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不建造20萬噸級或更大的航母?
阻礙超大型航母(10萬噸級以上)出現的原因很多,隨便寫點吧
題目里假設20萬噸級,那就大致算一算好了(以下全是口算,不一定準,有錯誤歡迎指出)。
以尼米茲級為例,水線長317.1米,寬40.8米,吃水11.2米,滿排91440噸(不一定準),算出來方形係數0.631,長寬比7.772。
企業號按317.1×40.5×11.3米,89000噸來算,方形係數0.613,長寬比7.830。小鷹級301.8×39.4×11.4米,81000噸,方形係數0.598,長寬比7.660。
福萊斯特級301.8×39.4×10.3米,72500噸,方形係數0.592,長寬比7.660。可以看到方形係數基本上卡在0.6,與此前美國海軍大型戰艦的特徵是一致的。美國人在50年代設定的未來航母水線長度上限是1080英尺(329.2米),是珍珠港干船塢的容納上限;水線寬度上限是134英尺(40.8米),是國內造船廠船塢允許的上限。吃水設定在36英尺(11米)左右,但已經指出了這樣大的深度是「不利的」,一旦受損,拖曳過程中很容易擱淺。實際上這就是限制超大型航母出現的一個因素即基礎設施限制。不過現在先無視它,把這條20萬噸的船「造」出來再說。從企業號到尼米茲級,可以發現應對噸位增長,美國人並沒有增加艦體長度,而是選擇增大了寬度和方形係數。這是很自然的,我們知道艦體越長對縱向強度就越不利,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結構重量代價以確保強度——甚至連這樣都可能不夠。從中途島級到超級航母,為了應對這種史無前例的超長艦體,美國人把開放式機庫改成了封閉式,承力甲板直接放到了露天甲板這一層,才不至於付出極大的結構重量代價。承受總縱彎曲的甲板層數越多對結構強度就越有利,這是基本常識了。那為什麼不把干舷進一步加高多設置幾層甲板來提高強度?答案是穩性。而另一方面,吃水又是限定的,這個無論如何也不能隨意更改。所以假定的這條20萬噸航母還是要被迫把干舷加高一些,需要付出的代價則是長寬比縮減、方形係數增大。把長寬比暫定為7.2,方形係數0.65,吃水38英尺(實際甚至可能需要更小的長寬比和更大的方形係數,還要在結構重量上付出更大代價),那麼水線長度約為1435英尺(437.39米),水線寬度199.3英尺(60.75米)。這樣一條大船由於水線長度夠大,跑高速很容易,其行波傳播速度達到51節(尼米茲級43節)。航速部分先略過不談。現在看看這個翻倍的噸位帶來了多大的收益。載機量航空彈藥燃油這些都沒必要談,直接假設可以達到尼米茲級的翻倍好了。那麼這條航母能否實現尼米茲級翻倍的打擊能力呢?並不能。考慮對航母來說最基本的飛機出動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飛機在甲板上排著隊等起飛——這不是活塞機時代那種字面意義上的排隊。起飛前要提前運轉發動機進行試車,很顯然你不能讓高溫尾氣互相吹,飛機要放到甲板外側,噴管對準外面。也就是說,只有甲板外側那一圈飛機可以用,內側雖然也可以停放飛機,但讓它們短時間內起飛是做不到的。換句話說,航母飛機出動能力取決于飛行甲板周長——而前面已經算過艦體尺寸了,很明顯僅能增加50%左右。