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張繼科退賽後粉絲大批離場的現象?

本次國乒直通,張繼科因傷退賽,在他退賽後,大批已經買票的科粉寧願座位空著也沒有去現場觀看其他人的比賽,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張繼科退賽前後的觀眾席:


昨天在酒店電梯偶遇了張繼科,確實很帥。我就看了幾眼也是覺得很養眼的。


不請自來。

作為一個看張繼科八年的迷妹,以前喜歡打球,現在看球比較多。

首先票是自己買的,無論怎麼處理都不關其他人的事情。其次,粉絲分兩種,一種是喜歡張繼科又喜歡乒乓球的,還有一種只喜歡張繼科,第一種可能會留下,因為對他們來說,票還有價值,第二種繼科退賽後基本就會離開,因為他們喜歡看的人走了,那麼也沒有繼續來浪費時間的必要了。最後呢,無論粉絲走沒走,粉絲都是買票來的,最起碼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乒乓球的商業發展。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張繼科可能是他們青春的一個榜樣,伴隨了他們的整個青春,最起碼對我來說是這樣。看了這麼久他的比賽,也絕對接受的了他退賽的選擇。

不誇大,也不貶低。

在他低谷的時候選擇為他加油打氣,在他榮耀的時刻選擇默默支持。不會因為什麼而離去,無論何時何地,就是這樣。

八年也不知道怎麼就這麼過來了,想想不是很久,也不是很短。看他從青澀到成熟,這個過程真的很棒。

始於顏值,忠於人品。

最後附上老大美照,下個八年還陪你走。

有小可愛說讓我換張照片 補一張好不好


理解為「我花了錢來看張繼科打球,但並不想浪費更多的時間」。就好像很多人喜歡看電視插廣告時轉檯一樣。

但錯誤的觀點是,「張繼科粉絲退場是因為都是迷妹,愛的狹隘」

就好像某著名導演說電影不賣坐是觀眾垃圾不懂得欣賞。

噴這位導演的人怎麼說的呢?

同樣的,不承認這項目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不承認這項目其他運動員缺乏吸引大量粉絲聚集的魅力,一概怪罪「迷妹人群」不愛球,自私。

就算我買東西,我也是花錢買喜歡,而不是花錢按你的想法喜歡。

喜歡張繼科就要喜歡國乒,強買強賣強盜邏輯。偏偏還洗腦了一堆不會自己思考的人。

道德衛士從不在乎自己愚蠢的頭腦。


迷人不迷球唄 不過人家自己花錢買的票


我喜歡籃球,我喜歡勇士,看其他的隊比賽不多,如果勇士退出聯盟,我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


不是張繼科的粉絲,朋友是,我倆一起買票去看的,退賽後她無心看比賽說喝點我倆就出去了。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每逢大難就跳出來苛責姚明等明星捐錢太少的網友,其實我想說的是,至少我買票支持了,憑什麼要屁大子不出一個的鍵盤俠在這裡說三道四呢?


這有什麼不能理解的,你看球的動力都走了,還有什麼留戀的呢


。。。。。。。別人steam裡面堆了無數遊戲不玩你都想管么。。。。。


社會風氣不好就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人太多了。

花自己的錢買票去看比賽,就算提前離場,也沒犯法也沒觸及什麼道德底線吧。

市場經濟下,花錢買票是最大的支持,比鍵盤俠的嘴炮熱愛強一百倍。


後面的話不一定順耳,先說觀點:

1 我對張繼科本人和他的粉絲都沒什麼意見

2 既然是他的粉絲,買了門票,只看他的比賽,看完走人也無可厚非

3 寫這個回答原因有二:一則反駁買了票的比不去現場的優越。二則希望他的粉絲既然買了票,還是在現場多看一會兒。

下面就不是順耳的話了,不想看就看到這裡別繼續了。

我不敢說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不能靠門票養活,但至少90%以上的體育運動,門票養活不了。這是現實,所以看起來買門票了,花錢了,就比不花錢的有優越感了,那是假的。畢竟這不是追星,買了明星周邊或者路演門票了,就比那些只待在加看電視的粉絲們更優越。給愛豆刷了流量了,就是對愛豆有貢獻了。

