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為何不能保證大部分人類不用工作?

理論上說,科學技術提升了生產力,使得很小一部分人工作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溫飽生活。溫飽指的是基本的食物,衣服,住房,教育,醫療。而這些人應該可以去創造一些更有意思和價值的內容,比如藝術或科學研究。

但是,為何目前還是需要大部分在從事著感覺毫無意義的工作呢?

如果只是為了維穩的需要,那理論上是不是每個人只要工作很短的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時間。

也許作為一個工作了9年的職場人,不應該問這種比較幼稚的話題。但一直從事遊戲行業這種本身不帶來生產力,某種程度上來說生產的產品還會降低生產力的話,會讓我有一種虛幻感。

包括最近很火的人工智慧替代工作的問題,為何大部分會擔心失業?已知的服務性工作能被AI替代掉,不是應該可以讓生活更美好,讓人類有更多自由時間么?

所以,每天做著不提高生產力也不進行生產的無意義工作是不是更好?

---------------------------------------------------------------------------------------------------------------------

補充說明: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感覺回答的方向有點偏,也是我這個描述裡面強調說明了下工作的意義。而工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其實我並不想過多討論,我只是希望探討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是符合提供人類舒適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符合了,那為什麼所有國家(必須強調下)都會將失業率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來衡量社會發展。


謝邀

題主啊,你這個想法是危險的啊。為什麼呢?如果部分人類因為技術進步而不需要工作,那這部分人類實際上是被社會大生產給淘汰了。在資本主義體系中,既不從事生產又不能提供消費需求,這樣的人會被資本家狠狠踢出整個社會體系的。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在一切社會關係中,生產關係是主要的社會關係是決定其他一切基本關係的基本的原始的關係。

一旦部分人類因為技術的進步而脫離的社會大生產,因為他沒有勞動所以必然沒有收穫,自然也就無法產生消費需求。這樣的人在社會學意義上是不存在的,其生存意義是零。

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人群存在呢?

是有滴,比如美國的底層白人。

這些底層白人,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不具備相關技能,所以無法從事高技術工作,又因為全球化,使得萬惡的資本家把大量低技術工作放在了中國。所以,悲劇出現了:他們沒有工作。

這就是技術進步導致的,正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全球即時管理成為可能,全球股票交易市場也隨之形成,加之以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前所未有的擴張到全世界,所以全球資本和產業可以大規模流動。所以美國底層白人們失去工作,被技術活生生的淘汰了。

他們高興嗎?肯定不是,否則川普怎麼會出現?

但是,他們似乎也並沒有活不下去,還是按照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政治規則進行活動,為什麼呢?為什麼他們不幹脆起義,推翻整個社會體系?

因為他們還是有價值存在的,什麼價值?投票機器!這時候這群白人們,被上層政治玩家視為了一台投票機器,因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因為長期浸淫在民主社會的價值體系下,他們是不具備理解整個資本社會的遊戲規則。他們以為自己是有權利的,殊不知他們的權利不過是政治家的玩具罷了。當然事情不會如此簡單,資本家還是會恐懼,如果有一天這群人造反怎麼辦?

很好,養著他們唄,作為社會維穩方式,用基本社會保障兜底,這樣可以讓這群人不至於活不下去,但也不至於耗費太多金錢:他們在亞洲賺的金錢已經夠多了。

所以,題主啊,你設想的這種社會變革有一天會出現的,而且會帶來劇烈的社會動蕩。工作是人在社會上的意義,加班會使人身體好像被掏空,沒有工作那可是精神被掏空了。因為現行的社會價值體系中,你是不存在價值的!

當然,題主會說,不從事低端的工作,並不代表不可以從事高級的工作,比如,大家寫寫小說,畫畫,拍個電影這類的充分發揮人的創意的工作,就是非常不錯的,大家可以從事這類賞心悅目,極具價值的工作,這個才是人類應該從事的事業嘛。

嗯,有道理。問題是價值是外界賦予的,個人的價值需要外界的認可,不是說我認為我有價值,我就真的具備價值,價值是外來賦予的。這就簡單了,大量的低技術勞動被AI取代,剩下的人不得不去從事這類需要豐富創意的工作,而容納這類工作所產生的商品的市場是狹小的,而且恐怖的是具備強大壟斷性的。

什麼意思?比如一萬個人寫出一萬部小說,其中真正會被大眾接受的不會超過一百本,而在這一百本小說中間,只有10本才會廣為人知,最出色的兩三本會佔據最多的瀏覽量。我在胡說嗎?

