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宗密宗禪宗,達賴班禪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關於顯宗密宗禪宗,達賴班禪,喇嘛,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關係梳理,區別與聯繫的解釋.這幾個點一直模稜兩可,很混亂求大神梳理一下.

請從佛教宗旨,政治,歷史等方面簡要介紹一下.謝謝各位大神


佛教分小乘(上座部)和大乘。區分點是是否發菩提心,也就是修自身和普度眾生的區別。

小乘目前主要是南傳佛教,在東南亞。漢地的小乘二宗:成實宗,俱舍宗,已經衰落,無人研究。

大乘廣傳漢地,藏區,日本。

大乘中分為顯宗和密宗。漢地和藏區,乃至日本都有顯密。

漢地一般稱為大乘八宗:律宗,三論宗(法性宗),天台宗(法華宗),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華嚴宗(賢首宗),密宗(真言宗),禪宗,凈土宗。

所謂末法時代,現在大興的是凈土宗。禪宗也還在,其他的很少了。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三論宗

  主要依據鳩摩羅什譯的《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研究傳習而形成的宗派,因為是依據中觀派三《論》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論宗。它的教義以真俗二諦為總綱,以徹悟中道實相為究竟。二諦的「諦」字是真實的意思,從法性理體邊說的叫真諦,從緣起現象邊說的叫世俗諦。從俗諦說事物是有,就真諦說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諦也叫空有二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諸法實相,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此宗著重從真空理體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間染凈諸法緣起無自性,五陰十二處等虛妄不實,徹底破除迷惑,從而建立起無所得的中道觀,以求實現其無礙解脫的宗旨。這一宗,實際就是印度龍樹、提婆中觀學說的直接繼承者。

  瑜伽宗

  是由印度彌勒、無著、世親創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據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因為是依彌勒說、無著記錄整理的《瑜伽師地論》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國玄奘法師譯傳此宗並糅譯十師之說為《成唯識論》,故此宗又稱法相唯識宗,亦稱慈恩宗。它的教義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總綱,以轉識成智轉依為宗旨。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別、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二無我是人無我和法無我。「五法」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間有為法皆有名有相,稱為名相之法;「分別」指人們的主觀能對事物分別認識;「正智」指聖人清凈無漏實智;「如如」指如實智所對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凈和主客觀,是以總括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執著,無而謂有,起惑造業,名遍計所執;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緣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顯二空真如為圓成實。事物的性質不出此三種,所以叫三自性。八識:「識」是了別認識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個有情都有這種心意識的認識作用,共有八種,就是前面列舉的八種識。二無我:每個有情或眾生都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即一般所說的自我或靈魂叫人無我;客觀事物也沒有恆常不變的實體即自性或絕對的真實叫法無我。二無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義深入分析諸法性相,闡明心識因緣體用,修習唯識觀行,以期轉識成智,成就解脫、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師譯傳而成立,是印度無著、世親學說的直接繼承者。

  天台宗

  是以羅什譯的《法華經》、《大智度論》、《中論》等為依據,吸收了印度傳來的和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統地組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因為創始人智者,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義以五時八教為總綱,以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此宗把釋迦如來所說的經教,劃分為五個不同的時期,稱為五時教,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盤時。五時的名稱都是佛經的名稱,主張佛陀所說的經教不出這五個時期的範疇,所以叫五時。三觀是修行的觀法,即空觀、假觀、中道觀。此三觀可以於一心中獲得,名為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真諦、俗諦、中道諦叫做三諦;此三諦舉一即三,雖三而常一,說三說一是圓融無礙的,所以叫圓融三諦。一心三觀,三諦圓融是圓教的教義,說明諸法無礙,事理圓融。天台宗以自宗為圓教,別的宗屬前三教。此宗總結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將佛教教義加以精密的調整,發展了大乘圓教理論,展示了中國獨創的大乘思想。

