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盔甲對武器的防護能力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即使能穿透防禦,武器不會卷刃損壞嗎?電影中的情景是真的嗎?

金屬質的盔甲的防護能力如何?電影中跟紙糊的一樣。鎖子甲鏈甲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像鐵皮的一樣的盔甲都防護不能,那它們有什麼用呢?皮甲能防禦什麼級別的攻擊?就我了解的軍用武器根本不能達到削鐵如泥那種程度,那在戰場上刃武器對上重盔甲豈不是沒辦法?即使有關節這些防護盲點,但基本是沒辦法吧?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得分時代來看。以中世紀的西歐金屬甲為主題來說吧,畢竟這是最擅長的本命233。

一,中世紀早期(公元5世紀中後期到公元11世紀中期)。這個時期從西羅馬帝國滅亡,查理大帝統一法蘭克一直到諾曼底的威廉征服英格蘭,實際上盔甲和武器的形制變化還是很明顯的,但是並沒有多少進步。【圖為貝葉掛毯上威廉征服時期的步兵和騎兵,由此可見雙方基本都身著鎖子甲】

西羅馬帝國剛滅亡到法蘭克帝國分裂時期西歐主流防具主要有【鐵片鱗甲】

【一鎖四或者一鎖六的鎖子甲】

甚至北方蠻子還有模仿鎖子甲的綴環皮甲(這個太冷門了我只在資料里看到過一次,魚鷹社從來都沒畫過國內網站也搜不到圖,等哪天找到了再補上)。鱗甲這種防具多繼承於天國的羅馬帝國,圖為晚期東方化的羅馬帝國麟甲/扎甲騎兵

講道理鱗甲對於劈砍還湊合,對於戳刺就有點無力了,由於中世紀早期西歐鍛造和制甲技術出現了一些斷層,也導致了鱗甲編織技術不行,甲片經常出現受力便崩掉之類的情況發生,再加上鱗甲製作工藝複雜,實用性也不比鎖子甲高到哪裡去,慢慢這種盔甲就被鎖子甲全面取代了,留下的只是某些炫富貴族拿來當裝逼資本的禮儀鱗甲。【圖為加洛林王朝麟甲重騎兵,這臉簡直是局座附體】

一鎖四或者鎖六的鎖子甲,鎖子甲這種東西對於劈砍和穿刺防禦都還不錯,適用性非常高所以作為防具類主角幾乎貫穿了整個中世紀。不過其缺點就是重,難保養,又不能有效的防禦非平衡性武器例如戰斧戰錘等造成的極大動能傷害。再加上當時金屬處理工藝你懂的,鎖子甲保養起來極其費勁又不好看所以一般有錢貴族都上鱗甲了。

至於北方蠻子的鎖甲仿製品,綴環皮甲……我只能說這玩意就是用來自欺欺人玩的,有些甚至還是植物編織成的藤甲。上綴鐵環對於劈砍能起到一定作用,不過對於穿刺,一丁點防禦力都沒有!幾乎等於沒穿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盔甲發展趨勢是呈現出從鱗甲到鎖甲的一個轉變過程,總結起來只要你有鎚子戰斧,破甲不是夢。利劍劈砍或者猛戳也能很容易破甲,畢竟金屬強度在這裡擺著,當時的盔甲並不出色。【下圖為維京威脅時期的加洛林王朝騎兵】

二,中世紀鼎盛時期(公元11世紀中後期到公元13世紀末14世紀初)這個時期的西歐盔甲形制發展緩慢,但是質量卻蹭蹭的向上漲。【圖為12~14世紀西歐騎士主流盔甲發展圖】

這300年左右身體甲胄基本都是一水兒的鎖子甲配厚氈袍。【12世紀中期的醫院騎士】

【下圖為13世紀末期的聖殿騎士】

這個時代的鎖子甲技術已經快點到滿了鎖環編織密度和金屬質量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引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薩拉丁的史官對於獅心王理查所率領的英國十字軍的描述,大致意思是說"對方十字軍戰士隊形緊密推進有條不紊,每人都手持大盾和頭戴巨盔,我們的箭支幾乎穿不透他們身上的厚氈袍與鎖子甲,我看到好幾個人身上帶著幾支箭依然能穩步前進。"

從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厚氈袍配鎖甲已經可以說是當時的豪華配置了,對於一般遠程武器幾乎免疫,正常刀劍的戳刺和劈砍幾乎造不成任何傷害,再加上當時西歐騎士多佩戴桶盔,後期甚至分外部巨盔和內部中盔,再配上棉質武裝帽,當時的西歐對於頭部防禦可以說做到了極致。

那麼總得有武器能剋制他們吧?其實很簡單,便宜耐用屌絲都買得起的破甲錘,

鏈枷,

釘頭錘(這張圖片死活上傳不了,下次補上)等平民武器可以分分鐘要了這幫罐頭的命,鎖子甲對於動能傷害的吸收啊,畢竟還是圖樣。

三,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世紀初到公元16世紀末)這個時期的金屬甲胄形制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圖為14世紀的步行騎士】

盔甲性能也比以前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主要變化的開端在哪裡呢?1300年左右騎士盔甲跟十字軍時代還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就鎖子甲更厚重了,頭盔分兩層了,有肩牌和脛甲了等等。

不過50年後,大概在1350年左右板甲衣出現了。【下圖為1375年身著板甲衣的教廷衛隊】

這種甲胄不再是鎖子甲這樣的軟式鎧甲,而是將許多片帶有弧度的鐵片重疊起來用鉚釘鉚在外部的皮革甲上面,整個板甲衣與身體弧線相貼合,輕便的同時也更符合人體工程學,重量分散在肩膀和束腰,不再像以前的鎖子甲讓人感覺像是背了個死胖子去打仗 。

同時期更新換代的裝備還有鐵手套和中型盔,前者讓戰鬥變得更加暴力無所顧忌,後者弧形設計減重的同時增加了頭盔防禦效率,可以說是盔甲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在15世紀初,全身板甲素鎧面世。

這種盔甲的設計也影響了半個世紀之後崛起的米蘭式板甲。而到15世紀末期,全身板甲的巔峰,哥特式板甲崛起了。

至於它多屌我就不誇了,畢竟你是來看怎麼開罐頭的不是來學習怎麼裝罐頭的23333。面對前期的板甲衣,普通刀劍已經完全砍不動了,或許某些三角形設計的劍能刺穿但是不使用尖銳不平衡武器是很難開得動這罐罐頭的。當然,弩近距離也是可以當開罐器的0.0當你費盡心思的打開了這一罐肉罐頭,那你就該面對全身板甲素鎧了。這時候你會發現單純的用劍去戳刺已經沒有任何卵用了,弩箭也越來越難以穿透敵人的裝甲,想跟他拼破甲錘?然而拿著這種短柄武器衝上去硬肛有很大可能還沒近身就被對方一刀切了……這時候,破甲錐和破甲劍誕生了!