以上是有妖氣的聖殿榜,我截圖了前12名,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總點擊數和百度指數

鎮魂街:20億,39353

星STAR:7.09億,394

藍翅:2.28億,4342

星跡:7674萬,未被百度指數收錄

……

我聽過的也只有鎮魂街,因為它被做成了動畫。這是個強者越強的世界。因為市場是狹小的,單個優秀的生產者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需求,這是物質生產說不具備的特點:一般生產出一台汽車只會讓一個人消費,但是寫出一本小說可以讓無數人消費。這個市場很殘酷,贏者通贏!

所以,註定這個市場不會容納很多的生產者,既然生產出的產品不能被消費,得不到認可,這樣的生產者的價值就是不被認可的,沒有價值的人生則是沒有意義的。人總歸要在人群中才能生活下去。

那麼有沒有解決辦法呢?有哇,萬惡的資本主義既然否定了人的社會價值,那麼就讓偉大的共產主義賦予人存在的意義。

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的物質的依賴關係,走向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階段,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寫到這裡,我終於明白為啥字寫的那麼丑,我的考研政治還能考75分了,就憑我這樣胡扯,評分老師想不給高分都不行啊。

繼續寫一點吧:

現在處理過剩人口的措施已經非常溫和了,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放在以前,比如大英帝國殖民地多,直接送到澳洲去,所以大英帝國百年不倒,歷久彌堅。其他的當然是送到戰場,在血肉磨坊中捏碎革命的種子,比如人類標杆,大美利堅在處理大蕭條時候就是這樣乾的,還有得,比如xxx,對不對,簡直是處理該問題的楷模:以前搞上山下鄉,國企大改革中,大批下崗的職工,對不對……突然加入wto,突然對外貿易大增,全球低端產業聚集到中國,於是乎這個問題就解決的十分的完美,大筆大筆的外匯落到口袋,為了永絕後患,對不對,搞計劃生育,現在xxx都出現民工荒了。所以說啊,有時候不僅僅要看個人奮鬥,也要看歷史行程,對不對。

所以啊,資本主義社會大生產中,必然會出現這些過剩人口,如果沒有這些過剩人口,大家都能吃好喝好,生活好,誰還會拚命幹活,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呢?

至於為什麼共產主義貌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比如我以燈塔國的大學學費為例,大家知道很多美國大學生是負債讀書的,在中國這種情況是較少的,而且中國這種越好的大學學費越低,簡直是人類奇葩,逆價值規律而動。一般燈塔國大學生,好不容易畢業了,找個好工作,收入不菲,然後呢,買房買車還學貸,生活也是不錯的,吃好喝好,平時還能旅遊,休假,簡直是資本主義天堂。但是呢?奇妙的是,存款就是上不去,到死為止,就那麼點錢。換句話說:無法積累資本。下一代重複這樣的生活,但是永遠成為不了資本家的一員,永遠為資本家幹活。是不是有點像養綿羊?綿羊在羊圈中,也是吃好喝好,貢獻羊毛,但是總是在羊圈中,幻想自己是自由的。

比如某國,用的就是房貸,這個原理大同小異。當然也有個別的人衝破了藩籬,成為大資本家的一員,但終究是少數。這是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危機,那麼沒辦法了,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中產階級:工作沒了,工資沒了,學貸換不起,房貸也是一樣,站在冰冷的秋風中,這時候想起來了,原來資本家居然還在發獎金,於是聚集到華爾街,說什麼1%。可惜,資本家坐在大樓里聽不到。語言的批判哪有武器的批判來的有力

這時候馬克思就被想起來了,但是共產主義的名聲早就臭了,但是真的實現了共產,那麼可以肯定最起碼,資本家會和自己一樣在秋風中瑟瑟發抖。這就是共產主義的作用:不患貧而患不均嘛。如果沒有智慧認識到這種制度的不公平之處,也就自然沒有勇氣去批判了。所以,總歸是個價值觀的問題,而價值觀的實現需要生產力去推動社會變革。

就到這裡,我的答案已經被刪的夠多的了。有些人會說,怎麼現在的年輕人還有這種想法?

誰讓你逼我背唯物論呢?!