賢首宗

  以《華嚴經》為根 據,對《華嚴經》有深入的研究和精闢的闡發,是在前人三論、天台、慈恩、地論師、攝論師等學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思想體系。創始人是七世紀末的賢首國師法藏,所以叫賢首宗,又名華嚴宗。此宗以五教來判攝整個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觀為它的中心思想。五教一是小教,即聲聞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開始初級階段的教義;三是終教,即大乘終極階段的教義;四是頓教,即大乘中頓超頓悟的法門;五是圓教,即圓滿無缺,圓融無礙的理論。此宗把佛教分作淺深不同的五種教義,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種頓教,所以稱為五教。六相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六相既同時表現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時表現在一個事物中。無論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個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時具足、互融互涉、彼此無礙的,從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緣起的道理。十玄門是: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因陀羅網境界門,三、秘密隱顯俱成門,四、微細相容安立門,五、十世隔法異成門,六、諸藏純雜具德門,七、一多相容不同門,八、諸法相即自在門,九、唯心迴轉善成門,十、託事顯法生解門。這十玄門總的意義是顯示華嚴大教關於一切事物純雜染凈無礙、一多無礙、三世無礙、同時具足、互涉互入、重重無盡的道理。三觀一是真空絕相觀,二是事理無礙觀,三是周遍含融觀。六相、十玄、三觀的建立,闡發了《華嚴經》的法界緣起、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盡圓融的教義。六相、十玄是就所觀的法界之境說的,圓融三觀是約能觀之智說的。這種重重無盡、法界圓融的思想,雖說導源於《華嚴經》,而實際為中國所獨創,它的法界緣起、一切無礙的學說大大發展了印度傳來的大乘思想。

  禪宗

  禪宗的禪是禪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此法是將心專註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叫參禪,所以名為禪宗。禪的種類很多,有聲聞禪、有菩薩禪、有次第禪、有頓超禪。禪學方面,在中國有一支異軍特起,那就是所謂「教外別傳」的禪宗。這個宗所傳習的,不是古來傳習的次第禪,而是直指心性的頓修頓悟的祖師禪。此宗的禪法是在六世紀初由印度的菩提達摩傳來的。過去說:禪宗單傳心印,不立文字,稱為「教外別傳」。但初祖達摩以四卷《楞伽經》傳於二祖慧可作為印心的準繩,弘忍、慧能又教人誦持《金剛般若》,這樣,《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經典依據。以後更有《六祖壇經》和許多「語錄」的出現,不能說禪宗沒有經典依據。禪宗在中國是很興盛的。在八世紀間,此派曾分為南北兩宗,北宗神秀(約606~706)一派主張漸修,盛極一時,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638~713)主張頓悟,後世尊為六祖,弘傳甚盛。從唐到宋,南宗的禪師輩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為五家七派,可想見其興旺的景象。此宗和凈土宗一樣,一直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派。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有南嶽懷讓(667~744)和青原行思(?~740)兩大支系,由這兩大支系又分成五宗七派。從南嶽先分出一派外溈仰宗,次又分臨濟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由兩系分為五宗,以後又從臨濟宗分出黃龍、楊岐兩派,合前五宗名為七派,都曾興盛一時,經過一段時期有的就衰絕不傳了。後來的禪宗只有臨濟、曹洞兩派流傳不絕,臨濟宗更是興旺。近代所有的禪宗子孫,都是臨濟、曹洞兩家後代。

  凈土宗

  是依《無量壽經》等提倡觀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凈土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為凈土宗。此宗分佛陀說的法門為二道,即難行道和易行道。並說別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萬行,需經三大阿僧祗劫為難行道;說修凈土法門一生至誠念佛,臨命終時,仗承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安養凈土永不退轉為易行道。因此,此宗主張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此宗的特點,簡單易行,普能攝受廣大群眾。修學此宗不一定要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定要靜坐專修,行住坐卧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始終不怠,臨命終時,就可往生凈土。當然平時也要持戒誦經,廣行眾善以作助行。由於法門簡便,所以最易普及。別宗的學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凈土法門在中國得到特殊廣泛的流行。

