感覺方向還是走的對的。另外網路播出畢竟和衛視播出不同,限制會相對少很多,對於那些習慣網路、樂於分享,以及凡事最重要是好玩的青少年們,奇葩說無疑是具有吸精能力的。從大方向來說應該是可以在全國一窩蜂的唱歌和戶外節目中殺出一條路來,畢竟現在的戶外節目也是看膩了。

從節目本身來看,開頭兩期算不錯,有新意,娛樂性和話題性也夠,感覺這應該和編導偏年輕有關,畢竟看著綜藝節目長大的,有天然感知力。但相對的,在節目的剪接和控制上就給人感覺不足功力了,整體節奏不夠流暢、有莫名的粗糙感。剛開播的時候,觀眾也就忍了,但後續如果想要發展,一定要在細節方面下功夫。目前的前四期均是海選,後面節目會針對特定辯題展開雙方辯論。但這麼多奇葩在場,大家可以想像場面會有多混亂、多失控。所以不管是觀眾還是參賽的千萬不要把它當什麼辯論會來看,正式和非正式的都不要想,他本質就是個綜藝節目。他在乎不是你三觀是否正確,價值觀是否主流,邏輯是否嚴謹,他在乎的是你有迅速臨場反應能力和有趣的節目效果,這個對參加者的要求比寫稿子拼演講搞辯論還要高,基本上就相當於直接進入辯論賽中的自由辯論。而在這一方面,從這個節目的宣傳片中可以看出馬威威和肖驍無疑是有優勢的,這些奇葩軍把正規的辯論隊員那是搞得欲哭無淚啊。

但是,雖然節目想法是好的,但實際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如何不讓有趣淪為嘈雜,不讓恣意隨性淪為毫無下限;比如如何能把所有選手都能調動起來,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這些都是編導要考慮的問題,要通過賽制和主持人多加控制。建議是可以參考一下蔡康永在很早期做的一檔娛樂節目「兩代電力公司」,相信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現在國內的綜藝節目還處於完全照搬抄襲階段,另外那些藝人們還是有偶像包袱,缺少娛樂精神。這些也不是一下兩下就能學會的,就像那些女藝人剛開始出國穿的衣服也是暴丑無比,現在不也慢慢找到自己的風格了嘛,不管怎麼說,奇葩說這個節目的出現對國內綜藝是好事,至少是在體制外的新嘗試。後續會持續關注的。


前期炒作到位了,我就是在知乎上看到梁植和高曉松那事兒的討論才關注的,加上本身就是綜藝迷,也就一期不落地看了。根本停不下來~
從節目名到口號到酷炫的片頭這一整套節目包裝,都是典型互聯網風格,受眾定位準確主打90後嚶嚶嚶。節奏很快,不會給你無聊走神的機會。

海選的時候,一些網紅以及十八線明星的言論表現真的讓人看得很尷尬。。。就是編導找來作為「爆點」博下眼球的,三位評委調戲一下碾壓一下么么噠一下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況且人家肯定不白來,我瞎操什麼心呢~

辯論賽階段,我很喜歡那個算「跑票值」的評分機制。以前打辯論時候就有想過,排除比賽所規定的立場,我們對不少辯題都有自己的預判。而評委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在評判的時候很難不受制於已有的判斷,做到完全「白板」。因此前後票數的變化,更能體現說服的力量。從節目效果來說,動態的比分變化讓場上的即時形勢一目了然又充滿了對抗性。而且隨著辯論進程的推進,尤其是堪稱人肉刷票機的馬薇薇和范湉湉發言的時候,你會發現,觀眾們實在是太牆頭草了哇,變臉變好快,票數此消彼長,各種逆襲反轉。