乒乓球這個項目主要靠贊助商和政府撥款養活。國內的贊助商大多以器材廠商和國企、或者帶有情懷不差錢的企業為主。我國組織的甲級乙級聯賽,乒超聯賽,實際上就為了給運動員發工資。因為人才選拔,是通過各種大循環賽,國家隊挑人,各省輸送,全運會全錦賽的方式進行的。他們打聯賽過得去就行了,改變不了什麼的。

國家開的工資一般不高,大部分收入來源於贊助企業。大部分企業也不是平白無故贊助的,他們的目的也都是為了換取地方的福利政策。總的來說,這就是舉國體制,最終都要政府買單。

打乒超的運動員,這幾個月的收入少則近百萬,多則一兩百萬,那都是正常。打到金字塔尖,如馬龍樊振東和許昕,基本上收入都在千萬,甚至超過了。所以,仔細算算,那點門票錢,能付上場地租賃費和車馬費用,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這就是為什麼乒超的那些俱樂部,對賣門票這件事,半點也不上心。

對他們而言,那是吃力不討好,沒有半分利潤的事情,我都花幾千萬來養個俱樂部了,難道還在乎那幾十萬的門票錢?你們不來看最好,我還能省下一點人工費。

為了情懷玩俱樂部,或者贊助的企業,就更加別無所求了。所以看球的人多,最多也就是個熱鬧。對他們而言,不在乎的。

而另一大讚助商,就是器材廠商。器材廠商就更直接了,誰能幫他賣器材,他喜歡誰。張繼科早年的成績好,vis賣得水漲船高,蝴蝶就愛張繼科。

但是迷妹們出於收藏目的買個板子,是不可能去燒器材的。所以出了張繼科1k多的紀念板。目的明確,就是賣給迷妹,那底板的材質,真打球的,誰去買啊。出得起這個錢,也不差錢買個vis啊。還是張繼科同款呢。

所以買門票的,還不一定比業餘打打球,但從來不去現場看球的人,對器材廠商來說重要。膠皮、球都是消耗品,有些人也愛折騰底板。還有人會去找教練,有人去租個場館和朋友打打球。器材廠商更需要這些人。

當真正打球的球迷開嘲諷的時候,就忍了吧,其實不會打球的迷妹,最大的貢獻只有流量。要認真說,其實並沒有什麼用。

不過,看人不看球,也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事情。早在劉孔時代,劉國梁就抱怨過,贊助商都跟著孔令輝跑,這是不正常的。贊助商跟著孔令輝跑,是因為當年孔令輝人氣高。其實這也是我希望迷妹們還是在現場堅持多看幾場球的理由。

對於想要廣告效應的贊助商來說,同樣花一筆錢,贊助乒乓球賽所收穫的廣告效應和熱度,還不如砸在請張繼科做廣告上。但是張繼科遲早是要退役的,他退役之後,這批贊助商也就不會再往乒乓球上砸錢了。因為所有人都是跟著張繼科跑的,就和當年孔令輝的情形是一樣的。

這也是為什麼里約乒乓球大火,乒超聯賽卻裸奔,連個冠名贊助商都找不到。阿里體育買下乒超的網路轉播權,到後來卻都不播了。國家乒乓球隊的贊助商,最後仍舊是李寧聯通。

迷人不迷球的結果就是這樣。

而張繼科的迷妹們,看完張繼科直接走人的行為,事實上也就是告訴了所有的贊助商,大家喜歡就喜歡這個人,對於這項運動其實並不關注。這和張繼科本身想要推廣乒乓球,想要讓更多的人關注乒乓球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白瞎了他參加那麼多活動,浪費那麼多時間。除非迷妹們認為,張繼科參加活動,就是為了賺錢。那麼也就無話可說了。

說難聽點,那些只看他比賽的粉絲,看完就走的人,怎麼好意思自稱真愛粉?你們做的,不是在拆台么?

