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為什麼沒落了?


關於這個問題,在中國動畫標籤的相似問題里已經有很全面的回答了。不嫌麻煩可自行翻看,在這純當補充和總結。

一:觀眾需求,動畫(漫)定位與官方對動畫製作要求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關於此點,只需引用一些廣電的明文公示就很明了了。

《廣電總局關於印發國產電視動畫片製作備案》

——摘錄——

國產電視動畫片製作備案公示管理要求:

2:各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對申請備案的國產電視動畫片要切實把關。國產電視動畫片題材的思想傾向和表現內容要符合黨的方針、政策,符合中央的宣傳精神,符合國家廣電總局的各項要求

《廣電總局關於實行優秀國產動畫片推薦播出辦法的通知》

——摘錄——

推薦優秀國產動畫片,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真正選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片目。

《動畫審批要求》(重點推薦)

因槽點太多請自尋尋找,其中很多要求看似精神政治正確,然而卻因為可輕可重,所以生死完全由審查之人的精神狀態和開明程度甚至個人喜好而定奪。

例如「破封建迷信的第三條:避免在當代現實生活中混入鬼神加以表現。」就完全可以斃掉諸如《死(當然單憑這死字估計就已經死了)神》《火影》這種題材,甚至如果審查的人願意,《西遊記》《寶蓮燈》《哪吒鬧海》《天書奇談》《葫蘆娃》統統都難逃一劫。。。

總之,政治先行的的動畫就和讓領導先走一樣,和任何祖國的花朵或其他年齡段的動畫受眾都是毫無關係的。而且,動畫在我看來越是天馬行空越是無拘無束越好看,上來就把嘴堵了手腳綁了,改用菊花夾筆畫這難度之高實在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啊!

二:製作成本的回收方式先天性不足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涉及因素實在是太多,如果說全了出個半拉本書都沒問題,所以暫且粗淺的聊下。

首先得了解一點:因為中國電視台競爭機制的原因,做原創動畫如果想單純在視頻端(包括電視台和網路端)收回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各大電視台(包括動漫頻道)幾乎都只是在靠廣告來賺錢的,而在動畫里能插播的廣告太少且本身播放的價位就不高,導致電視台方面為了自身的盈利只能以很低的價格來購買動畫播放權。而在歐美(日本不詳),光電視播放一環,就足以收回成本養活團隊了。而在做動畫能不虧本的前提下,自然有人願意做好的更好的動畫,來賺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佳作才會頻繁出現。

而在國內,如果只靠視頻端想要收回成本的話,就只有一個辦法————無限壓低成本。這其實也是電視里充斥著各種粗製濫造扯犢子蛋的動畫的很主要一個原因。

(補充材料:優秀的國產動畫片在央視和上星少兒衛視的購片費是什麼一個情況?新媒體的買斷費用又是怎樣一個級別?)

那如果視頻端不行,有其他辦法么?有——衍生品衍生品包括且不限於玩具,商標,品牌形象,授權等。舉例說明:孩子王為了賣玩具做出一部《變形金剛》,在這裡動畫的播放權並不是賺錢的重點,後續《變形金剛》玩具的製作和販賣乃至變形金剛的各式授權才是終極吸金利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動畫理解成「廣告」

然而,回到這就扯出了在中國文化產業中最蛋痛菊辣的問題:版權。。。(這問題又可以寫半本書,而且大家看到這詞大致也能明白,所以不細說了)因為版權意識的淡薄和保護機制的殘弱,想用衍生品來賺錢本身就變成一件難度很高的事,至今作出和作出過成效的原創動畫大概也就倆個:《喜洋洋》《藍貓》(好壞不論)。而這倆部其實完全是靠在一定質量保證前提下以海量集數攻勢達成的。因為既然是廣告必然有一個屬性:鋪天蓋地反覆出現不斷提醒以達到傳播乃至洗腦的目的。而要做到這點,沒個財大氣粗的天使投資人支持估計多半也只是痴心妄想罷了。

簡單一句:缺錢(說中國某某行業不差錢的同學洗洗睡了吧,真以為跟新聞里演的一樣隨隨便便一個動漫成交會就能達成幾十億刀的成交額?)。這也是中國動畫基本可以分為玩具片和騙補助的爛片倆種動畫的原因(政府撥款的特權文化片不在討論範圍),爛片不說,玩具片類型中暫時尚只有奧飛能勉強維持。

三:人才缺失,技術缺失

動畫缺人才大致原因在倆方面:

第一:中國式大學教育的失敗(原因太多,不細論)。單說一點高校所謂動畫專業
全國遍地開花 ,但真正有能力教你實在貨的學校屈指可數。以至於很多動畫專業畢業生,可能連基本功的人物速寫都畫不好。

第二:遇到人才也留不住。從我的個人經驗和身邊同行的經歷一路看來,大學畢業生剛入動畫這行第一年月薪普遍在1500-2000左右(上海行情,其它地區據了解也幾乎是有減無增),而且在加班情況非常普遍的情況下加班費和各式補貼仍然不存在。這薪資水平在上海說句良心話,你背個音箱端個缽天天在地鐵上晃悠都賺得比這多的多。起始工資低也就罷了,上升空間也不高,一般都在老闆反覆畫的大餅中苦撐。(薪資低除了動畫本身不賺錢外,和上面一個原因也有關。因為政府的大力宣傳,動畫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捧為朝陽產業,直接導致專業亂開,人數暴增,而實際上中國動畫又消耗不了如此多的畢業生,也很大程度拉低了動畫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而動畫專業已經變成紅色高危專業的宣傳力度不夠(上個月租房從中介房東到上任租客都大誇做動畫好工資高而只能默默苦笑的事我會亂說么),也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低薪高勞現狀無法改善的原因,惡性循環)

當然,年輕嘛,薪資少怕什麼,吃少點當減肥,做多點當積累。只要前方形式大好,放眼望去不久將來養活自己老婆孩子老父老母不成問題又有啥關係。————只可惜————做加工片的,大部分被長耗時的工作和不對等的回報弄跑了,做原創的,則被甚至比大學作品還粗製濫造沒技術的國產製作趕跑了。你叫還在做動畫的人怎麼看未來,
只要不是剛畢業出校門的, 除了搖頭苦笑就剩苦笑搖頭了。

如果有任何人有閑心做個調查,我武斷點講,動畫畢業生一年內能繼續留在動畫行業的不足10%,且必須會逐年再減。

年輕工作無非圖倆件事——要麼有錢,要麼能學到好技術,倆個都沒有,88撒喲納納走好不送永別再見。
而真能留下的,要麼除此不會, 要麼就是真愛了(BOSS級不在此形容範圍)。

至於技術的缺失,顯而易見。如果一個行業內絕大多數人在短期內都跳槽去了別的行業,無人逐年積累經驗,行業也純靠忽悠剛畢業的大學生來殘喘,必然也不會有啥技術可言。畢竟技術這東西不靠長期試錯和學習累積求不來的。而稍微有眼界會搜尋新的歐美動畫來看的人(例《熱血車城》《怪誕小鎮》),就會發現即使藝術層面不看,技術層面也已經被甩出不是一點半點了。

綜上所述,中國動畫的落沒何其必然。畢竟,商業化是個雙刃劍,玩不好還變著法的耍花招吸引人自殘是必然的事。而且如果非要說上個世紀的中國動畫有多麼多麼的好多麼多麼的經典顯然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畢竟那些動畫並沒有經過商業化的洗禮,他們幾乎都是在沒有製作周期製作資金題材篩選商業競爭等各方面的限制下完成的。你可以權當那些經典動畫只是美影廠里一幫子人的畢業作品而已,而好的畢業作品,這些年一直是有的。

——————————————————偶然想起的——————————————————

再爆個小料吧。去年做項目的前期調查,翻找市面上在播和即將播出的動畫類型以及不同動畫的運作模式。然後找到了中國最大電視台(你知道是哪個的)在官網上所做的一個專題,具體名稱忘記了,就是中國本土原創動畫優秀評選單什麼的。專題做的挺細緻,具體的分類和動畫的數量都很多,於是就把獲獎的一個個掃了一遍。

看到太粗糙的直接忽略,質量還不錯的就會記下來,然後順便搜下製作公司和公司運營方向諸如此類的。當然不搜不知道,一搜簡直是各種貓膩。因為質量不錯的本就不多,而裡面竟然有相當一部分都不是中國公司原創的,查出來的至少有3部是韓國動畫(其中有倆部還是在國際動畫節和展銷會上有一定名氣的)。當然中國公司也許參與了其中一部分的外包,但是外包是外包,和原創是沒有半點關係的啊!如果這都能算,那多少大製作電影得歸中國啊,變形金剛電影三部曲里的動畫哪部沒在中國設有製作環節?

