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證偽主義在科學家群體(普通人)中這麼流行?

題中所稱證偽主義(Falsificationism)主要是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發展出來的科學哲學理論,認為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標準是一個理論是否具有可證偽性,即一個理論(命題)是科學的當且僅當其存在被經驗證偽的可能性【1】。但證偽主義至少面臨著兩大困難:一方面是迪昂-蒯因論題(Duhem-Quine thesis),另一方面是真實的科學史。在波普爾之後,科學哲學也有很多發展,如庫恩,拉卡托斯,勞丹,貝葉斯主義等。

奇怪的是,在我的日常觀察中,從事科學工作的人非常推崇波普爾的那一套,科學方法論教材中也通常會介紹波普爾的理論,並且也有科學哲學教材指出波普爾理論在科學家群體中的流行程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波普爾理論的簡潔性、直觀性和對科學家的理想化描述,還是科學家群體的科學哲學知識太過時了,或是其他一些原因?

根據@ LLLBK 的提醒,這一問題也可以改成:一個教育水平、智力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科學家,甚至是頂尖的科學家),為何會相信一個早就被確認是有問題的觀念?

【1】有人會認為可證偽性只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但這樣的理解一方面不符合波普爾的初衷(給科學和非科學劃界),另一方面波普爾本人也說過可證偽性是充要條件(見: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不是很明白Duhem-Quine thesis跟科學理論到底有什麼關係。一個科學理論總是由若干條假設定義的,要檢驗的是這個整體,而不是每條單獨的假設。

另外,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科學家所秉持的並不是嚴格的「可證偽性」,而是弱很多的「可檢驗性」,就是說,一個科學理論的預言需要能與觀測結果做比較。至於這種比較的結果到何種程度算是「錯誤」,到何種程度算是「正確」,實際上是非常因學科而異,也是非常因人而異的。當然,一個學科要發展,必然需要在內部約定一些「共識」,比如高能粒子物理領域裡比較通行的frequentist approach下的5sigma約定,但這不可能,也沒必要上升到universal的高度。

再另外,大部分現代物理學家認可有效理論的觀點。就是說我們現有的理論都是在某個適用範圍內「足夠有用」的理論。嘗試找到適用範圍更大的理論固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這並不能否定原有理論的用處。就好像發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不能否定牛頓力學在低速宏觀體系里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近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一個理論被證偽,它仍然可能是有用的。


因為這些人都是實用主義者,而不是科學哲學研究者,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絕對正確的邏輯真理,而是一個可以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原則。證偽主義的優點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很強,在生活中可以快速地排除掉99%的非科學問題。

誠然,這個標準用於定義科學有點太絕對了,而且現實中有時候要證偽一個理論難度也不小( 所謂蒯因論題 )。但既然大家對嚴格的科學定義/標準並沒有興趣,那它是否過於絕對也就不重要了。而那些難以證偽的問題,占生活中我們碰到的實際問題的比例太低了。大部分人生活里碰到的種種思辨經常是完全不具備可證偽性的,難證偽的還可以討論,但要是完全不可證偽也就可以直接無視了吧?

另外很多問題真的很難證偽么?沒錯,要做到絕對意義上的證偽,確實是很難的,但實踐中根本不需要這個級別的證偽。比如說韓春雨事件,他的文章真的絕對有問題么?當然不一定,可能別人重複不出來是因為被智子封鎖了呢?但科學界在實踐中需要考慮這種可能性么?

所以歸根到底,所謂證偽主義,就是一種非常實用主義的觀點,用樸素一點的話來說就是類似「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像一個老闆請一個人來幹活,他自然也會想辦法來確認這個員工的工作產出。一個理論也需要一個「證明」自己有效性的標準。即便一個人沒有任何科學哲學訓練,也會有類似的樸素認知。當然思想界在這方面會做得更為嚴謹一些,所以就抽象出證偽主義。

額外說幾句,知乎上批判證偽主義的人很多,如果只是學理上的批判,那麼前人做得已經很充足了,沒必要再廢話;如果是想用這種批判指導實踐的話,我覺得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證據確鑿的殺人犯,在被判刑的時候,律師替他辯護說,可能這些證據都是外星人用高科技偽造的呢?

