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四姓與東晉時期的門閥有什麼異同?
01-04
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論》中是如何認識北魏太和之後的門閥主義政策的?唐代多宰相世家,甚至武則天的侄孫系統也多出顯貴。唐代的這些世家與東晉的王謝之家有何區別,對於政治的影響如何?望方家賜教。
唐初四姓是北方門第,就是說他們的家族淵源要比王虞桓謝深遠的多。又因為從賊日久,他們更注重真本事,他們沒有入玄,一直保持了較好的儒學傳承。務實使他們比王謝門第更適應變遷的時世。當然王謝之流輝煌時,家族地位要更高。可又有什麼用呢?南朝以後王謝就退出舞台了。
唐代的門閥遠沒有東晉南朝時興旺,但是在在政治上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優勢。田餘慶在《東晉門閥政治》裡面重點講了司馬氏、王氏(琅邪和太遠兩支)、庾氏、桓氏、謝氏、郗氏這七個大家族,但是實際上影響力一直保持到南朝不衰的只有王謝兩家。進入隋唐,南朝士族在政治上整體衰落,真正代表南朝士族的是蘭陵蕭氏。
至於北方士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博陵崔氏都是從北魏以來的老牌士族,尤其是清河崔氏在北朝極為顯貴,另外還有京兆萬年韋氏、杜陵杜氏、弘農楊氏、彭城劉氏、河東裴柳薛三氏都是一等門第,另外向鮮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門第要低好多。
在東晉和南朝初期,門第界限分明,幾乎難以逾越,即便像皇族,也未必能撼動王謝這些家族的勢力和地方,但是從梁蕭開始,士族開始走向徹底衰落,一是漢族地主通過中書舍人這些實權官職開始崛起,二是侯景之亂幾乎講王謝滅族,三是宋齊之時,各種政治紛爭倒是士族各種被殺,使得士族走向衰落。即便如此,寒門宰相,尤其是世代宰相的現象幾乎沒有。在唐代,士族實際上就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在經濟上或許已經很貧困。而且家族人口眾多,散居各地,像韋思謙父子三人皆為宰相,祖籍是京兆萬年,但是實際上是河南本土出身。另外,南北朝時期完全無聞的岑文本-岑長倩-岑曦祖孫三代,以及張嘉貞-張延賞-張弘靖祖孫三代都可以做到宰相,這在北朝是不可想像的。關於武則天的家室,簡單說一下。武士彟本是商人出身,肯定是沒有門第的。但是武則天母親楊氏出自於隋朝皇室(隋朝觀王楊雄一脈,是楊雄弟弟楊達之女。但是楊雄跟楊堅的血緣關係應該比較遠了)。唐太宗有一妃子楊氏是隋煬帝之女,所以李世民原本應是武則天的遠房姨丈。武則天可能是靠著楊妃的關係進入皇宮(即便沒有楊妃,憑憑武士彟「益州都督」的官場履歷,想讓女兒進宮也並非登天難事)。武則天一個姐姐嫁給了賀蘭氏,賀蘭氏鮮卑姓,但是並不是特別顯赫的姓氏(宇文泰有一侄子賀蘭祥,是十二大將軍之一,但是不知道是否和武則天姐姐同一家族)。東晉的門閥不僅可以影響國家,更可以掌握國家,不滿意了換個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唐代的世家智能依附於國家,最多在政壇討價還價影響平衡而已,影響全局之力再也沒有了。
是五門七姓。
這是門閥的改良版本——即隋唐的統一標誌著大族力量和皇權的平衡。
實際上,唐朝皇室李閥在立國之前就是大門閥,所以唐朝一直有意的壓制各大世家,尤其是科舉制度的發展正可謂釜底抽薪,讓各大世家失去了壯大的根基,即知識壟斷。
最大的特點,就是失去了制度保障。唐代官員選拔制度實行的是科舉制,魏晉南北朝官員選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大家族世世代代可以做高官的現象,雖然仍然特別嚴重,但是,已經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和制度保障大家族的孩子們可以什麼都不幹,就輕鬆的成為高官。科舉制度埋葬了士族。
此外,我專門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為什麼三國這個最精彩的時代,卻孕育了一個最窩囊的西晉時代。有興趣的兄弟們請欣賞和指教!地址:001 西晉到底有多亂?【MP3_聲音_錄音】免費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唐代已經恢復主強臣弱的局面了,士族很清楚不可能像東晉一樣再共天下,實際門閥政治最多只能算到晉末,宋初局面已扭轉。加上士族多年的進化,武則天的科舉制與提拔寒門。唐代的四姓和東晉的當軸士族們有本質區別,他們沒能力左右皇權,而東晉滅亡有直接導火索就是孝武帝摧毀門閥當政,他自己沒能力處理平衡,打破相互制衡,司馬元顯建樂屬又觸犯三吳利益,謝安當政時是靠和吳興沈氏的私交維穩的,沒有王謝這些大族的支持,國家無法運轉。唐代韋杜能達到這影響力嗎?武則天殺王皇后蕭淑妃,折辱太原王蘭陵蕭,這兩族敢反抗嗎?對比東晉皇帝婚姻都是大臣安排,吵了架只敢跟岳父告狀,弱太多啦。
科舉制度徹底從政治上瓦解了門閥勢力,失去壟斷的政治地位的大族事實上已經日落西山虛有其表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樣在二戰中遭受日本侵略和屠殺,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不像中韓那麼仇日?
※為什麼中國沒有君權神授?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災難救援行動?
※都經歷過二戰,為什麼現在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環境,政治等方面差距那麼大?
※未來 10 年什麼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