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剛入手iPad pro 9.7寸,有必要換iPad pro 10.5么?

剛工作,自己用工資才買了喜歡好久的iPad pro,今天剛到手,發現出了10.5寸,有點糾結要不要退回去重新買這個新的。


關於這個疑惑,不如先看看我們騰訊數碼的老司機杜傑的深度使用評測,再來結合自己的需求做一個選擇吧。

————————————————————

雖然很多人都不願看到 9.7 寸 iPad Pro 的告別,但可以肯定的是,10.5 寸機型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黃金尺寸與主力產品。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很多人都會眉頭一皺,明明去年才剛發布了 9.7 寸的 iPad Pro,而且性能與體驗在自家產品中屬於次頂級的地位,為何一年後就被 10.5 寸產品取而代之了呢?

這款堪稱蘋果史上最短命產品的退市不禁讓人擔心 iPad 產品線的變動與命運,所以人們就會將更加關切的目光聚焦在這款 10.5 寸新品之上,它可能會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力尺寸,它的表現也代表了今後iPad乃至平板電腦的發展方向。

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款讓很多人相信可以撼動筆記本電腦地位的強悍新品,來看看我這幾天的深度體驗吧。

如果你能看出尺寸的變化,算我輸

雖然聽起來 10.5 比 9.7 這個數字大了不少,但在機身尺寸上幾乎沒有變化,無論用眼睛看還是拿在手裡,如果你沒有超人的眼睛和敏感度,幾乎不會覺察出來變化,只有把兩款產品放在一起,你才能看出 10.5 寸這款「只是大出了一個邊框」的寬度。

這樣的好處就是你還可以接著用以前的保護套(如果它們不是太緊的話),但 Smart Keyboard 那款鍵盤就沒轍了,所以蘋果出了個新的。

雖然在賬面參數上,10.5 寸 iPad Pro 比前任長了 10mm,寬了 5mm,重量增加了 32g,但這些小到不易察覺的變化會提供與 9.7 寸產品相同的使用體驗。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我剛好可以用張開的單手橫向拿住 9.7 寸 iPad Pro,而現在我也依然可以這樣拿住 10.5 寸這款,說明蘋果成功地將 10.5 寸屏幕塞到了 9.7 寸的機身里,所以從這方面來說,9.7寸產品退市也是無奈但卻有必要的——因為二者在尺寸上幾乎就是一款產品,而 iPad 序列里是不需要兩款尺寸高度接近的產品的。

沒人不喜歡窄邊框,但沒想像中那麼窄

這大概是 iPad 誕生以來第二次改變邊框尺寸了,上一次是從 iPad 4(官方名稱 iPad with Retina display)進化到 iPad Air。在手機進入全面屏的時代,iPad Pro 依然保持著「小拇指一樣寬」的邊框尺寸的確有點說不過去,更何況蘋果是有能力做到屏幕尺寸擴大但卻不增加機身尺寸這一點的。

但也許是看慣了全面屏手機,所以這次 iPad Pro 的窄邊並沒有那麼驚艷,只能說它符合之前的預期,但沒有超出想像。

從 10mm 縮減到 6mm,這個變化肯定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它在沒有帶來任何負擔的同時,還提升了屏幕面積,相當於「加量不加價」。

雖然邊框尺寸沒那麼窄,但也避免了過窄而帶來的誤觸問題,這恰恰是一些全面屏產品容易產生的副作用,所以 10.5 寸 iPad Pro 在這方面取得了平衡,讓整個機身看起來更幹練,更簡潔。

我猜測,如果蘋果下一步想要繼續縮窄邊框,就只能在 Home 鍵上想辦法了,那裡現在是最寬的部分。

所以在邊框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蘋果要的不是極致效果,而是平衡的體驗。

屏幕大了 20% 很有用嗎?