大家覺得法官會聽取律師的辯護么?


這個問題就我理解而言跟證偽主義的內容關係不大,但是證偽主義有一個「優點」是它的核心觀點非常簡短,以至於一句話就能說完。按照目前文化認知領域的常見看法,越是簡單的思想我們越是傾向於把握。

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緣於常識認知不同於哲學家的推理,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結果。證偽主義最初的目的是將19世紀產生的眾多科學與偽科學區分開,這個語境到現在都還非常具有生命力,當人們聊起什麼是科學的時候,意思往往是說科學與偽科學有什麼區別,或者意圖是判斷某個學科是不是科學,所以很自然地就會往證偽主義的方面想。科學家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所動用的認知資源無非就是常識,畢竟多數科學家沒有很正經地接觸過科學哲學。

========================

回頭補充一下。雖然我個人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需要真正涉及科學哲學領域,但是感覺許多同學對科哲存在一些誤解,所以想澄清一下(當然其實我也不是特別明白,大家一起學習~)。首先是認為科學哲學應該更多地關注科學家的科研活動的觀點自然是正確的,但是科哲不能只關注現實的科研活動。這是因為,科學哲學從根本上說是一門認識論,它的目標是找到認識規範,而不是充當科研活動的記錄員。事實上,當代科學哲學關注科研實踐的根源是庫恩在考察科學史方面的卓越工作讓哲學家們發現了理解科學的新的角度。但是追隨庫恩而來的歷史主義、相對主義和科學研究、科學知識社會學還有後來的科學認知方面的研究等等或多或少都帶有否定科學的真理性的色彩。這當然也很好理解,採用描述方法來進行研究,自然找不到什麼有規範性的東西。

第二個是關於整體論的挑戰。檢驗整體論當然會對證偽主義造成嚴重的挑戰。波普爾證偽主義的想法極其樸素,他之所以會站證偽而不像標準科學哲學那樣站證實,就只是因為他很單純地覺得肯定後件推理是無效的,而否定後件推理是有效推理。當時的哲學家就已經在使用迪昂論題去反駁波普爾的觀點。後來拉卡托斯證偽主義提出一門科學的核心是不可被證偽的,以此來迴避迪昂論題。但是由於整體論挑戰的是將科學視為科學理論的觀點(句法觀),所以在這方面修修補補的意義其實也不是很大。


因為他們是科學家,不是科學哲學家

磨刀不誤砍柴功,但砍個柴也沒必要非要把刀磨得吹毛斷髮

一批人拿著不算特別鋒利也不太鈍的刀砍柴,另一批人研究怎麼讓刀變得更鋒利,這不是很合理么

所有人都來磨刀的話,今晚拿什麼生火做飯?


我是學科學的。說實話我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認真看完問題和所有人的回答以後,認真的找了一些關於題主和答主們提到的一些概念相關的材料看了看,那麼下面,我作為一個在題主和大部分答主都懷疑的一個人群中的人,自我批判一下我們這個群體。

科學家為什麼喜歡證偽主義這個理論?

1.從目的來說,為了和偽科學切割。我不得不提到當前科學的團體(當然我只是只大部分人,不是指所有科學家)對於偽科學,神學,有一種仇視情緒,原因也很簡單,這是一個你死我活的戰爭。近代以來,科學已經基本上贏得了這場戰爭,所以我們不想在臨到簽投降條約的時候,對我們的敵人有一絲的憐憫。所以,所有的科學家,都希望宣揚一種在科學和所有偽科學之間的嚴格分界,掃清敵人的殘餘勢力。而如果真的去問研究科學哲學的人,可能他們都會說,這事沒這麼簡單,你們之間的界限很多時候說不清楚,雖然這是真話,可是真話擋在科學家的利益面前了。