感覺這個節目更強調的是語言上交鋒的樂趣,是當下的急智反應,所謂換一種思維方式。從辯題設置上也可以看出,就是大家都能插一嘴的兩性話題。如果有人期待這個節目能對一些話題進行深挖,或者有深度的探討的話,我只能說,你想多了~ 節目屬性如此,因此嘴皮子利索者如肖驍(偶買噶最近好喜歡毒舌基佬的設定啊),能演故事感染力強者如范湉湉(偶爾會強詞奪理但架不住人家很有梗啊)都會很出彩,相反講邏輯的紳士艾力反而有種老師傅被亂拳打死的感覺(但他還有實力的,如果之後找到節奏會有好的發揮)。馬薇薇不必說了,正統辯手出身棒棒噠,也有上電視的經驗,可以放很開。雖然偶爾會覺得有些些違和,但應該能留到很後面的。

高曉松,馬東,蔡康永三位導師都算是有腦子的文化人,看他們互動也會覺得暗流洶湧。選手們也挺有趣的,網路平台上播的節目尺度也放寬了不少。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太像了,難得看到不同的菜。爽呀~


對於《奇葩說》這個節目,除了海選以外每集都看了。

並且情緒還都很複雜

我每次在觀看的時候內心都要經歷一次「這說的是什麼,受不了了,快關快關!!」和「卧槽,可是我還想繼續看怎麼辦?」的糾結中度過……

真的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個人屬性來講,我是一個青春洋溢,生活在21世紀的美!少!女!

對於有創意、有大咖、有笑點、有爆料、有撕B、有女神(我大薇薇姐~)還有兩大男神(胡漸彪、黃執中)的綜藝節目來說,我怎。么。能。錯。過。

怎麼能?!!

所以說,這檔節目作為綜藝節目來說,單就90後的受眾群體還是相當成功的。

但是!!

勞資還是一個要死不死的,雖不是很牛B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點辯論知識和辯手素養的辯手啊!

你們能懂我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聽著那些嘶聲揭底的喊叫,講著那些說了半天根本沒表達出什麼對辯題有幫助的觀點,靠著髒話和音量取勝的選手們的發言的時候內心的狂躁與憤怒嗎?!

對於他們專不專業這都可以原諒,但是我真的深深的擔憂,在那些不是很清楚辯論的人的心中,會不會就把辯論定位成了台上那個樣子……

記得我在高中的時候,看過一場很優秀的辯論賽,話說看完比賽我一晚上都沒睡好你們信嗎??真心被場上辯手的反應,邏輯,反駁,和那份沉穩自信,有理有據給深深迷住了。

如果我當時看的是這個節目,我大學肯定不會加入辯論隊的。嗯哼。

所以我才會有這個擔憂。

對於一個綜藝節目而言,誠如我剛剛所言,真的很成功。

並且在「是否殺一救百」那一期,不得不說,節目最後的調整,為了給觀眾傳播相對正確積極的價值觀這個做法,也真心令我敬佩(雖然那場在辯論角度來說是最讓我糟心的)。

一個面向大眾的節目,肯定在帶給我們快樂消遣的同時,也會帶給我們一些影響。節目組既然能考慮到觀點性的影響,哪怕在節目中稍微聲明一下「本節目非專業辯論節目」也好啊。╭(╯^╰)╮

就醬。

PS:怕有些人不懂我為什麼說它不算專業辯論節目啊,不是說它氣氛太活躍,沒規則之類的。這些東西在辯論中也是沒有固定模式的,只是在辯論賽中會有相應的模式。而是裡面選手靠煽情、靠音量、靠個人魅力、靠飆髒話來論證自己觀點,這些方面不專業。

當然再再次重申,節目為了效果選擇這樣的選手和賽制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影響。

就醬。


感覺高曉松像打了雞血,自帶嘲諷光環,靠背漢朝皇帝排名碾壓選手智商,怎麼不背個圓周率一百位呢,文科生就是矯情。最後那個娘炮也真是亮瞎我了,真是一物降一物。


真心覺得很讓人失望,是一個讓觀眾跟隨著導師以本來就不平等的身份對選手進行智商碾壓的節目。前段時間大炒奶茶前男友的手段已經很讓人很疑惑了,現在看到全片,發現這哥們就是被節目組黑了。