從 9.7 到 10.5 寸,屏幕尺寸增加了 20%,這是蘋果在發布會上公布的數字,20% 不是個小數字,尤其在看網頁、電子書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閱讀更輕鬆了。如果用 Safari 瀏覽器看騰訊數碼的文章,10.5 寸的正文字型大小明顯大一點,減少了縮放的幾率。此外玩遊戲的時候也能感覺到畫面變大帶來的視覺效果增強,比如我喜歡玩的 REAL RACING 3 這款賽車遊戲,就比以前的速度感更強烈。

另外一個福利就是文字輸入時的「全尺寸」鍵盤,每個按鍵的尺寸都有所增加,就好像是從 12 寸 MacBook 的鍵盤擴展到了 13 寸 MacBook Pro,這對於文字輸入效率的提升是有幫助的。為了怕你們覺得我是胡扯,在橫屏狀態我量了一下,10.5 寸 iPad Pro 文字輸入時屏幕按鍵單個尺寸寬度為 16mm,在按鍵間距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比之前寬了 1mm,別小看這 1mm 的變化,從理論上來說還真能減少相鄰按鍵的誤觸。

當然這裡要說到的是,蘋果為了保持 264 PPI 的屏幕精度,將解析度從 2048×1536 擴充到了 2224×1668 ,因此 App 會有一定的適配問題,但這個現象並不會像當初 12.9 寸 iPad Pro 上市時那麼明顯,畢竟兩個解析度相差的不多,而且需要適配的只是少數生產力工具,大多數 App 以及遊戲都可以很好地兼容 10.5 寸 iPad Pro。

Pro Motion 自適應刷新可能是你最值得掏錢的功能

近幾代 iPad Pro 都在屏幕上頗費心思,畢竟這是一款生產力工具,而在 iPhone 問世 10 年之後,沒想到蘋果還能帶來閱讀體驗的改變。

通常來說,刷新率越高人眼看起來越舒服,但你會說超過每秒 24 幀人眼就無法識別了,實際不是這樣的。對於經常玩遊戲的人來說,都知道幀數越高越好,特別是快速變化的畫面,一款賽車遊戲你可以輕易分辨出 30 幀與 60 幀的區別,而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網頁閱讀上。

當頁面快速滾動時,60 幀的遲滯明顯大於 120 幀,你可以試試在舊款 iPad 上快速滾動網頁時(別太快,不然看著都暈),上面的字是看不清的,所以你不得不停下來看看;而在具備 Pro Motion 技術的 10.5 寸iPad Pro上面,以同樣的速度滾動頁面依然能夠看清每行字,這個體驗上的提升恐怕是 iPhone 這種大屏設備誕生 10 年來,最大的閱讀體驗變化。

遙想當初喬布斯發布一代 iPad 時最大賣點就是電子閱讀,現在這個流暢閱讀的功能算是有點致敬初代的意味。

當然,對於 iPad Pro 這樣一款必須要維持 10 小時使用時間的移動設備來說,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直維持在 120Hz 刷新率,所以 Pro Motion 技術的精髓是瞬間變頻。

而變頻的衡量指標是對於手指和 Apple Pencil 的感應,當這兩者在屏幕上操作時,刷新率就會提升到 60Hz 甚至 120Hz,但是在電影、照片、寫稿等不操作屏幕的狀態下,依然恢復到常規刷新率,所以你不用擔心具有這項技術的 iPad Pro 太費電。

對於使用 Apple Pencil 的專業用戶來說,最大刷新率提高到 120Hz 帶來了一個明顯的提升,就是延遲率降低到了 20ms,這就好像是你把滑鼠指針的移動速度調快了那麼立竿見影。

我做了一個實驗,在上代 iPad Pro 上面,用 Apple Pencil 快速划過屏幕畫線條,能看到屏幕的反應實際上是跟不上手腕速度的,線條始終是在筆尖後面的,無法達到紙張繪畫的效果。

但同樣的動作用在新款 iPad Pro 上面,就會發現線條明顯能跟得上筆尖了,你可以更快速地重複這個動作,對於專業創作的人來說,iPad Pro 這個生產力工具進步明顯。

蘋果史上最強處理器有用武之地?

A10X 處理器出現在 10.5 寸 iPad Pro 身上並不意外,畢竟作為一款想要和筆記本抗衡的產品,就得拿點乾貨出來。在發布會上特別提到,A10X Fusion 晶元對於剪輯 4K 視頻、渲染 3D 圖像和運行遊戲這類複雜的任務是有明顯提升的。

另外在核心硬體上值得一提的是,4GB 內存也讓人鬆了口氣,對於需要生成大文件或者頻繁拷貝的操作來說,4GB 內存可以算作頂級配置的一個分水嶺。

首先還是不能免俗的跑分測試,GeekBench 顯示新版 10.5 寸 iPad Pro 得分為 3823(單核)、9085(多核),而前代採用 A9X 處理器得分為 3069、5247,刨除掉屏幕解析度小幅提升的影響以外,多核得分的提升比較明顯。

