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軍力和國防工業實力整體上和美帝多少年前相當?

此前有人問和美帝七十年前比,這顯然是腦殘、碰瓷;那麼比較客觀的分析,考慮到整體規模、高精尖領域差距、信息化帶來的跨越式進步等因素,我們和美帝多少年前相當呢?個人感覺:二十五年(海灣戰爭時代的美帝)是否比較靠譜?


我來跑個題

論海軍 美帝爸爸藍星最強,全球其他國家海軍拉一起不一定a的過

論空軍 美帝爸爸藍星最強 全球其他國家拉一起才能a的過

至於陸軍??

你如果在海軍被幹掉天上都是別人的飛機的情況下還能游過大西洋或者太平洋那麼你就可以面對世界前三強的陸軍了。

有句話 陸軍10年空軍30年 海軍100年不是瞎逼扯

美國1776年獨立 可實際上呢 英國爸爸陸上敢威懾 海上敢搶劫 你個新生國家還敢做生意?打死你丫的。美國隨後宣戰結果呢?叫英國頂著拿破崙派了幾個加拿大兵一口氣衝進華盛頓燒了白宮和國會大廈。

弱國無外交啊!一直到1815年英國才徹底放棄重新控制美國的想法,再次承認美國獨立。

這有多少年 足足30年 沒有法國在前面頂著 美國你想獨立? 好好等……

所以一個國家必須有強有力的陸軍,才能保證不被征服不被毀滅,但是這種方式是以最最純粹的鮮血與生命來保證的。

此後美國就專註於欺負土著和毆打墨西哥。

35年吸收德克薩斯 對墨宣戰 一直到48年。墨西哥被割讓近二分之一的領土(德州反叛之前也是墨西哥領土)

至此 包括上次和法國人買的路易斯安娜美國擁有了極為遼闊的領土。

所以說 誰崛起不需要積累?

經歷內戰後美國徹底擺脫名義上的聯邦,真真正正的成為了一個完整意義的主權國家。

內戰結束是65年 這多少年了 又30年了!

美國崛起了嗎? 沒有,美國繼續慫。

如果樓主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定會問:美國和英國差距有多大?

直到1898年 美國建立了龐大的號稱世界第三的艦隊

古巴菲律賓起義美國找借口干預了這場戰爭美國挑了當時世界上老牌強國的夕陽國 -西班牙

有預謀的美國在短短3個月同時在世界的兩端 古巴和菲律賓 等多個地區展開,把西班牙最後的底子都打完了。

然後呢? 給西班牙賠了不少錢。

當然是以承認古巴菲律賓獨立 割讓波多黎各為代價的。

這是多少年 又是30年啊 。

從獨立到世界列強 美國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也足足花費了百年

中國只用了60年就成為世界列強說真的,太快了。

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 不要覺得自己很叼

因為離世界最強 還差2場不在自己領土上的世界大戰再餘60年


其實這種跨越歷史的比較可以說毫無意義。因為當時的背景和機遇和今天的可以說完全不一樣了。美帝軍力的崛起,源自二戰。在二戰前,美帝具有全世界最強悍的製造業----名副其實的山寨王國-----類似於今天的中國,而一次二戰,讓美帝把這種製造業的能力轉化為了軍事工業。二戰期間美帝的各式軍艦戰機像下餃子一樣出現,軍備、兵力都是成倍增長。這個過程的背後是整個國家的強悍的製造業。

中國並沒有這樣的機遇,所以軍力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而不像美帝那樣通過二戰突髮式的。

所以如果從單純數字上比較的話,你現在就是說中國軍力落後美國五十年都不為錯。

但是假如此時此刻發生了戰爭,整個中國的行業特別是製造業都會圍繞戰爭展開和變化,其結果.......我不敢做任何具體的預測,但是我敢說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中國的軍力會像當年二戰期間的美國一樣成幾何數量級增長,至於能否達到美國現在的軍力甚至超越,不知道。

請題主記住兩件事:

1)這種比較毫無意義。

2)一個國家有兩種狀態:和平狀態和戰爭狀態。什麼是強國?強國,就是能夠在這兩種狀態間快速轉換的國家。如果論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美帝都排不到前15名里(數據可能舊了),但毫無疑問,美國就是世界第一強國。因為它具有最強悍的在和平和戰爭間的轉換能力。

這裡要注意發達國家和強國的區別:

發達國家是經濟指數上的發達,而強國則是強大的和平和戰爭兩種狀態的切換能力。

有的國家和地區,經濟指數很高,但其並不能轉換出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只能被稱為發達國家或地區,而不能被稱為強國。

強國一定是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未必是強國。

為什麼要特彆強調這種轉換能力呢?