本來請來高曉松和蔡康永做組合的Idea是很贊的,節目中唯一能看的亮點也就是他們之間的互動。鑒於此二人一貫的形象,我本來期待的是一個講思辨、講邏輯、充滿著智力的樂趣的節目。結果第一集中不要說思辨亮點,連一個完整的辯題都沒有出現過。。。博士生應該找什麼工作,這算哪門子辯題?一個清華學子沒有比這更有意思的話題要說了么?我相信出現這樣的「奇葩」,問題在於節目組的誤導和授意。

帶領觀眾進行對「美女」「律師」「名校學生」「編輯」進行「智商碾壓」的角色主要是高曉松。可惜他的碾壓不是建立在思辨的基礎上。在駁斥某個鳳凰網編輯(大概是第一集里唯一一個真正提出辯題的人)時,高曉松居然用「你知道明朝依次有哪些皇帝(具體問題記不清了)」這樣純屬記憶而且與辯題毫無關係的問題來反駁,然後在對方猶疑時表示,這還要思考?我張口就來,所以你不行,按鈴淘汰。自問自答表牛逼的招數也是醉了。話說鳳凰編輯的這一段被剪的幾乎沒有了,是否節目組覺得內容還是超過普通人的理解,即使有高曉松領軍也無法感受到智商上的快感於是刪了。

好吧,這就是一個無節操的娛樂節目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花功夫去寫那麼一大片吐槽。。。大概是因為原來對這兩位導師還是有期待的

-------------------------------------------------------------------------------

3月19日分割線

以上是看完海選後的想法,現在早已黑轉粉,甚至特地跑去看了所有的星辯

不過我依然堅持對海選部分,尤其是第一集的觀點,真的很失水準,還好我忍住看下去了


犧牲期末複習的時間,忍不住看完了到現在的每一期奇葩說,不說是一種評價,只是談談自己的看法吧。最開始看奇葩說,是沖著導師胡漸彪和黃執中,還有馬薇薇去的,雖然兩大男神真的就這樣基本不露面了心塞。馬薇薇多年不見,只有03年她的辯論賽的印象,那時只記得溫柔一刀,現在倒是很強硬,有時候覺得講話確實很兇。乃至王梅,我看過她對武漢大學的比賽,也是很強硬的一個人。

先從每一期的辯題來說,表達出來很簡單,情景劇也常見,其實真心覺得背後可以思考的內容很多很多,也可能在於沒有什麼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是不值得被關注的。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都有很大的差別,對於同一個話題的理解也真的非常不一樣,每一個辯題的兩方也都有話說,雖然是以各種與一般節目不一樣的大尺度的無節操的乃至開黃腔的方式說出來,但對於觀眾而言,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到最新一期,一個人和一百個人的生命抉擇,其實真的是一個一直以來的無法解出的悖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對於辯題以及兩邊辯手,從這一層面來說,無可非議。選題還不錯,有時候打辯論賽會忍不住要噴題目出的真傻逼,尤其是專業性質的辯論賽,完全是老師拍腦袋想出來的,一點不考慮詞素與比賽操作的問題。這導致我們作為一個比較,相對來說以嚴謹著稱的辯論隊現在都開始被允許出妖論了,隨你玩兒。收!從目前的選題而言,沒有什麼問題。

第二,從主持人來說,泛指這三個人,以及每一期的女神。馬東的主持挺有意思,從我這樣一個樸素的老百姓的觀點來說,可以接受。我一直不怎麼關注主持人,其實我也沒怎麼關注過誰,有意思,看對眼就是回事兒。對比現在要求根正苗紅的各類電視節目和電視劇,他的主持算是挺沒節操,可人有時候就是愛看這種東西,可能也在於現代人普遍這樣。(=。=)兩個團長也挺好,經過很多事情的有很多閱歷的老男人,都很吸引人。高曉松,的確是個才子,很厲害,很博學,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蔡康永。可能是因為自身屬性不同,所以蔡康永所經歷的事情和世俗的眼光讓他更包容,給我的感覺是更溫暖。我不了解他們,僅就節目中他們的言辭而言,我更喜歡蔡康永的風格吧。應該稱為更接地氣。高曉松,我不敢妄加評價,畢竟我個人才識有限,不怎麼和我的胃口吧。而每一期的女神,風格各異,有的是搞笑,比如賈玲基本上就是被黑的,柳岩算是比較能根據自身經歷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的。說點不好聽的,給我印象最不深刻的是袁姍姍,沒留下什麼東西,有丟丟花瓶的趕腳。每一個風格不一樣的人,也算是一個吸引人的點。這種配置還湊合。

