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手沖咖啡入門方法?
需要哪些配件或者設備?
上周日去參加了一個咖啡沙龍,認識了一些朋友。都是一些獨立的慕名者,熱愛生活,享受美好的事物。大愛手沖帶來的愉悅享受,筆者(鍵人)玩單品咖啡已經有好幾年了,走了許多彎路,積累了許多經驗,磕磕碰碰也算有了自己一套比較完(qian)整(bo)觀感。恰逢一些朋友想入門單品,遂寫一篇推薦點東西。
有時在咖啡吧,看到有這樣的新手提問,「我買了xxx,用來入門可以嗎」,每次都很好奇的點進去看看,結果讓我很驚詫,似乎我們大家都會在入門的時候迷茫,然後被錯誤引導,這就導致了一個不怎麼愉快的開始(可能會直接放棄入門的想法)。。相比有老師教,單純的愛好者顯得很被動。與此同時,我也在想,走彎路的同時其實是更好的學習。我是矛盾的。。。
接下來,我會說一些好的建議,只是個人的一個推薦,並不代表入門的標化答案。
手沖入門,新人接觸的,也是最先考慮的就是器具。咖啡豆反而實在置辦了一些器具後才開始一點一點有所感悟。
所以我們先來說說器具的選購問題。
手沖的器具包括:1.磨豆機 2.濾杯和濾紙 3.手沖壺 4.溫度計和電子稱
一.磨豆機
出品一杯單品,最先考慮的東西應該是豆子,可是今天我不講豆子,我們先假設你手裡有一支優秀的豆子(良好的種植處理,優秀的烘焙等)。
咖啡的研磨成了第一件要做的事。
鳥哥說,沒有一個好磨,你就是在浪費你的豆子。磨豆機選擇有手磨和電磨,入門自然先來推薦手磨(其實我更推薦手磨,優點很多,比如攜帶方便,使用方便。好的手磨並不會比參差不齊的電磨差。)
入門推薦這一款 hario 2TB (價位在200人民幣左右)
對於一般人,這個2tb的手感相當好,我個人的體驗很不錯,厚實耐磨損。
陶瓷磨芯更是能防止吸附靜電,對於銀皮麻煩解決的很乾凈。
除了耶加雪菲這種硬質豆意外,研磨起來相當省力(也很適合女生使用)。
附一個使用視屏。(我個人建議先旋到最緊,在鬆開個七八格研磨試試,還是需要自己來調)hario MSCS-2TB
Hairo 2TB 的體型還是相對大了點,有些人強迫起來極其可怕,那好吧,只能把上一代1B搬出來了,不多說,先上圖。
1B是2tb的上一代,同樣是陶瓷磨芯,但是下壺變成了塑料的,應該是硬質植脂的。
他的體型和重量相比起2TB「清爽」的不止一點啊。比一瓶百事可樂還容易攜帶。磨粉量也相對的減少了很多,對於一人份或兩人份都是沒問題的。
Hario 1B (價位大概120人民幣左右)。
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使用方法和2tb有些不同。而且值得一說的是,1b還有紅色可以選擇哦
當然還有很多看起來古香古色,看起來很有逼格的磨豆機。
其實你買幾天就知道這東西只能擺起來當裝飾。hario有幾個比較奢侈的手磨,長得各有特點,功能並沒突出很多,我不反對錢多的孩子買哈。
另外說hero這個牌子,讀音和hario很像,國內自己的廠子,做工和質量感覺還是很一般,特別是玻璃製品,(不是說不支持國產哈)台灣有個Tiamo 這個牌子的做工反而更好,是國產的一個好選擇。
另外台灣正晃行的a12也可是一個選擇。
他是木質的下壺。
好了,入門的磨先推薦一個。不管之後買不買電動磨豆機,有一個手磨也是有必要的,出門什麼的都是可以用的。
電動磨豆機推薦小飛鷹,價格在400-500貌似。可以改裝一個鬼齒。
錢多的推薦國產小富士,價位1200左右。可以百度看看評測視屏。
二.手沖壺
手沖壺是濾泡咖啡的靈魂,鍵人這些年來玩過的壺也是各色各樣。話不多說,先上圖來分辯
這是Hario VKB 的一款壺,壺身一層一層的,常稱雲朵。hario這款壺,做工很精細,符合日本人的作風,細嘴口平滑規整,簡雅美(價格在220左右)。
容量有兩個可以選,這個價位的壺沒什麼好性價比推薦的,有一些國產的也可以嘗試,各式形狀林林總總價位也低,不過不耐看!
