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員為什麼用手槍而不用其他步槍之類的?
影視劇里看到指揮員在指揮戰鬥時都是用手槍,現實中也是如此嗎?手槍的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但是好多指揮員都是用手槍而不是用步槍,真正發起戰鬥時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手槍即Sidearm(隨身武器),是舊時代軍官佩戴的短劍的延續,是身份和榮譽的象徵,也是一種形式上最低限度的武裝。當一個軍官繳出自己的sidearm的時候,就代表著他本人以及麾下人員成建制地集體投降。所以其象徵意思可見一斑,實際作為戰鬥武器的意義已經淡化。這好比日本帝國軍官延續攜帶武士刀的傳統,很明顯在近現代戰場上任何武器都比刀劍更有效。
無論是高級還是基層軍官,負責的都主要是指揮、管理和策劃工作,在平日出席會議和活動,隨身親自攜帶一支笨重的長兵器都極為不便且非常不襯。相比之下攜帶一支短兵器不但對行動影響小,又不失作為武裝人員的威嚴形象,可謂恰如其分。
而實際在前線時,基層軍官(一般營連以下)除了隨身的手槍之外,都是按編製配發步槍、卡賓槍之類的戰鬥武器,甚至包括同普通士兵相似的頭盔和裝具;而高級軍官在前線時,也往往喜歡攜帶一支步槍並佩戴頭盔。這一方面是前線危險性因素大,有一定遭遇戰鬥的可能;但主要目的實際是在於保持低調,避免暴露自身指揮員的身份,並且在下級面前展示身先士卒的表率,以鼓勵士氣。
而攜帶步槍或手槍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使用其進行戰鬥。指揮員不是戰鬥員,將指揮員投入戰鬥不但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巨大的不必要風險——在炮火面前人人平等,暴露在火力下的指揮員不會比別人活得更久。實際上,即便是在戰鬥之中的班長和火力組長等士官,其主要職責也不是像步槍兵一樣瞄準射擊,而是將精力投入到觀察分析戰場情況,與上級和平級單位的通訊交流,控制班組的機動和陣型,以及分配班組火器射擊目標和控制射擊速率上面。只有在這些行為的間隙或絕對必要的情況下才會使用自己的步槍對近距離或高威脅目標進行急促射擊。很多戰鬥故事中單槍匹馬殺得七進七出的班排幹部,都是在單位內出現傷亡和減員被迫頂替,或者臨時發揮個人戰鬥經驗和素質優勢的應急行為。
而如果高級軍官被迫捲入到步槍射程的戰鬥之中,那他的指揮所往往早就已經在對方大炮的射程之內了。如果敵人意識到了這一點那他的陣亡或被俘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了。
補充:題主提到影視劇中使用的人物造型,還是那句話,其中是有很多藝術誇張的。與現實的前線上想盡量在外表上混入普通官兵之中的指揮員相比,導演和造型師的目的則是讓普遍觀眾能在第一時間識別並記住不同的角色形象。所以就往往借用比如大檐帽、章銜掛飾、筆挺常服、盒子炮等等之類的元素,來賦予軍官角色足夠突出的識別特徵。手槍在戰鬥中自然就是比較明顯的一個道具。這樣即使觀眾事先沒有深厚的歷史和軍事背景了解,也能比較容易地熟悉並代入角色和情節之中。
中高級指揮員離戰場一線較遠,他們的任務是根據戰場形勢定下決心,而不是直接參加戰鬥,對他們來說配備自動步槍沒有意義,帶自衛的手槍就夠了。
對分隊指揮員來說則不然,雖然他們的配槍也是手槍,但是經常要直接參加戰鬥,手槍顯然不夠用,戰時團、師倉庫里的備用武器可以發給他們,也帶上自動步槍。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科普為主,你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請認真考慮托洛茨基同志的意見(滑稽):
1、「殺身成仁吧。」對自己腦袋——砰!
2、「老子槍斃了你!」對下級軍官——嘭!看,手槍多順溜。
換成其他的。
1、「嗚嗚嗚…」口中含著槍管,實在說不清——砰!
2、「老子斃了你!」——噠噠噠!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多打死了幾個。要是背幾把槍。也要考慮首長的年齡、體力,總不能警衛連背吧:1、「殺身成仁吧…警衛連,槍!」2、「老子斃了你!…警衛連,槍…娘西皮!居然反殺領導!」因為指揮官和政委會配發威力更大的動力劍啊!
