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孩子現在很叛逆怎麼辦?
事情是這樣的,我小姨的孩子, 今年有11歲半。男孩子
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讓大人很難過在學校,學習成績不好,上課做小動作,偷老師的錢,經常和同學打架,還出現了早戀的苗頭(和小女孩傳紙條)校長現在都不想收他了。另外家長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作文班,英語班,跆拳道,乒乓球班都是不惜重金,拿錢給他上課每個學期還會帶他出去旅遊,參加過什麼《北京大學夏令營》在家庭生活中,喜歡和父母頂嘴,母親(我小姨)打他的時候,他不服,還打我小姨。現在已經不怕打了(俗話說的打皮了)。我作為哥哥,在他從書店偷了一本書後,耐心的和他講偷書是不對的(另外他的家庭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上的是「貴族學校」,好吃好喝的供著,玩具都有一大堆),和他交流的過程中 他喜歡狡辯
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頂嘴。現在的問題是對於孩子什麼方法基本上都用過了,「軟硬兼施」,打也打過了,好話也說盡了(之前為了嚇唬他,找了個熟人,把他關在公安局)這個孩子現在讓大人感覺到失望,大人千方百計的想讓孩子往正道上引導,可孩子一點也不「開巧」可能我語言表述不是特別好,請大家幫忙出出主意!謝謝大家了
其實從幼年到成年,孩子會經歷三個比較明顯的叛逆期。
在各種叛逆期中,父母們最頭疼的是青春期叛逆。青春期的年齡段,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是10-20歲。此時孩子的三觀正在初步形成階段,孩子們眼中的世界,與父母眼中的世界,可能截然不同。
父母說往東,孩子偏要往西;什麼都不跟父母說,回家就關門,躲在自己的小屋裡,神神秘秘的;沉迷遊戲,熬夜看網路小說,每天跟同學微信語音到深夜;聽不得批評,一說就炸毛,活像一隻貓……總之做各種父母眼中不務正業的事。
為了不被氣死,我們來看一看青春期的叛逆,對孩子來說有什麼重要意義。
叛逆是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這兩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父母反抗的資本。這樣一想,身為父母,有沒有開心一些呢?
叛逆是人格成長的需要
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的方式,通過與別人的差異去明白「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擅長什麼」,最終形成統一的人格。這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務。如果孩子一直很乖,對父母言聽計從,反而要替他們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缺乏主見,流於平庸。
叛逆是釋放壓力的途徑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很強大,而心理尚未成熟,常常遭遇挫折。在身體與心理的矛盾中,女孩常常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男孩則更多體驗到暴躁和憤怒。於是叛逆也就成了他們發泄不良情緒、釋放成長壓力的途徑。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的調整
這一時期,孩子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具體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朋友關係,易受朋友影響,可能會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朋友認同的事,如抽煙、喝酒、戀愛……對孩子來說,這是成人的象徵,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同時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比如暴力、早孕、酗酒、犯罪等。
那麼父母可以做點什麼呢?
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都順利度過了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可以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除了信任,還可以少說一點話。當他們嘗試失敗時,只要讓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在那裡,就行了。孩子並不傻,默默支持比不停地嘮叨「我早告訴你不要XXX」,給他們帶來的感受好得多。
有的父母會說:「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你這麼大了就不能懂事一點?」孩子對這種抱怨,一句話頂回去:「又不是我要出生的。」父母又氣個半死。
的確,父母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只是,讓孩子變得懂事,可以換一種交流方式。如果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商量和決策,傾聽孩子的意見,能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父母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也會喚醒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務,盡量不讓父母操心。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蝟,渾身上下都是禁止父母靠近的刺,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渴望獲得尊重和愛。如果父母能從叛逆中看到成長,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HeyMom養育研究所,HM鑽研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深入一線做兒童觀察和父母調研,解讀並解決養育中你最關心的問題:入園焦慮、幼小銜接、習慣養成、情商培養、學習力提升……更多精彩實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更有機會獲得專家解答哦~
多正常的一個孩子.
就是因為你們不能容忍小錯誤, 才讓孩子犯了大錯誤!
孩子學習不好, 就任他不好了, 不置一詞. 孩子早戀, 鼓勵他, 讓他提早做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孩子和自己頂嘴, 就想想自己是不是說了不合適的話。孩子不主動要求上輔導班, 就不讓他上輔導班.
孩子偷東西, 沒被發現算了, 被發現了要一頓暴打, 注意, 是暴打. 暴打的含義不是打的半死送醫院, 而是平常一個指頭都不碰他, 現在輕輕打一下就是暴打. 暴打還不夠, 要狠心餓他幾天, 扣他的零花錢, 感情上孤立他幾天.
