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復興漢服?

如題。我是一個03年出生的漢服復興者,年齡比較小,在一個漢服社社團擔任副社長的職位。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困惑,希望同袍們能解答。謝過各位同袍。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擁有民族服飾的自由和權利。


某種程度上講,漢服是民族服飾中的飛面神教,用於喚起特定人群的維權意識。

考據黨負責理論建設,深度挖掘漢民族歷史上的衣著習慣為古衣復活提供依據、改良派負責適應市場,迅速捕捉流行元素進行商業化量產、形制派負責監督成衣是否符合具備漢服的必要元素。

客觀上凝結漢族人和認同華夏概念的少數民族,實現托古改制,抗議不合理的逆向民族主義政策,維護漢民族合法權益。

漢服讓「沉默的大多數」發現彼此,就像海洋中鯨魚的聲納,先要聚到一起,才有可能共同發聲,表達訴求。

有人說漢服是借屍還魂搞漢西斯,這無異於看到快餓死的人吃口麵包就呼籲警惕營養過剩。


如果有漢服黑來這裡,請您先耐心看完再評論。

和幾位不贊同復興漢服、漢服黑在評論里聊了聊,我忽然覺得評論里說多沒意思,本來自己也有些想法,不如在這裡說。別的不廢話了,理由如下:

一、民族意識

哈哈,漢服黑看到這裡又該高潮了,哪裡又來了個無腦漢服黨,又在扯民族大旗?

我看到回答中一位同袍說盡量不要說民族的事情,因為會招致不贊同復興漢服群體的反感。我並不贊同這一觀點,因為不能因為他們反對就不說。我覺得有什麼說什麼,沒有必要顧及這一類人的感受。

漢族在近900年就像一個被四處寄養的孩子,宋亡了,蒙古人來了,漢人變成了第三、第四等人;蒙古人無道,90餘年就被趕回草原,遺留下的漢地從語音到文化,已經被改得亂七八糟。明朝衰微,女真人趁虛而入,漢人又變成了二等公民,剃髮易服。我看有人對剃髮易服的程度進行了質疑,提出剃髮易服並不是或者不是漢服消亡的原因。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女真人這一行為,造成了漢民族服飾的衰微。元朝並未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但明朝初立的時候依舊有人「胡發左衽「,那麼試想一下,在統治者強行推行這一政策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粵劇,叫做《三生》,如果沒有看過,推薦同袍、漢服黑都去看看。

漢服復興的支持者們通常會說,別的民族在集會上能穿自己的民族服飾,而漢族怎麼沒有穿?其實這就是最樸素、最初級的民族意識。民族意識這個詞已經被宣傳成了洪水猛獸,因為大一統的中國需要大一統的民族觀,所以這個詞在不熟悉的人眼裡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詞,也容易戴有色眼鏡去看這個詞。藏族可以有民族意識,保護自己佛教信仰和藏文化,維吾爾族可以有民族意識,保護自己維吾爾文化,壯族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積极參与文字的創造,也是民族意識,漢族呢?

不知你在讀完詩經後有沒有暢想過兩千餘年前淇水兩岸的離別愁緒?

不知你在了解了和尚原之戰中吳氏二將的奮勇,還有獨生子士兵們「國朝在,自有後來人」的慷慨?

不知道你學了滿江紅之後,是否參悟過鄂王的苦悶與哀傷?

不知道你站在未央宮和大明宮遺址前是否想像過當年這裡的繁華?

……

不知道你想沒想過,自己爺爺的父親是誰,他的父親又是誰?他們經歷過什麼事,做過什麼?

一切又回歸到了那三個最經典的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又將去哪裡?

這三個以及其衍生的問題曾經一直困擾我。在給我爺爺和太爺爺上墳的時候,我總能感覺到,我身上流淌的血就是從他們那裡來的。我沒有見過我爺爺和太爺爺,但他們的事迹一直被長輩說起。於是我決定去走一走,去湯陰縣。

炎黃二帝的塑像巋然不動,凝視遠處。他們曾在這片土地上開墾耕種,創造文化。

他們的身軀已經不在,化作了腳下肥沃的土地,他們的精魂保佑了一季又一季的豐收。

他們的血脈從未斷過,他們的美德和故事通過早熟的文化薪火相傳。我死後,我的血脈也會傳承下去,或許我的故事也會被後輩提起。

似乎許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包括那三個最樸素的問題。我就是漢人,華夏族的後裔,這怎麼了?不能提?

漢服黑看完一定會笑,別扯了,什麼玩意兒。黑伊斯蘭教的人說古蘭經是什麼玩意兒,黑基督教的人說那有什麼上帝,黑佛教的人說佛經都是放狗屁。然後漢服黑就拿出一系列資料來論證,你就是錯的,別扯民族大旗。

你要記住,談到信仰問題,絕不是有些人能懂的。因為信仰不能用數據去說明,無法用基因論去解釋。你以為你掌握了一些資料就掌握了真理,在我看來,你就僅僅是一副軀殼。

我既然是漢人,我民族的服飾是什麼?