下面看這個 Kalita 鶴嘴琺琅瓷,特別像是歐式的電話亭或是郵筒。
( 價位在人民幣250左右貌似)
我們來對比另外一款鶴嘴。
木柄壺鶴嘴波浪紋。
這兩款的壺嘴一樣的鶴嘴,但是,前者的手柄容易發燙,但是顏色實在漂亮,鍵人現在在用的就是這款,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用麻繩纏繞一下就可以隔熱了。後者雖然不如紅色的耀眼,但是仍然是做工細緻的工藝品。
這個仍然是kalita,他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豆叔家的體驗店裡這款壺一大一下用了很多年。
kalita 的銅製宮廷壺
kalita 糖果三色細口,膠底耐磨
推薦的這些手沖壺幾乎都來自日本,對於日本的製作工藝實在佩服。
大家的選擇應該從顏色,款式,價格等多方面考慮,並且筆者建議容量買小號的,每一款都有不同容量可供選擇。
細嘴壺和鶴嘴壺使用起來也並不相同,手感也各有各的特色,實在是手沖的另一魅力所在。
三.濾杯
接下來推薦四種較為常見的濾杯。
首先是hario的v60系列,有陶瓷的,植脂的,玻璃的,不鏽鋼的。
(就在下午。。。鍵人的玻璃v60摔碎了。。!!!)
其次再推薦kalita的三孔濾杯,有兩種,一種是直排的,另一種三三角分布的。兩種的流速不一樣,有興趣的可以對比玩看看。
當然,其實還有單孔的濾杯可供選擇。材質也有玻璃,不鏽鋼,植脂和陶瓷。
最後,再說一下一體壺chemex,經典的木圍把款和玻璃把手款,還有多個體型大小可選。
本人也有一支chemex,設計美妙,愛不釋手。
Chemex咖啡壺品牌誕生於1941年,由德國科學家Peter Schlumbohm博士在美國發明,一直深受包括Charles Ray Eames夫婦等設計大師在內的世界各地咖啡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喜愛,還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多家博物館收藏為永久展示品。
他是化學中的三角燒瓶和漏斗組合在了一起,上下一體的玻璃容器通透優美,中間的木把手和皮繩帶來天然材質的溫暖感,沖煮的咖啡二次加熱後風味依舊不會減少。
不過,濾紙比較貴些。100張一盒,價格是100人民幣
四.其他設備
一杯咖啡的萃取,溫度是關鍵,可以說掌握了溫度就掌握了風味的釋放。
筆式的溫度計,方便實用,反應也較為靈敏。
其次,度量的電子秤必不可少。一般精確度在0.1g。
有人說,喝一杯好咖啡,從一個好的杯子開始。
子選擇陶瓷,玻璃為佳,上了釉的陶瓷杯,咖啡喝起來乾淨無異味。
愛喝咖啡一定要選好杯子,選杯子可不是件小事,因為這會關係到你的健康。
遇到一個朋友,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吃驚,「就好像,吃麥當勞只能選擇蘸醬多點還是少點。。。」對啊,其實就是這樣,我們總在追求自由,讓一切可以由自己決定,一杯180ml單品,從世界那麼多產區那麼多莊園中把他選出來,然後決定一位信任的烘焙師按照自己的要求將他烘焙後送到你手裡,這之後,還要選擇一種方式,是虹吸,v60,kalita,chemex,還是滴濾,然後水溫,90度?88度?還是85來的平靜穩定?甚至於萃取率,分量,濃度,等等,最後還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杯子,如果你有的選擇的話,這一切,只是想喝一杯180ml的單品!為什麼不能,「嘿,給我來一杯咖啡」然後就有人遞上,這就是,我們所不同的,另一種自由和樂趣!
我所推薦的東西,是主流的選擇,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怎麼選擇,怎麼做,應該有咖友自己來,這是一種體驗享受。
——————————————————————————————————
有朋友問我幾個問題,這裡統一回答一下我的看法,可能有些人也會有同樣的疑惑。
「 1.2TB和1B除了量的區別 在其他性能上有差別嗎比如磨粉的質量?
2.磨粉的粗細可以調嗎 還是說是固定的?
