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中俄關係?

RT


瀉藥

中俄關係不能脫離中蘇關係

中蘇關係則很明顯。

沒有蘇聯則辛亥革命更加艱難,

沒有《孫文越飛宣言》,就沒有後來的國民黨改造,就沒有國共合作,

然後也就不會有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蔣介石會被陳炯明等軍閥打成狗然後扔珠江餵魚。

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國日報》大號標題:「美克齊美(Maximalist音譯,過激黨之意)佔據都城」。孫中山看完報後,立即通過中間媒介給列寧一信,代表國民黨向布爾什維克黨人表示高度敬意,希望中俄兩國革命黨人團結在一起,共同鬥爭。

列寧稱這封信是「東方的曙光」。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代表列寧回信:

「我們的勝利就是你們的勝利,我們的失敗就是你們的失敗,為了無產階級的共同利益,在這偉大的鬥爭中團結起來」。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時,孫中山可謂是在人生的低谷,在他一生中始終沒有背叛過他的,就只有列寧領導的蘇維埃。

患難識真金。幾十年的選擇比較使孫中山終於意識到真正的朋友所在。他叫陳友仁轉告蘇俄政府全權代表馬林,「中國革命的惟一實際的真誠朋友是蘇俄。」

1923年蔣介石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在11月25日召開的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會議的主席台上,蔣介石慷慨激昂地闡述了國民黨的「世界革命概念」。

他說,俄國是世界革命的基地,應該幫助中國完成革命;在德國和中國革命勝利之後,俄、德、中三國結盟,開展對全世界資本主義的鬥爭;「靠德國人民的科學實力,中國的革命成功,俄國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俄國的農產品,我們就不難完成世界革命,我們就能消滅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制度」。

蘇聯送來了黃埔軍校在最關鍵時刻的援助

黃埔軍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齡記述,軍校開辦前,孫中山批了300支粵造毛瑟槍給軍校。但是當時兵工廠一心巴結軍閥,不以軍校為重,結果開學時僅僅發下30支,勉強夠衛兵用;廖仲愷反覆交涉也無濟於事。正在此時蘇聯援助槍械的船隻到岸,一下運來8000支步槍,全帶刺刀,每支槍配有500發子彈;還有10支手槍;200萬盧布。

除了經費和武器,蘇俄還派來大批軍事顧問。除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顧問的鮑羅庭和軍事顧問的加倫將軍外,專門派到軍校工作的有總顧問切列潘諾夫、步兵顧問白里別列夫、炮兵顧問嘉列里、工兵顧問瓦林、政治顧問卡夫喬夫等。他們指導軍事、政治訓練工作,編訂了典、范、令和戰術、兵器、築城、地形與交通通訊五大教程,成為黃埔黨軍後來堅強戰鬥力的基礎。

沒有比飛虎隊早來N年的蘇聯紅軍援華航空隊,中國國土會淪陷的更快,

沒有蘇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我們就沒有馬列主義,沒有組織綱領,沒有參謀顧問,甚至沒有經費

更不要提蘇聯早期提供的核保護傘,全套工業設備轉移。

現在全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國里,唯一不會造螺旋槳飛機的,就只有中國。

為什麼?因為蘇聯直接教的噴氣式。這種大跳科技的情況,歷史上可曾見過?

一言以蔽之,沒有蘇維埃,沒有新中國,連民國都沒。

所以就算之前再有什麼過節,畢竟也是救命恩人,我們於情於理也不該和蘇聯的孩子俄羅斯交惡。

用外交辭彙說,

那就是目前來看俄羅斯日子很難過,

對我們的安全不構成威脅。

兩國首都相距較遠

擁有相當多的共同利益

我們有相當成分的武器裝備都是俄式

並且我們設計局科學院里仍有許多俄羅斯科學家

最尖端的科技可控核聚變中托卡馬克分支就有相當多的俄國人才等等。

就不要提飛機設計局之類的了。

所以為了我們的利益,我們應當對俄友好。


中俄關係?個人見解:一個時間段的需要。

中俄歷史上是有骨子裡的不信任,

俄國近代對中國侵略甚多,這不用我說。而近代前,俄國對遠東的記憶大概就是蒙古人了,那也是相當慘痛的。

1949年以後,中蘇短暫蜜月以後也是迅速翻臉,最後是越鬧越凶,中國人為此挖了多少年洞不說,蘇聯墳上也有中國人填的一抔土。

中國和俄羅斯現在也不是美國和他萌友國家的那種關係。這點不用我說,在中國各大筆杆子與俄羅斯人的表態里你也能聽到。

在今天,我們也能看到,俄國半死不活,在一些中國人眼裡,俄國理應「倒向中國」的時候,還是有各種不快。

比如:

一路一帶俄羅斯不是和中國站在一起的。歐亞經濟聯盟和一路一帶在中亞是衝突的。

南海,俄羅斯不斷給越南賣武器,政治態度上也模糊不清。

克里米亞,中國是不會投票支持俄羅斯的,最多棄權。

等等,我就不舉例了。

形容現在的中俄關係,只能說現實的利益讓中俄站在了一起,對於俄羅斯來說,西方那裡他站過隊了,沒好果子吃。

不要把中俄關係貶得太低,因為中俄在能源,經濟,軍工,等等方面都是有現實合作的空間的,不可能現在說翻臉就翻臉。但也千萬別把這種關係比作萌友,或者同盟之類的,因為這根本就不是。

