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學作品著重描寫過"殉情"情節?

最好是日本和中國人寫的作品


殉情在東方文學中出現頻率算是不小了。

從《源氏物語》,《平家物語》和《萬葉集》開始,殉情就被視為一種經典小說人物極端卻極為絢爛的終結方式。

到近現代,二戰的洗禮和西方文明的滲入帶領起日本小說的興起,自殺作為一種傳統文學題材,又被賦予了很多新的意義,比如自我解放啊,哲學自殺啊等等。

很多答案已經提到了《曾根崎殉情》渡邊淳一的《失樂園》,這裡我也就不細講了,不過還是要說渡邊小說人物的殉情是基於對日本社會現實和女性地位的一種清醒的意識。

一 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是我所認為日本文學裡最「重」的文學裡最美的,也是最美的文學裡最「重」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小說人物都有細膩極端的心理和最終這種心理導致的極端行為。

三島最出名的殉情人物就是《春雪》里的松枝清顯,對於清顯這個人物的設定,他最終的結局只能是美麗的死亡,這也是三島的觀點,他把清顯描寫成外表完美,身份顯赫,氣質優雅,被命運和輪迴烙下深深印記的少年,在玩味愛情的時候執著于禁斷的快樂,不懼世俗力量與松枝家和凌倉家的虛偽,最後像美的殉教者一般死去。我覺得清顯的一生直至死亡,包含了三島對日本美學的最充沛的理解,對於東方人的愛情,傳統與慾望的掙扎還有純粹的心靈和美與罪的掙扎,妥妥的一部日本人戀愛玩耍指南。

三島其他有關殉情的小說。《純白之夜》講了一個美麗的少婦由於兩個雖然截然不同但都自私的男性而走向毀滅的故事,頗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感覺。《沉潛的瀑布》講了一男一女期望建立一種純粹的關係因而之用書信聯繫而互相不見面,最終女方墮入情感而男方不為所動,女方在令人厭惡的丈夫和冷漠的情人之間選擇了退出。

二 太宰治

《人間失格》里有最經典的殉情橋段,而太宰治本人也複製了這一方法。

三 谷崎潤一郎

這個可能不算,但《春琴抄》無疑也是為了愛做出等同於與死亡的行為。

剩下的想起來再補。


不請自來。

既然上面 @九嬰 提到了很多日本作品,那麼我來講一個日本「殉情故事」的開端。

「殉情」話題開始在日本流行,一般認為是來源於一部凈琉璃劇,叫做《曾根崎情死》。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近松門左衛門。江戶時代隨著社會逐漸安定,城市文化開始發展,各種類型的娛樂開始流行。這些小說家,劇作家,乃至於一些演員和游女(性工作者)開始成為現代明星一樣的人物受人追捧。所以這時期的故事開始涉獵一些較為世俗+不高雅的題材。普通老百姓么,當然還是喜歡武打,懸疑,外加一些愛情元素(or色情元素?)。

《曾根崎情死》這些元素都佔了。故事講的大概就是一個渣男德兵衛,家裡小買賣開的不錯,去妓院的時候和一個游女阿初相戀了。然而後來有一位武士喜歡上了阿初。那個時代日本也是講究「士農工商」的,士在日本讀作Samurai,就是現代語境里的「日本武士」。這樣的客人是不能忤逆的,阿初的老闆逼迫她接客,導致妹子鬱鬱寡歡。德兵衛也成天魂不守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渣男還有個正牌老婆,整部劇都屬於無辜中槍。總之結局是德兵衛和他的出軌對象,在一片叫做曾根奇的森林裡一起殉情。結尾貌似還有類似梁祝化蝶的加成。

這部集成了家庭倫理,武打,三角戀,死亡的狗血大劇,在江戶時代日本人里轟動一時,並且造成了巨大的惡劣影響。和現代人一樣,當時的人也喜歡追星+模仿一些戲文里的行為,並且認為十分風雅。當時殉情這種中二的活動風靡一時,更荒唐的是,很多人殉情的對象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女」,而是隨便抓個妓女把人剁了,再自殺。 這就導致這部劇在江戶時代幾次被禁止公開演出。同時好管閑事的江戶幕府也頒布了規定,禁止為殉情者收屍之類的。

anyway,影響已經造成了。就像《伊勢物語》讓男性的風流好色和「談戀愛」成為時尚,《源氏物語》帶領了物哀的風潮,這部劇成功的,讓殉情這樣驚世駭俗的行為成為了日本文學的重要主題。

