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喜歡追跑打鬧?


-因為智力和身體發育等因素,小孩子更善於通過肢體語言而不是口頭語言表達的方式,來同外界接觸,與其他人交流,可以說,孩子們之間的嬉戲打鬧是他們成長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在鍛煉自己身體的生存和適應力。

-從現實角度講,小孩子們面對的生活是很簡單的,家裡、幼兒園、學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一個被限定的空間內活動,缺少成年意義上的自由,而他們的精力是需要釋放的,這是他們在表達天性,自然界的很多處於幼年的動物也是如此。

-另外,小孩子並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價值觀遠遠沒有構建起來,無論是哭鬧,還是嬉戲,甚至肆意的奔跑,都是他們情緒的自然流露,很少顧忌外界的觀感和評價,所以說小孩子都很純真啊。


小孩一出生就會游水,一歲會有緊握反應,六歲會有數學思維,據說,這是人類漫長的進化途中的經歷的再現。

從另一個角度,不同的成長年齡段,會自然產生對應的技能。小孩打鬧,應該如同小狗會互相打架一樣,是對未來求生本領的一種鍛煉。


小孩追打跑鬧是動物性 animality

的一種體現,是人經歷上萬年進化無法摒棄的原始天性,動物世界中的新生兒大都這樣,通過追打跑鬧等一系列的活動使身心都得到成長,同時培養競爭力,適應物盡天擇的自然環境。

所以從某個方面來說 成長是一個消磨動物本能,積累人性的一個過程


因為他們既沒有性生活也沒有健身房和體育賽事能消磨精力。

這個問題不是求摺疊的。我認為把成年人關起來,取締他們一切娛樂活動的權利,不許他們做有邏輯的遊戲,很快他們也會陷入簡單的追跑打鬧之中。


因為可以得到快樂!這是小孩快樂的最直接的方式


記得中醫有個理論,說到「氣」 。人生就是慢撒氣的過程,小時候氣足,老了氣少了,就懶得動了。所以小朋友跑跑鬧鬧就是氣足的表現。


小孩子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階段,能量的吸收能力也強,需要通過追跑打鬧消耗掉這些能量


自然界的事務有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墒增原理)


這是小孩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過程吧


小孩腦袋比較空白,暫時能玩這些了簡單的


他們任何新鮮事情都存在好奇心,對自己掌握的新技能也充滿興奮感。


不想寫作業


1.這是遊戲。小孩子尤其是幼兒,會復刻成人社會中的一些事情,作為自己探索學習並社會化的一種手段。類似的事情如警察與小偷,打仗(現在的孩子玩得少了)等模仿得比較多。另外,復刻動畫片裡面的情節也是非常常見的。所以,你不靜靜看會兒或者好好問孩子是有可能誤解其行為的。

2.快速跑動以及過程中能擺脫他人,進行快速轉彎是很能體現對自己身體控制能力並從中獲取自信心的。很小的孩子就喜歡玩控制類遊戲,譬如把球丟出去,他再撿回來等。大了些之后角色能力更強,可以自己是球也可以是撿球的人。


因為人的大腦就是因為運動而存在的,思維只是「意外」衍生的現象。植物不用動,只能依賴別的力量來動,不能用自己的肌肉來動,也沒有大腦。唯一的一種海底植物,在遷移落腳的任務完成之前,有神經中樞,落定以後,就把自己的「腦子」消耗掉了。這植物的名字可惜我沒記住。

孩子的一切運動,首先是動物性的表達。動物,權且解嘲作會動的物。為什麼不一個人跑?要追來追去打鬧?這是社會性的一面吧。而且,不管在視覺上,還是全身肌肉的協調上,追逐移動靶,都是一件富有挑戰的事。樂趣總是來自適度的挑戰。


人出生就會學習,學會使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是最開始的。

身體成長速度快,種子發芽會有衝出泥土的力量,小孩的身體也有那種力量在趨使他們伸胳膊伸腿的吧。

如果限制在一個不能動彈的環境下,就像方西瓜一樣,會發育不正常吧。

不運動的時候會有無力感,沒有安全感。

運動能消耗體力,也能強健肌肉,增強靈活度。

小孩大腦發育還不完全,思考的東西少,學會的事情會不停的重複操作,不要教小孩打人,小孩下手無輕重的。


推薦閱讀:

三歲的孩子,動不動就以哭來「威脅」大人,會主動打人,而且不懂得分享,怎麼教導?
應該限制兒童觀看電視的時間嗎?為什麼?
五歲的小朋友,學鋼琴的同時學古箏好嗎?
怎麼跟孩子去溝通他身體上的缺陷而不會讓他自卑?
如果帶小孩子體驗日本、韓國或者英格蘭的足球青訓,最好去什麼地方,怎麼去?

TAG:兒童 | 育兒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