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不能避免經濟泡沫?


我就賺完這一筆

————————聽說要有分割線————————

事實上,經濟泡沫由供大於需引起,比如房地產,但是像很多一線城市的房產由於是剛需,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很麻煩的一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把房地產作為一個投資的手段,這樣子大家都會因為看到了房地產的利益而去投資,最後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導致價格失衡,我一直在想等到有一天會不會房地產的泡沫到達了頂峰然後用一個巨大的下跌來告別。這點我覺得通州倒蠻有意思的(非地域黑),民間一直有傳言說北京要把辦公機構搬到通州,導致很多人購置通州房產,最後把通州弄成一個類似於鬼城的存在(房子很多,住的人很少),有一天假如政府闢謠…

再說人性,我先前看我媽炒股,幼稚地以為股市的宗旨就是在別人買的時候賣,別人賣的時候買,是的這一條比如說像去年這種情況,假如控制好買賣時機的尺度,是絕對能賺很多的。但我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買賣股票的是我媽媽,而不是我。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是站在一個理性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媽媽她是就在股市裡面廝殺,這就讓她很難去理性的思考這個問題,老想著今天我賺完,明天一看又漲了,那好我再等等。

沒有人能夠保證未來的發展如自己所願,幾次經濟泡沫的時候人們都說不會有經濟泡沫,這個國家將改變金融的歷史,結果呢?

再說,為什麼你手機上老是有騙子發的簡訊,你看了是不是會笑說這種簡訊怎麼會有人上當?可偏偏就是有,記得以前一位知友說過一個例子,以前英國有一個人,他告訴大家說有一個項目,盈利大大的,但是項目內容不能透露,第二天一群人上門給他送錢,最後拿完錢走人之。

無論是任何企業或者個人,最後做一個事情的宗旨都是獲取最大化的利益,這也導致人們會為利益鋌而走險,大家還都覺得我就弄到大部分的利益我就收手,最後股市下跌,在馬路邊一邊喝著酒一邊抱怨說老子當年也是差一點就成了億萬富翁。

那有沒有可能避免泡沫呢?有,就像樓上所說的,像蘇聯那樣,大家一起搞,但是前提是大家的收入都會下降,而且是一個很大的比例,這樣子大部分人怎麼可能會答應呢?

說這麼多,其實重點都是在一個利字,為了利益,人可以是盲目的。

隨便答答,疏漏肯定是多多的,見諒。


推薦一個視頻《經濟這台機器是怎樣運行的》(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看完你自己就懂了!


馬克思早就告訴你了,為什麼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必然產生剝削,為什麼剝削必然導致兼并和壟斷,為什麼資本主義必然面對周期性經濟危機。世界其他經濟學流派,沒有一個敢說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必然性的、無可逃避的、周期性的,而總是歸於此一時彼一時的偶然因素,或者是從形而上的方面做一個泛泛的模糊回答(比如歸於貪婪、「人性」之類)。

經濟泡沫就是馬克思所斷言的經濟危機中最典型的一種:生產過剩危機。你要去尋找其中最根本的答案,去尋求實事求是的對客觀事實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扯什麼人性感情),不去找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還能找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P_9T3DKn0


不知道題主說的泡沫是什麼,只知道目前自然界其他地方沒有出現較為嚴重的過剩問題,沒有發現其他哪個物種有明顯的貨幣交易傾向。


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產能調整的滯後性。

總結起來大體來說就這三點。

而這三個問題幾乎是沒法解決的。


大家都懂得就連龐氏騙局也能從中賺錢,道理都懂,但實踐起來又是一回事,誰能保證一個人一輩子無時無刻都是一名經濟學中所謂的理智人呢?而一個錯誤的破壞力也可以非常巨大。經濟危機還是不理智行為的集中爆發造成的吧。


建議題主研究一下啤酒遊戲,必有所得



人類當然可以避免經濟泡沫。實行嚴肅科學的計劃經濟,比如蘇聯那樣,經濟是相當平穩的。代價是短缺和低效,以及長期的落後。你願意為了穩定降低一半收入嗎?