我舉個科學例子,達爾文在當年寫物種起源的時候,堅持「生物的演化是長時間連續性的緩慢改變,不是突然性的劇變。」這一論點,雖然,當時達爾文也沒有確鑿的證據完全證明如此,但是他知道演化的時間尺度,正是神學的死穴,所以他必須咬定這一點,即使當時有證據不支持這一點。後世,有很多證據表明,生物的進化不是均勻的,有些世代,生物進化的速度很快,這也是進化論的不斷發展。雖說這也不是證明了神學正確,但是當時達爾文確實要為了和神學決裂才想要完全否定這種進化的突然性。

(本人不是學生物的,本段可能有問題,該例子來源於我當時讀的物種起源這本書的中文序言)

2.從難度來說,這個理論簡單。題主提到認為科學家智商高,可是我覺得不管是高智商還得低智商,大家都喜歡簡單的理論,只要能說服自己,能說服別人,那越簡單越好。

再舉個科學例子,量子力學裡面有個詞叫波粒二象性。反正你找個高智商的人,如果不是理論物理的水平還算可以的話,他的解釋就是,物質既可以表現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現為波動性。然後再打個比方說什麼這是一個硬幣的兩方面啦什麼的。但是如果真的學過量子力學的人就知道,波粒二象性這種觀點,是歷史發展的中間產物。在哥本哈根解釋的概率波理論出現以後,波粒二象性這種說法早就已經沒有出現的必要了。物質就是粒子,而概率波只是粒子的狀態描述。但是科普的時候如果我系統地講量子力學,人早就跑了,誰都不想聽長篇大論的理論,大家都覺得,反正能說服自己,能說服別人,你就不能講簡單點嗎。

3.從宣傳上來說,證偽主義的錯誤在科學界沒人講。能證偽並不是科學和偽科學的分水嶺,說實話我見過那麼多老師沒人跟我說過一句這個話,為什麼呢,因為也沒人給他們講這個話我估計。科學普及是大事,科學哲學也是需要普及的,你看知乎科學這個話題有多少人關注,物理學有多少人,可是你看科學哲學才幾個人。

4.科學家群體中存在對哲學不滿的人。此次我不得不說,科學家中有一些對哲學頗為不滿的人,並認為哲學,人文學科沒有實證精神,信口胡說,不講證據。我就有一個老師,上課時曾親口跟我們說「動不動就說什麼什麼哲學指導我們科學發展,我去做科學研究的時候也沒見你們指導過我們怎麼搞研究」。費曼先生一輩子也是這種觀點,包括在學物理的沒人不看的世界級物理學教材費曼講義上面,他都明確反對「物理學定律的哲學解讀」這種論調,並一生大肆批判心理學等學科。

5.科學家對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共識就是這個領域的共識不多,大家都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所以就算有人對證偽主義有意見,大家也不會當真去較真。這裡面例子就多了,比方說證明不了的理論怎麼辦啊,現在弦論就面對這個問題,有人覺得你就別研究了,而有人覺得很有意義。再比如,比較現實需求性的,非基本性的問題,是否應該是基礎物理學中的範疇,這事大家也是重口不一。比方說我們這些學天文的,到底算不算學物理的,這種事情都是大家想法不一樣,可是誰也沒心情說服誰,因為大家都覺得,反正你換換概念,換換分類,換換具體的說辭,大家還是該怎麼干怎麼干,具體的事情就是那樣,科學家誰都知道科學研究什麼不研究什麼,你非要詳細論證這個東西算科學還是不算,我覺得大家的興趣沒有那麼濃厚。

6.另:題主說,可證偽性在波普爾眼裡是充要條件,我只能說科學家雖然很喜歡能證偽這個標準,但是科學家肯定也沒幾個人讀過波普爾,所以你說科學家是否覺得這個東西是充要的呢,以我現在認識的老師同學們來看,有的人覺得,有的人不覺得。大家雖然都很喜歡可證偽這個講法,可是我覺得大部分科學家並不是覺得這是唯一也是絕對肯定的標準,畢竟,這是我們學科之外之物,這東西本身也沒有證明對吧,所以我們對沒有證據普遍認同的學說基本還是只是當談資罷了。