3.各種壺哪個的水流更好控制一些 別說都一樣難控制啊? 」
對於第一個問題。2tb和1b筆者(鍵人)都使用過,說說我的體驗,1b的感覺是不夠厚實,磨起來底部手握住正好,但是夾在大腿上或壓靠著肚子會顯得很難受,而且手的受力很大。2tb就不會,葫蘆形的設計使得他夾在大腿間可以很好的固定,底部玻璃壺圓弧設計和軟墊也很給力。但是就是攜帶問題,不然我建議買2tb。很結實,很耐用,不過,陶瓷的磨不要空轉。
第二個問題我之前就說過了,可以調,而且我給力建議。——「我個人建議先旋到最緊,再鬆開六格,這樣會和那天孫超老師第二次研磨比較相近)」 所說的格就是一個齒輪口。
第三個問題,手沖壺不僅使用來控制水流的,還是一個藝術品,很多日本的品牌的手沖壺在設計和製作上所花的心血使得它當之無愧是一個藝術品。初學者我建議細嘴壺,比如hario VKB,我認為他很適合入門,而且可以直接放在電磁爐上燒(當然要是我就不會捨得直接燒)。像筆者現在用的是紅色的鶴嘴壺,琺琅瓷的,實在漂亮,但是控制起來很講究,而且還需要自己在手柄上再纏個線,不要會燙到手而影響手的穩定性。我用了一段時間的鶴嘴,再用hario VKB,會不習慣,需要再用幾次來調整,所以我覺得這兩個是有區別的。
價格和購買地點比較糾結的,可以詢問我。我會給一些推薦,之後會再補充。
還有水質對咖啡的影響,也是一篇值得寫的東西。下次有機會一定寫寫。
各位抱歉,咖啡業在中國發展太快,去年的答案今年已經廢了,關於手沖咖啡如何入門,我之前編輯的東西已經太過時了,諸位若對精品咖啡有興趣可多多關注百度咖啡吧或者咖啡沙龍論壇,我匿了。
知乎怒答。【喝速溶咖啡的請自動忽略,關掉頁面。】
入門手沖咖啡,第一步真的是選各種器具嘛?怎麼看都像個推銷商。問幾個問題;
l 你知道自己喜歡喝什麼咖啡嘛?
l 你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咖啡嗎?眾多的咖啡中,你選哪個一個?
l 你知道自己對咖啡的哪些部分不能接受?哪些部分格外喜歡?
l 你要入門,你有什麼理論知識儲備?沒有儲備,有人願意給你普及嘛?
l 什麼?你說你不care,那你還入門?
l 以上這些搞清楚了,你才到選咖啡器具的階段。
l 選好了器具,選好了豆子,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使用各種器具的注意點是什麼?如何規避?怎麼自己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怎麼品鑒?遇到問題,該問誰?
—————————————————————
重中之重的問題是咖啡豆子,是自己的口味。這些搞不清楚,給自己喝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你把咖啡當百事可樂喝,那麼到這裡你也可以關掉頁面了,不對,喝可樂,你還想知道可樂里都是些什麼成分。]還要花費眾多,把全世界所有的豆子都喝一遍,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咖啡是喝了不少,可是要問你,你最喜歡的一款豆子是什麼?不知道。你最常喝的豆子是什麼風味的?你能描述一下你的味覺體驗?我這樣問過很多人,沒有幾個人能給出完整的答案。
為什麼?因為一直在喝咖啡,卻沒有自己的體系,不曾思考,我到底喜歡哪個款的咖啡?我能不能把這款豆子搞清楚了,它的風味是什麼?它的口感如何?在這樣穩紮穩打的基礎之後,我以它為基礎,向它的周邊發散,去了解更多相關係列的味道。比如,花香調,你喝過的咖啡調有哪些?那款豆子可以做花香調的基礎,並以它為展開?哪些是可以作為花香調的延續,更深層次的延續?可有人告訴你這些?你又怎麼去探究?(你又說,我不是專業的,可是我要告訴你,這一點都不專業,這只是為了方便你以後選豆子,少花冤枉錢,更是方便的了解自己的口味和偏好,你喝咖啡,不關注自己的喜好嘛?距離專業還有好幾十條大街的路)東西在精,不在多。這麼著急的向前跑,有什麼意思?就像我的一個客戶,給他做過測試之後,比對兩個不同系列的豆子,很喜歡哥倫比亞,就這麼喝了3,4年的哥倫比亞 托利馬,你現在問他哥倫比亞的什麼風味,沒有他不知道的,問換喝別的豆子嘛?回答說,不喝,哥倫比亞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這才是一個愛好者,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一種負責。所以,盲目了那麼久,問問自己,你喜歡喝的豆子,你真的了解它?你跟你的烘焙師溝通過嗎?你能給他什麼建議,讓他的烘焙更適合你的胃口?
而你喝懂了一款豆子,以上關於自己的各種口味情況,各種知識儲備,不都全有了解答了?這些不比教你選器具來的重要而且有價值?更何況,器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測試那麼多次,我就不信,你找不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器具和使用器具的方法?
