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報,為什麼著名?


要說這鼓舞士氣的宣傳海報,人家日不落帝國那可是全球學習的方向。

基奇納募兵海報Lord Kitchener Wants You)】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阿爾弗雷德·李特為英國陸軍設計了一個募兵海報,海報上繪有英國陸軍大臣基奇納伯爵戴著英國陸軍元帥帽,以食指指向觀者,並書:「WANTS YOU」。

這種把手指向觀眾的很有氣勢的招兵廣告,一下子就被世界各國看中了。

  • 1915年英國改版的募兵海報,上有擬人化的約翰牛。上書:「誰沒參軍?是你嗎?」

  • 接下來美國人也抄了一把,於是有了這個1917年著名的美國募兵海報。

  • 美國人還出現了其他語種版本,下面這張是美國一戰的猶太人徵兵海報,海報中錫安之女以意第緒語說:「你的新故鄉需要你!加入猶太軍團」

  • 美國人抄了,加拿大人當然也不會放棄,於是有了加拿大的一戰募兵海報

  • 俄國白軍1919年徵兵海報,「為什麼你沒參軍?」

  • 蘇聯1927年海報,「你,如果不是合作社社員,快簽名加入吧!」

  • 1932年巴西立憲革命募兵海報,「自問良心,你有要完成的使命!」

  • 美國人用這張海報算是用上癮了,1985年護林熊海報:

【二戰英國三海報】

等到了二戰,英國淪為孤島,飽受納粹德國的侵略壓力,英國新聞部在二戰初期設計製作了旨在等戰爭到來時鼓舞英國公眾士氣的三張海報,為了讓人感受到這一信息來自國王,因此海報的最上方放了一個都鐸王冠的圖像。這三張海報分別是:

  • 「Freedom Is In Peril. 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自由正受到威脅,盡你所能來保衛它)

  • 「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你的勇氣、你的樂觀、你的決心將為我們帶來勝利)

  •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其實第三張海報是計劃應對納粹佔領英國這一情況發生後,再發行用以鼓舞民眾的士氣,因此這張海報發行量有限,最初並不為人所知。但是2000年它被人發現並被眾多商家印刷發行以作為產品的裝飾主題。反而成了最有名的海報。

註:本回答內容圖片來自網路Lord Kitchener Wants You,侵必刪。


多圖。

二戰時期的海報無疑是最多的。譬如美國的美女誘惑,蘇聯的同志友誼,英國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日本的……

這時期的各類海報均因建立在很深厚的歷史背景下而著名。其中也不乏大膽創新,具有鮮明政治形象符號的代表。

二戰時期,美軍的徵兵策略就是「三十六計之吾用美人計」。在宣傳海報的設計上大量使用各式性感迷人的美女來誘惑沸騰的熱血青年男兒們。這種效果還真是立竿見影。

can在這裡是「做罐頭」的意思。同時也雙關了「能」,即婦女同胞也能在二線為戰爭和國家作出貢獻。而二戰時期的罐頭作為後勤補給也算為戰爭的勝利立了一功。它更代表了一種新的消費符號,婦女種植後再製作成罐頭存放。上圖曾在美劇絕望的主婦片頭被改用過,遺失了一個重要的坎貝爾濃湯罐頭,具有一定的物質意味。

一改以往咄咄逼人形象的山姆大叔這次挽著一位美女出現了,驕傲的表情彷彿在告訴你,加入美國海岸警衛隊,你也能和山姆大叔來一場約會。

come fly with me. 試想,一個令人血脈賁張的美女對你說這樣的話,你能淡定地拒絕嗎?

仔細盤點一下這一水兒的性感海報,美政府為了囤積兵力真是別出心裁不遺餘力。

被稱為「鉚工羅西」的傑拉爾丁-多伊爾。婦女工作的代表,we can do it.二戰中,熱血男兒們在前線戰場,百萬美國婦女也不甘落後,紛紛加入到工廠工作。

曾經——現在——永遠

注意美國大兵制服的變化

上圖是作為警惕性疾病而制的海報。日本軍妓是戰敗後的日本為「再次崛起」又擲出的又一發力彈。美國大兵在陷入這一溫柔陷阱後幾近崩潰,各種性病四處流竄蔓延,作戰能力不知被搞垮了多少。為警惕士兵,美政府印製了如上的宣傳海報。

英國

(海報最大的特點,內容簡潔通俗,「確保每個市民都能看懂」。確達到了振奮人心的顯著效果。Quintessentially British)

『保持冷靜 ,繼續前進。』

『你的勇氣、你的樂觀、你的決心將為我們帶來勝利。』

『自由正受到威脅,盡你所能來保衛它。』

除此之外的,

(反間諜宣傳報)

蘇聯

戰爭中的友誼誠可貴。

一聲同志你會懂。

美國政府所印製的中文宣傳海報

二戰美國宣傳海報

:This man is your FRIEND.