前者是一根前面裝著細長尖頭菱形破甲釘的長矛,後者是一柄裝著細長尖頭菱形破甲釘的……劍。嗯。差不多破甲錐就是破甲劍的加長版。好了,解決完這一位,接下來你就要面對全身板甲的巔峰,哥特甲和米蘭甲了。【下圖左邊舉劍者為米蘭甲騎士,右側持斧者為哥特甲騎士】

當你面對這一件全世界範圍內來說同等重量最能抗,同等防禦最輕便的盔甲時,我相信你的內心是崩潰的。這時候什麼弩箭破甲錘破甲錐葉錘鏈枷面對一個身板靈活手持雙手劍的步行哥特騎士的時候都是臘雞。我不是針對某一位,我是說在場的破甲裝備,都是臘雞。對付他們你只能想辦法把他絆倒,趁他沒站起來之前趕緊把小匕首捅進他的眼睛,喉嚨,腋下,襠部菊花等重要部位嗯。當然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不過看臉。那就是火器,當時的火門槍準頭感人,威力看緣分,50碼之內還有希望一發入魂,50碼之外……你只能祈禱對方盔甲是義烏貨了。當然還有大號的火炮,加這一段純粹是為了放一波福利。

然後馬克西米連式盔甲就誕生辣!

神聖羅馬帝國的工科學霸皇帝親自設計!菱形表面在加固盔甲硬度的同時也能讓敵方遠程火力觸發更多的大角度跳彈!熊爪式鐵靴讓你行動更為敏捷!王八蛋皇帝馬克西米連吃喝嫖賭-嗶-........要是這款盔甲那麼屌為什麼出現時間極短就不就行了呢?一是因為當時火器發展迅速,全身板甲已經逐漸落後於時代。二是馬克西米連式盔甲雖然屌,但是鍛造起來極其麻煩,造價高昂工期時間長,不好保養又沒幾個鐵匠夠強。所以算是一個死壕拿來炫富保命用的橙色裝備吧。最後再貼一些比較非主流的盔甲形制,除了歐洲大陸流行的哥特甲和米蘭甲之外,英國人還混合了兩種盔甲的特點製作出了英國混種甲【下圖為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亨利八世的混種甲】

【16世紀中期的混種甲】

【16世紀後期的混種甲】

中世紀主流金屬盔甲基本都介紹完了,題主你的開罐頭技術有所提升了沒?其實上面說的各種代表性盔甲有很多都是只有壕才能穿得起,大部分屌絲的鎖子甲或者胸甲做工低劣,用劍使勁兒砍也是很有可能打出破甲的。最後吐槽一句知乎手機APP排版簡直難用的要命,I"m angry!【正式完結,圖侵刪謝謝大家】

再放一波福利,從古至今開罐器的發展圖例獻上


關於防禦效果,參見甲黨著作——《騎士和風爐》。

/*********************************************************************

先說結論:盔甲的效果是顯著的。

主流地區的主流盔甲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鏈甲、札甲、鱗甲。

第二階段:罩袍+鏈甲、布面甲、鏈板。

第三階段:全身板甲。

第四階段:四分之三甲到胸甲。

到了第二階段,盔甲就已經逼著攻擊手段提高了。

到了全身板甲時代,盾牌都不見了。

在第四階段,由於火器發展,盔甲不得不變成重點防禦,甚至盔甲要火器射擊檢驗才算合格,但最終盔甲還是敗陣下來。

*********************************************************************/

/*********************************************************************

下面是直接搬運冷吧整理部分:

這會兒,知乎上傳圖片似乎有問題,傳圖不傳不了,以後補圖。

貼吧鏈接:板甲防禦能力篇(騎士與風爐9.4-9.5節選翻+外篇 的整理)

*********************************************************************/

【翻譯】騎士與風爐9.4-9.5節選翻+外一篇[聖誕獻禮][穿越必備]

請看這裡http://tieba.baidu.com/p/1329774486

先謝國家 再謝Darsten_Huowen,天魂地鬼,古斯塔夫,馬其頓騎兵,工口教主,zcs555zcs,NPLBNB,小蝦漢斯

等在本文謄寫期間給予各種幫助的諸位朋友,排名不分先後,位置由QQ記錄決定...

/////////////////////////////////////////////////////////////////////////////////////////////////////

一、板甲的防禦力

/////////////////////////////////////////////////////////////////////////////////////////////////////

板甲以及大部分的鐵制盔甲,除了外部顯而易見的鐵制材料表面,在其內會有亞麻布等織物做成的襯墊,因此在討論中,我們將鐵制部分和襯墊分開各自論述。

1、鐵製品的防禦能力

金屬盔甲的防禦能力,取決於其製作完成時的厚度、外形、強度/硬度和斷裂韌性(fracture toughness),從嚴謹的角度,我們將其劃分為以下四個因素

(i) 厚度

(ii) 形狀

(iii) 硬度

(iv) 含渣量

後面我們將通過實驗分別研究這四個因素對金屬防禦能力的影響。

由於現實的限制,直接用博物館館藏的盔甲實物進行破壞性實驗是不可能被批准的,因此我們採用間接辦法,使用現代材料進行衝擊實驗,並通過現代材料和古代材料之間的差異來分析甲胄的防禦能力。

為了儘可能與古代製品相類似,現代的衝擊實驗大部分都是在現代軟鋼[modern mild steel]和維多利亞精鍊鐵[「Victorian」 wrought iron]這兩種材料上進行。

以軟鋼為準,我們設定武器「擊敗」金屬的標準為箭頭穿透40mm以上,或鉛彈穿透並造成一個完整的彈孔。需要注意的是,鉛彈即使未穿透,但帶來的盔甲變形依然會形成鈍擊般的效果對人體形成衝擊。關於盔甲受到子彈衝擊而凹陷的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以下這張圖片:

上面的是致命武士中胸甲VS支架三眼銃,下面的是1600J初動能的手槍VS現代札甲。

這是一個gif,知乎不能用gif:http://hiphotos.baidu.com/%BA%EC%C4%A7%B9%DD%D7%A8%D3%C3%C5%DA%BB%D2/pic/item/0bedaf13fdfaaf51190604f48c5494eef21f7a94.jpg

在《騎士與風爐》的這一部分中,作者介紹了試驗的一些細節。其中使用的器械如下圖所示

有些人可能對左邊那玩意有點眼熟,沒錯,這就是探索頻道-重返阿金科特里做穿甲實驗的那個儀器.當然,探索頻道那個節目里的試驗比起本書作者所做的實驗可就太簡陋了.