考慮甲板調度之類的要素,結論類似,若是再考慮飛機回收能力就更要命,再大的航母也不可能同時回收兩架飛機。如果以此來衡量性價比,則這條超大型航母起碼需要把單艦造價控制在尼米茲級的150%,二者的性價比才算持平。在此基礎上考慮基礎設施問題、航母數量問題,則尼米茲級毫無疑問勝出。當然了,如果搭載80~90架比已有戰術飛機重量體積大上一倍的超級艦載機,那麼超大型航母的作戰能力還是顯著勝出的。但是把飛機的大小翻上一倍,這又是個與航母大小類似的計算題——除非航空技術又一次迎來類似二戰後那樣的大爆發,但在可預期的時間內,這不啻於痴人說夢。——————————
評論區有人問「那為什麼不造小點?」算是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談一談好了首先就是,小噸位船當然會便宜,但不一定便宜的很多。現代戰艦的造價分布已經和以往不同,船殼其實沒幾個錢,花銷大頭在別的地方,並不一定與噸位掛鉤。兩條五萬噸的航母註定比一條十萬噸的航母要貴很多。而且,帶來的性能損失是不可接受的,且不談航空燃料、彈藥的攜帶能力,就艦載機算一筆賬:假設載機總數為60架和80架,其中包括預警機4架,搜救直升機4架,反潛機4架(這些是不可削減的,因為要保證基本的覆蓋能力),防空任務需要24架戰鬥機,則打擊飛機數量為24架對44架,相差近一倍。若支援飛機進一步增加(比如加油機、比如更多的反潛機),防空壓力進一步增大,載機量60架的航母甚至有可能失去基本的持續打擊能力,而載機量80架的航母就有很大的余度。載機量越少,體現的越明顯。此外,小航母對重型艦載機的支持能力不足,若服役期間艦載機重量體積進一步增大,甚至連運用的可能性都沒有(比如中途島級最終改造之後也帶不了雄貓,再比如F111設計過程中的重量限制)。大航母顯然不太需要擔心這一點。還可以從其他方面考慮,上文寫到飛機出動能力實際上和飛行甲板周長掛鉤。增大噸位不會讓長度增加多少,縮小噸位倒是會讓長度迅速縮短。美國人五十年代的研究認為,要讓飛行甲板能夠滿足基本的調度運轉需求,長度至少要900英尺——那可是五十年前的數據了。總而言之,過大不好,過小也不行。想要一個美式的多功能化大型艦載機聯隊,航母大小還真就得照著美國人的來。我倒不覺得這是個傻問題,為什麼航母不造的很大,這確實很有意思。
首先我們來看看尺寸,現代最大的航母福特號標準排水量10.16萬噸,我們就算它整十萬吧,然後噸位增加一倍就是20萬噸。但是幾何尺寸增加了多少呢?簡單計算一下,不考慮近方值這樣的數據,差不多就是1.26倍。
沒算錯吧?才大了這麼一點?
沒錯,1.26X1.26X1.26就是2倍,也就是說福特體現戰鬥力最重要的飛行甲板變成了424米長97米寬,增加的並沒有想像的大,反正絕對達不到增加一倍的程度,但是動力系統、結構強度這些東西就要實打實的增加一倍,甚至可能還不夠,同時像軍港設施、補給艦等等配套裝備都要推倒重來,換句話說就是想要獲得1.5倍的戰鬥力提升,就要花費兩倍甚至三倍的成本增加,怎麼算都不值。
其次,航母本事其實沒有戰鬥力,真正體現航母戰鬥力的是艦載機,這個是重點,考試會出哦。
那麼假設航母噸位增加一倍,艦載機數量會增加多少呢?還是那句話,1.5倍。好吧,噸位增加了,裝載的靈活性也會隨之增加,我們就算它擠一擠能裝兩倍的飛機好了。
但是這樣有意義嗎?