所以,當然買了票,來看人,還是來看球,都是買票人自己的選擇。什麼時候走全憑買票的人樂意。做什麼都無可厚非。但我認為,這種行為不僅面上不好看,與張繼科參加綜藝活動和商業活動的初衷背道而馳,而且對乒乓球這項運動也沒有半分好處。還不如那些說,我因為喜歡張繼科,所以去學乒乓球的迷妹們,討人喜歡呢。

------------------------------------------------------------------

看到評論有提及乒乓球的觀賞性問題,如果只是看個過程的,乒乓球的觀賞性真的不高。但是,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花點心思去看,還是挺有意思的。

分享一下個人感受,剛開始我也搞不懂什麼旋轉不旋轉的,但是球往哪裡打是很容易看的,先從雙方發球發到對方球台哪個位置看起,然後對方是怎麼回球的。發球的姿勢是看得懂的,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運動員姿勢變了,就表示發球要變化。

然後再看運動員這一場球發球有幾種變化,去想為什麼變化,發球到哪個位置容易得分,又是哪個位置容易丟分。看久了,逐漸會發現每個球員的發球、接發球都有習慣的路線,球到了某些位置,他會習慣用某些方式回擊。

基本上到這個時候,旋轉其實也能看個入門了。那時候就可以思考,假如是自己,這球會怎麼發,怎麼接發,戰術怎麼變,要什麼時候變,等等。

當然,業餘打個球,上面這些基本很容易看懂,所以打了球去看比賽,感官完全不同。

乒乓球,是個技術和戰術結合的運動,在不大的球台上,每局大約十多分鐘的時間裡,鬥智斗勇,互相套路。真的挺有意思的。

補充:

門票分成規則一般由主辦方,承辦方,場地方和票務代理分享。在乒超,主辦方應該是乒協,承辦方是各個俱樂部,場地方就是體育館,票務代理很好理解。

乒超第一階段售票由主場俱樂部負責,第二階段淘汰賽由乒協擇承辦方進行。過去乒超無人問津,俱樂部為減少支出,各自有各自的辦法,最終導致票務利益分配剪不斷理還亂。去年乒超票務亂象正是由這種操作模式導致的。

針對某些評論要說的是,這個回答開宗明義,說明了答主的觀點,大家可以不同意。但所謂雙標,道德綁架,無從談起。答主只談一件事,只有一個標準,哪來雙標?希望和呼籲大家多看一會兒,不是道德綁架,只是答主的希望。開端末尾都說了,不看是粉絲的自由。

張繼科的某些粉絲覺得乒乓球不好看,又覺得被其他球迷誤解排擠,既然相看兩相厭,不如不去看。張繼科除了參賽,也會參加各種活動。如果大家迷人不迷球,不如別買球賽門票,去商演現場,把賽場留給球迷。

如果最後賽場又回到里約之前,沒人去看的地步,至少也給比賽的運動員創造了良好的比賽環境,對乒乓球這項運動沒什麼不好。

三創是句口號,對於什麼情況屬於三創成功,恐怕把三創掛嘴邊的人自己都沒搞明白。要分析起來,實在太費力,也不會有人願意看。簡單說,舉國體制保證了乒乓球的成績,卻註定乒乓球無法徹底商業化。離開舉國體制,乒乓球註定滑坡,商業化也不會成功。歐洲乒壇的沒落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這項運動極大程度依賴國家的政策扶持。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麥蒂遠離巔峰之後我足足三年半沒有好好看過一場球賽,近幾年也是不溫不火的看著,而且我是從96年就搬著小馬扎跟我爸爸一起看喬丹的。你看球的動力沒有了,沒有了自己的主隊就很難獲得那種看球的激情了。


說明了張繼科人氣好啊,也說明中國大多數人沒有去現場看體育的習慣啊。反正英國這邊什麼小眾的運動都很多人去現場看。

不然還能說明什麼?


顏值給一個運動員帶來的價值是很大的,這個是有數據的,大家自己去找。我舉幾個實例(本人足球狗,所以只能從足球來說了)

貝克漢姆,人稱萬人迷,你說他在足球領域有沒有影響力,當然是有的,但是和大羅、小羅、梅西、c羅是沒法比的,可是人家有顏值,讓男人都迷戀的顏值,你可知道貝克漢姆換個髮型有多少人追嗎?

c羅憑藉其完美的身材,不錯的顏值,內褲廣告沒少接吧!(手動滑稽)可憐我梅老闆,洗髮膏廣告都很少 。

羅伊斯,多特的盛世美顏,多少版本的fifa是他那完美的面容,我看了都激動啊!!!