最重要的是, 在管教孩子之前, 想想這些事情你們小時候做到了嗎?
多正常的孩子被父母養成這樣, 還不反省自己, 美其名曰: 大人千方百計的想讓孩子往正道上引導. 我只想問一句, 你也不想想自己成就有多高, 他再聽話, 再往你的正道上走, 也不過就是你的翻版. 你願意讓他成為你的翻版嗎?題主給一個處迷茫期和叛逆期的孩子講道理,絕對是不行的。他聽不進去,這點我深有體會,就像我知道爸媽講的是為了我好,但是我聽不進去!
好吧,回來說這個問題。 題主,先跟你說一個故事。小時候我媽媽教我怎麼用筷子,但是我就是從來不聽我行我素,現在想來,我的潛意識在作怪,覺得和媽媽背道而馳會很好玩甚至是開心還有理所當然。然後我就那個一直用了下去。直到有一次,有一個鄰居過來借東西,看到我那樣用筷子,用那種輕蔑的無意的這是傻逼的語氣輕描淡寫的說,「喲,多大了,筷子都不會用」 第二天我學會了怎麼用筷子。
上學時,後來有一段時間,沉迷於小說耽誤了學習,以至於我從年紀第二掉到二十。 我當時很是無所謂,直到最喜歡我的語文老師一直以來寵著我的語文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也是那種輕描淡寫的語氣和我說學校領導要誰誰去參加比賽,我替你爭取過了,你下次再參加吧,期末考個前三吧。 後來不說了 題主,我想說的是,(根據你的描述,可以感覺你的表弟?反正不知道了,是很聰明的。) 最簡單的粗暴的方法是用傷害自尊的方式(得控制好,過了他就會不在乎,就是反正我都這麼丟臉了,不在乎這個了),讓他懂得這種偷東西什麼的這種方式完全不如高調有逼格的甩下錢走人,
至於打父母這個問題,還是那個問題,你要讓他意識到打父母是為人所唾棄的。曾經一個同學被老師當全班說出他打父母的事,從此他被全班人所唾棄,我一直記得他很可憐的說我在也不會打媽媽了,唉,好可憐的。所以請不要傷害到他的心靈。
至於學習的問題,嗯,又要開始說我的故事了,我決定要匿了,免得被吐槽。小學時成績不咋地,直到後來我遇到一群可怕的人。他們讓我感覺到我要是在不好好讀書,我就要被拋棄了,卧槽!我幼小的心靈簡直給他們嚇成狗了好么!我一直記得我大哥哥用那種高深莫測理所當然的樣子和我講一些歷史軍事 ,然後又不講完,用那種我形容不出的眼神高貴冷艷的看我一眼,默默的搖頭和嘆息。
那種感覺我現在想起來就想打死那賤人! 後來我默默的觀察了他是怎麼知道哪些東西的,然後我第一次意識到了有圖書館,我一個暑假都泡在圖書館,直到後來我已經可以有格調的和我哥哥討論哪些「高深」的東西, 哈哈,想起來就要笑成狗。至於成績怎麼變好的,和這個差不多,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多麼淺薄無知,學習起來也不難就有勇氣學了。 嗯,環境是很重要,真的真的特別特別重要。 我一直記得我當年為了要打破語文老師談詩詞時的高深,苦學了很久的詩詞來和他撕逼。題主,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怕的攀比心或者說虛榮?還有羞恥心和虛榮。 只要你激發了他的心性,相信他會慢慢的明白的。而且建議一切和他說的道理不要超過二十個字。多了一個也聽不進的。 道理自己明白的永遠是最正確的。
關於這些和同學討論過也得到一定的肯定,我今年初三差不多的年紀,所以覺得這些應該是合適我們的方法,表示試驗過,效果不錯,拉回過一個類似的少年。 沒辦法匿名了!!!還是不匿了,請不要吐槽我(我幼小的心靈經受不住~),不喜歡就當沒看過。 對了,補充一點不要打,千萬不要打!除非是你能夠用那種「再不聽話,老子就能把你往死打的氣勢與狠勁打他,在氣勢上絕對的壓制住他」 否則不要,十有八九適得其反越演越烈。孩子11歲前,家長需完成3大任務,你做到了嗎?