  律宗

  主要是學習和研究戒律的。由於此一宗的盛行,中國僧人們在修學大乘的戒定慧三學中,仍然重視出家聲聞乘的戒律。戒律有聲聞戒、有菩薩戒,這裡所講的律宗,是依聲聞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終南山道宣律師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條戒相說,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這些在前面己經敘述,這裡不多重複。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緣,更大的部分是僧團法規、各種羯磨法會議辦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薩法、衣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詳細規定。因為時代的關係,環境的不同,許多戒律的規定,早已廢馳不行了。菩薩戒有在家菩薩戒,出家菩薩戒。出家菩薩戒如《梵網戒經》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菩薩戒如《優婆塞戒經》有六重二十八輕戒。又總攝菩薩戒為三聚,三聚是三類的意思,稱為三聚凈戒。一是攝律儀戒,是戒相,是「諸惡莫作」;二是攝善法戒,是「眾善奉行」;三是饒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眾生」。中國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這裡也簡單提一提菩薩戒律。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內容。四分律雖屬小乘戒,但其文義通於大乘,自古就有「分通大乘」的說法。中國盛行大乘,以大乘教義解釋律藏,攝小入大,就是大乘戒的組成部分,出家菩薩三聚凈戒中的攝律儀戒就是是以聲聞戒為基礎的。如殺、盜、淫、妄四根本戒,是大小乘共同遵守的。對於律學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於分辨開、遮、持、犯,就是在出家戒條中,本來是不得觸犯的,但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開許,這叫開;在通常情況下又不得違犯的,就叫遮。在某種情況下,本人也不知是持戒還是犯戒,這就需要研究律學,律師根據律藏分辨清楚確定開、遮、持、犯的界限。在聲聞戒中除四根本戒殺、盜、淫,妄,或者還加十三僧殘尼戒是八根本十七僧殘必須嚴格遵守,不得違犯外,其它絕大部分的戒條,在特殊情況和必要情況下是可以開許的。例如「非時食」這一條戒,即通常過午就不許吃東西,而在勞作以後就允許吃東西。但如何開許,要依戒律來判定。可見佛教戒律不是死板的,除根本性戒外,都是具有靈活性的。

  密宗

  密宗的教義在八世紀時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傳入中國,從此修習傳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本尊毗盧遮那佛是學者選擇自己最敬愛最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薩或者一位明王,作為學習成就的對象或榜樣,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習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業,瑜伽譯為相應。三密瑜伽,就是三業相應。與誰相應?就是修行者自己的身口意與本尊的身口意三業相應。修法時,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態,手結印契,口誦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觀想或種子字,務使自己的三業與本尊的三密相應,名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這只是舉一個例證。此宗最高理論還是以性空無相的法性理體為基礎,所謂阿字本不生,不生就是空義。

藏傳佛教大致可分為四大教派,即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

一、寧瑪派(俗稱紅教) 以九乘次第而聞名的藏傳佛教舊譯派系名。最初在公元八世紀中葉,吐蕃王朝赤松德贊時期,初由印度翻譯傳入藏地,經印度佛學家白瑪炯涅加以宏揚。白瑪炯涅也就是蓮花生大士,他是藏傳佛教的始祖,若沒有他,可謂就沒有今天的藏傳佛教。據歷史中記載,當時在西藏盛興本土的一種巫教,所有的藏民,尤其是王朝里所有的大臣幾乎都是信奉該教。因此,令他們改信佛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後來決定以辯論和較量神通的方式來裁決國教,佛教在較量中大勝,使對方退出其原來的國教地位,逐放到西藏邊遠地區。從此佛教取代了西藏的本土教,傳遍了整個西藏,使西藏變成了所謂的佛教凈土。

該派著名六大寺廟:

(一)噶陀寺 (二)白玉寺 (三)佐千寺 (四)多扎寺 (五)敏珠林寺 (六)雪謙寺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

十一世紀中,坤袞卻傑玻倡建薩迦寺,創立以道果論為法要的藏傳佛教一派系名。後經薩迦班欽等薩迦五代祖師弘揚,並有僧俗兩系傳承,至十二世紀薩迦班欽、八思巴叔侄與蒙古皇帝締結法緣,因此薩迦法王成為西藏的統領,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止。此派著名有三大支派,及薩派、鄂派、察派。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

「噶」意為「佛語」;「舉」意為「傳承」。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的教派,是藏傳佛教派系之一,在十一世紀由大譯師瑪爾巴等人所創立。該派在西藏分為兩大支系,由瓊波克珠所傳者,名香巴噶舉,這一系在十五世紀已沒落;由瑪爾巴譯師所傳的名達波噶舉。達波噶舉後來發展出四大派系如下:

(一)噶瑪噶舉 (二)采巴噶舉 (三)跋絨噶舉 (四)帕竹噶舉

其中帕竹噶舉一系又分出八小派,即:

(一)直貢噶舉 (二)達隆噶舉 (三)竹巴噶舉 (四)雅桑噶舉 (五)措普噶舉 (六)休色噶舉 (七)耶巴噶舉 (八)瑪倉噶舉

四、格魯派(俗稱黃教):

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師在十四世紀所創藏傳佛教派系名,主張顯密講修結合,此派所著袈裟和僧帽均為黃色,故稱之為黃帽系。