『這個中國人是你的朋友,他為自由而戰。』

從印製的這些海報看來,同時期的中美關係確實如膠似漆。『幫助中國,中國在幫助我們』,『中國的戰爭就是我們的戰爭』,『中國應該得到我們的幫助』如此的標語被印在海報上,也證明了盟軍的力量。不過,歷史也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聯合國海報

墨西哥宣傳海報

義大利(打仗我們雖然不在行,但是我們海報做的好)

德國

(海報原型,克爾曼貝赫勒)

(紅魔)

(蛇身文字:高利貸,凡爾賽和約,失業,戰爭的挑起,布爾什維克主意,謊言背叛,通貨膨脹,洛迦諾公約,賣淫,內亂,恐怖,金融醜聞)

(出自著名設計師魏策爾之手)

日本

這張海報設計簡約,立體感十足。

海軍招募這張也還好,具有正統的日式風格。

然而——

現在日本自衛隊徵兵海報的畫風卻變成了這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果然島國信奉萌即是戰鬥力……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


海報上猶如套環般的紅領巾,底部是在這場事故中喪生的兒童姓名,中間空白的部分彷彿是無聲的控訴。

《克拉瑪依》是一部2010年由中國導演徐辛執導的關於1994年克拉瑪依大火的紀錄片,它是一部大型黑白片。 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大火,十多年來,死難者家屬始終領不到死亡證,官方也一直沒有悼念活動,只強調注意力已從火災轉向促進發展。獨立紀錄片導演徐辛偏要舊事重提,尋找那些永遠留在墓碑上的年輕笑容,回望遇難者生前的錄像,聆聽遇難者家屬與倖存傷者的不平之鳴,正視克拉瑪依的烙印傷痕。


今天按主題分類來看看過去一些有趣的海報,多圖配解說,更好看!

【主題】

  • 蘇聯航天海報

  • Obey Arts
  • 倫敦地鐵海報
  • 搖擺60年代」海報

1.【蘇聯航天海報設計】:

在整個世界被意識形態割裂的冷戰年代,蘇聯和美國也用不同的辭彙稱呼航天員:Cosmonauts,和Astronauts。Cosmonauts,直譯為「宇航員」(現在也頻繁用於非正式的稱呼中),背負的不僅僅是太空探索本身,而是民族、祖國和他們的共產主義理想——當然,還有他們自己無法左右命運的政治。

蘇式的宣傳海報始於十月革命時期,目的是在文化程度比較低的群眾民眾中進行簡單、有力的鼓動和號召。這種功能性,也造就了海報的獨特美學:大膽、鮮明的顏色,簡潔有力的線條,形象突出的人物或者符號。這些符號也是經過挑選和設計的,它們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Alan Aldridge, SPACE RACE, 1967

20世紀美國和蘇聯兩個冷戰對手為爭奪航天實力的最高地位展開競賽,競賽於1955年8月2日開始,而以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Neil Armstrong和Buzz Aldrin登上月球達到整個競賽的頂峰。(這個畫面貌似有點污啊!!)

Soviet Space Propaganda - "Glory to soviet people and pioneers of Space!"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航天器Sputnik 1號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的1號站台升空。自此之後的10年,蘇聯進入了一個航空航天的黃金時代,美蘇的太空競賽也由此而起。而為了讓航天事業的成功更好地輻射到政治領域,蘇聯設計了眾多具有蘇式海報美學的航天海報。

Iraklii Toidze, In the name of peace, 1959

這是蘇聯第一張以航天為主題的宣傳海報,「以和平之名」(во имя мира,「In the Name of Peace」)。這位女性,實際上並非任何與航天相關的具體人物,而是整個蘇聯的化身——Mother Russia。她身穿象徵革命政權的紅色上衣和圍巾,舉起右手伸向月球,背後是一個奔向月球的火箭的抽象畫。

Iraklii Toidze, The Motherland is Calling!