吐槽完畢!噴子繞道,不喜互撕。
別燒神器,就用最街的裝備:
濾杯:Hario V60(個人推薦玻璃版),濾紙個人建議買漂白濾紙……不要認為無漂白就一定好,紙味兒太重。濾杯選項2:聰明杯,出品質量穩定口感柔和,新手操作一樣可以跟店員出品一戰。手沖壺:Hario VKB。之所以推薦VKB而不是Kalita鶴嘴壺是因為VKB的大出水量和大衝力可以強制糾正新手的一些問題,且非常適合V60這類透過法濾杯,且日後可以無縫過渡到bonavita。手沖秤:Hario VST。溫度計:Kalita。磨豆機:電磨的話推薦Baratza Encore,研磨均勻+細粉少,絕對對得起800塊的價格。預算實在有限只能考慮Hario MSS這類陶瓷手磨,現在做工大不如前(軸體會晃),研磨顆粒不均勻。另外lido3個人用下來相當不賴, 個人感覺與家用級電磨豆機pk的話沒有問題。————之所以不建議你燒神器一方面是價格高,另一方面目前階段你喝不出來區別。
————請支持原創,不要考慮任何Tiamo、Yami、正晃行等品牌的產品,全是山寨貨。[本文已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芝麻糖」,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還記得第一次喝咖啡是速溶,中學時為了提神準備考試。大學時開始去咖啡館,這兩年才知道,咖啡館裡那個大傢伙(指咖啡機)做出來的是意式咖啡。12年去雲南旅遊,好遠就聞到巷子里的咖啡香,順著味道找去,發現是咖啡豆的烘培館。當場點了杯單品手沖,第一次體驗,還誤把老闆溫杯的過程當成了洗杯子。喝到嘴裡才知道,原來這才是咖啡真正的味道,沒了牛奶作伴,咖啡是帶有果味的甜與酸。
手沖咖啡是精品咖啡的一種,它不同於意式咖啡採用拼配的豆子,手沖咖啡可以根據各自的口味,選擇單一品種的咖啡豆,品味最純粹的咖啡味,例如衣索比亞和肯亞咖啡酸度較高、曼特寧和炭燒咖啡苦味更重、哥倫比亞和巴西咖啡酸苦適宜且口感豐富等等。
手沖咖啡的製作過程更是迷人,看著咖啡在熱水的浸泡下隆起、濕潤、排氣、散發出迷人的香味,最終滴濾出一杯完美的咖啡,這個過程真的妙不可言。
下面就介紹下,如何製作一杯手沖咖啡: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器具。濾紙,電子稱,溫度計,計時器,手沖壺以及滴濾壺。滴濾壺我選的是Chemex,這款高顏值壺的介紹在末尾會提及。
1 研磨咖啡豆將咖啡豆研磨成約砂糖顆粒大小的粉末,如果顆粒度過大,沖泡的咖啡不夠濃;反之,咖啡就會很苦。那麼需要多少豆子呢?這裡介紹一下粉水比,即咖啡粉與水的比例,最常用的是1:14,即1g咖啡粉需要加入14ml的水。所以2人份咖啡,建議使用30g的咖啡粉與420ml的水。
2 溫杯咖啡遇冷會變的較酸,所以在開始沖泡咖啡之前需要先在滴濾壺中倒入熱水將杯子溫熱。將準備好的濾紙摺疊後放入濾壺,用熱水均勻的沖在濾紙上,使其完全濕潤,並緊貼在杯壁上,然後倒掉壺內的熱水。
3 裝咖啡粉及準備熱水倒入磨好的咖啡粉,粉末盡量集中不要掛在四周的濾紙上。手沖壺中加入92度左右的熱水。
4 悶蒸先向咖啡粉中注入少量水,水量稍微沒過咖啡粉即可,停留30s,這個過程就是悶蒸。悶蒸的過程可以排除掉咖啡粉中的空氣,使咖啡的香味充分的發揮出來。
5 注水持續緩慢的向咖啡壺裡注水,盡量保持向中間注水,不要澆到壁邊。通過觀察電子稱顯示的水量,達到需要的水量即可,然後靜置等待咖啡過濾完成。手沖咖啡一般從注水到最後滴濾完畢不超過3分鐘,這就需要計時器來進行把控。
這就是手沖咖啡製作過程,接下來,就好好享受你的手沖咖啡吧,可以搭配一些甜品,口味更佳。
Chemex
Chemex是1941年由德國的 Peter J. Schlumbohm 化學博士所發明,美國生產命名為Chemex。這個咖啡壺已經有近七十多年的歷史了,博士以實驗室的玻璃漏斗和錐形燒瓶為原型來修改,特別增加了一道air channel的排氣通道及倒水口。有了這個排氣道,在沖咖啡時不僅能夠使產生的熱氣避開濾紙,讓咖啡萃取更為完整外,還可以順著槽輕易倒出咖啡。此外,在中間加上可拆卸式的防燙木頭把手,並以精美皮革細繩打結固定,好似一個美少女纖細腰身上的蝴蝶結。由於Chemex手沖壺在設計和工藝上的極致表現,使其成為了紐約近代美術館MOMA,The Smithsonian與費城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品。
@嗯啊 的答案對手沖器材的選購方面已經說得很詳細,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看完這個答案之後,恭喜你!面對琳琅滿目的器材,能阻礙你入門的障礙就只有——選擇困難症了。那麼作為一個完全的門外漢,要如何克服選擇困難症,邁向手沖咖啡的康(shāo)庄(qián)大道呢?