我們所要做的,是找回自我認同和民族自信。

二、關於傳承

有人說現在復原的漢服不是漢服,是花布、仙女裝,也不是原來廣大漢人穿的衣服,甚至漢服這個詞不能被現在所復原的漢服所代表。回應如下:

1、「漢服」這個詞在歷朝歷代都有使用,每個朝代賦予的意義都有所不同,每個時期的文獻都體現了當時對「漢服」的定義。「漢服」這個詞在現在,指的是以往各朝代各種形制的衣裳的總稱,這一概念已經被漢服復興的支持者所接受,且我們復興的,也是這個概念,不是民國時期對「漢服」的定義。

2、現在部分復原的漢服有出土文物、考古文獻作為樣本與指導進行復原,有據可依。

3、關鍵問題,現在復原的漢服能否代表廣大漢人所穿的衣裳。我首先想澄清一點,傳承不是全盤接受,其中存在批判,也有繼承。舉個例子,現在的和服是否就是原來日本人穿的衣服?漢服黑說是,不過我去日本訪問問過這個問題,教日本傳統文化的日本中學老師說不是;武士刀是不是原來武士用的刀?漢服黑說是,在日本問教劍道的老師說不是。

現在的和服,是過去富有或官宦的人家才能傳的華服,而且由於審美的改變,和服的形制、紋飾均有稍許改變。正因為只有華美的和服集日本美術、設計的大成,值得傳承,才被傳承下來。因為有傳承,所以才有創新,融入現代的審美,今天的和服才得以誕生。明治維新的時候,和服也曾一度遭遇危機,因為政府誘導大眾著西裝,留分頭。戰後日本經濟崛起,打造文化品牌的時候,保護日本傳統文化的人得以大展身手。日本傳統文化老師如是說。再說韓服,和明屬時期、清屬時期均不相同,照一些人說來,既不傳統又不創新,豈不是怪胎?

現代的武士刀,其實是日本在戰後經濟崛起之後打造的文化符號之一。現代武士刀的鍛造方法、形制等均和古代武士刀或多或少不同。現在很多人收藏武士刀,也對武士刀的鍛造、傳承非常了解,不過遺憾的是,這只是宣傳罷了,你手中「傳統手工」打造的武士刀,極有可能是現代機器小批量鍛造的,然後手工按客戶要求進行手工修飾。劍道老師如是說。

回到漢服傳承的問題。漢服因為強制和誘導而衰微,則需復興;復興過程中發現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形制、款式進行繼承和謹慎創新。這三個過程肯定同時存在,一邊復興、一邊繼承、一邊創新。在清朝的統治下可能會有少許漢服的發展和傳承,這一類衣裳雖沒有被引起注意,但並不代表未來它不被注意;或者說,這類衣裳和之前的相比並不值得傳承,所以沒有被提起過。

有問題?

三、漢服復興的危機

為什麼加黑,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注意。如漢服黑所說,很多人穿漢服並不是因為民族意識、傳統文化熏陶,而是因為美。這倒不是什麼壞事,但漢服復興決不能一直停留在這一階段。問禮不知,問文不涉,問武不行,現今階段可以容忍,因為畢竟漢服復興才十餘年。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類似控弦司這樣的社團已經開展、參與射禮、馬術研習,這應該是未來漢服復興的發展方向之一——從表面的衣裳往文化內涵、精神層次發展。

漢服復興的目標在於振興漢文化、喚醒漢民族的民族意識、批判繼承漢民族的禮儀和道德觀。個人覺得最終極的理想,還是禮記中對大同的描述,漢服復興應該只是振興漢文化的第一步,和其他振興漢文化的道路殊途同歸。漢服復興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導思想,但遺憾的是,目前所有的文化社團、組織沒有一個能夠擔當起這一大梁。如果漢服復興一直流於形式,很難確定若干年後能否維繼。不過我持樂觀態度,要給同袍時間。其次,在漢服復興這一人群中人太雜,各種目的參與進來的都有,仔細甄別非常重要,否則道路容易走偏,最壞的情況還會被利用。

四、結語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發表一下我自己對於漢服復興的看法和期許,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同袍還是漢服黑。

無論任何時候任何人都需要不同的聲音,漢服復興者的存在引發了漢服黑的考據和攻擊,漢服黑的存在也引發了漢服復興者的鑽研和探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漢服復興者的獲益要多於漢服黑。漢服復興者需要漢服黑的存在。