這幅海報的作者是Iraklii Toidze,是著名的戰時宣傳海報「祖國在喚!」(родина-мать зовет,「The Motherland is Calling!」)的作者。Toidze被蘇聯政府選中,進行航天宣傳海報的創作。

另一個英雄式的形象,是第一名女性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她甚至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一位獨立駕駛宇航飛船完成太空飛行的女性。1963年乘坐Vostok 6號(東方6號)升空的捷列什科娃,是降落傘跳傘員出身,代號「海鷗」(Chaika)。航天飛行時才僅僅26歲。

英雄和理想,是海報中永恆不變的主題。星辰與太空是永恆的背景。這也使蘇聯的航天宣傳海報主題永遠鮮明。加加林(Gagarin),季托夫(Titov),尼古拉耶夫(Nikolayev),波波維奇(Popovich),四個航天先驅頻頻並列出現在海報中,背後是蘇共的旗幟,以及東方1-4號飛船/火箭。「他們將人民帶上軌道,他們是無價珍寶的創造者,是新的史詩中的騎士」

強烈的紅藍色對比似乎變成蘇聯航天海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象徵「理想」的意象很豐富,例如從人類的手心當中飛天的火箭,象徵地球到星際的通路。

那一段對於航天事業的追逐,留給了人類難以想像的豐富遺產,和這些鮮明的海報一起,依然出現在人們的記憶里。是他們邁出了從0到1艱難的一步。

2.【Obey Arts】:

藝術家Shepard Fairey為Obey創作的極具風格的海報作品,帶有諷刺和政治意味是其特點,是美國街頭藝術的代表之一,也慢慢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無數人模仿。

3.【150年的倫敦地鐵海報設計】:

倫敦地鐵不僅和都市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此從視覺到聽覺都有鮮明特色的運輸工具,更是代表倫敦的城市符號。

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都市線於1863年開通,三年前舉辦150周年慶時,倫敦地鐵公司(TFL)及倫敦交通博物館(London Transport Museum)推出許多慶祝活動。其中交通博物館策劃的《倫敦地鐵的超凡設計》特展,展出自1908年來,受地鐵公司委任設計的150張原稿海報。(以下挑選部分參展海報)

Charles Sharland, The swiftest way to pleasure; Whitsun joy wheel, 1913

所有的海報中,表現倫敦地鐵的快捷和舒適是海報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早在1913年,當倫敦地鐵還是新興事物時,向 大眾宣傳倫敦地鐵的快捷和舒適成為海報設計 的主要目的。Charles Sharland在1913年設計 的海報「The Swiftest way to pleasure」 (達到愉悅的最快捷之路),就已經通過溜冰圖案與文字的結合的插畫風格同時表現出「快 捷」和「舒適」這兩個重要的概念,用輕快的方式宣傳乘坐地鐵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Frederick Charles Herrick, It is cooler / warmer below, 1926-1927

為了讓更多的人來乘坐倫敦地鐵,摒棄之前的交通方式,20世紀20年代開始,很多的倫敦地鐵海報都會以地鐵和地面交通的對比最為主題,宣傳地鐵的舒適性。其中以Frederick Charles Herrick在 「It is warmer below」 (地下更溫暖)(1926年冬)以及「It is cooler below」(地下更涼快)(1927年夏)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Alfred Leete, The lure of the Underground, 1927

隨後,在倫敦地鐵的黃金時期,Alfred Leete 創作了「The lure of the Underground」 (地鐵的誘惑),圖中的乘客們都無法抗拒地鐵的魅力,紛紛從公交車、計程車和私家車上被吸引到地鐵里去,地鐵在當時的倫敦地位非凡。

Zero, Thanks to the Underground, 1935

快速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1935年Zero設計的「Thanks to the Underground」(感謝地鐵)則是從較為隱晦的方式將倫敦地鐵的標誌與手錶做聯繫,將「乘坐地鐵出行」與「能夠準時到達」的概念連接在一起,暗示倫敦地鐵作為交通工具來說能夠給倫敦市民帶來的快捷和便利。

