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商業在中國是怎麼發展的?
一直很奇怪被我們視為敵人的日本人在中國是怎麼使自己的品牌發展壯大的,求了解的人來科普
僅從個人熟悉的領域向題主談一談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有什麼冒犯到的,還請見諒...
愛國青年請勿噴~謝謝~我是空調行業的,(目前國內國外所有品牌我都負責銷售)所以我就從空調行業來談談,日本的空調商業吧~
本文主要針對兩家企業:三菱電機和三菱重工2010年以前,三菱電機是家用空調中的標杆,擁有行業內的最高定價;三菱重工則是中央空調領域的佼佼者,也是最高定價。(目前的空調市場這兩家依舊是以高端機的價位面向消費者。)
最高定價的背後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消費者認可這兩個品牌,認可的背後是因為確實品質不錯。那麼國產品牌如何呢?
很多人說我們有格力、美的和海爾,這些都是我們國人的驕傲,但很可惜,這三家企業的壓縮機,特別是高端機的壓縮機都是用的三菱、日立、松下、大金這樣日系品牌的技術或直接用其壓縮機進行銷售和生產。至於為什麼日本的空調品牌能在中國發展壯大,我覺得是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1)老牌國內企業的盲目擴張和大下崗不知道現在還有人記得春蘭空調嗎?我家裡買的第一台空調就是春蘭的,從1990年用到現在依舊可以正常運作,中途我移過兩次機,加過一次氟利昂。我寫這個,主要是想告訴大家,我們中國曾經也有過可以和三菱叫板的空調品牌,很多人說格力、美的和海爾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其實在我心中,當年的老春蘭才是我心中的老英雄。但很可惜,春蘭盲目的擴張,產業越鋪越寬,變得什麼都做,但又什麼都不精,加上國企大下崗,整個國內企業產生了巨大變動,許多優秀的生產技術人員失業後轉行,國內的空調行業不得不從零開始積累。而此時兩家三菱則是關上門兒擋風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悶頭造空調...
相比這個階段,三菱是有技術積累的,而國產品牌則喪失了寶貴的技術積累。(2)良好的銷售閉環和質量
為什麼國內許多品牌無法超越三菱,原因在於銷售閉環的不完善,三菱電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可以廠送廠裝的空調企業,是的沒有之一,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三菱電機的售後投訴是最低的,原因在於它可以跟蹤到每一個環節,並且可以問責,生產-質檢-送貨-安裝,每個環節都可以問責,而其他品牌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往往出現問題,其他品牌的售後是互相推諉,無法及時的解決顧客反映的問題。三菱重工在中央空調行業也是頗有名氣,比如中國的許多軍事基地,用的都是三菱重工的空調,(詳細地點我就不透露了)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中國的軍事地區裝的是日本的空調?原因在於許多軍事地區環境惡劣,比如島嶼地區,鹽霧嚴重,一般的國產空調無法適應這種惡劣環境,導致壽命縮短,很快就壞了,而三菱重工的空調外機箱經過特殊處理,風扇也是由金屬+高密度塑膠材料融合而成,獨有的風扇設計,可以很好的適應風沙大的地區,同時耐腐蝕性非常強,所以可以很好的適應這些地區,於是便廣泛使用了。所以一般國產品牌的空調只注重產量和成本,而三菱則是注重品質,東西做好了,自然有回頭客。加上只有你一家能做的這麼好,價格開高點也無妨。(3)留得住人的企業管理
我覺得一個企業要想發展離不開熟練工,(說好聽點就是技術人才)我個人理解非常粗淺,至少一個人在一個行當,一個工齡5年的折彎工一般都要比一個剛入行的新人要做得好。但要留住熟練工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工資,(我在你這裡幹個5年,結果工資就比新來的高100塊,我還會幹?)我沒做空調銷售之前在3家國內品牌的空調外包零件廠里做過,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第一家開給我1500一個月的工資,大部分工種都是12時的兩班倒生活,而且只有國慶五一放一天,其他節假日終年無休,第二家稍微好點,工資是2000,變成了單休,但設備落後陳舊,許多機器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很難做到精確化的生產製造,最後一家企業可以說我是被騙進去的,開始說給我3500一個月的工資,後來每個月以各種理由扣我500,最後扣的只剩450塊逼我走....