所以該怎麼說呢,當一些部門或者一些人掌握著一個產業所有生殺大權的時候,黑和白好和壞是和非都已經沒有關係了。你去看電視上每一部播出的國產動畫里,做的越是粗糙,那些手握權力的極少數人就有可能因為這類片子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雷鋒故事》的4000萬你以為真心沒有4000萬,只是新聞炒作么。雖說話點到為止,但你知道4000萬給一個真心用心在做動畫的團隊能做出什麼質量的片子么?

最後說句大實話吧,中國動畫的現狀就是:產業里越在乎它的人越活不下去越在底層掙扎,越不在乎它的吃得越胖爬的越高,而那些高居其位總是揮著旗幟說一些虛無縹緲大話的,其實是最不關心中國動畫死活的人了。

——————————————————題外話——————————————————

以上的話,無關泄憤,無關抱怨,無關唱衰,更無關絕望(這詞太大,但沒想出合適的)。

寫出這些,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去細想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圖一是爽快亂噴。也希望業內的創作環境能逐步改善,會有更好的東西出現。畢竟還是有那麼多人在為此努力死磕著,網路上各方力量正在為此努力做的嘗試大家也能看見,值得期待的東西也不斷的進入網路的視野。比如《冷笑話》我就非常期待後續的商業表現和發展,還有坑很久的《大魚海棠》,以及快要出現的連載版《功夫兔》。

總之,雖然偶爾會對前方有種無力和茫然,但只要想到100個人里還有1個人在戰鬥,就還是能燃起希望來。也許,這就是動(漫)畫給我此生最好的財富了。


作為一個曾經是動畫出身的人通俗說兩句

動畫產業在中國現在這個體制大環境下難有作為,很多小公司都是動畫不賺錢,靠賺政府給的補貼。要麼就是做廉價外包,沒日沒夜堪比流水線車間工人。

只要有總菊,市場就不大,審核諸多限制,而且體制沒有知識產權保護。

產業鏈跟不上,實業老闆要麼炒樓要麼打麻將不幹了。

其實中國的動漫人才一點都不缺,全轉去做設計了,平均做動畫比設計更苦待遇更低,

做原創動畫?想想好了,就審核就折騰死你還有投資人敢投資?


「躺贊」的中國動畫

2015年4月6日,一位動畫老人離開了我們,雖然在業界,他的名字早已備受尊敬,但另一方面,卻因為去世,他的名字才第一次大面積地出現在大眾媒體上。大眾恍若發現了一位動畫界的掃地僧一樣,原來他的名字幾乎和每一部傳世的中國經典動畫作品聯繫在一起,從中國水墨動畫的開山之作《小蝌蚪找媽媽》、到經典長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到中國水墨動畫的絕世之作《山水情》,從動畫設計到導演,裡面都有一個名字——馬克宣。我們中國人往往容易忽視一位活著的人,但向來不吝嗇把一切讚美送給逝者。論專業成就和人格魅力,馬老師配得上任何一種讚譽,但是網路上諸如「中國宮崎駿」、「中國最後一位水墨動畫製作者」、「他帶走了我的整個童年」之類的煽情標題,如果馬老師在天有靈能夠看到,以他一貫低調和實事求是的性格,恐怕也不會完全樂意的。

當然,這種爆髮式的充滿煽情意味的讚譽,除了表達公眾對馬老師的敬意、緬懷以外,同時也意味著因著馬老師的離世,又點燃了公眾最新一輪對中國動畫曾經輝煌的緬懷與今不如昔的感慨!

每每說到中國動畫,多少年來,好像就剩一個話題——想當年。

有個記者問過我一個問題,當年中國的水墨動畫片達到了如此高的藝術成就,被公認為中國獨有的動畫藝術語言,為什麼在今天沒有得到繼承?這個問題有相當的代表性。而我認為這是所有關於中國動畫的詰問裡面最不是問題的問題!首先,水墨動畫確實能代表中國動畫取得過的藝術成就,但是它真的不能代表中國動畫。這就像劉翔確實取得過世界公認的一百一十米欄成績,但他真的不能代表中國田徑甚至不能代表中國跨欄,他只是一個個體特列。掰著手指頭數一下美影廠輝煌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水墨動畫作品,一共四部短片:1961年《小蝌蚪找媽媽》片長約十五分鐘、1963年《牧笛》片長約二十分鐘、1982年《鹿鈴》片長約二十分鐘、1988年《山水情》片長約十八分鐘,在二十八年的時間裡,總共生產的水墨動畫片加起來沒有達到一個八十分鐘的電影長片長度。如果從1922年,萬氏兄弟製作的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非水墨動畫)算起直至今日,期間199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過一部十分鐘的水墨動畫《雁陣》,在九十多年的中國動畫歷史長河中,所有的水墨動畫加起來不過一部標準電影的長度!即使再加上一些可能計算遺漏的小短片或類水墨動畫,也不會多到哪兒去,怎麼就能說這種藝術形式可以代表中國動畫呢?我不否認藝術成就本來就不以數量論英雄,更沒有貶低水墨動畫藝術成就的意思,但是我們想過沒有,即使在上海美影廠最輝煌的年代,也從來沒做過一部水墨動畫長片?很多人說到中國動畫的今昔之別的時候,愛籠統地把原因歸結為當年的前輩如何對藝術執著和勤奮,感嘆今天動畫人之自甘墮落。我承認由於從業者基數的擴大,其中良莠不齊的狀況必超當年,但是,這其中一定也不乏優秀者、單純者、執著者、勤奮者,今日動畫人為追求夢想歷盡各種艱難的故事也不難找到,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做過一部真正的水墨動畫長片或系列片呢?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製作一部受大眾歡迎的動畫片的具體內在動力可能和當年的前輩們不一樣,但動力絕不會少!原因很簡單,即使今天可以通過某些新技術使做一部水墨長片變為可能,冷靜地想一想,你覺得真的有多少觀眾會樂於觀看、享受一部九十分鐘的水墨長片或數十集的水墨系列片?無論在今天,還是過去,這個數量都不會多。這不是水墨動畫的錯,它本來就是所謂金字塔塔尖、皇冠上的明珠之類的東西,是動畫領域的極限運動。這種藝術形式上的挑戰,國外動畫藝術家也多有誇張之作。比如加拿大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甚至直接在膠片上通過刮、畫等手法創造動畫畫面,法國動畫藝術家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Alexandre Alexeieff)與妻子克萊兒·派克(Claire Parker)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造了一種叫做「針幕法」的動畫,就是通過一個平面上的成千上萬根鋼針的深淺變化造成的陰影製造運動的動畫畫面,這些極具想像力與繁瑣性的手段都創造齣動畫史上不朽的作品,而今天已經有動畫藝術家開始用3D列印技術來製作變化神奇的定格動畫了,但它們都不因其引人注目過而成為某國動畫的所謂發展方向、解決方案。水墨動畫也一樣,都是對技術與藝術的一種極限挑戰,你非要把它變成大眾的家常便飯,根本不是創作者的能力或是勤是懶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說,八十年代末之前的上海美影廠,我們不能說其創作不考慮觀眾,因為無論出於意識形態宣傳目的,還是藝術家的本能都會在意觀眾的看法。但當時的創作顯然是不考慮市場的,或者說當時根本沒有市場這個概念,而市場是講性價比的。而今天的中國動畫雖然某些作品並未完全擺脫非市場意志的影響,但相對那個時代基本已經是市場化的產物了。我們完全可以批評今天的中國動畫,但它的問題並不在於沒有做出水墨動畫。當軌道都已經換了的時候,你不應再耿耿於過去曾經的那輛車了,即使拉回來,也只是個擺設,而不能跑起來。當然,我不是說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作不存在繼承關係,水墨動畫作為一種技術如果你今天再去重複一次,並無多大意義,因為既非創新亦非挑戰,但作為一種藝術風格仍舊可以為今天的動畫創作所用,事實上我們也常在今天的廣告、短片甚至美國的商業長片中看到某種類似於水墨動畫的特效應用。所以,水墨動畫確實是中國動畫的「歷史瑰寶」,但即使歷史改寫,水墨動畫也必定不會成為中國動畫的主流。