綜上所述,我們這些搞科學的人,懶,笨,不要臉,所以就算我們搞著科學,我們對於科學哲學,也沒什麼太高的認識。

另還請題主或其他科學哲學方面有經驗的朋友們在評論中給我一些好的此方面的入門級著作,也好方便我本人拜讀及在科學行業裡面對此進行些許宣傳。

本回答措辭粗鄙,但無意詆毀科學工作者,但也希望各學科間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在看了很多答案之後,我感覺這裡可能有一個問題:有些人所說的證偽主義與我所了解到的波普爾的證偽主義非常不同,他們的可證偽性混雜了一些整體論和貝葉斯方法論的東西。 @李秀蓮所說的科學理論在整體上具有可證偽性,完全符合迪昂有關整體論的說法:

如此看來,有些人所謂的證偽主義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理解被改造過的,不是完全停留在波普爾那裡。(當然,大多數人沒有這種思考,他們的證偽主義就只是波普爾的通俗版本。)

由此,我覺得有一種可能是,並非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在科學家群體中流行,而只是科學家群體很喜歡用證偽主義來稱呼自己對科學方法的認知,他們實際的思想未必是嚴格意義上科學哲學中的證偽主義。(有的是曲解了波普爾,有的則是偏向了其它理論。)

至於迪昂—蒯因論題是否會推翻證偽主義,就我所知其實也不一定,至少迪昂的整體論可以被看作一種修正過的證偽主義:


可證偽性是你們這麼用的嗎?

可證偽性是為了對互相競爭的多個理論(例如能解釋同一實驗現象的多種理論假設)用實證進行選擇而設置的基本條件。有了可證偽性,競爭性理論才有了可對比性,才能針對它們之間的矛盾之處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如果某一解釋理論是由多種理論假設組合而成的,這些假設互相關聯,並不存在競爭關係,當然很難對哪條具體假設進行證偽。

如果沒有更好的競爭性理論出現,已經存在的最好的理論哪怕已經被部分否證了,也只能先繼續用著,同時在這些否證的刺激下加快理論進化、促進新理論誕生——如果因此出現了多個競爭性理論,可證偽性又可以在理論的選擇和淘汰中大派用場。很多時候當更好的競爭性理論已經出現並通過實證打敗了舊理論,舊理論依然在一定範圍內(例如新舊理論有一致結論的領域)作為科學理論有應用價值。

這就是知識的進化論。科學是在實證淘汰機制下快速進化的知識。可證偽性就是參與這場進化遊戲的門票。


Duhem-Quine thesis和科學理論整體具有可證偽性毫無矛盾。如果你孤立地討論單一科學理論,那實驗結果確實可能存在歧義:比如Michelson-Morley實驗結果一出來,立即就出現了好些可能的解釋,都能自圓其說——在這種情況下,你確實沒法說MM實驗單獨證偽了哪個理論。

然而,MM實驗也確實起到了證偽的作用:不是證偽一個理論,而是證偽了當下理論的整體。儘管任何理論範式內部都有可調節的空間,但只要你確定一組理論的總體,他們就都可以在整體上被毫無歧義地證偽。這時,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現有的理論必須被修改。儘管修改的方案還可以商榷,但修改的必然性卻沒有任何辯駁的空間。這看似細微的一點,正構成了現代科學不同於先前研究範式的核心:只有要求理論在整體上可證偽,實驗才能在關鍵時刻逼迫理論創新、乃至範式轉換的發生。這樣的機制,在由人心向背和社會經濟結構主導範式轉換的學科中是不存在的。

簡而言之,在大部分其他學科中,範式就是目的本身;但在科學上,範式為實驗結果服務,科學理論不過是組織實驗數據的邏輯結構。這讓科學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可操作性,進而與技術無縫連接在一起,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


就我所知,大部分學物理的人對哲學既沒興趣也沒仔細學過(包括我),對於可證偽性的理解不比普通人深入多少。

就我所知,大部分學物理的人信奉的是shut up and calculate理論。只有在面對什麼都不會算的外行瞎造出來的理論的時候,才搬出來可證偽性,立刻結束討論。百試不爽。