人類預測未來的能力是有限的,然而現代社會環節相扣,許多決策都依賴對未來的預期。社會級別的預期誤差,就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源錯配以及不平衡,導致預期下降,即泡沫破滅。大到大蕭條,小至養雞場因為禽流感雞賣不出去,都是泡沫破滅。

實際上隨著信息流動的改善、科學的發展和政策的完善,泡沫破裂的間隔越來越長,烈度越來越低。但是只要世間還有偶然,泡沫就不可能消失。


因為對世界運轉的學習成本很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習效率和需要學習的內容均與日俱增。長期來看,前者要落後於後者的增長,導致人類必須會重複犯錯(當然是不同的人犯同樣的錯誤啦)


先說結論:估值手段的固有缺陷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經濟泡沫。

泡沫經濟,是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可承受的程度,使其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

以上是維基百科的定義。

至於為什麼資產價值會過高,是因為當人們給資產估值的時候,唯一的標準是當前市場的交易價格,而交易價格僅由當前的供求關係決定,所以當供求關係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資產市值自然會

劇烈變化。其中市值的劇烈下跌在事後看起來就是泡沫了。


謝不邀,不問自答。

(1)我們來確定什麼是泡沫。

泡沫在詞條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實質是與經濟基礎條件相背離的資產價格膨脹。」簡單地說,泡沫其實就是資產價格脫離其基本價值後的膨脹,泡沫的大小取決於資產價格與其基本價值的差。

(2)基本解釋完經濟學中泡沫的含義後,我們來看一下經濟學中泡沫產生的類別:

資產泡沫一共有兩種:一種叫信貸繁榮,一種叫非理性繁榮

1.信貸繁榮即信貸驅動型泡沫,我總結出其大概過程如下圖:

PS:純手工打造,字丑手殘請別在意- -

?

簡單說一下過程:

信貸繁榮:在順經濟周期里,政府降低了實際利率,導致了借款等的成本降低,於是市場參與者追逐更多的利潤,增加了對資產的需求,現實的例子包括最近中國暴增的海外資產收購,如中國化工收購美國先正達公司等。資產需求的增加導致了資產的需求曲線向上移動,資產價格上升,於是人們用於貸款的抵押品的價值上升,比如去年某些逗比賣房子借款炒股一樣,因為房子價格上漲,導致其作為抵押品的價值上升,抵押品的價值上升後,進一步增加了金融機構如銀行等資本價值的上升。因為抵押品價值上升了,金融機構認為借款的風險降低了,於是降低了貸款的難度,同時,為了降低資本的閑置,增加資本利用率以增加利潤,金融機構也提高了自己的放貸需求,金融機構的放貸需求和投資者的借款難度相互促進和強化,進一步反饋到資產需求上。於是,整個經濟體便進入了一個如圖的信貸驅動循環,循環的過程中,資產泡沫不斷加大,當資產泡沫破裂時,資產價格下降,整個經濟體由此開始如圖一般的螺旋式的自動加速衰退

2.非理性繁榮:相比較信貸驅動型泡沫而言,非理性繁榮主要由市場參與者的過於樂觀的預期造成,這種過度樂觀的預期影響範圍較小,因此對整個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的危害也比較小,比如:中國去年的股災,跌去了40%多市值,但是它並沒有直接造成中國經濟的崩潰,只是造成了一部分人財富的喪失並重創了一部分人的預期,因此,單純由過度預期導致的泡沫危害程度沒有信貸驅動型泡沫那麼可怕

(3)介紹完泡沫的類型後,我們來討論刺破泡沫的可行性:

刺破泡沫的方法不少,從資產泡沫產生的過程來看,最容易想到的措施就是就是加息。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刺破泡沫是不大可行的,原因如下:

1.在逆經濟周期下,經濟需要低的實際利率也使經濟加速增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無法判斷泡沫的類型,因為我們無法判斷泡沫從何產生,請看圖和上面的類型解釋。