而真正讓人扼腕嘆息的發展中斷,是以《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等為代表的動畫長片。如果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大鬧天宮》意味著中國式的動畫美學系統的建立的話,那麼七十年代末的《哪吒鬧海》則意味著這個表達系統的日臻完美,而八十年代初的《天書奇譚》則是中國動畫電影第一次娛樂意識的覺醒!如果查閱一下對應這三部影片同時期的美國迪斯尼動畫,中國動畫與之風格完全不同,但在各自系統內所達到的成熟度與藝術高度真可以說不相上下。可以說,從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是我們的主流動畫與世界主流動畫之間質量差距最小的年代。1983年的《天書奇譚》不再像前面兩部經典那樣濃墨重彩雍容華貴,但只要看過的觀眾一定會記得片中的三個反面角色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鮮明的娛樂性!面對一個開放與即將到來的市場化時代,《天書奇譚》簡直就是中國娛樂動畫大片的第一縷曙光,就在這張窗戶紙就要被捅破擁抱市場時,中國動畫的歷史卻在此挨了戲劇性的一刀!諷刺的是這一刀正來自真正的市場——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湧入中國的外資動畫加工業以其相對優厚的待遇幾乎在一夜之間血洗了中國原有的動畫生產系統!人去樓空,中國動畫人從此開始了「賣身」生涯,這一賣整整賣了一代人!而在加工潮中成長起來的更新一代中國動畫人更是和中國原有的動畫傳統毫無了瓜葛,即使尚有留守陣地的老先生,也成了無兵之將!1999年美影廠推出的《寶蓮燈》即是這個時期的尷尬之作,雖然在市場化方面做出了順應潮流之嘗試,但整個表達語言更像一鍋中美日的二手大雜燴,完全沒有了數十年前已經建立起來的系統與自信。這裡面既有創作者為擁抱市場做出嘗試的原因,也有可用之人捉襟見肘的無奈之實。失去了整整一代人的中國動畫,從此走上了可能像任何人就不像自己的漫漫長路。。。。。。時至今日仍舊生活在這種「失語」後遺症里。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我們都承認中國動畫真的曾經建立過一個優秀的系統,那今天為何不回到那個系統中去呢?原因很簡單,這個系統如果沒有中斷,那麼我們今天見到的將是這個系統連續發展至今天的面貌,而不是當年的面貌,這正如《哪吒鬧海》之於《大鬧天宮》、《天書奇譚》之於《哪吒鬧海》,今日迪斯尼《超能陸戰隊》之於當年《白雪公主》,而不是今天還做《大鬧天宮》、《白雪公主》那樣的片子。所謂系統就像火鍋的鍋底,放進去的東西可以千變萬化,但是出來都帶著一種味道,當然加進去過的東西也會影響鍋底的味道,鍋底本身也可以加湯添料,所以味道或越來越濃,或在延續中變化。迪斯尼就是一鍋延續了九十多年的老湯,有這麼一鍋湯保底,即使在其低谷時期,仍能保持不低的水準。而上海美影廠或者說中國動畫這鍋湯熬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被徹底倒掉了,甚至連鍋都扔了,美影廠這座中國動畫曾經的金礦如今竟然連當年經典之作的原稿也拿不出幾張了!所以後來完全是另起一鍋的事,這一鍋和之前已經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了。《寶蓮燈》與《天書奇譚》不是連續發展中的變化,根本就是兩兩不相認了。後來的電視動畫《哪吒傳奇》和當年的《哪吒鬧海》也完全不是一鍋湯里的東西。2015年,歐洲多國聯合製作的動畫長片《海之歌》以其完全不同於迪斯尼或日式動畫的繪畫風格引起世人驚嘆,入圍奧斯卡動畫長片獎提名,我看到這部片子時心中泛起的第一個感慨就是這多麼像是我們應該出的動畫片啊——假設中國動畫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可惜歷史永遠沒有假設,但歷史總是喜歡循環,如果說從1941萬氏三兄弟對迪斯尼的模仿之作《鐵扇公主》到八十年代完全建立自己的審美系統是一個發展歷程的話,那麼中斷二十年重新出發的中國動畫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模仿,當然模仿對象不止美國還有日本,但同樣和模仿對象差距巨大。當然,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信息互通,全球合作,所謂建立自己獨立的系統幾無可能也無必要,但走向成熟或融入世界永遠沒有捷徑。如果說將來會有一種帶有中國風格的成熟動畫的話,那麼這種風格也絕不會是今天的預設,而是眾多中國動畫人在今日之現實背景下努力做出更多好作品,世人從眾多好作品中感受到的某種自然流露的共性,即為「中國風格」。

對失去之物的讚美常常是誇大與選擇性的,這不僅僅因為失去之物值得讚美,同時也通過這种放大的讚美表達對現實的失望。每一個認真看過美影廠過去所有作品的專業人士,真的會認為哪一部作品都優秀到後人無法超越嗎?顯然不是。每一個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如果仔細回憶一下,當年看那些作品時的感受和今天在回憶中我們所給的讚譽真的都是一樣的嗎?未必。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們一群美術學院附中的少年們每周六的晚上六點半會守在教室的電視機前等待「米老鼠與唐老鴨」,並不記得那部國產動畫受過這種待遇。無論怎樣,時代總是進步的,包括讓人有諸多不滿的今日中國之動畫。有些退步是一種錯覺,比如當時一年全國才出五部作品,也許有四部是精品,其實就是體育界的舉國體制,而現在一年可能是五十部甚至數百部之多,其中當然也有好作品甚至超越之作,但不幸的是被更多的壞作品稀釋或者完全淹沒了。。。。。。壞作品多表面上看是壞事,但另一個角度說明這個專業的門檻降低了,而內部層次仍舊可以保持巨大的差距。從發展的角度看,與當年的高門檻舉國體制相比,今天的局面會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也許中國動畫的進步速度不能滿足人們的期望,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如果說今日的中國動畫創作進步緩慢的話,那麼中國動畫批評則更接近原地踏步!我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聽一些所謂專家學者振振有詞地批評中國動畫時,發現他們根本不看當下的中國動畫,有些批評的對象甚至是停留在十年前對中國動畫的印象。如果說有一種不幸叫「躺槍」的話,那麼一定還有一種不知該叫幸運還是不幸叫「躺贊」,今天的中國動畫每被批評一次,當年的中國動畫就會被「躺贊」一次。這麼說完全無損於我們對動畫藝術前輩的深深敬意,也絕不是貶低當年的藝術成就,但客觀真實的評價才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才有利於看清後面要走的路。

令人尊敬的馬克宣老師走了,他理應獲得人們的讚譽與緬懷。如果在對馬老師的緬懷中能引起我們更加深入了解、思考中國動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話,一定也是畢生深愛中國動畫的馬老師樂於看到的。怕的是一陣淺層的煽情之後,一切快速回歸原位,包括錯誤的認識,甚至在這種爆髮式的傳播中,有些錯誤認識被放大了。我的一家之言如果算是另一種聲音的話,也算是我對一生樸實求是的馬克宣老師最大的敬意。

陳廖宇

2015/4/23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1、大多數人對動畫還存在誤區,認為動畫是小孩子看的東西,因此大多數動畫的仍然只是針對兒童而創作 2、政府的政策,因為政府中涉及對動畫產業審核的人多是存在1思想誤區的人,所以一些真正有深度的動畫並沒有被審核通過 3、政府在各大電視台實行的動畫壟斷,即只准播放國產動畫,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國產動畫缺乏競爭意識 4、動畫創新人才少,喜洋洋之類的動畫很大程度上是各種外國動畫的整合(貓和老鼠、哆啦a夢等) ,當我們都能夠通過網路觀看優質的原創漫時,還有誰會去看整合品呢? 5、日本的動漫一般都是有漫畫、動畫、甚至真人化等階段,一部動畫的好壞很多程度上可以從其的漫畫口碑上看出一二,而中國的動畫很少有經歷漫畫這個步驟,因此動畫製作者只有在動畫正式播出後才能獲得市場反饋


上級審查人員的弱智化,以及對未來祖國的花朵的智商認識不夠!


山寨味太濃了…低齡化嚴重,把我們當小孩子糊弄,而且是很小很小的那種


中國動畫有起來過嗎?如果說是以藝術為標準,或許中國學派不再,的確是沒落了,但如果是以產業發展為標準,則中國動畫從解放後就沒起來過。而其原因也是相輔相成的,根子就在中國電視市場是行政壟斷的。沒有競爭,對優質內容就沒那麼饑渴,播出策略就趨於保守,動畫製片方賺不到錢,誰又願意花力氣提高製作實力?誰又願意在這個爛泥潭裡虛耗青春?