答案是意義不大。
現在我們假設美國航母出動的兩種典型情況:
情況一,敵方數量有限,航母需要出動有限的兵力就可以打擊,比如一個中隊的大黃蜂,四架電子大黃蜂,兩架鷹眼,這個數目現在的航母就有,甚至於已經退役的企業和小鷹都有,增加艦載機的數量毫無意義。
第二種情況是需要航母盡全力,在允許範圍內最大限度出動艦載機,比如第一次海灣戰爭。
這種時候制約航母出動率的其實不是艦載機的多少,而是彈射器的工作能力和航空部隊的編隊速度。
還以福特號為例,福特號率先使用了電磁彈射器,標準出動率為每天160架次,最大出動率為每天270架次,意思就是每天每架艦載機出動兩到三次,這個出動率確實很高,但是並非達不到,實際上美國海軍歷史上多次達到了這個數字。
而噸位達到20萬噸,情況也不會改變,因為即使噸位增加一倍,還是沒有地方塞下第五部彈射器,最多每架飛機每天出動架次少一點而已。
然後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從WWII之前到現在,美國主力航母的噸位增加了幾倍,但是艦載機數量始終在90架左右,除了飛機體積的增加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飛機的編隊效率。
艦載機不是一起飛就直奔目標的,而是先起飛的等待後起飛的,所有飛機起飛完畢後形成編隊再出動,而這個時候最先起飛的飛機往往已經盤旋半個小時以上了。所以美國海軍經過研究認為不宜增加太多飛機數量,再多的話效率反而會下降,所以,增加噸位帶來的飛機數量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意義的。
綜上所述,航母噸位達到二十萬噸,不是不行,而是沒必要,也許有一天艦載機體積增加到了不得不增加航母噸位的程度,但絕不是現在。如果美軍造了20萬噸的航母,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下水之後,如果要開到南海或者日本,來尋天朝的晦氣的話。
如果走太平洋
巴拿馬運河2007-2016年擴建工程完工以後,剛剛可以通過15萬噸的船舶,之前只能通航6.5萬噸船舶(巴拿馬運河型)。南半球的麥哲倫海峽也是風大浪急,水道蜿蜒,淺灘礁石不少,10萬噸以下的船隻一般問題不大,再大一些的船隻,風險就很大了。然後只能再往南繞德雷克海峽,頂著終年猛烈的咆哮西風和動輒10-20米的巨浪,冬季時不時還有漂流的冰山。路程也太遠了,還是不走德雷克海峽。
如果走大西洋和印度洋
穿越大西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一路順利,穿過印度洋,接下來,問題又來了,馬六甲海峽過不了。馬六甲海峽20萬噸以上的船隻很容易在沙灘和沙洲擱淺。旁邊的巽他海峽航道狹窄,也容易擱淺。只能繞過爪哇島和巴厘島,從龍目海峽北上,走望加錫海峽,來尋天朝的晦氣。
航母的優勢就在於可以海上滿地圖亂跑,到處派飛機扔炸彈,動不動有路不能走,很限制航母的作戰能力。假設是來李家坡,那就得在人家門口繞一個大圈。假設是要去智利,那麼更加蛋疼。
如果是10萬噸級別的航母,以上問題全部不存在,都可以通行。
你可能沒在暴雨天做過郵輪......從船艙的過道望過去,整艘船都是在像麻花一樣扭來扭去的(可能沒那麼誇張,但是真的在扭)。雖然在扭但是沒有散架。我想20萬噸的航母對於結構強度的要求肯定要比這個高多了。噸位這麼高,對後勤和動力系統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吶。(笑
每個東西都有它的用途,並不是越大就越好。
槍是體積較大的威力也較大,但是超過一定體積,就不便於隨身攜帶了,所以槍在自身基礎上發展出了炮,但炮不是單兵武器,不適合隨身帶著使用。
航母也一樣。能不能做出來甲板長度一千米的款式?能。但是從綜合效率上評估,未必比目前三四百米的更好。
為什麼不直接來個浮島要塞?
可以造,但是用不著,因為其他國家連十萬噸的都沒有啊!