就我對可證偽性粗淺的理解來說,現在的物理理論應該是沒有百分之百的可證偽性的,如果一個理論有95%概率是錯的,大家都會選擇不去看它。如果一個理論只有6*10^-7概率是錯的,我們就認為它是對的。

我對「什麼理論才是好理論」的回答是很樸素很原始的,實踐上來說如果一個理論可以用比較少的參數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那它就是好的。內容上來說如果一個理論可以讓人對世界的構造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它就是好的。這個世界觀漏洞百出,但大部分時候挺好用。


證偽主義和剃刀其實是非科學家們的最愛,也就是我這樣半吊子的人的最愛。

科學家們並不關注這些是因為這些已經無所謂了,由於科研工作者的職業鍛煉,如果遇上了一個不可證偽、因而「無必要」的假說,他們能很快地識別出來並自行解決之,而不會拿到檯面上爭論。

大家都是聰明人,不用那麼費事嘛;

但是聰明人遇到蠢貨基本也是繞著走的,民科們總搞些大新聞,難道真的有大牛在理會他們在放什麼屁嗎?

實際上有些東西人家不提因為都是默認的事,所以證偽也好剃刀也好本意是用在科學上的,但更多的表現在和科學和非科學的對話領域上,這僅僅是因為遇到的傻逼太啰嗦而已,然而往往這時我們會發現遇到的傻逼連證偽都理解不能,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非常不好意思的說,因為教育民科時經常要用科學哲學,導致我已經恨屋及烏。。。一看到科學哲學就想到民科!一看到科學哲學就想到民科!

估計好多科學從業者也和我一樣,基本上把科學哲學跟民科畫上了等號。這樣當然是不對的。可是實在沒有辦法,association 太牆裂了。

我其實覺得民科的根本問題完全不在哲學而在動機。很多人就是幻想想搞個大新聞讓自己famous。至於這個世界真正是什麼樣的他們壓根不在乎。

你說的那一套套這個可證偽性那個剃刀,對人家的吸引力還不如一個三流陰謀論。他們真的想知道怎麼判斷一個理論好不好嗎?

對民科討論哲學真的有點對牛彈琴。


謝邀……

因為證偽主義作為一種規範,在相當大的一部分情況下,確實是有助於產生更好的結果的(確實能夠幫助把很多對科學造成負面影響的東西踢出科學)……

這個問題其實要以迪昂蒯因論題未被科學家所認知為基礎來進行判斷……也就是在科學家的眼中,我們確實可以證偽單一的理論……而在我們對於每一個「X為真」這樣的判斷成立與否的先驗概率大致相等的情況下,確實可以定義一個這樣的「證偽」,使得證偽單一的理論是可能的……

接下來的問題可以參考 @Manolo 的這篇專欄文章:

經濟學角度看可證偽性 - 知乎專欄

這篇文章證明了證偽主義在上述這樣的情況下,是十分經濟的選擇,不僅僅是簡潔直觀,而且也確實產生了更好的結果(在我們對於一個命題的真偽判斷的先驗概率大致相等的時候)……

而至於在此基礎上重構迪昂蒯因論題,以及各種範式鬥爭的情況,則是在描述沒有一個較為公認的先驗概率的情況了……

我們必須了解,科學家們對於科學哲學理論的選擇,往往不是從歷史上的科學發展角度出發的,而是從如何對於以後的科研做出合理的規範這一角度出發的,這使得他們確實有理由選擇證偽主義,儘管這不是對於科學發展的準確理解……或者說,科學家的「支持證偽主義」,實際上大多數也只是在他們試圖表明「某些東西不好」的時候,才支持的證偽主義(或許經濟學家算是少有的例外,他們對於證偽主義的支持更徹底一點,只是近年來才開始逐漸拋棄這種思路的)……

當然,我也不否認這一點,就是也有很多科學家選擇放棄證偽主義而走其他學派的道路又或者是乾脆不選擇任何科學哲學理論,這是因為他們留意到了他們的工作中,還有很多直覺性的假設,儘管他們認為這是正確的,但是的確未經檢驗(也就是迪昂蒯因論題在科研中實際的表現方式)……(實際上科學家裡甚至「怎麼都行」派的都有)……