另外,在我表達清楚的情況下不能準確把握我的想法還來辯論的人,我沒空的時候不會理你,有空的時候會先好好跟你解釋,發現你還是不搭趟就只有嘲諷嘲諷你了,萬望不要玻璃心,我並無惡意。有時候我會告訴你我認為你的想法問題在哪裡,我的想法是什麼,如果你要抬杠,咳,你可事先想好了哦。

最後歡迎廣大同袍和漢服黑在評論里理性辯論交流,排前的、有意思的評論我會回復,其餘的不用我說,建議你再了解了解漢服。

有事兒我會更新的。

————————————————6.11更新——————————————

五、我對皇漢的看法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任何意見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皇漢也不例外。「皇漢」這個詞原本並不是什麼壞詞,結果愣生生被一群極端民族主義者搞臭了,好比「吹簫」。

皇漢的興起我個人覺得是一種發泄,成不了太大的氣候。每個民族中都會有極端分子,而這類人總歸是少數人,越抨擊越來勁,不如懶得理,自然也就黃了。

世界早就進入了共和時代,華夷之辨,還有任何意義嗎?

輕視少數民族文化、宣揚少數民族非我族類論,無非就是不自信而已。

皇漢要讓少數民族全盤漢化,說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低劣傳統,試問,漢人經歷過的剃髮易服之痛,還要讓其他民族來一遍?興滅繼絕你不學,卻偏要學種族清洗?

既然你是皇漢,那好,你一定知道一句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月12更新————————————————

六、關於傳統文化復興的方式之爭議

有人說,依靠漢服來複興傳統文化的方式不好,應該以禮儀、詩詞歌賦等具有較為深刻文化內涵的東西來複興傳統文化。的確沒有一種方式能夠保證其完全成功,也沒有一種方式是完美的。

那麼,我為什麼主張以漢服復興為途徑復興傳統文化?

我個人認為,禮儀、詩詞歌賦、經典等在傳統文化復興中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一塊,但是任何需要植入人心的東西,必然需要一個先驅。如果你讀過古斯塔夫所著的群體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我沒有貶損大眾的意思,這本書確實叫這個名字)就會知道,你要干預一個群體、為群體傳達一些概念和理念,需要一些符合大眾心理的東西。

古斯塔夫在書中提到,越是具有煽動性、簡單粗暴的口號和理念越容易為人所接受,這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大選候選人在選戰初期為什麼總是提出一些不太可能完成的口號的原因。如果你關注過其他國家的大選,最後理智的當選人必然會回歸中立。漢服復興絕不是要煽動性、破壞性,但是書中所傳達的意思非常清楚:群體容易接受能看得見、聽得見的東西——符合他們的審美、符合他們心中一直存在於潛意識中的情感的東西易被群體接受。

好了,我們來看漢服復興。很多漢服復興的支持者說,我支持漢服復興,因為漢服美。這就是群體心理學的一個外在體現。我們只有吸引住群體、不斷重複一些概念,從最簡單的概念開始,逐漸深入,一直到價值觀的認同。如果你以需要一定學術水平的東西開始復興傳統文化,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實力吸引住人群。如果你吸引不住,何談干預,何談復興?

我們可以反觀日本動漫在中國的發展。日本利用動漫進行文化輸出,先用優質的美工、精彩的故事情節等元素吸引住大眾,再藉此基礎進行理念的干預。可以看到,知乎有大把的人起了個日本名字,這不是理念干預的成果嗎?更多的人穿上和服、拿起武士刀,這不也是日本成功地利用了群體心理學的結果嗎?現在在我國,政治理念的傳播完全依靠教育,試問,又有多少人反感這種教育,又有多少人能做一個真正合格的社會主義大好青年?我國怎麼將核心價值觀悄無聲息地植入民眾的心中,是政府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如何依靠需要一定學術水平才能看懂的東西來複興傳統文化,是部分漢服黑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如果有一朝能解決這個問題,我一定加入這個行列。

有人說,這條路傳統文化復興不了,你來負責。你的意思是說我非得知道一條路絕對能成功,才能走這條路?你的邏輯有問題,在你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在你學會不爆粗之前,請不要把偉人的名字用來當自己的知乎名。

我們面對的就是普羅大眾,我們的理念在當今也非常簡單。有人說你們沒有一個大的綱領,不適合大面積宣傳。我想說,鄧小平說過一句話,叫做摸著石頭過河。

漢服復興支持者中既有文化水平不算太高的,也有大學教授。學術水平高的進行深入的探討,學術水平較低的可以依靠漢服讓自己更美,我上面已經提到,多個層次同時進行。

我是覺得,掌握了大量資料並不代表你有多厲害、肚子里有多少貨,如果要堆資料來論證漢服復興的合理性,我能貼個百八十頁,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畢竟知乎的用戶也是一個群體,也符合群體心理學的特點,喜歡別人把乾貨嚼爛了吐給你吃,不是嗎?資料的作用在於論證,而有效論證的關鍵在於資料的解讀,尤其是社科類的文獻資料。如何解讀社科類文獻資料是一門大學問,非爾等低端資料黨所能妄用。