請注意右方的三件兇器,從上到下分別模擬的是刀刃(40mm),子彈,箭頭.有些人可能對箭頭有所質疑,認為偏鈍,實際上那些長破甲錐主要對付的是鎖甲,面對高硬度的大塊甲片,短破甲錐能夠保證自身不會彎曲斷裂,把能量集中在破壞甲胄上.選取錯誤箭頭的典型就是探索頻道-重返阿金科特的節目.

放在盔甲後面模擬人體的橡皮泥就是上圖墊在鋼板下面的那塊白色物體,這東西在《流言終結者》的紙甲那一集中也有出現

使用這橡皮泥除了模擬人體之外,主要是為了測量穿刺深度的多少.騎士與風爐里把擊敗盔甲定義為箭頭穿透40mm(penetration of a point by 40 mm)或者一個由子彈造成的完整的穿透孔.因為鋼板受到衝擊不可避免的會形變,而關於這個40mm到底是指哪一段,我和弓弩達人Darsten_Huowen大人討論過,以下兩種情況均有可能,基於作者是個甲黨,所以第一種的可能性較大.

進行測試的是現代軟鋼,注意含碳量雖然只有0.15%,但是它的性能卻是近乎中碳鋼級別的,硬度達到152vph.這可能是因為鋼板經過軋制,提升了一部分性能.

含碳量和硬度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在附錄1中提到使用非鉛(有可能是鐵質)子彈對軟鋼板的射擊實驗.鉛由於較軟,實際穿透能力大概會比鐵子彈稍弱,但沒有試驗來證實這一猜想。

(i) 厚度

下圖是鉛彈垂直射擊鋼板實驗中,擊敗鋼板所需要的能量與鋼板厚度的關係

如圖所示,厚度越大則穿透需要的能量越大,而且不是直線增加,從後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大約是厚度T的1.6次方.

(ii) 形狀

形狀的價值在於使得金屬甲和攻擊物體之間形成一定角度,盡量避免垂直打擊。從力學的角度,偏離垂直方向的打擊,對金屬甲真正有效的是垂直於金屬甲表面的分力而非全部力量。我們以箭攻擊1.2mm的軟鋼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註:小三角是角度餘弦值*100與穿透深度關係,乘以100是為了對應表格縱軸數值,餘弦為1時既垂直射入,角度為0,對應表格縱軸100的位置)

攻擊角度是箭支入射方向與金屬表面法線(法線垂直於表面)的夾角,0度時即為垂直攻擊,90度時為和金屬表面平行。從實驗結果可知,偏離法線角度越大,則穿透深度越潛,垂直攻擊則穿透深度最大。

(iii) 硬度

由於鐵製品的硬度和含碳量具有相關性,一般區間內,含碳量越高則硬度越大,因此我們使用各種含碳量的2mm鋼板,用動能為100J的箭支進行攻擊實驗,以了解硬度和防禦能力的關係。

可以看出隨著含碳量提升,硬度提升的同時,鋼板對箭支的防禦水平也在提高。

(iv) 含渣量

除了碳之外,鐵製品的力學性能也受到各種含渣的影響,鐵的含渣量和斷裂韌性關係可如下圖所示

(註:DENT為雙邊缺口拉伸,數值越大越好)

同時,斷裂韌性也和含碳量有關

可以看出,隨著含碳的增加,斷裂韌性也隨之非線性的增長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碳含量過高鋼會變成生鐵,同時各項性能會大幅降低.

在討論了四個因素後,我們再給出板甲時代四類甲的鐵製品相關數據:

*[1星]鐵質軍需盔甲 例如科隆產 高渣(3%-4%),無碳,R = 120-150 kj/m2

**[2星]低碳鋼盔甲 例如紐倫堡步兵甲 低渣(1%),低碳(0.3%),R = 180-210 kj/m2

***[3星]中碳鋼盔甲 例如15/16世紀的米蘭甲或者1530前的格林威治甲;低渣(&<1%),高碳(0.6%),R=240 to 260 kj/m2

****[4星]硬化(hardened)中碳鋼盔甲 來自因斯布魯克,奧格斯堡, 蘭茨胡特,或格林威治(1560後 )非常低渣( 0.5 %至1% ) ,高碳(0.6%) ,但碳化物表現為回火馬氏體,而不是珠光體。R無法直接精確測量,但估計至少為300,可能會超過500kj/m2

(註:R值為斷裂韌性)

在這一節中,作者把盔甲分成了四個檔次,雖然主要針對的是板甲,但是由於他給出了各個檔次板甲的具體屬性和性能,所以我們也可以藉此對其他種類的盔甲進行分類.

從我手頭有限的資料看來,古代大部分的盔甲(包括板甲)都處於*和**兩個檔次,比如漢代做過分析的盔甲不少,其中既有低碳鋼也有熟鐵.

只有少量的盔甲能夠接近***這個品質,比如羅馬帝國初期的環片甲,是由中碳鋼製成;西羌的瘊子甲,由於經過」三分減二」的冷鍛加工,硬度可能超越中碳鋼,整體性能大約正是***這個檔次.此外古代的青銅甲胄,若沒有經過後期處理直接鑄成,防護力可能略遜於熟鐵(*),但是經過良好冷鍛的古希臘青銅胸甲硬度可以達到HV200+,整體性能足可與低碳鋼(**)一較高下.

如果要據身邊的例子來說明四個檔次的盔甲的話,*和**品質相當於我們平常會經常接觸到的白鐵皮. ***品質大約是不鏽鋼湯匙,普通鏟鍬這類的程度.而****品質的鋼板相當於經過回火處理的菜刀,硬度可能超過500HV.

鐵甲綜合衝擊測試

在討論了各種因素對鐵甲防禦力的影響後,我們再以軟鋼為基礎總結其防禦能力,如下圖

從實物出發,考慮到實物材質和我們上表所用的軟鋼性能差距,我們需要在軟鋼所得到的數據上乘以一個係數,該係數則表示了這些板甲上的材料相對於軟鋼的性能優劣性。以下是前文所給出四種代表性的盔甲的係數,當然涉及到的因素是近似值,因為只有斷裂韌性是精確測量過的.