Nick Hardcastle, Or take the Tube, 1987

到了80年代,我們可以感覺到設計理念的改變。在初期的直接表達,中期的間接暗示之 後,在Nick Hardcastle 1987年創作的「Or take the Tube」(或者坐地鐵吧)中,藝術 家用對比諷刺的手法,將黑色蝸牛比喻倫敦的計程車,以幽默的方式將計程車與地鐵作為比較,反過來體現出地鐵的速度。

John Henry Lloyd,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1910

類似的設計趨勢變化我們也可以在這一類的地鐵海報中看到。 在1910年John Henry Lloyd設計的「Too much of a good thing」(太多的好地方)中,海報以典型的英國家庭作為代表,將地鐵作為舉家出遊的重要交通工具,告訴倫敦的市民地鐵可以帶大家去享受更多的田園風光。

Margaret Calkin James, Trooping the Colour, 1932

Paul Nash, Come in to play, Come out to live, 1936

到了1936年,地鐵不僅僅是出遊的交通工具,更為重要的作用是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所以在Paul Nash 設計的」Come in to play, Come out to live」海報中,提出了「來城裡玩樂,來城外生活」的理念,將季度票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這兩張海報的設計中。 通過邀請的口吻,將地鐵票的宣傳和地鐵能夠帶來的 好處充分地在這兩張海報中體現出來。

倫敦地鐵溫馨提示的宣傳海報也是做得十分幽默:

John Hassall, No need to ask a policeman, 1908

早在1908年,John Hassall設計的「No need to ask a policeman」(沒有必要問警察)中,海報用 插畫的方式詼諧的表達出倫敦地鐵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極其容易使用,乘客們不再需要向警察問路,看地鐵圖就知道該怎麼走。

Fougasse, Please have your ticket ready at the barrier, Please stand on the right of the escalator, , 1944

1944年,Fougasse設計的小貼士海報系列更為幽默風趣,左邊的」Please have your ticket ready at the barrier」(請在檢票前準備好您的車票)中在檢票口的女士仍然在悠閑的看報紙,無視身後的大排長龍;右邊的「Please stand on the right of the escalator」(請站在電梯的右邊)中,站在 左邊的先生背後有一個大寫的「 L」的標誌, 有「Left」(英文左邊),也有英國駕駛初學 者的「Learning」學習標誌的意思,一語雙 關,詼諧幽默,耐人尋味。

Tim Demuth, Keep your personal stereo personal!, 1987

在1987 年Tim Demuth設計的」Keep your personal stereo personal!」(把你的個性留給自己!)中,更加抽象的概念被運用到海 報的設計中。因為英國接受方式的差異,藝術家並沒有用「不要大聲聽音樂」的口吻創作這 張海報,而是用人體模特來暗示社會中所有人 都是共同平等的,沒有人是特例,希望乘客之間能過做到互相尊重,不要影響他人,將個性留給自己。

倫敦地鐵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已經成為了一個無論是視覺還是調性都非常成功品牌。在它150年的歷史中,根據不同的乘客的需要和社會環境的改變,進而調整改變地鐵海報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各種需求。所以,我們也需要運用合適的設計理念設計出符合顧客需要的作品,從而提升我們的設計水平。

4.【「搖擺60年代」懷舊海報設計】:

1966年至1970之間的5年,一共1828天,是創造現代社會的關鍵部分,是引發西方世界心態上的根本轉變的時期。伴隨當時席捲全球的叛逆運動浪潮,西方反文化運動中湧現了最新潮和劃時代的時尚審美及精彩紛呈的音樂流派。「搖擺60年代」便是西方人眼中革命的代名詞,見證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新潮音樂、時尚、文學和新興科技的碰撞,並伴隨著政治地震和福利改革。

從民權,多元文化,環境保護主義,消費主義,計算器應用,集體性,再到新自由主義。此次展覽討論了當年青年文化如何促成了樂觀的理想主義。叛逆的血液流淌在那個年代年輕人的身體中,當物慾橫流,物質世界看似廣袤的表象之下,必然有人發覺物質之下徒有虛無的自身和空虛的靈魂。所以叛逆是這個時期最大的特點。

Cramer Saatchi Advertising Agency, 1969

1969年的這張 Would you be more careful if it was you that got pregnant?海報剛出現的時候公眾被震驚到,甚至覺得這是無禮的,海報中懷孕男人的男性氣質被顛覆,而公眾的避孕傳播在當時也還是禁忌,然而,也是這種驚異的效果讓女性權益受到關注,而讓男人們開始關注意外懷孕。