第三來講講各位辯手。真的,這更是我的主觀看法,有人看也好,沒人看也罷,說說而已。說說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人吧。馬薇薇,最初奔著她去的,她也沒讓我失望,言辭犀利,觀點明確,有時候很毒,也產生了很多金句,表現非常突出。想起那個被叫做溫柔一刀的馬薇薇,會感慨改變。她的觀念,或者說是她的表達有時候很殘酷,但是不得不感慨她說的沒錯。不過是她的世界觀而已。范湉湉,很聰明,也有很多故事,她其實挺正派的,有自己要堅持的東西。她的情感很豐富,但在有的時候略微失去邏輯,感情太充沛了。她能明白觀眾想聽什麼,怎麼利用他們的軟耳根去改變己方的形勢,很會表達和煽動情緒。范湉湉也很有個性,算是一個重要的特點,能夠被我們接受的特點。肖驍,一個提供了很多歡樂的娘炮(可以這麼說吧)。其實每次看到他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感,他的神態動作都無時無刻不是這樣,死傲嬌!顏如晶,很呆萌的妹子,真的就像是為了辯論而生的。她有自己不一樣的腦迴路和思路,有時候覺得說的挺對挺好,有時候不太能說服我,更準確地說是不能打動我。還有花希艾力包江浩之類,沒有特別深刻的感覺。下面,我要小小地噴一下,不喜不要加仇殺。主要是劉思達,其他淘汰的我也不怎麼記得了。妹子太喜歡講故事,且不說故事的真假,當然,我不是懷疑這一點,只是有時候恕難相信。每一次都用煽情來拉票,我覺得有點慫,很慫。最開始會感動,後來就覺得有點爛俗,這真不是一個真情欄目。包括在舞台上的表白,勇氣確實可嘉,但是真心覺得有點蠢。就像馬東說的,我覺得包江浩不喜歡劉思達,就算是突然和意外,哪怕有一點點意思也不會是這種反應。而且把這些都放到檯面上,真心不怎麼明智。最近感覺包江浩每次都坐在劉思達對面是怎麼回事兒摔!之前一直覺得紀澤希挺靠臉沒啥有意思的,餅乾沒什麼用當初真的是特能叨逼叨被選進去的嗎,還有些沒什麼感覺,那些完全場上無力的更不用說了。

至此,個人的一點點看法而已。繼續滾去複習了。


本來以為這是一個開啟國人多角度思維的節目,後來發現是一個大型婚姻家庭兩性話題座談會。不過蠻好看。


難道這個節目的看點就是猜那些被屏蔽的話是什麼?


不請自來。不是黑誰,看了第一期不到十分鐘就想關了。這個破節目他的用意是什麼?代表整個年輕人群體來談某些話題?第一季第一期「漂亮女人應該拼事業還是拼男人」這話題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在這個話題之下女人默認被放到了某個階層之下?所謂《奇葩說》,還真的全是奇葩,在別人說話是打斷他並就事論事憋得對方沒話說或者礙於各種原因說不下去會被看做是一個機警的拉票方式,反方妹子歇斯底里的大吼(同時沒人會想要打斷這一「吼」)會被稱作是一個有力的反駁,後排那個娘炮語氣加醉人的手勢在我即將吐出來的同時拉平了選票。看完這個節目可以說我是三觀近毀,整個節目唯一的看點和有營養的東西就是蔡康永和高曉松的互釋觀點。真的不想再看下去了,我怕我以後上街不會說話了。


