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貿易總是受益的,為何還要設置關稅呢?

根據比較優勢理論,是不是說兩國進行貿易總是有益的呢?

如果貿易總是有益的,為什麼還要設置關稅呢?

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嗎?


隨便找本國際經濟學的教材,就可以找到詳細解答。

簡略版如下:

依據比較優勢理論,貿易總是有益的,是指對一國總體福利而言,針對國家內部的個體而言,這一論斷未必正確。貿易是會影響到收入分配的。比如,很顯然我們不希望貿易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關稅當然會增加政府收入,但是這是以損害進出口部門的利益作為代價的。總體上來看一國福利,關稅是會損害整體福利的。但是有時候這種損害時必須的,因為我們需要防止其他更大的損害,比如極端的貧富差距。

再退一步,上述論斷都依據的是比較優勢理論,但這也是只國際貿易理論當中的一種,雖然是比較符合現實,比較重要的一種,但是畢竟不是全部。還有許多其他的國際貿易模型來描述其他的情況。在某些假設下,貿易對一國總福利而言,都不能保證總是有益的,當然此時關稅就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這個問題可以從political econ 政治經濟的角度來考慮

一個比較簡單的栗子是直接民主的模式,majority voting

在social choice theory裡面有一個很有名的median voter theorem

比如,一個國家的資本相對豐富。根據Heckscher-Ohlin的貿易稟賦理論,如果進行自由貿易,capital owners可以每人增加6個效用;而工人(workers)會每人損失2個效用。然而capital owners占人口1/3,他們支持free trade,剩下2/3的工人不支持free trade,他們會支持貿易保護的政策。如果majority voting的話,根據median voter theorem,投票結果是貿易保護的政策而不是free trade

之後的political econ的研究也有很多。貿易保護政策是政府之間,政府與本國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結果。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政府不是最大化社會效益,而是最大化政府收入加上社會效益

arguments主要來源於Grossman and Helpman (1994;1995)

也就是很有名的protection for sales model。在一個國家裡面,有的產業形成利益集團或聯盟,給政客政治獻金(lobby),影響policy:主要是提高本產業的進口關稅,保護lobby group的利益。

每一個lobby group的間接效應

簡單的說,就是labor income,這個產業的最大化利潤,net government transfer和consumer surplus。這裡,一個國家一共n個產業,其中cal{L}個形成lobby group

於此同時,這個產業會決定獻金大小C,解決這個問題

而政府的問題是

經過一些對一階導的推到,可以得到如下條件

移項,得到

因為關稅越高,進口就越小。alpha_{L}表示整個lobby group佔總數的比例。右手邊的這個是正的。

1995年的論文"Trade Wars and Trade Talks"很多假設跟這個一樣,結論也差不多。不過加了一些條件

所以對於政府來說,效用變為

經過一些對一階導的變換,可以得到(如果存在lobby group)

如果不存在lobby group,那麼就是單純的最大化W(	au,p^{w}),得到first-best

注意,

它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

如果存在lobby group,那麼

Reference

Grossman, G., Helpman, E., 1994. Protection for sal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833–50.

—, 1995. Trade wars and trade talk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 675–708.

Mayer, W., 1984. Endogenous tariff 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4, 970–85.


弱國需要保護自己,抬高進口產品的成本,好讓自己人也能活下來,免得最後成為了強國的經濟奴隸。強國覺得弱國的保護是不公平的,於是懲罰弱國的進口商品。最後大家都有了關稅。


用較低的稅收阻力,把資源從消費向生產轉移,提高本國的經濟水平。即關稅是用來影響國內資源流向的,鼓勵生產,壓制消費,期望於壓制消費帶來的損失從未來的生產力增長中獲得補償。

假設一組極端條件:某國遭遇大災,一切產業都崩盤了,只剩下空著手的人口,比較均勻地擁有人均100元硬通貨(美元、黃金),而政府手裡沒有錢,只有政策。

這個時候,如果放棄關稅,允許外國消費品自由進入,普通人最「理智」的選擇是買外國商品解決生活問題,因為本國商品還造不出來。當然,也會有生產者企圖募集資金,買外國的機器、種子、農具,企圖在本國生產一部分商品。很顯然,如果不考慮運輸成本,倉促重組的企業根本競爭不過外國商品,造出來的東西質次價高,會被迅速消滅——既然這一點可以預期,很可能本國的生產者根本不會組織企業。那麼從長期來看,這個國家的硬通貨會迅速消耗,最終喪失支付能力,全體餓死凍死。

當然我忽略了「勞動力」這種商品的相對優勢——在人快餓死的時候,勞動力成本是非常低的,可以直接向外國企業出賣勞動力來謀生。但問題在於發達國家禁止勞動力這種商品直接翻越國境,所以唯一的指望是外國來投資。就現實來看,大多數國家被打散的勞動力沒什麼競爭優勢,這個世界上失業人口很多,萬一外國投資不積極,大家還是要餓死。