更進一步的,對於那些不選擇任何科學哲學理論的科學家們來說,科學就是科學本身,就是他們每天工作中在做的那件事情,通過哲學家的規範來理解科學,對於他們來說是毫無必要的……我想這對於科學哲學家們來說更值得注意,實際上或許這正是科學家們所應有的態度,或者說,如果科學哲學家們把所有的科學家都假設成這種態度,對於科學哲學的發展來說更為有利,因為,只有科學家才能作為科學的最終判決者,而科學哲學家,只是對於過往判決的闡釋者和新判決方案的建議者,至於闡釋者所發現的判決的規律,或許科學哲學家自己知道就好了,沒必要非強求科學家認同……(哲學家當然可以批判科學家對於哲學的無知,但僅當在科學家對於哲學的無知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本職工作,並且有一個足夠強的證據來對此進行說明的情況下)……

至於什麼「科學的合理性」和「科學的功利性」之間的區別,完全可以沒有……別忘記,實用性是合理性的重要部分……難道看到神跡從而相信神,這有什麼問題嗎?……有問題的是「看到神跡之後相信一個和其他有更多神跡支持的不兼容的神」啊(因此科學是可信的,而基督教的神以及佛教的神通不是)……如果你說「但這不一定是客觀現實」的話,可「客觀現實」就是應該相信的嗎,「不是客觀現實」就是不應該相信的嗎?(從沒有任何有效的論證能說明這一點啊,倒是有很多論證能說明並非如此)……

在一定程度上認可 @噴噴更健康 的 :科研這個圈子, 只要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community(有錢),內部有peer review(有人),外部有合作產出(有其他行業承認的成果) 即可……

但我必須指出,這不能解釋為什麼科研工作者會用可證偽性攻擊偽科學,事實上,定義一個東西是否是科學,一定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和錢的,甚至會影響到合作產出(而且實際上我嚴重懷疑科研工作者真正質疑一個「學科」/「理論」的時候,就是因為合作產出的問題)……


因為波普爾的理論在處理not even wrong的東西的時候實在是太好用了……

畢竟,對於科學工作者而言,只有在跟偽科學撕逼的時候才用得上科學哲學,而處理這種令人不快的衝突時怎麼方便怎麼來是人之常情。


據我親測,知乎上凡是多多少少涉及到科學哲學的問題或回答,大概率會有人說「可證偽性」,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步說明。

甚至還出現過這樣的情景:我說自然科學一般是歸納的,有人跳出來評論:「我知道科學是可證偽的,不用你告訴我!」我:[黑人問號臉.jpg]

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有三方面原因(理論本身是否正確並不在其中,因為我認為絕大部分人沒有讀過哪怕是科學哲學的普及讀物):

第一,可證偽這個標準確實簡潔易懂,一兩句話就可以說得比較清楚,幾秒鐘就能認為自己已經理解,這使其極易傳播;

第二,對於沒接觸過科學哲學的人來說,可證偽一定程度上「反常識」,而人們對反常識的知識有強烈的獵奇和炫耀心理,有利於其傳播;

第三,大多數人並不在意、不會想、也不會查證剛剛學習到的這個簡潔的理論是否有問題,手中有了一件可以使用工具(無論其使用的結果如何)已經足夠讓人欣喜了。


很簡單,因為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科學家根本不重要。

科研這個圈子,可以互相合作的community和peer review是基本套路,只要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community(有錢),內部有peer review(有人),外部有合作產出(有其他行業承認的成果),做這個的根本不會去在乎這些哲學定義之類的東西,又不是你定義一個東西是科學了明天他就有人有錢了,定義一個東西不是科學了錢人就都跑了。


這是因為,科學是一種low到爆的、只認事實(實證)的學術流派。

因此,

1、科學界對哲學這種空對空、不重實證的東西並不感冒。許多科學界大牛都曾發表過「(現在的)哲學(已經)無用」之類的言論。

很容易理解,當你通過實打實的研究、使得利用行星加速、繞太陽N周后的探測器終於降落火星後——倘若再遇到「兩小兒辯日」,你還會覺得「這個對手值得一辯」嗎?

