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究竟應該怎麼學習?
上了一學期的課,考試內容基本都是些名詞解釋,概念之類的……
1.看書問題專業老師都說多讀書,學長學姐說平時看看課外書,考試周背一下就OK但總感覺這樣考試周太辛苦,所以這學期想平時也累積起來,否則考試周突擊雖然不掛科但效果也不好
於是很悲催地發現要看的書實在是太多了,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現當代文學史每周大約有1~2本涉及的書,就是原著之類古代史我們用的是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紅皮的那本中國文學史,為了助於理解,自己會去選看一些原作還有就是老師上課提到的一些課外書,例如福柯、費孝通、徐則成等人的一些著作(感覺是自己積累太少啊,這些作家的名字很多都沒聽過)
此外就是思修課每周也有兩本書+評論的任務,雖然思修課不掛科就行但書也得看完吧?結果就是發現自己真的看不完那麼多書2.筆記問題我們第一學期的考試兩門課都差不多,文學常識+名詞解釋,舉例闡述或者是如何理解XXX小說中的XXX形象
古代史的話基本和課堂內容相關,於是就弱弱地不知道課本還有認真研讀的必要嗎……現當代文學史很多離課本很遙遠,當然我知道老師說的都是「領進門」助於我們理解文本內容的一些評論……但是考試的時候考的和講課內容看上去又似乎沒什麼關係……所以為什麼還要我們多讀原著?需要多看文學評論類的論文嗎?自己參考了一些評論以後發現老師上課講的那些其實這些觀點文學史、文學評論著作里都有…所以課堂筆記和考試內容又該如何平衡?知道自己積累還太少了,求各位大神不吝賜教
那我作為一個不是很勤奮的過來人提點建議吧
看題主描述應該是大一新生?文學史對於新生來說確實是比較提綱挈領的東西,上課聽老師講(如果老師講得好的話),順著文學史的線索和書單,挑自己感興趣的看。注意,如果你覺得這部作品引起你的興趣,決定讀,就不要只是翻翻,網上搜搜看哪個譯本比較好,選個好譯本,認真從頭到尾讀一遍。文學史提到的重要作品全讀一遍,考慮到你還有好幾門課要修,委實不大可能。而這個感興趣+讀原著的過程,就是為你以後做論文選題打下的基礎。在博覽群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興趣,縮小自己的關注領域,然後不斷深入。你還剛開始,盡可隨意看,大膽嘗試,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考試要過,要拿好成績,那就按照考試範圍和書本來。你就是一本名著不看,考試前突擊課本也能拿到好分數。文學史課程的意義,我覺得就是給你一份地圖,讓你可以開始找自己的關注和愛好,簡要地告訴你哪些是公認的經典,從這些開始,你看作品的眼光自然會高。
課堂筆記的問題,要看上這門課的老師是哪一種。如果老師講得觀點課本上都有,便不要記。如果老師講很多見解,認真聽,然後覺得有意思得記下來。讀原著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是讓你們讀文學批評的論文,而就是文學作品本身,試問沒有作品,何來評論?你沒讀過原著的話,怎麼知道這篇批評的觀點好在哪裡,爛在哪裡?讀原著的重點在讀的過程和在這個過程中你自己的切身體會,不要再讀原著之前讀相關評論,也不要被文學史之中的觀點所禁錮,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記下來,吐槽也好,受到的感染也好,這全是你自己的東西,非常珍貴。而這些是你以後開始自己的研究的基礎。我相信你自己的感受不可能都跟文學史里一樣吧……
相關研究的論文,是當你確定課題以後需要閱讀的,但最好也是你有了比較成型的想法之後。這些論文可以告訴你哪些是前人已經做濫了的,不必再做的,哪些是可以參考借鑒的。而且國內論文真的……不用讀的太多太多,這個先不急,以後你就懂了。
福柯和費孝通是社會學家,費孝通我沒讀過,福柯我還是比較喜歡的。不過理論的東西我個人本科時雖然很愛,但是並不建議一開始就讀理論。還是原著為先吧。
最後想說的是,中文系的學習和高中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很快就會發現,考試只是非常非常小的部分。想拿到好成績,那就做好筆記背好書。如果你有志於學術,或者想好好地做出一篇論文,你現在重要的工作就是開始探索,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視角和觀點,然後有什麼問題積極地問教授吧,他們會給你指條明路。
上一條答案中說,「選老師書單的經典區讀,經典不經典,看亞馬遜的評價」,我很難苟同。老師的書單里應該基本都是經典作品,讀哪本,不如看看文學史的簡介和維基百科的劇透,找感興趣的讀。亞馬遜的評論為什麼就讓人信賴了?靠譜的辦法還有諮詢教授的意見,他們會給出詳細的建議。
希望以上回答對題主有幫助。大部分是我的個人感受,希望題主不要著急,在學習中慢慢摸索,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的。同為中文系學生,深有同感。也秉著這種心態求教,先談談自己的想法。1、選老師書單的經典區讀,經典不經典,看亞馬遜的評價。2、讀完書記筆記,一定是心得而不是摘抄 3、背書——古代文學 4、寫作——自己比較困惑的一個方面,不知如何提高 5、口才——講,講你的見聞,講你的思想。
推薦閱讀:
※在寧夏理工學院上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物體在液體受到的浮力等於溢出液體的重量?
※如何看待中科院要在湖北建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
※在山東警察學院就讀是什麼體驗?
※IT培訓行業的興盛,是否折射出中國高等教育某個層面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