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八式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

三八大蓋,中國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一般,還算夠用。

畢竟二戰日軍步兵的火力支柱是輕機槍和擲彈筒(九二式重機槍和九二式步兵炮是大隊才有的),《步兵操典》花了大篇幅來講輕機槍和擲彈筒的運用以及步槍手如何與之配合,步槍的重要性並沒有一些人想像得那麼高。而且中國戰場倚重工事、中國軍隊匱乏火力,三八式步槍射程較遠、精度較高、適合拼刺的優勢才得以發揮出來。

但由於三八式步槍的一些缺陷,也算不上什麼「表現突出」。

有些人認為三八式步槍的設計理念是基於一戰時期的塹壕戰,然而三八式步槍的理念早在其前身——三十式步槍就奠定了。三十式步槍設計於甲午戰爭後的1897年,當時中日兩國還處於線列戰術末期階段;而三八式步槍設計於日俄戰爭後的1905年,主要是在三十式步槍的基礎上,增強槍機的可靠性,在戰術理念方面則基本沒有改變。

在太平洋戰場,三八式步槍明顯落後於時代。

看看雙方的步兵班火力對比,有種「無力回天」的感覺……

日軍步兵乙種小隊的一個分隊(標準步兵班)是10支栓動步槍+機槍組,有時會加配一門擲彈筒。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機槍組不配備步槍,僅有自衛手槍;如果是十一式輕機槍,機槍組有3人;如果是九六式輕機槍,機槍組有4人。

194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個D-1步兵班是10支半自動步槍+1支班用機槍,班長有時會配備衝鋒槍;而194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個E-1步兵班是10支半自動步槍+2支班用機槍;到1944年5月,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個F-1步兵班是10支半自動步槍+3支班用機槍。

不只是三八式步槍,二戰日軍步兵戰術和武器設計的理念都落後於美軍。而且三八式步槍的長度較長,在叢林里使用時比較不便。雖然日軍的刺刀衝鋒(尤其是夜襲)和狙擊手(九七式狙擊步槍)一度給美軍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在美軍的火力優勢面前,只是螳臂當車。

其實,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在被惹怒的美國面前,也是螳臂當車。

簡單說說6.5mm三八式步槍彈的殺傷效果:

6.5mm三八式步槍彈因為速度較慢、長徑比較大、重心靠前,擊中人體後的狀態過於穩定,造成的是直通道;再加上口徑較小、動能較低,即便是在有效射程內,殺傷力也過低。

但有一種例外情況。根據二戰美軍醫療服務隊的《創傷彈道》一書,三八式步槍彈在速度超過2400英尺/秒時(約730米/秒),擊中人體後會從彈頭尾部開始變形甚至碎裂。這是因為三八式步槍彈為了減輕槍管磨損,加厚了彈頭前2/3部分的被甲,因此彈頭後1/3部分較薄的被甲在受到鉛芯擠壓時容易變形甚至碎裂;另外,較大的彈尾質量也加劇了彈頭在人體內偏航。然而,三八式步槍在100米的彈頭存速為701米/秒,在75米的彈頭存速為747米/秒;也就是說,只有在數十米的極近距離內,才可能出現彈尾變形或碎裂。事實上,《創傷彈道》一書中的案例大多發生在50米內,這和太平洋戰場的叢林環境有關。

闢謠:

網上似乎流傳著6.5mm有坂彈「在200米內殺傷力巨大」的說法,原理似乎是彈頭在飛行時的章動會導致命中人體後翻滾還是被甲破碎來著?反正我是不同意這種說法的,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擊中人體後的穩定性並沒有多大關係。至於那個「200米內」的距離,像是先預設結論再反推出來的。

該說法的提出者通過斷章取義和自己腦補,歪曲了《彈道創傷》一書中對於6.5mm有坂彈殺傷效果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當然,三八式步槍在設計上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① 6.5mm有坂步槍彈雖然動能較低,但是後坐力也較低,比較適合亞洲人。

② 三八式步槍的槍機只有5個部件,槍機結構比毛瑟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更加簡單。