2.退一萬步來講,為什麼我們不能判斷泡沫的產生呢?因為經濟學判斷放在現實條件下,本來就不是一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判斷題,中國的市場參與者高達13億,市場如此龐大,變數眾多,我們沒有辦法拿這麼大的市場用控制變數法來做實驗,況且世界上任何政府都承擔不起這種實驗失敗導致的損失。判斷泡沫大小的根本定義是「資產脫離其基本價值的程度」,我們在這麼大的市場里幾乎無法判斷資產的基本價值到底在什麼線上。前陣子金融時報刊登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選擇不同階級,不同年齡的人來提問他們對某個事件的「客觀」看法時發現,他們每個人的「客觀看法」都不相同,由此產生了人們所說的客觀價值只是相對於他們「主觀價值」而言「相對客觀」的結論。所以,當我們覺得房價的「客觀價值線」在哪裡的時候,還是不要想多了,對於你來說房子的「客觀價值」可能是4萬一平,但是對於低收入者或者精英階層的人來說,他們心中的「客觀價值」可能和你完全不同,不僅僅在此,當政府面臨13億人的「大市場」之時,你也會發現某種資產的價值難以確定,因此,你想要知道13億人構成的大市場的「泡沫」到底有多大根本就不可能,就像如今人民幣為什麼不可以一步貶值到位一樣,你如何知道全球60億人的市場下,人民幣的「合理價值」到底是一美元兌6.7人民幣還是一美元兌7.5人民幣呢?因此,泡沫到底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那麼既然存在與否的問題都無法解決,你又如何從源頭去截住泡沫的產生呢?

3.泡沫不可能「滅絕」: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經濟人,可以說世界上的市場參與者基本都是追求利潤的,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市場參與者既然要逐利,那麼什麼是逐利的最好方法?沒錯,就是泡沫,泡沫是大多數市場參與者謀利的一大途徑,索羅斯那些大神們他們可以通過泡沫賺大錢,他們先做多股市,然後在他們認為股市過高時,通過大肆傳播消息,改變人們的預期,進而做空股市。(這裡說句題外話,「做空」這種行為絕對不是錯,「做空」的人只是帶來市場情況的「信使」,真正使得市值下跌的是公司價值的下跌,只是做空有可能使中國股市這種散戶太多的非理性市場過度反應,導致資本市場崩潰而已)。沒錯,這些人其實就和中國那些房地產商,房地產中介一樣,試圖通過廣告等信息傳播方式,改變我們這些市場參與者的預期,他們就可以通過預期落差改變市場,通過泡沫謀取巨大利潤,那麼,既然他們和我們都是市場參與者,構成了整個中國市場,我們可能徹底「滅絕」泡沫嗎?顯然不可能,因為人都是逐利的。

4.即使我們知道泡沫有多大,但是刺破泡沫的代價卻很大,而且刺破的損失估計難以確定。由於我們無法準確判斷泡沫的大小,因此我們難以估計泡沫被刺破後它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寬度和深度到底有多大。在經濟學中或者說在現實中,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往往有不小的慣性,就好像許多人對深圳上海房價的預測一樣,這個月升,他們對下個月的房價預測也升,有些人有根據,而大多數人沒有根據,就只是因為「賭徒」心態,亦或者說是某些心理慣性現象。因此,刺破市場泡沫後,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央行顛覆了人們對市場的預期,資產市場的波動會加劇,然後通過與資產價值緊密相關的主要金融機構,如:銀行,來影響整個經濟體。舉個例子,尤其在散戶眾多,散戶人數佔比高達90%的中國股市,產生的羊群效應可能導致散戶紛紛拋售平倉,導致股市市值的過度下跌,進而引起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導致經濟體的巨大損失,加大了泡沫破裂的破壞力。

5.加息作用範圍太廣,對經濟體影響度高度不確定。實際上,加息是戳破泡沫最有力的措施,但是它是一把雙刃劍,它也可能讓那些本身陷入衰退的行業「徹底滅絕」。舉個最好的例子:如今的中國經濟,當我們看到北上深房價暴漲之時,我們也看到了那些大宗商品行業的困境,那些過剩產能所在的行業,在政府用加息戳破一線城市的「泡沫」或者說「不合理」之後,它們可能會加速滅亡。因為央行加息對整個中國經濟體作用的範圍太廣,尤其是如今金融體系加速發展,各行業加速交融的時期,加息對各行業的影響極有可能相互強化,其影響在不同行業之間不斷反彈,螺旋式加速,因此,戳破泡沫可行性不大,因為我們幾乎沒有單純針對某些資產泡沫進行修復的貨幣政策工具。