我所在的賣場也是一樣,許多國產品牌都找已婚已育的女性,如果得知你剛結婚,且沒有工作,很抱歉,該上哪涼快,就去哪涼快,生了孩子再來,工資按合同發?呵呵,你想多了,前三個月保底工資2000塊的,到月底給你1600,說好全年不管淡旺季都給你1600保底工資?呵呵,旺季一過,如果你的銷售佔比低,不管你合同上籤多久,都請你另尋高就~~最後一個月的工資沒給你?你來我們總部來領啊~~結果我門店的小姑年辭職坐車去其他城市交辭職報告,順便想領回自己最後一個月的工資,大老遠坐車跑過去,結果吃了一個閉門羹,人家領導讓你「靜候佳音」。
相比之下,三菱則規矩的多,三菱工廠上班的工資一般都是國產品牌的1.5倍~2倍,食堂有雞大腿吃...工作環境也好,不用12小時兩班倒,(不說三菱,大部分外企的工廠其實都不怎麼加班)在門店上班,工資按時發,底薪雖然沒有國產的高,但是至少人家是有多少發多少,按照合同來,當初答應你1200一個月+提成,那麼就是這麼多,一份不少你,當初合同上籤你1年,那就是1年,不管淡季旺季,不管你有沒有懷孕,是一胎還是二胎,有住房公積金,還有生育險,上個月,我店裡一位三菱重工的店員生病動了一個小手術,(類似切個闌尾的手術)三菱重工的督導都親自從外地做車過來看望他,平時員工來個大姨媽什麼的也可以休息,因為出勤表是自己填的,你只要自己不寫曠工,那麼工資照樣發你。
五險一金也是三菱交的多,以三菱重工為例,賣的多,公司給你交的多,我們門店1個月1800,可想而知交多少了;有的人去私人門店做銷售,連五險一金的影子都沒見到過....
最後就是,三菱沒有開除過孕婦!
別跟我提用人成本的問題,你有負擔,日本人沒負擔?人家的企業還是尊重男女平等的,光這點我就非常欽佩,我的妻子從外地來到我的家鄉上班,因為剛結婚還沒有孩子,在找工作時飽受多少「中國企業」的「特殊待遇」?應聘時看你不說本地口音,還問你是不是河南人?這種吊事,只有中國的企業乾的出來。
因為三菱沒有明顯的地區歧視和性別歧視,只要你好好乾,工資不會少你的,事事都按標準來,凡事和你講法律,所以企業的留任率高,更多的熟練工才得已保留,公司有了人才積累,從生產製造到銷售才能做的很好。
很多時候中國企業干不過日本企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人家廠里一線工人是技術藍領,國內企業廠里那叫可消耗的廉價勞動力。
(4)少做廣告多堆料多做技術研發
不僅僅是三菱,你見過大金、松下、日立這些品牌經常在電視上做廣告嗎?可以說幾乎沒有,而且請人代言也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不像許多國產品牌,在廣告和代言上拚命砸錢,砸到最後,只能靠壓低員工工資和縮減材料來降低成本。這幾家日系品牌中,松下的提成是最高的,主推款掛機可以高達200一台,三菱的提成則是格力的三倍,提成高了,員工幹起來也有勁,不是么~技術研發,之前也已經提到過了,三菱的外機可以適應許多惡劣的環境,這些都是需要人員去研發的,壓縮機質量更是沒得說,而且1級能效的高端變頻空調的壓縮機目前只能用三菱的,也只有它造的出來,你不買都不行...