如今這個社會,依然是產生了價值才有收入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的網紅啊,主播啊,覺得他們工作輕鬆

但實際上,他們創造了話題,話題吸引了點擊,點擊就產生了價值

這個社會還沒發達到人人都可以飯來張口的地步

你想一下也知道,不可能人人都是索取的,總是需要有「人」去付出

等到社會發達到那些付出的「人」全都是機器人的時候,可能你說的想法會實現一部分


電影行業,娛樂行業,遊戲行業,這不就是你說的藝術么……第三產業產值越來越發達就是機械勞動逐漸被機器取代的結果。

人類的生產力還很低下,雖然能夠滿足溫飽,但還遠遠不到能滿足所有慾望的程度,因此必須不斷擴大生產,那麼把人力浪費掉當然是不划算的。

失業是另一個問題,簡單勞動被機械取代,整體勞動率大幅度提高,還保留著舊的生產模式的人自然會被淘汰,失業只是因為這些人不能跟上時代罷了。但是同樣為人,我們總不能看著他們餓死,所以好歹做點事領點工資,總比直接領救濟金強。


這是未來的事情,現在當然還不可以。只要人類不會自我滅亡,那總有一天機器可以把所有生產的事情都給做了,人類躺著不動靠機器奶就可以活下來當廢柴。不過那個時候人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逃


社會運作不是生產力提高了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了

雖然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總和的基礎,但是生產關係現在就是這樣,而這也反過來說明生產力確實是沒有高度發達


因為「差異性」的存在,人的滿足感是相對量而不是絕對量,科技對社會的貢獻平攤在大多數人頭上,此時,需要得到更多,就會回到每個人自己身上,你工作我不工作,那麼我獲得的就會更少,那我也工作,「幸福的人「「不幸的人」是一直存在並且建立在一個平行環境下的,現在的貧困戶與一百年前的有錢人相比,不管是物質豐富程度和思想豐富程度孰高孰低不言而喻,而「差異性」中「階級」的「逐高」驅動力也是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源動力,我們像一截履帶一樣,踩著「高階」的轍印,繁衍不息,而「高階」者探索的方向,就是未來。


科學技術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可能達到。但是社會因素商業因素地緣政治因素不允許。比如說發達國家美國的玉米產量其實可以解決全球處於飢餓狀況人群的基本生存問題,但是因為各種因素影響,美國主要種植的並不是糧食玉米而是飼料玉米用來餵養提供肉食品的牛豬雞等。發達國家的高品質生活是建立在高消耗(能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的基礎上的,把這種高消耗降低為低消耗確實能讓底層人群獲得相對更好的生活,但是高品質生活人群沒有理由沒有意願也沒有相應的政治社會體制讓他們讓出他們的享受。


@索靈solin 謝邀

上面有不少人說各種原因,我就說一個經濟學上的原因吧---人類需要提供消費。

一旦人類生產力過了溫飽線,則經濟的發展就是消費牽引的,也就是說一切工業產品都是需要消費人群來支撐的。沒有蘋果之前,nokia用著也挺好,沒多少人嫌他不好,是科技產生了進步,拉動了需求,於是大家都買蘋果,有了智能機時代,所以是無數屌絲裝逼的心養活了一個最賺錢的公司。機器人很大程度上替代人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是被替代的人類沒有了收入,或者說沒有了高收入,於是這些人沒有了消費能力,於是世界上的一切工業產品都沒有進步的空間和利潤空間,於是資本家(生產者)不管怎樣降低成本都沒利潤,因為壓根沒人買。

有人說了,分錢給大家不就完了,那麼問題出現了—分配不公。大家都不幹活,少數幹活的創造了效益(即使這個幹活只是操作機器),那麼幹活的人心裡不平衡。這些人創造了所有的價值,卻不能享有所有的價值,顯然不合理,於是勞動積極性極大降低,人類陷入了停止發展的階段。反過來,如果幹活的人獲得很高的分配,不幹活的人獲得很低的分配(如溫飽),則不幹活的人作為大多數是沒有消費能力的,於是幹活的人也沒活了,因為生產了產品沒人買,於是社會停止發展。

其實當今社會,尤其是發達國家社會和某些自稱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真的在創造價值,僅僅是活在一個社會體系中提供消費的一分子。只不過社會管理人通過小心的調配社會資源和運作社會秩序讓絕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工作能夠為自己獲得相匹配的收入,於是去買房,買車,消費各種產品和服務,於是推動社會的發展,支撐那些需要巨量人群消費來支撐的技術進步,其實除了頂端的那1%的人,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有彈性的替代的,聽起來很悲劇,然而這就是人類發展到產能過剩時代的定律。