*鐵質軍需盔甲(最低品質) 係數(W) 0.5

**低碳鋼盔甲(中等品質) 係數(W) 0.75

***中碳鋼盔甲(米蘭) 係數(W) 1.1

****硬化(hardened)中碳鋼盔甲(因斯布魯克) 係數(W) 1.5 (估計)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我們上述討論所得出的金屬甲的防禦能力,並不直接代表其保護人體避免傷害的能力,同樣材質、同樣厚度、同樣角度而大小不同的鋼板在數值上擁有相同的防禦性能,但顯然在人體的傷害上並不會完全一樣,這一點將在後文論述。這裡所說明的金屬甲防禦能力可以用於說明板甲、扎甲等以鐵表面進行防禦的類型,而鎖子甲的防禦能力我們同樣會在下文說明。

2、襯墊的防禦能力

一些試驗表明刀刃需要額外的80J能量來穿透16層亞麻布製成的盔甲內襯織物,矛尖的話需要50J。

詳細請參考下面的二、其他甲胄的防禦力

3、不同時代各類武器的能量

當然,這些都是武器的初動能,投射武器的實際能量將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Krenn的試驗表明,重型火繩槍(musket)的子彈在最初的8米內損失了5%的速度。射擊距離對能量的衰減是非常可觀的, 國外做的實驗中,60克的箭初速度60米/秒,在飛240米的距離之後,速度降為40-45米/秒,末動能則只有初動能的一半左右.子彈由於高初速低質量以及不佳的氣動,衰減尤甚,距離8米處就已經衰減了近10%的能量.

但是注意!!!《騎士與風爐》的作者是個甲黨,他對這些的研究絕沒有甲胄那麼深入!!!這張表實際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的.

首先我們來看長弓的數據,這個數據非常老了,對16世紀沉船Mary Rose號上長弓的研究表明,這個時期長弓平均拉力約在140~150磅,這意味著優秀的射手能提供兩倍於80J的能量.但是作者很聰明的將表中長弓限制在12世紀.實際上這個時代還沒有標準意義上的板甲,而長弓的拉力也可能沒有那麼變態.接著我們再看十字弓的數字,100-200J確實是13世紀踏張弩的威力範圍,但是卻不是之後採用了各種張弦器的重弩的範圍,它們甚至可以提供300J以上的能量.

下面這把製造於1480年的鋼弩的精確複製品。所用弩箭長60厘米。拉力400KG。普通青年用滑輪組或者絞盤,神力青年用槓桿。箭重150g。射程可達400米(取決於不同的箭重),平射距離80米。其弦做功距離比較大,有30厘米左右。儲存的能量可達600焦耳左右。按50%的鋼弩能量利用率來算,初始動能可以有300焦耳左右。60米距離上打穿1.5mm鋼板+鎖甲+2cm厚杉木板。

4、金屬甲+襯墊的綜合防禦效能

在戰鬥中,一點輕傷是不可能阻止你的對手的,因此你大約還需要50J或60J的額外能量以便對敵人肉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保守的估計,在擊穿金屬盔甲外,為了對付襯墊和造成傷害,還需要再增加150J的能量。

下列經驗式中,E代表擊敗盔甲並造成傷害所需要的能量,A是攻擊角度與盔甲表面法線的夾角,W是前文所述四類盔甲相對軟鋼的材質性能係數,T是厚度。

這部分作者給出了一些公式,但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公式是最簡化的,因為厚度對防護力的實際影響既不是T,也不是T*T,而是T的1.6次方左右,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的討論,我們可以認為,在面對絕大多數威脅時,板甲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面對多數刀劍、弓箭、普通火槍時,板甲都可以提供足夠的安全餘量,但是在遭遇近距離射擊時,依然會有被擊敗的可能。但是要注意,這一總結並不能區分板甲和扎甲等小片組合的金屬甲,由於這二者主要區別在於面對鈍擊時的表現不同,因此將在進行後面討論。

/////////////////////////////////////////////////////////////////////////////////////////////////////

二、其他甲胄的防禦力

/////////////////////////////////////////////////////////////////////////////////////////////////////

1、鎖子甲

我們以一個現代軟鋼鎖子甲和一件15世紀的鎖子甲進行測試。這件15世紀的鎖子甲由低碳鋼製作,並經過淬火處理。他們都有一件縫製夾克作為襯墊。

現代軟鋼鎖子甲的測試細節:

(a)模擬的戟(40mm刀刃);200J衝擊;一個環被破壞(broken)了.三個環凹陷(dented).所以鎖子甲損傷了,沒有被擊敗。

(b)模擬的騎槍頭(60度尖頭);200J衝擊;兩個環被破壞了.再一次的,鎖子甲損傷了,沒有被擊敗。

(c)模擬的破甲箭頭(18度尖頭);80J衝擊;兩個環被破壞了;在100J衝擊的情況下,縫製夾克完全被穿透了.120J的情況下,鎖甲完全被擊敗了,兩個環外翻(open out), 其他三個環彎曲(bent)了,夾克上有一個貫穿的直徑5mm的洞,並在後面的凝膠(plastilene)上留下了35mm深的凹陷。

(d)一顆400J的子彈擊敗了這件鎖甲。

15世紀鎖子甲的測試細節:

(a)模擬的刀刃;170J的衝擊完全擊敗了這件鎖甲,兩個環被破壞,另外兩個環外翻,五個環彎曲了.鎖子甲被擊敗了。

(b)模擬的騎槍;140J的衝擊完全擊敗了這件鎖甲,三個環被破壞了,另外兩個環外翻,一個環彎曲了。鎖子甲被擊敗了。

(c)模擬的箭頭;120J的衝擊破壞了兩個環.擊敗鎖子甲。

60度尖頭的模擬騎槍和18度尖頭的模擬箭頭面對鎖甲的穿甲能力幾乎差了一倍.所以長破甲錐的主要對手是鎖甲,而非板甲,探索頻道節目在這點上犯了個大錯誤.而短破甲錐也不是萬能的,在面對軟甲時,短破甲錐比其他種類的箭頭更容易彈開,雖然後面的人體可能受到可怕的鈍擊傷害.詳情可以參看Darsten_Huowen大人寫的&<中世紀歐洲筋角複合弩的復原測試&>

複製的中世紀棉墊甲,兩層分別12mm厚的氈墊組成,合計24mm。表面再覆蓋亞麻。68J的弩箭被彈飛,但在棉墊甲上留下一個18mm深的洞,同時彈道肥皂上留下了直徑45mm,16mm深近乎完美圓形的一個凹陷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鎖甲+縫製夾克足可抵禦100J左右弓箭的射擊,在外面再加上氈袍的話,就會出現史書記載中十字軍面對突厥射手時背上掛著數箭仍然不慌不忙的行軍情景了。

2、非金屬盔甲的防禦力

樣本:軟皮甲(buff leather),角質甲(horn),硬皮甲(cuir-bouilli)、襯墊(padding)、縫製夾克(quilted jack)

[表格10]

在附錄8中也使用過的夾克(jack)是縫製的亞麻布夾克,重171g,大小12.5*15cm.面對模擬刀刃防護力如下表所示

100J 5層

120J 9層

140J 16層

160J 23層

180J 26層

「襯墊(padding)」(模擬板甲下面的填充物)是由16層亞麻布做成的,60g重,大小16*21cm.