該派六大寺廟為:

(一)甘丹寺 (二)哲蚌寺 (三)色拉寺 (四)扎西倫布寺 (五)拉布楞寺 (六)塔爾寺 ( 嘎瑪仁波切開示)

宗喀巴最小的弟子根敦珠巴創立了著名的札什倫布寺。1474年,根敦珠巴去世前,宣布自己將轉世。4年後,人們給他找了一位轉世靈童,名叫根敦嘉措。因此,「黃教」接受活佛轉世的時間,比最早的「黑帽派」要晚2個世紀。但是,「黃教」的轉世活佛後來居上,最終成為全西藏的宗教領袖。

1542年,根敦嘉措去世,他的轉世靈童名叫索南嘉措。索南嘉措到蒙古傳教時,1578年,被蒙古首領俺答汗授予「達賴喇嘛」的封號,這也是「達賴喇嘛」這一稱號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但是,索南嘉措被認定為三世達賴喇嘛,前文提到的根敦珠巴和根敦嘉措被追認為一世、二世達賴。從此以後,達賴喇嘛的活佛轉世系統,由於受到世俗王權的冊封,而成為西藏地區最重要的活佛轉世系統之一。

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圓寂於蒙古草原,四世達賴雲丹嘉措出現於蒙古,也是達賴系統唯一的蒙古人。而且,雲丹嘉措還是蒙古首領俺答汗的子孫。這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宗教地位很高的達賴喇嘛的轉世,可以被當權人物操縱,使得宗教領袖成為權勢家族自產自銷的囊中之物,那麼,就很容易產生腐敗,弊端甚多。這一問題直到很多年以後才得以解決。

四世達賴雲丹嘉措1616年去世,此時,札什倫布寺的寺主名叫羅桑曲吉堅贊,他前往拉薩主持宗教事務,並開始尋訪四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歷史有時候是具有偶然性的。當時西藏的世俗政權首領拉藏汗不同意達賴喇嘛的繼續轉世。如果拉藏汗的意見堅持下去,西藏後來的歷史也許會完全改寫。羅桑曲吉堅贊拯救了達賴系統。羅桑曲吉堅贊有較高的醫術,他給拉藏汗治好了病,使得拉藏汗同意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於是,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登上歷史舞台,羅桑曲吉堅贊成為五世達賴的老師。

拉藏汗一定沒有料到,自己當初同意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會給自己帶來什麼結局。1641年,明崇禎14年,五世達賴和羅桑曲吉堅贊一起,將蒙古勢力引入西藏,消滅了拉藏汗。進入西藏的蒙古人又正式冊封羅桑曲吉堅贊為班禪。此後,五世達賴聯合清朝政府,趕走了蒙古人。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由此成為西藏的最高統治者。

1662年,清朝康熙元年,羅桑曲吉堅贊去世。五世達賴感念其教誨的師恩,決定為其尋找轉世靈童。從此,黃教的第二個活佛轉世系統,班禪活佛開始出現。 按照黃教的輩分關係,羅桑曲吉堅贊被認定為四世班禪,前面三個「轉世」的班禪都是追認的,一世班禪就是前文提到的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克珠傑。五世班禪名叫羅桑益西,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正式冊封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由此,我們看到達賴和班禪兩個活佛轉世系統的關係,雖然班禪轉世系統實際上比達賴轉世系統要晚出現100多年,但是,他們都源自於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一世班禪還是一世達賴的「師哥」。當羅桑曲吉堅贊保住了達賴的傳承後,他們聯合清朝,獲得西藏的統治權,其實也是「黃教」的勝利。從此,西藏的其他教派,在地位上都無法超過「黃教」。西藏從此也真正進入「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

由於達賴和班禪都是朝廷正式冊封的,因此這兩個活佛系統的地位也遠高於其他活佛轉世系統。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達賴和班禪兩個活佛系統,也不會超越其他活佛系統,位居最高的地位。也可以說,達賴和班禪活佛系統,是藉助中央政權的支持,才成為西藏地區的宗教領袖。清朝冊封兩個活佛系統,也有互相牽制的意思。在歷史上,班禪與達賴都是互為師生。由於轉世靈童都有一個教育培養的過程,因此,當達賴年幼時,班禪就擔負領導和教師的責任;反之,當班禪年幼時,達賴就承擔領導和教師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達賴與班禪的地位是一樣的。只是由於達賴的常駐地在拉薩,而班禪的常駐地在後藏,因此,達賴在世俗社會的重要性似乎要高一點。