因為軍事工業的特殊之處在於:和平時期軍工產品既不能當飯吃當衣服穿,也不能服務於老百姓,唯一能做的,就兩件事:

1)威懾別人;

2)賣給別人。

如果一個國家的軍工產品沒有太好的銷路,那麼在和平時期,軍工能力就會被廣泛地隱藏在非軍工企業里,需要的時候,再轉化為軍工能力。所以一個國家的和平時期的軍事方面的數字的說服力是很有限的。

所以,過分關注眼下的那些數字是沒太大意思的,重點在於:如果中國捲入了一場全面戰爭,中國能把多少製造業轉化為軍事工業-------這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軍力。

轉換能力:

和平時期強大的製造業能轉化為戰時的軍工能力;

戰時強大的軍工能力能轉化為和平時期強大的製造業能力。

解釋一下:

如果一個國家和平時期的製造業很強、經濟指數高,那麼它就有可能在戰時具有很強的軍工能力;

如果一個國家在戰時具有很高的軍工能力,它就會打贏戰爭,打贏戰爭就是在做廣告,戰後大家就會想買你的武器,你就會獲利,這些獲利會反過來促進和平時期製造業的發展和進步。

答主的自我解釋:

答主絕對不是在說中國要崛起就要打仗。

答主絕對不是在說中國要崛起就要打仗。

答主絕對不是在說中國要崛起就要打仗。

二戰確實給了美國迅速崛起的機會,但重要的是:

1)美國不是戰爭的發起者。美國不是戰爭的發起者。美國不是戰爭的發起者。

2)就算沒有戰爭,強大的製造業也足以讓美國稱霸,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12月1日更------------------------------

原答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根本就沒仔細看,實在懶得回復。看空軍那一段。預警機的數量和質量優勢在哪裡,大型反潛機的數量和質量優勢在哪裡?戰鬥機的質量優勢在哪裡?日本的F15J型號是比較早,問題是可以現代化改裝啊,美國賣給韓國的F15K就進行了電子設備、航電設備的現代化改裝,還裝有有源相控陣雷達。歐美產品規格化、模塊化做的比較好,現代化改進相對容易很多。不明白的話去看看設計模式。

日本馬上就要獲得F35,甚至可能獲得F22。我們也從俄羅斯獲得蘇35。中國從12年就開始同俄羅斯就蘇35進行談判,一直談不下來的核心問題是我們需要蘇35的源代碼以進行升級(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完全獲取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製造和操控技術)。而俄羅斯不肯提供。現在這比買賣終於談成了,可以推斷,俄羅斯讓步了。

蘇-35在機動性、作戰半徑、武器載荷、最高航速方面優於F-35,只是隱身性能稍弱。問題就在這裡了,我們既沒有強大的預警機、主力戰機包括即將獲得的最先進戰機F35由於自身的隱形問題在發現敵機之前會被敵人的雷達先發現。就算你的機動性好、作戰半徑大、武器載荷大沒有用啊。敵人發現你就發射導彈了,你機箱里還有很多油一枚導彈都沒發射,就被擊落了。

都不知道從哪點看出來有壓倒性優勢的,真是意淫強國啊

額,F15自己看上面。以中央處理器距離,國產CPU確實可能達到外國CPU的運算能力,但是因為受制於工業水平和材料科學,我們的功耗和穩定性都比較差。民用也就算了。軍用的話你的功耗大自然就不能長時間開機,使用壽命和穩定性也不好。而且我們的CPU指令集也是用的美國的。多看看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編譯原理就知道了

小朋友,看清楚上下文。我要說的是蘇27中國版、蘇30中國版從空戰性能上並不比F15強。F14是我拿來說明美國現在的裝備替換思路跟冷戰時代已經不同了,冷戰時代都是追求極致。而現在的思路是拿性能差一些但是通用性更強的裝備替換。先學好語文在來反駁別人的觀點。日本的F15當然能飛了,為什麼不可能飛呢。而F15作戰能力,就知道你們懶得看,我直接從wiki上給你們摘抄下來:原文連接:https://zh.wikipedia.org/wiki/F-15%E9%B7%B9%E5%BC%8F%E6%88%B0%E9%AC%A5%E6%A9%9F

