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中國經濟來說,什麼是「有效」的公共品投資?

【總理報告解讀】公共品投資是今年穩增長關鍵

其中提到,

投資尤其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品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目前,中國資本轉化成增長的效率是不是越來越低?原因是什麼?

在中國當前階段,以促進增長為目標,什麼樣的投資是有效率的投資?


多建公廁,讓群眾可以更為便捷地把內需釋放。


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較真的話,國家投資的未必都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競爭性的物品。比如國防,乾淨的城市空氣。

沒有排他性,但是具有競爭性的物品,比如高速公路,高鐵,學校,醫院,電力最常見的就是工業園區等等,也屬於國家投資的範疇。這種應該叫自然壟斷。

資本的回報率不是無限增長的也不是水平不變的,是遞減的,這受技術水平,原材料價格和消費市場的制約。也就是說,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投資基礎設施能夠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但是工業化產量和需求在一定條件下(人口,消費水平,技術,原材料,環境承載能力)有其自然上限,城市化水平也是如此。繼續增加資本投入,無法找到相對應的需求,生產無以為繼,產出增長停滯,而每年新增的適齡勞動力需要經濟增長來提供新的就業崗位。這是吃飯穿衣的基本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出亂子。

要解決經濟增長,改進技術應該是相對於資本投入更有效的方法。原本我國工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在很多領域並不是非常領先,也就是說存在所謂的技術窪地,而我們是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來改進產業結構,創造新的增長點的,但就目前來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所謂的技術封鎖),除了高鐵行業,還看不到有能夠帶來新需求並創造大量工作機會的技術革新和產業革新。

原本以上問題也不是一定致命的。當技術和生產水平出於窪地,只要匯率也能保持相對的」窪地「水平就能夠保證低技術產品的大量出口,也能夠保證生產的增長,就業的穩定。不過從世界宏觀角度看,這相當於剝奪了其他地區人的工作機會。並且從2008年開始,美國和歐洲進行了大量的量化寬鬆。我國的貨幣政策必然是保證匯率穩定,在資本管制的約束下考慮到國內經濟的出口和下行壓力,我們自己也發行了大量的貨幣。這個就比較糟糕了。假設不發行貨幣:匯率上升——出口無以為繼——國內企業破產——失業增加(社會混亂)——產業/技術提升——迎來新的經濟增長,應該是這樣的路徑。現在變成了:發行貨幣——匯率不變(實際上在國際壓力下,匯率也在不斷提升)且國內流動性增加——繼續沿著原來的低技術水平產業進行生產和出口——失業穩定,但是出現通貨膨脹。技術革新的緊迫性被流動性給掩蓋了。我們還是原來的小米加步槍,但是世界範圍比較起來,我們的工資提升了,也就是說我們的產品現在既不先進(相對的)也不便宜了。

並且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等主要國家又開始了再工業化的腳步,偏偏我們國家正在去工業化。為了保證目前國內現有的生產規模不萎縮(又不能繼續發行流動性),只能將流動性和生產能力以及資本向外輸出,尋找比我們國家更低的技術和價值窪地。要不然別說坐著火車吃火鍋唱紅歌了,就連大家現在的工作能否保住都是問題。

回到技術革新的問題上來,我們國家不是沒有嘗試過促進技術革新的各種政策,但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這種事情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涉及到制度和環境的因素更多,而現下國家又有那麼多嗷嗷待哺的嘴要吃飯要工作,那隻能拚命向外輸出產能和投資,並再加把勁投資一把看看能有多大效果。

說實在的,這句話」投資尤其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品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聽起來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可以確定的是 中部 西部省份仍然在工業化的道路上飛奔,,,而非去工業化。。。


說實在的,這句話」投資尤其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品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聽起來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說實在的,這句話」投資尤其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公共品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推薦閱讀:

高通脹的時候買債券好還是低通脹買債券好?
城市文化是什麼?
2015 年出現了哪些值得經濟學界研究的社會動態?
97 年到 03 年期間,中國是如何實現物價浮動在 1% 左右而人民收入卻接近翻一番的高增長低通脹發展模式的?
有哪些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原理?

TAG:投資 | 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