支持別的方式復興傳統文化的漢服黑,也請你們拿出你們的方案,讓你們的同儕動起來。部分人縱使有各種理論,卻不見其行動,然並卵?你會挑刺,並不代表你就行,而且說一個讓你吐血的事實,你的挑刺,都是在給我們助攻。

最後送給這些人一句話:一流的點子,三流的執行,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必然是一堆垃圾;三流的點子,一流的執行,最後做出來的可能是精品。我們或許不是一流的點子,也不是一流的執行,但我們努力成為雙一流,而且我們在路上,你們呢?


我自己支持漢服的原因可能同別人並不一樣。

我的看法是:你知道服裝行業是多麼大的一塊蛋糕嗎?要知道歐美的時裝品牌養活了多少人、掙多少錢?中國生產了那麼多的衣服,又能掙幾個錢?

中國的服裝產業要轉型升級,真正在全世界有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利潤,至關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風格。當然中國的從業者也可以學西方,中國人也可以做西服,做牛津鞋做到全世界認可,但這是很難的,在這些領域,話語權一直在西方。如果中國能走出一條新路來,另闢戰場,對中國人來說,更有發展空間。

所以,許多人糾結的形制啊,是不是仿古啊,在我看來毫無意義。漢服的靈感源於歷史,但漢服的發展要立足當下,本質上它應該是一種時裝風格,它可以有禮服的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走進人們的生活。


先說觀點:以漢服為媒介,宣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另:鄙人學識有限,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我是漢服愛好者,當然,最開始我喜歡漢服並不是因為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只是因為它好看啊,然後就喜歡。O(∩_∩)O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得多了,想的多了,對於文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覺著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有很多優秀部分值得傳承與發揚。

可是好像現在一提到傳統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文化,然後聯想到諸如八股取士、三寸金蓮、文字獄、禮教吃人等等可怕的事例(八股取士確有選拔人才方面的優勢,然大眾印象深刻的卻是它在後來的僵化以及對思想的禁錮,這裡指的是這一部分)。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只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上述情形也是在明清時期君主專制達到極致時對於儒家文化的僵化、極致化使用,在這之前悠長的歷史歲月,儒家文化並未演化出這種可憎面目,只是由於明清這段時間離當世相對較近,所以好像便代表了儒家文化一般。而且,所謂物極必反,再好的思想文化也經不起政治性的粗暴處理,經不起政客們別有用心的鼓吹捧殺。

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有耕耘於蒼茫大地的墨家,也有窮游於天地的老莊,有致力於君國統治的法家,也有拈花一笑看破世事的佛陀,有狂飲歌詩的李太白,也有憂國憂民的杜子美。。。。。。太多太多,難以一一列舉,而且我們的重點也不在這裡。。。

回歸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宣揚一種東西總要落到實體,特別是針對文化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化東西。所以宣傳漢服,就是選擇了以漢服作為載體,而這個載體既包含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又無可置疑的包含了「美」這一無障礙通行證,它提醒著我們、也告訴民眾我們追求的是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追慕著的是理想中的那種人人風度翩翩、氣質清華的時代,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在西方列強敲開中國大門之前與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那時中華文化尚未完全崩壞,那些遊走於中國的西方人驚奇地表示:「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他們發現,無論男女老少、身份地位,人們對於詩詞都是津津樂道。談論的內容也許下里巴人,也許陽春白雪,但重要的是其中蘊含了一種代代相傳的詩意生活精神。歐洲人之所以稱中國為「神秘的東方國家」,這種詩意精神功不可沒。然而現如今的社會氛圍。。。⊙▽⊙。。。算了我還是不說什麼了。(當然,如果你非要說討論詩詞都是為了科考為了當官那我也沒有什麼看法,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最後,總結。

宣傳漢服,是以漢服為媒介,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宣揚一種詩意生活的精神。


補充:

我是一個85年出生的漢服生活者。最開始只是在傳統節日穿漢服。

2010年燒漢服事件後,決心讓漢服儘可能多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於是慢慢一件一件購置漢服,增加穿漢服的天數,

直到衣櫃里95%以上都是漢服,一年360天以上都穿漢服。

原答案:

——————————————————————————————————

在未違反法律和道德的情況下~

我希望任何事情都不要以綁架的形式存在。

你好,你在看對嗎?我感到很榮幸!感謝你看我的回答。

請你先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是超人都有超能力,世界將會是什麼樣?