市場經濟後,上美等場沒有找到一個適合的經營路線,無法有效控制成本,我們所看到的精品都是計劃經濟下不計成本製作出來的。而且中國動畫衰落的時間正好與大量日本動畫引進的時間重合(90年代到21世紀初),振興市場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而這幾年的難以振興的原因,在於政策。相信國家振興動漫產業的出發點是好的(或者說出於經濟利益考慮),不過對於行業的不了解往往選擇了一刀切和多快好省的辦法,覺得好萊塢的3D動畫新潮動人就支持3D動畫,只論分鐘不管質量(於是有了中國動畫分鐘數世界領先的笑話),對3D的補貼遠比2D的高,於是倉促上馬的雷鋒的故事之流紛紛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即使是認真製作的國產作品,仍然存在成本無法收回的困難,電視台播放費極低,國內觀眾又沒有購買DVD等習慣,周邊開發版權保護力度不足。這都是市場不成熟導致的問題。

無利不起早。不能賺錢的行業,投資方當然能躲就躲了。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落寞是什麼意思,既有冷落寂寞之意,也有潦倒之意。

先說前者。實際上中國動畫一直不寂寞,2011年製作的動畫有26萬分鐘,超過日美,一片熱火朝天。

至於潦倒,或者說「低質量」。我認為因為我們缺少「商人」,無法做到可持續發展。

中國動畫輝煌的時候,那些動畫作品都是什麼人做的?都是那些高水平大師,他們有著很高的藝術造詣,他們是把動畫當做是藝術創作來做的。但是,我們無法量產大師,別說大師,能有「人才」就不錯了。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缺少把動畫當做是商品來做的人。我們沒有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讓那些不是大師的人都投入到這一領域。有人把上美比作是日本的吉卜力,但是真正讓日本動畫繁榮起來的,並不是吉卜力,而是手塚治虫。正是因為手塚治虫為日本動畫產業帶去了低成本的製作方式,讓更多的人投入進來,才形成了市場,才形成了產業,才有了可持續發展。

到了現在,人心浮躁、政府干預、競爭激烈,想把市場做回來,哪有那麼容易。


祭上一篇大二寫的論文,僅供參考

不是沒落,是轉型

———————————————————————————————————————————

影畫雜談

————類比中國電影史同期的中國動畫發展

動畫專業的我,在經過了一學期中國電影史課程與後續研究之後,極不自然的聯想到了中國動畫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史。當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動畫在中國的發展類比傳統電影之路尷尬了許多,在這裡作為一種整理與研究,將要平行類比動畫與傳統電影在不同時期的處境與定位,試圖對動畫與電影的將來拋下一塊敲門磚。

1895年,電影誕生於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的手下(同期還有美國電氣公司的大老闆愛迪生),到1896年中國上海引進西洋影戲,再到1905年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電影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滋養,但是《定軍山》從嚴格意義上講僅僅是一部用攝影機拍出來的京劇,但是中國電影人對於電影的認識並沒有止步於此,在隨後的《莊子試妻》1913,《天女散花》1920,《勞工之愛情》1922就開始有特技的使用,並初步建立起電影的時空觀念。這一時期,電影在中國的定位是一種新奇的科技產物,大多數人觀看當時所謂影戲是抱著一個嘗鮮的態度,當時中國電影人對於電影本質的認識也算是有了初步的建立,但是仍然是以戲劇舞台藝術為比照來進行電影創作。

動畫的發展緊隨電影,1900年愛迪生公司就推出了第一部動畫影像《迷人的圖畫》,到而後的1906年的《滑稽臉的油墨像》,再到之後的《蒸汽船威力》,這一時期動畫在世界上的定位同中國對電影的認識很像,也算是一個新奇的科技發展的產物,這一時期的動畫多作為電影放映時隔斷廣告或者是暖場之用。中國的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於1926年誕生同比同一時期的蒸汽船威力號,差距已然不大。

這一時期的影像創作者主要集中在上海(金融中心,文化中心),這應當也暗示了電影的主要兩個基本屬性-商品與藝術品。

自1920年起,中國電影逐步發展健全,從製片廠到院線,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作為商品的電影開始迎合消費者(觀眾),導致類型片的出現(除了傳統好萊塢式的類型片,中國電影創作者也試圖開拓本土類型片-古裝片,武俠片,都市音樂喜劇片.....),根據商品的品牌效應,電影作為商品開始有了明星制的萌芽(第一批四大名旦在上海湧現)。這一時期電影除商品外的另一種屬性-----藝術品也逐漸被創作者們所認識到,主流創作者階層(文化精英)開始出產具有個人特色的文藝影片。這一時期,中國人對經典電影的認識已經趨於完善,對於拍攝電影的手法也掌握的十分嫻熟。這裡明確一點,這一時期的主流電影是商品,創作者與經營者都明確這一點才能保證電影作為一種產業長久的發展與保持下來。這一時期堪稱中國電影的黃金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及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鐵山公主》誕生,當然還有之前的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創作者仍舊為萬氏三兄弟。不得不說作為新興影像媒介之一的動畫,並不受文化精英們的喜愛,早期的動畫創作者占整個影像行業極少一部分,這追根追底歸咎於這一時期對於動畫的認識不夠完善,大多數人把動畫作為一種娛樂性極強的玩具而已,那麼既然是玩具,自然是得不到足夠的正視。

這一時期的電影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動畫由於勢單力薄發育比較緩慢,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大概歸屬於對於動畫的認知還不夠(現在的中國絕大多數業外認識也是如此),對於動畫的潛力發掘自然也就不夠,一個行業不是單個的精英所能左右的,行業的發展需要成千上萬的威武之師才能堆砌出一座高塔。無論是傳統電影還是動畫,如果連它是什麼都沒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更不要說發展了,發展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在根據其基本屬性一一發展,比如電影,當你知道它是商品了,你就可以從一個商品的角度去發展他,比如完善市場,比如建構調整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動畫今後的發展當以此為戒。

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戰後文化精英開始向電影界轉移,中國電影界經過近四十餘年的發展已經有這一套十分完善的體系。更多大膽,優秀的創作者開始嘗試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來製作影片,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在國內對好萊塢已經可以進行較為全面的抗衡,結合國內的文化根基與時代特色(流行藝術的創造性),觀眾經過四十餘年的培養,對於電影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層次,更加現代化的電影敘事引入,再加上電影的技術革新,有聲片與彩色片製作方法相繼成熟,新的類型電影再次迸發(倫理片,市政諷刺喜劇片,市井笑鬧片等,文藝片也出現心理化,內心傾向)。《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大團圓》等經典電影相繼被創作出來。

這一時期動畫的發展基本可以和上一時期合併。

這裡另外要說明一下,綜合上面的發展狀況可以發現,新的類型片的誕生或由於觀眾的需求,或由於技術的革新,或由於對於電影認知的更新所導致。

建國初期,由於國家局勢的影響,中國電影界也由於政治因素劃分為三大陣營,即大陸,香港,台灣。就大陸而言,由於文化產業的國有化,幾乎所有的文化產業都極大的受到了政治的影響,政府也開始注重電影作為宣傳工具的用途,當商品與政治開始雜交,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類型片又開始產生了(反特片,游擊戰爭驚險片,地下鬥爭片)。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的發展對比之前開始減速,創作者的自由度降低,大量的文化精英外流,計劃經濟開始控制市場。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仍舊出產了一定數量的好片《林家鋪子》,《我這一輩子》《早春二月》,《柳堡的故事》。

對於同期的動畫行業來說,這卻成為了一個空前的機遇。計劃經濟所帶來的是體制化的創作系統,政府會直接安排創作單位與創作資金以資助創作者進行集體創作。先是在吉林長春電影製片廠安插的美術部,再到美術部門南遷上海,成立了大名鼎鼎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人由於這樣的體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可以安心的進行動畫創作。在創作題材上,由於政府的政治需要而局限,但是對於動畫這樣一個綜合類型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創作者把對於創作的寄托在了美術形式的創新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早期的動畫片會稱之為美術片。1953年,我們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這為我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之後,在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牧笛》,然後是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另外,這個時期著名的動畫還有《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這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

就這一時期而言,電影在中國漸漸走起下坡路,而動畫卻呈上揚的狀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應為電影吃題材吃的太狠了(這很大一個原因是當時國內對於電影的認識還是不夠全面,除了經典電影是以敘事為核心的,作為表現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電影並不過分的吃題材,並且中國在對於電影的探究上並不擅長,實驗電影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在題材上一旦有了限制,創作的空間就被大幅壓縮,限制了創作者的創作。而對於動畫而言,除了題材還有美術風格方面可以供創作者進行創作,有著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十年文革,文化都革命了,電影和動畫作為文化本身自然逃不出這樣的怪圈。

電影上面有所建樹的是以江青為首的政治領導所創作出來的一系列樣板戲。動畫方面則幾乎為零。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間拍攝的17部動畫如《小號手》、《小八路》、《東海小哨兵》等給後來的動畫創作歷年投下了一個嚴重的陰影!寫實主義和教育目的,這使動畫片被定位給小朋友看的充滿教育意義的課外教材,這種思想不僅延續下來而且還在大部分人心裡深深地紮根,也就是這個觀念才造成了後來的動畫片的尷尬地位。