前文說到,自從有了轉世靈童這個傳統後,一些有權勢的人,經常暗中操縱,他們利用賄賂等手法,讓轉世靈童的認定有利於自己。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代轉世靈童都出於一個家族的現象。針對這種舞弊現象,1793年,清朝乾隆皇帝制定了「金瓶掣籤」的制度。也就是說,轉世靈童的預選不止一人,然後通過「金瓶掣籤」確定其中一位正選。這種辦法較好地避免了活佛轉世的徇私舞弊現象,而且,這種方法也不僅僅適用達賴和班禪的轉世,對於其他活佛轉世也可以使用。

達賴與班禪這兩個活佛系統還有一個問題不太被大眾注意。活佛轉世都有前身,雖說達賴和班禪的前身都是宗喀巴的弟子,但是,在藏傳佛教理論中,他們的前身要更加高貴。達賴喇嘛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班禪則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很熟悉,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按照佛教理論,阿彌陀佛的地位要高於觀世音菩薩,一個是佛,另一個是菩薩,地位已經很清楚了。因此,在佛教理論上,班禪的地位要高於達賴。但是,在世俗地位中,達賴由於常駐拉薩,地位似乎顯得比班禪重要。這種現象也可以看作是「理論脫離實際」的一個例子。

雖然達賴與班禪被追認的源頭都是宗喀巴的弟子,應該說歷史源頭的年代相差並不多,但是,經過400多年的傳承,到目前,達賴已經傳了14世,班禪只傳了11世。為何會有這種差別?一般認為,由於達賴較多地陷於世俗爭鬥,歷史上的達賴喇嘛大多年壽不長。前13世達賴的平均壽命約為40歲。如果去掉2位追認的達賴,11位正式達賴的平均壽命只有34歲,其中最短的只活了11年。達賴「親政」的年齡是18歲,但是,好幾位達賴喇嘛沒有活到「親政」的年齡,或剛過「親政」年齡不久就「意外」死亡了,大都是爭權奪利的結果。現在的第十四世達賴出生於1935年,他曾經認為自己活不過60歲,但是,十四世達賴如今已經73歲了,遠遠高於歷任達賴的平均壽命。

日本佛教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由中國經百濟傳日本,初期的弘揚以聖德太子(574-622)為最大功臣,他定佛教為國教,並在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規定全民「篤敬三寶」,說明佛教為「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礎。此後,日本留學僧陸續至中國求法,將中國佛教的思想傳承、宗派教說、修行方法等引進日本,逐漸演變成日本特有的宗派佛教思想。今就日本幾個重要宗派一一簡介如下:

南都六宗

  奈良時代(645-794),佛教主要的宗派有六家,即:三論、法相、成實、俱舍、律宗及華嚴。

三論宗初祖為高麗僧慧灌,於元興寺大弘三論(625),這是日本宗派佛教的開始。其後智藏曾投中國嘉祥門下,道慈亦入中土兼學六宗,分別為二祖、三祖。

  其後,法相宗取代三論宗的盛世,人才輩出,與後來的天台、真言宗,鼎足而立。俱舍宗多依於法相宗,初傳在西元653年元興寺僧道昭入唐,跟隨玄奘大師習法相教義,回國後,廣弘法相宗義。二傳是在西元658年由智通、智達傳入,至玄昉入唐回日本後,法相宗盛行,學僧輩出,以興福寺、元興寺為根本道場。

  華嚴宗發軔於西元736年,唐代道璿攜華嚴章疏至日本,聖武天皇極推崇華嚴。之後,此宗一度衰落。鎌倉時代,高辨與凝然為復興華嚴的兩位巨匠。高辨融和華嚴與密宗的教學,被尊為嚴密之祖。凝然精通各宗教義,尤為華嚴集大成者,宇多天皇曾從師受菩薩戒,賜封為國師,可謂華嚴中興之祖。德川時代的鳳潭以天台解釋華嚴,識見雄大,為華嚴宗開創新局。

  律宗初傳於西元588年,僧尼善信等至百濟受戒,回國後,駐錫櫻井寺。天武天皇時,道光奉敕入唐學律,至唐代道叡攜律本赴日,講《行事抄》,戒律思想始為流布,是為第二傳。唐代鑒真大師自華東渡,傳授菩薩戒與三壇大戒,以唐招提寺為本寺,始為日本佛教戒法的確立。律宗曾一度衰微,鎌倉時代,俊以京都為中心,提倡北京律,頗受敬重。