以下引用自wiki:

F-15主要的擊墜紀錄都是由以色列空軍在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或稱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之為加利利和平行動)中締造的,許多敘利亞的俄制米格-21(報告中的數量從80到92架不等)與米格-23和少量的米格-25被擊落,其中一部分是F-15的戰績。但俄羅斯人也聲稱敘利亞的米格-21比斯也於1982年8月6日用一枚AA-8「蚜蟲」空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以色列的F-15A,但以色列聲稱那架F-15帶傷飛回了基地並得到了修復。

沙烏地阿拉伯皇家空軍(Royal Saudi Air Force)在1984年與伊朗的小規模衝突中擊落二架F-4,海灣戰爭中擊落二架伊拉克幻象F1。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締造了大部分的擊墜紀錄,大多都是用導彈,而被擊落的敵機大部分都是被追擊,而不是直接向美軍發動的正面交火。在這場戰爭中,F-15被用於對地攻擊的比重和空優任務相當。不過其中F-15E也遭到地面炮火的攻擊而損失兩架,另外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也有一架可能是被地面炮火擊落。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F-15C使用AIM-120B共擊落4架南斯拉夫米格-29。

2001年2架以色列空軍F-15C擊落2架敘利亞空軍米格-29。

F-15服役至今近40年,總生產數量1,200餘架,各種改型數十種,外銷六個國家。參加大小戰爭100餘場,擊落敵機100餘架,沒有一架在戰場上被擊落的記錄。美國空軍的主力空優戰鬥機,並且還要繼續服役下去。

這是我的回答,麻煩你看文章看上下文,不要斷章取義,我說的是F35替換F22的是美國的思路。F22的定位是空中優勢戰鬥機器,本來計劃生產900架以上,具體數字忘記了,自己去看簡氏。而現在服役的是多少架,187架次。

wiki:

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建議停止新訂單,經國會批准最終採購187架戰鬥機。[11] 「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致使缺乏生產更多F-22的資金。2011年12月13日最後一架F-22的上線儀式在多賓斯空軍預備役基地舉行。[12]

187架連本土防禦任務都無法承擔,更何況要壓制亞太的中國和歐洲、中東?那麼肯定有替代品就是F35.這不是替代是什麼。你的任務總要有人完成,你工資太高公司當然要請工資更低的來完成你的任務。

既然F35就可以完成對所有的國家的壓制、為什麼要造價高昂的F22呢,算上研發成本F22的單價在1億美金到2億美金之間。我認為是2億,因為當時報道如果產量可以達到900架的話研發成本可以攤薄達到1億美金。而現在只生產了187架每架飛機的均攤的研發成本就非常高昂了。

海狼和弗吉尼亞級也是一樣的道理。

-------------------------11月22日更------------------------------

這個確實是的,我們得益於新技術的發展在雷達、信息化、電子戰方面確實不弱於90年代的美軍,甚至更強。我把時間定在80年代是因為,80年代是里根時代,里根的700艘大型水面艦計劃和星球大戰計劃太過於逆天。尤其是星球大戰計劃因為技術太過超前預期提過宏達而失敗,但是孕育出的技術TMD、NMD還是非常逆天的。而我們在彈道導彈攻擊和防禦跟美國都有比較大的差距。

-------------------------------以下是正文----------------------------

2000或者2001年的時候看過簡氏一篇分析大陸軍力的文章,文章最後總結平均來看中國的軍力相當於西方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為什麼是平均呢,因為當時海軍連20世紀初的水平都沒有,而陸軍和戰略導彈部隊(二炮)差不多有70年代的水平,空軍只有第二代戰鬥機相當於60年代的水平,簡單除權平均差不多60年代的水平。

現在的代差比以前大大的縮短了,主要還是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共高層。現在海軍我個人認為相當於上個世紀美國60年代到70年代的水平,空軍相當於70年代到80年代的水平。陸軍相當於80年代到90年代的水平。綜合平均下來大概在75到80年的水平。

海軍:我國沒有任何主力水面艦可以抗衡美軍80年代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但是要比70年代服役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略強。

潛艇方面差距比較大,這個還是受制於基礎工業,我們缺少高精度的數控機床,連高精度的螺旋槳都無法生產,潛艇螺旋槳產生的空氣炮幾十海里外都監聽得到。更不要說核反應堆和耐壓艙技術。就不跟海狼級別比了,跟俄亥俄級和洛杉磯級核潛艇都有不小的差距。