文革後,文化產業開始解凍,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自由市場經濟的回歸促進了電影行業的發展。這一時期恢復了高考,公平競爭篩選人才,電影行業的專業化與精英化再度回歸。電影人才(這裡指的是60年代畢業於電影藝術院校以及電影廠自己培養的電影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第四代導演)由於文革的清洗重新對藝術進行探索,受到紀實美學的影響,近乎偏執的注重電影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提出中國電影要「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和形式的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和人生哲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電影行業得到了復甦與發展,但是電影產業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在文革開放之後,動畫片製作進入白銀時代,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間,這些製片單位就製作了219部動畫片,例如《哪吒鬧海》、《金猴降妖》、《天書奇譚》等優秀作品都是從這個時段製作的,而且電視動畫片也在這個時候有了《葫蘆兄弟》、《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作品,從整體上看,這是個比較平均的時代,既有少量全年齡的藝術片,又有大量類似《黑貓警長》這樣純粹給兒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動畫片,而且製作手法基本沿襲上美影萬氏兄弟開創的流派。沒有太多創新,也沒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進經驗,而這一段的多產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製作不夠精細,更由於製作出發點是給孩子們看的,所以在配音配樂方面也明顯不如以前用心,而同一時期,日本正從歐美動畫做做簡單來料加工的階段穩步發展,並逐漸學習和吸取歐美經驗並創造出自己獨有的風格。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開放帶來的是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復甦。電影與動畫算是一門行業,但也屬於一種產業,產業得到了發展,行業也跟著向前推進。

到了1990年左右,行業人士經過教育的洗禮,學院派開始凝聚成力,這時我們所熟知的第五代導演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以《一個和八個》作為第五代的揭幕,中國電影浩浩蕩蕩的邁向國際。

從藝術成就上講:張藝謀在影像美學上樹立起中國獨特的詩意影響風格。陳凱歌塑造出高度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本體與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複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田壯壯彰顯出人的心靈對大自然的關注;

從商業成就上講:馮小剛與王朔的喜劇激活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推動了觀眾對於國產電影的熱情,把人們重新拉回了電影院里看電影。

90年代各大動畫製作廠家開始與國際動畫業展開交流與合作,白銀時代的那種固有自封的局面停止了,數字生產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繪製方式,大大提高了製作效率,各種體制製作單位的多元化發展,製作的數量有所增加,各種專業和多能人才進入這個行業,便製作數量比以往也有較大提高,但是即使數量和質量都增加了,由於製作動畫片主要給孩子看的這種理念問題,在題材內容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其次是1995年起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採用統購統銷的計劃政策,把動畫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的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原來這是個動畫行業商業化和發展的絕好機會,但是同樣局限於上面所說的製作理念問題,製作方只能適合兒童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東西卻不敢又不能有所突破,在有關教材里甚至自豪的宣稱「中國動畫與日本美國的相比,內容是健康的,精神想上的,是適合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作品」 。

所以說黑鐵時代是因為電視台為了滿足播映時間的問題,引入了大量的歐美日本動畫片,而國產動畫片在比較之下無論內容、畫面、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是露出了嚴重的不足,特別是採用傳統教育理念製作出的動畫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在一本正經地不說小孩話,使原本應該是觀眾少年紛紛青睞外來動畫片,表面上看起來隨著製作單位的增加製作數量和質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實上正是這個時段大量觀眾紛紛「外逃」,不再去看動畫片了,並把它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徵了。

電影市場再一次被激活,而動畫由於之前的定位而流失了大量的觀眾。最重要的來了,縱觀中國整個動畫史,中國動畫重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形成一條完整的經濟產業鏈條!以前國有制的時候,所帶來的一切繁榮現象都不過是一個幌子,各大製片廠並不需要承擔經濟風險。然而進入了市場經濟階段,中國動畫在商品特性上的發展幾乎為零,所以到現在為止幾乎是投一部砸一部悔三部的境地。如今的中國動畫行業需要專業人士去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鏈條,保證資金鏈條不斷,投資商的資金注入能夠得到回報,動畫才能自給自足的長遠發展下去。

今後的路還很長,電影和動畫的發展都還要繼續,從歷史的角度看,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產業鏈的完善與科技帶來的新影像方式。邁入21世紀,世界全面進入數字化,電影與動畫想要繼續發展也要全面進入數字化,新興電影模式的誕生-微電影,與觀眾對於互動的迫求-電影的遊戲化,這任何一個點的爆發都可以顛覆以往的規則。就像某位前輩說的一樣:華語電影還有最後五年保護期,五年後就要正面全裸和好萊塢全面PK。這五年,讓各個山頭的游擊隊都下山全面開打吧,打出幾個獨立團武工隊,2018年的嚴冬到來時,我們也得有幾十萬條破槍……


中國目前動畫是為了政治服務,題材上也是跟著政治走,同樣也受限於政治環境。中國不是動畫落後了,是中國國內所需的政治需求如此。


正好是我畢業論文的選題~~分享一下個人理解

————————————————————————————————

2011年,中國動畫研究所發布了第一本中國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報告(2011)》。

報告顯示,在2010年中國大陸一共完成電視動畫片355部,電影動畫片16部,總時長22萬分鐘,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報告還指出,中國動漫產業核心產品價值2010年只有80億元,其產值僅為美國的百分之二點五,日本的千分之四。這一數據與動漫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動畫市場,動漫產業充斥著大量經濟泡沫,並有向泡沫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青少年觀眾對於國產動畫片滿意度已經下降至不足50%。

圖 1-1 國產動漫滿意度調查示意圖

講述一個幼稚的故事,設計一些毫無美感的人物,編造一段沒有邏輯的情節成為許多中國動畫片的通性。人們不禁要問——那個一度產出《神筆馬良》,《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一些列優秀作品的中國動畫怎麼了? 是什麼導致中國動漫市場深陷 「燒錢不掙錢」、「高產量低產值無質量的怪圈」 ?

2 中國動漫現存問題

2.1 理念的落後

2.1.1定位理念的落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動漫作品內容和受眾體的多元化,已經成為國際動漫界的主流思想。但是在中國大陸,動漫產業長期以來理念嚴重滯後,動畫片等於兒童片, 無論是從動畫內容還是形式都較為單薄、幼稚並有著強烈的說教元素。一名高一的學生就曾經向筆者抱怨過:「現在的國產動畫片,過於體現主旋律,有著濃厚的說教成分。很多動畫片都希望通過短短几十分鐘來闡述一個道理或者一個道德的價值取向。不是講道理不好,只是覺得方式應當委婉含蓄些。最好在潛移默化中體現中心和主題。

1995年,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取消了對動畫片統購統銷政策,將動畫推向了市場,從根本上改變了動漫的生產方式和運營機制,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理念,這本是一個動漫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機遇。但由於受眾定位等理念問題,題材內容的選擇受到制約。製作方只製作適合兒童且富有說教形式的動畫,甚至有的人自豪的宣傳「中國動畫與日本和美國相比,內容是健康的,精神是積極的,它更適合兒童的教育」 [1]。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國產動畫無論在內容,畫面,人設都存在嚴重的缺陷,特別是傳統教育類的動畫,往往是一些孩子面無表情說著成人的語言。使原本應該青睞國產動畫的觀眾,紛紛「外逃」,排斥國產動畫,並把它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徵。筆者的調查也恰恰印正了這一點,青少年對於日本動漫的興趣度高於國產動漫53%(見附錄2)。

由於我們的動畫創作者把主要的受眾定位在3-15歲,排除了中、老年觀眾這個群體,致使成人市場長期被忽視。事實上,成人是一個巨大的、尚未開發的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據有關部門統計,日本漫畫全年售出1000萬卷,佔全國圖書銷售的15%,受眾年齡結構是從3到50歲。而中國動漫企業製作的作品大多定位在15歲以下,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動漫市場財富流失,動漫產業鏈錯位。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動畫片潛在受眾人群年齡是6-55歲,其中核心受眾的年齡是15歲至30歲。也就是說,15歲至30歲群體、大約有2.5億人的市場尚未被發掘。[15]

2.1.2經營理念的落後

理念的脫節不僅造成中國動漫業贏利模式的缺乏,同樣影響著業內衡量一個作品的評判標準上。在動漫產業飛速發展,產業之間不斷密切的今天。衡量一部動漫作品是否成功,不僅在於收視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能否將卡通形象作為一個品牌進行開發以及對其衍生產品地經營。

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經驗也印證衍生品經營的重要性。《喜羊羊與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後,該片陸續在全國近50家電視台熱播。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福州等城市,《喜羊羊與灰太狼》最高收視率達17.3%,但這樣的業績在一開始未能為公司帶來利潤。原創公司發現無論怎樣在電視屏幕上熱播,僅靠播出收益和廣告費很難收回製作成本。在2006年的二次製作中,在設計卡通形象時,便以產業終端為出發點,讓衍生產品製造商的設計人員也參與了設計。正是這種做法使得原創動力把產業鏈從「動畫製作-衍生產品-消費者」變為了「衍生產品製造商互動開發-動畫製作-衍生產品-消費者」,這也正是日後《喜羊羊》能經受市場考驗,在收視率和衍生品市場雙收益根本原因。如今,衍生產品已經成為該片回籠資金的重要途徑,資金將再次投入到該公司的業務繼續產生新的動畫,使該公司的正常運作。