天台宗

  最澄為日本天台宗始祖,曾從中國天台湛然的弟子道邃、行滿受法,返日後,於比叡山融和禪、密、戒、圓,開創四宗融合的總合佛教--日本天台宗(806)。最澄弟子圓仁亦赴唐學天台與密法,至其弟子安然集大成,此時日本天台宗已極度密教化,稱為「台密」。台密系統傳至後世,總計有十三流派,對日本佛教影響頗大。

真言宗

  日本真言宗以空海大師為開祖,此在宗派系漢傳如來純正密教(唐密)之嫡傳。因空海大師歸國後,第一次灌頂傳法的地點在京都的東寺,因為史稱其所傳的密教為東密。是中國失傳1200年之久的寶貴如來遺教。

純正密教正式傳入中國開始於唐玄宗時期。玄宗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位印度密宗大師先後來到中國弘揚密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三大士」,中間經一行和惠果等的發揚,形成唐密。

自此漢傳純正密教真言宗,所有奧義盡傳於日本。中國自會昌法難後,漢傳純密幾乎失傳1200年之久。開元三大士所傳,空海大師繼承發揚的才是真正的如來密教,漢傳正法,是嚴格持戒、且密教的道理都和顯教的最高義理都是一致的。任何法門、尤其是越高的法門越於佛的戒律沒有豁免權,真言宗就是如此說。

禪宗

  奈良時期禪風已自大唐傳入日本,先後成立臨濟、曹洞、黃檗三大宗派。

  鎌倉時代,榮西入宋求法,得臨濟心印,後來於京都開創建仁寺,融和天台、密、禪三宗開立臨濟宗,受到鎌倉幕府的信任,後人尊為日本禪宗的開山祖師。臨濟流傳至南北朝室町時代,深受幕府大臣尊崇,認為是完成武士人格修養的基本方法,禪的思想遂深入日本人的生活,與茶道、花道、書法、劍道等,水乳交融,自成一格。室町時代後期以夢窗疏石為主的五山派,是當時禪宗的主流派,受足利尊氏庇護,於京都開創天龍寺,有門徒千人,是五山文學最盛期。夢窗、大燈、一休等為大將,五山十剎法脈欣榮,至今臨濟宗有六千餘所寺院。

  日本曹洞宗創始人為道元禪師,嘗從榮西弟子明全學禪,後入宋,於天童山曹洞宗如凈禪師門下得法。返日後,創建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是為「曹洞宗」。1507年後,柏原安天皇敕額永平寺為曹洞宗的總本山。1589年,由瑩山紹瑾所創的總持寺也被欽定為曹洞宗的總本山。因吸收民間流行的祈禱儀式,積極傳教,曹洞宗因而大盛,成為日本最大宗派之一,有寺院一萬四千七百餘所。

  黃檗宗與臨濟、曹洞合稱日本禪門三足,系由明末中國僧人隱元隆琦融和禪凈,成立於江戶時代。此宗以黃檗山萬福寺為道場,歷任住持皆為中國赴日弘化的高僧,近代才由日本僧人住持。萬福寺乃中國式的建築,道場以漢音誦經,法會與修行方式仍保留明代風格。此宗鐵眼道光編《鐵眼版大藏經》,對日本文化有極大的貢獻。

凈土宗

  平安末期(十二世紀),社會動蕩不安,人民始有嚮往他方凈土的思想產生。空也於民間提倡念佛法門,以稱念佛號為主,凈土乃成為普遍信仰。空也之後,天台宗系的良忍創「融通念佛宗」,為凈土信仰開闢新局。

  鎌倉時代,法然依中國善導《觀經疏》,以平安的東山為據點,強調「往生之道,念佛為先」,凈土於焉成立為宗。由於戰亂頻仍,念佛法門簡單易行,於是迅速擴展普及。法然圓寂後,其門下弟子各立其派,其中又衍出一遍上人所創立的「時宗」,風行一時。法然的凈土宗系至今仍為日本佛教最大宗派之一,大小寺院有七千餘所,對日本佛教影響頗大。