航母的差距就更大了。60年代美帝的小鷹級核動力航母就開始服役了(更正:應該是企業級,感謝Dear Blue提醒),60年代末尼米茲級開始陸續服役。別說中國,就算全世界的航母都加起來也不是美帝的對手。

我國現在的海軍能力比印度略強,比日本略弱(防空、反潛日本強,反艦中國強)。所以中國海軍的定位還是近海防禦,跟美國制霸藍海還是有50年以上的差距的。

就像樓上回答的,全世界海軍加起來也A不過美帝。

空軍:別跟我扯殲20,總有小朋友跟我說我國的殲20多牛逼秒殺F35,可以跟F22抗衡。首先殲20還只是原型機階段,距離定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以美國超強的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研製F22,還研製了20年。

從第四代戰鬥機的要求來看,需要達到4個S,隱身、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超機動。隱身主要還是靠材料科學,需要納米吸波材料,靠仿製外形是不行的。

超音速巡航、超機動這個是我們的痛點,眾所周知我國戰鬥機長期受制於航空發動機技術的落後,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啦,其他技術都可以靠後起追趕,只有發動機技術真是個積累的活,尤其是航空發動機。你看賓士以前就是生產航空發動機,著名的BF109系列梅賽施密特戰鬥機就是這家公司的傑作;還有勞斯萊斯就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產品,這個公司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國家的航空發動機水平,我們連頂級的汽車發動機都無法生產,航空發動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超視距攻擊需要視距外雷達技術、火箭發動機小型化技術和低功率中段制導雷達技術。這方面本來差距也很大,最新的霹靂系列導彈雖然在主要戰術性能上達到了AIM120,但是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還很難說。

戰鬥機的差距還小點,我們現在服役的主力戰鬥機,重型蘇27改,蘇30改,輕型殲10,勉強可以跟70到80年代服役的F14、F15、F16、F18抗衡。

而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的差距比較巨大,不過這個坑應該很快就被填上。我們在轟炸機運輸機上的落後是因為我們沒有國產大飛機技術,美國可以直接用波音,俄國可以直接用伊爾。據我了解大飛機是十五重點攻堅項目,現在原型機已經出來了,說明主要技術瓶頸已經突破。而且這個可以抄襲波音、空客,短時間內超越問題不大。中國軍用大飛機落後這麼多主要還是空軍定位問題,我們的空軍任務是奪取制空權,做好空中防禦就可以了,對對地支援的要求不高,所以轟炸機的優先順序就比較低。

就像樓上回答的,全世界空軍加起來能跟美軍打平手。這個我認同,但是最後勝利還是美國人的,因為兩邊把駕駛員和裝備都消耗差不多了之後,美國可以把封存的戰機拉出來,可以把會駕駛飛機的平民徵召入伍。我們就只能從頭培養,從新製造。

除了跟美國跟我們的鄰居日本對比,在重型戰鬥機(蘇27、蘇30 vs F15)輕型戰鬥機(殲10vsF2)數量上我們佔優、質量上日本佔優。預警機上日本有美爹提供的E767、E2對中國(空警2000)壓倒性優勢。加油機方面持平。對海對地我們有蘇30我們佔優,日本有P1大型反潛機,日本壓倒性優勢。我國空軍最大的軟肋還是預警機,當年買以色列費爾康系統沒成功。這還沒算日本馬上就要得到F35,中國在空軍方面頂多跟日本持平。

陸軍:陸軍我不太了解,我認為差距不大。一個是我們進步快,一個是美國陸軍這幾年相比空軍海軍進步比較慢。我認為陸軍跟美軍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武裝直升機、數字化設備和信息化指揮系統這些軟實力。我們的主戰坦克99式我認為跟M1A1的綜合性能已經差不多了,當然M1A1接受了實戰的考驗。

綜合來看我們現在差不多有美帝75到80年代的水平。我們的主要差距其實還是在半導體、微電子、納米材料、精密器械、數控機床、軟體工程這幾個領域,其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動機、軟體系統這三個是關鍵。