Germaine Greer, The Female Eunuch,1970

Greer大概是最激進的女權主義者之一。你可以不同意她的所有觀點,但是不得不被她的毒辣和尖酸折服。Greer挑戰一切被默認為自成真理的概念和允許這些偽真理存在的男權至上的世界。她嘲笑那些偽浪漫文學的犀利堪稱書評中的經典。歸根究底,她的主要思想和所有女權的核心理念相同:女性應該成為一個獨特、自由的人。

Time, 1966

1966年,《Time》的封面調侃倫敦The Swinging City,「搖擺倫敦」么?更應該是「晃蕩倫敦」吧,搖擺並不夠暈眩。這個城市突然在音樂、時裝和電影領域爆發出了巨大的影響力。從紈絝子弟到街頭流浪漢,都想參加到這個遊戲中來 。

Wes Wilson, Acid Test, 1966

Hapshash and the Coloured Coat

"Having A Good Time"似乎是那個時代年輕人行事的準則。迷幻劑成了必需品,找不到北的同時帶來的卻是音樂、藝術、電影、文學等各類藝術形式的實驗性嘗試。在地下雜誌《Oz》、《International Times》 上刊登Hapshash and the Coloured Coat給他們設計的色彩炫目的海報。

Hapshash and the Coloured Coat是1960年代末英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和實驗性Avant-Garde音樂合作夥伴,他們絲網印刷的系列迷幻效果的海報有效地宣傳著當時的 「地下活動」,俱樂部,以及倫敦的音樂現場。他們給 UFO Club 和 Oz magazine設計的海報混合了瑪格麗特、馬克斯·恩斯特、耶羅尼米斯·博斯等一系列藝術家的元素,而被評論家稱為是 "Nouveau Art Nouveau」 (新的新藝術)。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

Beatles第八張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封面。這張專輯被《Time》評價為是「音樂歷程的一個歷史性的新出發點」。不論是從音樂本身還是從這張封面的設計上,這都是一張影響非常大的專輯。這張封面有著獨特的辨識度,封面上出現的名人從Beatles樂隊成員到愛因斯坦再到詹姆斯.喬伊斯、艾倫坡、王爾德......一開始在而後被移除的比如希特勒。

The Velvet Underground, 1966

The Velvet Underground對美國的Rock Roll有深遠的影響。往後十幾年的搖滾藝人無不跟隨他們的腳步,承襲他們的意識,在那個花與和平的嬉皮年代,V.U.卻提出反時代潮流的意識,講出社會的無力感,使搖滾不再只是單純的音樂,而是充滿自省及急呼社會不平的音樂。當時只要是聽V.U.的,無不自己搞起樂隊,可見他們對當時及後世的搖滾極具影響。1966年,他們在Cafe Bizarre駐唱時認識了Andy Warhol,這位以享樂主義為目標的波譜藝術大師,他肯定商業文明所帶給人們的便利與舒適,強調藝術不應以曲高和寡為晃子,而將之商業化,使更多的人能欣賞到藝術的華麗與美妙。他不認為如此會貶低藝術的價值,這些也觀念深深影響了V.U.

以促進美國黑人民權為主導的Black Panther Party黑豹黨的海報。我們都很熟悉19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以及為世人稱頌的名篇《我有一個夢想》。然而在光榮的夢想背後,美國主流卻很少提及這場鬥爭背後的血淚和犧牲掉的黑人生命。那麼,從一開始的非暴力抵抗到暴力革命,在這場獲得了長遠而廣泛社會影響的運動中,不同的行動者如何用被視為草芥的生命換來了美國社會關注和變革?

資料來源:

http://www.ukc.company/

http://www.guancha.cn/Lizi/2016_10_17_377402.shtml

https://www.vam.ac.uk/exhibitions/you-say-you-want-a-revolution-records-and-rebels-1966-70

=======================================

如果對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設計是一種信仰:https://zhuanlan.zhihu.com/c_57076708

我會不定期更新我的設計讀書筆記和案例分享。

一起學習。

共勉。


海報設計是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之一,通過版面的構成在第一時間內將人們的目光吸引,並獲得瞬間的刺激,這要求設計者要將圖片、文字、色彩、空間等要素進行完美的結合,以恰當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出宣傳信息。

