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和九姓烏古斯的是怎麼個關係?


這幾個泛泛還真是纏上老夫了,老夫這個回答就解釋過九姓烏古斯:九姓烏古斯和烏古斯的區別

這裡再細說下。

九姓烏古斯這個概念不存在於漢文史料,只見於突厥碑銘和中亞晚期文獻(如《世界境域志》),但突厥文和中亞文獻沒有說其構成。但比對一下,其實就是所謂漢文史料中的「九姓鐵勒」。主要指的就是以回鶻為首的新鐵勒聯盟,也就是回鶻汗國的「准國民」成員。

泛泛造謠說古突厥碑文中,九姓烏古斯經常和仆固、同羅處於同列,簡直胡說八道。古突厥碑文中,九姓烏古斯的同列,是黠戛斯、九姓韃靼、契丹之類的東西。古突厥碑文中,尤其是後突厥汗國的三碑,根本就沒有提過回鶻、仆固、同羅之類的概念,而是將其統稱為「九姓烏古斯」。並且把被突厥汗國殺死做了殺敵石的回鶻首領比粟稱為「九姓烏古斯人的汗」。

回鶻汗國時期的九姓烏古斯的成員有:

1、回鶻

2、仆固

3、渾

4、拔野古

5、同羅

6、思結

7、契苾

8、拔悉密

9、葛邏祿

而在突厥汗國時期,九姓烏古斯則是突厥汗國的一股敵人,尚未建立汗國,依附唐朝,依然是以回鶻為首,不過組成成員略有不同:

1、回紇(回鶻)

2、仆固

3、多濫葛

4、拔野古

5、同羅

6、思結

7、渾

8、阿跌

9、契苾

那些個泛泛根本區分不了什麼叫內九姓什麼叫外九姓。

最簡單的幾個例子:

1、建立高昌回鶻的,是仆固首領仆固俊,他不是回鶻族人,而是回鶻的國民,與回鶻同屬鐵勒人或者九姓烏古斯人。所以在中亞的記載中,對高昌回鶻的記載是「回鶻人」,但不是回鶻國,而叫「九姓烏古斯國」。

2、長期屬於九姓烏古斯成員的拔野古人,在回鶻西遷後,逐漸變成了蒙古部落。

3、沒有文獻記載薛延陀稱汗時期的九姓烏古斯成員,但不難猜測,薛延陀人稱汗時期。九姓烏古斯中,回鶻只能做老二。

4、葛邏祿人為吐蕃人效忠的時間遠超效忠回鶻的時間,而且居住地域遠離回鶻的大本營漠北。如果因為葛邏祿人曾經被迫加入了九姓烏古斯,就認為葛邏祿人是回鶻人了。那麼葛邏祿人在效忠唐朝的時候就是漢人了?在效忠吐蕃的時候就成藏族了?搞笑嘛。

所以,一般意義上,九姓烏古斯人等同於廣義上的回鶻人,但如果嚴格區分的話,回鶻只是九姓烏古斯的成員之一,只是這個成員在其中居於領導地位。

而九姓烏古斯嘛,就是一個以反突厥為目的的鐵勒人同盟,而且還不能涵蓋所有的鐵勒部落,也包括非鐵勒的成員,根本就不是什麼民族概念。比如,主要成員是突厥人的拔悉密、主要成員是西突厥和塞種混血的葛邏祿這兩個回鶻的「客部」根本就不是鐵勒人,但在回鶻汗國時期,也列入九姓。在比如,鐵勒中的都播、骨利干就沒有參與九姓烏古斯。即是此理。

《磨延啜碑》就明確地把回鶻汗國的「准國民」區分為「十姓回紇」和「九姓烏古斯」:

而大夥知道,回鶻本是「九姓」,為什麼回鶻的碑文中總是「十姓回紇」呢。原因就是回鶻汗國中期,發生了鐵勒其他成員之一的阿跌氏篡奪回鶻葯羅葛氏的政變。阿跌氏不是回鶻人,但作為回鶻的可汗,有必要給自己樹立正統性,所以就把自己也塞了進去,回鶻的「內九姓」就變成了「十姓回紇」。十姓回紇成員如下:

1.葯羅葛氏(回鶻傳統首領部落,至今在裕固族流傳)

2.胡咄葛氏

3.貊歌息氏

4.阿勿嘀氏

5.葛薩氏

6.斛溫素氏

7.葯勿葛氏

8.溪耶勿氏

9.咄羅勿氏(回鶻汗國滅亡的禍首之一,因為否認阿跌氏的可汗是回鶻人所以煽動叛亂,最終導致回鶻汗國滅亡)

10.阿跌氏(本不是回鶻人,因為懷信可汗篡位上台,成了回鶻的可汗)

這位泛泛非要說回鶻人在回鶻汗國滅亡後的大西遷之前的很早就去新疆了,這很正常,個體的回鶻人跟隨鐵勒強部副伏羅氏西遷,建立副伏羅部落為主的高車國時,的確有跟著打醬油的。但回鶻人的主體一直在漠北。如果硬著脖子拿這事說明回鶻很早就西遷,是新疆的主人了……那麼元朝時期的畏兀兒人列班掃馬還去過歐洲的很多國家呢,這能說明畏兀兒人在元朝時期就西遷歐洲,成了歐洲的主人了嗎?

搞笑嘛。

所以嘛,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由於回鶻汗國時期,回鶻部落對九姓烏古斯的絕對統治的關係,所以九姓烏古斯在回鶻汗國和高昌回鶻時期,基本概念等同。但還真不代表,九姓烏古斯的其他成員就是回鶻人了,其中情況各異,只能視為回鶻的國民而已。


謝邀

根據中原記載回鶻分內九部和外九部,內外成分都沒提到九姓烏古斯。

「九姓烏古斯」這個名稱在突厥石碑和維吾爾波斯文獻里比較常見而中原基本沒有出現過,很多人把「回鶻」和「九姓烏古斯」認為同一個概念。因為有「九姓回鶻」這個概念,在突厥早期石碑里提到的九姓烏古斯人就是後來的回鶻人,還有在波斯記載《世界境域治》里把回鶻人稱為九姓烏古斯人。

古回鶻人自稱uyghur,「回鶻」 是漢語里的稱呼,「回鶻」原本叫「回紇」後來更改的。最早出現和記載「回紇」的中原正史文獻是《舊唐書》。

國內專家們認為歷史上的「袁紇」「韋紇」是「回紇」的不同時代不同的音譯,他們認為回紇人比突厥還早,這跟維吾爾人的回鶻人時在突厥汗國後期幾個突厥部落聯盟形成回鶻部落聯盟, 取有「聯合 聯盟 」等含義的uyghur為聯盟名稱的記載。

我們先看看歷代中原記載。

《魏書》《高車傳》里袁紇、護骨的記載

護骨跟烏古斯很相似

《隋書》《鐵勒傳》

仆骨、 渾、 同羅、斯結、拔也古等跟韋紇同等部落並不是屬於關係

伊吾是哈密 、白山是天山,某大專家說的突厥汗國時期新疆無回鶻,回鶻人在蒙古草原北部純屬瞎扯。組成回鶻的這些部落在突厥時期就開始在天山背部西部東部生活。

《舊唐書》《回紇傳》

回紇傳里袁紇 韋紇變為回紇了

回鶻內九部在《舊唐書》記載

前九個就是現代我們所謂的回鶻內九部。《新唐書》《回紇傳》

《新唐書》是我們鏈接回紇到袁紇的唯一記載,在新唐書里有袁紇的記載,如果沒有新唐書我們就沒辦法找到袁紇和回紇的關係

毛線好好看看你祖宗的書籍,你祖宗都寫了回鶻由這些部落組成。

烏護 、護骨都很接近烏古斯,所以專家們認為烏護和護骨是古代uguz的音譯,烏古斯是uguz近代音譯。毛線 看見了沒幾個部落組成叫回鶻而不是回鶻吞併這些後同稱九姓烏古斯。