劇算不上文學作品,但是很多人會認為劇本也算是文學的一種。雖然扯得有點遠,但是《曾根崎情死》應該是符合問者要求的。鑒於它奠基者(?)的地位,我覺得值得一提。

但是我個人並不喜歡這部劇。因為雙雙殉情時候女方表露出了猶豫的情緒,而男方無法接受。所以德兵衛是殺死女方之後自裁的。正是因為這種自私的大男子主義的傾向(我活不了了,作為我的女人你也別活了),才導致後來如此之多的模仿殺人的泛濫。

《曾根崎情死》日文劇本

Sonezaki Shinju

分析部分主要來自於Four Major Plays by Chikamatsu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ttp://cup.columbia.edu/book//9780231111010


顯然是《失樂園》啊


明天大年初一我來寫

一、邱妙津《蒙馬特遺書》

渴望世界撫摸一下我這個小孩的頭。

殉情文化在日本文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主題,樓上許多答主都回答過了,我要說的是一位台灣作家,邱妙津(她受日本文學影響挺大的,尤其是三島由紀夫,太宰治,村上春樹)。她的作品《蒙馬特遺書》非常符合題主要求的「著重」描寫了殉情這一要求。

邱妙津,台灣彰化人,1969年出生,199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1992年12月留學法國,1994年進入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臨床組。1995年6月在巴黎自殺身亡。(來自百度百科)她的介紹非常簡單,好像證明她存在過的最真切的證據就是這些光鮮的學歷。還有最後的非常慘烈的自殺方式,用水果刀一點一點推進自己的心臟。

《蒙馬特遺書》是她的遺作,寫在扉頁的話是,「獻給死去的兔兔,與,即將死去的我自己」最後一書的記錄時間是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邱妙津的死亡時間是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絕筆之作,就是如此吧。她自戕後,友人整理她的信件合編成集,由於是在蒙馬特寫作,於是命名為《蒙馬特遺書》。

《蒙馬特遺書》是一封一封的信件或者是日記,私人化的敘述,在小說和遺書的曖昧邊界上,簡直分不清作者和敘述者,而書里的主人公與邱妙津的生活經歷相似,更添迷霧。

「我」在去巴黎求學飛機上認識了絮,我們陷入了愛河,後來一直靠通信來維護感情,她還曾經到巴黎來陪「我」住了三個月,我們一起養了一隻兔子,叫做兔兔的,但她最後還是離開了「我」,兔兔也死掉了。

聽起來就是戀人分手,寵物死了的故事,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也許會難過一陣子就忘掉了,也許會將這段感情放在心裡某個角落,偶爾想起。但絕少有人會為此殞命。

但不能說邱妙津就是軟弱,說她錯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傷痕纍纍,有些人是鈍感型,但有些人是敏感型,還有些人,是極其敏感型,一點刺傷,對一些人而言像被螞蟻咬了一口,但於極敏感的人而言,就像是搓蘿蔔絲一樣,在搓板上被磨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邱妙津是多麼敏感的人啊,她一直生活在「罪惡感和恐懼感」中,被「荒謬的牆」堵住,像是卡在一個瓶子里,底下是大火在烤,眼看著自己被烤焦。

《蒙馬特遺書》一直在探討生與死,探討愛與痛,探討藝術(邱很早前就定下自己的目標是要成為一位藝術家,並且一直有規劃的為此努力著),那這是殉情嗎?當然是的,她的愛人背叛她了,被當做孩子的替身的兔兔死去了,她構建的會被愛的自己失敗了,她殉情,殉青春,也殉藝術。

在小說和遺書邊界上的《蒙馬特遺書》的敘述者自殺了,現實中活生生的邱妙津也自殺了。

摘錄《蒙馬特遺書》最開始的「見證」

見證

小詠,我所唯一完全獻身的那個人背棄了我,她的名字叫絮,連我們三年婚姻的結晶,她所留在巴黎陪伴我的兔兔,也緊接著離開世間,一切都發生在四十五天里。此刻兔兔冰涼的屍體正安靜的躺在我的枕頭旁,絮所寄來陪我的娃娃小豬就依偎在它旁邊,昨夜我一整個晚上抱著它純白的屍體,躺在棉被裡默默嚎泣……

小詠,我日日夜夜止不住地悲傷,不是為了世間的錯誤,不是為了身體的殘敗病痛,而是為了心靈的脆弱性及它所承受的傷害,我悲傷它承受了那麼多的傷害,我疼惜自己能給予別人,給予世界那麼多,卻沒法使自己活的好過一點。世界總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

小詠,我和你一樣也有一個愛情理想不能實現,我已獻身給一個人,但世界並不接受這件事,這件事之於世界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是被嘲笑的,心靈的脆弱怎能不受傷害?小詠,世界不要再互相傷害了,好不好?還是我們可以停下一切傷害的遊戲?