既然對於 4K 視頻剪輯有提升,我們就來一波 iMovie 導出 4K 視頻的測試,10.5 寸 iPad Pro 的速度達到 5 分 11 秒,而前代用時為 6 分鐘整,對於一段 5 分鐘的 4K 視頻導出來說,這個用時提速是十分明顯的,除了 A10X 處理器的優化以外,翻倍的 RAM 容量在這其中功不可沒。

沒有 iOS 11 iPad 就不能叫 Pro

相比於這次 iPad Pro 硬體上的改變,iOS 11 帶來了更徹底的變革,硬體提升就好像買了新衣服,而操作系統換代則像是用知識充實了頭腦。而且很明顯的一點是,iOS 11 讓 iPad Pro 具備了生產力,從而可以叫板筆記本。如果不信,可以用以前的 iPad Pro 升級一下 iOS 11,就知道這代系統所起的作用了。

從 iOS 10 開始,iPad 版與 iPhone 版的差別越來越大,為了干翻筆記本,iOS系統單獨給了 iPad Pro 不少大招,連使用習慣都越來越筆記本化了。

Dock、Files 文件夾、支持拖拽的分屏操作,光看這三樣你肯定以為是在說 Mac 操作系統,但實際它們是 iOS 11 for iPad Pro 的最大變化,以至於讓我覺得有了這代系統的設備都可以叫「 iPad Pro 2 」了。

雖然 iPad 一直有 Dock 的概念,但是與 iPhone 的使用沒有區別,而 iOS 11 的 Dock 則讓你像 Mac 那樣使用這底下的區域,不僅可以加入最多 13 個圖標,右側還有經常開啟的三個應用的圖標。你可以在任何 App 運行時,從底部滑出 Dock,這是以前做不到的。

隨時滑出 Dock 有什麼用呢?就是為了讓你多利用分屏交互功能。

iOS 10 其實就給 iPad 提供了分屏功能,但使用起來有點費勁,需要從屏幕一側滑向中間才能開啟分屏模式,開啟之後還要選擇支持分屏的 App,這個操作方法不僅效率低還經常讓人想不起來怎麼用,有點浪費了分屏本身的作用。

而 iOS 11 之所以隨時都能滑出 Dock,就是為了讓 Dock 上的常駐 App 可以輕易地進入分屏狀態。比如你正在全屏狀態下寫 Pages,就可以從底部滑出 Dock,然後把 Dock 上的 QQ 拖到上面來,就進入了分屏狀態,這個操作一步到位,相比以前省事很多。

你會注意到其實 iOS 11 的多窗口有兩種形式,一種分屏(Split View)一種浮屏(Slide Over),這就具體要看 App 的支持程度了,區別在於分屏可以調整窗口的比例,而浮屏就像提示框那樣始終懸浮在上面。無論哪種形式,對於 iPad Pro 這塊大屏來說都是很好的利用,減少了 App 切換的幾率,還便於協作。

談到協作,上一代 iOS 10 就提供了窗口之間的拖拽功能,這次 iOS 11 更進一步,幾乎任何內容都能拖拽了,最實用的就是把郵件附件,直接拽到 Files 文件夾里保存;或者說我一次要發送很多文件,直接拖到郵件里做附件就好了,在沒有滑鼠鍵盤的觸摸屏面前,你還能想出比這更方便的操作嗎?

如果你還覺得這些操作不夠「電腦范兒」,那麼 Files 文件夾簡直就讓人找到了 Finder 或者「我的電腦」的感覺。以往文件都是存在 App 里的,比如要找一篇稿子,iOS 的「桌面」肯定沒有,只能打開 Pages 或者 Word,這是典型的移動操作系統的思路,而Files的出現則讓你像電腦系統一樣,所有個人文件去Files里找就行了。

不僅如此,iOS 11 還提供了網盤對接,除了 iCloud 以外,國內的騰訊微雲、百度網盤也可以支持,只是這個 Beta 測試版暫未提供,估計秋天正式發布時就能看到了。

不過有一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Files只能看到個人文件,看不到系統文件,不像 Finder 和」我的電腦「那樣連繫統隱藏文件都能找到。這個不奇怪,本來就是為了個人移動辦公用,看那些系統文件是多餘的。