原創公司同時採取更多種渠道,通過與銀行,快餐連鎖店和其他公司合作,舉辦主題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品牌形象,這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營銷模式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利用這些活動擴大了動畫的品牌意識,同時利用這些活動的影響,促進衍生品這個市場,進一步引導消費。更重要的是對公司本身的宣傳,公司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投資者的視野,為公司的未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包括通過品牌授權給有實力的廠家,生產玩具,食品,文具,服裝等擴大影響。該公司還計劃打開一個「喜羊羊」主題飲食連鎖店,長遠目標是在國內建設主題公園。

此外,「喜羊羊」衍生品,如毛絨玩具,手機鏈,靠墊等,打動了不同年齡組的消費者。今天,坐在電影院和電視觀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他們的父母。到目前為止,「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收入,授權衍生品收入已超過其電視轉播權的收入。 「喜羊羊與灰太狼」漫畫書的銷售已經超過4000萬元,毛絨玩具的銷售超過1000萬元。

在國外,動漫製作商為了彌補動漫產業本身投資大、周期長的不足,通常採用「生產-播出-周邊開發-收益-再生產」的模式 [17],將漫畫與其他產業相結合,進行多元化發展,這樣大大下降了其操作難度,降低了成本,其收益可比傳統模式提70%-140%。按照國際平均水平,動漫衍生品銷售利潤占成品總利潤的60%,一些好的作品甚至可以達到80%。根據筆者的調查和推算,僅南京一座城市,中小學生動漫衍生品年消費額就高達1.56億人民幣(見附錄2)。由此可見,衍生品的市場非常可觀。

然而在浮躁中國動漫市場和中國動漫業,至今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產業鏈模式,依然走著「製片-發行-製片」的形式,固守著「製作優先「的陳舊理念」,使得中國動漫作品的投資和購買者對於動漫長期盈利缺乏信心,而不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甚至放棄再生產,直接導致在動漫一級市場有質量動畫作品的數量嚴重不足。這又讓企業不敢貿然在動漫衍品開發上面有所作為,致使動漫產業鏈錯位、缺乏盈利模式的問題更加嚴重。

2.2 實質在於缺乏前期創意和抄襲成風

在中國動漫界「製片-發行-製片」的模式和「製作優先「的理念」影響下,動漫產業漸漸忽略了對於前期創意的重視,抄襲現象越加嚴重。筆者隨機找了35部所謂中國原創動畫作品(見附錄1)進行分析和評估,結果發現雷同率超過65%。

2.2.1前期創意的乏力

「中國動漫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不缺市場,就缺好的劇本」一位動漫業內人士告訴筆者。目前的中國動漫市場對前期創意長期重視不足,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嚴重短缺。製作是殼,策劃是魂。國外成熟的動漫企業,創作一部動畫片所得的收益中,開放和授權佔75%,發行只有25%。而在中國動漫業,大量的公司利益分成比例處於倒置狀態,依然走著「製片-發行-製片」的所謂速成路線。前期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然而能堅持這一原則的公司少之又少,且越來越少。特別是一些外行的熱錢為了迅速增值,把動漫產業看作了一個投機市場。這些外行資金擁有者根本不了解業內基本狀況,有著明顯的投機動機。他們草草編製一個項目,成為動漫大軍的一員。這樣的公司往往只重視短期回報,以數量為考核基準,卻不注重質量,甚至很多時候就是由外行來創作劇本,或者說根本是為了趕工。低劣的作品在默許和授意下批量產出,流入市場。正如同江蘇影視動漫協會理事杜俊所說那樣:「動漫,在中國還完全沒有真正發展起來,缺乏好的原創動畫劇本,準確地說,在中國缺少前期創意的高端人才」。而反觀日本,由於他們擁有大量的前期創意人才,高質量作品產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2.2.2抄襲成風

缺乏對前期創意重視的中國動漫產業不僅失去了自主創新的精神,甚至連模仿都難以得到精髓,中國動漫市場大有抄襲成風,愈演愈烈之趨勢。抄襲的演變歸結起來大致分如下四個類型:

1)早期的生搬硬湊——以《象棋王》為例

在2006年的10月份,中國原創動畫片《象棋王》在全國播出。但通過比較發現,《象棋王》把日本動漫《棋魂》的設定和人物與另外一部日本知名動漫《遊戲王》的戰鬥機制進行的拼接。此時,作品處於對其他成品的創意和基本元素的借鑒,只有少部分專業人士能從中嗅出「山寨」的氣息。

2)中期的部分複製——以《心靈之窗》為例

時間轉到2009年,CCTV少兒頻道播出號稱中國大陸首部德育類動畫片——《心靈之窗》。本片由廣西柳州市藍海科技有限公司製作,是廣西省柳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十大工程」之一。然而經過有心人對比發現,本片大量借鑒了日本著名作品《秒速五厘米》的內容,雖然官方報道的「借鑒率」僅為3%,但經過抽樣對比,比例竟高達27%。從這段時期開始,國產動畫的抄襲行為已經可以通過明顯的證據坐實。

圖 2-1 左圖國產《心靈之窗》 右圖《秒速五厘米》

3)晚期的核心搬運——以《太空歷險記》為例

廣州市星原動偶文化活動策劃有限公司自主創作的國產動畫片《太空歷險記》中的「YF」戰機外觀幾乎完全克隆了日本暢銷動漫《超時空要塞》VF戰機的外觀,本片賣點——擁有獨特變形機體設定的「空中要塞」也十分明顯的抄襲了日本高達系列動漫中《高達SEED》的「大天使」號。同時,女主人公紫晶的人設與另一部日本新番動漫《化物語》的註腳源里議有極高的相似度,而男配角卓智側來自於《櫻花大戰》的第一部。

圖2-2 左圖為國產《太空歷險記》 右圖為日產《超時空要塞》

4)「無可救藥全盤照抄」——以《高鐵俠》為例

用「抄襲,我們更專業」來形容《高鐵俠》的製作公司——瀋陽非凡創意動畫製作有限公司,絲毫不為過。這部宣稱在2011年8月在全國100家電視台同步上映的「大製作」,竟然與上世紀風靡一時的日產動畫片《鐵膽火車俠》高度雷同,幾乎就是其3D復刻版,不論是對話還是構圖上與原作幾乎一模一樣,以《高鐵俠》預告片為例,國產動畫除了比十多年前的原版動畫畫得更難看,更不和諧之外,毫無區別,甚至連男主角吃的飯糰數目均與原作相同。面對質疑,製作方還發出公告,宣傳其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並以「《鐵膽火車俠》畫的是新幹線,最高時速只有250KM/H的2D動畫,而《高鐵俠》畫的是中國高鐵的3D動畫」 [8]為理由,支持自己的主張。

圖 2-3 (左圖)高鐵俠 (右圖)鐵膽火車俠

可以說《高鐵俠》已經完全超脫出山寨的範疇,甚至超越了其前輩,那個宣稱「由於沒有美工、圖片和音效我們從網路上搜索了一些素材」 [14]的「著名」山寨廠商——成都逸海青天數字娛樂有限公司。把中國國產動漫推向了史無前例的低劣程度。

目前,抄襲行為已經在動漫界相當普遍,動漫廠商往往念叨著孔乙己的兩句台詞,「竊書不算偷」和「回字有四種寫法」,一方面在抄襲成功作品和素材,做著盜竊和謀財的行為,另一方面還要標榜自己技術獨立和作品特色,在宣傳方面疊加華麗動聽的詞藻,以營造彷彿擁有「取百家之長,補自己之短的」卓越性幻覺——彷彿這樣就能為抄襲擺脫一切嫌疑。然而事實真的會如那些廠商所想么?當然不是,我們的觀眾也有兩句台詞:竊就是偷,而「回」字任憑如何變化,也無法做到讓人一眼認不出他。

2.3 市場與政策的也有一定的影響

如果我們的市場能發揮其調控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和利益,顯示動漫市場需求,顯示供給以適應需求和引導需求以適應供給的作用,中國依然動畫片不會走入「高產量低產值無質量」的境地,但是事實上,市場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擁有著數目極其龐大且相當專業的動漫觀眾。無論是動畫大會,還是同人志大會,亦或是COSplay大會,都能吸引大量粉絲前去。如果說中國動漫界哪個方面能與日本齊平,觀眾質量必是其中一項。

但是在極具中國特色,由政府買單的「自產自銷」動漫產業鏈中,各動漫企業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開拓和佔領市場,直接導致市場與觀眾脫節,觀眾直接被隔絕在產業鏈之外,而市場本身也無法產出滿足觀眾的成品。

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為鼓勵和扶持行為在對動漫產業起到相當促進作用的同時,也間接產生了一定拔苗助長的作用。以湖南某地方龍頭企業為例,在當地政府的未來地方規劃中,該公司被要求在2014年年產出量達到14000分鐘,這一數據甚至超過日本在2011年新番動漫的總時長11000分鐘[15]。在這樣的政策下,在動漫產業中大量經濟泡沫出現,大有「劣幣驅逐良幣」 的趨勢。

3 未來中國動漫該如何發展?

