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做一個針對中老年人的居家健康管理平台,談談我們的想法是否有可行性?
你做的這些我們三年前做過,實際產品在4年前就有了。健康管理的概念更早,很多公司都在關注這個領域,營養膳食、圍產管理、運動康復,尤其是慢病管理湧起了很多公司。一直到近兩年的體配設備,熟悉你要看人群,如果有技術力量,在感測器上有優勢那可以考慮顛覆下目前的體配設備,中青年產品已經不少了,不過沒有過硬的。產品夠硬的服務又沒有延伸,僅限於能量記步等,社區概念是有但模式太單一,受眾黏度小轉化率低。要看大市場還在中老年,但對服務依賴度高,線下主導性強,資源要求苛刻,不適合創業團隊。健康現在比較尷尬,跟養老醫療都掛鉤卻不能挑頭,市場尚未形成,賣設備大於賣服務,純線上購買力有限,線下服務嫁接成本高,複製度低。想法不錯,但想做起來不能靠幾個人。
這個想法很好啊,我目前也有團隊在做類似的項目,我們可以找時間談談看是否有機會合作。
這個事情本身是發展趨勢,但是在國內目前有些超前難度比較大,
第一做健康醫療不可避免需要整合醫院醫生資源,可目前的情況是醫院國家管控厲害,醫院資源相封閉,大醫生都很忙,小大夫要晉陞,如何整合這些資源,發揮醫生在這個環路的積極性;
第二這個環路上的用戶-醫院-醫生-用戶,誰來買單,可能還會有政府(目前對這塊政府的投入挺大),用戶買推廣單有難度,醫院和醫生沒有動機,政府買單有可能但需要資源;
第三這個環路對用戶使用是不是友好,能否給用戶帶來實際好處。血壓計血糖儀等設備老年慢病用戶使用本身就有困難,再加上移動智能設備,用戶能否適應,醫生對於用戶自己在家提供的數據是否接受;費這麼大力氣建立的這套健康數據對醫生的診療有沒有幫助,能不能比線下醫院就診更加節省醫生工作量,如果不能,最終就不能給用戶帶來實際的獲益。因為用戶的需求最終需要醫生來滿足。樓主想做的挺多,看起來可能沒調研過行業,在撲捉人群需要階段。
1. 技術上沒難度,注意細節就好,但涉及到報警,摔倒、心臟病發、中風,是要非常準確即時的,一次錯誤就完敗。這一點,敢保證居家環境能做到的公司或醫療機構都不多,實踐估計還沒有。2. 與醫療系統對接。至少需要醫院、政府項目、養老地產三類資源之一,前兩者為主。
3. 單做平台,或是平台硬體都做。做硬體的話,設計很加分;生產沒有難度,看樓主描述是走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路子,漂亮、低價,這是要大量生產才能保證的,估計一批生產成本百萬內勉強夠。做平台,和硬體的兼容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4. 盈利模式。這一點和2、3密切相關,也是至今沒有成功的同類實踐的原因。建議: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尋找資源和設計盈利模式上,市場空間和競爭對手暫時不用考慮太多;確定資源後,選擇起步區域,不急著鋪開;慎重做報警功能,和臨床密切討論後決定。估計百萬級別投資,燒一兩年,三四年或可有成。關鍵是資源,不在大,在深。
我們正在做糖尿病生活管理的工作,沒有太多IT支持,說實話技術上沒什麼難度,主要是有幾點:1. 你真的熱愛這件事,希望做好。2. 你願意和你的團隊一起踏踏實實做些事情,再牛的技術,都需要服務來實現,基於IT技術的健康管理都是你想要的,而不是客戶想要的。3. 定位好你的人群,弱水三千,你只飲一瓢就夠了,太多了會淹死人。4. 不傷害現有產業鏈的既得利益者,做好他們的幫手和補充,不然,會死的很慘。5. 不管夢想多麼偉大,都得一步步來。
祝好我們也在做類似的產品的80s創業團隊,但是整個市場還非常不成熟,尚未形成產業鏈和產業生態。
況且題主的需求要求的利益鏈又非常長,政策模糊,傳統醫療行業的壁壘高,整合難度非常大。--------------------------------------------------------如此這般的產業環境是創業者的惡夢,也是天堂。說其是惡夢在於產業環境異常惡劣,你的行業上游有充足的利潤空間(血糖、血壓等),競爭壓力少(有醫療註冊證做競爭壁壘),他們合作的意願不是特彆強。特別是大牌子的醫療設備幾乎都是國外的品牌,他們幾乎是不鳥國內的初創企業的,尋求BLE的定製難上加難。國產的醫療器械又沒法讓消費者完全信服。更讓人堪憂的是,產業鏈中自己的盈利模式也是非常不清晰的。說其是天堂,是說這裡確實有機會,但是是不是題主說的產品形態就未必了。人們對老齡化的需求,對醫療信息化的需求確實存在。值得我們一代人去探索和為之付出。目前互聯網化醫療產品這裡還是對目前醫療現狀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這個行業應該還有更多更尖銳的話題值得去解決的。
最難在1.醫療資源整合2.服務保質保量按時兌付
醫療健康是特殊行業,複雜,高期望,多變,慎入。已在此行工作7年。凡事重在實施,關於這個事情,我想現在已經很普遍了, 尤其對於健康、養老產業的興起,也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項目,中國健康城、健康養老城,只要和健康相關我們需要的是落地而非想像,但願健康事業越來越好,惠及更多的百姓!