總的來說,奇葩說挺好看的,很有看點。有才子、女神、奇葩和大神。

1)看康熙來了,我沒覺得蔡康永有多麼會說話,但是看了奇葩說,才發現,他的口才真的是了得!修養又好,為人也寬容包容。真的可以算是最會說話的人之一。他在節目中零零碎碎透露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也非常值得後輩和年輕人聽一聽。很長見識。

2)高曉松一如既往地巨能噴。他屬於天賦極其好,家庭出身也極好的人,沒有什麼他聊不了的話題,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回答問題或是為自方立場辯護的時候,他無意或有意透露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也是這個節目最有價值的東西之一。有許多話,我相信是他多年人生積累的總結,聽了之後,讓我對人性有了更寬闊和更深刻的了解。對高,我是心服口服,算是准大師級別的人物。

3)選手中,我最喜歡的是肖驍。甭管他又多出位,多誇張,但就是忍不住地喜歡他。因為他毫不掩飾地自戀自大自傲,毫不掩飾的神經質毒舌犀利,毫不掩飾地娘炮,但他就是很有趣,沒有他發言的奇葩說,我基本上直接跳過不看。有他的我會看至少兩遍。但是,以他這種以妖孽奇葩風串紅的方式,我不知道能走多遠。感覺他去演喜劇什麼的,也是挺好的發展。

4)我還喜歡艾力。一個字,帥啊。然後又是直男。從多場辯論下來,真心覺得這個人人品不錯。有原則,知輕重,重因果。面相也不錯。未來應該會有好發展。

5)女選手的話。比較喜歡范甜甜,她麻辣但不凶,不像馬薇薇,太兇狠了,再有理,我也不喜歡你!但馬薇薇笑起來還是挺美的,但一辯論就兇巴巴的,一幅得理不饒人的樣子。

6)在網路平台發布,尺度寬了許多,因此更加好玩和刺激,呵呵。你懂的。

總的來說,不錯的節目,充滿了新意和活力。十分滿分,給8分。


辯論本身就很難有真正贏的一方,此節目的目的也點明了是讓人們更加會說話,立意點打了擦邊球。一連看了6期,覺得製作水平還是挺牛的,畢竟由馬東操刀(當年可是深深被他的挑戰主持人和漢字英雄吸引),還請來了貫通中西的高曉松和睿智穩重的蔡康永,節目逼格上升了幾個檔次。可惜,在選手方面,真正奇葩牛掰的人物不多,甚至被刷掉,而很多男性花瓶反而頻頻出現,真是大煞風景。

還在持續觀望中,希望節目還是能夠越來越精彩,提供些硬菜。


剛看完奇葩說第三季,怒刷奇葩大會!想到以下幾個觀點。

1.奇葩說具備很強的綜藝性。我認為這個是它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點!現今社會大家都很希望獲得簡單的快樂!和有些人想單純的汲取知識來說,快樂更符合人性,而在快樂中又能有所收穫,這個點讓人喜歡的不得了!好比你單純的想去無腦的放鬆一把,然而一不小心汲取到一大波乾貨,我靠!這個時候大腦超級興奮的!可是換個角度,假如這是一檔教學類的節目,我們就會有很多評判,和從小被教育和被灌輸一些觀念時我們會反抗抵制或者覺得牛逼可是自己達不到,奇葩說的這個節目尿性讓我能坦然的去接納它的任何不完美。

2.奇葩說是一個多元發聲的地方。相信每個人都有孤獨點,奇葩說不鼓吹是非對錯,從不引領什麼是主流價值觀。馬大爺真的在引流一個open的思維模式,他用了一個神奇的力量讓看節目的我發現其實人和人是有很多不同,然後去接納自己的不同,理解別人的不同!相信這樣的多元碰撞會讓世界上的各種聲音能有說話之地!

3.奇葩說的內核很神聖。我理解的奇葩說,是一群牛逼的大咖!他們不是以教導者的姿態去到你面前去灌輸任何事物,神聖點在哪,我佩服他們為啥?!我認為中國的家長們非常適合去學習學習,榜樣的力量不在於我不斷告訴你我有多牛逼想成我這樣你就怎麼去做!我呵呵呵、哈哈哈、我認為奇葩說神聖就是馬大咖你用低俗來吸引了觀眾,又默默的拔高了我們,你所帶領的優質團隊,你們所發出的聲音讓我對電視節目產生了興趣,我不在認為它是刻板的科教節目或者是耗時的娛樂節目!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特別好的學習方式的融合!