我每天上班的時候,會路過一家包子店。

在我路過的時候大約是06:35,那家店已經熬好一大桶稀飯,蒸好很多屜包子了。

我有時候在想,這家店的人會不會四點就起床了?

對於一些早起會死星人來說,四點起床完全是生命中不能忍受的東西吧?

為什麼那家包子店的人要賣包子呢?

有些人一輩子就只開了一家包子店。

為什麼他們不做別的生意呢?

大家都想考清華北大,大家都想出人頭地,大家都………………

如果沒有360行,只有賣包子這一個行業。世界將會是怎樣?

世界很大~社會很複雜~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

你打算把時間用在什麼上面,那都是你自己的自由和權力。

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在白髮蒼蒼之時,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感到遺憾。

那就夠了!

至於是不是復興漢服,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去做。

2016/5/21 09:11更改:

後面這部分是給那些反對者看的。

沒有人能讓所有人滿意。你可以反對。我可以辯解。

並沒有強迫任何人接受我的觀點。僅僅是各抒己見言論自由罷了。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但是請回帖討論的時候注意分寸

說我在做【傳銷、洗腦、強加思想】之類的話有點過了。這黑鍋我不背!謝謝~

不管你見沒見過沙包大的拳頭~就這桶水砸身上也是不輕的~

(上面這句就只是一句活躍氣氛的玩笑話罷了,居然有人覺得我在人身威脅~真是醉了)

附:

【致——對同袍穿漢服初衷不解的人】

——錦官城詩易 轉載請註明出處

憶往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看今朝為蘋果機賣腎賣處。

憶往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今朝戀愛不成硫酸火油。

憶往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今朝行人匆匆不敢扶老。

憶往昔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今朝悅悅竟遇見死不救。

憶往昔貧不移子不嫌母醜,看今朝貴出國恨爹不是剛。

憶往昔講誠信可畫地為牢,看今朝逃責任葯家鑫八刀。

憶往昔文君當壚鳳求其凰,看今朝結婚拜金要車要房。

憶往昔人之初百善孝為先,看今朝未入土撕臉爭遺產。

憶往昔指南造紙火藥世界震撼,看今朝毒大米地溝油三聚氰胺。

憶往昔高麗扶桑均對華夏嚮往,看今朝漢文化不傳承媚外崇洋。

憶往昔華夏衣袂飄飄萬國來朝,看今朝著漢服罵作秀諷刺譏笑。

嘲也好笑也罷甚至說我無下限,惜文化無傳承秀的是淚流滿面。

你可知華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失傳非日韓搶奪只因國人忽視。

也許你會認為社會風氣就這樣,實際在於你是否重視傳承發揚。

做到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細微處點滴間柔溫暖綻放光芒。

守原則有底限勿以惡小而為之,樂助人施援手勿以善小而不為。

生下來活下去生活的確不簡單,修身心增內涵傳承文化亦不難。

一萬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你喜歡或你討厭彼此互不干涉。

非復古非封建擇其善者而從之,愛漢服或黑絲如飲水冷暖自知!

《【致】反對漢服運動的人》

——錦官城詩易 轉載請註明出處

非日常黨,你質問何不每天都穿?

漢服生活,你評說為出名而做秀。

學識粗淺,你訓責這是徒有外表。

滿腹經綸,你批判沒有與時俱進。

宣傳文化,你認為這是沒做實事。

做了實事,你卻又說無圖無真相。

拍照留念,你說這是為出名擺拍。

同袍努力,你說你們不可能成功。

保護傳承,你說不能創經濟利益。

沒有誰,能讓所有人滿意。

復興華夏同袍一直在努力,

並非僅僅想迎合你的私意,

我們是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哪怕此生終了也未能達成,

但此心俯仰已無愧於天地!

旁觀的看客們啊……

無論你反對還是贊成,

漢服運動已十年有餘!

不求您雪中送炭,

只盼少唇槍舌劍。

您若加入,同袍倒屣相迎!

您若旁觀,尊駕勿出惡言。

—————————————分割線———————————————

好吧。有人說想看照片。

第一次出國游~越南,雖然不是什麼大國家,但風景很美,環境也好,沒什麼太多污染。

雖然之前已經穿漢服去過三亞、文昌、寧夏沙坡頭、龍勝梯田、陽朔西街、瀘沽湖、天台山、蜀南竹海、興文石海、峨眉山這些地方、但也只是出省~

值得高興的是,到過的所有地方那些當地人特別是少數民族,

大家看著漢服都覺得很驚奇並且也很喜歡。

難過的是,國內漢族多的大城市接受程度還不如偏遠地區。

就像我之前感嘆過的那個對比一樣


我不過是一個藝術系的大學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

只是漢民族千年的傳承,我不忍看它消亡。

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孔雀東南飛,織女會牛郎。


憑什麼少數民族穿是保護民族文化,而漢人穿就是皇漢。這樣歧視我們真的好嗎。


接觸漢服後才發現,漢服如同冰山一角,它引導我們逐漸發現了聯綴在服飾之後更博大精深的漢文明體系。

我們逐漸明白,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件衣服,我們失去的禮儀、風俗、思想、生命的思考、生存的哲學,我們失去的是民族的品格與風骨、氣質與精神,我們失去的是整個華夏 —— 真正的華夏,我們真正的文化根基與精神家園。