③ 三八式步槍採用了毛瑟步槍的「受約束供彈」設計,且設有槍機防塵蓋,可靠性較好。


根據NRA戰後的測試,三八式步槍有二戰步槍當中強度最高的槍機,沒有之一

三八式步槍的槍擊分解異常簡潔,簡單分解後只有四個部分,據我所知是二戰當中最少的

相比於三八式本身優秀的槍擊設計,其本身用的6.5友板彈卻相當平庸,與機槍彈不通用也是一個缺點。


從中國戰場的角度看,三八式的表現是合格的。

抗戰期間,由於中日雙方裝備都是落後於同期世界水平,所以步兵武器的直接對抗相比歐洲以及太平洋戰場會更多一些。前期國軍僅有36、87、88三個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裝備能達到一戰德軍輕裝師的水平,並且火力配置遠不如德軍,以至於德械師被戲稱為德盔師(德械師使用的鋼盔是進口的德軍鋼盔)。其他地方雜牌軍除東北軍由於張氏父子幾十年的經營裝備齊全些,其他的部隊裝備基本上是萬國牌裝備。八路軍新四軍更不用提,剛改編時僅有多年以來繳獲的武器,以及國府唯一落到實處的配發武器——120挺蘇制輕機槍。日軍方面雖火力佔優,但總體水平還是比不上美蘇兩大炸逼,對付中國軍隊勉強夠用。在這個前提下,中日兩軍經常被迫進行近戰甚至白刃戰。從日軍方面看,首先三八式步槍是旋轉後拉式步槍中槍機零件最少的一種,全分解僅有五個零件,降低了士兵學習使用維護保養槍支的難度,有利於大規模擴軍。其次,三八式步槍使用有坂6.5毫米步槍彈,口徑普遍小於美蘇的7.62毫米口徑和中國軍隊使用的德式7.92毫米口徑槍彈,後坐力小,適合日本人矮小的身材。槍口火焰小,雜訊小,有利於隱蔽。並且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就是俗稱的歪把子)和三年式重機槍使用的也是6.5毫米步槍彈,大大減小了後勤的壓力。另外,三八式步槍全長127.6厘米,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厘米,瞄準基線長,射擊精度較高,抗戰初期日軍射擊水平極高,老兵幾乎個個是神槍手。白刃戰方面優勢更大,三八式步槍雖然因為幾乎超過日軍士兵身高的全長被吐槽為「三八式長矛」,但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近戰時三八式步槍很佔優勢,再加上日軍重視刺殺訓練,中國軍隊和日軍拼刺刀基本上占不了便宜。

說個題外話,曾有果粉吹噓說日軍士兵會丟掉三八式去撿國軍的中正式用,這和越戰美國士兵丟掉M16撿AK47一樣是純屬扯淡。從紙面數據看,脫胎於德國技術的中正式步槍性能確實略優於三八式,但由於中國的工業水平所限,生產出的中正式步槍性能參差不齊,並且零件往往難以配齊,有的部隊甚至刺刀都無法做到一人一把。反觀日軍,現代化批量生產的三八式步槍實戰表現肯定要優於中國軍隊保養不善生產規格不一的中正式。另外,撿對手的槍用,混戰時很容易誤傷,看不到人的時候老兵一般都會聽槍聲,若對面是三八式步槍的聲音還有點拿不準,土八路繳獲了不少也在用,但如果是中正式的聲音,肯定二話不說開槍招呼過去,皇軍這邊哪有中正式。

從中國軍隊的角度看,三八式步槍的主要用戶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畢竟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是我兔的優良傳統~

把上文所說的幾點拿來同樣適用於八路軍和新四軍。對於大部分新兵基本上是文盲的吐八路來說,槍構造越簡單新兵學的就越快,有利於快速形成戰鬥力。後坐力小,可以降低新兵初次訓練對射擊的恐懼感(這個真不是扯淡,鄙人這種軍迷當新兵時候第一次實彈射擊都感到恐懼…)槍口焰小,噪音小,對於游擊戰來說更是好處多多。精度高對於土八路這種缺糧少彈的隊伍更是福音。

關於6.5毫米有坂步槍彈的創傷效果問題,這裡放個視頻鏈接,說得很詳細。

http://www.bilibili.com/mobile/video/av2402813.html

太平洋戰場么……只能說是被美帝完全碾壓。槍身過長不利於叢林戰,隱蔽性好倒是可以拿來放冷槍,但日軍狙擊手卻喜歡上樹射擊……至於拼刺刀……美國大兵的各種自動火力壓根不給你機會。


三八式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超出人們的預期的。

從1931的9·18說起,同時期的其他主要國家的步槍對比,美國使用春田1903步槍,蘇聯使用莫辛納干步槍,英國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德國使用毛瑟1898步槍,大家都是一戰水平,不存在明顯代差,和世界主流水平無差。