凈土真宗

  凈土真宗(極端激進凈土宗),是藉由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期以往生成佛的教說。然只重於信心,也就是凈土三資糧的信、願、行。其只提倡信,可以說信就可以,什麼都不必做。因此和凈土宗的思想大為違背,不被認為是正法。開祖為親鸞,此宗以無戒無律為宗規,僧俗一同。親鸞本人與相國之女成婚,首開日僧娶妻食肉之風

  本宗至親鸞的曾孫覺如,正式以本願寺為大本山,至室町時代第八世蓮如,教勢蓬勃發展。江戶時代後,分為十派,以東、西本願寺勢力最強。

日蓮宗

  日蓮宗異於日本傳統佛教,為日蓮所創立。本宗以《法華經?無量壽品》為中心,主張「妙法蓮華經」五字為佛教精髓,凡誦持者,即便是惡人,亦可成佛,又稱「法華宗」。然卻又不重視整部法華經,只是重點稱念其經號和無量壽品,對於其餘部分則不予理會。日蓮後,本宗相繼分門立派,至明治時代,在家佛教運動盛行,由日蓮信仰又形成創價學會、立正佼成會、佛所護念會及靈友會等新興宗教,參與政治。


佛說一切法,應對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入門無宗無派,無門為門,無法為法。門外八萬四千法門,皆因眾生根器不同所開設。佛祖五時講經說教皆是一時方便開設,華嚴時,阿含時,般若時,方等時,法華涅槃時。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1、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藏傳和漢傳一帶的國家和地區

2、小乘佛法主要集中在南傳一帶的國家和地區

3、漢傳佛教主要指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漢人為主的佛教傳承,並且傳播到日本,韓國等地

4、藏傳佛教就是指藏族地區

5、南傳佛教主要是泰國緬甸等南亞地區

顯宗密宗禪宗,達賴班禪,喇嘛,藏傳佛教

1、現在說的密宗主要是指藏密

2、除了藏傳的密宗外,現在大多數能見到的佛教宗派都是顯宗

3、喇嘛是藏語的音譯

4、達賴班禪是古代藏族僧人宗客帕大師的兩個弟子


密教把除了自己的所有教派稱為顯宗 , 顯教依據經 ,密教依據密續 ,當時還有很多同樣受到重視的文獻 ,禪宗屬於顯宗的一派。

現在的小乘佛教主要在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 以及雲南,大乘佛教分不在中國尼泊爾日本韓國不丹。二者區別,在世界觀設定上小乘佛教只承認釋迦摩尼佛一尊沒有他方世界佛陀的概念,並且認為他也是阿羅漢的境界,修行者不需在阿羅漢另外再修持,菩薩只是前生未成佛的釋迦摩尼和現在的彌勒,而大乘認為釋迦摩尼境界遠高於一般羅漢,大乘修行者應當經歷漫長的阿僧祇劫去證得佛國,中間的階層就是菩薩。在修行內容上小乘主要是四諦十二因緣法,強調自身修為,持戒較為嚴格。大乘更注重的是六度的修行方式,主題思想是利益他人,所以在戒律上也有所開許。同時大乘認為小乘雖然摒棄我執,但還有法執,在教義闡釋上更加深刻。在經典上共同承認阿含經和部分戒律,同時大乘佛教還有若干不為小乘承認的佛經

達賴和班禪是西藏兩位宗教領袖,同屬於格魯派,達賴喇嘛威信更高點。


小乘-大乘-金剛乘

對應的禪的層次不同。可以分33層。


班禪喇嘛,藏文:????????????,藏語拼音:B?nqên Lama,威利:pan-chen bla-ma,THL:Penchen Lama,是個音譯詞,並不是禪宗的,只是禪和佛有關就用來翻譯了。類似的還有佛山市禪城區,佛禪呼應。

有說法喇嘛意思是無上師,藏語喇是上,嘛是無。我不知道上藏語怎麼說,無叫 ma 基本是可信的。


達賴,班禪都是藏傳佛教密宗,由宗喀巴大師創立的黃教(格魯派)的領袖人物,延續至今已然是除了薩迦派,寧瑪派等少數之外的宗教領袖。


推薦閱讀:

人生有八苦,許多人都說求不得最苦,我卻不然,放不下才是心中大苦,很多事都懂得但不知如何去做。如何放下?
怎麼看待 iOS 10 健康功能中加入正念板塊?
對於一個想要把瑜伽當作終身修鍊的人來說,他有哪些路要走?
禪修回來變得易怒?
關於南傳佛教、止觀禪修有哪些不錯的學習資料?

TAG:佛教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密宗 | 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