以三菱重工的MB系列和MD系列為例,前者是國產的代工產品,後者是帶有三菱重工原裝進口壓縮機的機器,兩者之間其實也就是壓縮機的差距,但是體現出的性能,可以說是質的飛躍,何況三菱重工還有AX系列的純進口空調,(AX系列目前是市場上最強力的大功率掛機)所以三菱的壓縮機實力可以說是行業內公認的。
而國內的壓縮機技術,以格力的凌達為例,只能用在一些低端的定速3級空調上,高端空調裝上去,基本上是帶不動的節奏...所以你進賣場會發現格力4000塊以下的機型,大多數都是黑壓壓的3級能效空調,還沒有生產高端壓縮機的能力。
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金冰皓 的回答說的沒意思,人家日企是賺錢了,但是人家賺的錢,用在科技研發,用在員工待遇上了,剩下的自己賺點也不過分吧,人家總沒拿錢大把大把的去CCAV黃金檔上做廣告吧,總不能只許中國企業賺錢做廣告,不許日企賺錢給員工吃雞大腿?這說的也太種族主義了吧,我覺得一個真正強國大國應該拿出應有的公平和氣度,凡事都講客觀原因和歷史問題,不正視自身的短板,那麼永遠不會提高。
(5)國外的市場表現
「優秀的種子可以在沙漠中頑強的生長。」--三菱重工
2014年12月15日,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世界武器銷售額前100名企業。三菱重工業位居第27名上榜。
三菱重工本身就是二戰時期亞洲最強的軍工企業,可以造航母,(日本是亞洲唯一會造出航母的國家,和中國拉回一艘重新改裝不一樣。)核工業也很強力,日本只是不被允許擁有核武器,而不是沒有能力製造核武器。
說實話,我覺得中國很多方面還需要重新正視自己。
三菱的工廠已經開始向一些勞動力更加廉價的國家遷徙,比如泰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地區。
這也是我們國內許多廠家不斷的去詆毀和詬病三菱的主要「進攻方向」。(從罵河南人,到罵泰國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天朝獨創...)
三菱電機主做亞洲市場,三菱重工主做歐美,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對日系品牌還是有些認知的,但是在日本和歐美,你在大街上問一個路人,知道哪些中國的知名品牌(不限行業),結果調查統計,能報上來的僅佔3%,空調里的中國品牌,也就歐美那裡有人知道海爾的卡薩帝...
反之美國人對日本的名牌還是比較熟悉的,比如三菱重工和豐田。
有人也許會問格力呢?他可是國內很響亮的品牌,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格力連美國的標準都沒有達到。
在國內畢竟有人罩著,隨便喊打喊殺都可以,但是一出國門那就是實力硬碰硬的比拼,所有國家和地區面對著相同的標準,不是光靠廣告就可以獲勝的了。許多人會問「是不是美國人排斥中國的品牌故意設置障礙呢?」
很遺憾,海爾和美的都通過了...我覺得美國人應該不會無聊到單單噁心格力吧...
單從防火材料的生產標準上來說,其實海爾和美的都優於格力...對待產品的態度也是天差地別,美國的「豐田召回門」相信大家還是知道的,人家日本人還是正視這一問題,並正面做出道歉和賠償的,之後更是改進自己的產品,挽回自身的產品信譽,相比之下,格力的董大媽則是繼續拿出「國內第一罵將」的態度罵出國門,說實話,人家美國人真心不在乎你格力在美國能不能賣,也不在乎你格力在中國內報道什麼美國人搞商業壁壘和經貿打擊,這些都無法改變美國人對中國產品的消費看法,有本事你和豐田一樣,在「召回門」之後得到美國消費者的諒解,讓美國人繼續買你的產品呀~~所以以品質服人,這是一種本事,光會做廣告,出事之後打死不認賬那是耍無賴。
三菱可以在泰國和沙特這樣的不毛之地建工廠,而且生產出來的壓縮機性能還是世界級的,並且出口歐美都是暢通無阻。
反觀國內還以這些作為「進攻點」,我也只能一聲嘆息...其實三菱重工的這句話含義就是,只要有優秀的技術(種子),不管在什麼樣的地方建廠,只要雇的人不太渣,別說是泰國人和阿拉伯人,就算是火星人,也能造出優秀的產品,但前提是你必須要有這樣優秀的技術!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好了,下面我以個人角度來總結一下為什麼日本的空調品牌為什麼可以在中國發展的很好的原因吧:(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對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很多人知道日立是賣空調的,但日立也做鋼鐵鑄件,比如軋輥,我記得我在給日立軋輥做超聲波探傷、硬度檢測和內應力檢測時,可以說是完美。這已經不是商品了,而是一件工藝品,這件商品產生的背後是一整個技術團隊的深入研究,知道人家多少人在做一個小小的軋輥研究嗎?50多人。相比之下我們國內還停留在請幾個研究生和大學生就想搞產品研發的突破的「理想狀態」。我最初也是在一家企業研究所工作過,本科學歷的也就5個,研究生3人,老闆開給我2100的工資,讓我們在1個月內研究出日立軋輥的工藝...WTF...