被稱為中華第一圖的太極圖應該有機會競爭最著名的海報。

大家都知道韓國的國旗有太極圖,其實蒙古國的也有。

韓國空軍的軍徽也有它。

據說這個是非洲某國飛機。

物理學家波爾家的家徽。

理由一,流傳最廣,應用的地方最大。

理由二,太極用一個圖形,向人們宣傳出了道。

《易經》中說一陰一陽謂道,道家哲學也認為萬事萬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兩者對立融合。這些太極圖都可以很好的表達。

理由三,相信大家在看興揚這個回答前,都看過太極圖,一看到太極圖,就會想到道教,這麼多年了,還這麼有活力。


切格瓦拉

由古巴革命領袖變成搖滾青年叛逆青年的圖騰。

邁克爾傑克遜

流行文化的代表,尤其是舞蹈和流行文化界最著名的一個造型。被無數年輕人熱捧。看到這個造型,就會讓很多人激動起來。


我在這裡放一些電影海報,因為一個好的電影海報,不僅給人的是直觀和簡潔的視覺刺激,更多層次上也包含了電影內涵和主旨的梗概。

(多圖費流量,注意開WiFi)

1.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本身不用介紹,作為各種經典電影排行榜榜首的霸主,它的經典已經超越了地域和時間。

作為一部劇情/文藝片,肖申克的海報也已經達到了這種類型片的巔峰。救贖這個宗教意味很濃的辭彙在這幅海報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在看過這部電影以後,所有人都會被主人公在片中及海報上雨中長嘯的畫面所打動。這部電影救贖的究竟是什麼,海報中就可以看出答案——人性。

2.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名單》的電影海報中,粗糙的老式照片里緊握的兩隻手,並不是簡單代表了大人和幼兒,而是面對弱者時,強者中未泯滅的良知和人性。

密密麻麻的名單,每一個機打的名字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戰爭和暴力永遠帶不來幸福,理解和互助才是人類的根基。

小女孩的紅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冰冷冷的躺在焚燒屍體的推車上,無聲地震撼很多人的心。

3.這個殺手不太冷

4.羅馬假日

5.天使愛美麗

6.龍貓

7.霸王別姬

8.泰坦尼克號

9.楚門的世界

10.海上鋼琴師

11.拯救大兵瑞恩

12.人工智慧

13.戰馬

14.罪惡之城

15.阿甘正傳

16.美麗人生

17.盜夢空間

18.教父

19.放牛班的春天

20.搏擊俱樂部

21.沉默的羔羊

22.變臉

23.斷背山

24.花樣年華

25.低俗小說

26.殺死比爾

27.香水

28.天堂電影院

29.鬼子來了

30.斯巴達三百

31.觸不可及

32.七宗罪

為什麼著名?

你第一眼看到海報,你就知道它是誰?

不需要解釋。


因為《他改變了美國》


為什麼著名呢?山姆大叔起源。

下圖......


被現在各種模仿

簡潔即力量


新時代之「生計波普」


看到答案里有人提到山姆大叔的海報

不禁找到了我以前拍過的一張精彩絕倫、鼓舞人心、發人深省的海報


畢業鑒定考試結束之後終於有空閑時間了,在即將成為社畜的這段時間裡還請大家繼續滋磁,我將利用這段時間儘可能多回答一些問題,當上社畜恐怕就沒有這麼多時間回答了。

烏克蘭與俄羅斯真可謂一對恩怨兄弟,雙方相愛相恨300餘年,在烏克蘭尚未孕育出民族意識的時候他們尚可認為自己是大俄羅斯民族的一員,但沙皇俄國倒台後成立出來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就有一些尷尬,尤其是二戰結束後由於斯大林將西烏克蘭與東烏克蘭合併甚至到後來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都交給烏克蘭後愈發蓬勃的民族意識就有些尾大不掉,為了彌補這種尷尬1954年為慶祝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併三百周年的蘇聯海報《永遠在一起》以顯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兄弟情義,可惜這個「永遠」的保質期是37年。

從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的服裝和髮飾可以看出他們與西歐人相差確實很大,韃靼血統倒是更多一些。1939年9月17日,在德國進攻波蘭後斯大林以保護波蘭東部的西白俄羅斯人和西烏克蘭人為由對波蘭來了背後一刀,順利將蘇波戰爭失敗後割給波蘭的土地又巧取豪奪的搶了回來,為了顯示被波蘭資本家和大地主壓迫下的西白俄羅斯人和西烏克蘭人是如何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歡迎蘇聯紅軍解放他們蘇聯又製作了海報《向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兄弟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是我們的神聖義務》,當然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的波蘭人以及以高達90%的投票率被贊成合併的西烏克蘭人表示這義務寧可別讓蘇聯人履行。