私以為,入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一家手沖出品不錯的精品咖啡館,多點幾杯單品,多和咖啡師(通常可能就是咖啡店的老闆)聊聊天,能夠少走很多彎路。這樣做的好處多多:- 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確認你是否真的喜愛手沖咖啡,精品咖啡店的普通精品咖啡大概¥30元/杯,而最低端的手沖入門套裝搞下來也要¥300元左右了(不推薦這種套裝),你應該不想花了幾百塊錢之後,才發現手沖咖啡並不對你的味,又把器材束之高閣吧。所以,強烈建議你確認自己嘴巴的性取向之後再剁手;
- 咖啡師的經驗充足,這個毋庸置疑。而當咖啡師恰好還經過了專業咖啡師培訓時,就更是野路子和正規軍的區別了。當然,這裡不是說野路子就一定不如正規軍,但是野路子有時是來亂的,正規軍學習時的檢驗標準——金杯理論來不得亂。所以從概率上說,經過正規培訓的咖啡師可能比野路子出品來的好一點;
- 咖啡師有專業的咖啡師圈子,他們會私下交流一些出品的經驗,包括器材選用、豆子採購、萃取參數、注水手法等等。他們對器材的了解能夠幫助你完美攻克器材購買的選擇困難症,說不定還可以給你介紹優惠的器材和咖啡豆渠道;
- 這一點是入門之後的事情了,但可說是入門階段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有一個對比。就是說,同一款豆子,你自己的出品和咖啡師的出品的差距在哪裡。沒有對比的話,很可能會陷入「我的出品已經很好了」的誤區(如果你有濃度測試儀的話就pass掉這一點吧,我只想問,壕友乎?)。就像答主自己手沖咖啡入門之後的一段時間,嘗試過多種器材、手法、參數,出品的風味確實有所提升,一度認為已經找到了最適合的手沖方法。直到附近新開一家精品咖啡館,嘗過咖啡師的出品,並買了同款豆子回去沖之後,才發現差距有多大。之後,經過與咖啡師的交流與實踐,出品品質有質的變化。這一點,關乎你入門之後的提升空間。
暫時想到這些,有機會再更新吧~
推薦兩種方案,都需要咖啡磨,手磨或者電磨都行,對結果影響不大。
1.Aeropress(愛樂壓),淘寶上就可以買到,雖然看起來比較塑料很廉價的一種器具,不過確實可以很方便地做出真正非常好的咖啡,使用者評價非常高,而且每年都有aeropress大賽。個人就是用的這種方案。做咖啡過程方便,清理方便,出的咖啡乾淨,味道也非常贊。2.用濾紙和手濾杯,這種方案相對複雜一點點,而且對手藝的要求略高一些,要做出穩定的好咖啡需要一定的練習。不過依然比較好掌握,具體可以搜一下怎麼做,視頻到處都有。另外,使用優秀的新鮮的正確烘培的豆子是做出好咖啡的關鍵。聰明杯吧
同樣的豆子新鮮程度,同樣的水質,同樣的研磨度條件下,不管是劃圈、點滴注水,還是浸泡,萃取率相差無幾。只是手沖提供了風味更多可能性,從評分角度的20~90分都有可能出現(高收益高風險 )。
而聰明杯就基本不會太難喝,60分左右。
當然,如果要深究手沖每個可變因素,那花樣可就太多了,單單濾紙的折法就N種說辭。
亂答的,隨心就好。1. 靠譜的精品咖啡豆烘培店。2. 入門級的手沖咖啡套裝,如果沒什麼概念,hario的套裝是比較穩妥的選擇。3. 磨不管手動電動,買預算允許範圍內最好的,同時低端電磨不如好的手磨。4. 溫度計。5. 秤和計時器。5.筆記本,記錄每次製作的參數和口感。
新手建議買雜牌細口壺,配一個小秤精確到g就行,然後買個手磨,推薦mss1-b或者r(顏色不同而已,最長那個答案裡面有圖,女生喜歡紅色的話,那個紅色的感覺是挺性感的。。。我買了個送我舅舅。。。)濾杯 推薦3孔,或者是HARIO v60, 3孔在我的個人經驗是對水溫有比較大的閾值(大概冷天做咖啡比較穩定)V60是經典濾杯,很多手沖教程都是基於這個的, 買樹脂做的不貴,而且仿牌好像不是漩渦線而是直線。3孔買Tiamo也行(kalita和hario的熱門產品Tiamo都有山寨的),我覺得做工還ok。
大概上面全部買下來要不了300 塊錢,先自己摸個半年有感覺了再選自己喜歡的吧。