硬皮甲(cuir-bouilli)是護膝形制,大約5mm厚.其他樣本5mm厚的硬化皮甲被50J(刀刃)和20J(騎槍)擊敗。

/////////////////////////////////////////////////////////////////////////////////////////////////////

三、關於鈍擊的防禦

/////////////////////////////////////////////////////////////////////////////////////////////////////

在刀箭難以擊敗盔甲本身的情況下,鈍擊往往是造成傷害的更有效的途徑,由於現在缺乏準確的不同盔甲關於鈍擊防禦能力的測試,因此我們只能進行簡單的理論討論。

無論是什麼攻擊,殺傷的核心都是將能量傳遞到人體,鈍擊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尖和刃會造成流血和皮膚、肌肉的撕裂,並且很容易形成對器官的重傷。而鈍擊則類似拳頭,依靠對人體形成的壓迫和振動形成傷害,當然造成傷害所需要的能量也比切割和穿刺要大得多。

我們來看一個鈍擊的形成過程,這個鈍擊的實施者可能是鎚子,也可能是一個沒有成功穿甲的子彈、鎬頭等等東西。

在接觸盔甲的瞬間開始,盔甲會產生形變,攻擊物體的動能開始轉化為盔甲形變的能量(忽略摩擦等)。

當盔甲的形變到達盔甲和人體的連接處時,人體也開始感覺到來自鈍擊的壓力,併產生形變,這時盔甲受到鈍擊依然在持續變形中。

接下來,隨著盔甲變形程度的加大,被鈍擊物體擊中的地方開始接觸人體,鈍擊能量除了繼續轉化為盔甲形變的能量外也開始在攻擊位置上對人體造成壓力。當然,也有可能鈍擊能量在盔甲變形尚未達到這種程度時就消耗殆盡了。

所以,最終鈍擊的能量一部分轉化為了盔甲變形的能量,剩下的則傳遞到了人體(忽略其他損耗)。

鈍擊要造成傷害,必須給予人體局部造成很大的加速度,因此能量需要足夠快速的傳遞到人體,並在至少一個地方集中足夠能量。

首先我們來看不同甲制下能夠傳遞到人體的能量大小不同。鎖子甲和皮甲等「軟質」甲本身發生形變所需要的能量相當小,幾乎可以忽略(忽略鎖子甲環變形)。札甲或鱗甲等軟硬結合的甲制下,能量從受打擊處向其他部分擴散依靠連接甲片的軟質革或紡織品,通過疊壓等手段,在整體硬度上可以取得比鎖子甲等更好的效果。但是受打擊的甲片越小,則甲片本身形變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少,需要傳遞出去的能量也就越多,甲片越大,則形變能抵消的能量越多(相同材質不破裂的情況下)。板甲的完全「硬質」結構可是視如一個巨大的甲片,其形變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

同時,傳遞到人體上的能量,一部分來自盔甲與人體的連接處,一部分來自盔甲受鈍擊位置的形變(假如有的話)。假如盔甲完全不變形,則鈍擊全部的能量都會傳遞到盔甲與人體的連接處,而如果盔甲變形達不到接觸人體的程度,則全部鈍擊能量除了盔甲形變的消耗外也會全部通過連接處傳遞到人體。「軟質」甲幾乎在連接處沒有任何能量的傳遞,而疊壓的甲片等能比鎖子甲傳遞更多能量到這些連接處。由於板甲整體相比扎甲鱗甲等更硬,所以,會有更大比例的能量從連接處傳遞給了人體。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面對鈍擊時,板甲能夠保證了傳遞到人體的能量比例最小,同時更好的分散了鈍擊能量到人體多個部位。所以相比其他甲制,板甲對鈍擊有著顯而易見的防護優勢。

/////////////////////////////////////////////////////////////////////////////////////////////////////

//四、片甲的另一個弱點

/////////////////////////////////////////////////////////////////////////////////////////////////////

片甲們另一個弱點 札甲,鱗甲,板片衣(coat of plates)這些甲的防禦都有一個難以估測的地方---甲片的連接處.雖然甲片的連接處常常會有兩層甲片疊壓在一起,但是這裡通常

是盔甲的薄弱處,上面現代札甲所做的實驗已經說明了這點

在甲片的連接處,不需要破壞整個金屬面,只要把甲片邊緣撕裂就能直接擊敗盔甲.在美軍的龍鱗甲防彈衣上,甲片的連接處仍然是脆弱的.

在此我們不妨假設甲片的連接處的防禦力為正常防禦力的一半.

青堂羌善鍛甲,鐵色青黑,瑩徹可鑒毛髮,以麝皮為綇旅之,柔薄而韌。鎮戎軍有一鐵甲,櫝藏之,相傳以為寶器。韓魏公帥涇、原,曾取試之。去之五十步,強弩 射之,不能入。嘗有一矢貫札,乃是中其鑽空,為鑽空所刮,鐵皆反卷,其堅如此。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 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今人多於甲札之背隱起,偽為瘊子。雖置瘊子,但原非精鋼,或以火鍛為之,皆無補於 用,徒為外飾而已。

瘊子甲的質量可能屬於***品質,宋代強弩大概能提供150J的能量,根據公式,2mm瘊子甲的甲片能夠抵禦175*1.1=192.5J箭矢的攻擊,而甲片的連接處則只能抵禦192.5*0.5=96.25J.所以在用強弩試射時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擊穿盔甲,只有恰好射擊到甲片的鑽孔時,才擊穿了盔甲.

/////////////////////////////////////////////////////////////////////////////////////////////////////

//五、一些假想事例分析

/////////////////////////////////////////////////////////////////////////////////////////////////////

1.一個穿著鎖子甲的11-12世紀的騎士

刃具需要至少200J來擊敗鎖甲,一個非常強壯的人雙手使用斧子或者刀劍或許可能剛剛做得到.另一方面,箭頭只需要120J就能刺穿鎖甲和下面的襯墊.一個弓箭手會發現這很難做到,但是一個出色的弓箭手,或者裝備了十字弓的人,能夠擊敗鎖甲.