在全球化現象日益顯著的今天,經濟與武力強弱不再作為評定強國的指標,而更強調泛範圍的文化認同感這一軟實力的符號。中國有悠久的文明史,漢民族千載而下的傳統服飾也隨著經濟的崛起而復興。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前,漢服,不僅僅是件衣服,作為一把鑰匙,打開了 「中國,需要給世界展示什麼」的大門。

漢族的社會生活習俗與對美好未來的希冀沉澱為各種傳統節日,節義中深厚而絢燦的文化內涵是過節的意義所在,不應該淪落為「餃子節/粽子節/月餅節」等食品傾銷節的境地。作為穿在身上的民族歷史,漢服是漢民族的皮膚,認識並穿回自己的民族服裝是每一個有民族尊嚴、有文化歸屬感的中國人的責任與義務 。

我們不忘祖先恩德——可堪修舊夢,與語正清明。禮而隆之,珍而重之,莊重而質樸的傳統婚禮是對孝敬父母、夫婦之義、人倫之本等民族文化的深刻闡述,意義深遠,代代相傳,是建立和諧社會的起點。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等反映了我們道德行為規範與世俗生活完美結合的各種典章禮制。「禮儀」二字,不應該弱化為簡單「禮貌」的膚淺認識。

民族服裝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兩者缺一不可。因此,以漢服為鑰匙我們打開了漢文化之門,通過重新繼承、學習、創新、重建我們的精神面貌,重組成一套完整的可惠澤後世的文化體系,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由內而外統一且獨特的民族質感是漢服復興的核心價值所在。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 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漢服同袍 —— 亦稱同袍。一群不分年齡、性別、職業、民族、國籍、社會地位、宗教信仰的漢服復興志願者的簡稱。舊時作為同朝為官或在同一軍隊工作的人互稱,現在是致力於漢服復興的人們用於相互之間的稱呼,意喻「志同道合者」,表明人們為共同實現漢服復興這一理想而努力的決心。

而現在就是復興的時代,我們力量微渺精力有限,可這又如何,嘲諷與吵鬧阻擋不了前進的腳步!


漢服復興理由只有兩點:

一、漢服美。(對比纏足等的丑)

二、漢服是我國一項曾被人為割斷的傳統。(對比書法、筷子等不曾被割斷的傳統)

此則足矣。

故而,

因為漢服美,所以值得被複興;

又因為漢服是傳統,所以應該被複興。

樓上諸君羅里吧嗦說了一堆民族大義,在我看來全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只會讓反對漢服的人以及路人更加反感。又美又傳統的東西,不趕緊復興了還等啥呢?等著被韓國搶去上報教科文?

有的人提出既然漢服已經被拋棄過,那就順其自然無需再撿起來。我只能說,任何曾因政治或宗教因素被禁毀的優秀文化,都必將在未來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譬如秦火焚書,譬如歐洲早期科學,譬如紅樓夢,等等。我可以接受一種文化在時代的浪潮中因為過時或不再符合民眾需求而被逐漸淘汰,卻不太能接受曾被統治者生硬滅絕的美麗文化意圖復興卻被人指指點點而困難重重。

當你們為電影《百鳥朝鳳》喝雞湯感動落淚時,當你們為各種小山村中各種老行業最後的手藝人惋惜時,可曾想過我們還有漢服這一美麗、優雅、樸素、傳統的衣裳,在靜靜的等待你去復興?

————————————

下面這段話是我在評論里回復一位朋友的,姑且貼出來,算是代表我對類似爭論的一種看法:

漢服二字在古代文言語境里是一個廣義概念,翻譯過來相當於「漢地、漢人的服飾」,這個詞多次見於《東京夢華錄》等各種文獻。但是現在所說的漢服一般就就特指滿清剃髮易服前的中國傳統服飾,但是其實在這以前的古代服飾也是歷經融合發展的,這樣一刀切的概念明顯有失偏頗。滿清服飾之所以遭人反感,主要還是因為他是統治者暴力推行的,而且如果不看髮型、官帽,而單看滿服衣裳的話,其形制上可以看作是漢服的另類發展,至於旗袍唐裝,則又是更新的發展。如果交領右衽的漢服和對襟盤扣的裝束同時發展,那麼他們均被稱為漢服就並無不妥。&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就是因為滿清暴力剃髮易服,讓漢服中斷,而本應可以歸類於漢服的對襟盤扣等成為了滿服的代名詞。這其中的是非對錯,就不是你我能說清道明的了。


