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國普通人是怎麼看漢字古籍的?

韓國人漢字水平那麼低,而漢字在他們的歷史古籍中又那麼重要,他們的歷史自豪感又那麼強,不知道他們中的普通人(沒有專門學過漢字和文言文的)平時是怎麼閱讀古籍的?

古籍都經過專門的翻譯了嗎?


事實上漢字基礎好的韓國人看古籍,跟當代中國人也差不了很多,就是常用的簡單字都認得,複雜的要查詞典,比較難解的活用要藉助專家或其他資料。其實天朝人民也不見得多 6,多數中國人連生啃《世說新語》都有難度吧?當然韓國人學漢字比中國人困難。

《朝鮮王朝實錄》這種基礎文獻已經全部翻譯成韓文,朝鮮是 1980 年譯完,韓國是 1993 年譯完。

??????

說句題外話,雖然說韓國人漢字功底不行了,但學漢語最努力的就是韓國人了。


現在在高麗大學上大二,修過不少漢字有關的課,簡略說一下,韓國教授是怎麼講漢文的吧。

比如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先介紹讀音:?????, ????

再掰開來每個字解釋:學??...而??....???.

意思為:??? ??? ??? ?? ??? ?????

感覺…和咱中國人學古文也差不多少啊,你們小時候學古文不也是老師掰開來捏碎了一點一點講的嘛。。

還有古文和史料肯定是有翻譯版和各種解說版的啊。再者說,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想了解歷史的話,你會選擇讀古文典籍還是讀白話文的歷史書?


作為一個快要離開學術界的研究生,我略知一二,來回答你一下。分以下幾點說明韓國人的水平:

1. 韓國人的出生。韓國人出生起漢名,有專門干這個事情的人,父母未必躬親。以前有一個韓國同桌,她搞不清自己名字是啥,一開始到我們學校上學,直接就把韓文翻成中文,因為同音字很多,名字寫錯了。後來她回家把當時給她起名字的小紙條翻出來,才更正過來。

2. 韓國人從小的教育。現在白髮的老人,小時候是有漢字教育的。但是現在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一般會送孩子去學外語,最主要的就是英語或者漢語。學英語的肯定是強勢,學漢語的也有,但是水平未必很高。現在有完全恢復漢字教育的動議,但是在韓國內部沒有取得共識,也有恢復漢字教育的地區和學校,也有堅持認為不該學漢字的。不過話說回來,韓國人中就算認識漢字的,也就是一千多個字甚至幾百個字的常用字水平。

3. 韓國的學者。根據我和韓國人的接觸以及和師長輩的交流,出去開會(特指漢語研究),假如有日本學者,又有韓國學者,必然日本學者的水平瞬秒韓國學者,一聊天就暴露了。日本學者,如雷貫耳者很多,比如文獻學方面的水澤利忠、瀧川資言,都是一流的《史記》研究者,我們的學界也常常參考之。研究漢語的太田辰夫、橋本萬太郎、香坂順一,都是一流的專家,在我們學界也廣受尊敬。我們都說「太田先生」、「橋本先生」。而韓國的學者,基本沒有很出名的,至少我研究近代漢語的時候沒見過……韓國的學者在研究漢文化的時候,視野不是很開闊,他們喜歡研究和他們相關的問題,比如《燕行錄》等。在研究上,不論是水平還是視野,客觀來講,韓國人差日本人一大截。

4. 韓國的古籍。我聽四川大學的學友講的,韓國人如果挖出什麼東西(比如古籍),先送四川大學鑒定,然後四川大學的人做出成果拿去發文章,翻譯成韓文再一起送回去。韓國學者水平如此。遑論普通韓國人。

5.韓國人對漢字的態度。韓國人就是屬於嘴上說不要,但是身體是很誠實的。一流的大學和中小學,門牌必定是漢字。律師必定要學漢字,不然當不了律師。所有高級的東西都一定要用漢字標榜自己。對他們來說,漢字就是歷史,雖然基本不認識,也不大會寫,但是這個B還是要裝的。就像很多美國大學(哪怕是新建的)也要一定neng個拉丁文做校訓。


不邀自來 ????

坐標泡菜國,首先當然不用說的是,我們學校的校徽,校訓理所當然的都是漢字,韓國稍微有點年代的學校都是如此。

對於漢字古籍,且不說古籍,就是稍微年長一點的教授,他的教材里一些意味模糊的詞都會在旁邊用漢字標註,並且教材上的印章也都是漢字,包括平時上課也都是偶爾寫幾個漢字阿,謅幾句中文什麼的

畢竟挖槽我們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韓國以前是番邦啊,文化輻射力自不必說。而且韓語裡面有40%都是漢字詞啊!

舉個栗子

「文化」的韓語就是「? ?" 讀音大概就是 "mun hoa"

」文明」的韓語是「? ?"

發現什麼共同點了嘛

對!

韓語就是表音文字而已啦, 「文,聞,問……」都是 「?"啊,所以當有可能會出現歧義的詞語的時候,就會在旁邊用中文標註一下:)

所以

中文是最屌的


先發兩張圖感受一下:

一篇是1984年的地質類文章,另一篇發表於1990年。

顯而易見的是80年代以前的學者善於利用繁體中文,90年代以後大家普遍省略了漢字,1990的這篇文章出現的中文還是一位日本學者的名字。

對於研究型的領域而言,其實影響並不是那麼得大。

學者們引用之前的學術成果,做出總結並發展自己的研究,反而古老的文章顯得過於陳舊,跟不上目前研究者們的認識,古老的文章讀不懂也罷,研究本來就是一個向前推進的過程。

然而,對於研究歷史文學之類的學科,研究者是要有一定的漢語基礎的。

確切地說,是繁體字基礎。這一批學者認得並會書寫很多繁體字,對於古典書籍感興趣,會自發學習,但很可能日常會話欠佳。

就目前學習中文的韓國人來看,多半不是為了去讀古籍,而是為了會話交流,所以他們學習的都是簡體字。因此,他們還是看不懂古籍在說些什麼的。

當然韓國也有既想讀懂古籍,又能夠用中文會話的人,那麼我認為這批人至少是比較認同中國文化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沒有學過中文的韓國人怎麼辦呢?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那麼強,看不懂古籍怎麼辦呢?

古籍有被翻譯的,有拍成韓劇的,有拍成電影的,有道聽途說的,有自己想像的。

舉個成語的例子,「煢煢孑立」,普通人只是知道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有幾個人會去翻看古籍,找到李密的《陳情表》看一看「外無期功強近支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呢?

百度一下就好了呀。

同理,普通的韓國人看不懂的時候naver一下google一下就可以了呀。


回答里普遍忽略量變質變的問題

漢語者讀文言查詞典和外語者查能一樣嗎

你看英國人讀莎士比亞也查詞典,所以英國人學莎翁文章和中國人一樣?


韓國文字就好像漢語拼音一樣


推薦閱讀:

怎樣從零基礎學韓語?
請問有哪些比較好的韓語學習網站?
早期日語和韓語有何關係?
韓語的斷句有什麼規律嗎?
怎麼區分韓語輔音「?」「?」「?」「?」「?」的發音?

TAG:韓國 | 韓語 |