2.一個13世紀的騎士,他希望能夠增強鎖子甲的防禦力來對抗來自發展中的十字弓的威脅.

附加硬皮甲(cuir-bouilli)的增強可能僅僅把箭穿透盔甲所必需的能量增加到大約150J,這還不足以抵抗十字弓近距離的射擊.他可能會選擇換上一件鐵板片外套(a coat of iron plates)來代替硬皮甲.板片可能是2mm厚,由鐵製成(*品質).這會需要比硬皮甲再多70J的能量來擊敗它,整套盔甲則需要220J----足夠藐視十字弓手了,雖然這會使他的盔甲沉重得不那麼舒服.

附加硬皮甲(cuir-bouilli) 的鎖甲----cuir-bouilli是一種浸蠟硬化的皮甲----遊戲騎馬與砍殺中有這種盔甲的形象,感謝盔甲商zcs555zcs提供玉照

而其中一種鐵板片外套(a coat of iron plates)則是下面這樣的形象

3.一個騎士穿著15世紀早期的米蘭甲,他的負重較低,已經拋棄了大部分的鎖甲.

板片可能是2mm厚,球體外形.它是由中碳鋼(***品質或者更好)製成的;盔甲經常是被硬化(hardened)處理過的,但是在這個例子里我們只考慮氣冷(air-cooled)的情況.

箭實際上是在30度角的情況下攻擊的,要擊敗盔甲需要提供230J的能量(如果包括內襯的話需要280J),甚至是鋼弩也不太可能做到.因此,賣家可以自信地聲稱他們提供的盔甲是」能夠防護十字弓的(proof against the crossbow)」.

子彈(比箭頭要大得多)需要提供990J,如果騎士面對的是胡斯對手----然而,後期手炮可能提供1000J----他仍然是安全的,但是安全餘量已經很小了,到15世紀末,安全餘量將會消失.

另一方面,一個穿著北歐盔甲(**品質)的騎士,會受到680J能量攻擊的威脅,所以在近距離內面對胡斯手炮手他將不會是安全的.

4.一個朗斯科納(landsknecht)或者瑞士長矛兵穿著16世紀中期的紐倫堡步兵甲;它可能有2.5mm厚,鳩胸型(keeled in form,)由(**品質)鋼板製成.

45度攻擊的箭需要260J(有內襯的話310J)來擊敗它.然而子彈需要提供1250J,但這正好處於火繩槍近距離射擊的能力範圍內.

5.如果Philip Sidney爵士當時記得穿上他的胸甲,他能在Zutphen戰役(1586)中生還嗎?

我們並不知道他是穿著米蘭甲還是格林威治甲.

16世紀晚期米蘭生產的盔甲可能有3mm厚,鳩胸型,由***品質的鋼製造. 45度角攻擊的子彈需要2500J來擊敗它.重型火繩槍(裝填顆粒火藥)的近距離射擊可以提供至少3000J.

如果他更愛國,穿著相同厚度和形制而由****品質鋼製成的格林威治甲,也許需要3000J來擊敗它.

近距離的話,不論他穿著什麼盔甲可能都無濟於事.然而,在遠距離,一件格林威治或者因斯布魯克盔甲可能給予他一點微小的安全餘量.

6. Barwick主張以下4點 (見7.4章)

「箭在距離120碼處無法殺死一個穿著能夠防護手槍(pistol-proof)盔甲的人」

假設這意味著擊敗3mm厚由***品質鋼製成的鳩胸甲,那麼箭需要470J,任何十字弓都無法做到這點.

所以他的主張是正確的.

另一方面,子彈需要2500J,在重型火繩槍的能力範圍內(但不是手槍),這正如上面第4點討論的情況.因此,他的第二個主張是正確的.

「重型火繩槍能夠在100碼殺死穿著防彈盔甲(proof armour)的人,在400碼殺死穿著普通盔甲的人,在600碼殺死沒有穿著盔甲的人.」第三和第四點主張是更加難以評價的.對於普通盔甲來說,我們可以設定一件相似的胸甲,它由*品質鋼製成,需要1150J來擊敗它.但是重型火繩槍在如此極端射程內的表現我們沒有多少根據.查理5世在1547年的Miihlberg戰役中使他的對手措手不及,他要求他的重型火繩槍手們隔著易北河(Elbe)射擊,在那點上河有200碼寬.Barwick大概並不打算對距離做一些精確的測量,但是如果火槍子彈的速度下降了一半,那麼它的動能也只剩四分之一,750J,一副」普通」胸甲可能正好可以抵禦它.

一個沒穿盔甲的人可能會在100-200J的攻擊下死亡或者殘廢.在車禍中人頭部受到25至40J之間的打擊將會是致命的.保留對Barwick主張中火槍射擊距離是否超出火槍射程的懷疑,他其他的主張很可能是對的.

6.一個胸甲騎兵的17世紀胸甲;可能有4mm厚,球形,由*品質鋼製造.

子彈需要2000J來擊敗它,這應該處在重型火繩槍的能力範圍內,但肯定不是手槍的.這種盔甲本來會給他的穿戴者提供大量保護,但是介於它會使行動大大不便,所以是否經常穿著盔甲會由士兵的優先選擇決定.

我們可以看到,米蘭的盔甲製作者們在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能夠提供面對所有武器都有良好防護餘量的金屬盔甲。他們所聲稱的關於用十字弓檢驗盔甲的事是有充分道理的。

軍需盔甲在近距離能夠提供最低限度的防護,另一方面,騎士品質的盔甲需要兩倍以上的能量來擊敗它,所以提供的防護力也是至少兩倍----當然,一分錢一分貨。

然而,火器提供了更大數量級的能量,很快提供了真正擊敗盔甲的可能性,在盔甲製作者面前有兩個辦法:用更好的金屬來製作盔甲,或者加厚它。

金屬熱處理的困難的意味著雖然第一個辦法是可取的,但是太過昂貴。

雖然一些個別卓越的冶金中心繼續製作精美華麗的王侯盔甲,它們就如同冶金藝術品一樣,但是大批量的生產不得不控制價格,並簡單的通過加厚使其能夠有效防護。

第二個辦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是有效的.軍隊規模越來越大,火力越來越強,對盔甲的需求(甚至對於步兵來說也是如此)也越來越大,王子支付大量盔甲價錢的可能性極小,除非對盔甲採取最廉價的辦法.