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1960年9月24日,美國8.6萬噸巨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下水,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核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的航母。動力裝置為8座西屋公司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台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4軸4槳,主機總功率280000馬力。更換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萬-50萬海里。企業號是在1960年時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1964年,「企業」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無需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萬多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尼米茲」級艦同以前的航母一樣,由其自身發展的要求,選擇了不利於阻力的肥大船 型。就其內部居住性標準而言也不高。重量分配是航母設計師頗費心計的問題。從「福萊斯特」號以後的超級航母雖然排水量不斷增大,但吃水變化很小,而是在長度和寬度上增加。
這種變化一是受港口和船塢水深條件的限制,
二是獲得了 有利飛行作業的儘可能長的甲板長度和寬度,即擴大了飛行甲板的面積。在船體構造上也與前述的航母一致。機庫甲板以下為水密結構,共分8層甲板(含雙層底)。其型深為19.51m。
兩舷側由底至機庫甲板都 採用古老的防雷隔艙結構,在內外兩艦體之間有4道縱向隔壁。這種防護型式在二戰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 地,只不過現在更加發展了,將其延伸至水線以上,使機庫兩側也形成雙層防禦結構。沿艦長每隔12-13m便設一道水密橫隔壁,共23道,並設有10道防火隔壁。從而形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就是這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 證了艦的不沉性。在這些艙中採用空、實相間的措施,增強了艦的抗損能力。
二戰時,這些艙中就裝淡水和艦用燃油。現今,由於JP-5的性能較溫和,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燃料,所以在核動力航母的翼艙中也設有航空燃料艙,從而大大提高了航空 燃油的裝載量。兩側多層設置空、實相間隔艙和X形吸能支撐結構,以及HY-80以上的高強度結構鋼,形成了航空母艦的堅固的被動防禦體系。
2.甲板
飛行甲板距水面高為19.11m, 距基線高為30.63m。 由基線至桅頂高為74.37m。 共有艙室3360間。從「福萊斯特」級以後的航母均採用閉式機庫,飛行甲板為強力甲板,參加全艦的總縱強度。
為此,即保證了高性能飛機著艦的要 求,也解決了艦體加長後出現的艦體梁的縱向強度問題。在艦體內,動力裝置、彈藥庫等重要艙室布置在一個裝甲箱體內,以防受損危及艦的生命。機庫甲板至飛行 甲板佔4個甲板層高,為11.13m。機庫佔3個甲板層高,長度占水線長的66%。機庫的周圍布置航 空車間。.機庫頂部為吊艙甲板(日人稱高射炮甲板)。
飛行甲板至吊艙甲板之間的廣闊空間為航空聯隊的辦公區。集中在飛行甲板舯部右舷側的上層建築被稱為「島」。在這裡布置有司令艦橋、航海艦橋和飛行艦橋,實施對全艦飛行作業和艦隊的指揮。此外,許多雷達等電子天線 設置在其上,是全艦重要的中樞區。
3.裝甲
馬島海戰時對美航空母艦的發展影響很 大。由於防禦的加強,故排水量一增再增,現已突破10萬噸大關。飛行甲板進一步強化,增設了消防裝 置和新設了呼吸裝置。「林肯」號和「華盛頓」號在增加飛行甲板裝甲的同時,在艦橋等處增 設了防禦裝甲。
目前據透漏的消息說,在「羅斯福」號以後的艦,在彈藥庫的舷側增加了63.5mm厚 的克夫拉裝甲板,在彈藥庫和機艙頂部同樣也增設了該型裝甲板,形成箱形防禦結構。在「華盛頓」號以後的航母艦橋上增設了這種彈片防禦裝甲。CVN74號 艦以後,採用高強度低合金鋼HSLA-100建造。這種鋼能使結構變輕,有利於防禦彈片。
4.錨舵
該級航母設有2個錨,每個重30t。錨鏈每環重163.3kg。4個5葉螺旋槳,直徑為6.40m, 每個重為30028.32kg。 共有2個舵,每個重65.5t。空調裝置的 容量足夠800多個家庭用。每天制淡水1514m3(400000加侖)
5.航空
該級艦設置C13-1型蒸汽彈射器,在首部彈射區安置2部,在舯部 斜角甲板的前端安置2部。據報道,在「林肯」號以後改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C-13-1型彈射器動力衝程為94.49m,往複車行程為95.97m, 軌道長度為99.01m, 末速度185kn。