在這裡多說一個問題:為什麼中俄會走到一起?換句話說為什麼美爹要把俄國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我個人的一個解釋:中國還不夠強大。中國還沒強大到,美爹為了遏制中國要拉攏俄國的地步。

俄國在冷戰末期到現在,出來的親西方的政治家一點都不少。美爹為了各種利益,卻把俄羅斯弄得半死。絲毫沒有給俄國,這個曾經最大的對手應有的尊重。這點在美國媒體也有很多人提及,在美國確實有觀點是應該拉攏俄國。而即使現在中國發展了,美帝也照樣沒這麼做。

Who is the bully? The U.S. has treated Russia like a loser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如果美帝想拉攏俄國,就會想方設法讓烏克蘭保持親俄,至少是中立。而美帝現在沒這麼做,個人理解是說明了,拉攏俄羅斯的成本要大於中國給美帝的世界霸權帶來的破壞力。換句話說,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是平起平坐的對手,而且是試圖挑戰美帝體系的對手,美帝照樣會拉攏俄羅斯的。

既然中俄是現實利益促成的朋友,就不能再期望那時候俄羅斯還會和中國站在一起了。


當代中俄關係:上層密切,草根疏遠。


1,蘇聯的結局讓俄羅斯人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便以俄國國力的極限,也難以承受同時在亞歐大陸的東中西三個方向上進行擴張對抗,況且現如今俄國國力遠不如蘇聯,內困外交,問題太多,在戰略方向上必須予以取捨。

2,俄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歐洲國家,其利益中心首先在東歐和巴爾幹,其次在中亞,最後才是東北亞。目前的俄羅斯在東歐的利益受到嚴重挑戰,巴爾幹早已經是一團亂麻,在中亞的權益岌岌可危,這些都是俄國不得不面對的心腹之患。與之相反,俄國在東北亞並沒有強烈的利益訴求,未來也看不到太多有利可圖的發展方向,這一區域更遠離俄國的核心統治區域和傳統勢力範圍,如果不是國力過剩和其他方向難以進一步深入發展,守成即可。

3,俄羅斯在東北亞所面臨的對手包括了美國、日本、朝鮮、韓國、中國這些國家。在這些國家裡,除了朝鮮充滿變數,俄國能夠有較大發揮空間外,其他國家均不是弱國:日韓是經濟大國與科技強國,國內政權穩定,人類發展指數高;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區域性大國,並且是最有可能挑戰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潛在超級大國;美國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俄國同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在東北亞產生衝突,其代價都是巨大的。

綜合上面三點,可以看出俄國目前應當採取並長期採取的策略應當是在東北亞尋找一個可靠的盟友,以最小代價守衛其在此區域的既得利益,俄國不會在東北亞採取積極主動的戰略。

對於中國而言,在北方同俄羅斯維持一個穩定友好的關係,一方面能夠確保中國整個北方地區的安全,騰出手來集中處理東南方向的事物和西部方向的安全;另一方面與俄國的軍事能源領域合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中國能源安全,提升中國的實力與國際競爭力,對中國的好處遠遠大過壞處,何樂而不為?

最後,考慮到俄國在內政與外交上所面臨的巨大困境和對未來發展的悲觀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關係的主動權是掌握在我國手裡的,在可以相見的未來,俄國能夠接受目前其在遠東所已有的權益,而中國除非取代美國,否則在中亞與東歐巴爾幹等地方的話語權也不會太強。除非國力突然間發生巨大變化,否者俄國沒有動力主動打破目前的中俄友好關係。


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大家曾經肝膽相照;後來問題談不攏時,大家也曾兵戎相見;再後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大家都醒悟了,表面和和氣氣做做生意,暗地相互算計各取所需。說起來關係,談不上至交,說路人又可惜,勉勉強強算個老朋友吧。恰逢衛國戰爭勝利的偉大紀念日,我高興的前往你家做客,在萬千的嘉賓中,我是普通的一個。為了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送你一首你之前教會我的《喀秋莎》吧。


如同分手又複合一樣,好像一切和以前一樣,但又好像都不一樣了


曾經以為俄羅斯是個很強大民族,現在發現這個民族經濟文化能力其實脆弱的很。


中俄——戀愛關係,互相依賴、互相提防。

中美——炮友關係,不談感情、只談需求。


沒有永遠的利益,卻有永遠的敵人-日本。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俄羅斯。



推薦閱讀:

蘇聯人在二戰前後的思維是什麼樣的?
中國的天下觀與西方的世界主義有什麼區別?
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在什麼情況下可行?
如何看待知乎知友格外關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並且較多支持美國主流媒體普遍不喜歡的川普先生?
什麼叫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TAG:歷史 | 政治 | 俄羅斯 | 大國博弈 | 如何客觀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