因為有了奇葩說,我發現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孤單了,其實我不是有多特別或者多孤僻!只是我的圈子還不夠大,人生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我希望我的生命里能遇見好多好多的奇葩!所以堅持做自己!去提升去理解去接受!我愛奇葩說!我想有一天可以夠得到它!??

創建於 03:18

禁止轉載


看了不到十分鐘,或許是個別,但我現在只想說,辣雞。任何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不需要他們的建議,除非來玩的,看嗨的,吃瓜看戲也不嘗是個消遣。


浮於表面,都是一地雞毛。

從未涉及辯題的本質。


40歲以上人群請在90後陪同下看此篇文章

能用一個罵人的詞語(BiBi)當作節目的宣傳口號(You Can You BiBi),並讓不走尋常路的國民大品牌「霉特屎綁尾」印在衣服上,在幾年前,估計這兩件事能讓普通人醉上三天三夜。而這僅僅是「奇葩說」的開場而已,節目中比「康熙」還多的消音和信口拈來的葷笑話更是挑戰50,60,70後們的極限,掌握不好劑量,分分鐘就可能把腫菊氣暈。這樣一個由三個40多歲的老男人帶領一群奇葩創造的「奇葩說」就像剛從西域傳來的某種香料,讓大陸民眾感受到一種濃烈刺激又新鮮的味道,愛的人愛不釋手,厭的人牙直痒痒。

這樣一檔節目能肆無忌憚橫行霸道19集,是不是改革的春風真的已經吹進門了?有一期有個奇葩冒出一句「如果全中國最大的那個領導犯了一個錯誤」,接著曾寶儀故作正經的笑說「你小心一點啊」,高曉松更是威脅「我要退出,申請退出這個節目」,然後全場樂作一團。沖節目組能把這句話保留下來的勇氣,就要點1萬個贊。這樣的場面就好像是一個有點痞氣的男生在挑逗一個矜持的淑女,她越是害羞躲藏,才越覺得有趣,如果全身脫光了,反而沒那麼大樂趣了。估計美國人對這種場面早就司空見慣,不屑一顧了,要從早已經被扒光光的總統身上再得到樂趣只能來點如SM等重口味的了。

除了節目的隨意自在和大尺度言論,看機智的主持人和嘉賓間的言語過招更是過癮。高曉松在節目里感嘆過蔡康永不愧是出過說話之道的,看過節目的人也都會覺得果然名不虛傳。而蔡康永也常常被高曉松的自嘲逗得哈哈大笑。對於馬東,這些年很少看到他,對他的印象還保持在很多年前的挑戰主持人,如今將他和一群奇葩混在一起,融合的竟然這樣好,幽默風趣獨領風騷。節目組對女嘉賓的選擇也很是恰當,女諧星,放得開,不做作,與主持人的互動笑料也多,我最喜歡曾寶儀和阿雅,期待小S。

「奇葩說」果然是奇葩說,如此陣仗的主持群也仍然沒有掩蓋奇葩們的光芒啊。各路奇葩都豁出去了,各個歇斯底里,語不驚人死不休,做足了娛樂效果。說到娛樂效果,那些「不太陽剛」的男生和「非常陽剛」的女漢子比一本正經的男人和女人具有天生優勢,一個個類似鈣和蕾絲邊的奇葩和諧的共處一室,中國的性開放要走在世界前頭了。

我很高興自己是喜愛這種香料的那一群人,更願意看到這種香料與中國各大菜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推薦閱讀:

在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何做到在大學做小生意而不被看不起?
為什麼大家都特別愛黑大學社團?難道加大學社團毫無用處?
一橋大學怎麼樣?

TAG:大學 | 綜藝節目 | 體制 | 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