小詠,我的願望已不再是在生活里建造起一個理想的愛情,而是要讓自己生活得好一些。不要再受傷害,也不要再製造傷害了,我不喜歡世上有這麼多傷害。當世界上還是要繼續有那麼多傷害,我也不要活在其中。理想愛情的願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過一份沒有人可以再傷害我的生活。

小詠,你是我現在相信、相親的一個人。但我一個人在這裡悲傷會終止嗎?縱使我與世上我所傷害和傷害我的人和解,我的悲傷會終止嗎?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傷害,我的心靈已承受了那麼多,它可以再支撐下去嗎?它要怎麼樣去消化那些傷害呢?它能消化掉那些傷害而再重新去展開一份新生活嗎?

小詠,過去那個世界或許還是一樣的,從前你期待它不要破碎的地方它就是破碎了;但世界並沒有錯,它還是繼續是那個世界,而且繼續破碎;世界並沒有錯,只是我受傷害了,我能真的消化我所受的傷害嗎?如果我消化不了,那傷害就會一直傷害我的生命。我的悲傷和我所受的傷害可以發泄出來,可以被安慰嗎?在我的核心裡真的可以諒解生命而變得更堅強起來嗎?

小詠,有你和我並立在人世,我並不孤單,你的生命型態和我相親相近,你了解我的生命並且深愛我。但我需要改變,不是嗎?我不知道要如何改變,我想要變成另外一個人,這就是全部我所能對自己好的方式了。我知道我得變換一種身份,變換一個名字活著,我得哭泣,我得改變一種人生活著。

小詠,我已不再願望一個永恆理想的愛情了,不是我不再相信,而是我一生能有的兩次永恆理想的愛情都已謝去,我已老熟、凋零、謝落了。小詠,我已完全燃燒過,我已完全盛開了。一次是因為我還太年幼而錯過,另一次則是由於我過於老熟而早謝了。但儘管只有一剎那的盛開,我也是完全盛開了,剩下的是面對這兩次殘廢愛情意義的責任,因為我還活著……

二、李碧華《胭脂扣》

胭脂扣,扣不住人心。

臨死前,如花說:「振邦,今天是三月八號,現在是十一點,三八一一,記著這個暗號,假如來生我們變了樣或是忘記這件事,只要看到三八一一,你就知道我來找你,我就知道你來找我。不用怕,我們一起走。」

青樓情種,如花魂斷倚紅。名妓痴纏,一頓煙霞永訣;闊少夢醒,安眠藥散偷生。

再見他,她風華依舊,只是成了一縷孤魂,他才是真正地被消磨老了。

她說:「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如花,如花,原諒我。」

最怕兩人相約殉情,卻只死成了一個。活下來的那一個人,卻沒有了再次赴死的勇氣。所以殉之一事,一定要一次成功,錢謙益若是不嫌水冷,不至於餘生都是惶惶,文人名聲也敗得一乾二淨.[但我並不覺得錢謙益因此一事就成了最無恥的文人]

《邊城》中翠翠的父母也是殉情而死。

想起再補充。

謝謝看到這裡。

【圖片是一位日本攝影家的作品。】


《探清水河》

桃葉那尖上尖,柳葉兒遮滿了天……


日本

《憂國》三島由紀夫——中尉與妻子。

《人間失格》太宰治—— 夜藏與常子。

《失樂園》渡邊淳一——久木與凜子。

以及,有島五郎與情人

中國

《豹子?媚金與那羊》沈從文

《桃花扇》

《玉卿嫂》(不知道被迫殉情算不算)

武俠小說:

《飛狐外傳》——胡夫人,程靈素

——深夜碼字,太困,未完。


《孔雀東南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梁山伯與祝英台


呼嘯山莊


《 卍》谷崎潤一郎


人間失格


金庸筆下,殷素素為張翠山,程靈素為胡斐,公孫綠萼為楊過,楊過為小龍女,何阮君為陸展元,白阿綉為石破天,葉二娘為玄慈,阿朱、阿紫雙姝為喬峰…

當然了,最感動我的莫過於段王爺為死去的1、2、3、4、5、6、7、8個情婦殉情。


推薦閱讀:

《圍城》和《穆斯林的葬禮》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為什麼日本文學以「物哀」和「幽玄」聞名於世,中國文學中存在類似的文學感情/藝術手法么?
客觀來看《紅樓夢》在全世界的小說中能佔到什麼地位?
畢業論文想寫陶淵明。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怎麼辦??
怎樣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

TAG:日本文化 | 文學 | 外國文學 | 中國文學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