舉一例,我國煤礦工人單人每年的產量是澳洲的1/30,我們沒有足夠的採煤機械來提高效率嗎?不是的。我們如果不考慮別的,只提高才沒效率的話,可以裁掉90%的煤礦工人,因為其實機械的力量太強大了。然而我們沒有,因為這些煤礦工人是社會消費的提供者,沒有他們的消費,則社會上少了很多消費需求,於是很多其他企業破產,於是更多人失業,更多需求被壓制,接連破產,社會掉坑裡了。1929年美國掉過一次,之後爬起來了,從那開始gdp就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了,是就業率。因為其實我們普通人對社會進步沒有任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整體是不可替代的,因為我們提供消費。


可以,但也變得貧窮。


不贊成說「科技發展還不夠」的那些答案。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人的需求會隨著科技發展而大幅度提高。

世界第一台計算機ENIAC發明的時候,發明者聲稱全世界只要6台就夠了。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有智能手機,每一部手機的性能都是當初那種房子一樣大的計算機的百萬倍甚至千萬倍,然而很多人仍然覺得這樣不夠。總是有人抱怨自己的手機卡,以前是Android用戶在抱怨,後來有些iphone用戶也加入抱怨的行列。

汽車剛發明的時候,並不是作為生活必需品出現的。但是後來普及度逐步提高,現在發達國家的家庭普遍有車,很多家庭不止一輛車。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蓋的房子大部分沒有配套地下車庫,本世紀初蓋的房子有地下車庫了,但很少有做到配套率1:1的。而現在條件好的中國家庭也開始有多輛車的需求了。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二手房,周邊配套不錯,房屋質量也不錯,卻賣不出高價,與車庫配比不足有很大關係。

這裡面可以扯到一點「中國威脅論」的內容。這種論調出現固然有政治、軍事各方面的考量,但也有生產、生活水平發展後的資源消耗的擔憂。美國人口只佔全世界的20分之一左右,消耗的能源卻幾乎達到世界的4分之一。而人口幾倍於它的中國,如果生活水平提高後對能源的平均需求達到美國的水準,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能源缺口。

科技的發展,會讓一些從前的奢侈品變成生活必需品。有些當初是認為普通民眾不需要或者消費不起,有些是認為只能以公共形式出現而不能成為私人用品,有些是民眾可以消費但只能以很低的時間密度來消費,例如一輩子只能享用一次等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需求在不斷提高,生活必需品/常用品的邊界在不斷擴大。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發展出方便的航天技術,那麼可以預見必然會有私人宇宙飛船,就像今天有些人擁有私人飛機那樣。而相應的,公共宇宙飛船也會出現,普通民眾會以較高的頻率搭乘這種新的公共交通工具。

需求的進步不僅是消費者自主意願產生的,有時候是來自於行業的超前需求。例如在1080P尚未普及的情況下,影像行業就出現了4K屏的需求。遊戲、CG、電影特效等等,這些年來業界的需求一直走在硬體的發展的前面,有一些需求被提出來的時候,大大超出了普通民眾的認知。這些年來一個很明顯的趨勢——軟體業的需求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相關理論、技術、方法的發展,導致軟體業的從業人員比例越來越大。

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人的需求也會同步增長。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需求不會輕易地被滿足,仍然需要大部分人從事生產,只是各行業的從業人員比例會不斷變化。


終於可以在有逼格的問題下裝個逼了。。。

我個人理解了一下,你想問的就是,如何去理解以後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和人類職業之間的關係和意義。

這個問題,在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p205頁。

諾曼博士進行了自己的解讀。

以下為摘錄。

我相信我們應該歡迎那些能消除許多工作中的沉悶和乏味的機器,乏味的文書工作或許比許多的報酬的、例行的服務性工作更沒有價值。當然,這種歡迎是假設機器可以解放人類,讓他們投入到更具創造性的活動中,從中他們可以更加愉快的、更有效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我曾經到訪過世界上很多地方,這些地方的貧窮、連續的饑荒和高死 亡率,讓我對當今社會制度的優越性產生了懷疑。在印度的絲綢工廠里, 我曾經見過女童們被鎖在廠房裡,被迫從早到晚不停地紡織,禁閉在那裡 不能離開.如果沒有人從外面打開門鎖的話,即使發生火災也不能從廠 房逃離。我在歷史方面的研究告訴我,這種對許多人的不公平,野蠻、 酷的對待並不罕見,而且遠在現代技術發展之前就已經存在。