所以裝備水平要想跟美軍叫板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自主的工業體系。


差距可不是用年代計算的。就算同樣的裝備十年前和十年後的技術水準都不一樣。


兩個國家均沒有能動員一場中美大戰的經濟實力。

美國現在的經濟打ISIS都沒錢,只能維護軍隊。

中國有錢,在暴兵,暴完了中國也沒心去打美國,那是找死。

只會在波斯灣和馬六甲施加影響力。欺負欺負印度什麼的。

舉個數學上的例子,如果美國維持15個航母戰鬥群需要每年10000億美元。

但是動員10個戰鬥群出去跟中國對A,軍費會差不多猛漲到每年18000億美元。

這還不算國內產生一系列問題所帶來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還有和中國停止貿易的巨大經濟損害。

造兵容易,養兵難。

攻擊的花銷遠遠大於駐紮防守的花銷,

(道理很簡單,駐紮並不需要過多考慮補給線,兵員開銷也少,固定成本被平攤。一旦出動,邊際成本會暴增。畢竟你駐紮的時候不會沒事扔個戰斧玩對不。)

特別是美軍這樣的老爺兵。

更特別是美軍這種炸彈導彈不要錢一樣扔的軍隊

更更特別是你打的還是你最大的貿易夥伴。

赤字不要太高哦。

所以你這個問題只能說是沒有差距,兩國之間有天然的巨大的物理屏障。

因為兩國經濟都不足以支持真正的中美兩國戰爭,軍力則無法確定。


軍力在我看來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硬體上的工業製造的能力和潛力,一個是對信息的掌控能力以及對對手信息的壓制能力。作為一個工科女主要強行答一下前者,畢竟我對工業製造還談不上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後者總體上說差美帝二十年差不多。中國的工業水平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有灰常灰常多的人認為中國製造業總體還是非常低端的階段,基本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這個認知,嗯,總體上說是錯誤的。中國的初級製造業非常龐大,這個不假,但並非僅僅靠中低端就能撐起一片天,前幾年有個描述中國製造業的說法鬧得沸沸揚揚,叫做「波音生產一架飛機的利潤頂中國造八億件襯衫」,想想看,波音要是造一百架飛機,中國就得造出八百億件襯衫來追趕。。。嗯,全球人均十一二件,這個規模還是挺可以的-_-#如果中國就靠這個來實現工業的增長。。。正常人都能看出來是不可能維持的。有人總拿數據造假來說事,第一,國際組織都是認可中國gdp或者其他數據的計算的,第二,進出口總值不是能隨便造價的東西,這從側面反應了某些數據應該是大差不差的。有人說政府最近幾十年花太多精力在房地產業和金融業了,因此導致中國製造業沒有大的進步,但是縱觀數據(原諒手機答題,沒有圖),第三產業的增長雖然較快,第二產業也沒有多慢。談不上政府花費太多精力在房地產和金融業。況且,你要是知道中央政府在半導體製造方面付出的努力和下的血本,你就知道中國絕不是在原地踏步,也絕不是政府不重視製造業。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比起20年前簡直是天壤之別。那個時候外國人根本不怕你搞什麼逆向工程,何也?因為就算給你圖紙你也一樣造不出來。20年前美帝就算把f22的圖紙給中國,中國也只能幹瞪眼,中國那會還停留在只能生產八爺的時候,從二代機到四代機(五代)這得多大的工業進步啊,不要只看這是一架飛機,飛機上濃縮了非常多的工業實力,飛機的水平就代表了高端製造業的水平。美帝要是敢把圖紙交給現在的中國,中國分分鐘給他來個「到2020年,中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殲22原型機試飛成功」,中國製造業的水準差別很大,既有低端的「八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又有同時設計試飛兩款五代機的高端實力,低端製造業得以保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的規模照應,在工資比以前高不少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下去。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工業體系,是唯一的擁有全部製造業大類的國家。或許在某些細節上中國高端製造業離美國還有些差距,但是畢竟已經肉眼可視了,不同項目差別很大,具體差多少年不好說。綜合來看,差個五到二十年之間不為過。這個五不代表中國製造業最高水準!有些項目中國已經走在了美國前邊。這個五是指大體上的某些較多項目的差距,而非單個的項目中國最高水準和美帝的差距。所以總體來看,中國在軍事潛力上不輸美國,實力上則有較大差距。信息控制上差距也很大。所以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軍事問題太敏感了,無法討論,