當動漫在日本、美國成為支柱產業的時候,中國的動漫業卻面臨著失去。不依靠品質吸引觀眾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觀眾需要得是優秀動漫作品。固守陳舊理念,輕視原創的企業最終將在自己的框架內作繭自縛,無論是落後的理念,還是「山寨的」製作方式終將被歷史所淘汰,中國動漫界需要長遠的規劃。縱觀國內外經驗來看,中國動漫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首先考慮和加強。

3.1強化對於民族文化元素的汲取

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華夏文明悠久和燦爛,無論是《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古典名著,還是民間各地的經典故事都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都包含著獨特的中國元素。在塑造動漫人物形象方面,更有中國古典的木刻、水墨、皮影等元素可以汲取,結合戲劇臉譜,版畫等傳統民間藝術,刻畫更為生活的動漫形象,最終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因為時代可以變遷,思想能夠改變,唯有文化是不隨著時間而逝去的,時間越長,它的意義就越發深遠。

對於民族元素的汲取,還可以拓展現有動漫內容的廣度,以提高觀眾對於作品的認同感,親切感和民族自豪感,並同時起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3.2 提高對於原創作品和的前期創意重視

我國動畫片曾經取得過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極高的原創性,《九色鹿》,《三個和尚》,《哪吒鬧海》都獲得過國內外一致的好評。但是近年來這樣的作品並不多見,高水平的原創作品正是現在我國動畫市場所嚴重缺少的。製作是殼,創意是源。提高對於前期創意的重視,不僅是動漫產業革新和中國動畫水平上升的重要環節,更是對於動漫知識產權保護的體現。

創意的核心是人才,目前我國動漫人才的極度匱乏嚴重製約了動漫產業的發展,對於原創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由政府搭橋,讓一些動漫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形式,訂購培養自己所需的動漫人才,以分階段實習和整體實習等形式,對動漫專業學生進行不定期的實踐培訓。最終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兼通藝術和技術的複合型動漫人才。

3.3 注重動漫產業和漫畫產業之間的聯繫

漫畫是動畫的根源,讓優秀的漫畫變成動畫,不僅是對漫畫自身的傳播,同時也推動了動畫本身的進步,可以讓動畫作品融入漫畫中去。我國曾經成功根據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的同名漫畫《三毛流浪記》改編電影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們能將此類作品均改編成動畫作品,對於中國動漫將會有一個極大的進步。

3.4 優化政策和加強執行力

中國動漫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細化和改善扶植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出相應具體的政策,規避和彌補現有不足。例如可以採用多元化的補貼形式,由原有的單一源頭性補貼,調整為產業末端補貼。同時降低賦稅,對於真正的原創性動漫企業給予更多的退稅優惠等鼓勵措施(截至2012年4月25號,動漫企業所要交納稅款包括 營業稅3% 附加稅1% 所得稅30%)。

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更有利於原創和研發的交易機制和動漫平台,加強政策執行力,促進動漫企業發展,更廣泛的引入優質資本,從而規避由外行熱錢所帶來的風險,從根本上逆轉當下「劣片驅逐良片」的現象。

不僅如此,拓展受眾群體,加強市場開發力度,也是中國動畫產業將面臨的新課題。

4 結 論

通過對國內外動漫市場的分析和對比,我們發現理念的落後,嚴重製約了中國動漫業發展。目前的動漫市場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中國動畫片的發展走向仍將是一個備受關注且耗人心力的話題,它不僅需要有識之士在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給予更多的關注,更需要來自於決策層,資本市場和業內更廣闊的視野,更務實的態度。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總結、借鑒和思考。不斷成長中的中國動漫業,若能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揚長避短,合理選題,定能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動漫這路。

附錄1:

部分國產動漫雷同一覽表

國產動漫名稱 所抄襲作品名稱 所抄襲作品產地

《大嘴巴嘟嘟》 《蠟筆小新》 日本

《魁拔》 《EVA》 日本

《福五鼠》 《貓和老鼠》 美國

《寵物小精靈傳奇》 《寵物小精靈》 日本

《火力少年王》 《超速YOYO》 日本

《心靈之窗》 《秒速5厘米》 日本

《高鐵俠》 《鐵膽火車俠》 日本

《馬拉松王子》 《聖鬥士》、《火影忍者》、《海賊王》 日本

《圍棋少年》 《棋魂》 日本

《小櫻桃》 《櫻桃小丸子》 日本

《閃電衝線》 《四驅兄弟》 日本

《神廚小福貴》 《中華小當家》 日本

《洛洛歷險記》 《變形金剛》 美國

《恐龍寶貝》 《數碼寶貝》 日本

《象棋王》 《棋靈王》 日本

《大嘴巴嘟嘟》 《火影忍者》、《蠟筆小新》 日本

《巴啦啦小魔仙》 《美少女戰士》 日本

《鎧甲勇士》 《假面騎士》 日本

《星系保衛戰》 《高達》 日本

《生肖傳奇》 《功夫熊貓》、《料理鼠王》 美國

附錄2:

關於「中小學生對國產動漫直觀感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動漫產業是中國的新興產業,也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而對於中國動漫產業未來發展而言,聆聽目前中國動漫最主要的受眾群體-中小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無疑是非常重要。筆者以「中小學生對於國產動漫直觀感受」為主題,在中小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1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11年3月到2011年7月,在好友的幫助下,筆者對110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100份。其中南京三條巷小學25份;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33份;南京寧海高級中學35份;問卷網路調查17份。本次調查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人工進行結果分析,得出調查結果。

2 調查問卷及其調查數據

1)你喜歡看 動漫、卡通片嗎? ( )

A.喜歡 70%

B.很少看 18%

C.不喜歡 12%

2)你平時看動畫片嗎? ( )

A.幾乎每天都看 30%

B.偶爾看看 59%

C.基本不看 11%

3)你經常收看哪個國家的動畫片?(多選)

A.中國 41%

B.美國 23%

C.日本 94%

D.韓國 5%

E.法國 5%

F.加拿大 4%

G.其它 3%

4)你經常收看哪類動畫片?(多選)]

http://A.TV動畫 23%

B.影院動畫 5%

C.OV 6%

D.二維動畫 13%

E.摺紙動畫 15%

F.人偶動畫 17%

G.數碼動畫(全電腦製作) 26%

H.體育類動畫 17%

I.言情類動畫 14%

J.神話傳說類動畫 16%

K.冒險類動畫 23%

L.歷史題材動畫 58%

M.偵探類動畫 35%

N.魔法類動畫 33%

O.科學知識類教育類動畫 5%

P.幽默爆笑類動畫 39%

5)你平均一周花多長時間來觀看動漫、卡通及其相關信息? ( )

A.2小時以上 55%

B.3小時以上 23%

C.10小時以上 17%

D.從來不看 5%

6)動漫、卡通片里的角色人物有沒有你特別喜歡 ? ( )

A.有 62%

B.很少 31%

C.沒有 7%

7)你是否對動漫、卡通模型感興趣? ( )

A.很感興趣 37%

B.有一點 52%

C.不知道是什麼 11%

8)你曾經買過動漫、卡通模型或者有關卡通的產品嗎? ( )

A.有 12%

B.很少 42%

C.沒有 46%

9)你現在還會買動漫、卡通模型嗎? ( )

A.現在也會買 10%

B.不久前買過 12%

C.不會買 78%

10)你希望你所在的城市有一家以動漫、卡通模型為主題的專賣店嗎? ( )

A.希望 69%

B.不希望 31%

11)你平均每月的動漫、動畫相關消費為 ( )

A.50元以下 43%

B.50元以上 5%

C.不固定,喜歡了就會買 44%

D.從不購買 8%

12)你對國產動漫質量滿意嗎? ( ) (若回答CDE請回答第13題)

A.非常滿意 12%

B.滿意 28%

C.一般 28%

D.不滿意 12%

E.非常不滿意 10%

13)你認為國產動漫作品最重要的是什麼? ( )

A.畫工 22%

B.劇情 44%

C.人物 30%

D.其它 4%

3 調查報告分析

本次調查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當今中小學生對於動漫的主觀直接感受。具體調查結果匯總如下:

1) 中小學生對於動漫以及動漫周邊有很大的興趣,但目前來看主要興趣點更多的在於日產動漫,國產動漫未居首要要地位。(根據問卷題目1、2、3、6得)