在彈射器的後部,1、2、3號 彈射器配有MK7Mod0型噴氣偏流板,在3號 彈射器後部配有MK6-2型噴氣偏流板。
在斜角甲板後部設有4道阻攔索和1道應急攔機網。4台索連機和1台網連機均為MK7Mod3型。該型機的緩衝功能為63681301.6N/m, 著艦飛機的重量為22680kg(緊 急時27200kg), 著艦速度145kn,滑跑距離106.68m。攔機網設在第3和第4道阻攔索之間,應急時使用。
一架進場速度為150kn,下滑角為3°的飛機在飛過艦尾時必須要有3m以 上的安全高度,一般著艦甲板的進場長度為70.10m,4根阻攔 索布設跨度約為18.29m, 飛機滑跑距離為106.68m, 停止後的飛機調度離開著艦區的迴轉距離約為30.48m。著艦甲板共長225.55m。 為了保證最大45.36t重的飛機能以150kn的 末速射出,彈射區長至少要107m長。加在一起,就是飛機起降作業需要的飛行甲板長332m。
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有4部舷側飛機升降機相聯接。每部升降機平台長25.9m、 寬15.9m, 面積約372m2。 平台自重105t,能提升47.6t的飛 機。飛機升降機升降一輪所需時間為60秒(包 括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各停15秒裝御時間)。
機庫同「企業」號相比凈高由7.6m增 至8.07m, 長由223.11m減 至208.48m, 擴大了飛機修理間的面積。寬度由29.26m增至32.92m。 在面積上「尼米茲」級擴大了323m2, 飛機修理間面積擴大了400m2。
「尼米茲」級航母的飛行甲板布置與「小 鷹」級相同,但該級艦的航空設施有很大改進。為了減小進場飛機受艦尾亂流的不利影響,斜角甲板角度 從「小鷹」級的11°20"減為9°30"。
在著艦甲板的左舷側設有MK6-2型 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在島上裝有飛機管制、引導和精確制導雷達。此外艦上還裝有助降電視。在著艦區尾部左舷側設有著艦信號官平台(LSO)。
6.儀器設備
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是世界上最大 的航空母艦。後幾艘完工的滿載排水量已達到10萬噸。布希號完工後這十艘船的總排水量幾乎達到一百 萬噸。1998年,尼米茲號成為美國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後,回廠添加推進用核原料的航母,整個這個過程一共用了33個月。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13~15年。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自身也有強大的防衛體系,包括導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由雷達導航的「海麻雀」導彈屬短-中程導彈,可攻擊飛機和截擊敵方巡航導彈。
它的近程火炮系統有自動搜索和瞄準雷達,20毫米近 程火炮系統每分種能發射3000發以上炮彈,能有效地防禦敵方飛機和導彈的近程攻擊。
兩台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 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口的城 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 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7.武器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裝有兩座A4W密 封水核反應堆,4台飛機升降機,4座飛機彈 射器,4座「海麻雀」導彈發射架,3~4座「密集陣」20毫 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統,SPS-48E三 維對空搜索雷達,SPS-49(V)5二維對空搜索雷達,3座Mk-91火力控制系統,AN/SLQ-32(V)4雷達電子對抗和火力控制系統,AN/WLR-1H電子監視系統。
8.主要參數
滿載排水量(t)91487(CVN68~70),96386(CVN71),10200(CVN72~73)
空載排水量(t)72916(CVN68~70),73973(CVN71)
總長(m)332.9
兩柱間長(m)317
水線寬(m)40.8
棱形係數0.613
舯剖面係數0.991
型深(m)30.63
吃水(m)11.3(CVN68~70),11.8(CVN71),11.9(CVN72~73)
飛行甲板(m)長332.9,斜角甲板長237.7,寬76.8
機庫甲板(m)長208.48,寬32.92
機庫凈高(m)8.07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GE公司A4W/A1G壓水堆,4台汽輪機,總功率為194MW(260000hp);4台應急柴油機功率為8MW(10720hp),4軸。
航速(kn)30以上。