厚度從2mm增加到3.1mm會使防護力翻倍,這和使用硬化鋼有相似的效果,而價格卻只有其一小部分。

然後問題就是穿戴者的耐力,手炮兵取代了弓箭手的地位,大家需要新手部隊,工資也降低了.但是如果新兵只從窮人和社會中營養不良的階層招募的話,他們甚至沒有能力在穿著防彈盔甲的情況下行軍和戰鬥(註:關於板甲和其他甲胄的重量問題我們將在另一貼中闡述)。

所以出現了以下的情況:領導者們穿著能夠給予他們自己妥善保護的盔甲,他們成千上萬的士兵卻不再穿著有可能救他們一命的盔甲了,盔甲不再被使用,儘管像Maurice de Saxe這樣的軍事評論家們還在深思熟慮地討論.但已經無法阻擋手藝人們轉向其他行業,像槍炮製造業或者手錶製造業,盔甲製造中心變成了工業**的中心。

/*********************************************************************

搬運完了

*********************************************************************/


電影中的當然不能作為參考,現在戰爭電影要是不血腥誰會去看。實際上1500年以後,歐洲騎士的板甲連英國長弓都已經穿透不了了,那個年代遠程破甲兵器一個是火槍,另一個是德國黑森弩兵的絞盤弩。

歐洲盔甲進化圖

中世紀早期歐洲有錢人主要使用的盔甲還是以鎖子甲和鱗甲為主,而且是金屬和皮革混合的。小兵們一般能有件棉甲或者皮甲都要感謝上帝。鎖子甲工藝複雜,保養麻煩,一旦生鏽鐵環很容易斷開,但從羅馬帝國時代起就屬於高端盔甲,只有精銳軍團或者百夫長才可以使用,對防禦劈砍的效果不錯,穿刺的話主要要看對方的兵器,西歐早期流行的諾曼劍和維京劍基本上對鎖子甲無用,長矛和巨劍則有很大幾率刺穿,從14世紀開始出現了鎖子甲和一些胸甲板甲的混合體,逐漸轉變為以板甲為主,鎖子甲為輔的「複合裝甲」,15,16世紀達到頂峰,騎士都成了鐵罐頭,除了弩和火槍,能對這些罐頭們有殺傷力的兵器主要是鈍器,比如戰錘,還有專門破甲的長劍,斧槍(把騎士們拉下馬)要不就等騎士累趴下再用匕首從頭盔縫隙裡面捅進去。

冷鋼的戰錘廣告。戴著頭盔腦袋上挨一鎚子就是這個樣子。

挨了破甲的一端就不只是腦震蕩了

鎖子甲也一樣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防禦基本的劈砍和箭矢傷害是沒問題的

不鏽鋼材料的片甲0.6mm和破甲錐。大家細看可以看出箭頭接箭桿處已破損,50磅及以上的弓除了很小的劃痕外基本沒有在甲片上留下什麼傷害,就更別說打穿了。

帶鐵葉的棉甲,即使用鋼鐧砸擊,不適感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做的這副甲,實測100磅玻片弓+靶箭頭,十米僅能留下淺坑,個別射擊在連接處也只能撕開鏈接繩,無法穿透,而且我這還不算重甲。

經實測,盔甲在實戰中是具有極強的防護力的,對穿著者能提供足夠的保護和較強的心理增強作用。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戰場上著重甲就開掛了嗎?當然不是:

一、在徒手無法擊穿鎧甲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給武器賦予一定的加速度,讓動能擊穿鎧甲,如槍騎兵。

二、破壞著甲者的平衡讓他摔倒,然後任人宰割,如1500年迪特瑪希之戰中,因為身著重甲,行動不便的騎士們成了待宰的羔羊,被農民們砍瓜切菜。

題主問刀劍砍盔甲會不會卷刃?當然會!但是誰讓你用刀劍直接砍盔甲?

我這套甲的上身圖可以看到,為減輕重量和保證靈活性,身體的內測是缺乏防護的,特別是小丁丁,因為是騎兵甲,考慮騎馬方便,沒有做護襠,這就給鋒利的刀劍很大的空間能有所作為。什麼?你說板甲騎士不存在這個問題?還記得《權力的遊戲》中艾林谷比武審判小惡魔那一段嗎?波隆就是連續多次攻擊瓦迪斯無防護部位而取勝的,後面奧伯倫打魔山也是這個路子。迪特瑪希之戰的一段描述可以佐證:…指揮官容克·施倫茨在戰鬥中被殺死了。據說弗里西亞人用一根杆子把這個孤立無援的身穿鐵甲的人從馬上揍了下來,用棍棒打他的頸子,用鶴嘴鋤擊穿他的盔甲,一直捅到他的背上,把他推倒在一條充滿水的溝里,最後把他的馬弄翻在他的身上。他的盔甲一直保存在哥本哈根武器軍服博物館,其頸部被嚴重地打凹了,在一個肩甲板上有三個窟眼…

至於鈍器對鎧甲的殺傷力,特別是短柄鈍器,至少在步戰中,作用我是持保留意見的。世界全甲兵擊格鬥大賽都看了,很多人都用鈍器,在場高強度連續砸擊那麼久,損壞的鎧甲也很少,更別說傷害到人員了,感覺上,因為形變的緣故,對鎖子甲傷害最大,對扎甲鱗甲次之,對板甲傷害最弱。

所以,鎧甲在古代戰場上肯定是有很大作用的,受限於戰爭方式和人員構成的不同,中西兩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以中國為主的東方軍隊多數選擇扎甲和鱗甲,對生產要求不高,便於大量裝備和修理,穿著攜帶方便,對馬匹要求不高,易於長途奔襲。西方則以板甲(精英)和皮鎖甲(中下層官兵)為主,板甲防護性好但價格昂貴貴族能夠負擔,皮鎖甲價格便宜便於領民自行採購。

大概就是醬了,才疏學淺,有磚輕拍。


西周,200戶里3人有甲。西周末期春秋初期期,200戶里5人有甲,齊國管仲推行罪甲罪戈抵罪,200戶里10人有甲。春秋末期,300戶里30人有甲,也就是什戶長有甲。戰國初期,300戶里60人有甲,也就是伍戶長有甲。

中國歷代法律,可以允許民間有弓,刀槍,只是不能有長槍、弩和甲,長槍可以克騎兵,弩可以破甲,甲可以防箭,有了這三樣,那就是軍隊了

可見甲有多重要

朱熹《與曾左司事目》打造步人弓箭手鐵甲,一年以三百日為期,兩日一副,昨已打造到一百五十副了畢。鐵甲計用皮鐵匠一萬八千,工錢五千二百餘貫。這個我研究過,一萬八千是指工作日,步人弓箭手鐵甲用工六十人,一年以三百日為期,就是18000個工作日,平均每人每日工資是半貫不到,平均每人一年工資是87貫不到。南宋一石3貫,夠一個成人吃三個月,每年吃飯就12貫、換鞋就1貫、換衣另算,工匠一年工資也就夠一家五口人的城市生活而已。六十人一年可以製造150副步人弓箭手鐵甲。估計500人兩年可以造4000副簡易甲。長齊頭甲流水線要141人、短齊頭甲流水線要74人、全裝甲流水線要70人、步人弓箭手鐵甲流水線要60人,鎧甲越複雜,需要的不同工序工人就越多,流水線人數就越多