蟲洞、時間旅行,這都是通過活生生的實驗揭示出來的一種可能:這個預言將來是會被證實呢,還是證偽?

都玩到這個門檻上了,你讓他們退回去辯論「風動還是幡動」?不帶這麼磕磣人的。

所以你讓科學家去研究科學的哲學定義?有這閑工夫找本武俠小說甚至玄幻小說看看不好嗎……

2、科學研究方法一直在進步。說一日千里亦不為過。

過去,生病是血、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四體液失調呢,還是金火水木土五行失去平衡?沒人知道。

後來就有了顯微鏡。

然後有了電子顯微鏡。

現在DNA測序不到三千美元,不到一個月就能拿到你的全部遺傳密碼。

過去,燃燒可能是……燃素吧?

現在,金相顯微鏡讓你親眼看看位錯。

過去,三體運動是混沌,不可預測……你說按某個初始條件三年後軌跡會變成什麼樣?經過各個點的概率是否一樣?媽蛋這玩意兒怎麼可能算出來啊啊啊啊啊啊啊,再拉一車草稿紙也是白瞎……

現在,超級計算機幫你模擬星系的形成過程——若干萬年,幾萬甚至幾百萬顆粒的互動。

技術設備數學工具嗖嗖嗖的不停升級,你說科學的哲學定義?唉呀誰知道,天天升級。不感興趣。沒什麼用。要不你們聊,聽說xx實驗室發明了一種新儀器挺犀利的,我去看看……揭我底啊?就愛玩遊戲怎麼了?討論無趣無用的哲學話題,可未必比玩遊戲更有益於科學發展呢——至少玩WOW的確幫助了流行病學。

嗯,不開玩笑。科學界還真就這態度。

當然,雖然研究手段無限且常變;但有一點,自科學誕生一來就沒變過。那就是——實證。

兩者加起來,就是:科學從不依靠辯論取勝。風動還是幡動,這玩意兒不值一提。遠沒有替孩子換尿布重要。

科學只重實證。

所以,設計並完成「卡西米爾力」驗證實驗,這就值一個諾貝爾獎。當然,引力波實驗也一樣。

但提出弦論這樣二十二世紀的物理學嘛……挺有趣的,和現有理論吻合很好;但在它能通過判決性實驗淘汰掉其它理論之前,絕無拿到諾貝爾獎的可能。

因此,任何關於科學定義的哲學理論,只要它凸出「實驗有一票否決權」這個要素,科學界都會接受

換句話說,科學界(普通人)壓根懶得看科哲們都在說啥。只要你不反對實證,那就是「嗯嗯好,點頭通過」

將來真拿來用了,也是隨便哪個看起來最推崇實證,就揪它出來用。這裡面,顯然證偽說是最凸出實證作用的,那就它了。

至於之後你再彎彎繞什麼白馬非馬……不好意思哈,我還有一塊尿布要換。唉呀屁大點事,要麼你就弄個實驗證明自己,要麼哪涼快哪呆著去,別耽誤我的大事。啥大事?當然是換尿布啊。

所以現在我就很奇怪了,尿布大點事,為什麼你們就是要這麼在意呢?

————————————————————————

現在是什麼年代呢?現在是掛人的年代 O(∩_∩)O

經常見這個人跳出來反「證偽論」,現在我可知道他為什麼視證偽論為眼中釘了。

嗯,補充量子糾纏/定域性實在性方面的科普資料:

中國量子衛星實現超光速通信?量子糾纏不允許_網易科技

2015年物理大事件(一):終結定域實在性--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吵結束了 - 今日頭條(www.toutiao.com)

Quantum entanglement shows that reality canamp;amp;amp;#x27;t be local

相對論推導出蟲洞,蟲洞啊,多麼奇妙的東西!多少科幻小說科普作品圍繞著蟲洞在做文章!

相對論允許時間旅行,時間旅行啊!!!去TMD因果律!我就是要回到過去殺掉小時候的自己,會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呢?想想都帶感!

多少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穿越小說……MD早拍爛了的題材啊!