另外手沖教程推薦咖啡知識分子的。優酷搜索欄打「咖啡知識分子 手沖」 那個2分32秒的 。因為這裡面講壺燒開就能沖了,不用去管溫度,對新手比較合適。出品穩定,各類型豆子還都能駕馭。另外300塊錢並不多,作為你有興趣了解的投資我覺得值得的,手沖壺細口壺就是你不手沖了可以泡茶,濾杯還能擺著種花,手磨可以送給朋友,反正現在喜歡喝咖啡的人太多了。
本人試了許多濾杯,不說v60是 技術含量最低的,其實如果要做杯完美的還是比較難的,但是確實比其他品類,入門的時候做出來能入得了口不少!
我每天在家最專註的事情就是做咖啡了,相信還是靠譜的。首先你要入一套手沖器具:然後,入手一些好喝的咖啡豆:常見的咖啡豆有:1、耶加雪啡:偏酸甜,有花果香氣,沖的時候要記得時間長一點;2、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花果香氣、有些會酸、有些酸甜會很均衡,沖的時候均衡一點,大約與耶加雪啡差不多;3、曼特寧:曼特寧是印尼的,味道會比較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一般要深度烘焙咖啡豆,不然會有些不好的味道殘留。等等。如果你要順便品味咖啡的話,你最好先從生豆階段開始分析這個是否適合自己飲用,品種、種植環境、處理方法、產區、以及咖啡豆的分級都會影響咖啡的味道。品鑒的時候要從味覺、嗅覺、觸覺三方面去判斷,是否是杯好咖啡。
手沖咖啡的核心,是一個好的供貨商,和一個好的參考咖啡館。
有了這兩點保障,隨便你怎麼玩,只要你的味覺正常,內心開放,總能找准適合自己的手法工具,而沒有這兩個保障,那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北京的咖啡館經營者兼烘焙商」豆叔「剛剛說了一段話,大意是,現在有的烘焙商,單純為了搞搞新意思,把某些豆子處理成完全偏離產區基本風格取向的味道,如果以產區原本的特色來說,連合格都做不到,卻告訴顧客說,這是新風味。
我覺得是這麼個道理。建議什麼都先別買作為一個轉職ing的新手咖啡師,我是這樣入門的:
曾經,我是一個攝影師,用中畫幅相機拍拍商業人像,用135拍拍風光之類的,因為咖啡館是常用題材,而且適合在相對放鬆的狀態下談工作,於是經常在咖啡館裡泡著。一來二去跟某些WBC或者CBrC級別的咖啡師混熟了,突發奇想請人家教我,人家居然也答應了……然後就開始在老牌的自家烘焙咖啡館買熟豆、買工具在家沖。後來老同學開了一家咖啡館,剛開業時請不到咖啡師,我就經常去幫他打打下手。直到去年底,同學慫恿我參加ABrC,作為新手的我殺入了賽區決賽,雖然最後僅獲得季軍,不過算是入門了。賽後帶著頭銜跟著精品咖啡館地圖去探館,接觸了包括WBrC裁判在內的高手,獲得不少指點……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現在經常獲邀參加一些小型分享會和練習賽之類的活動,正在學習烘豆……綜上所述,建議去那些擺滿獎盃獎牌或者在「兵器譜」上排名靠前的咖啡館泡著,就算自己變不了咖啡師也可以嘗試泡個咖啡師嘛(≧?≦)這裡推薦一下 SOWDEN 濾泡咖啡壺。SOWDEN是這個咖啡壺的品牌。
這個手作咖啡的方式屬於浸泡的方式。這是一款家用咖啡壺,放在家裡或者辦公室都可以,不屬於商用。只需要咖啡粉和這隻咖啡壺就可以了。這隻壺不挑咖啡豆。
這隻咖啡壺是一個義大利設計師George Sowden 設計出來的,這位設計師已經有74歲了,在家居設計方面有40年了。工業設計比較有名的一位設計師。
這個咖啡壺沖泡方式非常簡單。
1. 在濾網中放咖啡粉(小壺是380mL,兩杯的量,放2-3勺咖啡粉 ,加95℃的水到最大刻度線)2. 放入95℃左右的熱水(水燒開了,靜置一分鐘,直接放開水也沒有太大影響)
3. 可以適當攪拌一下,然後等待4分鐘
4. 可以倒在杯子喝了。
這屬於懶人手作咖啡。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基本上這樣一杯手作咖啡就製作出來了。
咖啡粉:咖啡粉可以在網上直接購買,或者自己買咖啡豆和磨豆機。
怎麼評價一杯咖啡的味道好或者濃度怎麼樣?