但是各位同志們!!!他們是運動員!他們是運動員!他們是運動員!這些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的成績之下的,更好的顏值只是錦上添花。如果一個運動員因為長得好看,就可以代替其他一切了,那們他們真的和霸屏小鮮肉沒有區別了!!!

我們需要刺激粉絲經濟,但是我們最終需要的還是真真熱愛這個運動本身的粉絲,消費市場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如果好看就可以,那運動員還那麼拚命幹嘛?


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奇怪。

首先,先前國乒還是二王一馬時代的時候,看球的基本上是中年以上的觀眾,以及年輕一撥里的練球孩子。除了大賽涉及到外戰之外,基本上收視率低的要緊,贊助商常年就是那幾個,乒乓球員除了頂尖水平能混個大康,其他球員基本上退役後的路子都很確定。那個時候乒乓球的影響力遠不如今天,可以說,要不因為它是國球,根本難以為繼。畢竟乒乓球大多數時候是個人運動。

所以到了今天,劉胖的走出去的戰略下,受了新媒體的春風,國乒算是熬出頭了,慢慢被年輕市場所接納,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以前乒超除了政企採購的票子以外,除了資深愛好者,會有「粉絲」去大批量買票?????粉絲的增加,代表贊助商也會接踵而來。贊助商對於某一項運動的重要性前面很多答主已經答過了。

那麼問題來了,買了票的粉絲是什麼心態?

當然是1、看自己的偶像,特別是真人而不是隔著屏幕,2、參加某些追星組織的活動,3、不乏有部分真正的乒乓運動愛好者。

這三類人中,1,絕對是大多數,2是少數,3比例不好談。所以,當偶像退賽後,1便達不到自己觀賽的目的了。大部分人肯定會撤,畢竟是來看人而非看球的,隨著1的撤離,2肯定也會撤離。剩下的只有小部分的3。


如何看待有人點了兩份菜,只吃完一份,另一份叨了兩筷子就不吃了?

答:我爺爺活了90多歲


有哪個規定去看乒乓球比賽的人就一定得懂乒乓球技術?花的是自己的錢,想看誰就看誰,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有神馬可嘰歪的?運動的一部分不就是展現運動員的美嘛,運動員都不來了還看個啥子。


人家花錢自己買的票,走就走咯,怎麼看,用眼睛看咯


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極為的正常。

因為本身這群粉絲感興趣的就不是乒乓球這項運動。他們是來追星的,是來看張繼科本人的,是那種可以在局間休息跟著音樂的節奏唱歌的粉們,對,就好像演唱會那樣。

他們迷戀的是張繼科的顏,是張繼科那酷炫狂拽的性格,是會在網路平台上和粉絲親密互動的張繼科,是擁有著奧運光環創造了奇蹟的張繼科。

他們已經有一個這麼值得他們喜歡的人去喜歡了,為什麼還需要花其他的精力去尋找另外的人選。

而且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決定歸根結底都是利己的,我反覺得離場的這個決定倒是合情合理,符合人性的最優抉擇。


本來看球就不是學技術,看足球,乒乓球沒有個傾向看著還有什麼意思,本來就是柯粉的話,退場當然很正常。不過我的話肯定不會走,心疼門票錢。


無所謂吧。

反正國乒不缺錢,不過是上面人喜歡罷了,管什麼還有沒有人關注呢,是老年運動也無所謂啊,反正有國家養著。

真球迷絕大部分也不會去現場看球,現場的觀賞效果真不如電視上,跟他們也沒關係。不過小部分現場球迷可能被打擾了,畢竟人多,動靜大。

至於粉絲們花自己錢,別人也更沒理由插嘴了。


推薦閱讀:

美國(校園加選秀)和歐洲體育(青訓)模式的優缺點,和其形成原因?
中國體育產業的機會在哪裡?
目前中國體育營銷行業現狀如何?
如何評價今天舉行的 Uncle Martian 品牌發布會?
有人能介紹一下mlb的零食傳統么?

TAG:體育 | 乒乓球 | 體育產業 | 中國體育 | 張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