就說民用科技吧。

美的格力生產的空調壓縮機都是進口日本的。美帝隨便一個townhouse 裡面都是中央空調加自帶大號24小時全家熱水器。大陸連洗碗機都難以進入,價高難企。

差距還是很大的。

一定要比軍事實力,就看飛機。差了40年不足為過吧。這都還是在拆解分析蘇聯/俄羅斯飛機的基礎上。

我覺得大陸的財務還是很空虛的。搞一點房地產股票就沒了。根本沒實力發展高精尖工業,民用工業都落後。只有不要錢的互聯網,軟體業,圖形學機器學習ACM,略微領先。。

有什麼卵用?人民生活水平還是無法提高,淘寶上買的還是假貨,100塊一個的電風扇半年就壞。

為了保證國家機器運轉,大陸的稅收很重,導致中小企業無以為繼,無心創新,也沒有積累。生產什麼都是看政策,看出口,看退稅。這是沒辦法的事。大陸文官制度的運營成本很大部分其實包含了貪污。(這是必須的,因為大陸政府認為,嚴格執行一個明文法,所需要的成本可能更大,所以還是搞變通和人治吧)。導致現階段大陸民眾各方面生活質量和水平不如歐美。民用都如此,何況軍事呢。軍隊最近抓出來的人還少嗎。這就是發展初期,發展過快,發展不均衡,無法治文官系統的後果。

我只是不知道大陸政府還要這樣繼續多少年==馬上就50周年了哦


我的觀點是,依舊沒法比

不是比得過比不過的問題,是不合適放在一起比較,不同國家對戰爭的理解和風格不同

美國有錢有技術也有需求將武器提高到極其精準,傷亡極地甚至無傷亡的地步。其他國家則是願意付出儘可能低的傷亡作為代價的,比如說歐州國家。而中俄則更傾向於付出可以接受的代價儘可能多的換取利益。

同樣的戰爭讓美國打是飛機導彈一通亂炸隨後陸軍圈地,讓歐洲打是多軍種或多層次協同,讓俄羅斯打就變陸軍一波推+空軍定點炸

中國在tg手裡既不會像美帝一樣無損揍人,也不會被人摁地上吊打


中國距離美國差距主要在還差一場世界大戰和一場海灣戰爭的勝利,沒有這個作為基礎,軍力也好國防工業也罷,雙方的差距幾乎等於鴻溝。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差多少年,這個問法不是很準確吧,都在發展,有的時候,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就能直接追好多年~想想當年的預警機吧…重點是,我覺得我們這輩人在有生之年遇上再一次的較大的戰爭(我大天朝直接參与的)的可能性肯定是比我們趕上美國的可能性要大的。哪一個獅群不是至少打了幾架才換一個老大的呢。

zf這些年荒廢了很多東西,可能是中上層的fb吧。大量錢衝進房地產,政府的錢、銀行、投機者…本身工業發展需要靠政府刺激並推動,而實際是賺錢賺錢……實際上的工業發展極其有限。國力的支撐根本和技術沒有很大的關係。

似乎跑偏了……

差距很大很大的,希望我們有生之年能DYZ。

不過即使現在打一架,應該也能讓美國自損200~(那個什麼1000自損200的),當然限於美國過來打,什麼到美國打,這事還得交給金同學。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戰爭打的不是現在軍隊有什麼,而是國力,拼消耗而已。

當然,局部戰爭就看誰的軍隊屌了。

希望永遠不會出現拼國力的戰爭。

哦,我跑題了


不要說什麼是美軍80年代中期水準,要知道現在的美軍絕不是1985年美軍的對手。


5到10年,戰爭是體系對抗不是武器裝備數據較量,而且戰爭是圓的,任何結果都可能發生。


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看到不少人在比較印度和中國的時候,喜歡拿印度人均GDP是中國五分之一來說事。

這樣的話,一個人均GDP8000美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美金左右的國家,如何老盯著一個人均是自己7倍的國家去比呢?


國家綜合全面戰爭潛力排名

國防開支效率排名


基本海灣,互有優劣


美國現在的軍力也比不過海灣戰爭時候的美軍啊!


然而,經過了反恐作戰改裝的美軍,戰鬥力真有十年前強?


推薦閱讀:

美國是否也存在「地方政府競爭」?和中國的區別在哪裡?
美國在那些制度上好於中國的?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國人工智慧趕超美國不是夢》?
如何看待Quora上的認為「中國醫生在美國救倒地遊客的行為是粗魯的」觀點?

TAG:軍事 | 軍事研究 | 國防 | 國防科技 | 中美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