一、如何解決醫鬧問題?這是關鍵點。二、設備的實用性和易用性。接觸健康產業比較晚,今天才看到問題。不知道題主關於前期的調研跟開發框架搭建做得怎麼樣了。
個人覺得目前對於針對個人的居家健康管理平台肯定是有市場需求的,當然針對老年人的居家健康管理平台也一樣。可惜我不是從事醫療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人士,所以不能提供從服務埠分析一下介入到衛生服務站的難點或需求點,這裡說一些個人關於健康管理服務平台的看法。針對個人的居家健康管理平台,首先肯定是紀錄和更新。
紀錄個人健康數據:1、收集日常數據:身高體重、心率、體溫、運動量等。這是不需要老年人動手,需要在硬體設施上開發的(前面有答案中說到的體配設備感測器等);
2、收集整合常用數據:血糖、血壓……等。這個可以老人自測,也可以配合社區衛生,或者健康物業(目前萬科、龍湖等開發商的物業有些有小區樓棟管家,針對這些樓棟管家做基礎的培訓,或者專門配備健康管家,就可以完成老人不能自己完成或者需要動手的部分,這裡我有一個看法,專門的養老社區並不能服務絕大多數人群,在目前的小區中完善和提升健康配套服務,才是今後社區衛生服務、物業、基層醫療內容的重中之重);3、整合紀錄體檢數據:目前部分公司或單位都有每年的體檢,體檢報告數據可以通過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的整合,形成個人健康數據的重要部分(比如通過掃描體檢報告自動錄入等);4、提供臨床診斷支撐數據,整合記錄醫院診斷及治療方式:在個人因為急病或意外送入醫院就醫時,詳細的個人健康管理記錄不但是醫院緊急診斷的參考和支撐數據,同時也可以記錄醫院的處理治療和醫囑用藥等,方便後期家庭養護和其他支撐。其次是提醒與報警。
目前在很多精裝住房的卧室里都安裝有報警按鈕,用於人身財產安全收到威脅的情況下,報警按鈕主要連接安保系統(也許有直接連接110)。老人的健康警報也應該是分類區別的,比如摔倒或發病,老人可通過體配設備可以直接通知家屬,選擇通知社區衛生服務(樓棟健康管家)或120。如果是參數超標,則出現警示,聯通IPAD等提示家屬及飲食用藥提醒。再次是連接與溝通。
個人和家庭,孩子和父母,家人之間關於健康生活即時的互相的連接與溝通;個人和家庭,家庭和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的連接;個人和家庭,社區醫療服務和醫院、體檢中心的連接……
以上,大概目前能想到的。
先考慮怎麼讓醫生使用這套系統,再考慮向病人推廣可能要可行一些。
我跟朋友最近談到一個社區管理項目,類似於在社區線下建「超級管家」,其中一項服務即針對老年人的生活助理,考慮到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的能力和習慣障礙,線下的支持才是解決這項需求痛點得最佳方案;如果能有創業團隊開發出一套系統能便捷、有效監控老年人身體狀況、疾病預警等,結合線下的「超級管家」,能有效互補。
我有個問題,看看有沒有人關心,如果沒有線上,只有線下,可不可以做? 我們現在在試點嘗試
想法很好,我算拋磚引玉吧1 測血糖、血壓什麼的沒什麼大意義,老人自己測好告訴子女也可以。2 蘋果什麼的都會出這種產品,就是把數據收集到雲上,有密碼的人都可以看,不需要你們再開發了。3 報警部分比較有意義
樓主現在是否還在堅持做這個想法,社區服務定位在健康應該沒錯,但如何服務這類群體很苦惱
想法具有可行性,因為這些想法一點不新鮮,已經有很多大公司和創業團隊在這條路上走了很久了。問題在於如何實現這些想法,專業、資金、團隊,都有了的話個人覺得這個行業還是不錯的。另外你描述的一些需求並不是剛需,只是聽起來不錯。
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是個大趨勢!對於已經做這個工作兩年的一線人員,我只說一下我的個人體會:
1、看似形成閉環,概念又好的項目,最終還是要去認真考慮中老年這個特殊群體,他們對智能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他們真正缺的是什麼,如何讓這些工作變得自然而又有溫度?
2、如果接入社區醫生,醫生在這過程中他要付出什麼?得到什麼?這兩者是否匹配?
3、這一個項目到底為什麼人群,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能把上面的問題都搞清楚,我相信肯定能走通。
作為一個身在大城市打拚,父母年紀大還留在老家的年輕人,很能夠理解樓主的感受,也迫切希望為父母以及所有的父母做一點事,目前我所在的公司也是專註於居家養老這一塊,志在建設成一個為老人服務的綜合平台,目前也在了解養老這一塊,可是本人對著一方面知之甚少,樓主的公司可以考慮那些養老平台,在原有的客戶基礎上鋪開,能夠節省成本,對創業公司來說也是利好,希望有機會能多多交流,大家都是奮戰在養老這個事業上,養老這塊前景是有,可能模式不清楚,繼續努力吧,明天會更好
我們公司現在就在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我們服務的都是已有慢病的老人,對於健康管理的治未病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建議你和醫院合作,有醫院做後台,有醫生的資源會好做很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妻子以死相逼不與婆婆同住,男子租房藏母養九年」?
※賦閑的中老年人該如何消磨時間?
※如何給我奶奶解釋二維碼?
※在這個老齡化的中國,我們能做些什麼?
※老人跌倒後健康狀況是否更易惡化?
TAG:健康 | 老年人 | 健康管理 | 居家養老 | Telehealthc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