所以,要麼是國家收關稅,增加外國消費品進入的成本(投資品可以免稅),要麼是國家收人頭稅(財產稅),每人拿走兩塊錢,再投資(補貼)給本國企業,組織生產。你覺得關稅和人頭稅哪個好收?哪個引發的社會不滿更大?更何況關稅一方面提供了企業投資的資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初期存活的可能性。這就是關稅的意義。

上面的例子很極端,大多數國家不至於淪落到只剩一點消費能力的份上,但對於很多產業水平很低,人均自然資源也不多的國家來說,這個模型是可以說明問題的。實行關稅保護的國家,往往也的確擁有了長遠的富裕。歸根結底,世界上沒有理想化的市場經濟——理想化市場經濟的利潤為0,會殺死資本主義。既然資本主義還主導這個世界,就意味著大多數現存複雜產業的利潤率很高,可以通過內生的組織改良去追趕,落後國家有可能用較少的投資積累出更高的財富創造能力——這個能力遠遠大於投資期間的消費者損失。保護性關稅就是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

當然,這僅僅是可能性,不是充分條件,關稅只能給生產性組織的發育提供條件,不能保證一定會發育出能正常運行的企業,更不保證能發育出和發達國家分享利潤率的企業。但無論如何,既然資本主義還不是理想的市場經濟,既然所有企業的利潤在理想市場經濟模型里都是「不正常」的,關稅就有存在必要性——為這個國家謀求一點「不正常」的財富。

相關回答: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關稅都被取消了,那麼貧富差距會變小嗎? - 知乎


鬼的比較優勢。你問問飯都吃不飽,衛生紙都買不到的委內瑞拉認同不認同比較優勢?你問問四處搶購食品的卡達土豪現在同意不同意比較優勢?你問問每年貿易逆差5000億對中國的美國佬同意不同意比較優勢?大門敞開,任由跨國資本巨頭摧毀國民經濟的經濟命脈才是愚蠢到家。完全的自由貿易僅僅對跨國資本巨頭有利,他們可以利用全球法律和稅率的漏洞最大限度的壓榨民眾,所以就不要聽這些資本家資助的喇叭筒子經濟學家瞎扯淡了。


關稅還包括過境稅呢,雁過拔毛,誰跟錢過不去?


現在關稅實質上屬於重商主義遺產。重商主義時代認為貿易是零和遊戲,進口多就是損失貨幣,出口多就是賺貨幣,所以關稅屬於保護性措施。


我也想問一下,為什麼提倡自由貿易又要用反壟斷法和傾銷來限制商品流通呢?這不是與自由市場相矛盾嗎?


比較優勢理論的假設太多太強烈啦,大概和真空中的球形雞差不多,讓我們來看看放鬆一些假設會怎麼樣?

1.如果國家之間大小不同

大國徵收關稅,由於大國在世界上所佔的市場份額大,它徵收關稅會導致世界市場上的商品價格上升,相當於自己征的關稅造成的扭曲被國外企業承擔了。大國的貿易條件改善,大國獲益。

2.如果國家間發展水平不同

即幼稚產業論,試想,A國的一種產業,從要素稟賦來說本該是優勢產業,但由於進口的衝擊,本國產業難以發展。那這種情況,也要對外國商品征關稅來保護本國幼稚產業的發展。

3.如果不是完全競爭市場

在壟斷競爭的條件下(這個假設更貼近現實),假設兩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進行古諾競爭,一國政府對本國企業的補貼或對進口產品的正的關稅可以使本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本國的總福利上升。(但在bertrand競爭中結論不是一定的)

貿易學領域還有很多不同假定的模型,不同的假定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其次,貿易保護政策也是國家間的博弈:

以補貼為例,可以把不同國家間的補貼看成一個非合作的納什均衡,如果不同國家的補貼同時下降,那麼世界的總福利會上升,但是如果只有一方補貼下降,下降的那一方則會受損。

最後,利益集團相對於普通群眾具有更大的政治影響力,所以有些貿易政策,雖然有損於國家總福利,但是只要對一些關鍵的利益集團有利,還是會通過哦~(最典型的是美國的糖業)

其實看現實情況也知道,保護性的貿易政策很多情況下對本國是有利的。題主你比較一下實行進口替代策略的南美國家,和實行出口導向策略的我國~

題主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高級國際貿易學的書,feenstra的就不錯啦~

此外我想吐槽一下經濟學家的取名:

新貿易理論

新新貿易理論

………

喂喂你除了新還能想到別的形容詞嗎!?這簡直比天文學家給望遠鏡取名的方法還可怕啊!