三菱也是一樣,三菱重工光研究所就有6個,這6個大規模研究所的旗下還細分了各個研究部門,研究人員也是一大堆,人家不斷的研究施工工藝,所以同樣的材料,人家能造出1級能效的高端壓縮機,我們只能造出3級的低端機,說實話科技的研發能力和實驗室規模已經不是一個水平上了,就像格力董大媽說她花了幾個億搞技術,親...你那幾個憶花在哪裡了?(很多時候我覺得美的、海爾和至高都還是蠻實在的,沒有天天吹逼。格力畫大餅太厲害了...動不動就是幾個憶的什麼大戰略,嚇的我一愣一愣的....)2、尊重員工,尊重一線工作者。
許多做的好的一線工作者在日本被稱之為「匠人」,但是在國內,很少有這樣的尊重,不說別的,現在一線車間里本科生該幾個?幾乎都是中專和大專學歷的在做,我也在車間和他們一起做過,我就明顯感覺一種學歷歧視,特別是許多領導和管理崗位的人經常會說什麼:不好好考大學,將來就得和他們一樣做苦力。(類似的還有什麼不好好學習就得去飯館洗碗端盤子,去馬路上掃大街云云。)很多時候給孩子們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職業觀念,(所以中國想當官的一大堆,一線踏踏實實做技術的寥寥無幾。)使孩子們覺得職業是有高低貴賤的,那些有錢有面子的工作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而其他一些一線手工業崗位都是低學歷低素質的人混口飯吃的地方。所以我們常常發現大部分企業,都是一線生產缺人,崗位留任率非常低,經常都是一些實習生在那裡做,許多人對機器都不了解,因為不斷的遭到各種歧視和不公正待遇,最後生產產品時,也是得過且過馬馬虎虎,生產不出高質量的高標準的產品。
在此我也只能一聲嘆息,我覺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未必都是精華....真的...
分享一個鏈接,是知乎上的另一個問答:
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 - 蘇鵬的回答看完這片回答,你就知道什麼叫做「工匠精神」,而且是在一個極其平凡 的崗位上做出領世界汗顏的感動!(我也做過打磨,看完這帖子真心給跪了...)3、讓世界銘記你,讓顧客離不開你
就像之前我提到的,歐美和日本對於中國的工業品牌知之甚少,有人說是缺乏廣告宣傳,我覺得恰恰相反,中國的品牌太注重廣告,每天打開電視都是各種鋪天蓋地的廣告,但中國的企業中也有令人驕傲的佼佼者,比如海爾,我記得在大學時學案例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爾洗衣機在美國洗土豆的故事,(記得後來好像連地瓜都可以洗了)我覺得海爾這點就非常聰明,我不一定非要在普通的原始需求上和你剛正面,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功能,增強客戶體驗,比如海爾空調,不僅能製冷制熱,還不斷開發概念機(比如圓筒形櫃式空調和天尊噴射式空調),美的也創新的設計出電輔熱功率在2340W的高制熱性能空調,(南方沒暖氣需要這樣的空調)志高也有自帶WIFI鏈接功能的雲空調,(當然其他品牌也有類似功能)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革新和進步,總比格力每天光吹幾個億來的要強,有空你們可以看看知乎上的空調帖子,幾乎都是格力的經銷商在那裡各種自己吹銷量和噴對手品牌,一點實幹精神都沒有。美國人並沒有設立所謂貿易壁壘,而是他們非常實在,實在到「什麼好用,他們用什麼」的地步。日本車漂亮款式多,造型新穎,那麼我就放棄福特買豐田,中國的海爾洗衣機可以洗土豆和地瓜,那麼我就海爾,你格力的東西不安全,我就不買你的,我覺得美國人民買東西挺實誠的啊,沒什麼毛病啊....
許多人都說日本如何如何不好,我們不買日本貨日本就會如何如何,我覺得這種毫無邏輯的意淫實在是太腦C了....我們真的離得開日本商品嗎?我覺得還是有待考究的,以下是知乎的另一個回答:
日本製造的產品有哪些是中國產品無法替代的? - 生活我覺得想要超越日本,首先不是喊口號,而是正視自己的態度,正視兩國的差距,不要過度的自我意淫,更不能用金冰皓 回答的那些所謂「歷史原因」為自己去找借口,(那篇回答,寫的太多僥倖和陰謀論了,人家日本的技術半個字都沒提)說實話,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打不過之後是如何去反思,去努力,去奮鬥,讓自己變得更強,從而打得過對手,至於爺爺輩那些歷史故事,還是不要去說了,那些事講出來其實很丟人,不說別的,人家日本被炸過之後,工廠還得重建,我們中國東北的那些工廠我承認是日本人建的,但如果也被炸了呢?我們還建的起來嗎?