感覺斯拉夫的情誼都充滿了同志的味道 。


不應該是這些嗎

當然還有現在看起來很諷刺的。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侵刪)

抗日時期中國的海報。


說點性方面的。

歷史當然不算久遠,有些跑題,但是對中國來說,性教育這個話題距離國人還很遙遠。

預防STD(以性傳播為途徑的疾病)海報

Sex is no accident 性愛沒有意外(預防意外懷孕)

「歡迎來到性愛世界」——法國第一個宣傳預防艾滋病的非盈利性組織

NHS性愛安全運動官方海報

Use a condom

阻斷艾滋病傳播海報

當然,這些海報是性解放運動後的產物,歐美國家也吸取了教訓。還好這些產物是積極的,這樣的海報會不會成為中國以後性教育的發展方向呢?

只是想說,性教育不再是一個禁忌話題。以健康,防止意外懷孕和預防性傳播途徑疾病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和中國特色的滿天飛的治療性病和人流的小廣告,你會選擇哪一個?

有一些東西是時候改變了。


多圖預警,沒人來說百年品牌可口可樂嗎,它的百年海報變遷,也算是活的教材了。

可口可樂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飲料了。目前,大概每天有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大約每秒鐘售出19,400瓶飲料。它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飲料供應商。

1889年

那麼,可口可樂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呢?咱們下面就講一講可口可樂發明人的來歷。

話還得從一百多年以前的1886年談起。在美國喬治亞州的首府亞特蘭大市,有一個名叫約翰·潘伯頓(另有譯名為彭伯頓、龐貝頓等)的藥劑師開設的小藥店,店裡賣些人們常用的藥品,生意一直不怎麼太好。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捂著腦袋來到了這家藥店。他一進店門就大聲嚷嚷:「頭痛死了,昨天晚上我喝的酒太多了,現在這頭還痛得厲害,快給我配點治頭痛的藥水。」

1889年

小店員一看來了一位頭痛的病人,連忙配製治療頭痛的葯。按照配方,這種葯應當用涼開水來沖,可是這位小店員手忙腳亂的,隨手拿起一瓶蘇打水就沖了起來。那位頭痛的病人也不知底里,舉起杯子就喝了一大口。嘿,他顧不得頭痛了,連連誇起了這杯藥水:「這藥水真好喝。」

第二天,這位頭痛病人又來了,不過不是他一個人來的,這回他還帶來了好幾個人。他一進店門,就大聲地說:「我還要昨天那種治頭痛的藥水。」

1900年

這回正巧趕上店裡的老闆潘伯頓也在店裡。他看到平時冷清的小店一下子來了好幾個顧客,自然心裡很高興了,連忙親自去配[http://www.cyonE.com.cn/]。可是當他把藥水配好以後拿出來時,那位頭痛病人喝了一口卻又嚷嚷上了:「這不是昨天的那一種,昨天的是深顏色的,今天怎麼是白色的了?」接著他又對帶來的那幾個人說我本來是想請你們嘗一嘗昨天那個藥水難忘的味道的,沒想到今天就變味了。對不起了,咱們走吧。」說完他氣呼呼地領著那幾個人出了藥店。

1907年

潘伯頓對這幾個人說的和做的感到莫名其妙,便把那個小店員叫了過來,問他咋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店員只好把昨天如何配錯了藥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小店員說完了,潘伯頓也明白了,他們來買的那種治頭痛的藥水,是因為那種深顏色的東西好喝。潘伯頓趕忙照著昨天小店員錯配的方法,也配製了一杯,親自嘗了一口,果然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潘伯頓又想,如果我參照這種錯配的藥水,制出一種飲料來,肯定會吸引人的。

說干就干,身為藥劑師的潘伯頓,很快就拿出了「科研成果」,這就是最初的可口可樂了。一經銷售,還真不錯,到1887年,銷量達到了1049加侖。飲料制了出來,也挺受歡迎的,可它得有一個名字呀。起個什麼名字好呢?潘伯頓找到了當地一位名叫魯濱孫的人,請他來幫忙。有文化又會畫畫的魯濱孫滿口答應了下來:「沒問題,明天一早聽我的話好了。」