比較優勢理論把"人"看成了常量,事實上它是變數。


亞當斯密的比較優勢看看就好,別當真。

貿易的雙方不是觀世音轉世。

強勢的一方必然通過充分利用己方的優勢(不僅僅在貿易上)儘可能的壓榨對方。

工業產品一旦擁有不可替代性,全世界就一個國家能生產某種機器的時候,拿這個機器換生產資料,農產品和其他初級工業品都是天價。何況農業國的農產品生產效率遠低於工業國家。

古代中國口外貿易,一個碗換一頭牛。

大航海時代,幾個玻璃球換一大片土地。

蘇聯當年一個機器部件換三車皮糧食。

歐美一架飛機換幾億件襯衫。

這種時候,為了壟斷某種工業產品,最好的方式不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不生產么?

當對方有這種產品的生產能力的時候,通過暴力,欺騙,價格戰等手段迫使對方放棄這一產品的生產,不是很正常的么?

那麼弱勢的一方通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保護自己的相關產業不是也挺正常么?


因為這個社會總是有這樣的趨勢:讓無組織的大多數人,去承擔有組織的的少部分人的成本。

關稅就是這麼個東西,讓無組織的廣大消費者,去為有組織(民主國家)或離權利更近(專制國家)的少部分人的利益買單。


因為國家的存在,自由貿易下是弱肉強食的,有很多國家會由於整體的弱被整個吃掉,所以他們通過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來拉偏手,保護自己弱的,欺負別人弱的,對方當然也不傻,就會反制,一來二去形成現在的格局。


無費用(成本)情況下貿易總是受益的。

但這個世界是有費用(成本)的。

比如說,俄羅斯。如果世界太平,它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優勢只生產資源品。

但世界不太平。哪天一摩擦,被制裁了,禁運了,怎麼辦?

所以在有費用(成本)世界,不可能實現完全貿易。


既然性讓雙方都產生快感,為什麼我們泡妞還這麼累?


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理論上是貿易雙方都將獲得合作收益,但是現實會出現非市場因素的情況,比如傾銷和補貼。長期來說將會損害需求方利益。此外收益的就國家內部而已是消費者,消費者和生產商直接的博弈也會影響關稅。

設置關稅的原因:1.保護國內幼稚產業,2.反傾銷反補貼,3.體現國家意志。


一句話,自由貿易總體上看會提高整個世界的利益,但是,某個單獨的國家想更大更多的提高本國利益,那就採取一些損人利己的辦法,比如收關稅,比如傾銷。


取消關稅,當國際價格低於國內價格時,消費者的確獲得了利益,消費者剩餘增加,生產者剩餘減少,並且增加的消費者剩餘大於減少的消費者剩餘,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獲益的。但為了保護國內相關產業,增加生產者剩餘,就要削減進口,該目標可通過關稅或者配額實現。

在自由貿易條件下,國內價格為Pw,進口為Q2-Q1。假設徵收進口關稅T元,則國內價格將上升到P*(P*=Pw+T),國內產量增加而消費者下降。

徵收關稅後,市場總需求為Q2",國內提供Q1",進口為Q2"-Q1",國內產量增加,梯形A為國內生產者得益,消費者損失A+B+C+D。如果徵收關稅,政府收入為D。所以,國內凈損失為B+C。

如果規定配額,矩形D則成為國外生產者的利潤,國內凈損失為B+C+D

所以說,關稅減少了消費者剩餘A+B+C+D,增加了生產者剩餘A,保護了國內廠商的利益,同時為政府帶來了收入D。關稅是在保護國內市場的前提下增加政府收入,減少國外利潤(相比於配額制度)。


1.關稅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本國稅收,每年的關稅收入占國家稅收的很大比例

2.關稅也是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和產品,因為本土產品可能在質量上敵不過外國產品,所以增加稅收,使得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價格更高,就會造成消費者對國外產品的購買量減少,增加對本土產品的購買。即關稅保護主義!


謝邀,再換一個角度,咱們構造一個簡化的模型,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小國有十萬人,六萬農民,但這個國家消費水平很高,農民剛剛勉強生活,另一個國家有廣闊的土地牛逼的農業機械化設施,即使加上海上運輸費用和一系列亂七八糟的費用也十分的廉價,賣到這個小國,那這個小國的農民收入就要減少,甚至破產,然後就暴動,國家動蕩。這個情況來看,一定的關稅還是有的。即使貿易促使這個國家改進產業結構,但人們永遠是短視的,況且增加了不可預測的風險。


推薦閱讀:

如何系統學習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的信用證付款如何申請和使用?
請問在FOB貿易條款下買方有哪些風險?有哪些應對措施?謝謝?
如何看待中國從 2017 年 6 月 19 日起可進口美國牛肉的消息?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進出口貿易如何做?哪些形式?

TAG:經濟 | 貿易 | 國際貿易 | 宏觀經濟學 | 國際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