分情況,影視作品中:
同志,這是配槍,不是佩槍。軍官有手槍這是部隊配發的,而高大全同志的兩把擼子是自己弄的。
至於歐美軍官也是要配槍的,不過前線士兵也有自己買手槍作為自衛武器。(尤其是一戰)前面sidearm的回答很好了,我補充一下
一、「指揮員」這個稱謂正說明了他的主要責任是指揮,軍事對抗實際上是分工非常非常明確的。指揮所里的指揮員就不多說了,火線上的指揮員也就是排長到連長這個級別,腦子裡運轉著的東西也是兵力、地形、火力、通信這些東西,而不是瞄準、擊發、利用地形地物躲避,所以指揮員的真正武器是他們的手持電台。
當然要分情況了,如果是拼了命沖山頭的話……撿地上的長槍就行……
二、手槍其實還是有現實意義上的適用環境
狹路相逢的時候(戰壕、巷道、密林、指揮所等等),多一把槍就等於是多一重保障,哪怕是前線的炮灰兵,也希望在手頭的長槍(包括卡賓槍、衝鋒槍、霰彈槍)卡殼(光彈)的時候,還有一個短小精悍的backup可以啪啪啪,不至於說要揮拳咬牙找鏟子。
手槍本來就是昂貴的裝飾品,在近代以後漸漸代替了軍刀作為指揮官的裝飾品和自衛武器。
小巧帥氣的手槍,成為了近代軍人身份的標誌
因為大老粗的士兵是沒有的,物以稀為貴嘛。
舉例:巴頓一直佩戴的鑲著象牙的手槍..........到哪裡都惹人注目「大官來了.......」
同樣是蓋房子,為什麼建築師不帶著瓦刀,泥抹子而是帶著設計圖紙?
兄弟連里的溫特斯倒是始終使用一支M1加蘭德步槍戰鬥,儘管參戰時已經身為副連長,但是並沒有配卡賓槍或者湯姆遜衝鋒槍。在河堤上單人痛打落水狗時慢鏡頭的彈夾彈出帥的一筆。後來在巴斯托涅,已經當上少校營長時,在看到E連受阻連長崩潰時,也按耐不住的拿起長長的加蘭德想衝上去。
來自百度百科,切爾卡瑟口袋傍晚蘇軍最後一次封閉了包圍圈,讓德軍高層感到安慰的是,這場戰役沒有成為第2個斯大林格勒。被圍的近6萬德軍官兵中,最後有4萬人脫險,但包括第11軍軍長施特默爾曼上將在內的剩下人員都長眠在雪原之上。黨衛軍「維京」裝甲師和「瓦隆人」旅總共14000人中,生還者8000人,「瓦隆人」旅2000人中,只有632人在戰鬥中倖存。[1]戰後,蘇軍打掃戰場時,在戰況最激烈的高地上發現了施特默爾曼將軍的屍體,手裡緊緊握著一枝步槍;他的身旁,躺著維京師的後衛營——擔任阻擊任務的這支小部隊,以盡數戰死的代價,換來了大量同胞的生還。最後蘇聯人以軍禮安葬了這位從容倒在後衛陣地上的德國將軍。[2]
步槍自殺多彆扭
我覺得吧,這是傳統
在士兵們還在使用單發步槍時,可以連發的左輪手槍誕生了。這麼高級的貨色肯定配發給軍官咯
因為指揮官的小手槍基本只有兩種用途
投降繳配槍自殺
如果仗打到真的需要指揮官親自動手開槍的話,基本上全軍覆沒完蛋了,你除了投降或者自殺還能幹嘛指戰員是軍隊戰鬥力的核心,是重點保護對象,所以沒必要配備長槍,配備自衛武器就夠了
誰告訴你指揮員的手槍是對付敵人用的...
指揮員最大的任務是通過運籌帷幄讓自己的士兵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
因為指揮官拿著步槍加入戰鬥的作用不會比一個普通士兵更大。指揮官有應對同一級別(連營團)戰鬥的經驗和知識,戰時有來自上下級的信息,和下級們比起來,指揮官更清楚戰場局勢,知道怎麼應對敵人,他存在的意義在於告訴下級們什麼時候、怎麼做、做什麼才能保全性命擊退敵人苟得勝利,和拿著步槍加入戰鬥比起來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我問起過退役回來的同學,為嘛小兵們沒有配手槍,他說:軍官配手槍是用來打逃兵的.....
督戰用的 並不具備實際戰鬥力 楚雲飛那種拎條步槍去斃人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推薦閱讀:
※張召忠是誰?
※「遠交近攻」 在戰略上合理么?歷史上有哪些例子?
※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可以摧毀太陽嗎?
※俄羅斯海軍的近況如何?
※老軍迷第一次看到殲十是什麼心情?
TAG: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