調查樣本中約有70%的人喜歡看動漫,且每天佔用較長時間看動漫的人有30%,但最受關注的動漫片的產地是日本(94%)。這就要求我國動漫企業需要尋找自身原因,進一步加強動漫革新,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2)有特色、受人喜歡的動漫形象是動漫作品及其衍生品關注度高低的要素之一。(依據調查5、6、7、8、9、10、11得出)

有62%的人在動漫中能找到有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真實有這一可觀的動漫「粉絲」,因為「愛屋及烏」的心理,他們對於動漫相關的產品有著高度的興趣。可以說得品牌者得天下。

3)動漫衍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急需我們去開發和完善。(由7、8、9、10得 )

樣本中有54%的人曾經購買過動漫相關產品,並且有著相當的購買力。調查中43%的人表示每月消費動漫相關產品50元以下,有5%的人年消費額達50元以上,還有部分人群為非固定消費群體。以南京90萬中小學生計算,南京市中小學生年動漫消費保守估計將達到1.56億人民幣,市場預期相當可觀。

(計算過程:南京市90萬中小學生,43%的人每月消費動漫相關產品50元以下,我們取均值25元 ;5%的人月消費50元以上,按下限50元計;非固定消費群加權以5%計;年有效消費時間按照12個月計算:900000*(25*43%+60*5%)*1.05*12 = 155 925 000(元))

4)中國動漫目前在中小學生中受歡迎度不容樂觀,主要問題由重到輕依次是劇情,人物設定和畫工。(由12、13得出)

6 參考文獻

1. 2009中國動畫產業年報(合刊)

2. 2000-2010中國動畫產業投資分析及預測報告》 北京正點國際出版社2010

3. 《東西動漫社》2005年1月 5月 、8月 刊 2006年 6月刊

4. 《漫友》2006年合輯

5. 《中國動漫產業報告(2011)》(節選)

6. 王洋 解析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 中國商界,2009

7. 徐同林 發展浙江動漫產業的對策與思考 2009

8. 王啟超 中日動漫產業政策比較分析聲屏世界,2009

9. 董亞珍 提升浙江動漫產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研究與探索,2007

10. 林鳴遠 日本動漫產業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實踐與探索,2010

11. 胡旻 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及其啟示 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

12. 呂曉志 于娜 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啟示 中國電視出版社,2007

13. 陶莉 日本動漫出版及其對發展中國動漫產業的啟示出版 科技出版社,2007 .15

14. 張帆 山寨何時休 《大眾軟體》大眾軟體雜誌社 2009.4

15. 杜小平 對比中日兩國動漫發展歷程探究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策略 山東大學 碩士論文2009

16. 肖昕 我國動漫產業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科技與經濟》2009

17. 張斌 淺析我國動漫產業的現狀及其發展的對策思路 《特區經濟》2007

18. 張立 美日動畫電影音樂比較 學位論文 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2

19. 曲展 從日韓動漫探索黑龍江省動漫產業的發展之路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8

20. 曾悠 我國動漫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科技致富嚮導》 2010


其實馬奶君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就像報這個專業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非常喜歡動畫

到了畢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只是TM的喜歡看動畫而已

但也有一少部分真正的喜歡的也很努力的想投身動畫的,但是像我們大學動畫系一百多號人出去找到對口工作的只有十幾個人,而且工資低的連煙斗戒了,吃不飽飯的困境使大家紛紛跳槽。

這行真的很辛苦,和流水線上的工人差不了多少(可能就是工作環境好點穿的體面點),加上待遇差,沒前途,沒錢途,使得想做這行一段時間後都紛紛跳槽

這行真不缺人,只是缺少人才……

讓你現在去看以前的動畫,要不是除去自己美好童年的感覺支撐,你也會覺得那些製作的在技術上也挺粗糙,故事也很簡單無趣……

就像有的人不管國產的動漫是否好看,甚至沒看一眼就指著那個國產連個字說:這造型怎麼著,劇情再么了不拉不拉一大堆似乎自己很專業然後噴出一句中國動畫沒有希望了之類的,我就想問一下:中國動畫的希望是在你的嘲笑里?你的謾罵里?還是在你那沒有溝回的腦海里?你的心裡?你的夢裡?你的歌聲里?我想都不是,至少現在還有人在努力做出優秀作品,真的非常不易,作為觀眾不說是要感謝了,至少應該抱以寬容的態度來支持。只有大家的支持,才會產生更多的佳作。


局外人的看法。

1.某些政策已經幫動漫找好目標消費人群了(約莫就是小學三年級前的小p孩),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現弱智化現象…這方面咱有代表作,喜羊羊什麼的。(不要懷疑它的影響力,我在台中元宵燈會看到他們霸氣的宣傳時都給跪了= =)

2.有些動漫…嗯,怎麼說,就拿《藍貓淘氣三千問》來說好了(不要告訴我你們都不知道它是神馬,我真的老了么淚)。低幼化就低幼化吧,像海綿寶寶天線寶寶神馬的也蠻討喜的,非要來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各種科學知識,星座武器恐龍blahblahblah一大堆,作為一個一年級小學生表示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是大人們應該是不屑於看這種「萌物」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呵呵」了。

3.我覺得無論是什麼影像作品,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動漫也一樣,他們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擊中了所謂的「集體人格」,也就是產生共鳴。雖然大部分中國動漫都挺積極向上的,但是從事件--&>結論的這個升華過程太過僵硬,以導致了某種不忍直視的「神邏輯」。其實這種東西不一定要積極向上才能表露出來的,拿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千與千尋》做例子。看到那個髒得要命的河神飛進澡堂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聯想到我們的河水污染嚴重?看見無臉男的時候,是不是會想起自己的心路歷程(從不會說話--&>模仿別人--&>(覺得)自己被社會污染了--&>通過某件事情返璞歸真)?看見湯婆婆家那隻名叫「坊」的胖紙,你會不會想到身邊各種的熊孩子?個人認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只是一個敘述者,作者可以引領觀眾去領悟他自己的創作意圖,這樣就足夠了,觀眾想到了什麼,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如果執意把它當成洗腦行為,那就別怪觀眾不待見了。

4.品牌創立的問題。你給別人第一印象如何,就決定別人要不要接受你。比如說,去看《小時代》的都是郭先生的腦殘粉嗎?旁人第一印象就是「是的」,首先先給你貼個標籤。後來你開始辯解說「其實不是的我是個滿理智的青年我還熱愛上知乎接受各種科普blahblahblah」。想說的是貼標籤雖然是一件不科學的事,但是生活中這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今天你叫別人支持一下中國動漫,別人第一反應就是「神馬要我去買喜羊羊的玩具么」…

5.神馬都全球化的今天,競爭當然也更激烈了。為什麼當初我會堅持看《藍貓淘氣三千問》?因為當時我家電視只有3、4個台,放學後回家到吃晚飯的空檔也只有這個了。如果當初有更多的選擇,我一定會去看《叮噹貓》或《櫻桃小丸子》的。那麼今天我就或許不是一個女漢紙,而是一個萌妹紙了(笑)。遁。


我斗膽問一句,除了日本美國,哪個國家在商業動漫畫上有很高的造詣,這個世界真就非得需要國產漫畫興盛,全世界的孩子都看著哆啦A夢貓和老鼠長大,為什麼你們這些天朝當自強的人為了自己所謂的骨氣要糟蹋下一代的童年,這裡我是說低齡化的喜羊羊,抄襲無恥的塞爾號,網路語言段子低俗的果寶特工。成年人別老想著自己好嗎!


最根本的應該是所謂的審查制度的模式化,刻板化。中國不是沒有動畫人才,也不是沒有創新人才,而是沒有自由的權利。


我怎麼覺得中國動畫在崛起啊?《秦時明月》和《魁拔》都是很好的作品。


想看長篇幅的理由其他知友已經回答的很多了,想補充一個簡短的理由就是,國人一直在吃老本,不論是前幾年出的舊片,還是近幾年的新片,大多還是離不開所謂的中國本土題材,動轍古代神話,歷史諺語,突然有一天,美國人出了個功夫熊貓,中國人傻眼了,原來中國風的動畫還可以這樣做。


沒有找到製作動畫的意義,當不知道為了什麼去做的時候,就會出現做不下去的情況


因為做得好的不掙錢

做的一般的卻掙錢了

劣幣驅逐良幣

沒有多少針對成年人(有消費力)的動畫

其實漫畫不少 動畫化的太少

感覺也和日美漫畫文化入侵無法凸顯價值以及國內漫畫動畫化的生態沒有建立起來有關係


推薦閱讀:

【求點評】小生首部全彩漫畫《漂流者》已連載二月余,懇請各位大大指教點評~~~?
為什麼《極樂凈土》在嗶哩嗶哩火了起來?
動畫、 漫畫、 輕小說 、GAL中有哪些經典的表白被拒絕的場景?
泡麵番存在的商業意義何在?
有什麼動漫人物長馬尾好看的?

TAG:動畫 | 中國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