所以日本人這點和猶太人很像,這兩個民族一直認為,只要技術還在,廢墟可以推到了重建,而中國被炸了,那就真的只剩廢墟了....
僅個人觀點....愛國青年勿噴,謝謝....另外有些地方我已經修改過了...寫的不好,請多見諒...戰後的中日貿易的恢復,其實比很多人想像中要早很多,很多人以為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或者是改開之後,日本才重新進入中國市場,其實並非如此。早在建國初,當時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工業大多集中在東北,基本為日軍遺留的工廠,而大家也都知道工業設備從來不是一鎚子買賣,後期維護的利潤往往超過賣設備的收入,而所涉及的後期維護經常是只有設備製造者才能承擔,所以當時中國就通過日本的左翼牽線搭橋從日本購買那些遺留在東北的工業設備所需的配件。而這種貿易一直持續到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明確加入華約陣營為止,日本迫於美國的壓力才終止這一貿易。之後冷戰愈演愈烈,兩大陣營成員之間也是橫眉冷目,不過資源匱乏的日本即便是在美國人的壓制之下,也沒有停止對中國優質資源的嚮往,比如,渤海灣美味的大對蝦...再後來朝鮮戰爭結束,斯大林去世,一噸勳章兄上台,東西關係有所緩和,日本的心眼就又活泛啦,不過這時由於中日之間已經斷絕關係多年,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門路,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一個日本人,出現了一個跑膽敢堵住新華社分社駐香港辦事處門口的日本人,出現了一個跑膽敢堵住新華社分社駐香港辦事處門口然後啥事不幹就知道扯脖子喊"毛主席萬歲!!!"的日本人。幾天之後,被折騰的集體神經衰弱的新華社駐香港分社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把這個日本人讓進了辦公室,對方道明來意,買對蝦,現金支付,美元!!那個時代的日本,資源匱乏,那個年代的中國,囊中羞澀,雙方一個乾柴一個烈火(不對!!!),一個郎情一個妾意(也不對!!),好吧,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靠,還是不對?好吧,總之,大家懂的,雙方一拍即合,狼狽為奸(泥垢了!!),從此過上了沒羞沒...呃不,是一起瞞著美國悶聲發大財的好日子。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後很多日本公司有樣學樣就不細說了總之此為戰後中日貿易的第二階段。
再之後,大家都知道啦,中美倆流氓不小心看對了眼,尼克松翻牆過來幽會毛澤東(錯,人家的真愛明明是周恩來好不好)。中日總算不再私下行苟且之事............改明目張胆的了。再之後,日本敏銳的注意到中國存在的巨大的需求缺口,近水樓台,再加上無息貸款的優勢,迅速佔領中國市場,等德國法國美國反應過來時,中國市場已經充滿了日貨了,而中國企業全面改換日本裝備,更讓美國人嫉妒的眼珠子都快紅了,"爺披荊斬棘,反讓小日本佔了便宜"。而日貨的口碑,從那個時代就被樹立起來,而直到三四十年後的現在,日本企業還在分享它的紅利。
跑題答卷 每每看到仇日分子義憤填膺的要抵制日貨 就可悲他們腦子已經不是自己的腦子了
首先被我們視為敵人這個認識是不完全正確的,這個認識是現階段政治的需要,所以才加以宣傳。中日建交以後從免除日本戰爭賠償到後來日本無息低息支援中國建設等,兩國經歷了很長的蜜月期,那時候是沒有仇日宣傳的。所以日本企業進入中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這事要從金坷垃說起……
市場是由產品實力決定的。很多電子原件你不用日本的你根本造不出來啊。論質量,國產真的是笑話。我是學電的工科狗,學電氣工程的大都要學PLC這種基礎的科目,可是我們學校實訓室和課本上都是三菱的產品。這就是一種產品實力的體現。
推薦閱讀:
※《源氏物語》裡面女性非正常死亡,那時的政府為何不管不問?
※在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日本?
※岩倉使團出使期間,使團的核心人物是如何保證回國後權力沒有被架空的?
※日本的「古事記」高度如何?
※織田信長能與項羽相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