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美學角度評價賴特的流水別墅(fallingwater)?
作為一個外行,看不太懂這個別墅的美,或者說很難深層次的理解它,也不知道它對於建築史的意義。很希望專業人士幫助理解,謝謝!
(多圖預警!)私以為建築美學還是很主觀的。賴特的主要建築成就還是在於別墅設計。作為有機派的代表,他的別墅風格就是:做那山水間的綠樹岩石。1/3專業在讀,最近在讀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傳記,就稍微從哈姆林十大法則里抽兩三點說下自己感受吧。(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一、布局序列兩個主要平台上厚而圓的胸牆強調了混凝土可塑的荷重感。可以看下賴特其他同期設計作品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館和約翰遜公司總部,都特別圓潤無害。二、整體風格與自然統一
賴特走的是有機風格,強調自然。現代主義的很多別墅都走原木色、岩石本色設計,強調簡約感。但賴特用杏黃色油漆和大量軟光走天窗設計削弱了這種厚重感,使得顏色接近原木色卻不會在山水中呆板,人在別墅里也不會覺得陰沉。 除了顏色和採光設計之外,流水別墅最大的特點就是「流水」。建在流水之上,是因地制宜,也就註定了它的體形疏鬆開放,格局交錯流變。(和薩伏伊別墅對比更容易看出來)石材深入室內營造出山洞的感覺。而大量的懸挑結構又會讓人視野開闊。有種「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世外桃源之感。
三、動感韻律流水別墅的亮點在於矛盾對立突顯動感:橫向延伸,縱向緊緻。欄牆色白亮,石牆暗沉,在水平和垂直的對比上又添上了顏色和質感的對比,再加上光影變化(平屋頂設計光變會很明顯),會顯得建築是動態的。這是葛飾北齋的《小野瀑布》,是流水別墅最主要的的靈感來源。
------- 以下是正文 -------
【 從美學角度評價流水別墅 】
戲劇性的建築細部:溪水穿過別墅的錯覺 打破常規的交錯挑台
人本能地偏愛衝突與對比,而 Wright 還把這些處理得很平衡。
第二層伸出的挑台比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又加長了:比下層的挑台長出了6英尺。這一修改讓整座別墅「飛」了起來,也打破了之前所有挑台都是上小下大的形式,堪稱神來之筆,但也成為了流水別墅在結構設計和後期維護上最大的隱患。(這是Wright 在令這棟別墅上照這點上做出的取捨)
Wright 也是現代主義大師中唯一熱愛使用石材的,這樣賦予了他的建築更多自然的靈性。參與流水別墅施工的一名石匠說,他們從沒鋸開過單塊的石頭,只是用撬棍和槌棒直接把它們從地底下挖出來。因此今天在流水別墅能體會到的那種基岩一般的感覺。
無論來訪者來自於哪一種文化背景,都能「解碼」流水別墅,因為它使用的隱喻是指向大自然的。這個建築像它身前的瀑布、背後的岩架一樣疊落,牆面好像是大自然親自把它們摞起來的。每個人都懂得這些隱喻,因為大自然是地球上唯一普遍通用的元素。
撫慰心靈的室內設計:生物體會因觀望外部危險而產生興奮感 因自覺受到保護而產生舒適感
Jay Appleton 在《景觀體驗》(The Experience of Landscape)中提出了一種精神生物學理論:在熊奔溪(Bear Run)這樣的地方,潛在的危險會激發我們做出兩種相互關聯的反應:
- 保護好自己;
- 找到一個觀望點,能安全地觀望外面有可能正在發生著的劫難。
流水別墅故意做得低矮的天花板、俯瞰瀑布的窗戶、粗陋的壁爐和石牆等,營造了一個昏暗、溫暖、安全的地方,可以從裡面看出去,卻不會被人看進來。彷彿一個配好傢具的洞穴,讓人從起居洞里向外窺視的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隻熊。
在馬蜂窩上看到一篇遊記,有很多照片可以了解一下室內:最偉大的美國現代建築 -- 流水別墅 Fallingwater
流水別墅的美是自然的,原始的,亦是經久不衰的:
《聖經》里說,上帝在沙漠里年復一年賜給以色列人的食糧「manna」是讓人沉醉的,因為它呈現出的味道永遠正好符合了接受者心中想要的那種食物。我們可以說,流水別墅就是建築中的manna:我們迫切地回應著它,因為它提醒我們想起了自己最熱愛的那些建築或者風格。只要我們每個人還會把自己最心愛的形象或是思想投射在它的身上,它就永遠不會失落。
【 流水別墅於建築史的意義 】
流水別墅是賴特實踐其有機建築理論的代表作
1932年,MoMA 舉辦了「現代建築:國際展」,展覽只認定包豪斯是現代建築的唯一正統世系,排除了其他的先驅者。出於幕後策劃的政治原因,MoMA 的理事們要求展會上必須出現一些象徵美國建築的展品,才讓 Wright 獲得了參展邀請。
Wright 因此說了好多風涼話:「建築是為人而存在的,不是人為了建築活著。是從什麼時候起,人開始變得如此低下,哪怕是為了機器也罷,竟至於一群自行其是的形式分子們可以預先替人決定了文學、音樂還有建築藝術?」(反對柯布西耶說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流水別墅成為了 Wright 準備的打敗並超越那些歐洲人的武器。(1925年格羅皮烏斯出版的《國際建築》(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中,敦促建築師們擺脫地段、氣候、地方特色、歷史傳統等等限制條件)
1954年,賴特在《自然住宅》里詳細講解了他的住宅設計思想,提出了有機建築的六項原則:把住宅及其地段結合起來;以空間作為建築的本體;強調所用材料的表現特性;平面的邏輯性;可塑性和連貫性;語法或稱組成整體時所有元素的一致性。
原則在建築設計上的體現前文有提及,不再分析。
流水別墅給了大蕭條時期的美國以全新的憧憬,成為了美國後世住宅的典範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讓美國民眾對城市及其商業、工業大為失望,轉向自然、傳統成為了這一時期的熱點。
流水別墅雖然是猶太富商的住宅,但並沒有擺出富人的架子。(當初迷戀日本的 Wright 在給混凝土挑台做面層的時候,想要給它們全都覆上一層金箔:「就像日本屏風那種寧靜的金色。」考夫曼擔心太過奢靡,槍斃了這個想法)是當時的美國人所能想像的最不平凡的住宅,但卻有可能出現在每個人的後院。流水別墅成為了大規模興建的低造價住房的原型。
------- 我是結束的分割線 -------
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像流水別墅這樣的一座別墅,將來也永遠不會再出現像流水別墅這樣的一座別墅。以上分析只是冰山一角,關於流水別墅的書籍言論太多,愛看各種八卦小故事的推薦 Fanklin Toker 的《 Fallingwater Rising 》。
多少事就是被這種所謂我是外行的心態所蒙蔽,你喜歡吃什麼你不知道?別人愛吃的你不必愛吃,別人愛看的你不必愛看,建築也一樣。
在那裡,一條溪水從巉岩上跌落下來,形成一個瀑布,而別墅就建在瀑布的上方。流水別墅最高的地方有三層,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它的每一層樓板連同邊上的欄牆好像一個個托盤,支撐在牆和墩柱上。各層的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挑能力,向各個方向遠遠地延伸出來。有的地方用石牆和玻璃圍起來形成了不同形狀的室內空間。建築外型最突出的就是橫牆和豎直石牆的對比,欄牆色白而光滑,豎牆色暗而粗獷,組成了橫豎交錯的構圖使得建築體型富於變化而生動。而流水別墅最成功的的地方莫過於它與環境的緊密結合,建築物和大自然形成了犬牙交錯、互相滲透的格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一個庸俗的建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拒絕『大洋怪』,中央提出建築『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八字方針」這一政策?
※機械專業碩士生想轉行做土木(結構)工程師機會有多大?
※作為一名剛剛入學的建築生,有沒有一些值得推薦的書呢?
※當下是否有必要重現中國古代經典建築?
※建築師規劃師如何挑選適合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