咖啡行業一般以咖啡的黃金萃取濃度為標準(1.2—1.45)。這個濃度的咖啡屬於大多數人喜歡或接受的咖啡濃度 。低於最低濃度,萃取不足,高於最高濃度,萃取過度。
這個咖啡壺按照正常的粉水比(1:16)萃取出的咖啡濃度就在黃金萃取濃度之間。
前面說到這個咖啡壺為懶人手作咖啡設計的。還有一個原因:對於不喜歡清洗的懶人來說,有很大的便利。
因為這個濾網一衝就乾淨了。上面有16萬濾孔,濾孔直徑只有150微米。咖啡渣根本就不能存在濾網孔,不像其他濾網要拿小刷子來刷。
因為這個孔徑和孔數,這也是為什麼能沖泡的咖啡不挑咖啡豆,而且衝出來的咖啡很好喝。
其實我喜歡這個咖啡壺還有一個原因:長得好看。尤其是拍照什麼的,配上鮮艷的美食什麼的……
大家要是喜歡,記得點贊!如何泡好一個咖啡呢?
首先你要用合適的材料和工具,其次你要認真地對咖啡說,我要泡你。
推薦看看韓懷宗寫的《精品咖啡學》,可以從咖啡豆開始了解咖啡,想做一杯好的手沖咖啡,首先是選豆,然後是粉末的粗細,比例,水溫……等等。當然,器具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哈,包括咖啡豆,電子稱,碾磨器,水杯,溫度計,濾紙,濾杯(單孔,雙孔,三孔,不同型號的),手沖壺……對了,推薦的這本書是分上下兩部,如果只是想學手沖的話,看看下冊就好,如果對咖啡有興趣,可以都看看滴。會收穫頗多滴。
文章來自「精品咖啡美學」公眾號
在去年的一次培訓課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整理出了影響手沖咖啡的種種因素,這包含「水質」、「研磨度」、「時間」、「溫度」、「器材」、「水粉比」、「新鮮度」、「烘焙度」等等14項之多。恰逢朋友小j妹剛赴手沖賽歸來,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分享一篇她對於手沖咖啡的見解,以饗新入門的朋友。
彭于晏、李易峰、陳柏霖等男神紛紛已加入手沖咖啡部隊
手沖咖啡一般都會選用單一品種咖啡,這樣才能凸顯某一支豆子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不過你想用手沖咖啡的方式做意式拼配,當然也是可以的,只不過吃慣了百合炒西芹,突然用草莓和菠蘿炒西芹,難免感覺怪怪的。
手沖咖啡,即濾紙滴濾式咖啡,是先將濾紙放進濾杯中,再將咖啡粉倒進濾紙裡面,之後從上方澆入熱水。咖啡粉內溶於水的物質會在水中溶解,萃取好的咖啡液會滲透過濾紙和濾杯進入分享壺裡。
這種沖泡方式屬於第三波咖啡浪潮最流行的沖泡的方式,但如果想沖泡出一杯滿意的手沖咖啡還需要不斷的練習。
第一個要點:咖啡粉和水的接觸時間
熱水一旦注入下去,萃取與過濾將同時發生,所以你無法控制咖啡粉和水真正接觸的萃取時間,你所使用的濾紙和濾杯都會影響咖啡液下流的速度。而萃取時間是決定咖啡味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說,要將總萃取時間控制在一分半至三分鐘。
第二個要點:咖啡粉的粉量和顆粒的粗細
根據咖啡粉的多少和顆粒大小的不同,咖啡的萃取時間和萃取率也不一樣。隨著粉量的增長萃取時間會相對拉長,如果萃取的時間不夠或者手法問題會造成上層的咖啡粉過度萃取而下層積壓的咖啡粉萃取不足。這時,在萃取時可以選擇多在中心點注水,並拉高注水高度,讓下層的咖啡粉翻滾上來,可以做到充分萃取。
第三個要點:水溫的高低