除了這幾個讓 iPad Pro 極具專業范兒的改進以外,多任務切換和任務中心的融合是必須要談到的一點,也是 iOS 11 for iPad 變化最大的地方。

首先,千呼萬喚好多年的任務中心終於可以自定義了,也不用再左右滑動去控制音樂播放了,iOS 11 終於懂得用戶的需要了,感謝程序猿一分鐘。

這下你就不用再受系統束縛,可以把想要的小工具放到控制中心了,而且數量增加到了 10 幾個,10 幾個啊!(目前測試最多 15,目測 21 個不成問題,但是沒有那麼多支持的應用了)就沖這一點也得立刻升級 iOS 11。但有一點倒退的是,以往在 App 裡面我想要調整屏幕亮度,只要上滑就能出現控制中心,直接調整就好了,但現在上滑首先出現的是 Dock,繼續上滑出現的是多任務+控制中心混合界面,原來 App 的窗口縮小為了屏幕 1/4,在這個界面下調整屏幕亮度,有種退出 App 的感覺,如果你在玩遊戲或看電影,情緒是會被打斷的,剛才讓我感謝程序猿那一分鐘不存在了。

順便提一下,現在強制退出後台應用的操作方式也變了,只要把 App 一直上滑就行了,這一點倒是比以前方便了。

與此同時你會發現多任務窗口可以保存分屏狀態,你可以再次使用以前用過的兩個 App 組合,就省得再次拖拽窗口了。

當然 iOS 11 的變化還有很多,說它是 iOS 誕生以來變化最大的一個版本也不為過,其他細節上的變化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對於這代 iPad Pro 來說,iOS 11 為其在生產力創作方面加分非常多。

存儲空間堪比便攜筆記本

在 iPhone 7 都用上 256GB 存儲空間的年代,iPad Pro 不翻倍到 512GB 就說不過去了,稍微發個牢騷的是,iPhone 和 iPad Pro 如此「揮霍」內存,起步只有 256GB 的 MacBook 怎麼想?

蘋果比較精明的是,在快閃記憶體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每次推出大容量的高配機型,都把價格變相壓低了,最明顯的就是同為 256GB 配置的版本,這一代售價是 5988 元,比上代還便宜了 400 元,讓你覺得雖然取消了 128GB 配置,但接受 256GB 這一檔更輕鬆了,潛意識裡就給自己升了個級。

同時也可以看出蘋果在刻意用存儲容量區分 iPad Pro 與 iPad,32GB 這種小容量,只有在 iPad 上才能看到,專業機型的起步容量就很高。

一看就是親生的保護套

這次隨 iPad Pro 蘋果還推出了兩款保護套,給我的感覺是,在 Apple Pencil 誕生 21 個月之後,蘋果終於解決了它的攜帶問題,對於藝術家來說,終於可以優雅地攜帶這款繪畫工具了。

這款保護套可以同時收納 iPad Pro 與 Apple Pencil,提供了 4 色可選,但賣到 1148 元已經超過 Apple Pencil 本身的售價了。而如果要把 iPad Pro、Apple Pencil 和保護套配齊了,價格還是貴得讓人咬牙,只能說搞藝術還是要有所付出的。

總結

10.5 寸 iPad Pro 在終結了 9.7 寸前任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移動辦公與生產力創造,它極力想把用戶從桌前拉到戶外等移動場景,並且通過硬體升級、系統發力、App 生態建設的多維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不能說 2 年的時間 iPad Pro 家族就達到了這個目標,但它的確動搖了很多人,讓人們看到」內容創作「並不只是筆記本的專長,很多場景 iPad Pro 甚至比筆記本更高效。

從這一代來說,10.5 寸是一個黃金尺寸,在屏幕與機身之間取得了平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相信這將是該產品線的主力機型。

同時我們也看到 iPad 家族在發展到第 7 個年頭時與 Mac 家族一樣,走上了多樣化發展的道路,從售價 2000 多的入門型 iPad,到幾乎與入門款 MacBook 售價看齊的 12.9 寸頂配 iPad Pro,這之間的人群和市場是巨大的,通過不同的核心配置、存儲空間以及屏幕尺寸,iPad 家族的覆蓋範圍越來越大。

iPad 家族的發展也許正在改寫一段歷史,過去 20 年中國家庭的認知是必須要有一台家用電腦,過去 10 年職場人士的認知是一定要有一台筆記本,而未來這些角色很有可能被 iPad 取代。