弓箭手鐵甲,光人工費就60貫,材料更貴

因為工人每年只在城市工作300日,農忙時回農村幫忙,所以其收入會達到100貫,基本夠一家全年的花費。300貫就是三家。


對付盔甲一是穿刺,二是鈍擊

穿刺比如弓弩、騎槍、軍用鋤、釘頭錘、德國雙手劍之類,還有在長矛後面用鎚子敲的

鈍擊比如大鎚,大棒,滾木礌石,還有戰象

當然盔甲也不一樣,全身甲只是少數重騎兵和重步兵使用

實際上一般的盔甲,防護的薄弱部位有很多

防護的話,一般的弓箭是較難造成傷害的,尤其是厚一點的,只有大號的弩才能射穿

而且不是說防不住,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

舉個栗子,可能皮甲被長矛捅漏了,肚子上被戳了個洞

要是沒這身皮甲,早就透心涼了不是

至於刃武器,對上重盔甲確實不好辦,可能照著褲襠來一腳是最好的辦法


前面說的這麼多了。

我就來顯擺一下自己的超哥特盔甲吧。

順便 說下

你可以關注 虎賁騎士團 裡面有你志同道合的夥伴 和你需要的知識

虎賁騎士團吧_百度貼吧


這種手甲的差不多能防禦流矢

而這種全身甲陪內襯的鎖子甲防護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即使關節設計很好,但是重量是實打實的,20KG到30KG。。。半個我的重量,那麼一個體能合格的士兵穿著這樣的全身甲,防護能力如何?我想在那個時代是不容置疑的,除了某些破甲武器,如破甲錐啊重鎚啊,罕逢敵手。靈活度呢?多少是受到限制,望哪位了解的大神補充一下,或者指正我,謝謝。


謝邀。首先,金屬盔甲的防護能力如何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金屬僅僅是一種材質,而金屬打造的各種形制的盔甲防護力和側重點都不同。至於和電影相不相同這個問題,都說是電影了,何必較真。

關於鎖子甲鏈甲的意義是在於它實現了對單位承受力量的一個縮小,對於刺,砍,弓弩射擊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但對於鈍擊則無能為力。鎖子甲鏈甲穿著相對舒適,防護力也很不錯,問題還是在於工藝繁瑣和造價高昂。

關於皮甲。皮甲常作為輕甲出現,相較於金屬重甲防護力確實有不足。但是,裝備不是單一使用的,據我所知的很多古代皮甲內襯都有加裝金屬條,士兵在穿著皮甲的時候也可能會同時穿戴鎖子甲。綜合來說,防護力有所下降但還是達到了基本需求,而且在有的季節里,單純的穿鐵甲真的很冷啊……

最後,關於古代作戰。古代的士兵和一般人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別,同樣是冷兵器但訓練決定了戰鬥力,比如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你經常可以看到幾百幾千的官軍追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農民起義軍滿地圖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再者到漢軍,晁錯也說過,古文我忘了,意思就是,漢軍對抗匈奴可以以一敵五,在匈奴裝備改進後,仍可以以一敵三。裝備的意義就在於成建制後的強大戰鬥力。在單兵的一對一對抗中,都是想辦法擊中敵方防護薄弱的位置,比如頸部。因此兩個裝備精良的古代士兵PK,根本不是幾招幾式就可以結束的,多對一撂倒制服後實現擊殺才是比較真實的一種情況。



我拿在博物館拍的東西舉例吧,不用裝飾用的那些神裝,看看當時普通的裝備:

當時的鎧甲:

當時的長劍,可以穿刺鎧甲:

如果劍太貴可以用便宜的,比如可以劈甲的手斧:

穿刺的長矛:

以及戴著頭盔也會打出腦震蕩的流星錘:

最最便宜的就是木頭上鑲一圈鐵釘,也有鈍器效果,其實歐洲過去一直在研究怎麼對付重甲,武器也是千奇百怪,給貴族屌絲的都有:

這些武器都是當時實戰過的,不過可以看出鎧甲的很多武器的損傷很大


首先,影視劇都是誇大的,你可以試試現實中讓一個壯漢拿著一把百十斤重的開山刀,坐在馬上舞刀看看是什麼場景。

再來說現實中的重型盔甲,如果按照歐洲中世紀的那種全副武裝的重型鎧甲,是不可能有刀可以割破的。更不用說削鐵如泥。但缺點也很明顯,人根本就很難移動。不能跳,不能跑,走路都吃力,摔倒基本爬不起來,所以你看到的這種重甲都是騎在馬上的。歷史上對付這種重甲,一般沒有用刀的,第一種方法用的是錘,榔頭砸,砸也砸不壞,但基本裡面的人也內傷吐血而亡了,第二種是拉下馬,找縫隙刺。沒人會殺到用劍去砍的,都是用騎士槍,斧子,鎚子加上馬的加速度,直接砸,不死掉下馬基本也是等死了。後來有了弩,有一定穿甲能力,但對重甲傷害也有限。

鎖子甲一般的刀劍也是砍不破的,但對肉體仍有很大的傷害,基本就是衝擊帶來的傷害,割是割不破的,對弓箭對其他銳器都有減緩衝擊的效果,大多數時候能把你從致命傷減緩成一般傷害。

要對付盔甲,用斧頭用鎚子,不然就跑,不騎馬他們追不上你,別傻的用劍對砍,那是找死。


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親身實踐檢驗來完善和佐證。錘盾騎士俱樂部(重慶)歡迎和邀請各類型軍史/冷兵器復古愛好者前來體驗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及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盔甲兵器實物。並適時參與相關HBR歷史戰役重演活動。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時的歐洲與中國的騎兵所用的槍會不一樣?
冷兵器【槍】的槍桿材質一般是什麼?
古人佩刀為什麼刀柄向後?
神鵰俠侶里公孫止的劍法刀和刀法劍有實戰意義嗎?
日本武士的單兵作戰能力跟我們國家冷兵器時代的兵士相比誰更強?

TAG:冷兵器 | 中世紀 | 古兵器 | 古代戰爭 | 盔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