到了1935年,世界大戰即將開始,德國魔改了毛瑟1898步槍,德軍開始使用98k步槍,98k槍管明顯縮短,中國軍隊開始生產中正式步槍(將毛瑟1924步槍進一步縮短,改進槍托部分以便適應中國人,考慮到三八式步槍的刺刀優勢,步槍刺刀加長),大家都一樣,實力基本無變化。

法蘭西戰役後,世界各國對火力有了新的認識。

英國:我們火力不夠,一定要有衝鋒槍。司登誕生了

德國:衝鋒槍很好,一定要簡化生產工藝,大量生產。MP40工藝進一步簡化

蘇聯:衝鋒槍的威力我在蘇芬戰場就見識過了,衝鋒槍要大力發展

美國:衝鋒槍這玩意我有,太貴又不準,搞連發步槍才是人間正道。大美利堅不缺能工巧匠,最後 M1加蘭德步槍裝備美軍

中國:老子打不動了,拉兄弟一把。

日本:三八式口徑太小,不能體現大日本黃軍的威嚴,英美鬼畜的口徑是7.7和7.62,我們一定要 加大口徑,我看7.7不錯,九九步槍誕生了

日軍的作戰思維開始走上誤區,關鍵是對手太弱,中國戰場的國軍和共軍都沒有實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東南亞的殖民軍士氣太弱。海軍用「九段戰法」就能消滅太平洋艦隊,我們陸軍看看就好了。

從這時開始,日軍的思路開始落後,武器裝備在錯誤的思想下走上了歪路,到了太平洋奪島作戰中,雙方火力就是「大人打小孩」水平。

還有好多人說6.5彈殺傷力不足,個人認為這個鍋得友坂彈背,怪不了6.5彈。看看6.5獵用彈,只要用了軟尖彈頭,威力大的很。


卧煙社曾經就6.5友坂彈的殺傷力做過一期視頻,大家可以看看參考一下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02813


三八式步槍不是二戰中最好的步槍,卻是殺人最多的步槍


威力太小,穿透太強

射程較遠,精度可靠

而且各國那個時期大多在想法剪短步槍長度,而日本人在增加

最後,日本後期的士兵拿三八有坂加刺刀:槍比人高


滿足了日本設計的要求,準確度較好。存在近距離殺傷性太弱的問題。總的來說滿足想定使用需求,是一款合格的兵器。


謝邀(知乎的邀請欄一定有毒,我明明主要學中國古代史的)

只能講講自己知道的一點了。

精度較高,殺傷性的話,彈道穩定,,穿透力強,不容易產生子彈在敵人體內翻滾的事情,所以相對而言,容易醫治。

二戰的表現其實不錯,三八式步槍之所以有三八大蓋的說法,其實是為了防塵,較好的適應了中國戰場,而且槍身長的優點也使它可以用來裝備騎兵,關鍵時刻可以拼刺刀(用途廣),配合日軍士兵訓練有素的特點,給中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三八式可是好槍,準度不錯,後坐力也小,後坐力大概和八一杠差不多,這槍屬於生不逢時,生不逢地,要是改造成半自動,想必評價高上不止一個檔次。

P.S. 三八式的威力並不小,畢竟全威力步槍彈。


射擊精準,後坐力小,槍口焰小,近距離有較大殺傷力,中遠距離因為膛線纏距問題彈道較為穩定,殺傷力不高,適宜拼刺。

其實最適合抗戰中國戰場的就是三八式步槍。


一戰水平

中國戰場一流

歐洲戰場三流?

單純不算任何其他武器裝備

只考慮手動步槍的話

精準應該比不過毛瑟98k

穿透性太強,導致殺傷性不足

而且好像槍身長,便於刺刀戰?


步槍本身的設計不錯,在毛瑟g98的結構基礎上進一步簡化,但是槍管太長對於彈藥有些多餘,44式卡賓槍的槍管就不錯。彈藥方面,200m內彈頭章動,進入人體後被甲破碎,殺傷力巨大,200-600m彈道平直,進入人體內一般不翻滾,被甲不破碎,就基本是貫穿傷。總的來說是中規中矩的栓動步槍,200-600m殺傷力弱了點其實也沒太大影響。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同的槍用相同的子彈,射程威力不一樣呢?
為什麼中國禁槍比美國容易得多?
對slugger這種子彈什麼評價?
子彈在真空中是否可以被擊發?

TAG:日本 | 軍事 | 槍械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