是的,我看到了使用智能機器和機器人的弊端,但是我也看到了不使用它們的弊端。如果你願意的話,把我稱為樂觀主義者吧,我相信人類在創造這些強大的設備時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最終也將使我們創造出更加豐富、更具啟發意義的活動來為我們所有人服務。樂觀主義並沒有蒙蔽我 的眼睛,我依然看到當今社會的不公平和存在的問題,但樂觀主義反映了我的信仰,也就是我們將來必能戰勝它們。沒錯,我們仍然存在貧窮、飢 餓、政治上的不公平和戰爭,但這些更多是源自人類的邪惡而非科技的發展。我看不出為什麼引進智能化、情感化的機器人和機器會改變這種狀況, 無論是在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要改變邪惡,我們必須直面它。這是一個社會的、政治的和人類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當然,這一點既沒有把問題縮小,也沒有把我們從尋求方案中釋放出來。只是最後的解決方案必須是社會和政治的,而不是技術的。

總結:

簡單說,就是為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將許多職位給取消掉。

但是我們還是持樂觀態度。

因為解決這個倫理,機器和人類交鋒,這個複雜問題的根本,還是在制度上,而不是在技術上。

也就是說,光技術發展,但是制度沒有發展,人類也照樣會有許多其他問題的。


看了看內文,題主問的似乎是「為何目前還是需要大部分在從事著感覺毫無意義的工作」。

答案是,工作並不是沒有價值的。工作只是你覺得無意義,可能是厭倦了,可能是重複做著機械性的東西,可能是累累失敗。但工作並不會是沒價值的。如果這份工作沒價值,老闆為什麼要花錢請你來做?顧客為什麼要花錢請你來做?

必須把「無意義」和「無價值」分開。工人覺得工作無意義,往往是因為他想做別的事情而不可得。但這不代表他現在在做的工作無價值。他的工作肯定是會用在某些地方上,存在著價值,所以才會有人僱傭他來做。

他想做別的事情不可得,往往代表,他想做的所謂「有意義」的東西恰好是「無價值」的。或者說只對他自己有價值。如果他想做的東西對別人是有價值的,他直接去做這東西掙錢不就好了?何必苦苦在這邊打工呢?

以題主來舉例,題主從事遊戲產業,遊戲產業正是有價值的。或許題主只是作為遊戲產業的一個小環節,但組合起來製作的遊戲必然是有人購買的。如果製作出來的遊戲沒人購買,題主所在的遊戲公司就會破產,題主也早就失業了。

至於題主所謂的「更有意思和價值的工作」,比如藝術及科學研究。這兩個行業一直都有人在從事。大部分人沒有從事這行業,並不是因為這兩個行業沒有價值,而只是大部分人從一開始就無法在這兩個產業創造價值。比方說你去寫書,你根本就寫不出有足夠的人想買的書,你無法讓別人掏腰包付錢給你,當然無法從事這行業。

如果你有能力去寫出有足夠的人想買的書,你可以直接去做作者;如果你有能力在科研領域有所成就,你可以去做科研人員。你做不到恰好證明你沒有相應的創造力及生產力。

大部分人的能力只足夠在某個不喜歡的產業內,做一個齒輪,做一個當事人厭惡、覺得無意義的工作(以上無貶義),那是因為大部分人的能力就只有這樣。已經是他能夠為社會創造最高價值的地方。如果覺得不服氣,認為自己可以在別的產業創造更高的價值,可以轉業,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但如果轉來轉去發現還是無法生存,發現只能從事自己厭惡/覺得無意義的工作才能謀生,那麼是的,你對社會的價值的確就只是這樣。那個崗位就是你能夠為社會創造最高價值的地方。你的工作意義或許微薄,創造的價值或許是連你自己都覺得微小,但,那個就是「你」了。接受現實吧。


因為科技雖然有了一些發展,但是生產力依然不夠先進,所以大家還得繼續工作。


謝邀!

你想想看,那些金屬、橡膠、砂石、油脂都是沒有「靈氣」的東西,人類為了把它們裝載在身上,還不是需要不斷為其灌輸「靈氣」嗎?乃至一切動植物,也不是天然為人類服務的,人類為了征服駕馭它們,也得不斷付出精力。所以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想得到越多就活得越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只要一懈氣,少了精心維護,這些創造的東西都會分崩瓦解!因此活在貪慾中是不可能有輕鬆的,唯有離欲舍受,才是正真道!