然而,有人不假思索就把它連線到量子力學上!

由不得你不目!瞪!口!呆!

量子論啊,15年才剛剛有個實驗,一舉堵上了貝爾不等式驗證實驗的所有漏洞,無可辯駁的證實了,(微觀世界裡)定域性和實在性不可能同時有效……

多激動人心的判決性實驗啊,還是熱乎的呢……

然而,有人明顯不知道它——他居然本能的以為,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時空旅行和推翻因果律?

判斷對錯題吃個大鴨蛋?這不科學!也不魔法!更不概率!

我曾經以為對錯題吃鴨蛋是江湖傳說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趕緊往我臉上糊了一坨……

不信看我的評論區,真的沒含糊其辭故意炸魚吧?絕對絕對沒有用模稜兩可的措辭、誤導魚們錯誤連線,對吧?

一沒魚鉤,二沒魚線,三沒魚竿……可就是有那麼一條大笨魚,撲稜稜的飛了起來,直撲我停在兩百米外的車子的後備箱……

問一下,這條魚會不會重金屬含量過高啊?能吃嗎?

真有你的,@趙明毅 - 知乎

尤其是他這個帖子,更是有趣:為什麼證偽主義在科學家群體(普通人)中這麼流行? - 知乎

嗯,不由得我興緻大發,想出了一句絕妙的判詞:這位答主完美重現了小學三年級學生拿到高中課本時的懵逼狀態……


據我觀察,大部分圈外愛好者都要落後那個行當五十到一百年。


奇怪的是,在我的日常觀察中,從事科學工作的人非常推崇波普爾的那一套,科學方法論教材中也通常會介紹波普爾的理論,並且也有科學哲學教材指出波普爾理論在科學家群體中的流行程度。

這個現象在國內確實存在,但在西方其實並非如此。我覺得很可能就是因為歷史的巧合吧,比如某個翻譯的人特別喜歡波普爾,然後因為翻譯和討論他的東西很多,自然就流行了。。。


科學家的世界太高深。我只能說普通人對證偽主義的應用。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而現代社會分工的細緻,讓人根本無法去了解其他專業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往往只能專攻1個專業,即便是天才,也不過專攻幾個專業而已。

但是,我們的需求卻是跨越N多個專業的。我們需要飲食,需要醫療,需要體育運動,需要各種各樣豐富的活動。 這些東西往往都不是我們專攻的方向,那麼,我們面臨一個問題——該信誰?

比如,我生病了。是信現代醫學,還是中醫巫術,還是祖傳秘方,還是道士驅邪,還是瞎子算命風水先生教我改變床的方向?

比如,我餓了。是相信轉基因食物,還是拒絕轉基因,去相信崔永元那個通不過國家檢測的純天然無添加非轉基因食物。

比如,我想學物理了。是相信教材,還是相信吹得天花亂墜的民科。

比如,我想習武了。是相信現代的科學訓練法,還是相信氣功內力秒天秒地,祖師爺一根手指暴打美國拳王,腦袋扛電鑽的傳統武術。

這時候,證偽主義就體現出了用處。其實,這也是基本的科學素養。

我假設有一個事物是真實存在的,是真的有效的,但是,這個事物無法證偽。

那麼,只要人能夠從這個事物上獲利,必定會出現無數的造假者——反正無法證偽,有錢大家賺。反正,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分辨造假者和真貨。

我的最佳選擇,就是拋棄這個事物——更不要說這個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是否真的有效,本身就得不到驗證。

凡事提出無法證偽的事物,觀念的人,都不值得相信。因為是騙子假貨的概率趨向於100%。大家都知道,0.999999999.....(無限個9)在數學上,等於1。


用來結束無價值討論的武器之一。


推薦閱讀:

如何策劃一場同學會?
為什麼人們看完馬男傑波克就要截圖髮網上?
如何才能讓陌生人意識到盯著人看是不禮貌的行為?
為什麼有的人對小動物很有愛心,對同類的人類卻很冷淡?
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犯賤」?

TAG:社會學 | 科學哲學 | 社會心理學 | 科學 | 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