上海閘北一中心小學在跟蹤研究了十個特殊兒童的案例之後發現,孩子們的種種表現往往都可以追溯到早期家庭教育的問題。
徐靜校長結合學校的跟蹤研究,總結出在孩子成長的三個關鍵階段,家長所分別需要側重的「三大任務」;作為小學校長,她還特別分享了孩子進入小學前需要培養的「三大能力」。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孩子成長三階段家長的三大任務
0~3歲孩子的爸爸媽媽 一定要自己帶孩子
我們學校成立了一個心理健康的非正式教研室,研究學校的一些特別兒童的案例。這些「特別兒童」不僅包括一些學習困難的孩子,還包括一些學習成績優異但發展不均衡的孩子。
我們選取了十個案例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尋訪,深入了解孩子在0~3歲期間的成長經歷,就發現很多兒童的行為問題都和家長的觀念和教養方式有關。比如,有個學生在學了《醜小鴨的故事》這篇課文後,馬上就說:「我就是那隻醜小鴨。」老師就鼓勵他說,醜小鴨也能變成天鵝呀!但這個孩子卻說:「我不可能!」我們去追尋了這個孩子早期成長經歷,發現他在三歲以前不是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的。這些早期成長經歷可能就和這個孩子在學校表現出來的缺乏自信、自我評價不高有一定關係。
3~6歲孩子的爸爸媽媽 為孩子提供各種刺激
3~6歲的孩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發展出自主意識,孩子好奇心很強,要探索周圍的世界。這時候我們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就體現在支持、鼓勵和引導孩子接觸、探索這個世界。在孩子3~6歲這個階段,大腦的發育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事物來刺激的。換句話說,孩子看得越多,建立的具象越多,他的大腦發展就越豐富。這個階段要讓孩子變得聰明起來,就是要讓他看各種各樣的東西,抽象的、具體的、書本的、現實的……
小學生的爸爸媽媽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6~11歲是小學階段。這個階段是勤奮感和自信心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並表達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能力,並且讓孩子體驗到「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肯定」,這樣慢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積極情緒體驗,避免對孩子吹毛求疵,讓孩子感覺不如別人。
家長們這時也經常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在綠色指標測試中,有一項是讓孩子給自己打分,我們很多孩子對自己的評估不高,為什麼?其實孩子已經夠好了,但是因為家長的要求高,所以孩子自信心不高,這是無形當中給孩子造成的壓力。
入學前培養孩子三大能力
1語言能力
在0~6歲的發展過程當中,孩子會經歷一個飛速的語言發展期。進入小學時,有些孩子的語言能力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在課堂上的表達,和同學之間的交往,都很順利。但也有一些孩子語言能力方面存在問題。
問題之一是表達不清。比如口齒不清,或者是說出來的和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因為家長在平時太遷就孩子,用寶寶語和他說話,或者孩子說了半句就自己揣摩出他的意思,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爸爸媽媽和孩子特有的語言,或者爺爺奶奶和孩子特有的語言,但是在學校里別人卻聽不懂。
2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也就是自我服務能力,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一個孩子學習習慣好不好是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我們有些家長不重視生活習慣的培養,把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剝離開來,其實兩者是相通的。比如一個孩子如果從小養成了整理玩具的好習慣,那麼他到了學校里就很容易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生活很有規律,那麼這個孩子在學校里就會適應得比較快。
如果孩子習慣丟三落四、拖拖拉拉,或者作息時間不規律,家長可能就需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家長的生活習慣需要改改了。3交往能力
對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我們所說的人際交往能力包括:你能不能主動去結識新的朋友?願不願意去幫助別人等等。
我們發現90%的孩子是做得到的,但是有10%的孩子會出現兩個問題。一種孩子表現得很孤單,缺少朋友。這種孩子通常都很乖、很聽老師的話,但也很被動,從來不主動去交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不利於今後的發展。
我們發現這種孩子的家長往往比較強勢,喜歡包辦代替。我們的建議是,讓孩子每天花半小時到小區里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家長千萬不要怕孩子在交往中吃虧,鼓勵孩子慢慢學會和小朋友交往。
另一種孩子很活潑外向,但不知道怎麼交朋友。於是用開玩笑或者打鬧等方式和同學交往。這樣的孩子一般語言發展也有問題,說話說不清楚。交往能力也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語言表達,引導孩子正確的交往行為。
總之,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才能夠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來源:新浪教育
圖片來源於各種網路存貨,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文章來源:天才寶寶微信公眾號:aplusbaby,歡迎進行關注。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在微信中搜索天才寶寶微信號:aplusbaby關注,
了解更多精彩育兒內容。
言傳不如身教,不過以目前他所處的環境來看,再待下去,結果不會怎麼好,因為父母已經不具備權威性了。不如狠狠心,趁著年紀還小還可塑造,送到條件艱苦的地方接受教育,時間不能短了,至少一年兩年的,改造好了再接回來上學。