謝邀,要維持溫飽的話,少數人操作機器工作就可以了。

麻煩就麻煩在大家並不只滿足於溫飽即可。


謝邀,我們從凱恩斯的消費理論來看待這個問題。

根據凱恩斯定義,D消費傾向+D投資傾向=D就業率,科技的發展表示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也即邊際成本下降,這也意味著資本效率的提高。

這就會使得投資傾向上升,這也意味著就業率的提高。

回到現實情況,人工智慧的興起,促使資本流向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從而增加人工智慧領域相關就業。

但是人工智慧促進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同時,必然會導致一部分企業落後於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這些落後的企業要麼虧損,要麼倒閉。

但是對於高於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的企業而言,則意味著盈利和市場規模的擴大。

然後就產生一個博弈問題,究竟是高於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的企業和勞動力佔據社會多數還是低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企業佔據多數的問題。

毫無疑問的是,短時間內高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企業肯定會是少數,而且會在短時間內形成相對競爭優勢,但是其招收的人數很有可能遠遠落後於社會平均生產力水平及以下人數。

這也意味著,新企業有效需求人數<舊企業人數。這也必然會導致新增的需求遠遠小於被淘汰的人數。

這是關鍵的所在,就是越是新技術,越是需求勞動力人數越是門檻高,越是人數稀少,越是舊技術和低門檻,容納的就業人數越多。

意味著新技術帶來資本效率提高的同時,社會總就業人數降低,然後資本和資源向少數人集中趨勢越明顯。

如果人數的降低帶來了總需求的降低,則社會衰退,如果總就業人數的降低被新技術帶來的有效新增需求和消費傾向所覆蓋,那麼意味著社會進步。

大部分人類被擠出交換市場是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譬如朝鮮,由於壟斷導致的資源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而大部分人則不得不掙扎於生存底線。

還是那個公式,如果收入增加導致消費傾向增加,如果社會生產力或者科技進步導致勞動力成本下降和資本效率提升,會導致某個行業的就業人數增加。

但是對於全社會而言,如果生產力進步帶來的部分企業資本效率提升總和與部分個體消費傾向增加總和小於被淘汰的部分企業和被淘汰的個體消費傾向減少,那麼新技術會導致社會總需求降低,從而出現一種衰退!

反之,新技術會導致社會進步,這也是在一個社會系統決定某種新技術的時候,同樣會考慮是否帶來大量就業或者大量失業。

但是長遠來看,科學技術革命必然會打破舊有平衡,而只有保持和科學技術同時進步,提高個人競爭壁壘和資本門檻,才能保證社會在每一次進步或者變更的時候,立於不敗之地。

應該來說,科學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會產生一次洗牌和個體競爭優勢的建立,也會淘汰一部分企業和個人。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但是無論科學技術水平如何進步,吃飯,喝水,穿衣,住宿,交通都無法避免,也即所謂需求彈性為0的企業和需求,這也使得依賴於這些行業的就業供給剛性。


因為要的多。


謝邀。

很簡單,因為科技尚未發展到能保證大部分人類不用工作的地步。等發展到那種地步,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了。


謝謝邀請。

很簡單,科技不能保證每個人的衣、食、住、用、行,乃至科技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錢花,以前不能保證,將來也不能保證,永遠不能!

不僅不能保證人安居樂業,而且甚至,最先進的科技是用在軍事上,用來給人類製造災難。


當然可以,現在科技已經讓我們一周只工作五天,休息2天了,古代的時候可是拚命掙扎的生存,一天都歇不了啊。相信未來可以繼續減少,工作1天休息6天也不是不可以。

現在科技也讓我們可以65歲額,還是60,我不清楚哎。。。就退休,之後就可以不用工作啦!古代的時候呢,種地種到死,才能勉強糊口好嗎!

那麼未來,人一生下來就退休了,怎麼辦呢?做你愛好的事情,享受生活啊!

另外遊戲當然有價值啊!有沒有價值和是不是提高生產力沒關係,和能不能滿足人的稀需求有關係。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類演化過程中要褪掉毛?
人類在看到同類「出醜」時為何會發笑甚至感到快樂?
智人是為什麼取代了直立人?
中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在哪裡發現的?建始人,巫山人,還是教材堅持的元謀人?

TAG:人工智慧 | 哲學 | 科技 | 失業 | 人類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