咖啡99%都是水,所以用於萃取咖啡的和水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水溫來調控咖啡最終呈現的味道。如果咖啡粉顆粒的偏粗,你可以將水溫升高,越高溫的水可以萃取出咖啡中更多的成分,咖啡液濃度越高;磨出的咖啡粉顆粒偏細時,可以將水溫調低,細的咖啡粉會接觸更多的水分子,容易析出更多的成分,為避免析出雜味和不好的味道,可以適當調低水溫來中和口感。當然,水質有的時候是有些咖啡愛好者們在家進行沖煮時無法改變的因素。
不同產地產區的咖啡、不同的烘焙度都有更適合的萃取溫度,往往突破一下習慣性的水溫會有更加欣喜的發現,這些經驗都基於咖啡師對一支豆子的理解,做更多的嘗試、更多的練習,豐富經驗值很重要。
(關於手沖萃取的水質問題可以參考《乾貨 | 軟硬水?TDS?什麼樣的水沖咖啡好喝?》)
第四個要點:手沖手法的變化和水流的穩定
手沖咖啡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手沖手法。簡單介紹幾個手沖的方法和特點:
一刀流:第一次注水悶蒸結束之後,第二次一次性注水至結束,中間不間斷。這種方法為咖啡店官方標配手沖手法。口感平衡,風味突出,而且為咖啡廳出品節約了很多的時間。
三刀流:一刀流2.0升級版,悶蒸之後分前、中、後三段進行萃取,而且可根據分段而改變水流粗細大小進行沖煮。口感相對一刀流來說,層次感更加豐富,但同樣也不太好掌控。
攪拌沖:悶蒸時,使用攪拌棒進行攪拌,讓咖啡粉更好的與水接觸,充分萃取。然後再搭配一刀流或三刀流進行注水萃取,注水之後會相應攪拌咖啡粉。
點滴式:利用短促的水珠式滴落的方式進行注水萃取,最後用大水流繞圈沖收尾。長時間的點滴,先在低水粉比的環境下不出雜味的同時讓烘焙中後段的香味盡量萃出,然後在拉高水粉比萃取前段的花果香。
火山沖:悶蒸之後,以多段注水的方式,在咖啡粉中心點一元硬幣大小的範圍畫圈注水,每次注水量以繞中心點一圈為準。火山沖和點滴沖都非常耗時間,適合玩家們不斷鑽研而非店面出品。
松屋派:用勺子在咖啡粉中間挖一個小洞,注水將所有咖啡粉浸濕,然後蓋上蓋子進行3-5分鐘的悶蒸。然後用細水流高水位進行注水,以1:5-1:7的高濃度粉水比萃取咖啡原液,之後再加水稀釋調整口感。松屋派的神奇之處就是將前段的萃取過度結合後端的萃取不足,碰撞出好喝的味道。
磨豆機,手沖壺,濾紙,濾杯,溫度計。磨豆機不管新手還是老鳥都必須用好的。不要認為入門就先買個隨便用用。那些一般的磨豆機磨出來不均勻,而好的磨豆機磨出來很均勻,磨完以後很香。而且有些還可以調刻度。篩粉器,新手的話可有可無。但是如果想認真做手沖,還是必須入一個。因為我在用的小飛馬,其他都好,就是細粉多!濾紙濾杯和手沖壺新手不必太糾結,先選個雜牌練練手勢,感受下。等熟悉了可以換了。我剛開始做手沖就是用的迷你手沖壺。至於什麼電子秤其實新手沒必要。因為新手根本還沒達到可以一邊沖一邊注意電子秤的境界。
私以為做一杯手沖咖啡不像玩攝影一樣需要各種高級器材,而是需要好的原料,合適的水溫,以及正確的沖泡方法,器具之類除了個人喜好和質量之外的沒太大差別吧
1 hario 磨豆機2 chemex壺與相應濾紙3 燒水壺4 新鮮的咖啡豆,建意買個巴西豆豆開始5 選配溫度計和電子秤。。沖時間長了,這就是浮雲
推薦閱讀:
※怎麼喝星巴克才能不虧?
※南京有哪些不錯的咖啡館?
※對咖啡一竅不通的人要怎麼學習做咖啡,然後開一家咖啡店?
※上海有沒有比較好的貓咪咖啡館?
※如何鑒別一家咖啡館咖啡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