如果這個我說這個孩子就是被培訓班和打罵教育弄的,你能相信嗎?如果我說如果要孩子改,只有他的父母向他認錯,並且改掉自身壞毛病,他們做得到嗎?如果做不到,勸你這個做哥哥的也不要管了,你沒這個能力。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個人感覺這孩子物質上來得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我作為哥哥,在他從書店偷了一本書後,耐心的和他講偷書是不對的,和他交流的過程中 他喜歡狡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頂嘴。 」對於這種偷竊的作法,我完全不贊成和這種孩子慢慢吞吞分析對錯。作為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完全明白偷竊是錯誤的行為。個人認為應該做的就是立刻帶了孩子,讓他自己把書還給書店,並做讓店裡進行適當的處罰,如打掃店內衛生等。他愛狡辯,家長就不要費太多力氣和他辯解,多實施切實的行動,換句土一點的話來說,就是要來點「真格的」,這裡的真格的不是指簡單的動手打。至於把他關在公安局這個事,我個人認為不妥,這應該屬於偏極端的作法,在不能確保有效果的前提下,這樣做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其實是很危險的。這樣的孩子,基本就是家裡人從小規矩沒有做下,當他第一次做不該做的事的時候,家人沒有制止的緣故。沒有原則的家庭教育,肯定是失敗的教育。幸好他才十一歲,多去請教一下心理學家吧。真心建議可以去一下心理諮詢,做一到兩個療程。面對陌生人,孩子可能比較容易打開心扉,說出真實想法。
首先呢,不要過於擔心孩子的叛逆。主要家長要先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11-18歲是兒童的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主要表現有破壞性強、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容易和其他孩子起衝突等等。
這種「叛逆期」是每一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只是每個個體表現的強度不同。但是在「叛逆期」卻是孩子正在成長,學習的表現。1. 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長不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上,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她始終很抗拒的規定,不要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新的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 給情緒找個宣洩口: 教育界認為,很多時候孩子友誼做出達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而不是品格或性格原因。鑒於此,如果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不要再責罵或者體罰。
4. 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 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家長更應該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
現,及時提出表揚。5.: 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情家長不應該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的讓孩子享受民主權利。
6. 不要處處約束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家長的標準來處處約束。對孩子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培養真正的男子漢——青春期的男孩子是比較難教育。從你描述的問題來看,可能是這樣的家庭:父親角色或功能的長期缺位,母親在過於嚴厲和過於慈愛的教育方式兩極切換,過多的說教,對孩子責任感培養的缺失。解決辦法:1、父親角色補缺;2、定規矩,少說教;3、培養責任感。希望幫到你,不清楚可以再提問。
問問他討不討厭這個家,如果討厭,就想辦法考很遠的大學,否則,就繼續做金錢的奴隸。
另,被父母否定,反正可以花錢宣洩;被父母傷害情感,反正可以犯小罪反過來報復父母,讓他們丟臉。既然爸媽這麼能耐,我倒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辦出父母擺不平的事情。
告訴他,他在用毀滅自己的方式來懲罰父母對他的非愛行為,真的值得嗎?我的觀點是孩子的天性肯定是好的,如果你認為孩子的一些行為有問題,肯定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就你所說他的家長對他的物質需求還是很滿足的,但是有沒有關心小孩的感情需求,比如是否經常把小孩一人放在家,小孩會產生孤獨感,一個人在家就會胡思亂想,或者在網上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此外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上培訓班既費錢又沒用,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有這時間不如帶孩子出去旅遊增進感情。此外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堵不如疏,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有一些異常表現,也不要反應過度,孩子的自尊心是很重的。如果傷了自尊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就很難修復了。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和孩子多交流,知道孩子的內心需求,最後祝家庭和諧
可以送到那種特訓學校,專門招收叛逆孩子的,這個學校網站可以看下http://www.sanguoxuexiao.com
請問一下,已經過去四年了,你們怎麼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呢,我弟弟,14歲,讀初二,也是很叛逆,玩ipad,在家沒有好臉色過,愁的死
首先要知道的是,男孩子懂事的年紀要比女孩子晚得多,就我們這代人來說,到了高二左右才開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其次,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信息量遠比我們大得多,接觸的途徑也要廣得多,很容易形成自以為是的封閉式的人生觀。最後一點是,所謂的代溝,父輩和孩子之間,似乎天然就有這種隔閡,這種隔閡,是要用時間經歷甚至是挫折來消除的。話盡於此,我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男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交給社會,只有自己真正經歷了,才會知道是非對錯,才會知道誰是最愛自己的人。
推薦閱讀:
※你眼中的青春是什麼?
※青春期迷茫,為何我沒有夢想,覺得自己傻傻的?
※青春期還可以學芭蕾嗎?
※現在還會想起你的初戀嗎?說說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