最後送上我們的評測體驗視頻,請你感受一下:

視頻封面搞機番外篇:10.5寸iPad Pro評測 以後要變iBook或者MacPad了?_搞機零距離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by 杜傑 鍾文澤


我在另一篇問題里進行了回復,基本可以完全對應此問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50326/answer/184899702

懶得看的我貼結論:性能無法體現,但是新屏幕屬於用了就回不去系列,確實喜歡ipad的用戶可以買,因為這塊屏幕就不會讓你後悔。老pro用戶且理性的在意價格,完全可以觀望ios11後的情況在考慮入手。


比9.7長10mm 寬5mm 居然說【可以接著用以前的保護套(如果它們不是太緊的話)】

就算再不緊 差1cm也用不了啊 寫評測太不嚴謹

看到這不願再往下看


如果買來是為了看劇玩遊戲的話,9.7寸可以再戰個好幾年,沒必要折騰,反正電子產品永遠買不到頭。而我經常畫畫的也沒感覺10.5有什麼特別明顯的提升,9.7筆觸延遲已經很讓人滿意了。

目前為止唯一的感覺就是10.5滑動桌面很順滑。


如果14天內,可以換。如果過了14天,你只能說科技就是這樣。

當然,這樣的話不負責任。就目前我的查看,9.7的256g蜂窩版是6388,10.5的是7088,這個價格差距,是30%左右的整體性能差距(處理器和顯卡不同程度提高)。最重要的差距應該就是屏幕。

看你是否需要。


如果能夠全款退掉自然是值得的。因為價格、配置一模一樣,10.5的屏幕更大,顯然要更好。

不過蘋果這麼搞好讓人心寒,我第一次用蘋果的設備,也是才買的9.7的pro,結果現在去apple官網,看不到我這個尺寸了,連鍵盤都沒得這個尺寸的了。

——————————————————————————————————————

更新一下,原來價格是不一樣的,10.5的64G和9.7的128G一樣價格,不過10.5的沒有128G,只有256G。簡單說來好不了多少,卻必須要降低存儲標準。蘋果是爭取一波市場,以後的蘋果的焦點肯定更傾向於10.5的。如果你買個平板來基本不考慮蘋果的其他配件,那其實無所謂了,因為感覺你換個10.5肯定會肉痛的,相對來說不值得。


換。

不過我3150買的二手ipad pro9.7。256G。

不換。


414買的,當時沒有消息會有更新,結果就杯具了,後續配件官方也陸續要下架了


一定要換,不換會後悔的,趁剛到


資金充裕又有信仰的情況下為什麼不換?


直營店或者官網買的30天內只要一句不喜歡,全款退貨。


能退肯定是要退,至少比新款少一年半的使用壽命。


要,買,換。


全款退掉,換!喜歡了那麼久,不用這麼委屈自己。如果不能換,也沒有什麼,其實沒大多少,9.7完全夠用。


ipad這牙膏擠得都不想說啥了,一直在等合適的入手時間,看來14年錯過air2真是最大的錯誤啊,後面更新的12.9,9.7,10.5一點新意都沒有,害我白等3年,10.5不就窄了一點其他都啥變,ios11前代機型也可以升啊,真的是科技以換殼為本了,不對還是那個殼呢,怪不得ipad都沒人換新。

很遺憾,蘋果已經把9.7的ipad pro砍了,心疼你


買東西之前你都不調查一下嗎?

隨便問個果粉就知道iPad幾月份出新款,既然是腦袋一熱的結果,所以要麼多花錢,要麼心裡不爽,這鍋沒人替你背。

順帶一提,蘋果的產品隔代買提升效果比較明顯。


pro真的有點太大了,除非你對畫畫什麼的有強烈需求


推薦閱讀:

iPad 的電源適配器可以用來給 iPhone 充電嗎?
買了一個 iPad 想刻字,刻什麼比較有意義,誰有合適的詩句或者句子比較好?
iPhone 和 iPad 一起可以做什麼?
是否應該賣掉 iPad 4,入手 mini 2?
2014 年新出的 iPad 遊戲,哪些值得推薦?

TAG:iPad | iPad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