1909年

晚上,魯濱孫回到了家裡,想了許多好聽的名字,什麼「甜露」、「消暑液」等等。但他都感到太俗氣了。

「消暑、解渴、清涼……」他口裡不斷地叨念著潘伯頓向他介紹這種飲料時說過的字眼。念著念著,他的嘴裡崩出了一個「冷字」,這似乎給了他一個靈感。他想「冷」不就是清涼的意思嗎?他像找到了寶貝,連忙拿筆寫下了這個字的英文「cold」。可是只有一個「冷」字也不像是個名字呀,還要有一個別的什麼字配上才行。魯濱孫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個字來。這時天快亮了,外面的公雞叫了起來,他一著急,又把公雞「cock」寫了下來。他看著白紙上的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字——cockcoW。

「公雞」、「冷的」;

「冷的」、「公雞」……

1910年

魯濱孫反覆念著這兩個單詞,又感到不管怎麼「安置」它們也不行。突然,他想出了一個「絕招」:把兩個單詞中的字母換一下,不是很有意思嗎?於是他把這兩字單詞中的最後的字母「k」和「d」都換成了「a」,使它們成為了「Coca-Cola」。魯濱孫對這個名字非常滿意,他又乘興設計了一個可口可樂商標,也就是富有特色的斯賓塞草書的「可口可樂」字樣。一個世界名牌就這樣呱呱墜地了。

1918年

1918年

1920年

1924年

1927年

1927年可口可樂首次進入中國,在天津及上海設立裝瓶廠。

在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有一種叫做「蝌蝌啃蠟」的東西悄然上市,不明真相的群眾如果僅僅顧名思義的話,可能會覺得那是什麼小動物在啃蠟燭吧。其實,這個「蝌蝌啃蠟」是不知道哪位大神給剛進入中國的可口可樂起的譯名! 這個奇葩的名字,直接導致了可口可樂公司登報重金懸賞徵求譯名,而最後奪魁的這位,也是一代大師。

最後的冠軍就是當時著名的畫家、詩人、作家、書法家蔣彝,他看到廣告後苦思良久,用"可口可樂"四個字乾脆利索地擊敗所有對手,奪得350英鎊獎金。

1931年

可口可樂早在1930年就用聖誕老人做廣告了。而且,聖誕老人的經典形象,就是在那個年代,由插畫家哈敦·桑德布羅姆創作,在可口可樂的宣傳中慢慢定型的。

1933年

1935年

1936年

1936年

1937年

1942年

1942年

1945 年「coke」成為可口可樂公司的註冊商標。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49年

1960 年第一聽鋼罐可口可樂問世,更加方便攜帶。

1985年美國太空梭將可口可樂帶進外太空,成為人類在太空飲用的第一個汽水飲料。

搭過聖誕老人,打過二戰,上過太空,還在古老神奇的國度里獲得了華麗喜慶的名字,這大概就是可口可樂的非凡之處。今天你喝的這聽可樂,也許是上個月剛灌裝的,但這罐可樂,也跨越了整整127年時光。它是汽水,也是陳釀。



福田繁雄啊,基本學設計的都知道吧

1975年設計的"1945年的勝利"這張海報,採用類似漫畫的表現形式,創造出一種簡潔、詼諧的圖形語言,描繪一顆子彈反向飛回槍管的形象,諷刺發動戰爭者自食其果,含義深刻。這張紀念二戰結束30周年的海報設計,獲得了國際平面設計大獎。其設計作品中的這種幽默、風趣,均能帶給觀者一種視覺愉悅。

在1975年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宣傳海報中,福田就開始利用"圖"、"底"間的互生互存的關係來探究錯視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負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複並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與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虛實互補,互生互存,創造出簡潔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為"正倒點陣圖底反轉"


懸賞,揭榜!


推薦閱讀:

在宿舍該怎麼貼海報才好看?
大師是如何設計海報的?
如何做出文藝的海報?
如何在圖片中美觀而又有效地添加水印?
留學作品集中海報設計可以使用網上的圖片素材(無版許可權制亦可商用的那種)嗎?

TAG:藝術 | 歷史 | 軍事 | 海報 | 海報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