新唐書有回鶻汗國可汗部落的這麼個記載

根據回鶻石碑可以知道回鶻汗國可汗出自九姓烏古斯

《唐會要》《回紇傳》有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回鶻外九部了。

早期突厥石碑里沒有uyghur(回鶻)都是togguz oguz(九姓烏古斯),而且九姓烏古斯和仆固、契芯、葛羅祿、渾等部落同等出現,後期突厥石碑和回鶻石碑都是uyghur,而且togguz uguz是uyghur的部分的形式出現。

所以我認為九姓烏古斯是回鶻的內九部,回鶻由九姓烏古斯、 仆骨(亦作仆固,在漠北)、渾(在漠北)、拔野古(亦作拔野固或拔也古,在仆骨東)、同羅(在薛延陀北)、思結(在今阿爾泰山東麓)、契苾(在鷹娑川與熱海,即今新疆庫車縣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以及金吉爾吉斯坦伊塞克湖一帶)、拔悉密(或作阿布思,在北庭)葛邏祿(或作骨侖層骨,在今額爾齊斯河南岸)以及其他小部落組成的,九姓回鶻就指這幾個部落,九姓烏古斯和九姓回鶻不是一個概念。

回鶻西遷之前已經有回鶻部落進入南疆,尤其是回鶻汗國從吐蕃手中奪回南疆候後有大量回鶻部落進駐南疆。

袁紇 韋紇 烏護之類的可能是uguz的音譯,漢語里回紇這個名稱就從袁紇 韋紇基礎上取的,不同時期「回紇」指的部落是不同的。回紇這個名稱也不是跟突厥同時出現的,回紇這個部落聯盟出現比突厥晚。

還有維吾爾人的自己記載和新唐里記載的幾個部落在突厥汗國後期聯盟成回紇攻打突厥一模一樣。


不才!

一、九姓烏古斯應是史書記載的九姓鐵勒,回鶻人屬於九姓烏古斯,即包含在九姓部落聯盟之中。毗伽可汗碑中描述到,九姓烏古斯是其族人,但在其三十一歲時,曾與九姓作戰,共進行大的戰鬥四次,其中第三次突厥行將崩潰,毗伽可汗組織力量挫敵軍鋒,並在同俄特勒的墓地周圍包圍並殲滅一組同羅鬥士。由此可見,同羅屬於九姓烏古斯聯軍之一,同理也是九姓烏古斯的一姓,而在記述同時期突厥歷史的漢文書籍中,回紇、同羅、仆固、拔也古等九部則稱九姓鐵勒,之所以有這種區別,或許可以用俄羅斯為例,俄人稱自已為俄羅斯,中國人則稱之為毛子。

二、回鶻部落在九姓烏古斯中地位很重要、力量也較強。毗伽可汗碑中提到了與回紇的戰鬥,回紇頡利發率百人向東方敗逃。要知道後突厥毗伽時期,武功還是很強盛的,經常與周邊部族和唐朝作戰,而這其中回紇多次與突厥交戰,如果實力不強,恐難以支撐,同時也側面反應了突厥對九姓各部的壓迫與剝削。後突厥滅亡時,也是葛邏祿、拔悉密、回紇三部聯軍,攻殺烏蘇米施可汗,擁拔悉密為長,後來回紇骨力裴羅又取代拔悉密,自立可汗,成立汗國,可見回紇在九姓中的實力和地位。

三、烏古斯在古代是聯盟的意思。在毗伽可汗碑中除九姓外,還提到三姓烏古斯,由此可見烏古斯是由幾個部落組成的,有多少姓,就是多少烏古斯,當然不排除一個部落下還有若干小部落,就像鄉鎮下還有弱干自然村。當然,烏古斯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也產生變化,由於各部落常組成烏古斯統一行動對外,集體凝聚力加強,組織更加交融,於是形成了一個整體,烏古斯也變成了一個集團或歷史民族的稱謂了。


推薦閱讀:

現在維吾爾是否有游牧成分?是不是有部落成分?是不是保留有一些游牧傳統?
如何看待土耳其跟中國的關係?
相比藏族、維吾爾族,建國以來蒙古族和諧團結的基礎是什麼?
維吾爾族民族服飾和歷史是怎樣的?
維吾爾族的青春期文化是什麼?和他們的民族特性養成有關嗎?

TAG:回鶻 | 維吾爾 | 突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