入坑兩年的新人強答一發,文中引號僅表示引用或者著重說明,並無褒貶之意,諸位看官請勿就此糾結。

———————以下答題正文———————大多數同袍所認同的「漢服」是指「漢民族傳統服飾」

有很多不認同「漢服」這一概念的人的理由是:所謂「漢服」自清以後已經被生生割裂,不再一脈相承,一種是已經「死去」的傳統。

在下想問問,持這樣意見的諸位對明制「襖裙襖衣」如何定義?

《明太祖實錄?卷三》載:「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詔復衣冠如唐制。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士庶咸辮髮垂髻,深襜胡俗。衣服則為褲褶窄袖,及辮線腰褶。婦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無復中國衣冠之舊。甚者易其姓氏,為胡名,習胡語。俗化既久,恬不知怪。上久厭之。至是,悉命復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髮於頂,官則烏紗帽,圓領袍,束帶,黑靴。士庶則服四帶巾,雜色,盤領衣,不得用黃玄。樂工冠青卍字頂巾,系紅綠帛帶。士庶妻首飾許用銀,鍍金耳環用金珠,釧鐲用銀,服淺色團衫,用紵絲綾羅紬絹。其樂妓則戴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庶民妻同。不得服兩截胡衣。其辮髮椎髻、胡服胡語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損益,皆斷自聖心。於是百有餘年胡俗,悉復中國之舊矣。」

這是在結束元朝百年統治之後,朱元璋命百姓服飾「恢復中國之舊」召令。

事實上,民間的「胡服」風氣,將近明朝中期才徹底被扭轉,那麼這中間百餘年的斷層,是否已經讓漢服「死亡」了呢?

其他朝代更替之間,往往都有文化斷層,漢族人的服飾也隨之出現不小的改觀,如果因為文化的斷層而宣布「漢服已死」,那難道各朝代的漢民族服裝都要被分門別類,各自成為獨立體系么?

是,這有可能,但是這一點我會在文末另作反駁。

再來看另一種可能,也有人認為朝代更替時間不過百年,而自清初到現今已經有近四百年,時間跨度遠遠超過前者。

君不見,雖然漢語正音已被滿人發音【真正一脈相承的正統的「漢語」是有「平上去入」四聲,如今的普通話(滿人口音)已經沒有入聲字了】取代,也有客家話基本保留了雅言體系,它當然沒有「死亡」!

客家傳統服飾也是明顯融合了明制漢服與清代服飾的特點,且主要保留漢服體系的(額…貌似遇到bug放不了圖了,具體請自行搜索「客家服飾」,對比漢服與滿清服飾,注意看三者文物圖與文字介紹)

另外,清代乃至民國都還有擁護「漢室正統」的「遺民」們,身著舊朝的「漢人服飾」,隱居深山老林之中。

如此推算,哪怕近代漢服存在可稱為「一時斷絕」的時間,不過幾十年,為什麼就要被「死亡」?

再來說各個朝代(包括清之後「客家人」或者「遺民」所著)漢服改觀較大,是否仍能成為同一「服飾體系」或者「類別」(此處若表述不當,請方家指正)

「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其最重要(或者最能將它區分出來)的特徵是其獨特的 「平面裁剪」 【其中包含漢民族「天人合一」、「中正」等等「理念」,是漢民族傳統三觀的體現(譬如上衣的「接袖」、「中縫」,下裙「十二片」等等)】,

與西服洋裝的「立體裁剪」有明顯的區別,且獨立於其他民族的製作理念,(在下對其他民族服飾的製作理念並不了解,但是不同民族的世界觀總是各自獨立的吧)

不是部分朋友所認為的右衽,不是右衽,不是右衽!(重說三)

因為歷朝歷代漢民族服飾「平面裁剪」的特徵不變,包含其民族傳統三觀的製作理念一脈相承,故而不應將不同朝代的「漢服」割裂開來,它們應屬於同一種「民族服裝體系」(此處若表述不當,請指正),即「漢民族傳統服飾」

這美麗的傳統雖然衰微,但並未消亡,且曾被千萬漢人以性命守護,而我深愛並渴望能留住它,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漢服復興的意義。

中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又及:深夜強答,入坑兩年小透明,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狗一隻,對服裝專業並無涉獵,其中問題可能多有疏漏,與大家分享一點淺見,歡迎探討,希望能炸出方家解惑,不匿,晚安~】


為什麼不要?美的東西為什麼要讓它消失?


