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河沒有河口沖積島?


在三角洲三端元中,黃河三角洲算是比較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泥沙充沛,建設力強,三角洲前緣泥沙沉積的速率遠大於被潮汐和波浪破壞的速率。河口沙洲為向前延展的指狀沙壩,不會形成河口島。

長江三角洲受到潮汐作用的影響較強,河口沙壩受到河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形成平行於徑流方向雁列的線狀沙壩,因此會發育河口島。

潮汐作用再強,河流作用再弱,即珠江三角洲,河口沙壩多為潮汐破壞。要是潮汐作用更強而河流作用愈弱,則不形成三角洲而成為河口灣,如錢塘江入海口。


長江河口衝擊島崇明島形成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河口潮汐作用佔主導作用。由於科里奧利力的影響,漲潮時主流向北偏;落潮時主流向南偏,在漲落潮之間的緩流區水流夾帶的泥沙得以堆積,隨著堆積厚度的增加出露水面形成沙洲。多個沙洲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沖積島。而黃河河口大概是這樣的:

河流作用佔主導作用。河流的搬運、堆積作用大於潮汐和波浪的破壞作用,在河口泥沙進積堆積,形成三角洲。


作為黃河入海口的土著我表示……

因為黃河在入海口境內年年改到啊有木有!

東營市1982年建市,但是到了1992年才在國務院撥款的幫助下修建了三道大壩,實現了對黃河的約束。在此之前黃河年年大水沖得市政府都沒地方建立市政府……市政府一直在招待所辦公……大水一來就得暫停不重要的工作,把辦公室搬到高的地方去(這句是猜的)……

在90年代後期,一旦遇到大雨,黃河仍然要泛濫。1996年,整個市區由於大雨被水淹沒了。被淹沒的原因是:

三道大壩上有水閘,當市區內水多的時候,就打開閘門讓水沖入黃河,市區水少的時候,就向黃河要水……那年不知怎麼著,黃河水多,市區水也多……so……我記得水在低洼的地方能有一米深。我們是北方╮(╯▽╰)╭,哪見過那樣的場面……

當然後來市政府有錢了以後再次加高了大壩,從此十幾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

==補充==

來源於http://www.dongying.gov.cn/html/2006/9-25/06092502281119372.htm

1996年抗洪搶險:


1996年7月31日至8月1日,黃河中游地區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8月2日8時至4日6時,三門峽至花園口間再次普降中到大雨。8月5日花園口站出
現第一次洪峰,流量5520立方米每秒, 東營區境內河段最高水位 (大沽高程) :南壩頭16.49米,麻灣16.33米,曹店15.63米。

8月5日,東營區接到洪峰預報,8月6日,黃河洪峰進入境內,流量2600立方米每秒,麻灣險工以上劉家灘出現串水漫灘,堤根偎水。8月7日,黃河流量
3000立方米每秒,黃河達到警戒水位,麻灣險工的3#、4#壩出現墩蟄險情,打漁張站險工下首的張呂灘、林家灘、陳家灘,南壩頭的王家灘相繼漫灌。區
委、區政府在龍居鎮召開緊急防汛現場會議, 制定搶險措施,區六大班子領導成員及200名區直脫產幹部、2000名基幹民兵全部上堤,
至8月19日共淹沒河灘耕地138.47公頃,堤根偎水2500米,深0.5~1.7米,部分水利工程及交通設施被沖毀,經濟損失260萬元。


8月7~21日,
境內3處險工共出險23壩59次,其中:南壩頭險工出險12壩次,麻灣險工出險44次,打漁張險工出險3壩次。搶險共用石料13039立方米,土方
2305立方米, 柳料135噸,鉛絲9.13噸,麻料2.9噸,麻袋及編織袋3700條,木樁325根,完成工日2.4萬個,
動用運輸車輛470車次,總投資285萬元。經努力,控制險情發展,確保堤防安全。

======

跑題了,回到原來的問題上。

沒有大壩的時候,黃河水是怎麼流的呢?

答案是以一個周期變化河道:今年河道在西南邊,明年往東北一點;明年再東北一點;半個周期過後,開始從東北向西南變……我們那裡叫做「黃龍擺尾」。

你現在大概明白為啥三道大壩了吧……兩道大壩約束黃河在兩條河道內,不要亂擺動。還有一道是中心城區的大壩……你妹的一不留神把市中心沖了,人家來做生意都不願意啊好嗎……

====等我有空再回來補充完畢===


因為黃河造造的是陸地……

——————

河口沙洲是水、沙、潮,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沙洲進一步發育成沖積島。

黃河:沙強,水、潮弱

黃河水少沙多,潮汐不足以摧毀黃河帶來的巨量泥沙,河水又不夠分割島與大陸形成三角洲,河口沉下來的沙很快就和陸地連為一體,結果是沉積下來的土地改變了黃河的流向,造成入海口的擺動前進,黃河口就在這個擺動中不斷向海洋裡面填沙造陸。(某種意義可以說東營是從黃土高原搬過來的)

長江:平衡

長江有水有沙有潮汐,沙量足夠形成穩定沉積,對長江截面進行了阻擋,提高了流速,結果束水沖沙,分左右繼續入海,以長江的水量,能夠保證三角洲不與陸地相連,經過長時間的堆積,變成穩定的島嶼。潮汐的侵蝕既不夠完全摧毀已經形成的三角洲,也沒有弱到無法限制沙洲的生長,達到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最後沙洲變成島,島上住人,人開發,進一步固化沖積島如綠化、錨固、修建防波設施,最終崇明島這種大型沖積島成為可以在地圖上穩定存在的大型地貌。

亞馬遜河:沙弱、水、潮強

第一大河亞馬遜,擁有豐沛降水和最大植被群,出水量巨大,沙量少。河水帶來的泥沙在入海口水流放緩的情況下有所沉積。然而,亞馬遜入海口的赤道海流不斷捲走河水帶來的泥沙,形成漏斗狀河灣,潮汐倒逼河水形成大潮時極其雄壯(錢塘鹽官大潮同理)。這種條件下,亞馬遜河口短期內只能形成壽命很短、形狀不穩定、面積非常小的三角洲,無法達到長時間的平衡狀態。而已經穩定形成的大型三角洲和沖積島,在地理尺度上和時間尺度上都非常大,一定意義上也是大陸的一部分了


黃河出了晉陝大峽谷之後,河谷相對的落差就沒多大了,多數的泥沙都在入海之前就沉澱下來了,要不怎麼會有「地上河」?在加上黃河經常入海經常改道,故不能形成沖積島。 以下是互動百科文字

「黃河流經地區從河源至貴德多為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兩岸地形平緩排水不暢,形成大面積沼澤地,湖泊多;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為呂梁西波,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貌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長江是潮控三角洲,黃河是河控三角洲。具體晚上回來補充。


因為黃河的出海口一直在改變

黃河改道_百度百科


河流和海對抗,加上天時地利人和,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要形成沙島,要有其物質條件和動力條件。黃河口輸沙以易沖的粉沙為主,很難形成穩定的基底,沙島很難形成;其次,從動力上來看,上游流域中水庫較多,徑流過程被調節後均勻化了,大洪水出現的幾率較少,流域帶來的粗顆粒物質少,很難形成沙洲。
粗淺看法,等待板磚。


推薦閱讀:

非洲國家的首都都是什麼樣子?
浙江省省管縣效果如何?
有什麼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請問。非洲有比較發達的國家嗎?
六安是座怎樣的城市?

TAG:地理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