6.刺破泡沫,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大。在順經濟周期里,實際通脹加速直到目標通脹率,GDP產出增長直到達到整個國家的自然GDP,各行業資源利用率高或者說稍微過度,總比通縮時的衰退要強。在戳泡沫以後,經濟體的反應可能會超出央行的預料範圍,通脹的下降可能導致債務問題,失業率下降可能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在發展中國家,一旦失業率高企,往往會導致人民對執政黨和政府的不信任,進而社會不穩定進而混亂,最後導致經濟加速衰退舉個例子:去年政府用證金公司為中國股市托底,購入大量工行,農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市值佔比很大的公司股票,依然沒能阻止上證和深證下跌,甚至證金自己虧得半死,導致了部分股民對政府救市能力產生不信任,為政府救市帶來了巨大困難(當時政府對股市這種融資工具的認識和態度不夠正確,干預得太多,畢竟政府在資本市場方面的實踐經驗實在是太少了。我說很多不理智的股民呀,股市漲得多漲得少,什麼時候變成評判「證監會主席有沒有能力「」的標準了?這簡直瞎扯嘛!)

(3)講述完關於「泡沫是否可以杜絕或者戳破後」,我們來看下美國關於預防「泡沫」實施的措施,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增強「事前監管」和「事中監管」,減少華爾街的逐利行為。這些措施包括:

1.信息披露

2.資本充足率要求

3.增強金融機構內部監管,密切關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判斷金融機構行為是否合規

4.「即時整改」行動

等等

事前監管有1,2兩條

事中監管全部都有

其中,「即時整改」行動就是對主要金融機構劃成5個資本充足等級,包括:資本充裕型,資本充足型,資本不充足型,資本相當不充足型和資本嚴重不充足型。第三類「資本不充足型」被要求遞交資本金增加計劃和資產增長速度放慢計劃等。第五類「資本嚴重不充足型」就會被直接關閉。

其實歸根究底來說,美國的這些「宏觀審慎」行為無非就是想要降低華爾街那些資本家們的趨利本能,也算是一種從最最最「根源」的地方上阻止「泡沫」的誕生吧!

由於中國前陣子互聯網金融,股市等才出現問題,我就不想說中國的事前監管和事中監管措施怎麼樣了- -反正就是一句話————「一抓就死,一放就亂」,這個凱恩斯主義的「度」啊,始終把握不好,畢竟人口多,市場複雜,情況複雜嘛


首先,泡沫是不好鑒定的。當泡沫沒有破滅之前都有人會說它還會漲。中國房地產泡沫已經說了不下十年,但是還是堅挺不倒,股市的起落從08年到現在,8年的時間已經來了兩輪。我大學在學金融,現在大三,對於資產的估值還是一知半解算不清楚,就算算清楚了還有市場預期可以影響資產價格的起落,也就更不能客觀的計算這個東西原本的價值,更不要提它是不是有泡沫存在。

其次,對於發展中的經濟體,出現過的經濟泡沫的悲劇會不斷重複。經濟泡沫從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就存在,但是你可以出去問問 除非是真的學習過這個領域的人,一般人很少知道這是什麼。那就更不要提之後的種種。大家都知道經濟危機,又有誰分析過它發生的原因,就算真的研究過,你所研究的結論是否是正確的。所以,有很多非專業的人在參與經濟的運作,做出不理智的舉動,以發展中的經濟市場最為明顯,所以才會接二連三重複之前所發生過的經濟泡沫。

對於有相當長的資本運行的歷史的地方來說,新的經濟泡沫也會不斷產生。舉個例子,金融工程學一直發展 有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被設計出來,大量被運用,但是這些產品帶來的什麼後果並沒有人知道。金融是依賴於實體的,但使用金融產品之後掙得錢多了一倍,那多出來的不就是泡沫嗎。

最後,人都是貪的。希望手頭的東西能多賺錢,大家都這樣想,泡沫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經濟泡沫是什麼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然後才能回答為什麼避免不了。

經濟泡沫,看字面意思,就是一個空心泡沫,外表玄幻,但易破。

就下來就是形成原因了,經濟泡沫就是由於對經濟的不準確預計,導致消費過度。比方,你房子原本值市價100萬,然後房價飆升到200萬,你把房子抵押到銀行200萬,去購買其他產品,突然房價陡降,就形成銀行資金周轉不靈,接連破產,減少貸款,企業產品需求減少,裁員,降薪,平民收入減少,減少支出,需求再下降,一系列循環。這就是經濟泡沫。

而為啥避免不了?一,資本市場自由盲目性,二,政府調控延遲性


因為事實上並不存在泡沫,宏觀的泡沫是由微觀泡沫疊加的,而微觀泡沫是供求決定的。哪怕是擊鼓傳花,它也是有人接手才會產生所謂的虛高。

藝術品都是泡沫,為毛沒人說它的負面問題?因為不會對整體經濟有影響?