人員編製(名)艦 員3184(203名軍官),航空聯隊2800(366名軍官),編隊司令部70(25名軍官)。
導彈3座MK29型 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射程14.6km, 飛行速度2.5Ma。
艦炮4座6管MKl5型20mm「密集陣」火炮(CVN68-69號 艦上裝3座)。射速3000發/min,射程1.5km。
對抗措施4座6管MK36型SRB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紅外曳光 彈和箔條彈;射程4km;SLQ36型「水精」魚雷防禦系統;SLQ-29(WLR-8雷達預警和SLQ-17AV干擾機和欺騙系統),改裝時將由SLQ-32(V)4型電子戰系統代替。
固定翼飛機標準的航空聯隊有20架F-14,20架F/A-18,4架EA-6B,16架A-6E.(含KA-6D),4架E-2C,6架S-3A/B。
直升機8架SH-3G/H「海王」或SH-60F「海鷹」。
蒸汽彈射器4台89.9m長 的C13-1型彈射器。
阻攔裝置4台MK7-3型索連阻攔機,4道阻攔索;1台MK7-3型網連阻攔機,1道應急攔機網。
鐵血上,18萬頓雙體航母都意淫出來了。目標在不遠處,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是很懂,但以前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航母不可以建的再大一些呢,我是這麼理解的,就好比捲尺,拉一米長度出來,我還能拿在手裡甩甩,它也不會折,要是拉兩米出來,可能連自身的重力都可以把他壓彎,顯然長度增加一倍對材料強度的要求可不是增加一倍這麼簡單。航母排水量增加一倍,勢必長度會比現在更長,對鋼材的強度要求也會更大,並且這種強度的要求肯定不是直線比例增加這種,很有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
據我所知,目前航母用的特種鋼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可見航母特種鋼的生產技術要求已經很高了,可能已經到了一個瓶頸,要想造更大的船就要有更強的鋼,材料方面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現階段可能還沒有突破,所有造不出更大的航母了。在哪個一切為了AD的時代,航母的外形曾經被設定成427m長,擁有7.02米凈空機庫的怪物。因為機庫過於巨大,只能增加吃水深度,同時增加舷寬。每一個設計都無限制的增加航母的排水量。幸好,彈射器可以縮短甲板長度。要不航母就真的沒邊了。但機庫凈空的解決方式就只有這一種了,這也是航母長度增加不大排水卻一直再增加的原因。上層的重量也是增加舷寬和排水的大頭。艦島,甲板是大頭。為了平衡艦島就要加大斜角甲板。這也是印度超日王比遼寧斜角小的原因(人家艦島靠中間)隨著彈射器的進步,戰術飛機的進步,航母不會長大了。
F22為什麼不造的像B1那麼大???
巴拿馬運河寬度直接決定了航母大小。
如果航母排水量增加意味著航母體積更大,所使用的鋼材所消耗的經濟也會更大。這個問題美國早就給過答案了,尼米茲級就是最經濟性價比最平衡的產物,在往上增加就不是1加1等於二的問題了。現在的軍艦航速是比較重要的要素之一,驅動20萬噸級的大怪物飆車需要的就不是4個反應堆那麼簡單了,這樣會佔用航母本就不充足的空間,維修保養也麻煩。花了這麼多錢造出一個性價比低成渣的東西,沒人會做這種賠本買賣。
大有什麼用呢?打傘的大姐姐如是說。
為什麼要造20萬噸級呢?10萬多的夠用了,造2艘就得了
言簡意賅:1.材料強度不支持2.港口停泊受限3.作戰效能下降
因為阿美利加的超算,不好使,所以算不動。
我到底該不該給你們一點信息呢?這是一個問題。
關於 VLFS【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 (VLFSs) or very large floating platforms (VLFPs)】的信息,wiki的資料,就讓它保持在2015年好了。
我承認,我慫。
這玩意兒干哈的?俺家窮,讀書少,不懂。這玩意兒誰設計的啊,忒虎了。肯定不好使,放在一塊兒,不協調。造個20萬噸的。從技術來說沒什麼問題。
那20萬噸的航母要多少艦載機?多少護航艦艇?那個港口能停?最關鍵的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幹什麼用?你上班總不能開輛卡車吧?警察巡邏不能總扛著狙擊步槍、火箭筒吧?動力和材料不允許,航母最少要跑到25節以上,否則飛機起飛不了,20萬噸做成長條強度又不夠,做成水桶航速又不達標。這就是全部的原因
雖然美國沒有建造20萬噸的,但我們建造了80萬噸的!
這是鏈接地址:80萬噸級航空母艦己開工!(附中美日大戰) - 鐵血網
推薦閱讀:
※從信號解碼、傳輸的角度上說,從播放器里調小音量(小輸出),外接音箱調大音量(大接收),在相同響度情況下,能提高音質嗎?
※大家會不會在自己項目中使用Android新推出的DataBinding?
※在食品的銷售中如何利用專業知識?
※在中國,大多數做技術的人的出路是什麼?
※「翻轉課堂」和學校教育兼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