1.美即是正義。

漢服太美了。

2.推薦一本小說《上品寒士》,欣賞得了這本書,就欣賞得了漢服。

漢服只是一個符號,只是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大海中的一滴水。

所有愛漢服的人,都能從傳統文化的大海里找到自己的寶貝。

然後有些分享的想法,也很正常咯。


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最直接原因就是大背景下的中國崛起,這可是五百年的地緣大事件!全球東西方的天平慢慢傾斜回來,作為國家主體民族的舊有衣冠被拿回來宣傳是再自然不過了,一個想要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怎一件屬於自己的衣服都沒有?

再深一點說,這是我們對以往華夏的追思,想必許多真正的同袍是極其熱愛漢文化的,神光奕奕的哲學思辨,風起雲湧的歷史、行雲流水的文字文學、美輪美奐的藝術文化.......我們談起我們所熱愛的漢文化,無不是眼光爍爍,心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看這雍容華貴或古典淡雅的漢服,這漢服下代表的文明,難道不讓人飽含熱淚?

再看看同袍永遠的傷疤與之對比

有清三百年,是撕心裂肺的痛

我想,這其中的痛處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復興漢服的決心

東瀛蕞爾小國因變法成功,一躍成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他們可以自豪的在自己的傳統節日穿著自己的衣服

看韓國人穿著自己的衣服多麼自信,一點也不如我們般卑怯地走在大街上

看蘇格蘭人的節日慶典

歐陸大國德意志

東南亞的國家也是異彩紛呈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他們驕傲的衣服,他們從不因為任何原因而拋棄它、鄙夷它,相反,他們是如此地珍惜和呵護自己的傳統

而想想我們現在,算是什麼?

我們的成人禮?

???

節日慶典?

???

民族節日?

?????

課本上的五十六個民族合照,試試找找漢族在哪~

難道這還不能感受到我們對漢服的期盼嗎?

不好意思,跑遠煽情了。復興漢服,更深一點的說是我們對民族自信心的拾回,想當年近代我們摸爬滾打,被人欺侮,黑暗之後是更大的黑暗,狂瀾即倒,大廈將傾,彷彿整個民族墮入了萬劫不落的地獄,試問那個時候哪有人會想著復興漢服。更大的是全盤西化之風勁吹,人們瘋狂地學習西方的禮儀、服飾,瘋狂地拋棄著原有的文化,砸掉一切招牌,連漢字也幾乎遇到滅頂之災,自滿清之後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疤,認為自己的文化甚至其中的服飾是落後、愚昧,努力與其撇清關係。也許這有著當時的時代的不得已和無奈。而現在國勢蓬勃,我們終於可以相信,我們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此民族的服飾,也必是偉大,可以與世界民族平起的

我們漢服復興者不是瘋子,不是極端分子也不是什麼狂熱愛好者復古主義者,我們也沒要求所有人每天都穿上這所謂「古代」的衣服。我們只是希望,在民族節日時,在重要慶典時,人們能起碼想起我們自己是有這麼美的衣服


不要讓漢服背負太多的「偉大理想」好嗎?這樣很中二唉。好像漢民族沒有「同袍」們的努力就要落入無底的深淵似的。

我們愛漢服難道不是因為她的美嗎?


因為妹子穿上真心好看。

就算不為別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復興一下怎麼了?

漢服er至少沒要求所有人都跟著他們穿漢服吧,那麼關那些反對者毛事?


世界民族運動會開始了,各族代表隊都穿著自己隊服,下面出場的是漢族隊,他們有的穿著滿族隊服,有的穿著英格蘭隊服,有的穿著普魯士隊服,有的裸體....(^o^)/


我只是一個簡單的漢服愛好者,我只是想漢服能像日本的和服一樣,能作為公共場合都能穿的衣服。中國歷史幾千年,漢服也是一種文化,我真的不想這麼好看的衣服就這樣埋沒了

(一個知乎的小透明)

………………………………………………………

我並不了解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歷史,但就我目前看到的漢服來說(不糾結衣服的種類),我覺得真的很漂亮,而且好多漢服都已經做了符合現代人審美和穿衣風格的改變,我覺得我們可以多試試


我最開始也覺得是「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後來覺得,只是為了讓漢族有一個民族服飾的概念罷了。

現在我的觀點:旗袍代表中國,漢服和其他少數民族服飾分別代表各民族。


以漢服為載體復興漢文化,以漢文化為基礎增強民族自信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7年西塘漢服文化周收費?
現代中國出不了國學大師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評價年輕一代的國人開始逐漸拋棄不以「真」為前提的傳統文化?
如何反駁「武術只不過是花拳繡腿」?
如何看待【韓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受國家傳承保護 漢服卻受冷落】?

TAG:傳統文化 | 傳統 | 漢服 | 漢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