老的模式繁榮到盡頭必將被替換,歷次經濟危機之後都有新的技術誕生,大亂大治!

最反對所謂的主動刺破泡沫的行為,刺破又救,最後只能原地踏步


因為人類的貪婪,短視,急功近利和無止境的慾望造成的。

現代經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吹大的氣球,寅吃卯糧,就是泡沫。


8.19更新

知友@kettywest說,「發改委有用嗎?房市都快崩了」

時間過了半年,我們回顧一下,房市顯然沒有崩潰,看看發改委在這過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一線城市,投機需求、資產配置需求齊齊炒旺樓市,因此上海等城市出台嚴格的限購政策。如果不進行調控,很可能是房價飛天然後摔地上。二線城市,去庫存任務艱巨,但成效顯著,新批地顯著減少。

總結一下,發改委的作用就是「事前決定投資節奏,事中修正節奏失誤,避免事後出現崩塌」。

===========================

題主的問題是我這十年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所以不請自來了。

按在當前時代語境下,題主講的經濟危機或泡沫,我理解題主講的是目前的產能過剩、社會供過於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質是經濟學中的均衡問題。我想從兩個層次來回答問題。

一,從總供求來看,只要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工具,就必然會有供過於求的時候,無法避免經濟危機。

我們知道,每一類商品,都無法避免有個別廠商破產,除非這類產品一直是供不應求。

看大一點,行業、社會也一樣。

那有沒有可能避免上面定義的經濟危機的方法呢?有啊,在生產力有保證的條件下,統計總需求,然後控制生產量就行了。

感覺很熟悉是不是?發改委不就是干這事的嗎?

二,從要素來看,資本要求回報率遠高於工資增長率,不斷會有新增資本進入投資領域,令社會供給增加。

打個比方,天上下雨,你想喝水有兩個方法,1是幫有地拖的人拖地吸水,然後分水,2是買個拖把自己拖地吸水。就像地拖擰水一樣,每把地拖的主人都想擰大量的水,看到地上有水,好多人都買了地拖,但事實上地上的水總有一天不夠多。

以上

============================

3.3更新

剛才抽空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發現有人引用了馬克思的那句話,發現有人引用了馬克思的某句話。

馬克思那句話讓人印象很深,直接說資本主義有個反覆發作的絕症,治不好:經濟危機。但馬克思與許多回答者一樣,都沒有解決題主問題:為什麼有無法避免危機。


資本遊戲錢生錢太容易了,大家都把錢拿來投機,慢慢變成賭博,實體經濟就會受到擠壓,把資產價格炒得高高的,最後大家發現漲不動了,一恐慌就拋售,價格迅速下降,大量投機者破產(因為使用了杠杠,向銀行借錢)。以房地產為例,利潤太高了,大量公司都不幹實業了,開公司不如炒房,所以錢都進入樓市,房子價格迅速上漲。那為什麼會出現那麼高的利潤?一般的高科技企業不也是高利潤嗎?因為房地產沒有技術壁壘,有錢就能蓋房子,地方政府在房地產發展中獲利最大,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依靠土地財政,所以放任高利潤的出現。大致就是這個邏輯,更具體的需要大神來!


因為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


推薦閱讀:

美國科研人才會不會出現斷層?
為什麼在美國,即便是一座城市裡,各區域的治安差異也很大?
為什麼沒人批評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到美國旅遊,最值得購買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二戰時日本選擇和德國夾擊蘇聯,那麼是否能擊敗蘇聯,從而改變整個戰爭走向,最終戰勝整個同盟國集團?

TAG:美國 | 經濟學 | 中國 | 金融 | 經濟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